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政策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7 21:51: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节能减排政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节能减排政策

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探讨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资源特别是能源的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问题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严峻问题,节能减排已成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政府节能减排管理中最灵活有效的手段,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对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经济发展;税收政策;节能减排

一、我国现行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现状及不足

1.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过于零散。我国现行的与节能减排相关的税收政策缺乏总体把握和系统考虑,较多的过于零散地分散于财税部门的各种通知、具体规定中,大都体现在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资源税等税种中,且只是作为其中的税目来体现,本身具有不稳定性,效力级别较低,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节能减排税收体系,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指导性,难以发挥实际效果。并且,目前我国现阶段还缺乏环境税、碳税、废弃物处置税等专门针对节能减排的税种,对能源耗费行为的调控大多还是通过收费的形式进行约束,完善的节能减排税收体系尚未真正构建,难以发挥合力,使得我国节能减排的成果难以巩固,弱化了税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这既不利于发挥税收政策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也不利于全社会节能意识的普遍提高。

2.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形式单一。我国现行节能减排税收政策中包含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多以低税率、减税、免税等直接优惠方式为主,虽然简单易行,但与纳税人经营活动关联度小,容易刺激纳税人以虚假名义骗取税收优惠,促使纳税人行为短期化;而如投资抵免、加速折旧、提取准备金等可以引导纳税人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间接税收优惠措施却没有充分利用,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多是针对某一个企业或某一类产业,而较少针对具体的科技开发活动或高新技术项目来适用优惠政策,形式过于单一。另外现行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作用方式多以激励支持为主,而缺少必要的约束限制,即对采用先进技术、节约能源、符合投资导向的企业予以税收支持,但对技术水平低、污染量大的企业未进行有效的约束,未使税收激励支持与约束限制有效结合,对能耗高、污染大的行业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的税收政策,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有限。

3.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覆盖面小。尽管目前我国现行的三十余项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涵盖了节能减排的方方面面,但与《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以及《清洁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远未达到这些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节能减排税收政策覆盖面较窄使得很多资源被廉价甚至是无偿使用,导致资源的过度浪费以及使用的低效。如增值税方面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支持政策,仅对可再生能源中的垃圾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予以支持,而对在我国潜力巨大、对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的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阳能、地热能以及生物质等方面却缺乏必要的税收支持政策。又如在税收优惠较为集中的所得税方面,其政策设计中往往存对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覆盖面太窄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企业节能减排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造成税收的助推和激励作用不够明显。

查看全文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深,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针对现状,我国必须要进行政策改革,加强对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对于实现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节能减排政策的实行刻不容缓。目前,节能减排政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以及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问题,节能减排政策还应不断进行改善,拓宽传导途径,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探讨,并评价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效应,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节能减排;传导机制;实施效应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日益迅速,但是经济发展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全球变暖加剧、雾霾严重、酸雨、沙尘暴频发等等。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整顿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节能减排政策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提出的,意在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但是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节能减排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且存在一定的阻碍。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强节能减排政策实施,提升节能减排政策的力度,拓宽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机制,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1节能减排政策传导过程

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过程如下:首先由政府职能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安排具体的节能减排手段,其次将节能减排相关政策输入到社会经济的运转系统之中,将节能减排政策作用于客体,之后利用节能减排政策实现制定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通常会使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受到阻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主要依据,实现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

2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因素

查看全文

区县推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制度

第一条(制定目的)

为全面贯彻和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本市建设“四个中心”和实现“四个率先”的要求,大力实施节能优先战略,加快产业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国务院和**市关于加强产业节能和结构调整工作的决定的精神,不断推进节能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区节能减排工作格局,促进能源的高效使用和循环利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滨江新区建设,特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适用范围)

凡注册在本区并纳税和统计属地化的各类所有制法人单位。

第三条(适用原则)

