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9:24: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与管理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门新兴的专业,这个专业是隶属于会展行业,这个专业是为会展人力资源建设而开设的,这个专业就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的会展业市场起步较晚,会展业各个领域人员缺乏,从而导致会展专业人力资源稀缺,这种稀缺对于我国会展经济来讲是一个极大的瓶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现在急需会展经济专业的人才,笔者将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简要的谈一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会诊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目前,国家20多所高校开设了会展管理专业或方向。哈尔滨商业大学积极应对黑龙江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省教育厅应将教育厅/专业设置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在2000申报这个特殊的特点工业和批准,在同一年,招聘第一批展览经济和管理理工科大学生。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安排研究等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
一、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
所谓的会展经济,就是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在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一个地区或一个地区发展与城市相关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这也被称为展览业。展示经济是一个多因素、多产业融合、跨区域、多空间新经济的扩张,会展业的规模对全经济体制对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会展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会展业是一个实用性、运营性和服务性很强的行业在新兴产业中,会展活动十分复杂和广泛。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特点。人才应该有新的知识和想法,以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因此,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致力于基础艺术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有一个强大的创意、策划、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两位大师会展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并能够在设计、规划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加快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以及学科建设的发展,并且将学科建设发展行业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把专业人员培养成有更多的有很高的创新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会展业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经济现象,包括经济科学,管理,贸易,营销,公共关系,美学、工程、设计心理学等,涵盖研究学习、计划和实施三个主要层次。会展业人才培养应从几个层面入手。我们通常说,展览人员是指研究、规划和实施水平人才,包括核心人才的展览,会展业的支持人才与会展业支撑人才。会展中心人才会展研究,规划和展览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他们在行业最高水平,最强的专业展览业支持人员包括设计、施工、运输、设备生产和销售人员;会展业支持人员,包括高级翻译、旅游、酒店等。满足核心人才数量的需求小,这是会展业决策点。但培养核心人才是最重要的。最长的一段时间,需要专业的培训。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水平主要集中在对会展核心人才的培养上。
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商务礼仪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中国会展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人才培养与会展业人才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该专业学生商务礼仪教育的研究,为会展人才培养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职业发展;会展经济与管理;商务礼仪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会展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会展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会展业是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之一。《2015~2020年中国会展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会展行业将向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会展市场最急需的五种会展人才是:会展设计师、会展项目策划、会展销售、项目经理、会议现场服务人才。目前会展专业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国会展业缺乏既有现代设计理念,掌握会展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有现代管理知识的应用型高级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会展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学生面临求职困难。文章通过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商务礼仪教育的研究,为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路径。
一、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职业发展内涵
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发展是组织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会展人才指的是策划和实施层次的人才,其中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型人才。会展核心人才包括会展策划和会展高级运营管理等人才。技术性应用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于会展销售(招商员、招展员)和会议现场服务人才。会展专业人才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性,即会展人才既要具备职业技能,又要具备综合的职业素质。可以在专业的组展公司、展馆、大型企业的会展部、会展行业协会、咨询公司等从事包括广告、文案、物流、宣传、公共关系、营销策划、展品销售、现场管理等工作。商务礼仪教育能够培养会展人才的沟通能力,掌握特定商务活动礼仪,如展览会的组织、展示位置分配及展览会布置等礼仪,有利于会展学生的职业发展。
二、会展专业学生商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
【摘要】我国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的模式能够直接影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文章首先针对我国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分析,其次对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我国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我国酒店行业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经济型酒店的快速崛起使得酒店人才逐渐稀缺,加强对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的研究十分必要。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明确当前经济型酒店人才的实际需求,并提出一些相关观点与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我国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情况
我国经济型酒店中人才处于欠缺状态下,具体表现为专业性教育培训人员缺失,连锁经营高层管理人才较少,各部门运作的管理人才匮乏以及缺乏一专多能的基层操作人才等方面。(一)专业性教育培训人员缺失。专业性教育培训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个人综合素质等能够直接影响酒店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存在着专业性教育培训人员缺失的问题,对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1]。(二)连锁经营高层管理人才较少。优秀的经济型酒店管理人才需要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科学的管理理念,明确的经营管理规划,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当前过经济型酒店中锁链经营高层管理人才明显不足,不能够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指明方向[2]。(三)各部门运作的管理人才匮乏。经济型酒店的发展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中各部门运作的管理人才明显不足[3]。比如经济型酒店中的财务管理人员、运行管理人员、服务标准管理人员等存在较为匮乏的问题。优秀的管理人才能够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客源。(四)缺乏一专多能的基层操作人才。经济型酒店组织结构较为简单,结构层次较少,这就要求经济型酒店中的员工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水平,满足经济型酒店的实际发展需求。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中一专多能型人才相对较少,酒店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二、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论文
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基本诉求
