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20:40: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发展理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增长理论论文

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与创新、国家制度供给一起被称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义上,制度的起源、变迁与创新、供给与需求都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相关。从结论上说,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回瞻

1.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制度的论述

马克思认为,没有抽象的生产,也没有离开制度(马克思的提法是生产关系,实质上就是制度)的生产力及其发展。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组织和运行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持续一定时间跨度的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制度框架)为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相应发展的制度“空间”,这对许多经济学家研究制度与经济增长和发展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

2.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流派的论述

(1)模型派

查看全文

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探究论文

一、立足国情的主动选择

一种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从经济发展的类型看,有“内生型”和“外生型”。内生型是指某一民族或国家的现代化是其内部因素促成的自然发生过程;外生型是指某一民族或国家的发展是被动式的、由外部刺激引发的,或者是由外部力量直接促成的。美国哈佛大学的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就认为:相对落后本身可以有助于发展,由于可以依靠发达国家的技术,今天的发展中国家能够比1780—1850年间的英国或西欧增长得更快。[1]国内也有学者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起于对外国资本主义刺激和挑战的回应”,“中国的现代化一开始就具有被动抉择的特征。”[2]

在《邓小平文选》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对当代中国主动地推进经济发展的反复论证。邓小平认为,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人民,积极吸取历史教训,主动迎接现实挑战的必然选择。他多次谈到,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遭受资本主义侵略,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资本主义列强欺负我们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代中国经济落伍了。现在我们获得了独立和发展,而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键是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邓小平在阐述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再三提起历史上落后挨打的教训,并不是出于单纯防御性的考虑,而是以此激发全国人民加快经济发展的爱国热情。他说,要懂得一些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3]

中国主动式的经济发展,不仅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更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使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是一个政治、人口大国,但经济上还是一个弱国,这同我国的地位不相称。邓小平认为,认识落后,是为了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新中国主动进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集中力量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就是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以便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邓小平强调,中国经济越发展,世界和平就越靠得住;中国现代化越是不断推进,我们就越能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发展方面有所作为。他指出,到下个世纪中叶中国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不仅会给中国人民带来共同富裕,而且会给占世界总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一条新路,向全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这才是中国经济发展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不是民族利己主义,恰恰是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国际主义。在实现中国跨世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本国又放眼世界,把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联系了起来,把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同世界社会主义命运和人类的前途联系起来,将爱国主义上升到更高的理性阶段,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主动寻求经济发展的昂扬姿态和恢弘气势,这是其他经济发展理论所不具备的品格和特质。

在一些西方学者看来,发展中国家传统势力强大,社会内部因素无力促成经济发展的发端,只有依靠西方文明的传播和输入才能启动其经济发展。邓小平完全不是如是观。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不是被动式的,而且也不是由外国促成的。他在多次重要谈话中都有力地阐明了,中国只有依靠内在的力量和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建立在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上,他说:“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清醒地看到这是一件艰巨的事情,但是是能够做到的。首先是我们有全党的团结,全国人民的团结。我们的人民是勤劳的人民,有着艰苦奋斗的传统……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又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丰富的资源,加上利用世界的先进技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可能的。”[4]

世界上确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依赖发达国家而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成功,但这不适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不适合中国,邓小平对此作了透彻的分析。他说,过去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有些发达的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资金、技术方面支持了它们,又由于它们劳动力工资低,其廉价产品在一定时期的国际市场上比较容易钻空子,加上这些国家和地区比较小,现代化比较容易实现。而中国这样社会主义大国的情况与之不同,不可能走这种完全借助外国实现经济发展的“捷径”,“要发展主要靠自力更生,实行开放政策能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作为我们社会主义的补充。”[5]他在《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篇著名谈话中详细分析了我们实现四化目标的四条根据之后,就肯定地宣布:“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基础”。[6](P.233—234)这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内生”式的,而不是“外生”式的。