申报项目从**年1月1日以后开工建设或实施的项目。

查看全文

民爆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摘要:对分散于民爆行业主要政策文件中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内容进行了梳理与分类,利用量化数据分析了各类政策措施对于节能减排的影响,并对各类政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行政类政策措施比例较小但有效性最高;指标类政策措施特别是有关标准较缺乏,但有效性较好;引导类政策措施比例较大但较为宏观,有效性相对最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民爆行业节能减排政策体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爆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近年来,随着民爆行业各类节能减排政策性文件的陆续出台和贯彻,含锑炸药、火雷管已被淘汰,混装炸药、电子雷管等清洁产品比例不断提高[1-2],使得民爆行业单位万元GDP能耗、百万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总体上,现阶段民爆行业仍缺乏专项节能减排政策性文件,200余项行业主要标准中涉及能耗及排放的标准较少。本研究对民爆行业现有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利用量化打分方法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健全完善我国民爆行业节能减排政策体系的对策进行讨论。

1民爆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分类

(1)行政类政策措施。包括在民爆物品相关许可以及审批中涉及环保、节能内容的有关要求,如《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实施办法》、《民用爆炸物品科技管理办法》中有关节能减排的要求等。行业管理部门通过严格执行行政类政策措施,有助于从源头上确保民爆行业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得到有效开展[3]。(2)引导类政策措施。包括在民爆行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中的各类措施,对节能减排相关技术、产品的发展可起到纲领性、指导性作用,如《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进步指导意见》、《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有关内容。管理部门通过对引导类政策措施进行宣传及贯彻,提高企业的节能减排的主体意识与责任感,指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则根据引导类措施提出节能减排工作思路,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并制定节能环保发展战略。(3)指标类政策措施。是指在行业指导性文件中对节能减排相关内容的量化要求,特别是对于污染物排放的指标类要求,如《关于提升工业炸药生产线本质安全生产水平的指导意见》中“限制使用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大于50L/kg的包装炸药及生产技术”等。民爆研发单位根据指标类措施要求,进行相关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研发,生产企业则根据指标类措施选用适宜的工艺技术及设备,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

2民爆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实施效果

查看全文

鼓励和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研究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指标。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明确提出,要加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价格、金融等激励政策,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本文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探讨如何促进节能减排。

一、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

(一)重工业比重提高,环境污染加重

*年到*年,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45.1%上升到48.9%;第二产业贡献率由46.7%提高到55.6%。在工业增加值中,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重化工业的比重则由12.87%提高到16.76%(*年)。*年第一季度,钢铁、化工、电力、有色、石油加工及炼焦、建材等6大高耗能行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左右,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64%左右,能耗占全国工业能耗的70%左右[3]。6个行业增加值增长20.6%,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2.3个百分点;用电量增长18.2%,比工业用电量增速快1.4个百分点。重化工产品生产对能源的需求较大,导致了单位GDP能耗不断提高,工业污染物排放也不断增加。据统计,*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28.2万吨,比上年增长1.0%;二氧化硫排放量2588.8万吨,比上年增长1.5%。7大水系中,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

(二)城镇化进程加快,固体废弃物增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年到*年,城镇人口比重由36.22%增加到43.90%,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房屋面积由7.94亿平方米增加到19.48亿平方米。每年大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目前我国已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城乡建筑中,99%属于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已达27%,约为3.5亿吨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多。按这一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建筑能耗将达到10.9亿吨标准煤,其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将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约为1.5万吨。*年到*年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为94509万吨、10042万吨8、1*0万吨、134449万吨、151541万吨。目前,人们在充分享受日趋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承受了因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

查看全文

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30余项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9年,增值税转型的全面推开、燃油税费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对于促进节能减排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节能减排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从总体上把握和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税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作用,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能减排;税收制度;税收政策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节能减排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已经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规划纲要把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作为重要任务,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也给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税收促进节能减排的理论依据

(一)外部性与税收

外部性是指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从而导致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简而言之,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承担与之相应的成本或取得相应的报酬,就产生了外部性问题。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由于市场机制存在外部性的时候失灵,此时可以通过税收手段对市场缺陷进行弥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或税式支出的方式鼓励有正外部效应的生产或行为,如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等;另一方面,对于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具有负外部效应的生产或行为,可以通过征收“庇古税”,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趋于一致,从而有效抑制具有负外部效应的生产或行为。

查看全文

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健全策略论文

摘要: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指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需要国家从财税政策上给予支持。本文分祈世界一些国家在节能减排上采取的税收政策。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及配套措施。

关键词: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税收优惠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指标。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为顺利推进这项工作,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势在必行。

