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形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06:17: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组织形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组织形式

设备检维修组织形式探讨

近几年随着国内纯碱厂迅猛的发展,不论是氨碱法还是联碱法生产的纯碱企业均已成大规模、集团化的生产单元,与上世纪传统的纯碱厂相比,工艺流程变化不大,但是设备的检维修组织形式有了不少改进。在纯碱行业,各纯碱企业包括相关组织及设备供应商,大部分的精力都是放在了工艺改进或者设备的研发方面,很少有人对纯碱企业的设备检维修组织形式进行深入研究;纯碱工业协会推荐的相关技术丛书中最为重要的是《纯碱生产设备检修与防腐》,由潘鸿恩、孙锡吾老师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为前期国内纯碱企业的设备管理做出巨大的贡献。随着企业结构模式、生产力结构、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设备的检维修组织形式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备检维修工作在纯碱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检维修模式的组成不仅仅降低大量的检维修费用,而且对于化工生产的稳定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保障。据不完全统计,纯碱生产中,大约70%以上的突发性生产减量都是因为设备故障所致,而很多设备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检维修组织形式不到位引起的,由此可见,认真分析检维修组织形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结合近几年各种检维修组织形式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希望通过此文能为国内纯碱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提供帮助。

1传统检维修组成形式

1.1主要组成形式。在前文提到的《纯碱生产设备检修与防腐》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前期国内纯碱厂的检维修组织形式主要按照机修人员的分布比重不同而划分,各个化工车间设有维修人员,主要是日常设备检修,其中电气、仪表、土木、防腐等专业性强的施工力量不放在化工车间。主要有三种检维修的组织形式:分散型、集中型、混合型。分散型:把检维修人员分散到各个化工车间,化工车间分别承担各自的设备大、中、小修和其它施工任务。化工车间的设备管理人员做好设备检修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特殊施工由企业的设备专业管理部门负责落实。这种形式国内初期建设的纯碱厂中普遍采用。集中型:这种模式就是所有检修工种的施工人员全部集中在一起,形成检维修车间,在企业设备专业管理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全厂的设备维修工作。化工车间不设检修班组和人员,仅配备少数的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工单的计划和下发,并对检修车间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管理。混合型:这种检维修模式是介于分散型和集中型之间,混合型包括施工人员的混合、施工任务的混合以及设备管理的混合等方面。也就是根据设备状况、施工任务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将施工人员和施工任务进行分配。1.2传统检维修组成形式不适应当前生产。上部分列举的传统的检维修组织形式在前期当时的国有企业结构形式以及工业化发展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也为当时国内纯碱厂的设备管理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最近几年国内纯碱厂的迅猛发展,纯碱厂的结构模式、设备改进、人员结构等等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检维修组成形式明显与当前的纯碱生产不相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效率低下:效率低下在分散型结构模式中表现的最为突出,检修人员各自负责自己车间的施工任务,对于其他车间的施工任务没有要求,导致人员利用率低下。即使在另外两种形式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这也是老国企最明显的特点之一。人员庞大:传统的国企检修队伍基本配备了所有工种的施工人员,一些利用不是很多的工种,如木工等都配备齐全,甚至电气焊都分为电焊和气焊两个工种,再加上以上三种结构模式的存在,导致检修队伍庞大,年产100万t的纯碱厂拥有的检修人员甚至超过500人。这种情况与现代化企业人员结构形式明显不符。费用较高:传统的模式不仅需要大量的检维修人员,同时还要配备大量的设备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大量的检维修人员,组织机构繁琐和人员臃肿必然带来检维修中人工费用的大量支出。管理困难:传统的纯碱厂设备管理困难是有目共睹的,不论哪种模式,由于层次过多,管理部门分散,形成的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管理都将导致大量的内耗。同时带来的安全、环保、稳定等方面的问题也是接踵而来。专业优势不明显:由于纯碱生产设备的飞速发展,一些高科技、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越来越多的引入到装置中,特别一些进口设备例如离心机、带滤机、粉体流凉碱机等等,为纯碱的产量和质量的提升都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由于这些设备专业性较强,需要特殊的检维修工器具或平台,传统检修无法满足要求。另外一些特种作业人员,费用高,使用率低,专业优势没有得到凸显。

