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中级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30 00:35: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电中级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机电中级论文

机电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中进一步明确:要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根据这些文件精神,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上采用“2.5+0.5”的教学模式,即二年半在校学习,半年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职业性和岗位性,但是由于机电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如下一些问题:(1)虽然在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强调学生实习要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但是由于就业的需要,有的学生在实习单位中所从事的工种、岗位与机电专业不相适应。(2)有的学生即使是在机电行业实习,但是其工作岗位简单,技术含量不高。(3)企业与学校不同,学校执行严格的作息制度,但企业往往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工作时间有特殊要求,如经常加班等,这就使得学生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4)市场经济背景下,学生与企业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如果对实习单位或工种不满意,经常会发生单位变动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上述这些问题将使一些学生没有时间完成或难以选择合适、真实的课题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其直接的后果将使一些学生为了应付,从网上下载、拼凑,出现抄袭和弄虚作假现象,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为此,探索适合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模式,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2改革与实践基本做法

(1)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的选择。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第四学期暑假及第五学期的双休日时间安排学生进入有关企业进行岗前实践,在第五学期学生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确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利用在校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第二种形式是在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根据工作岗位自主确定论文选题。学生可以采取这两种形式中的任一种,其中第二种也是目前我们高职院校中大多数所采用的形式。我校对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实践主要针对第一种形式,即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先按照第一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完全体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文件精神;二是利用第五学期在校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采用双导师制,由于学校与企业距离相对较近,学校和企业指导老师可以真正地共同参与指导。表1为我校学生2013年~2016年机电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安排表,学生在按照这种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进入顶岗实习环节后,可以根据所从事岗位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向校内指导老师提出更换课题,指导老师在充分了解、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是否允许学生更换选题,一旦确认,学生必须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计划、要求完成相应的内容。(2)校外指导老师的确定。在采用双导师制时,其中一难点就是校外指导老师的确定。我们主要依托我校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该鉴定所可以开展车工、钳工、数控车工(铣工)、维修电工、汽车修理工、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调试工等48个工种的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每年为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00余人,高级工以上近4000人,其中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等时间培养机电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500余人,占全市培训总人数的40%以上,我校2013年~2016年开展机电类企业培训人数情况如表2所示,这些工程技术人员来自企业一线、分布在一些不同的机电行业、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为此我们将机电专业毕业生按照其个人意愿及这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对安排,企业指导老师全过程负责第四学期暑假、第五学期周六、周日的岗前实践、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指导工作。(3)教学过程管理。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指导,我们采取了双线管理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一线为“学校—校内指导老师—学生”,另外一线为“企业—校外指导老师—学生”。具体实施前,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利用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有效地促进校企双赢发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近几年,我校机电专业先后与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天明机械有限公司、连云港水表有限公司、连云港黄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机床厂有限公司、连云港金麦特现代制造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有效的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选题的确定、设计(论文)的指导由校内指导老师与校外指导老师共同完成,由于学校与企业同处于一个市区,两个指导老师的沟通,论文的指导均可方便的进行。

3取得成效

经过四年的实践证明,我校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1)推动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和形式的改革,构建了专业课程新体系,深化了专业内涵建设,推动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升。(2)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和企业需求接轨,学生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学有所用,良性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3)加强了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通过跟岗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共同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优势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工艺问题,合作层次进一步提升,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互惠、互利、互动”。

查看全文

职称晋升需要的材料

职称也称为专业技术资格,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也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在进行职称评审时需要准备充足的资料信息对于职称的晋升评审才能顺利通过。那么晋升职称都需要准备些什么资料呢?

1.作者和申报单位签订的诚信承诺书各1份。

2.《送评资料目录单》1份,粘贴于送评档案袋上。按要求填写申报专业;按顺序填写申报资料目录。

3.《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评前公示情况表》1份,须有单位负责人签名和单位盖章,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

4.《申报职称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普通)》1份。(必须要填写清楚近期的工作单位电话和作者手机号码)。

5.《职称评审表》1份。表格打印要规范,按填表说明,如表内填写内容有涂改,任意改变表格结构的不予以受理。

查看全文

学校工作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省市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优势,保证教学质量,依法办学,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加快工业学校的发展步伐,逐步缩短我校与先进职业学校之间的距离。

二、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学校办学资源,创造条件,争取在教育局领导下成立淮北市机电职教集团;继续扩大招生规模,2008年招生1500人以上;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讨论,为进一步办好学校统一思想认识;重点建好实训楼工程;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力争达95%以上。

(一)以学习贯彻***精神为主线,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关键,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

