经济战略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1 23:03: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战略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战略论文

经济增长外贸发展战略论文

摘要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观察和分析,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战略作用,提出"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以利于增强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贡献。

到20世纪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对外贸易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做出贡献,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十分重要。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考察和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战略高度,提出"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命题,也就是说,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贡献。

所谓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驱动下,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提出了制定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的框架设计。因此,这一研究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和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重点

(一)经济增长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目标,应当包括进出口的数量目标和质量目标两个方面

查看全文

加工贸易对经济影响及战略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低端加工贸易的发展使我国加工贸易呈现出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局面,对经济社会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由于加工贸易出口量的急剧上升,引发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对我国外贸经济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从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经济增长

从广义讲,加工贸易是外国的企业以投资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的一种贸易形式;从狭义上讲,它是指部分国家对来料或进料加工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贸易。从本质上讲,加工贸易是指一国进口料件,加工组装后再出口的生产与贸易活动。我国《加工贸易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制成品又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生产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剧,加工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加工贸易形势对于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产生很大影响。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富足的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正是我国参与全球化的意义所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则是实现这种资源转换的重要途径。因此,目前加工贸易是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方式,我国的加工贸易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并且多数只需劳工成本低廉的半熟练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加工贸易企业吸收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引进外资、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交通条件和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带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珠三角来说,利用加工贸易与香港形成“前店后厂”的垂直分工,实现了本地区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了经济的快速起飞和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据海关统计,1980年我国加工贸易总额为1666亿美元,仅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4%,而到2006年,加工贸易总额达到8319亿美元,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86%(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随着近年来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进入21世纪以来,加工贸易快速地促进了我国GDP总量的增加,极大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我国一跃成为经济大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查看全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论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战略体系盐城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结合盐城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潜力,提出了包括沿海错位开发战略、区域关联发展战略、“第四产业”发展战略和大市区、小城镇发展战略在内的战略体系,并对相应的方案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沿海开发是江苏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上看,盐城、连云港、南通等沿海地区地处我国南北交汇枢纽地带,是江苏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但目前我国沿海经济发展还处于“低谷”区。近期,《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的制定为盐城等苏北地区的沿海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充分利用盐城的沿海优势,以系统的思维确定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这是盐城的重要发展机遇,对促进整个苏北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1、经济快速发展,但与苏南的差距仍较大

“十五”期间,盐城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目前拥有悦达集团、森达集团等销售超亿元的企业1102家。2005年,盐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90亿元,同比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4893元,同比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264亿元,增长39.8%,增幅列全省第一。但由于历史、区位、政策等多种原因,盐城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内苏南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以2005年为例,盐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585元,而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6766元,是盐城平均水平的5.3倍。

查看全文

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

摘要: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呈现平稳快速增长态势,为我国经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条件。房地产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为达到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相关政府部门、开发建设企业必须重视房地产经济发展规律,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内涵要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措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对土地、住房商品化开始实施试点改革,30年多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大大改善。该阶段,城市房地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的地位愈加重要。目前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已经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近年来,房价波动极大,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极为突出,社会人居住房不合理分配现象极为严重,甚至出现开发房地产严重破坏资源环境的情况。以我国房地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分析,一度出现房地产业过热现象,如2007年我国房价连续5年上涨情况结束,开始产生下跌情况,特别是部分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跌幅已达到一半以上,交易量萎缩现象极为严重。为避免房地产经济泡沫破裂,建设和谐社会,保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对房地产等过热行业进行了宏观经济调控。笔者通过定性结合定量等方式,按照“宏观—中观—微观—预测—战略推导”为线路,进行和谐城市构建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经济的概况

房地产经济是指以房地产为主体,围绕房地产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产生的人和人间的经济关系,是房地产经济关系有机结合房地产生产力的重要方式。房地产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经济活动与其条件都被成为房地产经济。其中房地产直接生产过程为房地产生产,房地产再生产与其实现过程为房地产流通,房地产生产目的的实现与部分直接生产过程在消费环节的延伸为房地产消费。在整个房地产经济活动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与经济体制条件。从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三个层面对房地产经济进行考察。微观层次是指将房地产企业作为经济单位,其产生的一切经济行为与对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的运行。中观经济是指房地产部门经济、区域经济。作为产业经济的重要类型,房地产部门经济在与其他经济具备相同属性的同时,还存在诸多特殊性及规律;各个省、市与区房地产经济被称为房地产区域经济,也可被叫做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个部门。宏观层次是指整个国民经济为主体进行考察,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房地产经济更是宏观经济的主要构成成分。

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及现状

查看全文

探究循环经济对企业的新要求及发展战略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浪费和破坏趋势的日益严重,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下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经营绿色环保

一、循环经济对企业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协调统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对发达国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在本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扶植下,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生产与管理,不仅为国家宏观循环经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一直在进行着发展循环经济的艰难探索,经过一定时期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在政策管理、企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较低,发展循环经济也凸现出很多问题。应当指出的是,我国国内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实践,依然集中在大循环和中循环(国家级、省级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这两个层面上,对消循环(企业)层面循环经济的独立研究很少。另外,很多企业经营者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上知之甚少。认识的不足导致坚持经济利益导向的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这对更广泛的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制约。还有,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作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国外发展情况的研究;经济政策法规的研究;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的研发。目前,中国企业对这些理论和技术的研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应当着力进行研究。

