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习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30 12:11: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学习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学习论文

经济学家和史学家互相学习论文

摘要:新经济史学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计量经济史学和制度变迁理论两大内容。它将经济学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历史研究,开辟了一个融合历史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新经济史学引入中国后,引发了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的冲突。经济学家批评传统经济史研究墨守陈规、缺乏理论洞察力,而史学家则认为经济学家对历史的研究使历史偏离了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变成了理论的附庸。这种冲突与两个学科叙事方式的不同有关,涉及两个学科关于“历史优先”还是“逻辑优先”的不同理解,更与新经济史学与传统史学所惯用的理论工具在方法论上的区别有关,反映了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在历史观上的分歧。为促进两个学科的发展,经济学家和史学家应该放弃成见,加强交流与沟通。史学家应该从旧理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学习使用更丰富的理论工具;经济学家也应该重视历史描述,以打破经济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实证迷信”。

关键词:经济史研究/经济学范式/历史学范式/新经济史学

新经济史学最早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在这一时期,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将规范的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统计的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对美国经济史的研究,从而开辟了一个融合历史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新经济史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从单纯地对历史现象进行计量分析走向了关于社会历史演进的宏大理论体系的构建,并力图在其自身的理论框架内,对人类的发展与停滞、繁荣与衰退作出全新的和系统的解释。新经济史学逐步演变成了以经济发展和社会演进的全部为对象的经济学学科,与发展经济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新经济史学的发展不但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场重要运动,而且对传统史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经济史学用经济理论和统计、计量技术对历史重新诠释,得出了不同于传统史学的结论,人们关于历史的理解被大大改变;同时,经济学对历史的介入,也使得经济学和史学在经济史这一共有研究领域中产生了激烈的范式冲突。这种冲突在当前的中国表现得尤其明显——被新经济史理论武装起来的经济学家批评传统经济史研究墨守陈规、缺乏理论洞察力,而史学家也以“不着边际”、“盲目照搬西方理论”等评语回敬经济学家。如何理解并协调这一冲突,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新经济史学的发展:介绍与评价

半个多世纪以来,新经济史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包含计量经济史学、制度变迁理论在内的经济学研究的新的分支,并且已经构成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计量经济史学

查看全文

学习动力应用于经济学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动力理论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己成为经济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在正确理解学习动力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实际,可研究大学生经济学英语最佳学习心态的构成和学习动力理论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经济学英语课程产生学习动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动力;高校;经济学英语

教育心理理论认为,学习动力是在个体学习心理系统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下,“由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所产生的,来自主体自身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是动力性、结构性、生成性、系统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合力。该合力引发、维持并强化主体的行为过程,直至达到目标。学习动力系统由认知系统、行为系统和动力系统构成。其中,认知系统是接收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等认知活动的内部控制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形成学习中的智力潜能。行为系统是由行为、行为结果的评价和习惯等因素构成的外部执行系统。而动力系统则是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和调节系统,它影响学生的知识、思想、行为和信念的转化过程。

学习动力有目标引力、内部驱力和情境动力三种形式。目标引力是学习目标对大学生的诱引倾向,其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因素表现出来。内部驱力由学习者获取知识,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需要引起,并推动学习者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学习行为的内部激起状态。情境动力是由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外部情境而使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倾向,其主要以奖励与惩罚形式表现出来。

一、研究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第一,教师建立适当的、发展性的经济学英语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英语的效率。第二,在经济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业成功,能维持和加强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从而保证学习过程的持久性。第三,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通过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查看全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和理论应用出发,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特点、学习的必要基础、课程内容的要点和课程论文的撰写。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如何学习计量经济学这门课进行的阐述,重点叙述了如何使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经济学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包括数据选取、方法运用和使用Eviews软件来得出结论。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Eviews;计量经济学模型

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相结合的科目,是一门在经济学中有很大用处的交叉学科。它应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经济理论和经济问题,用统计方法来论述这些理论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时,对于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的计量经济学就应运而生,从20世纪产生和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比较完善的学科。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高等院校的经济类专业相继开设了计量经济学,1998年计量经济学纳入了经济学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在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统计学中也是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重点研究经济学,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在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中可以看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2000之前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作为主要方法的论文有一成左右,到了2005年就有五成左右,现在经济学论文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已经称为一个不可或许的方法。我国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使用的计量经济模型方法的往往被作为优秀论文被大家学习。所以在大学课程中,把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掌握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本文将从本人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感触给出一些经验。

