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研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16:51: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基础科研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基础科研技术

科研设施向社会开放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各直属机构科技主管部门: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6号),为进一步推动科研基地和科研基础设施向企业及社会开放,提出以下意见。

1.政府投资建立的科研基地和科研基础设施属于国家公共科技资源,非涉密或国家无特殊规定的,均应向企业及社会开放。

2.科研基地和科研基础设施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网站和公共信息交流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向企业及社会开放工作信息。

3.科研基地和科研基础设施要积极为企业及社会使用科学仪器设备提供服务。符合条件的科学仪器设备应纳入全国或区域性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

4.科研基地和科研基础设施拥有的种质资源、标准物质、标本和样品、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和信息等要向企业及社会开放,实现共享,并应有相应的管理办法。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对策研究

1科研信息化管理引入大数据的可行性分析

大数据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中体现为规模超大、密度低、种类众多、结构复杂、价值巨大等特点的科研数据集,由分布在高职院校各个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科研成果、科研统计、科研报告等数据库组成。科研数据涉及到学生、人事、财务处、后勤、教务等各个部门产生的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引入大数据技术,可以快速地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优化,高职院校为了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提升竞争力,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研究工具也越来越先进,给科研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良好平台的支撑下,高职院校所开展的研究范围不断得到拓展,围绕交叉专业学科所做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维度在高度、深度、长度、宽度上都得到伸延,由此获取和汇聚的科研数据急剧增大,具备了大数据所特有的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的4V特征,高职院校科研领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需要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来对待。

2大数据对科研信息化管理的影响

大数据驱动下的科学研究称之为科研信息化,整个科研信息化活动过程中包括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和展示数据。数据密集和数据驱动成为了大数据时代科学管理的特点,对于科研信息化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科研行为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影响。2.1在管理方式上,由原来精细化的单项管理方式转变成全局化的复合管理方式大数据时代,科研数据都成为了多方位、多结构化的海量数据,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够得到大数据所反应出来的特为特征,这些特征能够从全局性化的高度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大数据的驱动下,科研管理行为将会变得越来越全面,信息化手段会贯穿整个科研过程,管理工作有可靠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管理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2.2在管理手段上,由原来单一低效率的手工管理手段转变成以数据分析为背景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大数据时代,科研信息化管理会遇到文本、图像、声音等非结构化数据,这些低密度的大数据,给管理与决策层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将大数据技术中的可视化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管理手段上,从这些结构化数据中挖掘出对科学研究有价值的知识,可以提升管理水平。2.3在科研行为上,由原来的校内行为转换成社会行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科研管理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不再只是某个学校的单一行为,而是转变成为全社会的群体化集体行为。浩瀚无边的网络空间,可以获取很多零成本的专业技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用各种各样的研究资源,在经费、设备上都有广泛的选择权和使用权,研究成果与市场实现了零距离接触,成果转化更加快捷方便。

3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对策

3.1从全局角度出发,做好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整体规划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经验交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指导实际工作,我们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科学研究,使之成为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的共识和责任。如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水利事业科学发展需要,谈谈自已的认识和理解。

正确认识科学研究及水利科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科学研究概念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但它起源的问题包涵两个方面:一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二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通常划分为三种类型:

1.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查看全文

我国科研资源整合研究论文

关键词:科研资源;失衡;整合;对策

摘要:科研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基于科研活动所需的五个基本要素,即人才、项目、资金、设施、成果等,分析我国科研资源整合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我国的科研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供启示。

一、引言

资源整合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将人、财、物、时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重组,消除管理资源、体制和目标的相互分歧,使一切人员和机制配合行动,和谐一致地实现政策目标(张铁铮,2003)。对资源整合各细分内容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都关注文化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创新资源整合等。如罗海涛(2000)将文化整合分为四种模式;王爱林(2002)则认为有三种模式;KimD·Johnston和Phil-ipW·Yetton(1996)对IT系统的整合进行了研究,指明理解IT系统层面上的组织和战略匹配问题能够有效地管理IT整合;李炼(2007)则主要探讨了整合创新资源健全创新主体体系,以及整合思想文化资源、发展创新文化的相关对策;姚国章(2006)从江苏信息资源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促进“十一五”期间江苏信息资源整合的十项对策。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科研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基于科研活动所需的各种要素。笔者基于科研活动所需的主要基本要素:人才、资金、项目、设备、成果,分析了我国当前科研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对策建议。

