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改造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13:19: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景观改造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景观改造工程设计论文
1工程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注重生态保护,以生态、环境为先,绿化环境的创造及维护为根本,生态的功能总体体现;(2)注重文化、水文化设计———着重挖掘项目当地的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相结合,既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底蕴,又在打造水岸合一的同时兼具现代气息;(3)整体化设计、以人为本———景观带、水体与整个规划区的整体化塑造,坚持以人为本,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努力创造能满足市民日常文化活动、休闲娱乐、游憩需求的各类空间,营造宜人的滨水环境。(4)低碳环保———发展低碳经济、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低碳生活,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利用水生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5)植物景观遵循因地制宜、生态、艺术、彩色、经济性原则。
2总体设计
2.1总平面图
红线范围:北岸总面积约102510m2,南岸总面积约156000m2,红线范围总面积约:258510m2,由于红线面积从市政道路中心线开始,并且包含了现有的一些民居,因此实际景观面积为北岸约:69000m2,南岸约124000m2,总景观面积大约:193000m2。
2.2空间构架分析图
交通节点改造工程景观设计论文
一、城市景观照明设计
(一)项目概况
平沙落雁及延伸段是兰州市南滨河路重要的交通节点改造工程,是进出兰州市以及连接市区各路段重要的枢纽通道之一。北侧紧邻黄河,是人们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重要区段。是兰州市黄河风情线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兰州“外滩”的美名。道路沿线有许多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是兰州市人民引以自豪的生态路、景观路。也是兰州市每年举行大型国际“马拉松”赛事的重要比赛场地。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兰州市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的宣传窗口。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是利用灯光的照明效果塑造城市的夜间形象,通过对山水、江河、道路、桥梁、广场、建筑物、构筑物、园林、雕塑、小品、历史文化古迹和遗址等诸多具体景观的照明设计,丰富城市的空间感和动态感。科学而合理的景观照明设计,是解决平沙落雁及延伸段交通节点改造工程夜间照明朝着巩固、完善、提高等方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形成一幅和谐、优美、宁静的夜景画面的基础,是景观照明设计前提,是实现兰州市景观照明系统化、实现兰州市景观照明灯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指导思想
景观照明是通过人为的设计和创作,让其在灯光作用下显得更有艺术感,或者说更加有美感,让普通的夜晚弥漫出不一样的文化气息。平沙落雁交通节点工程是兰州市“畅交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效地改善兰州市交通环境,缓解城市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品位,带动兰州市的经济发展。平沙落雁景观照明以“景观、文化、生态、绿色”为主旋律,将与南滨河风情线、兰州水车园、历史人文雕塑相得益彰,有利于提升主城区城市品牌形象,对打造特色景点、品牌旅游有着重要作用。
(三)技术亮点
澧水张家界城区段堤岸景观改造设计论文
1堤岸现状分析
张家界城区段澧水堤岸全长约7km,为东西走向,曲线型。堤顶面宽5~8m,堤面铺装为青石板或广场砖,堤上修建了亭、架、围栏等园林建筑,且布置了条凳等休闲设施。堤的背水坡长8~13m,坡度有缓有陡,一般为1:3~5,坡面上主要以图案的方式成片、成带栽植了大量的灌木。滨河大道依堤而建,人行道宽3m,行道树香樟栽植于人行道上,株距为6m。可借景观有:天门山、回龙观、子舞台、澧水以及少量渔船等;需屏障的景观为两岸拥挤无序的城市建筑。如果从安全、功能和景观的角度来分析,尚存在如下问题:
1.1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澧水堤岸景观尚存在两个方面的安全隐患:一方面,行人横过滨河大道缺乏天桥和地下通道而带来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滨河大道的行道树为香樟,香樟根系极其发达,白蚁好啃,若根系穿堤生长,招引白蚁危害,则易形成管涌,从而影响大堤防洪安全。
1.2休闲功能难以发挥
澧水堤岸的主要功能是防洪,目的是确保张家界市区免遭洪水危害,而澧水堤岸是一个很好的滨水空间,它的另一个功能是为张家界市民提供一个户外休闲环境。然而,现在的堤岸缺乏良好的生态环境,主要是缺乏乔木植物景观,以致冬天寒风凛冽,夏天烈日炎炎,根本不利于市民休闲。
工业景观设计方法分析
摘要: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终至二十一世纪初,改革使很多原本存在的公有制工厂、企业倒闭、搬迁或停产,从而遗留下大量废弃工业设施与老旧厂区。这些遗留下来的工业废墟在随之而来的城市改造中,有的被新兴产业代替,也有很多成为城市中工业文化景观设计的原型。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很多废弃工业基地遗留的生产空间被改造成不同的文化艺术景观,这些城市景观的设计越来越多将绿色美学与生态多样性纳入考虑范畴,从而将失去活力的城市工业废弃地重新激活,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间,并充当重构城市历史记忆媒介的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工业文化遗产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应用可行性,分析研究沈阳市工业景观设计方法,从而为工业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沈阳;工业遗产;景观设计
一沈阳市工业景观发展的背景
