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23:20: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急救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急救知识

医疗急救知识科普和宣传探讨

摘要: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突发的身体问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使人们可以应对这一突发情况,要加强对医疗急救知识的普及以及宣传,使人们可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当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结合自身所掌握的急救医疗知识进行简单的解决,将自救和互救进行相互的融合,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因此在当前时代下进行医疗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非常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保证实际工作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医疗急救知识;普及和宣传;对策研究

虽然一些地区的社区和医院对人们进行了医疗急救知识的普及,但是由于人们并没有加强对医疗急救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所以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当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经常会存在着手足无措的问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险,因此为了解决这一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医疗急救知识宣传和普及的过程中,要对以往医疗急救知识在宣传和普及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够掌握更多的医疗急救知识。

医疗急救知识普及和宣传中存在的问题

获取专业医疗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在当前时代下,虽然一部分人认识到了学习医疗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医疗急救知识普及和宣传途径的单一性,导致了这部分人群无法获取到最为权威和专业的医学知识,在信息获取途径上面存在着不通畅的问题,久而久之,这部分人群会逐渐丧失对医疗急救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据研究调查表明,72%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通过看电视或者是听广播无意中获取到一些急救知识的,但是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所掌握的急救知识也是少之又少。对于医疗急救知识最为感兴趣的人群来说会通过网络或者是其他的途径来进行医疗急救知识的学习,但是这部分人群所占比例是比较低的,只占有了1%,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居民在获取急救知识时,途径是相对来说较为单一的,并且随机性强,从产生这一现象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的话,那么可以得出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意相对来说较为薄弱的,使得居民在获取急救医疗知识的过程中,并没有有重点的对一些医疗知识进行掌握以及学习,严重影响了医疗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效果。

缺乏专业规范的急救培训

查看全文

幼师急救知识掌握现状及学习意愿研究

[摘要]该文采用作者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了郑州市某行政区125名幼师,以了解幼儿园教师对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掌握现状及学习意愿,结果显示幼师急救技能掌握情况欠佳,对开展相关培训需求度高、意愿强烈。

[关键词]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幼师

意外伤害是指紧急情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率较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幼儿园是幼儿相对较集中的地方,幼师在维护幼儿安全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师在幼儿受伤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可减少伤害事件对幼儿的影响,甚至挽救其生命。本研究旨在调查幼师对儿童意外伤害急救常识的掌握状况,为后续开展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市某行政区区若干家幼儿园中125名幼师为调查对象。2.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幼儿园教师进行面对面扫码答题的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调查者统一培训,对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当场指出并更正。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2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3.调查内容。第一部分包含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类型有窒息、高空坠落、跌倒、烫伤、骨折等,共20题,每答对一题记1分,共20分。第二部分为学习意愿,其中学习相关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和意愿,按照非常没有必要/非常不愿意、没有必要/不愿意、一般、有必要/愿意、非常有必要/非常愿意分别记1~5分。4.统计学方法。用SPSS21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T检验等。

二、结果

查看全文

急救护理技术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

摘要:急救护理技术教学是培养优秀急救护理人员的重要课程内容,涉及到多方面知识点,对于实践操作要求较高。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适应了当前教学活动的需求,能够促进急救护理技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从急救护理技术教学实践调查情况入手,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积极效果,并结合急救护理技术教学难点,提出了一些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为不断提升急救护理技术教学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急救护理技术教学;应用实际

开展急救护理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能够合理引进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总体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德国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遵循目标导向,发挥任务驱动主线作用,以模拟的、真实的职业活动作为载体实施教学活动。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引进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可以取得显著成效。

一、急救护理技术教学实践调查

本次研究活动中,选取某校2018级高职护理专业(3年制)2个教学班护理学生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8岁~21岁,全部为女生,已经完成一年的生理课程、解剖课程、药理课程、微生物免课程的学习,大学开展急救护理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合理引进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能够取得良好成效。大学第四学期开始急诊护理课程教学,采用小班授课形式,随机分为实验组(44名)和对照组(44名),两组适用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理论课时、实践课时都一致,比较两组专业科目成绩,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按照传统理论讲授式教学方法,由教师统一讲解、示范,组织学生开展模拟练习活动,最终教师开展教学指导和教学总结活动。而实验组适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注重结合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完成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后,两组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成绩取得明显差异,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在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积极引进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起到显著教学效果。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积极效果分析

查看全文

班主任小学急救教育探究

摘要:处在小学期间的学生们,其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使其成为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而其认知的匮乏也使其很难真正认识到自己或他人的身体状况,所以如何让儿童们学会规避风险,以及在没有监护人在场或医护人员没有到来之前进行急救,有效避免早期伤害,争取到伤病救治的黄金时间等都成为急救教育探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在心理学视域下探究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小学急救教育实施途径。