查看全文

经济发展思想理论论文

摘要: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而人类却产生了盲目乐观的情绪,好像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经济也在盲目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后果也日趋严重,全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人们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研究我国现今的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发展与社会和生态的关系,寻求一条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经济

引言:所谓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社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总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延伸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化。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研究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决定了以可持续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关系。从经济方面来讲,传统经济也就是传统社会生产方式、人类自身关系及其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反映。

如在传统经济中,受人与自然对抗认识的支配,那些非市场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不被作为经济资源和财富看待的,并日认为它们的供给是无限的,不考虑经济活动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不断增长的经济财富作为经济学追求的目标,由于传统发展思想和理论指导,产生了严重的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不良恶果,如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短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产生了产品分配中严重的两极分化,并由此引起了国际间和国内各种政治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而且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姚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必然要对传统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以寻求能满足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生存(这是人类社会的最大福利目标)和发展的道路,因此也就产生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比如: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使得中国利用外资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2005年中国得到1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投资,而20世纪最后10年中国吸引的外资大约是2500亿美元。如果中国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给外商投资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政府已把吸引外商投资作为实施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有对中国内部经济调整作了很大影响,促进了各种大型工程的实施。

查看全文

金融经济发展理论探析

摘要:文章对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流派进行了回顾,对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视角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我国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得出相关的政策结论。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流派;关系;探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世界经济发展史反复证明,金融抑制和金融过度都会损害经济增长。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能够正确把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起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这不仅关乎金融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流派

从早期的古典经济学算起,西方经济学界对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在这场长期论争中,有两种作用机制一直备受关注:一是货币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二是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根据对这两种作用机制的不同理解,大体上可以把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流派分为金融无关论、金融促进论和金融从属论三种。

金融与经济增长无关论。古典经济学家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抽象成货币变量与实际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分法”。在此基础上,萨伊提出货币中性论,强调货币数量的改变只会造成物价水平等比例的上升或下降,对生产供给、实际产出和就业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即货币只是实体经济的面纱。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货币只不过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使得商品交换更加容易和顺畅,而对经济中的实际变量并不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极其稳定的,短期内由于存在适应性预期,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以影响产量和物价;但从长期看,产出量是由劳动、资本和技术等非货币因素决定的,货币供应量只决定物价水平。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只有未预期的货币变动能够影响短期真实变量。从长期看,由于货币政策是可预期的,货币变动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相应变化,而对真实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尽管理性预期学派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货币面纱”论,但仍坚信金融与经济增长无关。

查看全文

“两山理论”与生态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初期的“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到后来的保护“绿水青山”发展“金山银山”,直至当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个阶段,这是对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认识的演变历程。“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都是生产力,前者是自然生产力,后者是社会生产力,只有二者相统一,才能促进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经济模式的探索就是将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有机融合的结果。完善生态文明保护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两山”理论;自然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的生态发展思想是马克思的自然观和生态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当前的理论研究热点。在全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良好的自然生态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环境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早在主政浙江期间,就十分重视生态建设,把生态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之中。他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1]。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关于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之一。

1“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关系

认识的三个阶段“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随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的发展逐渐从对立走向融合。它们之间关系的辩证发展经过大体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保护“绿水青山”建设“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个时期。建国初期,经济建设以效益优先,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为了经济的发展,一味索取资源,过度开发,比如东北大兴安岭的几百年的原木满山遍野地被砍伐,导致其森林资源锐减,后续资源补充乏力。由森林覆盖的减少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污染环境等,再加上其他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利用“绿水青山”去换取“金山银山”的发展模式已经明显露出弊端。改革开放以后,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认识到再不重视资源环境将付出惨重代价,所以提出在经济建设中既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即“金山银山”,也要环境和谐即保住绿水青山。但是随着几十年来过度的索取自然资源导致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已经明显升温激化,国家已逐渐认识到保护资源刻不容缓。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等国家领导人认识到不仅要保护资源环境,更是要让“绿水青山”的资源环境成为一种生产力,生态资源变成经济资源,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生产力