沈阳市的工业历史能够追溯到清代晚期。在新中国的成立之后,沈阳市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同时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工业体系,沈阳市的支柱产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带动东北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重工业的发展逐步衰落,同时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枯竭,生态的恶化等不良后果。曾经辉煌一时钢铁、煤炭等传统工业的逐渐没落,使得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脚步趋于停滞。国家发改委2013年颁布的《2013年—2022年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中明确提出,“城区老工业改造要注重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遗产、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风貌。做好工业遗产普查工作,确定需要重点保护的工业遗产名录,将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产列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博物馆、遗址公园、影视拍摄基地、创意产业园等。研究建立工业遗产维护利用的长效机制。”从中能够看出,改造老旧工业区的核心在于对工业遗产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同时,随着北京“798”创意产业园,沈阳铁西工业走廊等诸多工业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诞生,很多闲置的工业废弃物经过改造后重新焕发生机,并显现出文化与时代积淀后的特殊魅力,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业遗产具有其他城市景观不具备的特有的稀缺性和珍贵的时代价值,这些重新诞生的工业景观完成了改造赋予的华丽蜕变,不仅重现了老工业时代的时代情趣与独特风貌,而且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
二沈阳市工业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2.1发展速度缓慢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论文摘要结合北京798艺术区的案例和景观设计师布雷·马克思的设计作品,从场所精神、文化传统对景观元素地域性进行研究,论述了风景园林如何结合场地特征进行规划设计。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中,这种关系体现的尤为明显。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当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文化传统特点,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出现风格迥异的面貌。风景园林设计总是敏感的反映着这种当地文化思潮、思想体系、社会生活需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这样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具有某种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往往就引导着当地风景园林出现其独特风格而又包含其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也就形成了当今世界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风景园林。
1对场所精神的的表达
20世纪末,随着工业的逐步萧条,景观设计也慢慢开始转向后工业景观,北京798艺术区改造就是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工业厂房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了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诠释[1]。
古镇景观设计模式探讨
青城古镇在历史上曾是交通要塞和物资集散地,汇聚商家墨客、贩夫走卒。既是“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随着古镇旅游业的逐渐开发,古镇景观的保护与设计也被提到日程上来。因此青城景观设计如何更好地在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上避免雷同做出新意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城古镇概况
1.青城古镇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青城又名条城(东西长,南北窄),地处榆中县北部,总面积约138km2。距离兰州市约100km、白银市约25km。区域靠近109国道。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区内为黄土高原山地丘陵地貌,地势南高北低。黄河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穿境而过,“依山傍水、藏风聚气”的风水观尽显其中。2.青城古镇历史人文和社会经济条件。青城据《榆中县志》记载:“秦修长城、汉广屯田、唐建堡碉、宋筑城墙”。“青城”的名字便是为纪念平定西域叛乱的狄青大将军。到明朝时期修筑明长城以防外敌来犯;青城范围后随青城人过河北移扩展于明朝末年。青城镇是农业大镇,由于经济水平欠佳,二三产业并未发展起来。但青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以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创造了良好根基。早年青城人口流失正使青城的生命力与文化活性受到威胁。因此让文化资源重新带动古镇经济十分重要。
二、青城古镇景观设计构成要素
1.青城古镇空间景观。青城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故而格局上整齐划一,是形似于棋盘的军事防御布局。主街开阔,呈东西走向,小街则较为狭窄曲折,北对河南面山。“丁”字形的连续交错街道,以示“不泄风水”。青城古镇的节点空间由核心节点空间,如城隍广场、不明确主题意义功能或边界限定的宽阔空间以及可以使古镇空间拥有特殊魅力的小尺度空间构成。2.青城古镇古建筑装饰景观。砖雕装饰——以青城书院的《教五子图》和刘家大院的《福禄寿》为代表。木雕装饰——高氏祠堂及多处民居中的木雕都是经典之作。石雕装饰——碑刻书法风格多样,装饰、技法、表现形式及选材也各具特色。3.青城古镇民俗景观元素。剪纸艺术——题材源于生活,材料随意,独树一帜西厢调——清光绪年间成曲,唱腔优美,情真感人英雄舞鼓——源于民间传说的最受喜爱的民俗表演活动。民间游戏——柴山、道台狮子和火狮子。
三、青城古镇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发展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园林绿化;现状;可持续发展;庐城镇