关键词:急救教育;班主任;小学安全教育

1急救教育定义及现状

急救主要是指院前急救,即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务人员或在场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救护,以维持病人基本生命特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1]急救教育包括教授正常人体知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急性创伤处理及常见病急救等。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人数高达70万,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其中学生群体在这个统计中占有很大比例。[2]处在小学期间的学生们,其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使其成为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而其认知的匮乏也使其很难真正认识到自己或他人的身体状况,所以如何让儿童们学会规避风险,以及在没有监护人在场或医护人员没有到来之前进行急救,有效避免早期伤害,争取到伤病救治的黄金时间等都成为急救教育探究的重点课题。当前关于校园急救课程的实施以及与此相关的文献,基本都是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从防火防盗运动安全等多方面讲起,以理论课程或讲座为主,由体育教师或兼职的安全教师进行教学,用板报征文等形式树立安全意识,但都很少触及专业的急救知识,无论是理论课时还是实践课时都非常少,尤其忽视培养学生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心理素质。本文针对当前安全教育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小学急救教育,以期为推动急救知识在校园中的普及作出探索。

2班主任为主体的急救教育工作优势

2.1班主任高权威性优势。小学的急救课程并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具体规定的教师,但由于知识较为专业,一般都是由体育课教师或兼职的安全教师参加培训进而对学生进行教学,或邀请专业的医护急救人员对学生进行讲解。但对于学生而言,辅科教师和外邀专家并不具备班主任的高权威性。小学阶段的儿童对于班主任教师有非常强的依赖和信任感,这种状态不仅强于其他教师,甚至强过其父母。所以同样的知识,由班主任强调和其他人强调,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的形式是不同的,前者明显因更加重视和期待表扬而显得深刻。高权威性还体现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儿童意外伤害最常发生的地点是家里,发生率为43.2%。[3]这就意味急救教育同样需要家长的参与和督促,在教师触及不到的地方予以补足。而与家长的沟通中,最便利也最能引起家长重视的就是班主任的发言。这一环节能让教学任务更好的完成并达到其应有的效果。2.2班主任高针对性优势。急救知识技能较难为小学生接受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自身,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经验少,分辨能力差,对于危险的预见能力较低,很多知识记住了也很难真正应用,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对安全隐患进行指导,而熟悉学生衣食住行和常见意外,又能及时进行提醒和指导的只有班主任。要想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需将急救教学融入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使其成为一项顺其自然的技能。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身体状况,所以其需要侧重掌握的知识点并不一样,而仅依靠单纯的照本宣科教学显然不足以满足学生们的需要。班主任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以及日常与学生们的接触,对于自己班级学生的基本状况已非常了解,且相比专业的急救人员,班主任更清楚处在当下年龄阶段的学生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运用和指导对应的急救知识时就更加的具有针对性。2.3班主任高实效性优势。高时效性主要体现在班主任第一线工作者的身份上。情景性记忆要比文字性记忆更加深刻,而及时复习的记忆又要比延时复习的记忆更加深刻,所以反复及时的对学生们进行急救教学显然效果最佳。与授课时举例子或宣传栏相比,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学习和锻炼更能加深其理解和认识。时效性的另一个表现在班主任的工作性质上,班主任需要及时了解国家安全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并认真贯彻国家及地方政府宣传的安全知识及相关通知,所以相比一般教师,班主任更能全面的把握社会信息和与此相关的急救知识,并在开展并组织学生进行演练或应对突发事件时更得心应手容易执行。

查看全文

领导在应急救护启动仪式讲话

同志们:

在世界急救日即将到来之际,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和市红十字会共同组织开展“应急救护知识进机关”活动,在广大机关干部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这是促进全民救护网络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公共安全建设、提高全社会应急救援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意见》,对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市是自然灾害多发区,突发事件、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广大机关干部经常深入抢险救灾第一线,健康生命安全时常受到威胁。认真组织参加“应急救护知识进机关”活动,不仅有利于保护机关干部自身的安全,更有利于组织现场救护,确保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广大机关干部不仅要做熟练掌握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先行者,还要做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宣传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开展。

市直各部门、各单位机关党组织、红十字会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周密安排,积极组织参与“应急救护知识进机关”活动。市直机关工委要抓好督导落实,市红十字会要提供好师资、教具、教材等方面的保障,确保“应急救护知识进机关”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平安、文明、和谐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应急救护知识进机关”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查看全文

急救中心科普工作总结

回首2014,有许多感慨在心头。全民急救培训,社区急救服务,呼救病人的急救调度,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急救安全生产年活动启动,大型活动的急救保障等等,这些都让我们在工作中感受到成就,在奉献中感受到责任。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市科协和市卫生局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以“镇江120市民急救培训学校”作为我市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持续开展以市民急救学校为急救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突出“志愿公益、建设创新”的工作重点,继承急救知识公益普及志愿行动的服务成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急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现将我中心的2014年科普工作开展情况及开展科普工作的体会和建议汇报如下:

一、2014年科普工作情况

(一)开展了急救服务进社区活动。为提高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我单位先后到电力路、米山,组织开展社区急救服务,积极探索、拓展急救知识在社区普及的途径,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建设文明社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作出贡献。

