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05:02: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景观规划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景观规划设计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论文

1中国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产生原因

(1)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异军突起。根据最新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资料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5569万人次。国内居民出境9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8.0%。其中因私出境9197万人次,同比增长19.3%。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于旅游产业都愈发重视,旅游业所肩负的功能和在国民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已发生了彻底转变,从原来的接待外宾赚取外汇转为现在的拉动内需创造和谐社会;从原来的经济单体变为现在的支柱产业,无不证明旅游业目前地位的重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得到了良好发展机遇,从诞生到现在一步一步良性的发展着。

(2)从目前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实例来看,通常的程序是:总体规划———具体设计———实施施工。这中间间隔的不连续性就容易造成环境的破坏,环境破坏后其原有的自然属性就不在具有吸引力,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是致命的。美国的约翰•西蒙兹曾总结表述,景观规划设计要始终贯穿于实际开发建设,包括场地的选址、场地规划、场地设计等,这样才能发挥景观规划设计最大的作用,取得最佳效益。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正是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将会伴随社会发展的需求,走向未来。

2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历程

在我国,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伴随着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新的交叉边缘学科,发展时间和历程略显稍短。综合分析,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伊始至今,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

2.1第一阶段:萌芽状态,杂乱的初级阶段(1978~1990)我国旅游开发的伊始,旅游规划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此时还是以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作为其基础,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也基本处于萌芽的初级阶段。之后,有少数旅游规划设计者,从自身不同的专业领域角度出发,自发地进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但整体上缺乏系统体系和行业标准,常常掺杂在其它的内容中。总体来说,此时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处于一个没有体系标准,多学科自发进行的初级阶段。

查看全文

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维综述

1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的困惑

为适应社会变化,规划设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行业,其思想应有超前性,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要求,贴近时代的发展,为迅速变化的社会做出合理的预警,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我们知道,20世纪初期西方兴起的工业设计思想革命引起了工业设计狂潮的掀起,现代意义上的空间环境设计思想美学得到尽情的演绎,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一成果和它产生的审美思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人类整整一个世纪,在人类文化进化史上书写了旷绝古今的光辉灿烂的一页;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开始重新审视对自然的认识和自身的行为,新世纪以什么作为规划设计的革新点?未来的发展走向会是什么?作为新时期的规划设计师,不得不认真思考并尝试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另外,如何将实际意义与审美思想完美结合,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南京外秦淮河河流生态恶化,防洪能力下降,需要建设硬化河道,通过其保护环境,使生态有所恢复。但是这样一个关于河流生态的恢复与重建工程,却设计到规划建设中的审美问题,如何将审美要求与具体的实际功能相结合,在实现应用功能的同时也达到了城市美化和人们审美的要求,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另外,著名的玛莎舒沃兹的拼合园,将禅宗和自然相结合,又融入法国文化,把日式庭院与法国庭院交错建造等等。

2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的交融

人们开始反感工业文明死板的机器和僵硬的直线所主宰的审美选择,而对原始自然、丰富多义、模糊混沌的富有野性的原生态景观以及农耕文明时期的手工景观充满了向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急速扩张,城郊土地逐渐被蚕食,带来了城乡之间政治、经济、观念文化的相互渗透,致使我国的空间审美意识因为城市的不同、经济状态和文化观念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差异,其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是两者相互融合、共生共存的奇特状态;二是演变为互相抵制水火不容易的隔离状态;三是表现为较为纯粹的工业文化或农业文化。由于各种文化思潮激烈交锋相互碰撞,我们不可能照搬照抄某一种现成的文化并以此去面对这些国家的文化竞争,其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中国不论在处于何种艰难的困境,面对多么繁杂多变的思想观念,在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冲撞磨合之后,最终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同化。

3景观规划设计审美观念的整合提炼

景观规划的审美需要加入一些主流思想,如一些成功的景观中会冠以一个中心思想,即一个主题。比如,以贴近人们生活的景观为设计目的,则可以加入一些人生思考和享受生活的主题,一些可以显示生活情调的设计为主,如加入人们生活细节的彩绘,又如反应一个人某一时刻动作的雕塑等等。另一方面,这种注重审美思想的景观规划也可通过光线和色彩进行凸显,如上文提到的“禅风”就是以投射的光线为主,凸显禅道的深邃,颜色则以凝重的单色为主,如棕色可以显示这种特点。而嘻哈文化的风格则可以用大块不规则的光照为主,体现其随性和自由,颜色则采用尽量丰富的色彩也显示其强大的融合性。而针对实际应用与审美的结合,也有相对的要求,如上文提到的南京外秦淮河河流生态恢复工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硬化河道,以实用经济和园林自然生态景观为目的,重建生态栖息地的同时也寻求审美的要求。规划部门提出四大景观战略,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的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