第一,构建具有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运行机制,科学设置实习、实验等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实现以解决处理特定行业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推动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上台阶。第二,将工科特色和经济管理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实现工科品牌优势与经管特色的深度融合,凸显高校特色对经济管理专业的渗透和统帅作用,培养既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又具有工科基础理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特色的复合型经管人才。第三,以塑造具有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为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整合资源,实现课程建设紧跟特定行业发展方向,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督导与管理、教材建设体系,提升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第四,探索差异化优势的办学思路,打造与重点高校、财经高校相区别的非对称性竞争优势。由于学校办学的行业特色较鲜明,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的主导专业竞争力较强;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一般不属于这类高校的主导专业,鲜明的行业特色如果不能被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有效吸收的话,行业特色就会成为行业的累赘。为此,经济管理类专业主动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上向学校的主流特色靠拢,既能借助学校工科的优势资源做大做强自身,也能强化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经管类专业与非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差异化优势。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总体框架
课程建设要突出特色[2]。在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要始终要求立足于特定行业,依托工科行业这块“自留地”来推动专业发展,培养具有解决特定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这即是说,要将工科特色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导方向,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强调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整体建设,课程建设的各项内容彼此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3]。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推动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工科特色的复合型经济管理类人才,其总体框架可概括为5个方面(图1)。由图1可知,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实现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其总体思路为:(1)优化教学内容,要构建以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2)充实教学条件,要实现以工科特色为主线的教学条件的转变;(3)促进教学过程与考核的科学化,要完善能充分体现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体系;(4)提升教师素质,要塑造具有工科知识背景的经管教师队伍;(5)强化实践教学,要设计工科特色的经管实践教学环节。这5个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了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从图1能够看出,工科特色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考核、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的统一体。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在适当增加工科类课程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紧紧跟随时展和特定产业发展,充分掌握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最新前沿与发展趋势。教学条件建设首先要求组织编写具有工科特色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着力解决工科特色的经管专业教学的一些共性问题,实现以工科特色为主线的教学条件的转变。教学过程和考核的科学化,要求从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入手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典型案例教学作用,并逐步建立以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考核体系。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则强调引进具有工科背景的经管师资的重要性,将派遣教师进修工科类课程、派遣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作为解决现有教师欠缺工科知识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强化与行业内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建立具有较高仿真性的模拟实验企业经营管理场景的经济管理实验室。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内容
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实现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考核、师资队伍、实践性教学环节共5个方面。
经济管理网络实验平台建设探索
摘要: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经济管理学科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开展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科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在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立足高校经济管理学科专业实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创新开展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育;经济管理;教学创新;实验教学;网络平台
随着现代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出现了新特征和新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实现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重要路径[1]。在经济管理学科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正确的理念指引与教学方式,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整改升级。
1.经济管理学科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的特点
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具有诸多特点,是开展创新教学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开展学科研究、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的重要场所。与传统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具有很多新特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经济管理学科与互联网技术出现了深度融合,整个网络社会出现了高度的开放性和融合性特征,基于此,开展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自身来说,要建设高水准的实验教学平台,必须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入手。在硬件方面,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具备一般实验室的器材和设备,包括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设备[2]。在软件方面,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要整合多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运行软件,包括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国际贸易模拟软件、物流管理软件等等。通过整合利用软件和硬件资源,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水平,提升高校经济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2.经济管理学实验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统计实践经济管理论文
1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实践教学的特点
统计学,作为一门关于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的方法论科学,可以直接为经济、管理各专业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服务.目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教学皆配有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大体设置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形式:校内实践包括上机实验和模拟实习两种.上机实验是指学生在校内机房练习统计软件,模拟实习是通过简单模拟统计工作以锻炼学生的统计运用能力;校外实践一般通过设置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让学生接触统计工作以提高其统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收集到的数据显示,现行统计实践教学呈现如下四个特征:
1.1实践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教育部于2012年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规定了不同类型高校实践学分所占的最低比例;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国内各高校应《意见》要求,一方面增加了统计理论课程,如在原有数理统计和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学科特点新增计量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金融统计、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企业统计或统计软件分析等课程;另一方面还相应提高统计实践教学课程占总学分的比重.
