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1 08:00: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评论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人口经济市场述评论文
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大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使13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在20世纪实现低生育水平的国家。但在人口转变的同时,中国人口问题由过去的以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结构相互交织转变,使得中国人口问题的解决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人口问题及其给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压力,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围绕着中国人口问题研究,中国近年来涌现了众多不同观点,通过对这些基本观点的述评,对加深人口理论研究,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我国人口问题研究观点综述
根据国家计生委的统计调查,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开始持续下降。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降到1980年的2.31,首次接近更替水平,2000年第五次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30,达到低生育率水平,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基本控制。针对在低生育率水平下,我国21世纪人口问题的核心及人口政策的导向,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于未来人口战略目标的不同观点
就未来人口战略目标而言,目前的主要争论集中在:是否应以减少人口数量为战略目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形成了以下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以减少人口数量为战略目标。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叶文振(2002)、李小平(2004)等人,他们认为在新的百年里继续有效地减少人口数量依然是我国人口政策必须考虑的主要矛盾和先于一切的大事。理由有三:其一,人均意识与人均资源劣势要求减少人口总量;其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潜能,要求减少劳动力供给总量;其三,人均收入水平的加速提高,要求缩减人口总量。最后的结论认为,中国应以减少人口数量为战略目标,在100年后将中国人口降到8-10亿并力争更低,200年后降到3-5亿。与第一种观点截然相反,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结构问题已经一跃成为2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的核心。宋健(2002)认为人口数量问题成为“笼中之虎”,尽管威猛,却尽在掌握之中,中国人口转变的独特性,造就了中国人口结构问题的独特性,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人口战略目标应该由数量问题转移到结构问题上。持此观点的学者虽然不是很多,但这至少警示人们人口结构问题的严重性。第三种观点认为,统一人口数量与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才应成为长期追求的目标。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多方位的寻求平衡发展。李建新(2001)驳斥了“一味追求人口数量减少的观点”,认为在追求减少人口数量过程中所引起的加速年龄结构老化则必然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他引用中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的历史事实,论证了“人口数量多少并不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命题。蒋正华等人(2000)认为根据中国的国情目前追求最优人口数量是不现实的,当前所做的是将总人口控制在人口最大容量内的前提下,实现人口结构、人口地区分布的合理布局,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学术界在人口战略目标上的激烈辩论,说明中国人口未来长远发展目标的确定是一项异常复杂、困难的任务,需要慎之又慎。
关于有无必要进一步降低生育率的不同观点
广告经济效果测评论文
内容摘要:广告效果测评的重点就是对经济效果进行测评,本文比较了传统的广告经济效果测评和长期目标的广告经济效果测评这两种模式,以期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广告经济效果测评体系。
关键词:广告效果广告经济效果
广告可以使企业利用较小的成本向更多的消费者传递信息,从而促进产品销售。这样,就产生了广告经济效果。广告的经济效果体现在广告能促进产品销售,增加企业收入和利润;扩大产品销路,推动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奠定稳固的市场地位;树立优良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高于一般产品的销售利润率。研究广告经济效果测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广告效果的含义
所谓广告效果,是指广告通过媒体传播之后所产生的作用,或者说媒体受众对广告的结果性反应,亦或说广告活动中通过消耗和占用社会劳动所产生的有用结果。狭义的广告效果就是指广告活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广义的广告效果,是指广告活动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心理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研究的是广告的经济效果。
传统的广告经济效果测评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论文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文章对西方学者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差异问题所提出的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作了评述。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理论研究
一、主要的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简介与评述