一、我国提出节能减排的背景

(一)经济高增长导致能源消耗增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这种快速增长虽然带来国民收入的提高,但也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这种高增长是以高能耗和高污染排放为代价的。我国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型增长,由于投资增长对重工业的拉动作用较强,在经济高增长时期,重工业增加值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上升,使全部工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增大。

2005年与2001相比,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由45.2%提高到47.5%;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39.8%提高到42%,分别提高2.3和2.2个百分点。在工业增加值中,食品、饮料、纺织、化纤等轻工业的比重由13.36%下降到10.89%;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等重化工业的比重则由12.87%提高到16.76%。2007年第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六大行业增加值增长20.6%,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从中可看出,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化工产品生产对能源的需求极大,这就导致随着工业比重的上升,单位GDP的能耗不断提高。同时,工业污染物排放也增长较快。

查看全文

企业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规划明确提出在此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指标,党的*报告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过程中,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体系值得思考和研究。

一、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一)开征“燃油税”。德国在1999年采取“燃油税”附加的方式,收取“生态税”。通过征收生态税,使化石燃料对气候和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的治理成本内部化,即治理费用纳入消费者购买化石燃料产品的价格中。

(二)开征“水污染税”。在水污染治理上,由于废水排放、废物抛弃等都会引起水污染,因而许多西方国家对废水排放征收“水污染税”。如荷兰,就是根据污水排放数量和污染程度不同而征税。

(三)开征“垃圾税”。英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征“垃圾税”。垃圾箱内设定的装置会将每户家庭扔出的垃圾自动称重,然后家庭根据“扔多少付多少税”来缴纳税款。

(四)开征“塑料袋税”。为减少污染,增强环保意识,香港征收塑料袋税。该税针对超级市场、便利店、个人健康和美容产品零售店派发的手提塑料袋,按每个塑料袋0.5元港币征收。除香港外,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均征收塑料袋税。

查看全文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工作总结

2012年1月份以来,我局全面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通过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强化要求等举措,节约型机关逐渐形成。现将我局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2012年3月,我局成立了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由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制订具体措施。为确保节能减排活动深入开展,明确了各股室负责人为实施措施的第一责任人,并带头做勤俭节约、自觉节能的模范。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协调配合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并强化了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污染减排约束机制。4月,领导小组还组织了局机关及局直各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学习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会上要求局机关及局直各单位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细化措施、明确目标。

一是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避免大开水龙头,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抓好节约用水。二是规定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得高于20摄氏度,节约办公设备、照明设备用电等。三是加强车辆使用管理,统筹安排公务用车,严禁公车私用。四是推行无纸化办公,降低纸张消耗,从严从紧配置办公设备和购买办公用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五是办公电话提倡长话短说,禁止公话私用,各类会议、活动时要厉行节约,严禁铺张浪费。通过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局及局直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培养了良好的节能习惯,切实降低了能源消耗,有效地节约资源,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实现了年综合电耗、综合水耗、综合油耗比上年度降幅不低于5%的既定目标。