1.2不同专业师资合授现象突出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高校统计类课程都分配给不同院系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如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分配给统计学教师,而金融统计、企业统计等专业统计课程分配给经济管理专业教师.鉴于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统计学专业授予理学学位,①高校的统计学教师多隶属理学学院.这样虽然可以借助理学教师的专业优势以弥补经济管理专业教师的不足,并减轻任课教师的教学负担,但也容易造成统计理论体系分割,统计实践教学内容松散.统计类课程由统计学教师和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合授的现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
一、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学主要采用学分制的形式展开,学生在学制内(一般为4-6年)修读完至少170学分方可毕业。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主要由3个教学平台构成,即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素质拓展教学平台。(一)理论教学平台理论教学平台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模块;专业教育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四个模块。在理论教学平台下,学生需修满116.5学分。通识必修课程模块需要修习38学分,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华经典文化、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通识课程。通识选修课程模块要求学生从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类、科学技术与健康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中选修至少8学分,且非艺术类学生必须选修一门艺术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需要修习24学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国际贸易地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应用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需要修习14学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金融、两岸经贸往来与桂台经贸合作等专业课程。专业限选课程模块需要修习28.5学分,主要包括商务英语、管理学、会计学基础、报检实务、报关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服务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国际商法、两岸经贸合作政策与协议解读、桂台商务与投资合作专题分析等专业课程。专业任选课程模块要求学生任意选修4学分,主要课程包括现代礼仪与沟通技巧、互联网经济概论、个人理财、品牌管理、物流管理、消费心理学、跨国公司运作与管理、国际经济热点专题分析、国内经济热点专题分析等。(二)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两大模块,即通识类实践模块和专业类实践模块。在实践教学平台下,学生需修满43学分。其中,通识类实践模块须修习9学分,主要课程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计算机应用基础、商务英语综合能力训练等课程。专业类实践模块须修习34学分,主要包括国际商务函电模拟实践、国际商务单证模拟实践、国际市场营销模拟实践、进出口报检模拟实践、进出口报关模拟实践、进出口业务模拟实践、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实践、国际货运模拟实践等模拟实践专业课程以及中国-东盟边境贸易考察实践和在桂台资企业经营考察实践等考察实践课程。(三)素质拓展教学平台素质拓展教学平台包括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和东南亚国家语言模块两大部分,学生需要修习10.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实践模块中,学生须在社会实践、管理工作、读书活动、技能证书、学科竞赛、创新项目、创业项目、社会服务、社团活动、国(境)外文化体验中至少参与四个类别的活动获得四个创新创业实践学分。东南亚国家语言模块要求学生从交际泰语、交际越南语、交际柬语、交际印尼语中选择一种东南亚国家语言学习并修习4学分。此外,在素质拓展教学平台下,还要求学生修习1学分的普通话测试和1.5学分的安全教育。
二、树德科技大学国际企业与贸易系课程设置概况
树德科技大学国际企业与贸易系本科教育的学制一般为四年,规定在毕业前须修满135学分,方可毕业。与大陆地区不同的是,树德科技大学国际企业与贸易系本科教育主要是采用学程制。学程发端于美国,所谓学程,是指课程的组合方式,通过学程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涯规划组合未来四年的学习项目。树德科技大学国际企业与贸易系本科课程体系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校订必修模块、院必修模块、主学程(基础学程)模块和副学程(就业学程)模块。(一)校订必修模块校订必修模块需要修习28学分,主要包括基础英文、进阶英文、写作技巧、体育、服务领导教育、计算机概论、文化与生活、民主与法治、情意通识、人与自然、艺术之多元呈现等语言通识课程和一般通识课程。(二)院必修模块院必修模块需要修习9学分,主要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原理、统计学等经管类基础课程。(三)主学程(基础学程)模块主学程(基础学程)主要分为三个模块进行学习,分别是主学程必修、贸易行销模组和国际经营模组。其中,主学程必修52学分,主要包括科技整合与大学教育、商用微积分、会计学、会计实务、创造思维与问题解决、总体经济学、行销原理、商用英文、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企业管理、实务专题、应用统计、国际贸易实务Ⅰ、国际行销管理、国际金融、专题制作、工作态度与伦理、专案管理、证照实务等专业课程。学生还需要从贸易行销模组和国际经营模组中选择任一模块修完其全部课程,共21学分。贸易行销模组包括会展管理概论、全球经贸趋势、消费者行为、国际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实务Ⅱ、贸易英文、商品展示与解说等专业课程。国际经营模组包括组织行为、货币银行学、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企业经营策略、国际投资和产业分析等专业课程。(四)副学程(就业学程)模块副学程(就业学程)模块需要选修至少25学分,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商用日文、多媒体设计、财务管理、展览行销管理、电子商务与网路行销、会展企划实务、英语听力训练、市场调查、创新与创业管理、国际品牌管理、区域经济市场、国际贸易资讯系统等课程。
三、桂台两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析
(一)课程体系的相似性。1.重视实践教学广西外国语学院和树德科技大学均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十分注重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在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除了要求学生修习国际商务函电模拟实践、国际商务单证模拟实践、国际市场营销模拟实践、进出口报关模拟实践、进出口报检模拟实践等9门在校内实验室完成的实践课程之外,还要求学生赴校外实践基地完成中国-东盟边境贸易考察实践和在桂台资企业经营考察实践两门实践课程的学习。此外,广西外国语学院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专门开设了团队合作实践训练课程。在当前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广西外国语学院在课程教学计划中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实践模块,要求学生必须在社会实践、管理工作、读书活动、技能证书、学科竞赛、创新项目、创业项目、社会服务、社团活动、国(境)外文化体验中至少参与四个类别的活动获得4个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树德科技大学国际企业与贸易系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主要体现在采取专业课程与证照辅导合一的方式,要求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得两张系里认可的专业证照。学生通过证照实务课程可以选择性地考取专业证照,如国际行销管理专业人员、会议展览服务专业人员、国际企业管理师、贸易经营师、专责报关人员、初级物流运筹人才检定、国贸业务技术士乙/丙级检定、海/空运EDI报关专业人才认证、初阶外汇人员专业能力测验、航空货运承揽技术认证证照检定、理财规划人员、证券初级业务员等证照。此外,根据相应专业课程,学校会安排学生到相关进出口贸易公司、货运承揽业企业、物流企业、报关公司、银行或证券公司开展职场体验活动。2.专业课程涵盖的知识领域相似尽管广西外国语学院和树德科技大学具体开设的专业课程内容不同,但两所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有共同之处。