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使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不发达经济中,人均收入提高或下降的刺激力量并存,如果经济发展的努力达不到一定水平,提高人均收入的刺激小于临界规模,那就不能克服发展障碍,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为使一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受到大于临界最小规模的增长刺激。
2.纳尔森的低水平陷阱论:以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说明发展中国家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复轮回的现象。不发达经济的痼疾表现为人均实际收入处于仅够糊口或接近于维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状态;很低的居民收入使储蓄和投资受到极大局限;如果以增大国民收入来提高储蓄和投资,又通常导致人口增长,从而又将人均收入推回到低水平均衡状态中,这是不发达经济难以逾越的一个陷阱。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走出陷阱,就必须使人均收入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
3.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各产业,从而冲破其发展的瓶颈。此论在发展中国家较有市场,原因在于它的三个“不可分性”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分摊资本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性、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以及外部经济效果具有更能说服人的证据。
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述评论文
一、导言
公共选择理论家们运用经济学方法对民主政治做了大量的研究,对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然而他们很少研究独裁政治。在人类历史中,独裁政治远远比民主政治普遍,人类在绝大多数时期都生活在独裁政治中,而不是生活在民主政治中。而且即使到今天,有的国家虽然已经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度民主的理想还不会实现。可以预测到,在将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独裁政治仍然不会绝迹。
西方学者中运用经济学方法系统地研究独裁政治的主要有塔洛克和温特罗布。塔洛克的《独裁政治》出版于1987年,温特罗布的《独裁的政治经济学》出版于1998年。这两本书都还没有中文版本,所以中国学者对它们还不是很了解。在塔洛克和温特罗布之外,有一部分公共选择理论家专门而深入地研究了独裁政治中的一种特有现象——革命。
(注:SeeOKane,RosemaryH.T.(ed.),Revolution:Criticalconceptsinpoliticalscience,VolumeⅡ,LondonandNewYork:
Routledge,2000,Introductiontosectionsandparts,VolumeⅡ;Silver,Morris."Political
revolutionandrepression:aneconomicapproach",PublicChoice,17(Spring1974),63-71;Skocpol,Theda,Statesandsocialrevolutions:acomparativeanalysisofFrance,Russia,
十七大论文评论: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很多创新思路,概括地讲主要是“一个转变”、“三个格局”和“六个体系”。
[关键词]十七大报告;经济发展;新思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很多创新思路,概括地讲主要是“一个转变”、“三个格局”、“六个体系”。
一、“一个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报告》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出,并进一步明确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
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保持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协调好投资、出口与消费的关系。近年来,投资、出口增速较快,而消费增速相对缓慢。要保持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尤其是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要坚持走内需主导型发展道路。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可能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外需上,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扩大内需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二要不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要以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尤其是要走好新农村建设这一着“活棋”。通过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启动农村市场,从而带动内需和消费。三要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市场经济下人口问题述评论文
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大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使13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在20世纪实现低生育水平的国家。但在人口转变的同时,中国人口问题由过去的以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结构相互交织转变,使得中国人口问题的解决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人口问题及其给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压力,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围绕着中国人口问题研究,中国近年来涌现了众多不同观点,通过对这些基本观点的述评,对加深人口理论研究,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我国人口问题研究观点综述
根据国家计生委的统计调查,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开始持续下降。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降到1980年的2.31,首次接近更替水平,2000年第五次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30,达到低生育率水平,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基本控制。针对在低生育率水平下,我国21世纪人口问题的核心及人口政策的导向,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于未来人口战略目标的不同观点
