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技能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7 21:05: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基本技能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高专会计论文
一、高职高专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和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上岗适应能力要求的提高,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均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均加大了会计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作为会计实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会计技能,而全面的会计技能包括三个阶段的技能即会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对于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会计综合技能高校均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如在会计专业技能方面开设了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等课程,在会计综合技能方面开设了会计综合实训、ERP沙盘实训等课程。然而对于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对应的课程,即使开设了课程实训内容也不全面。从企业的岗位需求出发,完整全面的会计基本技能应当包括点钞验钞、珠算、收银机使用、传票录入、小键盘录入、计算器、数字书写、凭证装订等。对于这些基本技能有些高校仅把其中部分内容作为几个实训项目安排在了其他课程进行练习,如数字书写、凭证装订等在基础会计实训课程开设,因此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教学或多或少地在不同的高校都会开展,但开展情况并不理想,不够系统、全面,课时较少,学生没有扎实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二、高职高专会计基本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认识存在误区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开展情况之所以不如会计专业技能和会计综合技能,是因为较多高校、教师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或者偏差。不少高校认为会计基本技能实训的很多项目与基础会计实训项目是相似的,所以认为会计基本技能实训项目如数字书写、凭证装订等在基础会计实训中开展即可,的确在基础会计实训项目中确实也会涉及到数字书写、凭证装订,但是我们不能以一概全,以较少项目的相似性掩盖较多项目的差异性,即基础会计实训项目与会计基本技能实训项目存在很大的区别,基础会计实训重在完整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角度,按照账务处理的先后顺序分成多个实训项目,如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对账结账、编制报表等,而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是从日常核算或者办公所必须具备技能的角度,如数字书写、点钞验钞、办公设备的使用、珠算等,因此应当将两者作为两门实训课程分别进行开设。
(二)教学内容不够全面
研究诊断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动手机会少、临床实践不足、体格检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并尽量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以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基本技能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如何在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值得探讨。
【关键词】诊断学实验课教学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1]。良好的教学方式是让同学掌握基本的临床医学诊断方法的重要途径。诊断学的教学方式与基础课程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基础课程主要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完成,而诊断学有大量教学活动在医院中进行。这就成为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难点和关键。
1目前不同专业层次的诊断学实验课的安排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越来越趋向多样化、综合性。就目前中医院校开办的专业而言,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等,实验课学时在20学时左右;而像非医学专业如医学心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口腔工艺专业等总课时相对医学专业来说少,实验课在10学时左右。
2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环节
能力教学论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透析
本文作者:刘艳杰工作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数学与统计学院
为确保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要每年制订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计划,同时聘请教学理论丰富、实践水平高的退休老教授担任专职的培训指导教师,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平台。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以及多媒体教学基本技能。其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评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则包括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试误技能、结束技能等。青年教师今后都将传道、授业、解惑,所以进行试讲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根据今后工作安排,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准备第一次试讲。试讲时,将由学校教学职能部分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中。一方面,评价结果为青年教师的今后努力方向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用于培训结束进行第二次试讲时的比较和参考。另外,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培训,是各系(部)在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指导下,结合学科、专业、课程开展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各系(部)要每年制订具体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针对本单位所开设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使青年教师熟悉相关课程及对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水平、为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技能纯熟的名师的传、帮、带作用,要由各教学单位遴选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通过教学结对指导、教学规范培训等多种形式,搭建专业技能教学交流平台,使青年教师较迅速地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及要求,较好地进行教材、单元(章节)分析,形成较强的授课能力。指导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全面指导,包括试讲、备课、教学观摩、参加实验等,指导教师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要为青年教师写一次评语。每个学期,青年教师所经历的教学工作和培训内容都不尽相同,所以在每学期结束时要进行工作总结。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有“量”与“质”两方面的要求。在“量”的方面,要求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全部内容,并认真总结和填写考核表。在“质”的方面,要求进行第二次试讲,并与第一次试讲比较,证明教学质量是否提高。
