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12:32: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形势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形势思考论文
2002年上半年,天下经济出现苏醒势头,整年形势将好于上一年。但苏醒势头前强后弱。美国经济情况远不如人们年头预计的那么乐观。美国商务部发表的第二季度美国GDP的预计增长率,按环比折年率盘算仅增1.1%。欧洲增长乏力,预计今年只增1.5%。日本经济已经制止恶化,但经济远景并不清朗。日本政府2002年3月发表经济陈诉以为,2002年经济将出现零增长。除日本外,东亚经济则在进一步好转。亚洲开发银行于2002年4月和7月分别两次视察当地域的经济增长情况,将不包罗日本在内的2002年东亚经济的预计增长率由2001年12月发表的4.7%前进到5.8%。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良好,2002年上半年预计增长7.5%。
值得细致的是,当宿天下经济生长中有一些题目须要我们去进一步思考和研究。21世纪初,天下经济会怎样生长,同这些题目有很大关连。
一、全面预计美国在当宿天下经济生长中的作用
2002年头,人们一度以为美国经济在年中将出现比力强劲的增长,从而发动整个天下经济的生长。但情况生长并不是这样。除增长速率不如人意外,失业率、企业投资等情况也远不如人们预料的那么好。7月12日白宫宣称,2002财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将高达1650亿美元,大大凌驾不久前预计的1000亿美元大关。2001年,美国商业逆差达4114亿美元,占GDP4%左右。2002年的商业逆差可达4980亿美元。
题目是,迄今为止,我们通常是,大概说,更多地是从增长的角度,而不是从全面生长的角度,来视察天下经济和美国经济。美国无疑照旧天下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种状态短期内是难以转变的。但美国经济中的不稳固和不确定因素也大(注:美国商务部不久前调解了1999年以来的GDP数据。按环比折年率盘算,2001年GDP季度数据连续三个季度衰退。商务部将2001年美国GDP增长率由先前的1.2%调解为0.3%,同2000年第二季度5%以上的增长速率成光显比力。)。这种不稳固和不确定因素通常带有突发性子,因而使其影响更为巨大,也更难以警备。“9·11”可怕打击对美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大略已经已往了,但它对人们生理等的深条理影响是不行能很快消散的。美国许多民众以为,“9·11”事故是在美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孕育发生的;如今美国对可怕打击作了这么多的警备,要是再孕育发生比力大的打击事故,它对美国的影响将黑白常紧张的。令人寻思的是,“9·11”事故刚刚已往,平安等至公司假账案又相继而至,而且其揭破也像任何一件突发的政治、军事事故那样地出人意料。到2002年10月,公司丑闻刚刚略为停顿,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大概性又由于美国国会同意对伊动武而日益增长,天下油价随之进一步上升。提前出书的2002年10月21日的《商业周刊》的文章说,据Goldman,美国一家企业经济研究机构的预计,要是有50%的大概战争不会孕育发生,美国经济下一年度预计增长2.4%;要是有30%的大概对伊拉克动武乐成,美国经济大概增长2.3%;要是战争使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产油区遭到紧张破坏的大概性有15%,美国经济大概只有1%的增长。如今看来,美国经济这个火车头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天下经济带来增长,也给天下经济的增长带来重大不确定性和不稳固性。我们既要充实使用美国给天下经济带来的时机,又要做好充实准备以应付它带来的种种题目。至少从这两年的情况看,搪塞这二者,我们应当同样地予以珍视。21世纪的天下经济不光须要增长与生长,还须要康健与稳固;不光须要发动增长的火车头,也须要能够促进稳固生长的因素。21世纪的天下经济应当是繁荣和相对稳固的天下经济。这些,都不是美国一个国家能够做到的。
二、欧盟和中国事促进天下经济牢固增长的紧张因素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些措施,对我国迅速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至关重要。
2008年我国经济经受了许多国际国内不利因素的冲击,但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宏观调控将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创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回顾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经济形势对增值税改进论文
一、增值税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从理论上来说,一个完善的增值税制度应构建在以下基本原则基础之上:
1.税收中性。任何一种税收制度的设计,从总的方面来说需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公平与效率,并力求在两者之间达到一个最佳均衡点(以一定的社会福利函数为约束)。具体到每一税种来说,其侧重点又各不相同,间接税侧重于效率,直接税更关注公平因素。按税收的归类原则增值税属于间接税类,因此效率是增值税设计时应予以充分重视的因素。税收的效率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即经济效率二是税务行政的效率。中性原则指的主要是税收的经济效率。在盎格鲁一萨克逊传统下,市场被认为可以自发地有效运行,税收的中性要求税收不要干预资源的配置,以免扭曲当事人的经济行为。但现实却是任何一种税都会对当事人的行为产生影响,除非政府不征税,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现代税收理论更为适合的税收中性原则是指在承认税收会引起效率损失的前提下为取得一定收入谋求效率损失的最小化。税收的非中性缘于税收改变了商品与商品、劳务与劳务、商品及劳务之间的相对价格体系即产生了替代效应,破坏了帕累托最优的一系列边际条件,也改变了相关利益主体的生产、投资、消费函数和决策。要减少税收替代效应带来的效率损失要求对所有的课税主体和客体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地区、行业、产业、产品等不同而给予不同的税收待遇。