1、全面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健全党风廉政监督机制,规范学校领导、党员干部的从政、从教行为。

查看全文

青年教师多元评价研究

[摘要]青年教师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在职业学校改革发展中作用重大。如何培养引导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将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融合统一起来,科学考评尤为重要。结合徐州机电技师学院多年来星级教师评选的实践,从考评的方案设定、组织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予以探究,分析探讨对青年教师的多元评价。

[关键词]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多元评价

多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职业院校迅速发展,青年教师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师资队伍的新生力量。当前,关于青年教师成长的研究和论述较多,大多数是从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知识与创新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管理模式、青年教师成长困惑及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无可否认,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存在着“受动”发展、“被动”成长;专业教学理念不明确、教学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实践反思意识薄弱;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具有被迫性、盲目性、随意性、零散性等特点。如何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专业素养,是需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1职业学校教师评价现状

当前,绝大部分教师评价研究都是偏重于中小学及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路径探讨,但有关职业院校教师成长,尤其是如何通过多元评价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研究还很缺乏,实践中也缺乏应有的实施策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2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职业学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2青年教师多元评价模式的设定及考评

查看全文

公司科技进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推进创新步伐,以创新促发展,实施科技兴公司战略,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员开展“三大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根据上级科技管理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第二条公司设立“科技管理委员会”,下设技术成果评审委员会和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管理机构设置如下:

1、公司科技管理委员会

主任:公司

查看全文

项目化与竞赛相结合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难点。因此,结合省级和国赛的科学行和权威性因素,进行了以国赛要求为引领的新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按组建专业群和课程组的思路进行课程建设;构建了三级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了教师工作室、项目化教学、竞赛培养和选拔的联合培养体系。

[关键词]项目化;竞赛;教师工作室;课程组

一、项目化与竞赛相结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省级和国家级技能竞赛具有如下特征:1.项目的开发和考核具体细则的制定的多方参与性由多方构成,通常情况下由竞赛的组织方、行业企业专家、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等联合开发及制定,充分体现了大赛的权威性、科学性;2.项目设计上充分体现出综合性及模块化,作为考核的项目一定是能体现出对应的完整职业岗位技能而又有代表性的项目;3.以对应专业(群)的职业岗位能力做为主线,充分强调职业能力的综合性,从而制定详细的评分规则;4.目前的省级和国家级竞赛不仅仅只注重职业综合技能考核,同时也非常注重知识和职业素养的考核,技能竞赛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职业标准、安全环保、专业内容、节能降耗、质量意识、职业卫生、团队合作及企业文化等职业要素实际上就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和养成的职业素养[1]。这些特点和作用与职业教育界目前极力推行的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要素实际上是非常吻合的,因此,将省级和国家级技能竞赛的实际比赛项目及其相应的考核评价细则进行分解和移栽至对应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是实现技能竞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二、项目化与竞赛相结合的措施