要拓宽培训平台,注重把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建立、健全以更新知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制度,坚持在职为主、形式多样、加强实践的原则,实现有明确目的性和较强针对性的培养,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进修,做国内访问学者,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或高级研讨班,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新办专业或新开课程进修培训等,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青年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提供进修机会,明确支持培训经费、保留学习期间相关福利待遇等,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培训。
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做好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年坚持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现已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新模式,这一彰显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特征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做好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竞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实践教学上摒弃传统的做法,坚持改革与创新,选取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试点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现已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新模式。
一、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按照“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装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对电子信息类专业采取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创新技能训练”具有模块化、组合型、递进式特点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高职三年学制分学期制定各阶段实践性教学总体规划和要求,赋予每个训练模块具体的实训项目、实训目的、实训大纲、实训考核和实训评价等内容,与专业理论教学相互配合,围绕实践教学环节,使模块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相互联系,凸显“基本技能训练是基础、专业技能训练是重点、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是关键”的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有机训练整体。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每个学期阶段规定的实训任务,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切实做到训练目标明确、训练任务充实、训练环节衔接、训练效果显著。一是基本技能训练,在第一、二学期完成,主要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按完整实践教学周设计,专门进行金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工基本技能训练和电子基本技能训练等;另外,与专业课程同步安排,主要是电工技术基本技能训练、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训练等。通过这些项目实践,学生基本上能熟悉常用的电工材料和电工工具,学会正确使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具备查阅元器件手册能力,掌握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要点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基础电子技术实践,这些都为以后的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等重要训练奠定了基础。二是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在第三、四学期实施,着重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应有单元设计能力、使用与维护能力等,掌握电子电路的构建、性能分析与故障排除技能,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模拟数字电路及绘制电原理图,了解电子产品的工艺管理与技术等。在具体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上,同样在完整实践教学周内进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训练、功放音箱设计与制作等;另外,通过与专业实践课程同步进行电子设计自动化技能训练、单片机应用技能训练、新型嵌入式系统应用技能训练、dsp技术应用技能训练等一系列操作,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三是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在第五、六学期进行,重点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具有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综合技能。利用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学生的工作态度、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收集到很多面向企业的二手开关电源、ups电源、静止无功发生器、有源电力滤波器、各种单项和三项变频器等电力电子产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着实物钻研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拆卸、测试、维修这些产品,进行一些设计及技术上的改造。学生必须融入到与实际工作环境基本类似的实践环境中去,“真刀实枪”地训练,才能保证人才技能训练的针对性。近几年,学校依托校内优质教学资源与本地区一些企事业单位、街道、厂矿、住宅小区等签订了电力电子产品维修和调试、路灯系统维修与维护、泵房节能改造工程、家用型太阳能发电系统组成等项目,不但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综合技能训练空间和“实弹演习”舞台。在技术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这些工程项目的实践训练,较熟练地掌握了变频调速的工作原理、变频器的安装技巧、现场有关参数调试、ups电源的电路结构和维修技巧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等工程实践知识。四是创新能力训练,这一训练贯穿学生在校三年学习的整个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目的是通过专业训练,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未来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采取开设创新制作课程,改革技术应用性课程,要求学生自选具有新意的课题,利用学校重点实验室、企业先进设备等条件,完成自行设计制作项目,提供开题报告、设计报告与制作实物,并进行结题答辩,阐述设计制作过程,评价制作样品,给出实践成绩;成立科技创新小组,建立第二课堂。利用电子服务社、电子技术应用中心等,学校提供场地和常规仪器仪表,聘请有经验教师定期指导,鼓励专业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动、相互学习,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再者,除要求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外,学校每年定期举办职业规划、媒体制作、技能竞赛等多种创新设计活动,以营造创新氛围,拓展创新途径,提升创新空间。
