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计划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8 19:20: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济发展计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县经济发展计划
各位代表: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平阴县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思路,围绕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平阴,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狠抓节能减排,加强城镇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6.3亿元(预计,下同),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65.5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16.4%。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发展方式积极转变。三次产业构成由20*年的15.2:61:23.8调整为14.1:61.6:24.3。从产业内部结构看,农业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畜牧、蔬菜、林果、玫瑰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4.2%;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机械装备、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水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超过80%;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增长16.6%,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1%。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3%。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万元GDP水耗下降5.7%,万元GDP电耗下降2.9%,规模以上工业重复水利用率达到95.5%。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7.5%,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4311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3892.8吨以内。
(二)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8家,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利税21.7亿元、增加值56亿元,分别增长17%、20%和21.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5%,提高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4亿元,增长17%,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69%。金融实力有所提升,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3.7亿元,分别增长5.7%和28.1%,存贷比达到55.1%。
经济发展计划
经济发展计划
2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大环境,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和总书记两次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结构继续优化、民生持续改善、价格冲高回稳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887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1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4137.4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3318.7亿元,增长11%。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6:46.6:37.4,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化率由上年的37.4%提高到39.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485元,突破2000美元,为2**5美元。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4亿亩,比上年增加105.6万亩;粮食产量604.7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产24.4亿斤,增长4.2%;油料产量228万吨,增长14.5%;棉花产量36.8万吨,下降1.7%;肉类总产量343.9万吨,增长6.3%。
2、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效益基本稳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59.7亿元,增长22%,增幅比全国高9.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比上年上升4位,在中部地区居首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年中我省工业增长出现波动,全年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9个百分点;但从4月份开始,增幅连续9个月在全国居前4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911.1亿元,增长21.4%;重工业增加值2348.7亿元,增长22.3%。37个工业行业中,仅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生产下降,其他36个行业均保持增长。在重点监测的44种工业产品中,有32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其中原煤增长33.5%,发电量增长29.1%,水泥增长15.8%,成品钢材增长7.7%,洗衣机增长22.3%,电冰箱增长22.9%。工业在生产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42.8亿元,比上年下降0.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9,为历年同期最好水平。
3、投资较快增长,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88.9亿元,增长33.3%,连续4年保持30%以上增长,增幅比全国高7.8个百分点。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投资累计6470.6亿元,增长34.3%;房地产投资1351.6亿元,增长51.6%,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投资在较快增长的同时,结构继续优化。一方面,一产投资得到加强,全年增长66.4%,增幅比上年提高61.1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最高水平;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增幅为4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而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则大幅度回落,全年增长12.5%,比上年回落37.3个百分点。
4、消费稳定增长,增幅创近12年新高。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5.5亿元,增长23.4%,增幅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为近12年最好水平。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635亿元,增长23.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30.5亿元,增长23%,城乡增幅差距由上年的2.9个百分点缩小为0.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22.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6.3%,其他增长19.3%。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9.3%,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36.6%,日用品增长36.2%,金银珠宝增长35.7%。
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一、*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决策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切实把中央精神与本市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保持了国民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的良好势头,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了市*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4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5%,年度增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9%,增速为“*”以来最高。二、三产业增幅差距从上年8.1个百分点缩小到2个百分点。
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做*县*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县人大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保持了国民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的良好势头,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就,基本实现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实现新的突破。预计*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达到1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地方财政收入预计达到2.3亿元,比上年增长34%;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72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00元,比上年增长401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72‰以内。由于受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全疆的经济发展指标及固定资产投资均有所下调。但主要指标仍超额完成计划,例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年初计划的131%,农民人均增收完成计划的133%。总的来看*年全县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预计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6.87亿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种植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粮经草比例达到1:2.9:0.3。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4.33万亩,总产5539.2万公斤;棉花22.1万亩,总产2581.6万公斤,大面积实现了单产117公斤以上的目标;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年牲畜存栏已达36.55万头(只);林果业快速发展,全县杏园20.06万亩,挂果面积已达6.1万亩,杏子产量达5.8万吨。以华隆、德恒、杏宝果品、华轮、轮胜、银星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优化,杏子、棉花、畜牧三大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长。