2.便于管理和征收。该原则是说好的税制必须与政府的税务行政能力相适应;必须有利于降低税务机关的管理成本和纳税人的奉行成本。一种税制无论在理论上是多么的最优,但如不具备可操作的现实基础条件,超过了税务机关的行政能力和纳税人的纳税综合素质,那么该税制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例如税务机关不能要求一个在街边卖茶叶蛋的老太太建立、保存完整的税务会计资料,以准确地确定其应税所得。
3.稳定取得收入和充分弹性。从目前各国的税务实践来看,税制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一种现代直接税和间接税并重的双重税制结构,增值税以其优良的中性特性在各国的税制结构中(除美、日等少数国家)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增值税取得的财政收入占一国政府收入总额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在我国甚至达30%以上。及时、稳定地取得税收收入并能根据经济的发展自动按一定速度增加对于实现我国政府职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也是提高两个比重和振兴财政的根本要求。完善的增值税在多环节广泛征收,以经济活动的增值额为征税依据,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程度相当高。
4.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包括量的和质的增长两方面,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投资水平与产业结构适时调整的作用尤为明显。就经济与税收的关系来说,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税收,税收服务于经济建设。增值税的设计也应从如何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发展计划,发挥税收利益杠杆的调节功能以引导企业的行为方式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的角度加以考虑。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1月5日,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行的“2005年世界经济与全球政治形势会”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了“2004~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课题报告。
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经济增长率高于20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水平,创造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记录。报告同时指出,受周期发展的制约和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放缓,但仍能保持适中的速度,预计在4.3%左右。
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趋势
报告显示,2004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普遍提高,美日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2004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增长率分别可达到4.3%、4.5%和2.0%。其中,日本经济承接上年度经济增长的势头,多年来增长速度第一次有可能接近美国。
就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来看,美日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消费和投资,但受就业市场的影响,第二季度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对增长的贡献度大幅下降。由于贸易收支状况的持续恶化,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为负。日本经济在继续依赖外需拉动的同时,消费开始成为增长的重要动力,政府支出的作用逐渐淡出。
报告预测,2005年三大经济体的基本增长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只是要比2004年的增长率有所降低。根据多数国际组织的预测,美国的增长率为3.4%~3.5%,日本的增长率为2.2%~2.3%,欧元区的增长率为1.9%~2.2%。其中,下调幅度最明显的是日本,,相反,欧元区经济基本上能够继续维持2004年的增长水平。
国际经济形势研究论文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已经传递到全球,拉开了国际势力再次洗牌的大幕。最终的结果目前还没有决出来,但有1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剩者为王,通俗地讲,就是看谁能在这场消耗战中,顽强地坚持并取得相对好的成绩。较量是需要实力的,而实力是相对的,这不言而喻。这次危机对各国的影响不同,有的损失惨痛,有的损失很轻。重新洗牌的前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不是看危机之前怎么样,而是看危机肆虐之后各方体力如何。
那么,中国目前的体力是个什么情况呢?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波及,导致外需走弱,1批外向型企业撑不住,倒了,相应的工人也就失业,嚷嚷了1通,尽管这个事被有些人放大,用来制造恐慌情绪,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但究其实这些个企业,自身是有很大的问题,压榨工人当血汗工厂不说,消耗大量能源、资源,造成严重污染,早就被骂得半死,现在由于危机来临,问题集中爆发,1些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又被骂个半死,总之政府永远不对,让这些企业存在是天大的错误,这些企业倒了又是天大的罪过,那些前边骂了后边骂的人们,就要好好地扪心自问1下,到底怎么样就满意了呢?