二、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管理
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研究
摘要:从实践能力需求的重要性和能力供给的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实证调查,利用差距配对T检验方法和IPA方法,研究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与供给情况。总体上,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比较高,实践能力比较重要的指标,其能力表现也较高。但实践能力的供给相对于其需求来说较弱。通用性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比专业实践能力更为重要,传承性实践能力比策略性实践能力掌握的更好。高水平大学在实践教学上,应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通用性技能、人文素养、情商的培养,为学生创造由传承性实践能力生成实践智慧的环境。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IPA方法;需求与供给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共同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是设计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指针,而实践能力的供给现状是发现实践教学问题、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当前学界对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实践实力进行了较多的探讨。张英彦[1]认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包括传承实践知识、提升实践理性、优化实践策略、生成实践智慧四个方面。丁洪生等[2]、春龙等[3]认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刘三朵[4]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三个层次。邓辉等[5]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实际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专业写作能力、实验能力、科研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发明创造能力等。王志刚等[6]将专业实践能力解剖成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这三大能力模块。郭清[7]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能力分为10个方面。这些研究为各个学校制订实践教学目标与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但是这些研究仅仅是理论层次的探讨,实证研究相对不足。论文以福建农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和能力表现的评价,分析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现状,希望为类似的高水平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制订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问卷设计。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工作年限、工作类型、学历。第二部分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和能力表现的评价。借鉴相关文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理论分析,结合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从四个方面(通用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管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设计,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能力的重要性程度和表现程度根据李克特7级量表法设计,能力的重要性程度从“极不重要”到“极重要”得分依次为1,2,3,4,5,6,7分;能力的掌握程度从“严重欠缺”到“完全具备”得分依次为1,2,3,4,5,6,7分。28个问题采用结构式设计,最后附加一个开放式问题,即“您认为比较重要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且以上没有涉及到的能力是什么?目前旅游管理本科生是否欠缺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二)调查实施。为了方便问卷的填写,采取二种方式进行调查。一是当面向被调查人发放问卷,二是问卷放到百度上的问卷星上,向有关人员发送问卷星调查问卷的填写链接。调查对象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学生(包括本科毕业后读研或读博的学生)。调查时间为2017年5月至6月。剔除与要求不相符的问卷和不完整的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42份。调查样本中,性别构成女性是男性的2倍,这与旅游专业人才的性别构成有关;年龄以25-40岁为主;学历以本科为主;工作年限以3-5年居多;职业类型中,旅游业或与旅游相关行业的人数约占一半;工作职位中从一般员工到高层管理人员分布比较均匀。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状况
中药学类教学体系构建
1中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中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实践教学是中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历经多年,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包括实验教学、集中实习和毕业专题实习三段式培养模式。学校及社会机构组织的实验知识及技能竞赛以及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在部分高校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拓展了高校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图1)。图1中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框架为了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素质,中药实验知识及技能竞赛逐渐成为一些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月”的重要活动之一。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了首届全国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其中就包含重要的基本技能比赛环节。从学校到全国的技能竞赛,为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2中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实验教学作为中药学类专业实践培养体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过去几十年形成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实验教学模式不够丰富。以往的实验教学中,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较多,学生按照实验讲义按部就班进行操作,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会也不够深刻。1.2.2实验课程间的衔接性不清晰,缺少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认知。