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18:36: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经典案例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PBL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经典案例分析(CBL)联合PBL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我院口腔修复学的本科生中选取两个班,将这两个班级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模式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组采用经典案例分析联合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完成后探究两组的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和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结果: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教学评价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教学评价较优(P<0.05);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使用经典案例分析联合PBL教学法对发挥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极大的作用,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经典案例分析;PBL教学法;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应用效果
口腔修复科临床上要求医务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一般来说,口腔修复科室类型复杂,患者症状差异较大,治疗通常需要各种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1]。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我国口腔修复科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而为了使口腔修复科的临床教学质量能够提高,需要让学生在临床进行实习,以培养更多的口腔修复科室的临床专业人员[2]。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口腔修复的教学中来,如此一来更好地在口腔修复的教学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起高效课堂[3]。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PBL教学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充分利用PBL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PBL教学理念,我们可以通过双向共识的课程理念认知、多元兼顾的教学内容设置、客观实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构建口腔修复科教学模式改革。在PBL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地位,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进行沟通交流,以推动他们自行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理解口腔修复科的重要性,明确口腔修复与自身健康的关系。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对“以学生为本”这个概念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4]。在学生的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案例分析和专业技能是教学目标的关键。基于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模式过于强调主题的基础和课堂教学的指导形式,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然后以学生为中心,并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教育。从理论角度看,PBL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独立思考的模式,进一步发挥自身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对最终实施非常有利,最终在口腔修复科的临床实践中实施[5]。本文为了经典案例分析联合PBL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照组采用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经典案例分析联合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探究两组的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和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从我院口腔修复学的本科生中选取两个班,将这两个班级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有50名学生,实验组有50名学生。在对照组中,男生22名,女生28名,年龄在19到20岁之间,平均年龄(19.13±0.49)岁;实验组中,男生25名,女生25名,年龄19到20岁之间,平均年龄(19.31±0.46)岁。对比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学生均被告知该实验,并自愿进行研究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两个班的教学课程和教学进度相同。排除教学课程和教学进度不相同的班级。(二)方法对照组采用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模式:(1)教师指导操作的全过程以标准、规范、常规的速度进行经典案例分析演示。在重难点的地方进行分解演示并用语言说明操作要点,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学习操作的过程。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模拟操作,教师指出错误并给予改正。操作结束后,教师再次总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最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加强检查,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及时解决问题。(2)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演练,让其进行治疗配合。按照治疗配合的方法,首先对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治疗计划,教师需要仔细观察此过程。在治疗配合后,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评价治疗配合的效果[6]。