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应用统计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国际货运运输与保险、国际金融、商务英语、管理学、会计学基础、国际商务谈判、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等课程;树德科技大学国际企业与贸易系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经济学原理、管理学、统计学、商用微积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应用统计、商用英文、国际企业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与网路行销等课程。通过对两所高校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桂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所共同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数学知识、商务英语知识以及国际贸易实务类知识。(二)课程体系的差异性。1.课程体系模块划分不同。虽然广西外国语学院和树德科技大学开设的专业课程涵盖的知识领域相似,但二者开设的课程基本构成模块却不同,且有各自的特点。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素质拓展教学平台三个平台构成。理论教学平台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模块;专业教育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四个模块。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通识类实践模块和专业类实践模块,而素质拓展教学平台包括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和东南亚国家语言模块。树德科技大学国际企业与贸易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校订必修模块、院必修模块、主学程(基础学程)模块和副学程(就业学程)模块四个模块。通过对两所高校课程体系模块划分的比较分析,发现:第一,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有着明显的院校特色,对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题体系和素质拓展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十分清晰的划分;第二,树德科技大学国际企业与贸易系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是学程模块化,即学生在主学程中可以从贸易行销模块和国际经营模块中选择任意一个模块进行修习。通过对广西外国语学院和树德科技大学课程体系结构比重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所高校在课程体系结构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重视程度不同。树德科技大学非常注重专业课程的教学。其中,院必修就相当于大陆的专业基础课程,主学程和副学程的课程都属于专业课程,因此,树德科技大学国际企业与贸易系的通识课程只占所有课程的20.74%,专业课程却占比79.26%。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通识课程占比38.52%,专业课程占比61.48%。可以看出,广西外国语学院比树德科技大学更加注重通识课程的教学,这也是大陆高校与台湾高校课程体系构成上的主要区别。这说明台湾高校非常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大陆高校则强调通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并重,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主要受两岸高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理念等方面的影响。第二,必修课与选修课比重不同。在广西外国语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必修课比重远远大于选修课比重,而树德科技大学的选修课比重较高。从限定选修课来看,广西外国语学院限定选修课占比16.76%,树德科技大学占比15.56%,两校在这方面基本相似;从任意选修课来看,树德科技大学任意选修课占比18.51%,而广西外国语学院占比仅仅为7.06%。总体来说,树德科技大学比广西外国语学院更加注重选修课的开设,体现出台湾高校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这也是台湾高校与大陆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的普遍差异。3.课程编排形式不同。广西外国语学院与树德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在编排形式上有着一定的区别。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采用通识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纵向编排形式,学生在大一大二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到了大三大四阶段才进行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而树德科技大学国际企业与贸易系课程设置主要采用横向编排形式,即通识课程遍及大一至大三的每个学期,专业基础课程从大一上学期就开始开设,专业课程会一直持续到大四上学期。
行政管理导向式教学探索
[摘要]问题导向式教学方式是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提升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教学方式创新,满足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发展需要,成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向。本文以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为核心,系统分析“公共经济学”问题导向式教学采用的方法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优化教学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问题导向式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速,传统的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亟需革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一背景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公共经济学”,亦需通过教学模式改革破除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培养更具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现代化行政管理专业人才。
一、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
针对现有教学方式的效果问题,对安徽工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5%的学生认为现有教学方式有必要进行改革;92.5%的学生认为问题导向式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此同时,对行政管理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78%的毕业生感觉自己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75%的毕业生认为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限制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发挥,不利于未来职业发展。为此,我们在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教学中积极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首先,在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教学中突出问题导向。在“公共经济学”的实际教学活动中,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参观某市行政机关,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案例、调查社区公共产品配置情况,以此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共产品、公共规制、公共选择、公共支出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和社会实际运用的有效结合。