1学习的基础

美国现代经济词典给了定义为:计量经济学是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经济理论,以便通过统计方法来论述这些理论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对于经济问题,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研究:这个程序化的步骤方便了这一方法的运用,因此对于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只需把每一步骤所需内容掌握,就可以进行实际的问题的经典的一般性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必要的基础知识,计量经济学也不例外,在大学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开设这门课程,也是因为它所需要基础知识的掌握,一般需要经济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和经济统计学的知识。对于经济学,由于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问题,所以要在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研究的内容都是经济问题和经济理论,在学习阶段的案例和应用阶段的论文都是经济学里面的内容,因为要有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该课程的方法几乎全部来源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了对于计量经济学内容的理解,要知道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方差协方差、点估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正态分布和统计量的三大分布,整个计量经济学会反复使用这个知识,以推进本课程的理论推导,理论原由,给予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上述知识点都要灵活掌握运用,才能使计量经济学得以顺利的学习,快速理解模型中的第三步模型检验。对于线性代数,主要掌握的基础内容是矩阵及其运算和线性方程组的内容,因为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基本都是用矩阵思想来研究的,表述、推到和性质用矩阵表达会更加清晰和容易理解,对于联立方程组的模型研究要用线性方程组的结论,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要有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对于经济统计学,要学会经济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在计量经济学中,研究一切问题的基础就是数据,而数据的收集就是首要因素,把数据应用到理论和软件中,就需要用到经济统计学中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学习理论方法,重视思想、方法和应用,轻推导。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软件,大多数都使用Eviews。Eviews是EconometricsViews的缩写,直接翻译为计量经济学观察,通常称为计量经济学软件包,它是美国QMS公司研制的在Windows下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的工具。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基本上不需要繁琐的计算,全部交给Eviews来完成,因此还需要有必要的计算机基础。