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将实验组的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各小组在PBL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最初将全体病例作为分析对象,在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并让学生对搜索到的信息在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教师讲解之前,学生需要积极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书籍、网络和其他资源,查询相关资料。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促使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加深记忆。实验实施一个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PBL教学模式的效果。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学生接受PBL教学模式的程度。并通过调查问卷的信息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评估该教学模式的效果[7]。(三)观察指标(1)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以参加教学研究的学生为对象实施问卷调查,主要收集关于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喜欢该教学方式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2)综合测评:采取考核的方式为对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临床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分为笔试部分和面试部分。笔试部分主要决定学生的理论分数,面试部分主要测试学生的临床反应能力等其他实践能力。(3)系统分析:采用系统性评价和荟萃分析,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95%的信赖极限,综合不同教学模式描述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差异。(四)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2.0处理数据,对教学评价和教学满意度用χ2检验,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学生期末成绩用配对t检验验证,两组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二、结果
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三维设计软件在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与此相对应的是该专业的教学方法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笔者就自身在实际教学中有关三维设计软件应用的切身感受做了理论性的剖析和总结,分别就该软件的地位和利用该软件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三维设计软件;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教学方法
1三维设计软件在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的课程地位
三维设计软件是建筑装饰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如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样,它是帮助教师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即使多媒体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式的课堂,然而这种立体感依然存在于人的感官上,与建筑装饰工程专业强调的立体感,还有本质的差别。应用三维设计软件,制作3DMAX效果图模型,让学生真正的看到像照片一样真实的设计效果图。三维设计软件在建筑装饰工程专业课程中是辅助性的工具。通过三维设计软件,特别是三维设计中的3DMAX把课程中抽象的理论性知识,通过更加具体形象的模式更加直观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空间立体式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三维设计软件是教师教学、学生理解知识的一种媒体,它的本质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三维设计软件在建筑装饰工程专业课程中具有桥梁的作用。通过三维设计软件,把建筑装饰工程专业课程的知识与实际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连接了起来。一是通过3DMAX效果图制作技术,学生能在课堂上观察到更加具象的装饰施工的情况,以及工程完成之后的效果,三维设计中的3DMAX技术是对现实建筑装饰工程室内外环境的高度模仿。在这个过程中,三维设计软件是建筑装饰知识和知识在实际应用效果之间的桥梁。二是通过三维设计软件能把存在思维中的构思具体的展现出来,并且能过根据模型知道思维构思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经过反复的演变修改,使设计更趋完美。在这个过程中三维设计软件是思维构思和具体形式的桥梁。三是思维与思维沟通的桥梁,在建筑装饰工程专业课程中有关设计方案的交流,实际上是思维与思维的而一种交流,语言的表达或是平面设计多难以展现设计者的构思,应用三维设计软件,把设计者的设计方案以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最大程度的接近实际,充分显现出设计者的构思,这对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有益,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造灵思。三维设计软件把经典搬进课堂。原先对建筑装饰工程的经典案例的欣赏基本上有两种形式:欣赏经典的摄影和到实地去考察。对摄影的欣赏使得经典的呈现出死板的平面形式,无法领略到整体效果。实地考察需要大量的经费和时间,成本十分大。而三维设计软件可以把经典搬进课堂,应用3DMAX技术制作出像照片一样真实的经典案例现场,使得对经典的欣赏变得生动灵活起来,同时这种方式的欣赏也无需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2在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三维设计软件的应用