对于实验教学体系,不仅大学生不是很清晰、甚至不了解,一些教师也对专业课程布局不清晰。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学院建立实践教学平台,对学生和教师加以引导。平台既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也包括具体内容,可实现实验课程间的无缝对接。1.2.3基本实验技能不明确,缺乏足够的培训和强化。一般情况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间仅限于每周几学时的实验课,课堂下没有仪器设备、没有常用实验器具、没有真实的实验场景,便难以进行有效地巩固复习。待到下一次实验课又有新的教学内容,没有时间练习之前所学,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并不能熟练、规范地使用实验常用仪器、器具,没有形成良好的实验素养。1.2.4没有全程参与实验,缺少对未知过程的探索感。学生实验往往是由实验教师配制好样品、试剂,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按照讲义操作,得出结论,并没有全程参与。实验条件的摸索、样品的制备过程也是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过度参与,使学生失去对实验过程的探索感,减少了动手动脑的机会。
2多维度实验教学法的宗旨
建立多维度实验教学体系旨在打破传统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从多角度、多方式、多路径实施教学活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取长补短,因材施教。引导、激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改善实验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建立中药学类专业多维度实验教学体系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近些年的实验教学改革中,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启发学生独立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标,逐步构建多维度实验教学体系,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维度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内容的多层次和实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3.1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的多层次是指根据教学计划的进度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将实验课程内容分为基本技能训练、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以及开放式设计型实验,依据实验课程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的性质,科学设置课程中不同类型实验的比重,例如基础实验课程偏重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实验课程偏重综合型和开放式设计型实验。通过系列实验课程的学习,从基础训练开始,经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延伸,直至达到创新性研究,逐层提升,层层深化,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3]。3.1.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每门实验课都有明确的该课程包含的基本技能内容。表1列出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训练需要强化,目的是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理念。在办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在实验课上给学生提供练习基本技能的机会。条件有限,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应用网络平台资源自主学习。另外,将基本技能考核纳入实验考核体系中,还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生举办中药学实验基本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强调基本技能学习的重要性。3.1.2改进验证型及综合型实验教学模式原有的验证型及综合型实验教学的教材非常具体,试验试剂均由教师配制,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改进后的模式是简化实验教材,适当更新实验对象,实验全程由学生把控,包括试剂配制,某些实验条件的摸索等,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可能参与到实验的全过程中。例如,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次机会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包括配制试剂、准备样品,实验条件的摸索到确定实验步骤并为其他同学配置好相应的实验试剂,最后还需要协助教师完成带教工作。学生在实验前需要查阅相应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小组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胰岛素效价”验证型实验,需由小组学生制备待测样品和流动相。学生在进行实验准备时要强化学习酸度计的使用、酸度计的校正以及流动相(硫酸盐-乙腈)的制备方法,实验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既帮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知识,增长新的技能,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再如“合成阿司匹林的定性鉴别和杂质成分的限量检查”综合型实验,学生在运用薄层色谱法时需要配制流动相,配制流动相时所用各种溶剂比例不同,实验操作后测得样品点的Rf值就不同。为得到合适的Rf值,学生必须充分利用所学相关理论知识,调整各有机溶剂比例以增加或降低流动相的极性[2]。在这一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知识融会贯通。由此可见,改进后的验证型、综合型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实验的开放性,使教学模式由之前的照方抓药、思维单一的实验逐步向需要边思考边动手的探索性实验转换。3.1.3创建开放式设计性实验模式当学生有了一些实验课程的基础训练之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申请学校的创新课题,教学实验平台可吸纳部分学生进行开放式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根据课题的目的、要求、条件和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独立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方案。从实验的前期设计,包括实验方法的确定、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条件的摸索、实验仪器的选择;到实验过程中每一步的具体操作,再到实验后数据的处理、误差的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的推导;整个过程都需要缜密的思考,细致的安排。通过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认识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均能得到全面提升,从而能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实现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完成设计性实验,可以从整体上了解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步骤,使之具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学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4]。