查看全文

浅议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主要就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作用和目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希望能够给以后的城市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的环境建设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也是改善居民户外活动空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把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做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1]。

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是为当地的居民提供服务的,因为居民生活的基本条件便是居住区的环境,居民是城市居住区的主体,所以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做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做到造景服务于人,景观为人所用,使景观绿化充满生活气息[2]。

查看全文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实证探究

摘要: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实证研究,专门以我国太湖地区作为探究对象,基于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与原则简要探讨,并立足于实际,提出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统筹规划设计策略。

关键词:太湖;乡村景观规划;生态系统

1太湖地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位于长三角地带的南缘位置,同时也是现今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在地域范围分布上,太湖横跨江苏、浙江2个省份地区,湖北岸是江苏无锡,湖南岸是湖州,湖的西岸是宜兴,湖的东岸是苏州。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气候、经济、文化、乡村资源等,在发展建设中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太湖河港纵横,河口众多,主要的进出口河流多达50多条,湖泊总面积为2428km2。在湖泊区域内,小型的岛屿有50多座,其中的18座岛屿均有居民居住。近些年来,我国关于太湖地区各类资源的开发规划就从未停止过,作为国内第三大淡水湖,无论是从水利的角度、农业发展的角度、旅游的角度等多方来看,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带动作用非常明显。然而,在实际规划设计上,却很难形成一套强有力、保障性的有效机制。

2统筹规划设计策略

关于对太湖地区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最核心的规划建设内容就是开发与利用空间内土地,要科学合理。相对而言,其目的也比较明确,就是通过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1]。最终目标是为人们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笔者以为,在整个区域乡村空间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构建中,始终都应当秉承着可持续发展观这一理念,方能实现区域乡村空间内的景观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进而很好地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太湖位于江南地区,对此,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切实遵循以下规划思想。第一,太湖地区各乡村景观的规划,可运用贯穿景区的生态水景园林体系,以此来做到有理有节、收放兼具的效果。第二,注重区域空间规划的相互和谐性,即构建和谐生态园区。乡村景观实际上是城市的后花园,因而,生态园林的建设,首要考虑的就是“人”,即人与景观的和谐共处。第三,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上,要尽可能突出地域特色、民俗乡情[2]。关于太湖地区“美丽乡村”的发展探究,其中的“美”涵盖了美学价值、生态美学的人文理念,其中的“丽”则代表的一种“新”,革新、创新、进步的体现。对此,结合上述相关内容,就当下太湖地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对策。第一,依托村庄肌理,构建聚落式景观格局。关于“乡村”,指非城市化地区。比如,城市周边的乡镇、村庄等。除了乡镇、村落之外,包括农田、湿地、森林等所占区域,这些均属于非城市化区域,也就是乡村地区。总的来说,它是作为人类聚落的一种基本形式,与城市相比,乡村与大自然的融合度更高、更强烈,因为村庄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进程中,早就已经成为了自然肌理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若想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规划设计,将构想的生态乡村系统蓝图变成现实,那么,必须要充分借助乡村、村庄部落的这种原本的肌理。在具体实践构建过程中,要在景观和住区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以便于当地村民相互间沟通情感,进而为后期的项目开展与协作做足前期准备。总之,要切实遵循做到村庄的统一性,即建筑风格与周边绿地、山景相互辉映。此外,还需要要求乡村道路,尤其是村口地面,要平坦开阔。还可以在乡村道路两旁或者村口处放置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石”。第二,发扬地域特色,设计宜业性景观。太湖地区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突出地域特色,必须将地域文化与乡土元素充分融入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地居民的认同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内产业发展现状,设计宜业性的景观。将旅游业与农业融为一体,延伸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条,坚持以农业发展为基准点,并以此作为平台载体,将区域空间内的农田作为主要设计对象。在具体规划设计上,可借助于色彩、肌理与序列,在满足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逐步形成独具区域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

查看全文

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摘要: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调节径流、改善气候以及保持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对湿地的有效保护,建设湿地公园,不仅具有生态价值,也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科普教育。简单概述了湿地公园景观规划,分析了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索了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理念,实现了功能的分区以及景观的特色规划以及道路系统的规划等,使湿地公园得到了良好的规划和设计。