2.1在艺术造型训练课程中的应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教学的方法。从建筑装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上而言,艺术造型训练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本课程能为本专业学生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艺术造型训练课程的设置目的而言,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艺术造型,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艺术理念、艺术构思通过造型实践落实贯彻到作品中,在实际锻炼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造型能力和艺术素养。在艺术造型训练课程中教学中应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教学,可以立足于这两点,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案例讲解,培养学生最造型艺术的敏感性,同时通过大量的经典案例的展示,提高学生造型艺术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今后学生的实际实践提高灵感和素材。二是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对学生进行造型设计训练。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也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把学到的艺术造型课程中的理论通过实际的造型设计融会贯通。同时,这个训练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查漏,哪些知识欠缺,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在设计的作品中体现的十分明显,教师可以通过点评的方式提出建议,让学生通过自学互学的方式加以补救。2.2在建筑装饰制图课程中应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教学的方法建筑装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绘制图。纸的能力和空间表达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建筑装饰设计、装饰材料构造与施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图之间相互转化的空间表达能力以及根据空间尺寸绘制装饰透视图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两种能力额培养主要靠老师的讲和学生的想来实现,实践证明教学收效不是很理想,甚至可以说对学生空间表达能力的培养,已成了制约培养建筑装饰工程专业人才的结症之一。而三维设计软件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使得这一结症渐渐得到破解。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下面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空间表达能力和装饰透视能力:一是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让学生把二维平面图转化为三维立体图,采用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进行图纸设计和设计效果之间的联系能力。二是利用三维立体图让设计图、施工图等图纸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加强学生整体意识的培养。三是在教学过程,指导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经典的三维立体图,让学生根据这个立体图来绘制,各种装饰工程实际中需要的二维图纸,从而提高学生绘制装饰透视图的能力。
法学教学与案例教学论文
一、案例教学概述
(一)案例教学的特征
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互动和反思,这两特点区别于传统案例教学。传统教学本质上是单项的知识输送,表现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而案例教学则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沟通、讨论等互动方式,集思广益,形成不同认识和看法。最为重要的是,案例教学并不看重最终的结果,而侧重于反思,其不追求传统案例教学的一元化和标准化,而是希望通过此种互动式讨论,达到对问题的全新认识,侧重于对传统有理由的合理挑战,这是案例教学的重点之所在。
(二)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在主体上、方法上、方式上、特征上、目的、重点和答案上都有明显不同。在主体上,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而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在方法上,传统教学以讲授知识点为主,而案例教学以案例为主,围绕该案例进行扩展。在方式上,传统教学着重于知识点的记忆,而案例教学则是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思考,小心求证。在特征上,传统教学侧重于以理论讲解,而案例教学主要以案论理。在目的上,传统教学就是将知识点的传授,而案例教学则是通过大胆思考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在重点上,传统教学重点在于教授是什么,即将知识点铺成出来,讲授事实,而案例教学则不同,主要是针对案例提出疑问,即这个案例中不同主体为何有该种行为,侧重于追根溯源。在最终答案上区别更大,传统教学的重点侧重于知识点的讲授,通过记忆来实现知识点的获得,因而最终考核或者考试的答案仍然是唯一确定的,这既符合该讲课方式的特点,也最终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但是案例教学则不同,其答案不具有唯一确定性,是多元开放的,答案的多元开放性的标准是言之有据、言之有理,通过答案的多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进行有益思考。
(三)案例教学中教学双方角色的变化
企业行政案例在公文写作教学的应用
摘要:公文作为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与行政管理项目的落实和执行息息相关。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把企业行政案例引用到公文写作教学中,使公文写作教学更具有说服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公文写作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提高。本文在分析行政案例与公文的相关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行政案例在公文写作教学中作用与价值,并深入分析了企业行政案例在公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公文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公文写作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企业行政案例;公文;写作教学;应用文
1行政案例与公文写作的相关内涵
行政案例是企业执行管理活动中,对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典型事件通过文字进行客观的叙述,以还原事件的真相。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公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进行传达指令和政策的规范性文体,是企业行政管理中所形成的规范性的书面公务。在写作教学中,常见的公文为一般行政公文,主要包括命令、决定、公告、通知等15种体裁在内的公文,而且每种公文的结构和格式也各不相同,为不同的行政管理项目服务。在不断受多元文化的冲击的今天,融合行政案例开展公文写作教学,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成为每个公文写作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企业行政案例在公文写作教学中作用与价值