3.2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硬件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构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弥补课堂教学所受时空限制的不足,最大限度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以达到网络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是未来高等人才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5-6]。网络实验教学数字平台可以在原有的网络教学大平台上构建,当前许多大学已自行开发或购买网络教学平台,例如清华在线、天空教室、BB、Moodle、Sakai等[7-11],为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基于实验课程的构建,网络实验课程可以设置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不同的实验课程既有共通的基本模块的内容,又有反映自身特点的拓展模块的内容。在实验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可以形成一个系统的中药学类专业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3.2.1网络实验课程基本模块建设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奠定基础网络实验课程基本模块包括课程介绍、教学资源、测试、论坛等。①课程介绍陈述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培养目标、学时等基本信息。②教学资源包括基本技能训练、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内容。基本技能主要以图文并茂的SOP文本的形式呈现和标准操作视频的形式呈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均可根据教学进度和个人掌握知识的程度合理选择所需内容学习,一些在课堂上难以掌握的实验技能或者容易出错的实验操作也能在课下通过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各取所需,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综合实验可以分为基础综合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两类,基础综合实验关键考查学生对方法的运用能力,专业综合实验则是考查学生解决行业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内容的更新可采取更新实验对象的方式实现。③测试功能为学生提供巩固知识的平台,教师也可以通过测试结果统计哪些内容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课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④论坛提供一个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探讨实验课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远程交流。3.2.2网络实验课程拓展模块建设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展示特色网络实验课程拓展模块可以设置学生作品展示、谱图库等。通过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学生测试获得的谱图也可以在线积累,为理论教学提供素材。
试议高师蒙古族舞蹈教学策略
一、高师蒙古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蒙古舞蹈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比如教学理念相对陈旧,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发展需求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蒙古舞蹈的发展,影响了高师蒙古舞蹈教育教学的开展。1.基本技能训练不足。基本技能训练是学习蒙古舞蹈的基础环节,也是使高师学生具备基本素质的基础环节,在基本技能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严抓“”狠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基本技能。但是,从目前高师蒙古舞蹈基本技能训练来看,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训练强度不够。基本技能的训练需要在一定训练强度的基础上开展,尤其是对于肢体的训练,如果没有一定强度的训练是无法达到训练要求的。强度不够的高师舞蹈基础技能训练,无法与后期的舞蹈综合技能训练之间形成一种必然联系,最终将影响舞蹈训练的开展。对于蒙古舞蹈来说,其本身是一种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舞蹈,没有扎实的基础技能训练则难以体现蒙古舞蹈所具有的丰富情感和独具的舞蹈魅力。其次,基础技能训练模式不科学。对于蒙古舞蹈的基础技能训练来说,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模式,在训练时间安排、训练强度控制、训练动作的规范上,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但是,我国的许多高师院校在基本技能训练上还没有形成合理的训练模式。比如,有些高师院校为了进一步体现训练的效果,进行高强度的训练,甚至采取肉体折磨法来凸显训练成果。这种超强度的训练模式导致学生失去了对蒙古舞蹈的热情。同时,有些高师院校忽视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基础技能训练,没有针对各个训练部位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的训练模式也会影响到学生基础技能的掌握。2.节奏教学体系不完善。节奏教学也是蒙古舞蹈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蒙古舞蹈的节奏鲜明,通过节奏的表达能够展现出蒙古舞蹈感情和所具有的力度,更能突显出蒙古舞蹈的独有魅力。进行节奏的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节奏感,促进学生对蒙古舞蹈节奏感的理解,更好地完成蒙古舞蹈的动作。从目前我国高师蒙古舞蹈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节奏教学相对落后,过于注重实践教学却忽视了理论教学。节奏教学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一定乐理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蒙古舞曲的节奏。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蒙古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教学需要一定强度的实践训练,需要让学生深入到实践中去,认真的聆听和感受。这种理解不是完全的错误,但是忽视了理论环节,导致学生无法从理论着眼,从更专业的角度去感受蒙古舞曲的节奏感。3.缺乏对蒙古舞蹈风格的领悟。蒙古舞蹈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符合所有民族舞蹈的发展特点的,其来源于民间,通过对民间舞蹈艺术的整合和处理逐步地走上舞台,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蒙古舞蹈教学需要保留其民族舞蹈风格,在教学中体现蒙古舞蹈的风格。但是,目前的高师蒙古舞蹈教学却恰恰缺少风格教学。首先,教材忽视蒙古舞蹈的风格训练。教材作为高师蒙古舞蹈教学的一个关键及重要媒介,其所表达的内容需要与舞蹈教学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从目前我国高师的蒙古舞蹈教材来看,过于注重舞蹈本身的内涵和特点,却忽视了蒙古舞蹈作为一种民族舞蹈的独有风格,忽视了蒙古舞蹈的演绎过程。缺乏风格性的蒙古舞蹈教材,自然无法指导教师开展风格教学。其次,缺乏风格与风格之间的联系。每一种舞蹈都有着自己的风格,这些独有的风格都是为了表达情感、传达愿望。蒙古舞蹈包含了蒙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蒙古舞蹈需要更多的融合现代化元素,比如可以适当的融入拉丁舞的舞蹈风格,对蒙古舞蹈进行“再创造”。而目前高师的蒙古舞蹈教学,这种再创性没有体现出来,教学模式还是依照传统的蒙古舞蹈风格,没有体现出时代感和社会号召力。因此,缺乏风格的蒙古舞蹈教学无法切实的体现出蒙古舞蹈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愿望,使学生的舞蹈显得过于空洞。4.课程设置不合理。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进一步优化民族舞蹈教学的保证,只有在科学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效果的体现,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舞蹈能力。根据目前我国高师的蒙古舞蹈教学来看,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第一,缺乏个性化课程设置。每一个学生对舞蹈的敏感度和领悟程度不同,其所能够承担的舞蹈动作也有所不同;每一个学生的舞蹈功底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学。但是,目前的高师蒙古舞蹈教学并没有体现出个性化教学,还在实行集体授课,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需求,这种课程设置是不合理的。第二,在理论和实践的处理上不合理。在高师蒙古舞蹈教学中,有些忽视实践,有些过于重视实践,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设置上,总是没有合理的把握好度,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轨,致使理论与实践无法达到协调。