国内金融行业所受直接损失较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没有伤到根基,这1点说起来也怪,以前人家说中国金融体制落后,我们自己也认,但就是由于比较落后,没有跟国际全面接轨,去搞那些所谓的金融创新,反而在这场灾难中得以保全自己。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且不说具体情节是不是那么回事,也不论投资黄金是否恰当,从国际斗争战略的角度看,却是显而易见的正解。210年前的RB、10年前的东南亚,往事历历在目,不由你半点怀疑。如果在本次货币战争中,中国成为被剪羊毛的对象,那么大致的情节是:基础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中国赚回大把外汇,某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境外热钱侵入埋伏下来,推高楼市、股市,最后集中撤退,在推高楼主、股市的过程中赚1笔,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过程中再赚1笔,集中撤退时迅速换走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量消耗乃至用光,人民币汇率急转直下跌成灰,几10年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毁于1旦,制造业体系遭到毁灭性打击,完了。然而很有意思的是,这种情况没有发生,1些人急了,某人就说2009年就会发生这种事情,到时候人民币兑美元30∶1,等待中国的将是彻底的崩溃。问题是,某些国家的银行及对冲基金严重亏损,走上破产的绝路,都这个节骨眼上了,境外热钱都没有考虑撤退吗,反而眼睁睁地让其银行及对冲基金陷入绝境?这显然不符合基本常识,唯1能够解释得通的就是,境外热钱被套在中国的楼市和股市里,出不了局,楼市由于流动性差,1时缺乏接手盘;股市被中国自己搞了下来,放出大小非、大小限,疯狂地奔向全流通,钱被谁赚就不用说了。外汇方面则是实行管制,外汇集中在政府手里,达到近2万亿规模,人民币也不能自由兑换,这就保证了足以战胜任何敢于冒险的境外投机资本,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那些渴望中国被剪羊毛、外汇储备消耗殆尽、人民币汇率跌成灰的人们,在无奈和恐惧的同时,只能发出中国2009年崩溃的梦呓,如果到了2009没有实现,还会无限期地延后,中国崩溃论说了不是1年两年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1方面高速增长,1方面问题层出不穷。刚开始的时候,外汇极端缺乏,技术又不行,攒点小钱去买人家的设备,人家卖给你淘汰产品,拉回来用不了的很多,活生生地被人家骗;辛辛苦苦地生产点东西,卖给人家,人家死命地压价;好不容易外汇越赚越多,有钱买技术了,人家不卖给你,合资给了人家市场,人家还是不给你技术;自己的资源大量消耗,等到去买人家的资源,人家不停地大涨价,全世界让中国买单;这还不算,动不动扯些人权之类的事情,鼓动这里闹独立、那里搞独立,恨不得把中国分裂成若干小国,连中国在外的公民也直接杀害…….诸如此类,凡有点爱国心的,即使不爱国但还有点公平心的,难免觉得很上火,就通过各种途径呐喊,发出救国图强的声音。这种声音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连绵不断,数次面临亡国,但都因为有着仁人志士,流过血,流过汗,中国1直走到了今天,成为唯1幸存的文明古国。要看1个国家的未来,只有去看她的历史。中国的特质在于韧性,无论经历怎样的艰难和问题,都能在超强的耐力长跑中,成为全世界的领袖。明白了这1点,你就会知道,目前面临的困难,比起历史上曾有的亡国时刻,比起310年前、210年前、10年前的困难,都是1些小的困难,有些人放大目前的困难,说些不着边际、无限恐慌的言论,似乎没有任何前程,如某人就讲子孙后代没有活路了,这都是些什么话?