2学习要点

查看全文

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认为,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有效率的做法。文中介绍了该模式中课堂理论软件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和课程论文评价三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提出了课时拓展、难点处理和课程建设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作用。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教学环节Keywordseconometricstheory-practiceteachingmodelteachinglinks计量经济学教学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一是纯理论的教学模式,二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是应用型的教学模式。笔者自1997年接任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至今,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纯理论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应用基本脱节,而纯应用的教学模式会蜕变为僵化的计量工具的使用。第二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本科经济管理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率,体现出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工具型”课程的教学特色,符合本科生培养的基本目标,是一种值得推行的教学模式。一、理论—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笔者认为,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念应该是理论学习服务于实际应用。本科生中的大部分人在完成四年的学业后要适应工作需要,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竞争力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比较重要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计量分析能力所关注的是:1、经济量化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了吗?通过课程的学习,重在传授给学生计量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加以强化。2、经济量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了吗?理论学习是思维创新和方法创新的源泉,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的能力具有实质性的帮助。3、适当的难度和前沿进展涉及到了吗?针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个层次培养目标的不同,计量经济学应该相应地界定为三个教学层次,即初、中级计量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本科生教学定位于初、中级之间,适当地提高学习难度,有利于提升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学习内容的实用性,而前沿进展的介绍便于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的自主学习和发展。4、计量分析软件掌握了吗?这是本科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的目的。目前计量分析软件种类很多,而制作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结合课堂理论学习一种计量分析工具具有触类旁通的意义。基于以上的关注点,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采用理论—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体现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在实验中把握理论,以实际应用为目的。这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表现在于:1、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掌握了基本计量分析理论,才可能掌握量化软件的应用,并且通过上机处理实际问题强化了这种认识,刺激了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保证了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2、上机实践中调动了学生对于已有的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激活了学生的储备知识。3、上机实践中设计专题形式的现实经济问题分析,诱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二、理论—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做法理论—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是:课堂理论软件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课程论文评价,三个环节是递进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掌握经济量化分析的基本技能。(一)课堂理论软件教学环节。1、学时分配。课堂教学部分将2/3学时用于讲授经济计量理论和方法,剩余1/3学时穿插讲授相关的计量方法在计量经济学软件上的实现形式、计量软件操作命令、实际案例分析和演示,即在课堂上同步完成软件教学。这样能够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牵制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有“即学即用”的感觉,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理论学习效果好,同时便于顺利地进入第二教学环节中的实验室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2、教材选用。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庞大,选取适当的教材是必须的。教材选用采取主导教材和辅助教材结合的方法推荐给学生。辅助教材的选择主要是国外引进的优秀版本,比较适合于课外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习的兴趣。课堂内容的组织也吸收了这些教材给出的对本科生教学内容的建设性意见。3、教学软件选用。目前采用的教学软件为EViews,该软件是经济计量分析的专用软件,在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应用普遍。理论教学中紧密结合该软件的应用,讲授相应的经济计量理论,从而把握各种经济计量软件编写依据的的共性原理,这是学习其他计量软件的基础。4、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方式体现在将课堂理论教学软件学习实际案例操作三位一体地结合在一起,其中教学案例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我国经济运行的统计资料编写。同时推荐经济研究方面的刊物,辅助学生课外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5、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将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板书结合在一起。多媒体方式授课的确可以节省教师大量板书时间,但事实上由于短时间内信息量强度过大,不如传统的学生思维跟随教师粉笔游走来得轻松,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重点章节内容,板书讲解穿插于课堂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6、校园网教学平台利用。在教学平台,教师上传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教学软件、课件等必要的教学文件,方便学生把握学习进度和复习预习。上传精选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学习并感受课堂理论在现实经济问题分析中的应用,进一步拉近理论和现实的距离。教师和学生课外对话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平台上也得到了拓展。这些方面都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二)实验室实践教学环节1、编写上机实习指导书。上机实习指导书配合于课堂教学内容,编排的内容包括课堂理论精要、计量分析方法、实际案例EViews操作和单元上机实习设计,据此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自主性学习,完成单元上机实习任务。[1][2][][]2、要求学生自愿组合二人学习小组,最终的成绩依赖于共同的努力。经过近三年的观察,学生选择弱—弱搭档的情况很少,多数都是强—强搭档或强—弱搭档。由于小组只有2人,分工和协作的表现好,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在上机实习的过程中互相提示和督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在第一时间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效率比较高。3、布置上机实习任务。每个单元的课堂教学结束前,结合单元练习的需要,提前给学生布置上机实习任务(课题)。实习任务框架由教师设计给出,具体研究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拟,但强调结合经济学理论的实证分析,涉及到如我国的生产、消费、财政、货币、就业、进出口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经济计量模型的设定、估计、检验与应用等,学生就建立一个稳健的经济计量模型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经济计量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实践。4、预查上机实习内容。为了保证实习过程顺利进行,教师要事先检查学生二人组自拟的上机实习任务,目的有二:一是督促学生准备课题和数据,二是检查拟定的课题和数据是否可行,往往这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学生方面的问题暴露在拖拉的学习习惯、随意的学习态度、选题不恰当、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清、数据口径不一或获得性不强等,其中有些问题与统计学与经济学的学习基础有关。预查上机实习内容是一个必须重视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指正和辅导。5、指导学生上机实习。上机实习是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将课堂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环节。由于学生的选题多样、课堂学习水平多样、学习能力多样、出现的问题多样,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指导的同时,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避免对于计量经济学课堂理论和经济学理论的拘泥和不切实际的僵化套用。6、撰写单元实验报告。对于单元上机实习结果,要求学生及时形成实验报告。单元实验报告要详细报告实验过程和所得结果,重点考察是否掌握了各个单元讲授的课堂理论通过经济计量软件的实现方法,是否能够正确解释和分析软件的输出结果、是否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单元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是学生平时课程成绩评价的依据。(三)课程论文评价环节1、推荐阅读经济计量分析范文。在实习阶段中要推荐给学生经济计量分析方面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应该能够很好地展示课堂教学中关于构建计量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要素,同时具有良好的写作范式,作为学生完成课程论文的参考。2、完成课程论文。全部课堂内容讲授完毕后,要求二人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将单元实习的内容逻辑性地串联起来,进行一次综合性的上机实习,实习结果形成课程论文。这是对学生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思路、上机操作和分析技能、模型优化方法等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为了培养学生撰写计量经济分析论文的能力,课程论文在写作和表述方面要求比较规范,包括选题背景、理论依据、变量选择、数据处理、模型形式、模型的优化估计和检验结果及分析得到的结论。课程论文的水平是学生最终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单元实验报告成绩和课程论文成绩构成。三、理论—实验教学模式中有待完善的方面从笔者目前的教学实践看,理论—实验教学模式的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感到这种教学模式发挥作用的空间受到了一定制约,有必要在以下方面持续地加以改进:1、课时约束。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课时已经被压缩到了极限。课时压缩的原因在于多媒体教学对于课时的节省。实际上,由于学科本身的发展和社会需要,如今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理论内容不但有所扩张,软件教学也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现有学时在完成必要的课堂理论软件教学后,留给学生上机实习的时间比较短缺,适当增加课时成为必要。2、课程难度。学生在计量经济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扰就是数学基础不好,这方面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只能借助于恰当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课程学习的难度,保证后续学习的顺畅。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以怎样的要求、方式和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3、课程建设。这种教学模式对课程建设的要求较高。首先体现在基础工作中,如:课件中计量理论与软件操作内容的结合、制作典型教学案例、精选阅读材料、编写上机实习指导、设计单元上机实习内容及课程论文等。其次,教师还要在教学方法探讨如何启发和引领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些工作是需要循序渐进地完成的。本文得到中国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助参考文献1.何剑.计量经济学.本科课程“三维”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J].统计教育,2007;(2):28-302.杨汭华.以“案例教学”施教“计量经济学”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5;(2):27-28