就未来人口战略目标而言,目前的主要争论集中在:是否应以减少人口数量为战略目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形成了以下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以减少人口数量为战略目标。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叶文振(2002)、李小平(2004)等人,他们认为在新的百年里继续有效地减少人口数量依然是我国人口政策必须考虑的主要矛盾和先于一切的大事。理由有三:其一,人均意识与人均资源劣势要求减少人口总量;其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潜能,要求减少劳动力供给总量;其三,人均收入水平的加速提高,要求缩减人口总量。最后的结论认为,中国应以减少人口数量为战略目标,在100年后将中国人口降到8-10亿并力争更低,200年后降到3-5亿。与第一种观点截然相反,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结构问题已经一跃成为2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的核心。宋健(2002)认为人口数量问题成为“笼中之虎”,尽管威猛,却尽在掌握之中,中国人口转变的独特性,造就了中国人口结构问题的独特性,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人口战略目标应该由数量问题转移到结构问题上。持此观点的学者虽然不是很多,但这至少警示人们人口结构问题的严重性。第三种观点认为,统一人口数量与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才应成为长期追求的目标。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多方位的寻求平衡发展。李建新(2001)驳斥了“一味追求人口数量减少的观点”,认为在追求减少人口数量过程中所引起的加速年龄结构老化则必然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他引用中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的历史事实,论证了“人口数量多少并不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命题。蒋正华等人(2000)认为根据中国的国情目前追求最优人口数量是不现实的,当前所做的是将总人口控制在人口最大容量内的前提下,实现人口结构、人口地区分布的合理布局,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学术界在人口战略目标上的激烈辩论,说明中国人口未来长远发展目标的确定是一项异常复杂、困难的任务,需要慎之又慎。
关于有无必要进一步降低生育率的不同观点
县关于优秀自然科学类论文评选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县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根据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精神,县人民政府设立"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第二条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受理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学会)推荐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不受理个人直接申报。
第三条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第二章评审组织
命题研究历史论文
历史小论文,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作为一种训练题型,能较全面地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各项能力,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这种题型,高考中虽然尚未出现,但是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已出现的人物评述题和史料评论题,却与之有相通之处。特别是颇具特色的上海市高考试题,其中的分析论证题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历史小论文的特点。根据上述理由,可以认为,历史小论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是有可能的,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本文着重探讨历史小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训练技巧。
一、基本特点
历史小论文,实际上就是“小型的政论文”,篇幅不大,强调史论结合,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1.议论的方式,有立论与驳论之别
①立论题,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如范文澜先生说过:“腐烂了的封建主义决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请结合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情况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②驳论题,就是对错误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否定对方的错误之处,以辩正是非,形成正确的认识。如,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一观点对不对?请围绕阶级斗争的进步作用,结合太平天国革命作一小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中国战略管理研究现状
企业管理论文
在管理学的几个主要分支中,战略管理学(StrategicManagement)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一般认为只有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战略管理才形成了真正的理论体系。在商学院里,战略管理学在此以前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依赖案例作为研究和教学的手段。今天,战略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其他领域一样,被视为广义的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战略管理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通过在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做出的。