2近几年检维修组成形式的变化

2.1主要组成形式变化。二十一世纪后,国内建设的碱厂基本都是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结构和人员的精简,年产100万t的纯碱厂一般人员都是控制在600人以内,其中检维修人员(包括设备管理人员)在100人以内。在这种企业结构中,化工车间不设置检修队伍,甚至不设置检修车间,仅设置设备管理部门(部分企业甚至将设备管理部门纳入工艺生产管理部门),检维修人员由设备管理部门管理。检维修人员的工作范围只是负责日常的维护、中小修等,大修、大型技改的施工由外委施工队伍完成;土建、防腐、脚手架搭设以及进口设备等专业性较强的施工也有专业队伍完成,企业不再配备这些专业工种。还有部分企业将设备管理进行总体外包,企业内部没有检维修人员,这种模式发展会逐步变成了主要模式,甚至连设备管理部门都可以不用设立,这样企业就不用配备检维修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2.2检维修组织形式变化的原因和优势。检维修组织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现代化企业高效发展的需要,可以解决前面分析的效率低下、人员臃肿、费用较高、管理困难、专业性不明显的问题;同时随着国家安全环保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减少企业在这方面的风险,检维修组织形式的变化也是至关重要的。检维修方面管理所涉及的精力减少后,企业可以将更多注意力关注到化工生产运行、技术研发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更加有利于将企业做大做强。

3现代化纯碱企业检维修施工力量的管理

查看全文

劳动组织形式优化在人力资源的应用

【摘要】劳动组织形式优化主要是在组织任务和组织劳动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最终实现激励企业员工工作的目的,激发起企业员工的发展潜力,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岗位任务。劳动组织形式优化还可以保障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得到合理的分配,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价值和作用,真正实现人尽其才,盘活企业人力资源。基于此,文章就劳动组织形式优化在盘活企业人力资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分析劳动组织形式优化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组织形式优化在盘活企业人力资源中应用的有效建议,以期为实现企业劳动组织形式优化和盘活企业人力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组织;形式化优化;盘活;企业;人力资源

对于企业来说,劳动组织形式优化需要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企业对人员的管理效率,让企业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好的应用,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竞争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结合我国相关法规来实现劳动组织形式的优化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劳动力的价值和作用,让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朝着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1]。

1劳动组织形式优化含义

1.1劳动组织形式概念

劳动组织形式,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企业员工等各种劳动力的岗位分配和使用的过程。从生产劳动过程来看,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生产的目标,一般都需要很多劳动力资源,并由他们进行多层次的配合。如果在分配劳动力资源时,每个劳动者都可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良好的劳动输出,这样会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劳动者所承担的岗位职责和劳动任务与其自身的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差距,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效益[2]。本文就以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和讨论。

查看全文

会计师组织形式与审计质量

会计师事务所是当前市场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资本的合理化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主义的新形势下,会计师事务所这一形式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并且成为社会投资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本身而言,只有拥有高端的审计质量,才能在资本市场中利于不败之地。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三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对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也有不同的作用。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一)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合法组织形式之一,其中又分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普通合伙制组织形式,另一方面是特殊普通合伙制组织形式,这二者被统称为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占有主流形式的是有限责任制形式,而合伙制形式虽然也具有数量,但是并未形成规模,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角度来看,有限责任制形式相比较合伙制组织形式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以普通合伙制组织形式为例,在这种形式下,事务所合伙人对债务具有无限连带责任,因此合伙制形势下的会计师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更高,有利于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升[1]。(二)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是一种股份制的组织形式,事务所成立的发起人较多,每个持有股份的发起人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都是有限的,主要以持有股份的数量作为标准。有限责任制形式在现阶段是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主流形式,一般在市场上占据的规模较大,但由于责任风险有限这一特点,有限责任制形势下的会计师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相对较低,因此会对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整体提升形成一定的制约。(三)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主要将普通合伙制组织形式和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的优势进行合并。在特殊普通合伙制这一组织形式下,每个合伙的会计师对事务所责任和风险的承担是有限的,但是对于自身责任和风险的承担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会计师会为了提升自身的发展,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使整个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强化。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一)审计质量的经济学理论。有关审计质量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委托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声誉理论和保险理论。就委托理论而言,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企业或单位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事务所在接受委托的情况下,以第三方的客观角度,对委托单位的财务进行审计,在这一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也与事务所之间构成审计关系;就信息不对称理论而言,主要指的是交易的双方对于信息掌握的程度是不相等的,如果一方要从另一方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必然会付出较大的代价,在此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就会发生重要的作用,为接受委托的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声誉理论指的是社会市场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行业声誉,以此为标准对审计质量进行判断,但这种判断方式是具有局限性的,例如事务所存在的审计失败信息并不会得到主动的,因此很难做出全面的判断;保险理论指的是委托人为避免自身损失,划出部分收入给予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审计的保险,在这种理论下很容易发生粉饰太平后的审计失败。(二)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分别是环境因素、会计事务所因素和被审计单位因素。就环境因素而言,主要指的是国家法规政策和市场秩序。例如当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会计师审计的相关条例虽然较多,但受到会计师审计行业发展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对于相关违法行为的约束力还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影响着审计质量的提升;就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主要指的是组织形式、组织规模和收费标准。如上文所述,不同的事务所组织形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会计师对责任和风险承担意识的高低与审计质量之间具有正向对比关系;就被审计单位因素而言,主要指的是被审计单位承担风险的高低,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面对的委托单位形势越复杂,业务难度也相对越高。例如某些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管理层为了维持经营可能选择财务造假,这就为会计师审计工作增加难度,影响到审计的质量。(三)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选择。上文已经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三种组织形式进行详细的介绍,就保障事务所审计质量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最佳的组织形式。从大量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有限责任制形式虽然是当前社会会计师事务所的主流形式,但是受到责任和风险的有限制约,会计师个人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都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审计质量也会相对受到影响;对于合伙制形式而言,每个合伙人都面临着无限制的责任和风险,因此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最高,但是这种组织形式下事务所的规模会相对受到限制;特殊普通合伙制形式是上述两种组织形式的结合,既能够保障事务所的规模,也能够保障审计质量的提升,因此综合选择,特殊普通合伙制形式是最佳的选择[2]。