众所周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企业行为的转变将有力的促进经济循环的实现。企业是实行循环经济的主体,无论是经济的大循环,还是经济的中循环,都是建立在经济的小循环基础之上的。因此,企业层次循环及理论与实践是我国进行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企业层次循环经济的建设特别是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仅从循环经济微观的角度——“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查看全文

农业发展省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论文

论文关键词:河南发展战略焦点法则非均衡战略

论文摘要:发展战略是一个地区的顶层设计,正确的战略能为区域的经济建设带来活力和希望。河南是我国的传统农业区,在河南的经济发展中,要发挥比较优势,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由此带动全省经济实力的提升。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经济整体快速发展之时,河南也表现出强烈的发展冲动,因此,河南有必要认真审视全省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作为一个省的顶层设计,一定要符合省情的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符合国家的产业布局,符合国家主导的国土开发格局。对河南而言,需要认真权衡自身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地位,由此来谋划河南的发展。

一、以非均衡发展战略为指导,带动河南综合实力的提升

西方管理专家提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指在有限资源环境之下,通过推动系统内部的局部突破来实现整体的跨越性发展。其实质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是一致的,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在河南省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实行非均衡发展,可把郑汴一体化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突破口,以重点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带动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郑州与开封相距40多公里,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在逐步缩短。郑州是河南省会,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城。开封是七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两个城市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互补性。

郑汴的谐音是“正变”,也就是郑州、开封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对古城开封是个难得的机遇,对于增强郑州综合势力,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查看全文

20世纪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研究概述

[摘要]农村人口流动一直是中国社会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简要回顾了20世纪学术界对1949年以前中国历代农村人口流动所做的探索,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管之见。

[关键词]20世纪;中国农村;人口流动

SummarizationofStudiesonChineseRuralPopulationFlow

inthe20thCentury

Abstract:RuralpopulationflowhasalwaysbeenakindofcommonsocialphenomenoninChinesesociety.Thisarticlebrieflyreviewstheacademicresearchinthe20thcenturyonChineseruralpopulationflowinpreviousagesbefore1949andgivesalimitedpointofviewtofuturestudy.

Keywords:the20thcentury;Chineseruralarea;populationflow

查看全文

农村人口流动研究论文

农村人口流动现象古已有之,诸如历次人口大迁移、中央政府屯垦戍边以及战争、灾害、人地比例关系失调引发的农民流徙等。在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之前,有两点需要说明:首先,本文所综述的研究成果为20世纪学者对1949年以前中国历代农村人口流动所做的探讨,时间上有交叉;其次,“农村人口流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统治者运用行政手段引导、组织或强制推行的移民运动,又包括下层民众在社会或自然等外力压迫下,为维持生存而自发进行的流民活动,也包括探亲、访友、当兵等等情况。本文的综述主要包括流民和移民现象这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也有交叉,不作具体区分)。

农村人口流动一直是中国社会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古代中国政府频繁的移民实边、军事屯垦、招民垦荒导致经久不衰的人口迁移浪潮。近代中国因农村经济衰败也引发农民离村、“流民遍地”。对农村人口流动现象进行研究,也是多年来备受学者关注的课题,并积累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综观整个20世纪的研究状况,可以194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缕述如次。

一、1949年以前农村人口流动研究扫描

1949年以前的近半个世纪中,人口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探索中国的人口问题,农村人口流动自然也在探讨之列。学者所关注的现实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离村问题;二是移民问题。

(一)农民离村问题

查看全文

农村人口流动研究探究论文

[摘要]农村人口流动一直是中国社会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简要回顾了20世纪学术界对1949年以前中国历代农村人口流动所做的探索,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管之见。

[关键词]20世纪;中国农村;人口流动

SummarizationofStudiesonChineseRuralPopulationFlow

inthe20thCentury

Abstract:RuralpopulationflowhasalwaysbeenakindofcommonsocialphenomenoninChinesesociety.Thisarticlebrieflyreviewstheacademicresearchinthe20thcenturyonChineseruralpopulationflowinpreviousagesbefore1949andgivesalimitedpointofviewtofuturestudy.

Keywords:the20thcentury;Chineseruralarea;populationflow

查看全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论文

论文关键词:利益刚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论文摘要:针对现有文献在解释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原因方面的局限性。本文引入利益集团理论。从城市集团的利益刚性角度解释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程仍然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明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根本原因所在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现有解释及其不足

1.1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论不容置疑。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制度安排偏差确实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历史原因:但必须看到,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调整产业发展战略的偏差。扩大对轻工业的投资比重,轻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从理论上说,轻工业的较快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现实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因此。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偏差无力解释改革开放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然滞后的原因。

12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论现有的户籍制度论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问题的解释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这种解释还只是停留在表层。并没有深入说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户籍制度能够如此顽固地坚持着。以至于持续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