关键词:可持续性;湿地公园;景观规划

在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过程中,需要结合湿地的具体特征,对各个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其能够满足湿地公园的建设要求,并进行合理地规划。

1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的简单概述

湿地公园指的就是以完整的湿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并拥有多样化的湿地景观的公园,其公园的主要作用除了实现自然保护之外,也有一定的科普性以及宣传教育的功能,可以发展旅游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综合来看,湿地公园具有湿地的利用和保护、宣传教育、研究以及观光旅游等多种功能。湿地公园也是我国湿地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涵养水源,保持物种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1]。发展湿地公园也是国家实行分级分类保护中的重要的举措,能够有效地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当中,也能够开发湿地多种功能,满足公众对自然的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湿地公园景观规划,就是综合考虑各个层面对湿地开发的影响,并利用先进的量化考核指标,对湿地各种景观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实现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促进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育完善,协调湿地公园中的生态、空间、功能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生成可持续发展的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

查看全文

浅谈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1公园景观规划实例

公园景观规划主要是体现公园的品质与舒适度,并强调自然生态。主要设计要求是力在打造高端、舒适、自然的公园;在设计中运用简洁现代的设计手法与周边环境相呼应,以流畅对称的线性肌理营造富于变化的活动空间。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便利及享受。本公园所处地理位置位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红玫瑰公园位于五彩大道以南,月湖街以北,火烧山路以东,卡拉麦里大道以西。规划用地范围长约370米、宽约320米,用地总面积107308.18平方米,约160亩。

1.1设计目标

红玫瑰公园将“城市森林”理念融入设计,建造出一个能够让城市居民拥有满意的景观布局、活动空间,将自然还原到城市中。打造新疆享誉盛名的独特特征、主题空间、功能布局。在规划设计中采用现代和自然结合的设计方法,以及各种景观材料使该项目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可持续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通过一些新的技术,即无线网络技术、太阳能电池、甚至是自动灌溉和照明系统以及低成本的养护等,来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景观。

1.2设计理念

人们崇尚“和谐”“都市生活”“自然”“积极的生活”;本次设计理念“城市森林”通过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保持与周边环境相呼应的风格。将自然森林的感觉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城市与自然达到和谐,同时提供给城市居民一个积极的绿色休闲空间,让他们在环境中感受生活、享受生活。

查看全文

医院景观规划设计论文

摘要:医院的景观规划设计相比于其他专项景观规划设计,除了一般的景观功能性、美观性考虑外,更加注重其康复功能,以利于人们治病防病,尽早恢复身心健康。以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为例,初步探讨医院景观设计,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医院;景观设计;规划

1项目概况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位于忠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有春早、夏热、秋短、冬迟特征。项目占地约10.67hm2,位于3条城市主要道路交汇处。用地范围内为极具重庆特色的多级台地地形。最高点高程为345.1m,最低点高程为276.2m。