三、强化监督、确保实效。

查看全文

供给侧改革节能减排效率研究

摘要: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出台前后,全国以及不同地区节能减排驱动因素和效率变动情况,对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节能减排构建了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使用DEA-Malmqusit指数模型,分2012—2015年、2016—2017年两个阶段对我国30个省份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主要依靠节能减排技术进步,我国的节能减排总体效率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各省份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结合评价结果,为我国节能减排效率的稳步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EA-Malmqusit;节能减排效率;生态文明建设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上升的能源消费量给我国能源供应和环境承载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也成为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原因。“十二五”末,我国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到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产业结构等问题均会对节能减排产生影响。2019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指出,节能减排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出台前后,全国以及不同地区节能减排驱动因素和效率变动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对策,对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我国更加有效承担国际节能减排和清洁发展义务,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承担起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现代经济的发展对能源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化石能源消耗所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使得节能减排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十分重视的一个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外对于节能减排的研究起步较早,其研究主要集中于节能减排政策和节能减排效率两大领域。节能减排政策方面:MMiradna等[1]指出环境税收政策可以激励企业主动实施节能减排,提高能源使用率。Scheel.H[2]提出国家要制定节能减排法规政策,根据行业和地区不同,可以制定不同标准,但是在执行政策和监管方面要落实到位。AbbeenMustafafaOmer[3]指出政府完善环境政策和市场体系,企业重视低能耗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提高低碳技术研发能力可以降低碳排放。节能减排效率研究则是围绕企业、行业、区域或国家层面来进行研究:Sarica.K[4]研究了土耳其65家发电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并对低效企业进行了分析。PhylipsenGJM[5]识别出钢铁、铝、水泥等能源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差异,并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方法实现了能源效率的国际比较。P.Zhou[6]构建了基于Malmquist的CO2排放绩效指数(MCPI),并使用DEA模型对全球前18位的CO2排放大国的排放绩效进行了测算。SongML[7]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金砖四国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Bootstrap对小样本数据的DEA值进行修正,得到了能源效率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相比国外起步稍晚,但研究领域与国外相似。其中,节能减排效率研究也是涉及企业、行业、区域和国家4个层面,主要集中于节能减排效率的评价和节能减排影响因素的分析。企业层面主要以高耗能或能源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如王世进[8]对5家煤炭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绩效评价进行实证分析。行业层面主要以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为研究对象,有的立足于国内产业,如徐光华等[9]采用DEA方法,针对42个重点治理行业的废气、废水减排投资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不同行业减排投资效率不同,需要加强对某些不具代表性的重污染行业和非重污染行业的关注。有的立足于省域内产业,如田刚等[10]采用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使用DEA模型评价了我国29个省份物流业在2006—2013年度的节能减排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张新红等[11]运用SBM-DDF模型分别对福建省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节能减排效率与潜力进行了评价。区域层面以省际、省份、城市为研究对象居多,如刘丙泉等[12]使用DEA模型交叉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各城市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作者认为资源匮乏城市的生态效率要远远高于资源丰富的城市。龙如银[13]运用SORM—BCC超效率评价模型、陈晓东等[14]运用REPI模型分别对江苏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节能减排绩效进行评价。郭彬等[15]建立节能减排评价指标,收集我国中部6省的2010年数据,使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这些省份节能减排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中部6省节能减排潜力很大。国家层面一般是按时间序列展开,如王兵等[16]运用改进过的绿色索洛模型和实证分析证明节能减排可以实现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通过制定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实现;或者和省际分析结合,如吴江等[17]使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我国30省份2005—2015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DEA模型广泛应用于节能减排效率评价,但是运用DEA模型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我国各省市节能减排效率的文献还比较少见。此外,由于传统DEA模型有效单元(效率评价值为1)较多,不利于有效程度的区分,故本文使用Fare[19]等建立的DEA-Malmqusit指数模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前后我国各省市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测度,评价各省市节能减排绩效以及可改进的方面,以期对未来能源环境政策制定有所助益。

1指标与数据

1.1指标选取。运用DEA方法对全国各省市进行节能减排效率评价时,高质量的指标体系可以提高节能减排效率评价的准确性,构建指标体系时,首先要考虑评价目的,要使投入和产出指标为评价目的所服务,其次要确保整体指标能全面反映我国各省市节能减排的投入与产出,最后应确保指标系统内各指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获性。节能减排效率应该考察“节”和“减”两个方面,而“减”则需要将本年度与上一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本文在借鉴已有节能减排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方案》中规定削减的污染物和指标设立原则,选择能源消费总量、SO2排放量(废气)、COD排放量(废水)、固体废物产生量[15]作为投入指标。对于产出指标,本文选择能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要素投入产出效果的地区GDP和固体废气物综合利用量作为产出指标[13-16,18]。此外,为体现节能减排中“减”的效果,选取SO2减少量和COD减少量作为产出指标,具体见表1。1.2数据来源。对于相关的投入指标,能源消费总量的数据来源于我国各省份的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邓玉勇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各省份节能减排效率研究年鉴》,SO2排放量、COD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数据来源于2012—2018年各省份的统计年鉴。对于相关产出指标,地区GD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8年),SO2减少量、COD减少量数据来源于2011—2018年各省份的统计年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数据来源于2012—2018年各省份的统计年鉴。根据以上数据,本文选取全国除西藏、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30个省份作为效率评价的决策单元,对各省份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评价分析。

2节能减排效率评价与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