三、结论

查看全文

保险公司组织形式研究管理论文

一、保险公司组织形式多元化的内容及特点

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多元化保险公司组织形式的内容各具特点,但通常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就经营主体而言,有国有保险公司,也有私营保险公司;就经营目的而言,有营利性保险公司如个人保险组织,保险股份公司,也有非营利性保险公司如相互保险社,交互保险社,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此外还有随着近代保险业的发展派生的特殊保险公司组织形式如自己保险,专属公司。上述三类保险公司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转化,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了保险公司组织的多元化。

(一)国有保险公司。它是由政府或公共团体所有并经营。根据其经营目的,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增加财政收入为营利目的的,即商业性国有保险公司。这是我国保险公司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在我国保险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它可以是非垄断性的,与私营保险公司自由竞争,平等地成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垄断性的具有经营独占权,从事一些特别险种的经营,如美国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的银行存款保险。我国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就经历了从垄断性到非垄断性的转变。二是为实施宏观政策而无营利动机的,即强制性国有保险公司。通常各国实施的社会保险或政策保险大都采取这种形式。当前国有保险公司在组织形式上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是国有保险公司并非都由政府出资设立,也并不必须由政府设机构经营。有的政府制定法律,规定某些公共团体为保险经营主体;有的政府成为私营保险公司的大股东;有的政府与私营保险公司签订合同,授权其在一定的地区经营某种业务;有的政府对巨灾风险组织多家私营保险公司组成团体经营;有的政府给予保险公司补助金或接受再保险等。这些形式只要不改变其国家所有的性质都可以成为国有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

(二)个人保险组织。其典型代表是英国伦敦的劳合社。劳合社是个人保险商的集合组织,它虽具公司形式但实际上是保险组合,负责提供交易场所,制定交易程序,与经营相比更偏重管理,类似证券交易所。个人保险组织的主要特点是负独立责任与无限责任。近年来劳合社亏损严重,据统计仅1987-1992年劳合社就亏损126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负无限责任,破产及诉讼案件也不断发生,因此从保险业的发展看其前途并不乐观,即使有的国家采取个人保险组织的形式也在业务承揽及承保责任方面作了很多改革,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混合形式,以作为多元化保险公司组织形式的补充。

(三)保险股份公司。它最早出现于荷兰,而后由于其组织较为严密健全,适合保险经营而逐渐为各国保险业普遍采用。其主要特点是:(1)资本容易筹集,实行资本与经营分离的制度;(2)经营效率较高,追求利润最大化;(3)组织规模较大,方便吸引优秀人才;(4)采取确定保费制,承保时保费成本确定不必事后补交。保险股份公司是我国保险公司主要的组织形式,我国新成立的中资保险公司基本上采取这种组织形式。近年来由于世界股票市场不断壮大,使股份公司资本易于筹集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我国保险公司组织的多元化应充分考虑这一组织形式。