2.1促进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形成。在公文写作教学中融入行政案例,学生站在企业的角度,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结合企业行政管理活动,通过行政案例,提高学生参与写作教学的积极性,学生担任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学生角色,而是一个企业行政管理者,对企业相关公文进行撰写,从企业、员工等多种角度进行观察和考虑问题,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2.2行政案例有利于提高学生公文写作水平。公文写作是为了满足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具有实际意义。把行政案例应用到公文写作教学中,让学生模拟真实企业环境,延伸案例之外的信息,丰富写作素材,使写作内容更真实、客观,有利于学生提高公文写作水平。2.3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相关的知识。公文写作不同于其他的写作,它是一种应用型极强的文书写作,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还要求有严谨的思维逻辑,熟悉法律政策,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管理水平,敏锐的嗅觉,能够掌握最新的行业政策动态和信息,引入行政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照搬套用公文教学模式,使公文写作密切联系行政管理实际,发挥行政管理的各项职能,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相关的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建议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研究,其着眼点在于构建师生之间有效交流的内容体系,在完整而系统地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开发和充实教学内容,以不断地提升教学内容的含金量。
关键词:西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着重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的课程,对于大学生正确认识“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生活科技化、社会世俗化、交往虚拟化以及家庭环境多样化的背景下,90后大学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加之西藏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大多数,他们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与汉族同学有很大差别。因此,如何结合西藏高校大学生的特点丰富教材内容,以适应不同的学生群体的需要,是切实提高此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基本前提,也是思政课最终能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的关键。
一、将透视着时代特征的社会热点问题融入课堂教学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大增多,他们普遍关心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热点问题,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但是,由于其思想不成熟,缺少科学的思维方法,加上某些媒体的误导致使不少学生陷入欲求甚解而不得的盲目和苦恼中。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把国内外发生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达赖集团借由西方反华势力蓄意制造分裂国家的一些事端,有机地融进课堂教学之中,并借由分析社会热点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给予科学的阐释,还原客观事实的真相,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理性判断,从而帮助大学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分清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如以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这一热点问题为例,通过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来认识危机产生的根源和实质,引导学生树立始终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想信念。此外,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可以通过开展新闻评述、信息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把课本所学理论用于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模式更加适应于现实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多元化思潮和多样化的热点问题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导向。
二、将经典案例、经典影视融入课堂教学
中职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方式探讨
摘要: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使学生不再停留在理论的探讨,而是产生感性的认知。就整体而言,关注并重视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符合中职院校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采用演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实训教学以及学生自学等形式展开教学,构建市场营销实践课程框架。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市场营销;中职教学
一、前言
中职市场营销中实践教学的缺失,已经成为影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引起了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实践教学被忽视原因包括课堂组织压力大以及实践意识薄弱等方面。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结合中职教学现状,就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如何推进实践教学做出策略性思考。
二、将实践教学融入中职市场营销课程的现状及意义