2规划布局结构

通过景观规划设计,助力忠县人民医院打造为集医疗、休闲、疗养、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现代化医院和群众治病疗养、休闲疗养、科普教育的大型公共绿地。根据医院的用地条件和功能要求,依托现有空间地形和景观资源,规划形成“五区”的立体空间格局。2.1入口广场区。2.1.1中心广场。位于整个入口广场区的中心,为医院主要的集散区域,设计遵循现代简约的风格,大面积为硬质场地,广场平面被横平竖直的花岗石线条分割,呈规则式布局。2.1.2香樟树阵广场。香樟树整齐排列,上层树冠充分郁闭,形成了舒适宜人的林下空间。林下布置座椅,人们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休憩停留。2.2行政工作区。行政工作区位于医院东南侧,自成一体。依据建筑的围合形态因势造景,形成了内向型的中庭休闲空间。道路呼应建筑平面形式,呈环形布置,中庭自然形成了椭圆形景观绿化广场。2.2.1中庭休闲广场。在椭圆形平面构图中运用笔直的线条进行分割,分割而成的各地块中或栽树植草,或遍洒草花,或纯色绿篱,或大气铺装、不同的质感、不同的色泽、不同的高度,丰富了景观绿化空间。2.2.2健身广场。健身广场位于行政工作区的西北侧,标准塑胶篮球场被L型的台地绿化围合,为医院工作人员提供了较封闭的健身空间。篮球场旁边散置一些健身器械,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人强身健体。2.2.3台地绿化。健身广场的西南侧是多组折线线条,自广场至坡地,呈现层层交错、高低变化的有序规律。折线之间交错开合,加之立面折线的配合运用,在空间即形成立体台地绿化,极大丰富了景观效果。2.3医疗集散区。该区位于医院主体建筑的四周。在满足休闲、交通的同时,兼顾休闲活动的功能;主轴线东侧广场主要满足游憩、休闲的功能。2.3.1活动广场。设计遵循现代简约的风格,大面积为硬质场地,广场平面呈规则式布局,横平竖直的线条中,几条斜线打破了这种呆板,指向广场上的医院建筑,具有强烈的引导性。2.3.2休闲广场。依地势而建的台阶和台地绿化,有效地连接门诊部各个出入口,通过“台”与“阶”过渡,重新演绎了“台阶”这种重庆特有的交流场所,强调内聚感。2.3.3垂直绿化景墙。为了充分利用地形,增加立面景观,将住院部东侧堡坎设计成为垂直绿化景墙,通过常春藤、地锦、九重葛等植物遮挡裸露的堡坎,增加立体绿化。2.4康复疗养区。康复疗养区高差变化丰富,利用明快简洁的铺装,现代艺术的园林小品和疏密有致的植物,形成主要的健身、休闲、疗养活动空间。2.4.1康复广场。位于住院部右侧活动广场旁,高大的乔木栽植成行,林下空间舒适惬意,散置一些健身器械和休息坐凳,为病人提供一个康复健身、下棋娱乐的休憩空间。2.4.2生态游园。位于康复广场的东北部,色彩多姿的植物组成了游园优美的景观,整个空间被密林围绕,自然生态的游步道穿梭其中,地势较高的位置布置了休闲亭台,为病人创造了一个安静疗养的环境。2.5商业休闲区。商业休闲区位于医院西侧,酒店周围和商业门市前广场利用明快简洁的铺装,现代艺术的园林小品和疏密有致的植物,形成主要的休闲活动空间。

查看全文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乡村聚落是指乡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的聚居点,包括居住的房屋建筑,以及与居民生活相关的道路、绿化、公共活动空间等生活设施和农田、水利等生产设施。包括自然村和集镇[1]。乡村聚落景观是以农业为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人为核心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2]。乡村聚落景观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讲,乡村聚落景观包含区域乡村聚落景观、中心乡村区域景观、群体乡村聚落景观和单个乡村聚落景观,如果把每个层次看作一个系统,乡村聚落景观系统就是包括4个体系在内的景观大系统[4]。每个系统又都是由自然、经济、社会等子系统构成。本文以村庄聚落景观为研究重点,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的基础上,以单个乡村聚落景观为例,实现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

1晋南地区乡村聚落景观概况

1.1研究区域概况。晋南地区位于山西的南部,地形复杂,山垣渠滩众多,东有太岳山,西有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三山围绕形成了临汾、运城盆地,从中条山以南到黄河岸边是一面阳坡,南北距离25km,海拔都在1000m以上,垂直差异相差500m,形成了典型的黄土高原坡地地形,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相对比较高,海拔垂直变化比较大,使植被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山西省南部屏障。晋南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使晋南地区乡村聚落分布多样化[4]。区域内,人口众多,土地狭小,男耕女织,居民安居乐业,院落形式深受中国封建礼制思想的影响,尊卑有序,主次分明,长尊幼卑、男尊女卑,嫡尊庶卑,点燃了农耕文化的第一把火,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之一。1.2晋南地区村庄聚落景观特征信息收集。本次调研的对象没有选择遥远的山区,在村落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以农业为主,部分临近城市近郊以加工业、旅游业为主、经济水平中等的乡村。通过对晋南地区乡村的考察,选取3个典型自然村聚落作为研究的对象,分别为运城北部芮城县古魏镇新村、运城中南部盐湖区龙居镇雷家坡、运城南部稷山县稷峰镇加庄。通过发放120份问卷,每个村入户发30份,得到有效问卷109份,问卷有效率为90.8%。调研的村庄所在区域地势平坦,农业景观丰富,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苹果、柿树、核桃、桃等,形成农田采摘景观风貌。村庄布局与地貌特征相适应,平原地区村庄较为集中,由于冬季寒冷干燥,西北风盛行,再加上家族实力雄厚,人口众多,形成了若干大院组成的血缘聚落,3个乡村的院落均为典型的“窄四合院”,宅院坐南朝北,院落一般由正房、东西厢房、南房、大门、围墙、庭院等构成。院墙厚重,多采用硬山砖瓦结构,平面布局上形成了“一”字形、“L”型、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加庄和雷家坡的院落多为“一”字形、“L”型,院落比较方正,新村为狭长的三合院或四合院,是家庭共同聚集和活动的中心,体现封建大家族等级理念和宗族血缘关系。这种思想影响着村庄的聚落布局,使村庄整体建筑在形式上比较统一。