论文摘要:阐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及表现特点,从资金投入、绿化思路、建管力度、园林景观、绿化空间、绿化指标以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庐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庐城镇系安徽省庐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3km2,其中城区面积8.7km2,总人口14.36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期以来,庐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规划造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挖潜补绿”的园林绿化方针,不断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园林式、花园式的单位、小区、学校层出不穷,使全县园林绿化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庐城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庐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庐江县于2006年荣获安徽省省级“园林县城”的称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庐城镇的园林绿化工作谈一点认识。
1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概况及表现特点
1.1园林绿化现状
自2003年以来,庐江县逐渐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城区绿化面积达356hm2,树木品种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05个,行道树木总量达1.6万余株,地被植物面积从零增加到12.15hm2,庐城的绿化覆盖率增长到29.9%,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8.37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0.5m2增加到7.36m2,初步形成了“绿树环绕、绿草成茵、城在绿中”的绿化格局。
旅游公路景观构思研讨
1绪论
1.1旅游公路的概念、功能和景观
1.1.1旅游公路的概念。旅游公路的出现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但是,我们对旅游公路的定义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不同专业的人们对旅游公路的解释也各不相同。
1.1.2旅游公路的功能。旅游公路的建设除了具有交通功能外,还应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那么,旅游公路的景观建设更具有可研究价值,因为,旅游公路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先知性。
1.1.3旅游景观建设。旅游景观建设是以旅游为目的而进行的景观建设,它包括公路景观建设、互通区景观建设以及风景区景观建设。旅游景观建设不是单一的自然景观、空间景观的建设,也不是简单自然景观的恢复,而是经人工修饰的、综合景观设计的,并随着我们的意识的改变而改变[6]。
1.2研究的意义
景观视觉美学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的分析,提出了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方法,以期对旅游资源景观的开发和改造有所帮助。
一、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因素
景观视觉美学是指景观视觉的美学价值对人的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目的是针对开发活动对景观可能造成的美学影响程度做出预测,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景观的视觉美学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有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主体因素。
不同的观赏位置对景观的审美评价是不同的,因为景观是立体存在于三维空间的实物。观赏距离将景观分为近景、中景、远景。近景是靠近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或按人的尺度,人的视野所看到的景物,如建筑立面的局部(细部)景观。中景是离观景点较远的位置所看到的景物,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观赏方式。远景是远离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在大视野内观赏到的景物及它周围的环境。观赏角度也就是我们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观赏角度通常分为仰视、俯视和平视。仰视会使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会产生压迫感和震撼感。俯视则是人处于较高位置观赏下面的自然景观,会感觉豁然开朗,从而激发人心。平视是一种与景物相对接近的观赏方法,会使人处于一种平和的心态,产生享受安宁感和平感。
作为欣赏主体的人,往往因欣赏主体观赏目的、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知识背景、意志经历等的不同,从心理上对景观的欣赏不同;欣赏主体还因生活环境、社会角色、文化因素、经济收入等的不同,他们对于同一景观所感受到的美是不一样的。
丛林谷地花谷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主要研究特定地形环境丛林谷地花谷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以紫海花谷景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规划设计指导思想、规划设计原则、总体构思以及景区详细规划设计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丛林谷地;花谷景区;规划设计
1项目概况
紫海花谷景区基地约333.33hm2,其中可种植花卉面积约66.67hm2,林地面积200hm2,是未被破坏的自然谷底生态林区。基地独特的山脊轮廓、凹凸坡地的地貌形态,构成了层次丰富,富于变化的空间界面轮廓和背景立面,基地花卉种植区域均成斜坡递进式渐变地形,坡度有缓有急,既保证了充足的光照条件,又有良好的观赏视觉效果,为塑造独具特点的丛林花谷景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2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结合基地现状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群落,形成背景环境。以薰衣草为主要观赏对象,结合马鞭草、一串红、万寿菊、黑心菊、蛇目菊、蛇鞭菊、百日草、鼠尾草、雏菊、石竹、孔雀草等花卉植物的观赏特征和环境艺术景观,融合不同的地域文化与花卉文化,并把自各地区的引种成果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增加观赏性木本植物梅花、樱花、海棠等的种植造景,营造出以原有山体景观为形态外貌,薰衣草观赏为主调,具有独特山谷花海景观特色,融游览观赏、文化交流、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花卉植物专类园。运用植物文化意蕴和独特而深刻意境的植物景观,给游客以意境美的享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