在当前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市场营销课程本身就不是单纯的理论性课程,但在教学中,受制于院校教学的故固有思路,教师往往只关注到理论知识的讲解,为学生细致的讲述市场营销理论、为他们介绍经典的案例,却唯独缺少了与之相配合的实践过程。另一方面,理论的突出,反而会使学生感觉市场营销课程的枯燥,摸不到具体的操作门道,在校外因缺乏实践经验而处处碰壁,违背了职业教学的要求。中职院校学生年龄普遍偏低,社会经验不足,学习基础也相对薄弱,在院校中不加紧实践经验的积累,会使他们对走出校门或者是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1]。在分析过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对市场营销教学带来的影响后,实践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重要性也就逐渐现象出来了。在中职市场营销中心强化实践教学的部分,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有趣而丰满,也能使学生在吸收理论的同时增加感性的体验。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悟增加,更能从更为全面的角度认识市场营销、提高综合素质[2]。
外国文学与小学教育论文
一、真实阅读经典:获得鲜活原初印象
文学作品解读要基于文学阅读。阅读要先于解读。因而首先要让学生直接接触文学经典,真实朴素地阅读。〔美〕哈罗德•布鲁姆在他那本《如何读,为什么读》一书里提到阅读第一个原则———“清除你头脑里的虚伪套话”,就是强调读者要去掉学院派的套话和框架,尽可能不要先入为主、带着已有的成见去阅读。我国学者赖瑞云也指出:“如果先入为主带着既定框架,或者带着有色眼镜,或者分心走神,雾里看花,阅读就可能失真。”刘勰在《知音第四十八》也提倡“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的真实阅读。直接面对经典,原汁原味、真实朴素的阅读,是进入有助于文学经典解读审美自失的最佳理想状态。“审美自失是优秀读物的最基本的真实阅读状态。”学生直接面对外国文学名篇佳作,清除一切干扰、原汁原味地阅读,就能形成鲜活的原初印象和感受,切实享受到阅读的审美愉悦和快感。比如,在狄更斯长篇小说《远大前程》的解读教学中,一位教师让学生课前先阅读小说。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谈谈自己原初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同学们纷纷反映虽然这部经典故事情节单一,但仍很喜欢阅读。一位同学感觉狄更斯这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自传体小说,以主人公性格匹普的视角观察和阐释世界,道德感比较模糊。另一位学生对小说人物的“对话”印象颇深,感觉狄更斯描写人物对话时很能抓住人物个性特征让人物说各自个性化的语言。还有一位同学认为小说是用反讽来写的,用匹普的命运对社会给人远大前程的可能性已消失的批判与反讽,形成小说特定的修辞效果。此外,有的同学认为初读作品给自己最大感触的是狄更斯在小说中对法律所持的批判态度,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一部侦探小说,还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一部童话色彩浓厚的小说……从学生诸多的反应来看,这部经典给同学们带来许多原初印象和感受,恰恰是解读这部经典小说的诸多切入点。教学中如能抓住学生这些真实阅读产生的兴奋点与原初印象,无疑为下一步深入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意蕴与表现形式打下良好基础。可见,阅读中整体鲜活的原初印象十分可贵,学生已被文质兼美经典的永恒魅力所深深吸引,并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感,这是消除对外国经典阅读隔膜的最好途径,也是珍惜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解读教学良好开端。温儒敏先生在《多读书,方能气质博雅》一文中也说过:“作品阅读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要获取整体感受,相信和珍惜自己的印象,不急于分析寻找什么意义主题之类。”
二、唤起“阅读期待”:享受审美愉悦与乐趣
读者转向,重视读者接受研究的接受美学代表姚斯十分强调读者期待视野和作品意义生成之间关系。姚斯在前人基础上提出“期待视野”的术语,指“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也就是指读者本身的期待系统可能会赋予作品的思维定向。期待视野显然与读者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常常因人而异,各有不同。语文课标指出“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文学作品解读教学因而要注重珍视和运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在阅读接受过程中,逐渐养成学生对文学的接受感悟力和想象力,培养提升学生的期待期待,提高阅读质量。在外国文学经典解读教学中,我们依然经常看到教师既不注意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也不关注学生原有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教学步骤程序化: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作品内容———作品艺术特色。教师从头到尾一一讲来,面面俱到。久而久之,学生对经典解读自然失去兴趣,甚至厌烦经典解读课程教学。学生的阅读期待没有被真正唤起,难怪乎布鲁姆说:“专业读书的可悲之处在于,你难以再尝到你青少年时代所体验到的那种阅读乐趣。”鉴于此,在解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情境,调动起学生阅读期待,唤起他们对探寻经典意蕴和表现形式的好奇心和欲望。比如,在“普希金与《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你印象中的普希金是一位怎样的诗人,普希金诗歌给你总体印象与感受是怎样的?学生们在中学已经学习过普希金的抒情诗,对诗人传奇的爱情及生平有所了解,初步鉴赏品位过诗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感情真挚、旋律优美,语言质朴优美的抒情诗。教师巧妙唤起学生已有的审美经验令其渴望进一步了解诗人的阅读期待中。学生求知欲和兴趣被激发以后,教师再结合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到诗人传奇的爱情经历和不平凡的生平,初步感悟到诗人浪漫热情、善良纯真、忧郁率真的诗性素质和血气方刚、奔放自由的天性;通过播放诗人抒情诗杰作《致凯恩》《致恰达耶夫》声情并茂、图文结合的朗诵音像视频,让学生初步体验“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抒情诗风格,对这位“俄国文学之父”产生极大的兴趣和阅读期待。学生的生活情感经验和审美经验被深深唤起,就为解读诗人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良好的基础。布鲁姆说“阅读的乐趣是自私的,而不是社会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实践活动之间的张力,使得经典解读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新鲜感切入文本解读,让学生获得更多个性化的审美愉悦和审美快感,才能形成对文学作品解读教学良性循环的理想境界。
三、涵咏经典:自主探究深层结构