(一)以国赛要求为引领、按组建专业群和课程组的思路进行课程建设。在学校教务处和所在机电工程学院的支持下,调整原先专业各自条块分割的现状,将原先的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电梯工程技术几个专业整合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以专业群的思路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重新调整、充实、优化原先的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新的专业群专家指导委员会,由该委员会会同各专业方向骨干教师一起经过反复调研、讨论论证后,根据职业岗位分析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专业特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了融入维修电工(中级)、机电设备装调维修工、可编程控制师等职业资格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术规范等,以能力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群基础平台课、专业群专业平台课,而且全部实现了项目化教学。每一门课都有其相应的课程组,在整个专业群内挑选精干教师组成该课程组,通过收集、汇总每年同本专业最相关的国赛试题。授课过程中,课程组成员采取互相听课、集体观摩听课的方式确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由授课效果最好的专、兼职老师作为该门课课程组组长,对组员进行传、帮、带,对于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也可以由其他课程组教师提出。因此,在电工技术中课程中增加了常用仪器仪表的训练项目内容,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了自动控制与传感器检测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融入电气接线工艺规范等。这种做法对标国赛要求,把人才培养所要求的所有职业素养精炼、细化到具体培养细节中,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项目开发;专业群内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师资水平,兼职教师可以为整个专业群发挥作用,尤其是比较难请的、有一技之长的高水平企业教师可以发挥出最大作用;教学组织和管理得到了完善和提高。(二)构建三级项目教学课程体系,完成项目化课程教学[2]。在三年的教学中实施“知、会、熟和精”的能力进阶培养,将教学项目按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能力培养进行设计,建立“平时小项目、课程大项目、毕业总项目”的课程体系。平时小项目,指的是每次授课(一次8课时)时,本次授课内容对应的小项目,采用任务驱动式,让学生学得有乐趣,逐步养成工程思维和意识。每次课前都在教师的工作室,由授课教师指导班上的几位表现相对优秀的同学提前独自完成这种小项目,并将之带回课堂展示,作为教具和样板。正式上课时,由授课教师简略介绍本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需要完成的任务、注意事项等,然后实施“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由组长根据需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人员配置时,合理搭配好差学生,学习好的学生会带动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在这中间通过来回巡视课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课程大项目指的是每门课程结束的时候,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在完成平时小项目基础上,学期结束时由任课教师随机抽取收集的省赛赛题作为本次考核项目,没有相应的省、国赛设备作为依托的课程,由课程组会同企业专家联合出一个项目作为本课程考核项目,原则上是尽可能利用现有实训、比赛设备完成项目。期末成绩、平时小项目、课程大项目的评分标准如下所示:期末成绩构成及分布:①按平时表现来说上课出勤、玩手机、睡觉、吵闹、讲话,不配合组员和老师等酌情扣分,组长及表现好的酌情加分,所占15%;②平时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的占5%;③平时小项目能按照标准完成的占40%;④课程大项目能按照标准完成的占40%。平时小项目、课程大项目完成评分标准:①项目功能完成情况:软、硬件功能全部实现占40%;硬件工艺符合国标、卫生达标、安全规范性占10%;仪器仪表使用规范性、演示操作规范性占10%.②老师评分:个人工作量占5%;个人的创新性占3%;工作态度5%;工具的使用规范性2%;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5%.③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项目开展的目的性占5%;团队合作情况占5%;每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占5%;完成项目的效率和创新性占5%。“毕业总项目”指的是选取历年国赛真实试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几人组成一组,依照试题要求,在国赛设备上安装、调试完成后,然后再据此撰写毕业论文。通过几年的实践,这种做法深受学生、教师、学校欢迎,学生通过这个实打实的项目,对自己几年所学有个全面检验和体会。(三)构建了教师工作室、项目化教学、竞赛培养和选拔的联合体系。依托教师工作室,从学生入学开始,就通过自愿报名、教师筛选的办法选拔了一些学习积极性高、领悟力强的同学进入教师工作室,这些学生除了参与教师的教科研项目之外,就是辅佐教师开展项目化教学,在老师手把手指导下,规范完成平时小项目、课程大项目的教具制作,通过这些步骤就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各类技能大赛和创新应用大赛的学生选拔和培养工作,在每次大赛之前,依据已经收集的历年省、国家竞赛试题,按照试题要求反复强化训练,直到完全满足试题各项考核要求为止,充分发挥出教师工作室对项目化教学和竞赛的促进作用。

查看全文

高校图书馆群体学习空间建设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的概况及其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在阐述群体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应开展学堂式高校图书馆群体学习空间建设,满足群体读者需求的策略.以某高校图书馆的实践为例,论述了群体学习空间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服务效果、不同类型的空间服务等,指出学堂情景下高校图书馆群体学习空间建设对图书馆空间服务转型、学习中心地位体现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堂;群体学习;学习空间;图书馆

1概论

1.1群体学习理论.文献检索发现,国内最早关于群体学习理论的研究出现在经济管理研究领域中,文献[1]引用Argote.Gruenfeld(2011)关于群体学习的概念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经历获取、分享以及整合知识的过程”.随后教育学研究领域亦出现此类研究,文献[2]认为:“群体学习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对师生负责、平等、开放和研究性的新型组织”,并分析出“群体学习能够唤醒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一般是单人、两人或者多人的大学生小团体,分属不同的院系与班级,彼此不认识,没有感情联系,个体通过其他人获取知识、分享知识有限,无法起到群体互相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效果.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开展群体学习,建设学堂情景式的群体学习空间,是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新问题.1.2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与服务发展概况.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与服务紧跟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经历了闭架借阅学习、开架借阅一体模式、信息共享空间(IC)、学习共享空间(LC)等模式的发展与演变,空间建设与服务热点频现,服务形态多样,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高校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更加明晰,适应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发展和高校“双一流”与“双高”建设需求的图书馆空间建设服务实践将变得更为丰富.“文创空间”、“创业空间”、“众创空间”、“文化空间”、“阅读空间”等新型空间形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空间建设与服务的价值属性大大提升.但是,冷静反思一下,国内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与研究多涉及对国内外现存空间类型的分析、总结与借鉴,而基于我国高校办学特色和地方本土特色的研究与创新实践欠缺[3],其中承担我国传统学习场所之一的学堂空间建设与服务尚无人关注,而这恰恰应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应重视的一环.