(四)相互保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是非营利性的保险公司组织形式,它包括:

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组织形式论文

1.公司制的私募基金

公司制的私募基金是依公司法组织起来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和其他机构法人。由于企业的闲置资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产业投资项目,加上银行利息低,自然把目光投向灵活性强、保密性好、投资回报高的私募基金。公司制私募基金有完整的公司架构,运作比较正式和规范。目前公司制私募基金在中国能够比较方便地成立。半开放式私募基金也能够以某种变通的方式,比较方便地进行运作,不必接受严格的审批和监管,投资策略也就可以更加灵活。

2.契约式私募基金

契约式基金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在暗中操作,不具备法律地位。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工作室”、“私人间基金”多为这种形式。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资本。由于个人投资者缺乏投资经验及时间等原因,以书面或口头协议的方式委托工作室或有良好投资记录的朋友,直接代为理财。具体的做法是: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人,选取一家银行作为其托管人,募到一定数额的金额开始运作,每个月开放一次,向基金持有人公布一次基金净值,办理一次基金赎回;为了吸引基金投资者,尽量降低手续费,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根据业绩表现收取一定数量的管理费。其优点是可以避免双重征税。

二、私募基金现有组织形式存在的缺陷

一是基金管理公司、契约受托人不是利益主体,缺乏激励与制约机制,投资者不能直接参与运作,造成主体缺位。

查看全文

保险组织形式内容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深入了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保险法律规定,并与我国相关法规进行对比,具有重要意义。以德国为例,德国与中国在保险公司的设立与组织形式、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与法律职责范围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等方面的法律规定都有所不同,但都是适应本国国情和法律体系的,可以互相借鉴。

[关键词]保险公司形式,董事法律责任,高管任职资格,违规行为处罚,保险监管

一、德国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

德国法律对保险公司的设立和组织结构都有详细的规定。德国保险监督部门按照这些法律对保险公司进行监管。按照德国《保险监督法》(VAG)的规定,德国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有三种,每种形式的公司对高管人员的要求略有不同。

(一)股份公司(AG)。按照德国《股份公司法》(Ak-tC),德国股份公司的最低注册股份资本为5万欧元(对保险公司有另外的偿付能力要求,欧盟规定为最低300万欧元保证金)。德国的大型公司主要采用这种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的公司在德国10余种类型的公司总数中占比不到5%,但是营业额却占到70%.德国商业保险公司只能采用这种公司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保险公司在德国保险业的总市场份额约为70%.公司的最高代表机构是股东大会,然后是监事会和董事会。

(二)相互保险协会(VVaG)。这是一种仅适用于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德国其他行业不能采用。这种形式的保险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按照这种公司的组织形式,投保人同时也是公司的股东。非股东的投保人不允许超过公司总业务的10%.这种形式其实是保险最初形成的原始方式。德国众多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很多都采用这种形式,只有少数几个互保协会是大型公司。这种公司在德国目前的市场份额不到20%.相互保险协会不允许分红,如果有盈利,只能采取降低保费的形式回报股东(股东即投保人)。公司的最高代表机构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然后是监事会和董事会。同我国相比,德国的相互保险公司很有特色。

查看全文

风险投资组织形式探究论文

摘要:风险投资对国家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风险投资组织形式是影响风险投资效率和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风险投资的公司制存在许多弊端,不利于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未来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的选择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情,建立健全有限合伙法律制度,把有限合伙作为中国风险投资机构的主流形式。

关键词:风险投资;合伙;有限合伙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源于40年代的美国硅谷,是指向主要属于科技型的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及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其目的是寻找具有高利润、发展潜力大、高风险的投资机会,以期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本文拟就中国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初步探讨,并对中国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的法律制度完善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中国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的现状

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是指风险投资主体的治理结构和风险投资活动的管理运作机制。综观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几乎全部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在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上民间资本很少参与,多数是由政府直接出资建立的或者是政府占绝对控股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及少数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这些由政府直接出资建立或政府占绝对控股地位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本质上属于国有风险投资机构。这种由政府直接出资建立的国有风险投资公司存在的问题很多、很突出,具体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1)经营者选择机制行政化;(2)约束与激励机制软化;(3)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简单化;(4)投资后参与管理形式化[2]。