查看全文

我国经济学毕业论文论文

一、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1.现实性原则

经济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它与实际生活结合极其紧密,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色。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经济学论文选题时必须考虑研究的问题有无现实意义,要借助选题将所学理论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分析研究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在论文选题时必须关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经济改革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譬如房价过高、通货膨胀、贫富差距、就业问题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的领域,作为论文选题的内容,这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专业性原则

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学位论文,选题理所当然应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所要申请的学位挂钩。同时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和总结,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体现,这也要求论文选题要紧紧围绕经济学科,体现经济学的专业性。对选题而言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专业领域内选择确定论文题目。由于经济学本身具有研究面宽的特点,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出现选题偏离专业领域的情况,因此在选题时更要找准经济学的切入角度,保证选题与专业的相关度。二是要体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有一套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譬如实证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等,如果能在选题中有所体现,更能反映经济学专业的特点。

3.可行性原则

查看全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摘要: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因为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新的认识。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

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作为经济学实证经验分析的一门重要方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方法,计量经济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依据,更需要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计和检验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所以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为了方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方法应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1-2]。虽然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有所帮助,但这两种教学手段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的应用。因为要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悉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观察(行为分析)→关于经济理论的抽象(理论假说)→建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实证分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获得性怎么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实证结果跟预想结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怎么办、如何从实证分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规范的实证分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实证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单纯依靠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并不能让学生领悟应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为此,李子奈(2010)主张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应用”全过程,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中,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教学除了使用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外,还需要在教学阶段引入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课程论文就是一种可选的教学手段[4]。

2课程论文设计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教学引入课程论文是可行的,因为高校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一般是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大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已经具备对本专业经济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对课程论文的选题是可以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献检索课程也使得学生掌握了文献搜索的技巧和途径,对课程论文需要用到的参考文献和相关数据资料也可独立进行搜索。另外,在大三学习阶段,有些高校还会专门通过课程论文指导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为大四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计量经济学课程在本科大三阶段引入课程论文的教学手段,正好契合这个学习阶段的教学要求,既培养了学生撰写实证分析学术论文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对之前掌握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虽然从教师的角度看,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但在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网络抄袭严重。使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分析的学术论文在论文数据库和网络上比比皆是,学生很容易从这些网络渠道获取计量经济学的范文。如果缺乏有效的课程论文验收和考核方式,有些学生会从网上或数据库中下载资料简单拼凑成课程论文,有些干脆直接从网上下载论文交差[5]。二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有部分论文虽然不是通过网络抄袭而由某些学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学也会引用相同的选题,在研究内容、分析思路、软件操作等方面完全一致,论文并没有实质性差异,这是抄袭的另一种形式。如果学生的课程论文是通过抄袭而非自己的动手实践完成,那课程论文的教学模式就失去了意义,非但没有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反而造就了恶劣的研究习惯。所以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论文需要适当的设计,以避免教学形式和目的相背离现象的发生。