应对当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有着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这许多国家以及他们的粉丝们听了,心里拔凉拔凉的就对了。外需1时不行了,内需就会跟上来,这就是辩证法。关于内需争吵的声音不绝于耳,攻击扩大内需政策的大有人在,主要是说中国人民很穷,存点小钱不敢花,谈内需不是骗人吗,人民苦哇,这么1煽情,附合的就有很多,破口大骂。首先是说人均收入很低,全世界倒数,单从数据上看,确实如此,但还有个购买力的问题,换算成美元是不多,但你在国内花,物价再和国外1比,那是老便宜了,国人消费的大米10几元1斤,苹果50元1个,面条60元1碗?事实是,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工资水平非常低,好多年不动弹,改革开放后,收入与物价才慢慢地涨上来,大家跟先前1比,分别翻了好多倍,改革开放前挣的工资就算不吃不喝全存下来,到今天也是白搭,什么意思?就是说中国的特殊情况,导致现在与1些国家相比,出现1个低收入、低消费的局面,对应的生产、生活的实物,则是比较滋润的,没有必要图什么虚名,单纯讲收入而忽略购买力,很不足取。当然了,如果住房、上学、看病这些带有公益事业性质的事情,政府多出些力,让大众自己少1些负担,那么大众会在其他的方面增加消费,内需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应更加明显。中国具有强大的基础生产能力,以前很多给外国人消费掉了,现在不缺外汇,外汇增长“说起来也是负担”,今后少给外国人消费,让自己国民多加消费,却是某些国家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他们不希望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某些国家的鼓吹手们攻击扩大内需政策,根子里就是这么回事。
以上所说内需或者说消费,主要指生活方面的消费。生产方面的消费则涉及投资,当然投资也涉及生产。其实,中国应对目前的困难,投资仍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遇到就业不足的状况,可以人为地增加就业,1个流传的说法是,雇1批人挖坑,再雇1批人填土,这个过程中,雇员有事干、有工资,不至于落入失业无收入。投资自然不必这么搞,因为中国还有投资欠帐,就是基础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正在搞的铁路,国家财政现在有能力搞1些大项目,会拉动系列产业加速运转,相应地带来就业岗位,将来取得的成果由全民共享,不象挖坑、填土那样没有实际用途。
经济形势基本判断论文
我国从2002年开始,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历了2004年的宏观调控,发展速度有所抑制但仍在不断走高。2007年,虽然政府各部门出台了多种调控措施,但仍没有减缓的迹象。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及其原因的分析,经济界正在热烈讨论。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2007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25%,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8%M1增速超过20%,CPI上涨率超过3%向4%、5%以上攀升,贸易顺差超过上年全年的63%。对这种情况如何认识,理论界意见渐趋一致,即有向经济过热发展的趋势。此种情况早已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及时祭起宏观调控这杆大旗。1-8月,央行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4次提高存贷款利率,通过增发央行票据和其他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大量回收货币;财税部门多次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和降低出口退税率,将利息税税率从20%降到5%,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从0.1%提高到0.3%;物价管理部门也极力控制地方政府出台提价措施等等。但效果却不十分明显,增长速度没有明显下降,物价却在节节攀升,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经过短期回调后,一跃上了5000点大关。
最终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也出现加快增长趋势。首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近几年逐步加速,2003年只有9.1%,2004年和2005年年均超过13%,2006年提高到13.7%,2007年以来的增速持续超过1979-2006年14.9%的年均水平,上半年增长15.5%。经济过热的苗头已经显现出来,但引起过热的原因和控制经济过热的措施尚在探索过程中。
探索过热引起的原因可追溯到13年前。1993年的治理整顿持续了四年,治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但也使经济进入了低谷。1998年,为了确保8%的经济增长率,各级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也只达到7.8%。1999年,经济增长回落到7.1%。为了使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连续6年,我们采取财政货币双宽松政策,增加货币投放。中央政府发行国债,增加投资。地方政府不失时机地大上基础设施项目,高速公路、港口、楼堂馆所不停地上。经济犹如比人高的水缸,不停地往里灌水,老是装不满,等你发现装满时,水已经溢了出来。2002年,我们迎来了久别已久的经济复苏,告别了挥之不去的通货紧缩,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因此,可以设想,除了国际“热钱”进入国内投机的因素之外,长时期的货币投放是经济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
从2002年到2007年(预计),GDP总规模接近翻一番,从12万亿元扩大到24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5%;2003年货币供应量M1、M2和信贷以及投资、工业、外贸和GDP的增长都在上一年回升基础上出现了加速势头。2004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47%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超过20%,一、二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超过17%,6、7、8、9月份CPI上涨率连续超过5%,政府及时出台财政货币政策措施,较大幅度地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银行实行自1994年以来的首次加息,提高信贷门槛等等。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作出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半年的决策,土地政策全面参与宏观调控;严格土地政策管理,不仅对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保护农业用地、减少耕地浪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也有支持作用。应该说,土地调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到该年下半年,这些指标均拉回到合理区间内,防止了局部过热的蔓延,避免了一次大的起伏波动。但金融调控的效果不佳,货币投放并没有有效抑制。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论文