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中采取重点讲思路、讲方法、讲要点的授课思路,在提炼基础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创造问题情境和突出问题导向,不断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对于“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派生性、细节性问题,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个别学生单独指导为辅的教学思路,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在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教学中提倡反思和批判精神。学习“公共经济学”课程,既要掌握它的理论渊源,又要使其服务于现实。一方面,“公共经济学”课程的许多理论源于西方国家,西方经典理论成果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和总结,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西方公共经济学思想都可以拿来供我们使用。有些西方学者提出的公共经济学思想观点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有些思想观点甚至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相违背。因而,要批判地学习西方公共经济学理论。学习西方公共经济学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另一方面,“公共经济学”课程中讲授的理论,其产生都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背景。我们要秉承与时俱进的精神,使课程中的理论能够更加精准地服务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再次,在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教学中推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着眼于当前世界各国公共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形势,合理设计教学主题,凝聚相关问题,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将枯燥的理论演绎出来,围绕学生对公共经济学方面所看、所思、所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在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教学中建立多元的考核机制。在“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问题导向式教学理念,我们改变了以“卷面成绩+平时成绩”为唯一考核标准的方式,提出了“卷面考试评价+实践能力评价+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评价+团队协作水平评价”的考核机制,重点考核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合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题研讨、团队合作的热情,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问题导向式教学困境
高校教经管专业建设特点及经济贸易的启示
【摘要】本文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对象,调查研究了四所高校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目标、课程体系、专业人员和专业资料的建设现状和特点,以及对首都经贸大学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建设;启示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型硕士研究生专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自从1998年在我国开设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开设院校也从最初的师范院校扩展到综合院校、行业院校。2011年,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设立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时至2015年9月,该专业已经连续招收四届硕士研究生。然而,由于该专业并不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传统专业,加之创办时间较短,因而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做大、做强。本文认为“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1]。具体言之,专业“一般都由专业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专业设备等四个基本要素构成”[2]。在此,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四所高校为对象,研究各高校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特点,及其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育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一、四所在京高校教经管学科建设特点
(一)务实的定位、明确的方向
通过研究发现,四所在京高校将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硕士人才培养规格逐渐调整为管理型与研究型的复合,并不断向管理型倾斜,从而使人才培养定位更加务实化。如清华提出培养“管理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3],人大强调培养“有科研及管理能力的教育行政人员、学校师资及与教育有关的管理人员”[4]等。同时研究方向也比较明确具体,四所在京高校根据专业教师的数量及研究方向各设置了两到四个研究方向。
物业管理实践教学系统建构综述
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国各大院校的物业管理类专业也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加快了实践教学的步伐,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不高,主要原因是所学与实际需要脱节,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如何完善既适于学生学习又对应市场需要的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应重点考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问题。
一、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对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滞后高等院校的建设资金多投入学校基础建设,资金方面仅能满足正常的理论教学开展,不足以支撑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实践教学建设跟不上学院整体发展的速度。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一味地安排学生去一些物业服务企业参观,走马观花,学生回校后感觉一无所获。参观并没有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产生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兴趣及探究问题的热情,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参观的任务,实践效果很不理想。
(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我国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管理体系中,对实践教学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监控和评价体系。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考核以学生最后提交的实践报告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这样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际实践情况。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完善,严重抑制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三)师资队伍年轻化“,双师型”教师缺乏从实践教学环节师资结构现状来看,“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且年轻教师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缺乏行业背景,实际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差。而由这些教师为主组成的师资力量在实训教学方面基础必然薄弱,其理论教学常常与实践相脱节,教师本身也需要加强实际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教师必须走出课堂,融入生产企业,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性教学的能力。
二、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