查看全文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措施

[摘要]基于因果推断的计量经济学近年来获得了蓬勃发展。将因果推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因此应从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师培训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方面入手,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更多融入因果推断的内容,以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因果推断;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应用能力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几乎所有经济类专业都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此外,还有一些管理类本科专业也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特别是对矩阵、数理统计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计量经济学对本科生来说是一门难度非常大的课程。学生为了学好计量经济学一般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教师为了教好计量经济学,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是,总体来看,计量经济学教学在很多大学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很多学生期末考试结束后,可能很快就会遗忘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或者也不懂得如何应用计量经济学去分析经济社会现象和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在因果推断的视角下推动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和学生在计量经济学的教与学中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更好回报。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主要的问题

(一)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区分度不高

虽然大多数学者都将计量经济学归为经济学的范畴,将计量经济学看作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但是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来源于统计学。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由于抽样具有随机性,使得应用样本数据估计得到的估计值也具有随机性,因此需要对估计值进行假设检验,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显著性。当前很多计量经济学所讲授的内容也基本遵循这一套程序,即先根据经济学理论,确定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然后利用样本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矩估计等方法解释变量的系数进行估计,最后对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事实上,这种估计和检验所得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因果关系,而更多的是相关关系。虽然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理解经济规律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济学更加关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不仅仅是相关关系。因为只有确定了变量之间存在真正的因果关系,才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比如缩小班级规模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吗?如果能提高学习成绩,班级规模减小1个百分点,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提高多少个百分点?缩小班级规模所增加的成本与学生成绩提高所获得的收益相比,是否划算?对班级规模与成绩之间因果效应的准确估计将是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虽然很多计量经济学教材也强调计量经济模型在因果推断中的作用,但是却认为计量经济模型本身并不能得出因果结论,主要还得依靠经济理论。因此,当前许多计量经济学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与统计学教材中涉及的回归分析几乎没有差异,只是内容更加丰富而已,只是对一般的统计学教材中的回归分析进行了简单扩充,没有真正体现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本质差别,学生感受不到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从而缺少学习的动力。

查看全文

国贸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阶段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的综合评价之最后一步,虽然各个高校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和系统等监管控制措施,但多年来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普遍的粗制滥造、无创新性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背后有其“两难”的原因。本文以国贸专业为例,从课程管理的角度,通过对毕业论文环节前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方法、管理模式和考核体系的改革,对高校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课程管理;国贸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控制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在本科四年的专业教育基础之上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系统、科学有创建性的研究结果,体现了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在教学质量管理、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目标和成果。然而,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多年来一直存在质量粗制滥造,抄袭成风的情况,学生老师均疲于应付,都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蒙混过关”的心理无处不在,这显然和国家和教育部培养高素质应用化人才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学生难写、老师难教”的现状、完成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通过教学实践和现实情况,思考和尝试将原本集中于最后一个或者两个学期的毕业论文指导和学习工作延伸至大学四年尤其是专业课伊始的课程教学管理中,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潜移默化地将毕业论文写作和设计等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中,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法,保证最终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管理的角度,通过对毕业论文环节前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方法、管理模式和考核体系的改革,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质量控制研究。以期解决本科生在毕业阶段由于时间冲突导致写作时间不足、胡乱拼凑抄袭、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教学课程改革和体系建设,使得学生能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扎实掌握基本专业原理和方法,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撰写出质量较高的本科毕业论文。

一专业课程设置

主要从专业课程设置层面,通过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内容设计,将本科毕业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毕业论文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主要通过对国贸前沿文献阅读、计量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这三门课程进行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指导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一)国贸前沿文献阅读。这一门课程突破传统课程设置中仅对于专业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综合训练学生查找、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的能力,为学生独立进行毕业论文撰写提供资料支撑来源、路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毕业论文写作中第一个环节选题提供从文献角度的研究训练,培养学生文献研究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撰写相关专题的文献综述,培养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综合整理资料、分析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规范,避免学生抄袭,为后期毕业论文撰写打好基础。(二)计量经济学。不同于以往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操作”的教学课程设置,本门课程设计重视实验操作,将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和基本理论方法相结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研究兴趣、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课程中对于每一个理论讲解的现实经济问题专题设置,首先对于学生在毕业论文中选题思维进行了训练;其次为本科毕业论文中调研、实验设计及实证分析等核心环节提供方法论支撑,同时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能力。(三)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属于核心专业理论课程,在传统教学课程设计中,同样面临着理论教学大于实际问题分析的问题。本门课程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并重,强调在相关经济理论背后的国际经济学实际问题的剖析,为国贸专业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环节提供参考,同时训练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有关政策建议部分的撰写,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四)专业英语。基于本校语言特色以及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专业英语训练,国贸前沿文献阅读开设英文文献阅读及综述撰写专题,计量经济学结合stata等计量经济软件操作,国际经济学在其双语教学基础之上,开设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实践的能力。将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对于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期控制,使得学生能及时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相关问题分析和思考,为后期毕业论文写作等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方式