2村庄聚落景观规划设计———以新村为例

2.1村庄整体布局设计。新村位于运城市南部芮城县,距离古魏镇4km,乡村聚落的院落布局采取集中布局的形式,方便村民集中生活,促进乡村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村内道路采用网格式布局,道路的布局依据新村现有院落的布局形式,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道路,联系各个住宅小团体。2.2公共空间设计。芮城县新村的公共空间,基本是由围墙而界定的,对于乡村公共空间,在节庆、社戏或祭祀等活动时,利用率比较高,而平时人们不愿意在这种场合过多停留,更多愿意在附近村民门前或者是开阔的地方进行交流活动。所以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2点:2.2.1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的使用需求,增设娱乐设施,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乡村老龄化人口比较严重,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了老人和孩子在乡村。乡村的娱乐活动比较少,在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上,增加一些服务设施,如乒乓球场、篮球场、门球、健身器材等娱乐活动设施。2.2.2根据需求层次理论,结合居民房屋改造,开辟新的活动场所。由于晋南地区乡村公共空间不足的限制,根据场地的条件和乡民的意愿,挑选若干位置较为开阔、人流较多的地方,在自愿的前提下,结合村民房屋的改建,修建乡村俱乐部,室内外结合的文艺表演等场所。2.3基础设施规划。新村现状给水管网是近几年逐步新建的,目前使用良好。近期不做大的调整,远期结合乡村建设进行改造与建设。在规划乡村新的给水管网时,结合村内道路进行规划布局,供水主干管网应该沿乡村主要干道进行直埋铺设,主干管在乡村内部呈支状布置。排水设施采用“雨污分流”的方法,雨水主要是经过雨水花园的处理后排入乡村排水渠中;对污水的处理主要是经过家庭污水池的净化后,再排入乡村排水渠道中,最终流入乡村集体污水处理池中,集中处理后用于农田的灌溉。新村公共厕所的规划共有3处:1处为改建,2处为新建,改建厕所位于村委会广场,2处新建位于乡村综合服务区和老年健身活动区。每处占地30m2。2.4院落设计。通过对芮城新村院落立面材质的分析,针对芮城新村现代的院落,在原有的“窄四合院”的基础上,设计中庭式的院落,总结设计出3个院落类型:一是外清水砖,内瓷砖庭院;二是清水砖庭院;三是外水泥砂浆,内瓷砖庭院。三者共同的特点是对房屋正房的侧立面瓷砖不做大规模的改变,增加了砖材料的窗下墙和女儿墙,建筑的立面在整体上协调统一,既有变化,也有各自的特点。使房屋更加稳重,避免了建筑立面上下之间轻重关系的颠倒。降低了围墙的高度,基本控制在1.8m左右。大门主要位于东南方向,在大门的设计上,尽量减少了面砖的饰面,主要采用红砖。不同之处,主要是对于外水泥砂浆内瓷砖庭院,其外墙的水泥重新粉刷上砖红的涂料,使外墙整体上协调。

3结语

查看全文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以长春净月潭风景林总体规划为例,概略介绍了生态信息社会景观规划设计审美思想的原则与发展趋势。

一.困惑与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快速改变,人们的空间审美观念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功能形式等经典空间美学原则受到空前的挑战,在我国特有的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空间审美思想将呈现多元并存的现状,空间审美的思想观念、意识正在发生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由我国特有的发展中国家现状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决定的。旧有的景观空间的审美原则正在进行着历史性的融合与置换,这种融合、置换将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城乡之间、不同人文或地理单元之间交叉出现,交叉融合,发展趋势趋于明显,即趋同于以自然生态景观审美为目标的“景观生态审美”模式。