二、我国科研资源整合失衡的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林业科研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对于各行各业的要求正在不断提升,我国的林业发展水平相比较其他企业的发展来讲比较落后,特别是其中的科学研究,逐渐成为林业发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我国对于林业发展方面越来越重视,并且逐渐意识到林业科研产生的巨大价值,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于林业科研的力度,提升林业产生的整体价值。文章主要针对当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上对林业产业科研进行研究与策略分析。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林业科研;策略研究

科学技术研究是体现国家强盛的重要方面,在经济不断进步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林业经济在之前的发展中因为其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其中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比较低。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之前的林业科技发展中对于社会产生的贡献率只有25%左右,这样的发展形式严重限制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步,近几年对于林业发展在重视提升的基础上科学技术研究也在逐渐成熟,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步。

1.林业科研战略发展下的资金投入

1.1加大科学研究成本的资金投入

科学研究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加强我国林业发展的步伐,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是一种高效的投资方式,需要转变林业发展资金投入的传统观点,将消费的观点进行改善。其实对于林业资产上的投入,并不会消耗很多的资金,相比之下的工业或是农业等投入资产数量更加庞大。

查看全文

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对推进农业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我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专题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厅发〔20*〕101号)要求,自治区科技厅组成调研组,于9月21日至28日,采用问卷调查、填报调查表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12个自治区直属农业科研院、所(占区直科研院、所总数为29个的41.38%)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治区直属农业科研机构基本情况

(一)科研机构的设置

自治区直属农业科研机构目前是根据大农业中的农、林、牧、渔、农垦、水利和农机等不同行业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

1、*农科院除本部有一批重点开放实验室、研究室、研究中心外,下设10个研究所,分别是:水稻、甘蔗、玉米、园艺、经济作物、生物技术、作物品种资源、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科技情报等。

2、自治区农业厅下属科研机构有3个:*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柑桔研究所、*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等。

查看全文

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

摘要:农业科研档案能够准确反映农业科研项目的研究进程,对农业科研事业的创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应不断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融入具有时代精神的信息化内容,以便为我国农业科研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以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价值为主要出发点,着重探讨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产业中的基础性工程,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顾名思义,是以现代网络技术、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对农业科研档案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借助网络化的形式实现各环节之间的科学联系,进而形成良性运作的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库,以供相关农业科研人员进行资料查询和信息检索。而农业科研则是推动农业事业长远发展的助推剂,注重对农业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对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更为良好地保存农业科研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价值

1.1提升管理效率

农业科研档案工作以农业服务为宗旨,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把不同载体的农业科研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链接,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库,有利于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极大程度上节约了农业科研档案的人力投入和成本投入,实现资源共享与传承,切实有效地满足科研人员的档案查询、借鉴与存档,对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各项资源进行高效配置,优化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结构,以便更好地为相关科研人员所服务。

查看全文

科技档案特征及作用

科学技术研究类档案是从科技文件转化而来的。科研档案和科技文件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科技文件是现行的表现形式,科研档案则是历史的表现形式。科研档案从科技文件转化而来,是特指那些具有保存价值并且已经归档保存起来的科技文件,并不是说所有的科技文件都可以转化为科研档案。科研档案作为人类智力劳动的产物,它是由科技人员在生产、科研、基建等科技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技术图纸、文字材料、计算机材料以及声像等形式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科研档案是科技信息的有形载体,承载和传递着人类科技活动的某一方面信息。科研档案也是科技活动的必然产物和重要条件。科研档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性。科研档案的现实性是指它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作用。因为一般档案归档后,大多用来进行历史查考。而科研档案归档后,不仅没有退出现行使用过程,相反正是它们发挥现行效用的活跃时间。这是因为科技活动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的缘故。科研档案现实性特点,使得科研档案工作同科技、生产活动紧密联系,不可分离。