重视读者接受的阅读理论具有一个共同认识:一部文学作品存在着多种解释与分析的可能性。外国文学经典常常在表层结构之外还存在一个深层结构,需要读者深入寻幽探微,才能体味其中的“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正如歌德所说“意蕴只有在实践中须和它打交道的人才找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经典解读教学要高度珍视学生阅读独特体验与感悟。温儒敏先生说“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老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还可能破坏那种‘涵咏’的美好感觉,使美文鉴赏变成冷冰冰的技术性分析甚至沦为考试应对技巧”接受美学另一代表伊瑟尔在强调读者的决定作用时也强调作品的制约作用,指出作品的意义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文本中的“召唤结构”,指的是作品中之空白吁求读者去完成作品的未尽之意。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师既要尊重学生自主探究的独特体验,也要发挥指导、引领和点拨的主体作用。在课堂创设开放对话的平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涵咏品味,比较升华,建构生成作品的意义。比如,在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的解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课前提前布置思考题给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哈姆莱特是一个优柔寡断的悲剧形象?让学生课前自己先阅读作品,形成初步印象和感受,然后观看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录像《王子复仇记》,加深对剧情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一方面反复细读作品,积累体验与感受;一方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比较,从中受到启发,升华成理性的体会,并撰写成发言提纲或发言稿在课堂上做报告展示。在课堂上,让同学做报告,并组织全班同学提问讨论,搭建合作探究、多向开放的对话交流平台。教师再发挥指导、引领和点拨的作用,适当引入或补充介绍文本解读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用适宜的阅读鉴赏和批评方法去鉴赏解读。譬如告诉学生可以从社会历史学、知人论世、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学“俄底浦斯情结”、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多元视角去解读哈姆莱特形象的意义。比如,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己的阅读鉴赏的体验与感受。通过反复阅读,涵咏品味和合作探究,学生就可以深入领悟哈姆莱特形象丰厚内涵和多元解释的可能。此外,教师还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比如,专题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经典诵读等,让学生逐渐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上升到理解与领会、鉴赏与评论的层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既获得审美愉悦和享受,又提升自己对外国文学经典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健全审美人格。
阅读教学分析论文
这个论题是我长久以来的困惑。阅读教学搞得热热闹闹,但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阅读教学教什么?有人说了,当然是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照此说法,假若没有经过阅读教学的训练,人们就不会阅读?有没有经过阅读训练会有多大的差别?思考再三,我觉得阅读教学应该有下面这些内容:
教经典以我的理解,校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意义,作为校内阅读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其实,也就是教材的选文应该经典)。所谓的经典,应该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也许经典的阅读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扶助,其实这也真是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现阶段,小学语文的选文不够精美,即使选择一些名家作品也多有简化和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为了小学生更好理解。但是许多改变的文章失去了原文的灵韵,名家作品原汁原味存于小学教材中的有多少?
教联系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创造,不是他的信息储存“从无到有”的简单过程,而是“从有到新”的复杂的综合加工的过程,人们获得的信息量愈多,创造的可能性也愈大。阅读教学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文本”解读的过程,在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发现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文本提升和升华了经验世界的无意识,使它自觉纳入学习者的有意识的规律性的认知领域。同时阅读者也可以发现自身信息的短缺、理解力的薄弱,唤醒再学习、再积累的需要。
这样一个过程并不是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自然经过的,期间需要教师的引导、搭桥,让学生从阅读的自然世界过渡到自觉世界。教联系有多重含义,与文本的联系、与自我知识经验的联系、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和材料的联系、与未知世界的联系,与进一步学习的联系。阅读教学成为一个辐射源,学生智力的触角,在它的触发下,敏感伸向各方。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教研室高启山老师及实验小学张宏伟老师在小语论坛上发表了一个阅读教学的案例:《一个以“白洋淀”为主题的开放式阅读教学案例一兼谈《采蒲台的苇》的教学》,在这个案例中,他们引导学生搜集、阅读、交流关于“白洋淀”的有关资料,形成“关于白洋淀、关于采蒲台、关于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的知识与情感的铺垫。根据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老师为学生列出了“风景、地理、特产、历史、人物、其它”等五个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材料的特点,按照专题分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将本组交流的专题内容丰富起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交流各自的“信息”。之后,以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做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蒲台的苇》,学完课文以后,张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如下活动:
1.告诉学生《采蒲台的苇》选自孙犁的《荷花淀记事》,其中还有好多白洋淀人民的抗战故事。
高中数学抛锚式教学法研究
抛描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情境案例,引导学生逐渐探索出这个情境背后的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现用高中数学教学的《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教学说用这种教学的应用方法.