查看全文

知识经济发展理论论文

一、面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技术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是保持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然而知识相对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低技能的劳动力已经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OECD各国的步调有所不同,但各国都在发展知识经济。知识增加了设备、工人、公司和公共团体的价值。

公司和个人正在花费越来越多的资源生产知识。在知识方面的投资从狭义角度(包括R&D、软件及对教育的公共支出)看,目前占OECD各国GDP的8%,并仍在增长,与在设备方面的投资相近。如果将私人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支出包括在内,则超过10%。

劳动力技能正在不断提高。OECD各国超过14%的劳动力受过大学教育。

R&D支出经过50多年稳定之后,在大多数国家又开始增长。这部分原因是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的较快增长。R&D的约1/5投向了基础研究,整个90年代没有太大的变化。在大多数国家,商业部门提供的基金在R&D中呈增加之势,这在20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在90年代有过之无不及。服务业,特别是那些生产或使用信息及通讯技术的部门,商业研究所占的份额正在增加,在一些国家已占到1/4。

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支出,包括在新设备、新设计和市场开发方面的支出已经超过了R&D。在有这方面统计数据的国家,这项支出相当于R&D支出的两倍左右。此外,服务部门有关销售的创新支出与加工部门的该项支出几乎相等。

查看全文

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讲话范文

同志们:

我们都当过小学生,小学生一节课45分钟,我们一下子上了几个45分钟的会,大脑皮层早都累了,很辛苦。但我看到大家都很认真,聚精会神,这说明会议发言质量非常高,能引起大家的兴趣,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难得只有两个人去见“周公”,我中午也有习惯浅睡,但今天中午陪市里领导,完后就在这里听课,深深被吸引住了,而且大脑高速运转。从这点上来说,这个会非常成功,质量很高。

我现在表达三层意思。第一是道歉。为我上午有会没来,很多精彩的发言没听到。人才济济,是深圳的,不是的,今天发言的同志,包括写论文的同志很多是市里的精英,还包括香港的政协委员,这个资源在我当区长时没能最充分用好,没有更多请教大家,我道歉。鲁毅区长刚才和我交谈,他说他会好好抓住这个资源,他比我聪明。下午我听了多个发言,质量非常高,高就高在不是就宏观谈宏观,如果只是宏观的话语我们上网都可以看到,我就经常上网看“50人经济论坛”,而大家更多谈的是微观,是结合深圳、的实际情况来谈,有可能性,还有可操作性,所以说我当区长时没能全面和积极推进这个事,或多或少浪费了资源,请大家见谅。

第二是道谢。感谢区政协组织了这么高质量的研讨会,也组织了这么高质量的论文和发言。40多篇论文,整本我都看完了,很振奋,总的感想四句话:即时充电,精神会餐,思维碰撞,将计就计。很多我们要马上拿来用,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现在我不说别的,就说几个理念,事实上可以将计就计,很多思想我们马上就能用。比如创意产业、设计工业等,我们区委区政府与大家不谋而合。上周我们一行人刚刚去了香港,专门去看了创意协会、工业设计协会和几个大的设计协会并进行了座谈,目的就是想在搞创意工业或生产性的服务行业。6月,我在区委工作会议上,已经正式提出要推进这个产业了。因为从今年所反映的数字来看,今年上半年有160家创意企业或咨询企业落户,现在总共注册了280家,比我们刚才所说的70家要多多了,大部分是香港的进来了。这个行业进入的门槛很低,十万元就可以注册了,所以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去做。要感谢林祥同志的好建议,前几天我和鲁毅同志向意珍同志提出想把党校旧址留下来,意珍同志初步答应把党校旧址留给办个中学,现在看来搞中学不如搞个创意产业基地,所以我们也要变,马上再找意珍同志汇报,我们可以提建议,由市政府最后决定。还有市广播电视台搬走了,市里初步定为动漫画产业基地,这很好呀。同志们还有很多建议,如城中村改造的建议等等,政府欠城中村的,我们一定要还,如居委会花合作公司的钱,我们不想这个负担由股份合作公司一直承担下去。我们还要加大力度,把环境治理好。还有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大奖等,我们商量明年可以考虑搞,支持和奖励服务好的企业等等。我和鲁毅同志就在谈这些问题。所以非常感谢同志们,有些建议是我们想过但没想明白的;有些是我们没想过但你们刺激我们想的,还有我们想得不全面你们想完善了的,所以要好好地谢谢大家。刚才鲁毅同志说要召开几个座谈会,一条条来谈,谈深谈透,谈落实。大家能为这样建言献策,为经济发展把脉,除了水平高以外,关键是对的厚爱,如果没有对的厚爱,市里决策部门不会参加我们的会,对关心,只有厚爱才有感情,有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我尤其要感谢这些不是单位的同志们对建言献策。上次我在学习贯彻温总理视察深圳的讲话精神的常委扩大会议上说,将来设立一个创新点子奖,大脑值钱,我们用了就应当奖。有很多我们没想到的,如刚才谈的深圳水库周边生态怎么搞,我们是没有想到生态旅游怎么搞,还有市场、社会、政府怎么共管互动等问题,单靠政府打天下是不够的,一定要互动。宗衡市长一直强调政府与企业要互动,政府与社会要互动,今天实际上也是一种互动的形式,好呀!我代表区委区政府,代表所有出席的班子成员感谢大家。