接受西方纪元文化,我们进入纪元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以崭新的期待接受新世纪思想的沐浴、挑战。然而同时,生存与居住环境问题却日益凸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问题也随之越来越突出,为适应这种急剧变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行业——规划设计,其思想应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为社会发展、变化做出合理预警和对策。规划设计的观念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不仅仅应解决局部人群或地域的矛盾,也不能单独追求片面的空间功能需求,也远非“空间形式美学”一词所能简单概括,而应着眼于大地环境的综合改善。如果说,20世纪初期在西方兴起的工业设计思想革命掀起了工业设计的狂潮,演绎了现代意义上的空间环境设计思想美学,近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影响人类整整一个世纪,对人类在文化进化史上写下了岂今为止最为光辉的一页;那么在21世纪,当人类面对自身文化极度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诸多作用下,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下,如何谱写新的历史篇章,人类在思想方法层面上如何提出新的革命性的“激活点”或者在设计规划上提出新的、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协调诸多矛盾的规划观念,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规划战略思想。新世纪规划设计的革新点在哪儿?发展趋势又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新一代规划设计师。

二.审美观念的混杂、交融

随着知识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交流已变得相对容易,社会发展速度节奏成倍增长,巨大的社会需求变革要求每一个个体与集体作出相应的变化,新的社会与经济、环境模式应该对应怎样的规划设计理念,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文化生态时代相适应的规划设计审美思想不再是贯穿二十世纪始终的功能与形式美学原则,长期以来被奉为空间审美金科玉律的功能、形式比例原则。这些原则在纷繁多变的众多思想杂流的冲击下,变得模糊、混沌而富有多义……在面对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面孔,衣食不愁的人们终于发出了很多疑问。原始、自然、多义、丰富、混沌、模糊的原生态景观和非机器化的农业文明手工景观重新以巨大的自然野性姿态博得了众多的人们的怀念和欣赏,工业文明的机器与直线不再是主宰的审美选择。城市中心的巨大膨胀伴随着城郊土地的严重流失、以及农村的工业化进程等、带来了政治、经济、观念文化的相互渗透,同时使我国的空间审美意识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经济和文化状态下形成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或体现为一种相互融合、共存的奇异状态,或则变现为一种水火不相容的隔离状态,或体现为一种较为纯粹的工业文化表现或农业文化表现,或表现为非常流行、前卫的后工业、信息时代的纯粹状态,而有时则依然表现为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原生态状态。然而如此纷繁复杂的空间审美思想状态其走向基本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趋同,即综合了各种文化与生态状态的理想的景观模式,我们简单称之为“理想景观生态美学”。理想景观生态美学是原生态景观美学与人类先进文化科技状态的提炼与抽象。是一种全新的多义的能够适应自然生态需求与高度科技文化需求的审美原则,它以原生态景观审美为基本出发点,以关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民情、科技文化、历史记忆精华为焦点或内容,包含了工业时代的比例、尺度等空间形式原则,同时从宏观角度和个体层面则极力反对单一工业文化空间审美的一种审美观念。

查看全文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论文

1景观绿轴的营建

1.1景观主轴

根据建筑空间在校园设计了贯穿图书馆、体育馆、行政楼及教学楼的景观主轴。主要布置有中心广场、树阵校道、景观水池、升旗台等景点。中心广场以硬铺为主,并利用铺装的样式将人流分别指向不同的行政区域。树阵校道上规则式种植木棉。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四季展现不同的风情。并以木棉鲜艳似火的大红花,比喻奋发向上的精神。景观水池则充分利用了体育馆的地势高差,涓涓流水,层层叠叠,掷地有声,为宁静的校园平添了一股灵气和活力。升旗台作为主轴的景观结点,以绿意盎然的运动场为背景,红旗飘飘,神采奕奕。整个主轴以行道树方式种植木棉,并在树下配以规则种植的巴西野牡丹、龙船花等,用木棉高大雄伟的树形和地被流畅的图案线条及丰富的色彩来加强其轴线效果和人文艺术感。

1.2景观次轴

校园的景观次轴上规划了交流广场、休闲驿站、特色花架、园林景墙等节点,形成了一条集交通、休闲、游憩、交往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道,并将教学楼、运动场、体育馆及学生宿舍联系起来。其中,交流广场、休闲驿站位于几栋教学楼之间,布置了树阵广场、花架、景墙、坐凳等设施,为师生课间生活提供了交流、休闲的空间,达到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选用秋风、橡胶榕等常绿大乔木做行道树,适当的点缀几株木棉增添色彩感,配植有琴叶珊瑚、大叶伞等灌木以及红花继木、翅荚槐、毛杜鹃等地被植物,丰富景观的立体层次和整体色调。

2文脉绿脉的表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