1月5日,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行的“2005年世界经济与全球政治形势会”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了“2004~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课题报告。
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经济增长率高于20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水平,创造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记录。报告同时指出,受周期发展的制约和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放缓,但仍能保持适中的速度,预计在4.3%左右。
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趋势
报告显示,2004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普遍提高,美日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2004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增长率分别可达到4.3%、4.5%和2.0%。其中,日本经济承接上年度经济增长的势头,多年来增长速度第一次有可能接近美国。
就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来看,美日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消费和投资,但受就业市场的影响,第二季度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对增长的贡献度大幅下降。由于贸易收支状况的持续恶化,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为负。日本经济在继续依赖外需拉动的同时,消费开始成为增长的重要动力,政府支出的作用逐渐淡出。
报告预测,2005年三大经济体的基本增长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只是要比2004年的增长率有所降低。根据多数国际组织的预测,美国的增长率为3.4%~3.5%,日本的增长率为2.2%~2.3%,欧元区的增长率为1.9%~2.2%。其中,下调幅度最明显的是日本,,相反,欧元区经济基本上能够继续维持2004年的增长水平。
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新唐书》记载这么一个故事:五代后晋国王庄公,英勇善战,成绩辉煌,后因“祸患积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最终导致国破身亡。欧阳修写道:“忧劳可以兴国,安豫可以亡身。”孟子亦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贞观政要》中说:“知其所以危则安矣,知其所以乱则治矣,知其所以亡则存矣。”古今中外的历史一再告诫人们:居安思危则安,乐以忘忧则危。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如此,一个城市、一个地方发展也如此。
当前,举国上下一片欢呼我国经济的大好形势!的确,经济形势是大好。在改革开放前20年里,国内生产总值以近乎9.3%的速度增长。如以1978年到2003年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特别是去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出现9.9%的增长;同年第二季度,由于受到“非典”的影响,下降到6.7%,同年上半年,仍保持8.2%的增长;第三季度,“非典”过后,又上升到9.1%。前三季度合计增长8.5%。据官方预计2003年全年GDP增长可达8.5%。这是—个了不起的增长速度。如果放眼世界,亚洲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又是亚洲增长最快的国家,无疑中国是世界第一。从较长一点时间考察,中国经济已经经过了26年的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前的4000多亿元人民币,上升到今天的11多万亿人民币,增长了20多倍。按长规的增长曲线,基数越大,增长越慢,但在中国似乎出现了例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例外呢?虽然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正在实行工业化。工业化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土地,中国的劳动力和土地最为便宜;特别是大批农民陆续进城,将会使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缓慢上升,但较长时期仍维持或压缩在较低程度上。还有外资的大量涌进,每年均以20-30%的速度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的“列车”仍在快车道上迅速奔驰。中国的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电视机、程控交换机、粮食、肉类、棉花、水产品、水果等,均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水泥的年使用量和钢材的年使用量,已分别达到欧、美、日的总和。在建筑业方面,每年的开工和竣工量都已超过欧、美、日的总和。越来越多的印有“中国制造”的产品行销世界市场。
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风景这边独好”!我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枝独秀”!还有人说:“这只是恢复性地增长”。较多的人认为:“我国经济又出现新的增长周期,这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呢!”官方也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香港《商报》2003年11月6日发表社评说:“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还谈不上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充其量只是为今后大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只是刚刚开始。”等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外国人士担心:“中国经济这样高速增长,最终将吃掉全世界。”还有外国人说:“中国将要接管全世界”。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一、全面估计美国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02年初,人们一度认为美国经济在年中将出现比较强劲的增长,从而带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情况发展并不是这样。除增长速度不如人意外,失业率、企业投资等情况也远不如人们预料的那么好。7月12日白宫宣称,2002财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将高达1650亿美元,大大超过不久前估计的1000亿美元大关。2001年,美国贸易逆差达4114亿美元,占GDP4%左右。2002年的贸易逆差可达4980亿美元。