我们试图通过对国内管理学刊物上发表的战略管理论文进行检阅,试图对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进行评估。在进行调研与分析之后,我们选取国内两份典型性管理学刊物《管理世界》和《南开管理评论》,对它们2003年全年中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研究。
战略管理学的主要课题包括:战略制订与实施、战略规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报酬制度、资源配置、多元化与组合战略、竞争战略、合作战略、总经理的选择及其行为、以及高层管理团队的组成与机制。按照这些标准,我们分别从两本刊物的论文中确定二十三篇(《管理世界》)和十九篇(《南开管理评论》)战略管理论文。
我们发现,第一,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从内容上讲尚停留在学科“边缘”。
出现频率最高的题目属于“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这一类,共有约11篇论文;其次为“竞争力/竞争优势”类与“跨国公司/国际战略”类,各有6篇左右;其他至少有三篇的还有“创新”类和“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类。
报纸专栏品牌经营论文
5.1报纸评论专栏的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策略概念源于市场营销学,是指将品牌名称用到与原来产品不相关的新产品上去。[24]当一种商品的品牌被确立并得到消费者认可,品牌忠诚度已建立起来,品牌为产品带来了附加价值,即所谓“品牌伞效应”,一旦企业上市新产品时,便提供了消费者认识该商品的捷径,使企业不必从零开始建立品牌知名度。也相对地降低了新商品的投资费用,这时,企业倾向于把这种附加价值扩展到该企业生产的其他产品上。这种策略就是品牌延伸策略。这一策略同样可以适用于已经具有相当品牌效应的传统媒体上,面对激烈竞争的现实,面对媒体求生存、求发展的艰巨任务,使用品牌延伸经营策略,考虑依靠品牌效应扩展其他业务,实现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品牌专家科普菲尔把品牌延伸分为两种类型:相关延伸和间断延伸。如果向一个相同或相近的行业产品延伸,则有助于品牌的扩张,而且可以利用企业对相关行业的熟悉和了解,以原有品牌进入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这是相关延伸,如传媒业向信息产业、旅游频道向旅游产业延伸。而间断延伸则抛弃了新旧产品之间的相关性,如报业向房地产延伸。媒体的品牌延伸有两种情况:一是媒体本身的品牌延伸,如中央电视台所办的CCTV网站及其下属的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二是媒体所创造的名牌产品的延伸,如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品牌转移到其他产品上,近期迪斯尼公司与中国邮电出版社共同投资成立的童趣出版公司出版的《米老鼠》就属此类。这两种都属媒体自有品牌,延伸之后的功效也大致相同。[25]成功的品牌延伸可为媒体带来许多好处:
1.当新产品或新定位有受众已熟悉的元素时,受众较容易接受此新定位多传达的不同信息。因为人们一般对熟悉事物的接受度比新事物的接受度高。这样可以借名牌声誉消除受众对新产品的疑虑,从而有利于快速打开市场,增加业务经营收入。
2.节省了开发和推广新品牌的费用,规避了新品牌开发失败的风险。品牌开发是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支付一定的设计、研制、策划、广告、宣传等36费用,而且还面临着开发失败的风险,而品牌延伸则有效地规避风险节省开支。
3.有利于受众拓宽消费视野,为受众提供多种选择。新产品能为同一名牌下的现有品牌或产品系列增添新鲜感,使该名牌的整体商品力增强。品牌延伸是对媒体产品周期规律的尊重,给媒体发展注入新活力。尽管不同于其他行业所生产的具体的、有形的物质产品,媒体生产的产品一样具有周期性,都遵循着“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基本发展过程。而且,媒体产品的生产正在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在进入买方市场后,产品没有创新便不可能长期占领市场。
4.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名牌家族的整体投资效益。当一个名牌整体的有效投资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时,则每个产品线都会从整体的投资规模经济中受益,从而提高名牌家族的经济效益,扩大媒体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品牌价值增值。同时,多元化经营增强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世界级“名人”米老鼠和唐老鸭,就是从电视节目走向电影业、娱乐业、文具业、服装业等多项产业,创造了比原来的电视节目多得多的效益。同一品牌在不同行业的成功,又反过来增强了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品牌的增值,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今天的米老鼠和唐老鸭,足迹几乎遍及世界每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赚钱机器”。[26]品牌延伸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经营策略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报业界的重视,但从实践效果上看,品牌延伸策略的应用也会给媒体的发展带来不少弊端。因为品牌延伸的运用,其实是有前提条件的。众所周知,品牌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只有处在成熟期的品牌才需要品牌延伸。成熟期品牌的忠诚度已经形成,受众的心理期待在这里得到满足,因此会成为栏目或频道的忠诚受众。他们会定时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他们喜爱的电视栏目,他们也同样会对与之相关的栏目或频道产生联想。这时品牌所有者就能顺利地利用品牌忠诚开发出一系列成功的有价值的品牌资产。否则,会有较大的风险。1、削弱了专栏本身的魅力。拥有名牌专栏的报业有时会误认为专栏的魅力来自于创造该专栏的媒体,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媒体的魅力来自于专栏的魅力。专栏的魅力是由受众认可的,媒体要做的是如何把自己名牌专栏的魅力展现出来。实行品牌延伸策略以后,若盲目向外扩张,媒体在该品牌下原有占优势的专37栏不仅得不到发展,反而会有所萎缩。2、媒体在进入与自身技术关联度小、行业跨度大的产业领域,缺乏应有的技术支持力量,生产经营中难以形成产品质量优势,对新市场也缺乏必要的支配能力。3、媒体在运用品牌延伸策略时,往往缺乏科学的论证及市场前景预测,使延伸出来的产品在进入市场时,需求已趋于饱和,新产品利润率趋降,不能给媒体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4、品牌延伸策略下的几种产品,只要有一种产品在市场经营中失败,就可能波及到其他产品的信誉,影响其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所谓“一着不慎,全局皆输”,不利于媒体多元化经营。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