查看全文

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论文

1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该课程的教学定位是理论课,在教学中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谨性,以数学课的讲授方式为模板,且课程国内教材过分偏重于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理论的推导,逻辑性强,内容紧凑,数学公式多,并且教材内容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不紧密。再加上农林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起来更为困难,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缺乏热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很多学校增设了“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实践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得当、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操作过程是否切实得到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目前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验证式实践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式。对于前者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无法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后一种方式,尽管能够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但也是一种“填鸭式”的向学生展示软件如何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从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范教师所展示的内容。并且学生的实验作业大多是教师结合典型案例或者书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而这些案例难免有些过于陈旧,不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缺乏经济热点。这些显然都不符合计量经济学这门应用性极强的教学要求。完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一般步骤:(1)模型理论设计—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和模型的数学形式;(2)样本数据的收集;(3)模型参数的估计;(4)模型的检验—统计检验、经济意义的检验和预测检验。但目前实践教学中实践内容都是典型案例或书本的例题和习题,因此实践中只需要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检验和估计方法的操作,忽略了变量的选取,数据的整理和理论模型的构建,这使得学生不能全面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步骤,更不能将所学的计量模型准确的用于实际生活案例,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动手能力不强。

2提高“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2.1提前让学生做好软件学习准备工作

包括安装Eviews、阅读Eviews软件中英文操作手册和相关参考书。在授课的前半学期,每2周采取一次“1节理论课+1节软件操作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即学即用”的方式,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对理论方法能进行基本的实践操作。

2.2计量经济学课程引入案例教学,并建立案例库

查看全文

金融教育学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学研究出现了数学形式主义的倾向,虽然数学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的优势,但该种形式主义倾向对于金融学研究的危害性和抑制性极大。通过对2006级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的抽样进行分析,提出当前金融学研究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严重的数学形式主义倾向,并针对其产生的巨大危害提出金融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案及措施。

关键词:金融学研究方法;研究生教育;缺陷

一、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

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数量经济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制度分析等等,正因为这些方法及工具的存在,金融学才具有了科学性及严谨性。但当前从世界范围看,在整个20世纪中,金融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呈现出急剧的狭窄化和形式化。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90%以上的文章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式来解释世界及现象;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代数、积分、计量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等在一些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已超过了90%。一些极度崇尚数学的金融学家们认为,通过建立相对于现实世界简化的模型,然后再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讨论,来呈现这种精确性和严谨性,而不再去过多的考虑该模型对于现实世界的预测和解释能力,这使金融学逐渐成为一门“纯技术学科”,更加关注数学建模的完美性,而不再是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了。

但金融学并非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其最终目标应该是为了解释真实世界的现象及结果。一些一流的美国金融学杂志对于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对于大量来自各国的论文采用是否有数学模型作低成本的筛选,这使数学形式主义成为一种金融学及经济学的学术标准、一种范式和一种时尚。

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风潮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中国最优秀的经济类学术期刊《经济研究》,是广大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坐标,但纵观近些年发表的文章,充斥着大量的数学模型及推演,即使有些文章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或者仅仅是为了新模型的引用生拉硬拽的套在中国的数据上,也是可以容忍的。这让很多长年从事金融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学者们产生困惑,他们认为,经济及金融学说史以及对于现实经济历史的学习已不再重要,研究上不再关注理论的来龙去脉及发展,一篇精美的数学文章就足以代替了。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蔓延危害极大,所谓过犹不及,其发展不仅会极大的抑制研究人员及学者们的创造力及新思想的诞生,也会对在校研究生们的研究理念、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