一、应用真实的情境抛出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很多学生接触到高中数学知识时,不能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背后代表什么意义,不能寻找到学习的要点,从而不愿意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抛描教学法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数学教师要给出一个直观的情境,让学生迅速理解这一节课他们要探索什么知识.如果教师用过于抽象的问题令学生思考函数模型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一概念知识,从而不愿意思考数学问题.现在教师给出直观的图形,学生参看图形便能了解到“矩形面积=长×宽=速率×时间=路程”,即领悟到数学模型的意思就是要给出解决数学模型的规律.这张图片,就是教师抛出的“锚”,而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师抛出的第二个锚,即在学生领悟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路程=速率×时间”这一模型应如何建立.
二、应用综合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有时会比较复杂,学生遇到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时,有时会有学习挫折感,从而不愿意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用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克服学习障碍.同上例,教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需要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的问题.三、抛出经典的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这些数学知识有什么用?这是学生需要了解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教师可以一道经典习题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到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愿意积极拓展相关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这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数学问题、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转化过程,教师要提出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经典例题,引导学生思考.总之,抛锚教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为:抛出什么问题?怎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怎样让学生拓展问题?教师做好这三个方面的教学设计,就能优化抛锚教学法的效果,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三、抛出经典的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阅读教学教学什么
这个论题是我长久以来的困惑。阅读教学搞得热热闹闹,但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阅读教学教什么?有人说了,当然是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照此说法,假若没有经过阅读教学的训练,人们就不会阅读?有没有经过阅读训练会有多大的差别?思考再三,我觉得阅读教学应该有下面这些内容:
教经典以我的理解,校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意义,作为校内阅读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其实,也就是教材的选文应该经典)。所谓的经典,应该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也许经典的阅读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扶助,其实这也真是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现阶段,小学语文的选文不够精美,即使选择一些名家作品也多有简化和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为了小学生更好理解。但是许多改变的文章失去了原文的灵韵,名家作品原汁原味存于小学教材中的有多少?
教联系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创造,不是他的信息储存“从无到有”的简单过程,而是“从有到新”的复杂的综合加工的过程,人们获得的信息量愈多,创造的可能性也愈大。阅读教学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文本”解读的过程,在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发现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文本提升和升华了经验世界的无意识,使它自觉纳入学习者的有意识的规律性的认知领域。同时阅读者也可以发现自身信息的短缺、理解力的薄弱,唤醒再学习、再积累的需要。
这样一个过程并不是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自然经过的,期间需要教师的引导、搭桥,让学生从阅读的自然世界过渡到自觉世界。教联系有多重含义,与文本的联系、与自我知识经验的联系、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和材料的联系、与未知世界的联系,与进一步学习的联系。阅读教学成为一个辐射源,学生智力的触角,在它的触发下,敏感伸向各方。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教研室高启山老师及实验小学张宏伟老师在小语论坛上发表了一个阅读教学的案例:《一个以“白洋淀”为主题的开放式阅读教学案例一兼谈《采蒲台的苇》的教学》,在这个案例中,他们引导学生搜集、阅读、交流关于“白洋淀”的有关资料,形成“关于白洋淀、关于采蒲台、关于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的知识与情感的铺垫。根据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老师为学生列出了“风景、地理、特产、历史、人物、其它”等五个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材料的特点,按照专题分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将本组交流的专题内容丰富起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交流各自的“信息”。之后,以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做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蒲台的苇》,学完课文以后,张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如下活动:
1.告诉学生《采蒲台的苇》选自孙犁的《荷花淀记事》,其中还有好多白洋淀人民的抗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