2当前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及利用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及利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学习共享空间(LC)无法满足读者的深度学习需求.读者的深度学习需要专业引导、固定场地、充足经费和协同服务.LC并未达到读者深度学习满意的效果.主要原因有:缺乏专项资金、专业服务及团队协作,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已建成的LC服务大多数仍停留在以提供场地、设施及资源为主的传统服务上,没有提供专业的学习引导服务.另外由于考核与机制的原因,我国高校图书馆与院系及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并不深入,读者的学习缺乏团队指导,LC的深度学习服务和功能没有体现出来,仅能满足个体读者的一般学习需求.2)创客空间等新型空间不能持续提高读者群体学习的效率.以创客空间为代表的新型空间提升了图书馆的热度与活动参与度,但并不能持续提高图书馆读者群体学习的效率.其主要原因:一是创客空间的建设与运行机制不统一.相对其他空间,创客空间建设在场地、资金、人员上需要较大投入,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无法达到此条件.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推动下,一些高校的创业学院已经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相应的实践平台、场地建设,并服务于专业团队,图书馆无法再单独开展此项工作,因此,创客空间不能为图书馆读者群体学习提供条件.二是国内外创客文化影响创客空间的发展.起源于美国的创客空间,在国内高校因其管理制度与文化传统的差异,阻碍了创客空间功能的发挥,已经建立的创客空间开展的活动及项目数量有限,不能持续提高读者群体学习的效率与技能.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创建另一类新型学习空间,突破资金、场地、项目、人员等因素瓶颈,能为群体读者学习提供深度的、持续的学习支持,弥补LC空间个体深度学习及创客空间高效学习之不足,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空间服务新格局.

查看全文

不同层次任职教育教学实践探讨

摘要:一门课程如何满足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知识、能力需求,如何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是任课教员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以《航空反潜概论》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设计,合理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职教育;不同层次;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任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受教育者的岗位任职能力,而受教育者的岗位任职能力是建立在一定基础知识之上的。由于任职教育的受教育者在经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加上岗位任职需求各不相同,任职教育是一种层次性特征较为明显的岗前职业教育。这种层次性体现在任职教育院校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同一门课程要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本文以《航空反潜概论》课程教学为依托,分析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特点,并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付之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特点分析

任职教育是建立在学历教育基础上的大范围、多层次、多阶段岗前职业教育。教育对象既包括依托国民教育“4+1”学员、“分流”生长干部学员、轮训的在岗干部学员、拟任职、拟转岗的干部、士官学员等。层次之多、需求各异给课程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我们按学习能力将各层次学员粗略地划分为“初、中、高”三个梯次:一是直招士官类,这一梯次教学对象大专起点无部队经历,定为初级学员;二是士官大中专、轮训班、短期培训类,这一梯次教学对象高中(职)起点有部队经历,定为中级学员;三是生长干部“4+1”、硕士和博士类,这一梯次教学对象本科后起点其中一些有部队经历,定为高级学员。

(一)初级学员的特点

查看全文

培训技能型人才构建学习型制造业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特征分析;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取得比较有利的地位、制造型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流失严重,员工频繁跳槽现象频繁、高道德素养、高道德素养首先表现为具有诚信的品质、高专业化、高技能人才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一线的操作能手、高技能人才的学习能力更强、培训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主体主要是职业院校、企业、企业培训存在缺乏师资队伍,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证、案例评点培训模式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高技能人才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日趋突出。本文分析了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特征,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依据,提出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一、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

目前,“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取得比较有利的地位,在不少行业中,中国制造业已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质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一些制造企业在引进先进的设备后,却发现缺少配套的操作人才,从而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少、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不足,特别是我国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层次偏低,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在整个社会人才流动加剧的大背景下,制造型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流失严重,员工频繁跳槽现象频繁,这已成为企业家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二、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特征分析

查看全文

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论文

摘要: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高技能人才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日趋突出。本文分析了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特征,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依据,提出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一、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

目前,“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取得比较有利的地位,在不少行业中,中国制造业已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质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一些制造企业在引进先进的设备后,却发现缺少配套的操作人才,从而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少、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不足,特别是我国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层次偏低,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在整个社会人才流动加剧的大背景下,制造型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流失严重,员工频繁跳槽现象频繁,这已成为企业家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二、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特征分析

1.高道德素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