(二)进行了全民急救培训。今年7月20日,我们在司法警官学校开展了全省监狱系统新民警急救培训;8月1日建军节期间,我们到镇江武警支队五中队进行了军营急救科普培训。同时,我们还多次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为市民们进行了生活中应急急救知识培训,讲授了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及急救的方法和技巧,并利用人体模特现场演示。看到急救知识进社区这个活动如此受市民们的欢迎,我们与多个单位建立广泛联系,让急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通过活动的开展,实实在在为市民提供了学习急救常识的机会,提高市民的生活生存质量,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今年截至目前,共举办市民急救培训18期1065人次。

(三)积极参与重大活动。今年8月4日,我们与浙江绍兴120开展两地急救文化研讨会,广泛交流了急救科普经验,提高了两地急救文化水平。我们还认真做好了重大活动保障工作,8月7日全民健身日期间,做好了市民急救保障工作,切实维护了市民生命健康安全。

(四)启动急救安全生产年活动。今年伊始,急救安全生产年活动启动,以“细节决定安危”的安全生产文化主题活动在7月末8月初各科室拉开帷幕,9月中旬,我们组织参加了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查看全文

急救医学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急救医学教学中运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教学成效不佳。CBL与PBL教学法的应用将会显著扭转这一现状,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有助益。本文将对急救医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加以探讨和分析,并提出CBL与PBL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策略,希望可以充分发挥先进教学方法的优势,全面提高急救医学教学质量,为医学类学校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急救医学教学;CBL模式;PBL模式;运用策略

一、引言

一直以来,LBL教学模式在急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都极为普遍,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较少,学生的思维被牢牢桎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距离医学专业人才有着不小的差距。在新时期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应得到摒弃,将CBL与PBL教学法积极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能力成长十分迅速,对于各类临床问题的处理愈发得心应手,在临床工作中也会有亮眼的表现。由此可见,CBL与PBL教学法在急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善于运用这些新型教学手段,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急救医学的特征

(一)时限性。当患者受伤严重或者是恶疾突发时往往需要采取急救工作,要用最短的时间将患者从死亡危机中解救出来,时间上的延误所引发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极有可能造成抢救无效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需要相关医护人员能够始终保持头脑的冷静和清醒,有着丰富的急救知识,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迅速选择得当的急救方式,给后期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二)社会性。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越来越大,罹患危重病症的概率陡然升高。要想挽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要切实加强急救医学教学工作,培养更多优秀的医护人员,使之坚守在危重病症急救岗位上,给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以维持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三)条件性。要想将危重病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不单单要依赖于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先进的医疗急救病房和器械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唯有如此医护人员才能全无后顾之忧,给患者提供完善的急救服务,这也是评价我国急救医疗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四)复杂性。危重病症可能是由多种疾病诱发的,在急救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急救方式,无疑给急救工作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医护人员也要不断补充和完善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胜任急救工作,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查看全文

急救情境模拟教学在护理学中运用

急救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对急诊患者及环境的整体评估、诊断、分类、处理、分流和转运六大程序,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注重综合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既往的教学方法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相关的急救技能是以单项技能为主进行分散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很难有整体思路和立体感觉理解救护过程,在实际应用中,不利于学生将现场救护理论和技能实践有机结合,当学生面对突发紧急情境时,往往会手足无措[1],救护过程缺乏对急诊病人及家属的情感理解和心理护理,即缺乏现场救护思维能力和体系。急救情境模拟演练及竞赛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急救护理学教学目标,结合临床资料,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生动具体的救护场景资料,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设计为直观、立体的场景和内容,并赋予人物情感,学生组织救护小组,进行模拟演练及竞赛。该教学活动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自我追求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急救护理思维能力和救护情感。笔者根据自己从事急救护理学近十年的实践经验,结合课程改革建设的基础上,在急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急救情境模拟演练及竞赛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急救情境模拟演练及竞赛活动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急救情境模拟演练及竞赛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具体生动的救护场景资料的模拟演练与竞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通过场景体验和人物情感感受,培养其救护意识、抢救配合能力以及对急诊病人及家属的救护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急救情境模拟演练及竞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1时间安排在教学第1周及14~18周进行(表1)

2.2教师动员教师在急救护理学课程开课的第14周(即已经学习了救护基本知识和技能)详细介绍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实施过程,并动员学生报名参加。

查看全文

医疗局救护培训工作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的救护培训工作,根据《*区20*—2010年红十字救护工作规划》要求,以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年*区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的通知》(金府办〔10*〕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救护培训工作的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和目标

(一)目的:社区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是非专(职)业人员的群众性普及培训,通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能的培训,提高社区居民个人及组织在突发灾害、意外事件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二)目标:20*--2010年全区需完成50名师资、4100名初级急救员的培训任务,实现常住人口每130人中有1人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率要达到常住人口的6%,完成普及培训3.5万人次(包括救护员)。

二、对象和任务

(一)对象:

查看全文

区委应急救护工作意见

为广泛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提高市民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市应急

救护培训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工作,到2012年年末,全区公安、教育、建筑、旅游、安全监管等行业部门从业人员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35%,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2.5%;2014年年末,普及率不低

于60%,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5%。到2014年末,全区普通市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16%,每100-200人中有1名培训合格的红十字救护员,全区初级卫生救护知识普及率和救护员培训合格率

达到国家标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