县经济发展计划草案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县*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十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据统计,全年实现县内生产总值39.8亿元,为年计划的106.1%,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97亿元、12.68亿元和14.15亿元,分别增长4.5%、18.8%和16.5%;完成财政总收入2.2亿元,为年计划的108.4%,增长2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5亿元,为年计划的105.8%,增长23.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为年计划的107.9%,增长29.3%,增速为历史最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为年计划的100.9%,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4969元,为年计划的105.7%,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41元,为年计划的112%,增长22.97%;万元GDP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均在4%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二)工业发展亮点频现,民营经济形势喜人。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0.83亿元,增长20.8%,增速比上年高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9亿元,增长37.4%,为历史最高。全年投入工业园区建设资金6527万元,逐步完善了园区路、水、电、气、讯、视等基础设施,园区第一平台作用逐渐张显。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巩固和发展了机械制造、造纸、建材化工、矿产采掘加工等支柱产业。衡山汽车、衡山齿轮、鸿城纸业、百瑞达陶瓷、金贝尔化工等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投资上亿元的和泰纸业、兆基铜业等规模企业相继投产,县内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年全县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13家发展到22家,其中衡山汽车纳税达到1900万元。
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衡阳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是我国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多重严峻考验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努力克服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冲击,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放缓等不利因素影响,保持了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0.4亿元(预计数,下同)、突破千亿大关,增长12.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1%、14.4%、1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600633万元、379388万元,分别增长18.96%和22.1%。
(二)工农业生产加快回升。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完成工业增加值389.9亿元,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86.02亿元、增长19.3%,五大重点产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0.4%,工业园区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4%,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新产品产值分别增长28%、25.63%,万元GDP能耗下降5.3%。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达到325万吨,增长4.8%;12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71.3亿元、增长36.5%,联系基地193万亩,带动农户55.3万户;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92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41个。
(三)投资消费需求持续增强。投资呈现良好上升势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5亿元、增长20%,其中城镇以上投资207.4亿元、增长25%。85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大工业项目已完成投资37.6亿元。全市100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有力地支撑了大灾之年的经济平稳发展。城乡消费持续旺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7亿元、增长24%,“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化农家店达到2181家,“双百”市场工程扎实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接待国内外游客10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亿元,分别增长33%和28%。物价涨幅有效抑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稳步回落,全年上涨6.3%。
市政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张,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年,全市地市生产总值达到130.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4%,比上年增长10.4%(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0.4:23.7:75.9,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6.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9%,增长2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0%,增长28.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3.5%,增长23.2%。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6.2亿元(仅法人单位零售额,不含产业活动单位零售额),增长19.2%。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07%,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增长14.4%。城镇新增就业61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
(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税收比重达到80.9%、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96.5%。年市被评为“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集聚速度加快。新引进了百年人寿、都邦财产、华泰财产等3家金融保险机构,新获批设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全市聚集市级以上各类金融保险机构53家。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鉴证、咨询、、评估等各类中介服务企业发展到800余家。楼宇经济发展提速。新建和在建商务楼宇35处,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环球中心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商务楼宇建设进度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速度加快,白浪河假日广场、新华广场投入运营,泰华城、新华路两大商圈加快升级步伐,辐射带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城市工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技改投入不断加大,企业产品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
(三)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年全市在建项目达到112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优势项目达到7个。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惠民工程、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持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水岸莲城、中心、潍州首府等项目开工建设,世纪城等大体量房地产项目进度加快,国际等项目已封顶;动漫广场、科技创意园等特色创意项目招商工作全面展开;餐饮商务项目金宝凯利莱大酒店即将竣工。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多个项目纳入国家、省、市扶持范围,共争取到各类无偿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
(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有39个“城中村”进行了拆迁改造,54个村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投资1650万元,完成了街、路、东小学路等11条背街小巷改造,对3个旧小市进行了水、电、热网改造。生态绿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投资1600万元,完成植树50万株,新造林3600亩。居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圆满完成“中国人居环境奖”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教育投入继续加大,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投入2487万元用于南苑学校、孙家小学、十中等学校校舍建设和加固维修等,教学环境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市推行“先治病、后交钱”诊疗服务模式试点。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9项科技成果荣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完成专利申请486件。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参保人数比去年增加1万余人。低保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月补差由年初的217元提高到240元。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已完成516套公共租赁房、25套廉租房建设,完成420户棚户市改造,超额完成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加快社市服务平台建设。新建、扩建了8处街道、社市服务中心,新扩建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优生优育,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圆满完成各项控制指标任务。另外,环保、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其他社会事业也都有了新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财政局经济发展计划报告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市2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快速崛起"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应对宏观形势变化,努力克服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狠抓各项工作的推进和关键措施的落实,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顺利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调控目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9%,是1998年以来最高增长水平,高于年度计划2.9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长6.6%;二产增长17.7%;三产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一年的23.6:42.2:34.2调整为21.3:45.2:33.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58亿元,同口径增长35.5%,高于年度计划24.5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6.3亿元,增长16%,高于年度计划1个百分点。