第三是道“理”,就是想和大家交流几个理念和思路。有两个层面,第一,必须突破我们的思维定式,讲危机感多年了,没有土地资源等。这种危机感应该有,但讲多了不能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式。我们贯彻总理的讲话精神,唯有创新才是思路才是出路。总理对深圳25年成就表示充分肯定,对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思路表示充分肯定,两个充分肯定了不得的。希望大家看看昨天的报纸,新华社通稿,好好再学习领会一下总理的讲话精神。按张德江书记的说法,总理这样肯定深圳,深圳的同志们难道不热血沸腾么!用这样的一句话来兜了一个圈,来谢谢总理的讲话。另外对效益深圳这种科学发展观的新模式总理也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总理说得很全面,说了七个“着力”,这段时间我们都要贯彻落实这个讲话。还告诉大家,按照鸿忠书记的说法,表面上看总理没有给什么政策,但全部政策都给了深圳,三个不变。还有答应国务院发改委全面协调深圳的重大改革、重大事项;还说过特区的招牌比普通综合改革试验区、比科技创新城市招牌还要亮还要重,是金字招牌,含金量很重;还说特区建设要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深圳的使命没有完,的使命没有完,还早着呢。我们这几年说危机意识说了很多,这是对的,必须有,“四个难以为继”也好,财政点数也好,肯定要说,没有危机意识不行;但说多了不要成为思维定式。有人认为到顶了,我不这样认为。先说一个寓言,叫跳蚤定律。跳蚤是动物中的跳高冠军,它可以跳高于它身体30倍的高度,如果你把它放在桶里,它一跳就出去了,但如果你的桶加了盖,它跳一次碰到桶的桶盖,很痛,跳了就碰,又痛。多次撞盖后,跳蚤开始适应这个高度,以后再跳就只跳到比桶盖稍低的高度,只有这样它才不会撞痛;过几天你把桶盖拿开后跳蚤再也跳不出来了,因为适应了这个高度。这就是定式。因此说我们的思维不能成为定式。没有桶盖,还是要跳,跳出看,跳出深圳看深圳,天地大得很。不能有思维定式,不能灭自已的信心和威风。按照鸿忠书记的说法,深圳人应该挺起胸来,昂起头来。也应该这样,不能说我们就这么大了,到顶了。要考验我们运用软资源的能力,要出谋献策,让的今天比昨天更好。我们知道要走多远,但是我们能走多远,就要考验我们的脚力,这才是真本事。