问题是,迄今为止,我们常常是,或者说,更多地是从增长的角度,而不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美国无疑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种状况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但美国经济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也大(注:美国商务部不久前调整了1999年以来的GDP数据。按环比折年率计算,2001年GDP季度数据连续三个季度衰退。商务部将2001年美国GDP增长率由先前的1.2%调整为0.3%,同2000年第二季度5%以上的增长速度成鲜明对照。)。这种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常常带有突发性质,因而使其影响更为巨大,也更难以防范。“9·11”恐怖袭击对美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大致已经过去了,但它对人们心理等的深层次影响是不可能很快消失的。美国许多公众认为,“9·11”事件是在美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现在美国对恐怖袭击作了这么多的防备,如果再发生比较大的袭击事件,它对美国的影响将是非常严重的。令人深思的是,“9·11”事件刚刚过去,安然等大公司假账案又接踵而至,并且其揭露也像任何一件突发的政治、军事事件那样地出人意料。到2002年10月,公司丑闻刚刚略为平息,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可能性又因为美国国会同意对伊动武而日益增长,世界油价随之进一步上升。提前出版的2002年10月21日的《商业周刊》的文章说,据Goldman,美国一家企业经济研究机构的估计,如果有50%的可能战争不会发生,美国经济下一年度预计增长2.4%;如果有30%的可能对伊拉克动武成功,美国经济可能增长2.3%;如果战争使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产油区遭到严重破坏的可能性有15%,美国经济可能只有1%的增长。现在看来,美国经济这个火车头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世界经济带来增长,也给世界经济的增长带来重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们既要充分利用美国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机遇,又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应付它带来的各种问题。至少从这两年的情况看,对于这二者,我们应当同样地予以重视。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不但需要增长与发展,还需要健康与稳定;不但需要带动增长的火车头,也需要能够促进稳定发展的因素。21世纪的世界经济应当是繁荣和相对稳定的世界经济。这些,都不是美国一个国家能够做到的。
二、欧盟和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200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1432亿美元,占世界GDP的32.7%。目前,世界并无一个经济体能取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地位而代之。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抵消由于美国的不稳定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这决定了今后一个相当时期,不稳定发展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不能把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发展完全归因于美国,但在21世纪世界经济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中,美国是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目前世界上也有一些经济体,他们的发展,相对来讲比较平稳。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和平衡了由于美国的不稳定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在这些经济体中,欧盟和中国的情况最值得注意。目前美、欧的经济规模实际上是大体相当的。起码相差并不大。2001年,美国GDP为101432亿美元,欧盟为78828亿美元。同1996年比较,2001年欧盟的GDP反而少了8672亿美元,但在此期间,欧盟经济是以1.3%~3.4%的速度增长的,究其原因主要在汇率的变化。如果按1995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001年的美国GDP不应当是101432亿美元,而是90835亿美元;欧盟GDP不是78828亿美元,而是99417亿美元,反而比美国多8579亿美元。欧盟经济增长速度不如美国,但发展比较平衡。最近十来年大致保持2%左右的增速,通胀率一般低于2%,财政赤字占预算的比重控制在3%以内,内债占GDP比重低于“马约”规定的60%,投资收益率一般在3%~4%。2002年头9个月,欧元区的贸易顺差达233亿欧元,和上年同期的62亿欧元比较,有较大幅度增加。失业率虽然较高,但近年内也已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11%降到7%~8%。欧盟经济的总体情况是健康的。今后十年,欧盟经济将继续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速度。21世纪,欧洲是促使世界经济平衡增长的重要因素。认为目前欧洲经济处于“停滞、徘徊”状态,并无充分根据。
国民经济形势的分析综合论文
(1)主要的国民经济指标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反映了该国在该时期内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这一成果可以用几个主要的综合经济指标表示出来,借以考察国民经济生产、分配和使用的情况,并可用以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时间进行对比,以分别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的快慢等。这些综合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物价指数、利率、工人就业率、进出口贸易额、政府支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一系列总量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
①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经济活动的成果的最概括、最主要的指标。它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其内容为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的内涵是指明在统计期内所生产的总值如何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分配和使用的,它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第一,产品流动法。产品流动法又称为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它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不计算作为以后生产阶段投入的中间产品,仅考虑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例如在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中,按产品流动法计算可将其国民生产总值表示为下式:
GNP=A+B+C+D-E
式中A代表个人消费支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