二、高师蒙古舞蹈教学体系的构建
从目前我国高师蒙古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现代化的舞蹈教学体系,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因素,结合社会的发展及文化的变迁进行优化,使蒙古舞蹈教学在体现蒙古民族传统特色的同时吸收现代化元素,促进蒙古舞蹈的多元化发展,使学生对蒙古舞蹈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1.制定合理的基本技能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对于蒙古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整个蒙古舞蹈的呈现过程中,处处都需要扎实的基础技能作为支持。进一步的完善高师蒙古舞蹈教学体系,使蒙古舞蹈教学在高师教学中得到优化。第一,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需要以科学为前提,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强度训练。高师在蒙古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强度,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但是,这种强度必须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避免因为技能教学的不合理和不科学而导致不良教学效果的出现。首先,要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训练。每一个学生基础技能的接受程度不同,有的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教师对于基础技能的讲解,并且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进行训练,形成基础的舞蹈能力。但是,有些学生对蒙古舞蹈基础技能并不是十分敏感,甚至会出现一些理解上的偏差,那么,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不同来进行合理的基础技能训练,以此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同时,根据训练部位的不同制定合理的训练模式。在蒙古舞蹈的基础技能训练中包含着不同部位的技能,比如说臂腕技能、肩部技能、颈部技能等,学生身体上不同部位的训练需要不同的强度。因此,强化基本技能是高师蒙古舞蹈教师需要合理掌握的,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避免因为强度过大而导致训练效果的偏差。第二,规范基础技能训练。规范基础技能训练是基础技能科学性的重要体现,随着蒙古舞蹈的不断发展,其与现代元素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而蒙古舞蹈所体现出来的时代性要求在基础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定位,比如说蒙古族舞蹈要强化肩工,即能灵活的进行耸肩、甩肩、抖肩等肩部机能的转化,同时,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臂腕训练,这样才能形成协调的舞蹈动作。2.建立完善的节奏教学体系。舞蹈与节奏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没有节奏的舞蹈是毫无感染力的,没有舞蹈的节奏也是一片乱码,只有将舞蹈和节奏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体现。进行合理的节奏教学,使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形成节奏感,以专业人士的角度去理解蒙古舞蹈。高师蒙古舞蹈的节奏教学首先要进行理论的铺垫,即从理论角度着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去品鉴蒙古舞蹈,感受蒙古舞蹈的内涵和魅力。同时,还需要通过实践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蒙古舞蹈的节奏相对鲜明,要将蒙古舞蹈中鲜明的节奏感与自己的舞步和舞蹈动作结合起来,展现出蒙古舞蹈的特点。在进行蒙古舞蹈节奏的训练的过程中,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尽可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再者,要将节奏所表现出来的快慢、缓急等不同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到的舞蹈动作展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3.建立风格化的教学体系。我国的民族舞蹈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许多民族舞蹈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是不同的,有的是为了表达美好的愿望,有的是为了传达情感,有的则是为了发展民间艺术,不同的民族所展现出来的舞蹈特性不同,因此,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舞蹈的风格。从目前高师蒙古舞蹈的教学整体情况来看,需要进行以下的改革。第一,在教材的设置中体现舞蹈风格。从蒙古舞蹈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来看,要突出蒙古的民族特点,以全局性和世界性的角度来进行民族舞蹈教学,使民族舞蹈教学体现出时代的特色,促进蒙古族舞蹈由民族到世界的过渡,从而展现蒙古族舞蹈的独有风格和固有的艺术特点。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曲目进行不同角度的编排,尽可能使蒙古舞蹈教材成为一个综合体,以不同的曲目代表为基础,突出蒙古舞蹈风格。在蒙古舞蹈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圈舞”,无论是我们在电视上还是去蒙古旅游,圈舞都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舞蹈,由多人围城一个圈,大家手拉着手,两只脚交替,在快节奏的音乐中传达友情,表达爱情,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第二,在传统蒙古舞蹈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创新。蒙古舞蹈来自于民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民族的舞蹈就要全部依托于民族,蒙古舞蹈既是蒙古族的舞蹈,也是世界的艺术。蒙古舞蹈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充分发挥世界与民族之间的结合,增加民族与世界间的联系。在高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体现蒙古民族舞蹈的民族风格,即保持蒙古舞蹈的原生态模式,使蒙古舞蹈的原始状态展现出来。蒙古族舞蹈中有一些比较具代表性的舞蹈,如《太平鼓舞》《圈舞》《长调魂》等等,这些舞蹈从舞蹈表现内涵到舞蹈呈现的动作都是一种民族性的、原生态的。在进行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尊重这种原生态的风格,体现蒙古舞蹈的原生态特点。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的变化体现时代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融入一些其他风格的舞蹈,体现出多元化的色彩。比如,蒙古舞蹈可以融入新疆舞、拉丁舞等舞蹈动作,在韵律和节奏上予以一定程度的改革,从而促进蒙古舞蹈教学的发展。4.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十分必要的,要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设置。