第二个层面是明确几个理念和思路,要充满决心和信心去落实。

查看全文

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特质论文

【内容提要】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之上,融入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中,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对比分析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和西方传统发展观,立足国情主动寻求经济发展,是其他经济发展理论所不具备的特质;非均衡发展与台阶式发展是从国情出发的创新发展模式,“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思想,其意义绝不仅限于消费的分配领域,而是与中国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都有关的一个重要理论和政策,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创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邓小平把人的现代化即培育“四有”新人提升为发展的本质,这一理论创新,是对只见物不见人的经济发展观的否定,也是对西方现代化中“单向度的人”或“经济人”的超越。

【关键词】经济发展/特质/主动/非均衡/台阶式/耗散结构/“四有”新人

【正文】

中国面向21世纪的主要问题是发展。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之上,融入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中,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

一、立足国情的主动选择

一种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从经济发展的类型看,有“内生型”和“外生型”。内生型是指某一民族或国家的现代化是其内部因素促成的自然发生过程;外生型是指某一民族或国家的发展是被动式的、由外部刺激引发的,或者是由外部力量直接促成的。美国哈佛大学的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就认为:相对落后本身可以有助于发展,由于可以依靠发达国家的技术,今天的发展中国家能够比1780—1850年间的英国或西欧增长得更快。[1]国内也有学者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起于对外国资本主义刺激和挑战的回应”,“中国的现代化一开始就具有被动抉择的特征。”[2]

查看全文

论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三个特质

内容提要】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之上,融入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中,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对比分析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和西方传统发展观,立足国情主动寻求经济发展,是其他经济发展理论所不具备的特质;非均衡发展与台阶式发展是从国情出发的创新发展模式,“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思想,其意义绝不仅限于消费的分配领域,而是与中国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都有关的一个重要理论和政策,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创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邓小平把人的现代化即培育“四有”新人提升为发展的本质,这一理论创新,是对只见物不见人的经济发展观的否定,也是对西方现代化中“单向度的人”或“经济人”的超越。

【关键词】经济发展/特质/主动/非均衡/台阶式/耗散结构/“四有”新人

【正文】

中国面向21世纪的主要问题是发展。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之上,融入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中,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

一、立足国情的主动选择

一种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从经济发展的类型看,有“内生型”和“外生型”。内生型是指某一民族或国家的现代化是其内部因素促成的自然发生过程;外生型是指某一民族或国家的发展是被动式的、由外部刺激引发的,或者是由外部力量直接促成的。美国哈佛大学的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就认为:相对落后本身可以有助于发展,由于可以依靠发达国家的技术,今天的发展中国家能够比1780—1850年间的英国或西欧增长得更快。[1]国内也有学者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起于对外国资本主义刺激和挑战的回应”,“中国的现代化一开始就具有被动抉择的特征。”[2]

查看全文

论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三个特质

【关键词】经济发展/特质/主动/非均衡/台阶式/耗散结构/“四有”新人

【正文】

中国面向21世纪的主要问题是发展。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之上,融入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中,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

一、立足国情的主动选择

一种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从经济发展的类型看,有“内生型”和“外生型”。内生型是指某一民族或国家的现代化是其内部因素促成的自然发生过程;外生型是指某一民族或国家的发展是被动式的、由外部刺激引发的,或者是由外部力量直接促成的。美国哈佛大学的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就认为:相对落后本身可以有助于发展,由于可以依靠发达国家的技术,今天的发展中国家能够比1780—1850年间的英国或西欧增长得更快。[1]国内也有学者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起于对外国资本主义刺激和挑战的回应”,“中国的现代化一开始就具有被动抉择的特征。”[2]

在《邓小平文选》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对当代中国主动地推进经济发展的反复论证。邓小平认为,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人民,积极吸取历史教训,主动迎接现实挑战的必然选择。他多次谈到,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遭受资本主义侵略,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资本主义列强欺负我们的根本原因在于近代中国经济落伍了。现在我们获得了独立和发展,而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键是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邓小平在阐述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再三提起历史上落后挨打的教训,并不是出于单纯防御性的考虑,而是以此激发全国人民加快经济发展的爱国热情。他说,要懂得一些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