二、中国现行法律制度对风险投资组织体系构建的障碍

查看全文

高中德育班会主题设计与组织形式

【摘要】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课外活动时间偏少。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对学生给予了许多期望,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非常大。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公众开始意识到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了道德缺失的问题,许多高中开始主动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缓解个人的学习压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则需要抓住问题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高中德育班会来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以及环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升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

【关键词】高中德育班会;主题设计;组织形式

一、引言

德育班会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作用显著。为了推进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及创新,学科教师和班主任需要关注德育班会的大力推进,其中德育班会的主题设计和组织形式的选择非常关键。

二、高中德育班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形式现状

主题设计和组织形式是高中德育班会的重点及核心环节,这两个环节的开展情况会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准。但是,高中教师对德育班会的认知比较浅显和片面,没有意识到班会开展对教学改革的重要辅助作用,忽略了德育班会与德育教育工作之间的联系。因此,主题设计和组织形式比较片面和机械。首先,在设计班会主题时,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科学选题,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与需求的分析及研究,所设置的主题活动与学生的真实需求存在偏差。另外,教师也忽略了对班级实际情况的分析,没有抓住重要日子进行选题,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取得的效果不佳。其次,在班会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教师没有积极利用各种创造性的组织形式开展德育活动。整体的活动内容比较机械和单一,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和能动性。最后,在完成德育班会活动之后,教师没有积极分析最终的班会效果。忽略了后期反思与评价的重要作用,难以顺利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标。

查看全文

风险投资组织形式探讨论文

一、中国风险投资组织形式的现状

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是指风险投资主体的治理结构和风险投资活动的管理运作机制。综观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几乎全部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在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上民间资本很少参与,多数是由政府直接出资建立的或者是政府占绝对控股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及少数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这些由政府直接出资建立或政府占绝对控股地位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本质上属于国有风险投资机构。这种由政府直接出资建立的国有风险投资公司存在的问题很多、很突出,具体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1)经营者选择机制行政化;(2)约束与激励机制软化;(3)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简单化;(4)投资后参与管理形式化[2]。

二、中国现行法律制度对风险投资组织体系构建的障碍

(一)合伙法律制度

目前,中国《投资基金法》的制定也成为中国金融法发展的焦点之一,为中国风险投资机构选择信托基金制增加了可能。由于风险投资的风险性很大,在普通合伙企业中,所有合伙人都要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这一规定不利于风险投资公司筹集资金,因此,普通合伙企业组织形式并不受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中国虽然已经出现了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机构,但一则有限合伙法律制度只是在特定和有限的区域建立起来,其影响力非常有限;二则有限合伙于国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其认识还不足,接受程度还不够,因此,采取这种组织形式的风险投资机构极少。

此外,中国2006年新修改的《合伙企业法》虽规定了公司、企业可以成为有限合伙人,但该法第3条同时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性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公司法》第15条亦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将特定主体排斥在合伙企业合伙人之外,虽有其合理之处,但不利于合伙企业组织规则的统一,也就否认了公司等法人在有限合伙中的普通合伙人资格,而这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是致命的。对于风险投资而言,不允许法人作为普通合伙人,将意味着风险投资专业化程度无法提高,资金运作安全性易受到损害,也不利于在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之间迅速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3]。

查看全文

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论文

1.公司制的私募基金

公司制的私募基金是依公司法组织起来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和其他机构法人。由于企业的闲置资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产业投资项目,加上银行利息低,自然把目光投向灵活性强、保密性好、投资回报高的私募基金。公司制私募基金有完整的公司架构,运作比较正式和规范。目前公司制私募基金在中国能够比较方便地成立。半开放式私募基金也能够以某种变通的方式,比较方便地进行运作,不必接受严格的审批和监管,投资策略也就可以更加灵活。

2.契约式私募基金

契约式基金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在暗中操作,不具备法律地位。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工作室”、“私人间基金”多为这种形式。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资本。由于个人投资者缺乏投资经验及时间等原因,以书面或口头协议的方式委托工作室或有良好投资记录的朋友,直接代为理财。具体的做法是: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人,选取一家银行作为其托管人,募到一定数额的金额开始运作,每个月开放一次,向基金持有人公布一次基金净值,办理一次基金赎回;为了吸引基金投资者,尽量降低手续费,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根据业绩表现收取一定数量的管理费。其优点是可以避免双重征税。

二、私募基金现有组织形式存在的缺陷

一是基金管理公司、契约受托人不是利益主体,缺乏激励与制约机制,投资者不能直接参与运作,造成主体缺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