在课程设置的优化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使理论与实践得到完美的结合,使理论能够充分的指导实践,在充实的理论基础上进行蒙古舞蹈实践课的教学,同时,也使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理论和锻炼理论的平台,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真实的感受到蒙古舞蹈的力量感和时代感,使高师的蒙古舞蹈教学成为一种专业化的舞蹈教学。其次,要开展个性化的教学,以个性化的课程设置为基础进行有效教学,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蒙古舞蹈的理解不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这样既能使蒙古舞蹈得到最好的体现,也能充分的满足学生对于蒙古舞蹈学习的要求,一举两得。积极的推动蒙古舞蹈课程设置的合理化是高师蒙古舞蹈教学体系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蒙古舞蹈教学体系的优化过程中,以课程设置为基础,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蒙古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合理的课程设置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考验,使教师能够不断的进行自我的优化和提升,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为学生呈现出精彩的舞蹈教学,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总之,在现有的高师蒙古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的体现蒙古舞蹈教学的特点,将蒙古舞蹈的原生态性和现代化特点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教学环节,从而建立完善的蒙古舞蹈教学体系,促进蒙古舞蹈教学成果的体现。
作者:谢飞单位:丽水学院艺术学院
模块教学法会计教学论文
一、关于模块教学法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1.基础会计课程特点适宜运用模块教学法。正如前面所述,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也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模块教学法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正好符合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另外,模块教学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认同规律,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职学生自身因素是运用模块教学法的重要前提。当前的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比较差,学习理解能力有限,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比较喜欢操作性的学习。另外,高职学生社会经历较少,对于企业的经营模式及经济活动内容缺乏了解,会计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根据我们课题组对我院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基础会计理论知识,更喜欢基础会计技能的学习。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很枯燥,希望减少理论课程学习时间,增加会计技能操作的时间,模块教学法能满足高职学生上述要求,因此,高职学生自身因素是我们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运用模块教学法的重要前提。
二、模块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对基础会计课程会计技能的要求,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尝试运用模块教学法,具体做了如下几个方面:
1.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模块划分。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和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我们打破原来的基础会计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基础会计的基本技能为主线,将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模块划分,分为基础理论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和实训模块三大模块。三大模块具体如下:模块一为基础理论模块,均为必备的会计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账户结构等三大部分。模块二为基本技能模块,可分为下列5个子模块,子模块又分解为若干个具体任务如下:
医学生三基训练质量论文
【关键词】医学生三基训练教学质量目标评价
“三基”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基”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医生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医学教育质量评审中的重点[1]。几年来,我院一直把加强“三基”训练作为提高医学生业务素质的主要手段。在医学临床实验教学中,我们加强优化医学生的三基训练,在教学评估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提高认识,明确目的
“三基”训练对每一名医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医学现代化的今天,任何先进的检测仪器也代替不了严格的“三基”训练,“三基”训练是医学生实现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基础。加强对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至关重要。因此三基训练的目的,就是以训练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实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指导老师的选拔与培训
选好临床指导老师,是临床“三基”训练质量的根本保证。学生学习操作技术有赖于老师规范准确的示范与指导。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就必须有相应合格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依照内、外、妇、儿各科的要求,从各临床科室选拔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熟练的老师进行培训。首先让指导老师吃透教学大纲,精读、钻研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拓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示教时,既要条理清晰,富有逻辑性,又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统一规范操作方法,使操作动作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
中学化学教学意见
化学是由国家统一安排的一门必修课。根据社会发展、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中学化学教学的总目标是: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为推动我县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化学学科教学整体质量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不断总结,根据我县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化学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一、中学化学教学现状
1.教师队伍现状
目前我县中学化学一线教师共99人,初中教师48人,其中非专业教师占44%。高中教师51人,其中本科学历老师占85%,高级教师约占16%,35岁以下教师约占66%,工作5年以下教师约占3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县化学教师队伍年轻,高级教师较少,学历层次较高,初中非专业教师比例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