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和20个重大发展项目为抓手,狠抓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等重点工作的落实,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年初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和跨越式发展目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跨越式发展目标全面完成。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421.2亿元,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6%、第二产业增长18.9%、第三产业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跃上新台阶,销售收入完成326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24.1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增295.9亿元,达到113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169元,折合4500美元(汇率按1:7.37折算);地方财政收入净增75.2亿元,达到277.6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3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8.3亿元;贷款余额293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7亿元。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转型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8.4亿元、13*.7亿元和1024.1亿元,三次产业比为3.6:54.1:42.3。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肉、禽、奶和水产品产量分别为30.5万吨、22.5万吨、33万吨和11.5万吨,分别增长8%、10%、15%和14.5%。工业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一是工业行业大部分实现增长。全市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汽车、装备制造、铝、食品、煤电和纺织等30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二是产业园区建设强力推进。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22.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09.5亿元,分别增长33.8%和39.3%。三是重点企业优势明显。全市44户扶优扶强重点企业完成销售收入820亿元;新增河南中烟公司、豫联能源、郑煤集团和*供电公司等4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全市超百亿元企业达到6家。四是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亮点。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中心达到324家,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153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039.7亿元,增加值达到323.4亿元;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2%。五是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166.9亿元,增长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23.8亿元,增长24.3%;实现利税579.9亿元、利润365.5亿元,分别增长57.7%、66.1%。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认真落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金融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新华人寿保险河南分公司等14家金融机构入驻郑东新区,汇丰银行、民生银行已获准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郑交所菜籽油成功上市,交易品种达到6个,实现交易量1.86亿手,交易额达5.9万亿元。全年完成金融业增加值141.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8%。二是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进一步做大做强豫鑫和长通等物流企业,积极推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91.9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8.7%。三是会展业发展加速。各类展会展览面积达到112万平方米,成功举办各类大型展会93个。四是文化产业稳步推进。舞剧《风中少林》入选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成为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大型舞剧《云水洛神》创作进展顺利。五是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炎黄二帝塑像竣工开放,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937.2万人次,增长25.7%;实现旅游总收入285.8亿元,增长24.5%。六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1097.9万平方米,增长37.1%;销售额392.3亿元,增长69.6%。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86.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4%。七是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78.7亿元,增长19%;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6。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较快增长。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7.3亿元,增长32.5%。一是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32.6亿元,增长63.2%。二是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民间投资完成784.7亿元,增长58.4%。三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平稳。全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98.8亿元,增长30%。四是重点项目投资力度不断加强。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4.7亿元,增长41.1%。其中,20个重大发展项目完成投资29.6亿元。融资工作成效明显。市政府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全年融资131.48亿元。中心城区保护改造进展顺利。秦岭路、郑汴路?中州大道立交等一批市政道路(立交)工程竣工;花园路、未来路等精品街区整治基本完成;25个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两河一渠”截污工作加快实施,铺设雨污水管涵41公里;市区新增绿地66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平方米。郑东新区建设强力推进。全年新开工项目65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6.4亿元;开发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实现通车里程2*公里;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1700万平方米,入住人口22万人,“五年成规模”的目标基本实现。区域发展稳步推进。加大对出入市口的综合整治,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到卫星城的快速通道,着力构建半小时经济圈;《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2006?2020)》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已批准入驻项目36个,总投资192亿元;省政府批准了《*国际航空枢纽暨港区建设规划纲要》,成立航空港区管委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加大城镇规划和建设力度,吸引开发商参与县城改造和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功能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1.3%。
发展委加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加快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围绕“十件实事”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创建教育强区。二是积极实施以守业促就业。坚持守业扶持与就业援助偏重,落实好促进就业、再就业和鼓励全民守业的各项措施,以守业带动就业。继续关注弱势群体,开展“零就业”家庭解困活动,力争实现新增就业岗位2500个。三是完善社会保证体系。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平安和基本医疗平安制度,逐步健全由低保、新型农村养老安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失地农民生活保证组成的农村社会保证体系。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整合优化城乡医疗资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村级规范化卫生室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水平。同时要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平安生产、信访稳定、人防等工作,积极发展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平安和谐上街。
一、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区紧紧围绕区委确定的奋斗目标,年是区实施跨越式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承上启下的一年。一年来。认真落实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年度发展计划,全区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坚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但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外需求下降、原材料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中铝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生产、销售、利润均大幅下滑,制约了区个别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初步预计,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3%左右,低于计划11个百分点(其中区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5亿元,同比增长1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21%低于计划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7.8%高出计划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亿元,同比增长24%高出计划8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计划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400元,同比增长12.3%高出计划3.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00元,同比增长14.3%高出计划4.3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新增就业岗位2602个。
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具体来说。
(一)工业结构逐步优化。蒸发器节能改造等10个项目已投入使用,150万吨选矿厂项目完成带料试车。装备制造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张,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利用资金5.1亿元。合力焊材、二缆电工、国家承压阀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紧建设,装备制造业集群的辐射、集聚优势更加显著。科技孵化园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2个孵化项目全面投产,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完成利税7000万元。二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聘请著名的经济学家钟朋荣教授科学制定《上街区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紧密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再生铝、汽车配件等产业发展,加强政策研究,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效果。68家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全年实现总产值70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42%实现增加值20.4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37.8%三是科技创新显著增强。黑马实业进水主控阀通过省级科技效果鉴定,华中建机起重机项目列入市产学研合作计划。郑蝶、昌煜钢结构等7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省级、市级认定。申报专利97项,比上年提高12.79%。成立了河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上街分中心,实现长城科工贸低温设备等4项科技效果就地转化。
(二)服务业升级步伐加快。阀门集散地建设完成可行性调研演讲,中铝研究院科技研发大楼正在加紧施工。二是升级转型强势推进。建业星级酒店已动工建设,澳门豆捞、阿五美食等餐饮业项目顺利开业;ITAT俱乐部、SPAR购物中心入驻我区;骑士俱乐部、山吧等项目成为新的娱乐休闲亮点;建业森林半岛、亚星江南小镇等精品楼盘相继开工建设。三是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