2.专业性。科研档案作为科技、生产活动的记录和伴生物,形成于特定的专业技术领域,是相应的专业技术活动的产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3.成套性。任何科研、生产活动都是以一个独立的项目或某一个特有的现象为对象进行的。在这个独立的项目中形成的一系列相关的科研文件,它记载和反映了该项科技、生产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最终成果,构成了一个材料的整体,形成成套性的特点。

4.多样性。科研档案的多样性特点主要是指载体形式而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纸质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再存在,伴随而起的是磁带、胶片、光盘等声像档案材料。这给科研档案的整理、保护、复制、利用等带来新要求,也给技术设备,人员素质等提出新的标准。

科研档案是科研生产活动全过程从成果的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重要的技术资源,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科学发展观水利研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指导实际工作,我们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科学研究,使之成为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的共识和责任。如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水利事业科学发展需要,谈谈自已的认识和理解。

正确认识科学研究及水利科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科学研究概念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但它起源的问题包涵两个方面:一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二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通常划分为三种类型:

1.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探索

[摘要]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等政策的落实需要高职院校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团队,当前松散的项目式科研团队已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该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现状基础上,提出以校地共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依托建设紧密型科研团队,解决目前科研团队存在经费不足、项目欠缺、缺少科研条件和无法保障科研时间等难题。同时以紧密型科研团队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职院校;科研团队

一、引言

高职院校是服务地方经济、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体[1]。在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专业建设是主体,学科竞赛是亮点,校企合作是重点,科研是点缀,直接结果就是在高职院校没有紧密意义上的科研团队。在国家推进创新创业和产教融合等政策的指引下,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在赋能本地产业发展上的作用逐渐凸显,企业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和人才培养都与科研团队息息相关,培养紧密型、创新型科研团队在高职院校建设中逐渐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探索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如黎明职业大学陈婷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韦清提出的协同创新模式下的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2,3],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胡海林等人提出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科研平台建设措施[4],以及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袁霞提出的教师、学生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混合科研创新团队模式[5],上述文章都对科研团队建设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和措施。但深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的科研团队建设还是基于松散型模式,更多从考核和机制等方面进行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探索。为了赋能产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如“双创中心”、孵化器、开放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和研究院等。研究院侧重于前瞻性和基础性技术研究,以本科类院校为主,其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贴近产业,侧重应用型技术研发和产业服务,适合高职类院校建设,作为产教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本文结合自身团队建设经验,在深入研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属性和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基础,解决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组建难、发展难和考核难等问题。

二、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现状

高职院校的建设重心是专业建设。通过建设高质量的专业,促进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是职业院校一直以来建设的重心。在“双创”和产教融合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的重要性开始显现,没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双创”和产教融合都难以推进,或者流于形式。以研促教、以研促赛、以研促产才能够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同时培养高质量的教科研团队。科研团队建设不再是高职院校的点缀,而是高质量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一环。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受师资水平限制,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比较松散,基本以项目式科研团队存在。纵向项目申请前临时拼凑科研团队,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少有团队成员参与,基本上拼凑出来的团队成员只负责签字,很少参与具体科研工作,项目负责人独自申报,独自研发,独自结题[6]。在横向课题研发中,由于必须做出具体科研成果,团队成员参与度比较高,但项目结束也会自行解散。高职院校的另一种科研团队是平台式,即校内的研究所和研究院,这种类型的科研团队属于紧密型,属于高职院校内的科研中坚力量。高职院校的科研缺乏政策支持,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时间无法保障,学校的考核主要是教学、学科竞赛和课程建设[7]。教师科研缺少激励机制,多数是为了完成年度考核,为科研而科研,不是为了解决科学问题或技术问题而进行研发,直接的结果就是科研成果较少,项目质量无法保障,服务产业功能弱化。破解高职院校科研问题,首要任务破解科研团队建设,包括项目经费保障、科研考核机制、科研条件(仪器设备和时间等)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作为科研团队建设的途径之一,破解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科研难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