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生态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05:56: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组织生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校组织生态以及监管决策
广元S学校系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000年以来,该校为适应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按照“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则,先后推行了两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机构精简、部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以及分配制度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为实现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升、办学功能增强、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条件改善和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然而,作为一所拥有70余年办学历史的中职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也累积了不少弊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颁布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改革这些弊端,充分发挥历史办学优势,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机制,是新时期急需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广元S学校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广元S学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进行变革,由最初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逐渐实现权限下放、二级管理,并力图通过实行校长负责制、推行教师聘任制度、实施机构改革和干部竞聘等方式来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境况还远不能如意,在改革和实施的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管理人员的“官本位”的倾向。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不强,工作等、靠、拖的现象比较普遍,工作中不积极、不主动,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滋生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观念,工作中讲条件,没有实惠、利益不靠前,不钻研业务,工作流于形式。这种“官本位”思想不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导致因循守旧,视野狭窄,缺少创新精神。
(二)管理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够谨慎。在2004年、2008年S学校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也都进行了新一轮的干部竞聘,但这些行政管理人员因为专业背景的不同、学历资历不同,导致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平较低。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管理的工作量也逐年增加,而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的缺失既跟不上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跟不上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导致了S学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根本谈不上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三)学校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S学校管理人员常用的考评方法是每年年终自己填写一份年度考评表,将自己一年中的工作写成述职报告,然后领导评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一般的情况是,优秀轮流坐庄,其余人均称职。由于没有科学、客观、全面的考核激励机制,考评往往只是上级对下级的考评,使考评结果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把平时的好恶,关系的亲疏,都渗透到考评结果中,这种情况使被考评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带有抵抗、敷衍的情绪,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效率,不讲效能,从而严重影响了工作中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农民合作组织下的农村道德生态建构
【摘要】农民合作组织为新农村道德建设提供了得力抓手,其对民生问题的改善、对民权问题的关注、对共同体精神的促进、对契约型道德的发展、对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培养等,为建构农村道德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支持,改善了农村的精神面貌。
【关键词】农民合作组织;视野;道德生态;建构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内部开始出现分化,异质性程度提高。在此基础上,农民的价值观也开始分化,传统道德日渐式微,乡规民约逐渐失范,道德情感慢慢淡薄。中央早在2005年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里就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使之成为推动农村道德生态重构的巨大力量,推动农村道德生态重构,提高农村道德风尚。体恤民情的道德意识,关怀农民的道德情怀以及关注现实的道德实践,使得研究农民合作组织成为理论工作者当下的一种理论敏感和行动自觉。
一、农民合作组织对组织成员的天然联系为新农村道德建设提供了得力抓手
为了防范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农民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化的原则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民合作组织,自我经营,自我管理。农民合作组织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维度,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农民合作组织为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农民合作组织在便于政府实施有计划的扶持政策的同时,也在政府与农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农民合作组织对农民而言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信任基础,这是农民合作组织的感召力之所在。这使得凡是被农民合作组织所认可的,也必然为组织内成员所认可。政府只需直接跟农民合作组织打交道。这在便于信息上传下达的同时,也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实践表明,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得好的地方,那个地区的农村道德面貌就非常好。在国家维稳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并进行引导,有利于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从而降低农村维稳的成本。把农民合作组织之软法和国家法律法规之硬法结合起来,再辅以乡规民约、公序良俗等,就能较好地规范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农村秩序的有效维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为新农村道德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
二、农民合作组织对民生问题的改善为新农村道德建设夯实了经济基础
高校组织生态与管理战略
广元学校系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000年以来,该校为适应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按照“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则,先后推行了两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机构精简、部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以及分配制度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为实现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升、办学功能增强、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条件改善和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然而,作为一所拥有70余年办学历史的中职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也累积了不少弊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颁布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改革这些弊端,充分发挥历史办学优势,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机制,是新时期急需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广元学校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广元学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进行变革,由最初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逐渐实现权限下放、二级管理,并力图通过实行校长负责制、推行教师聘任制度、实施机构改革和干部竞聘等方式来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境况还远不能如意,在改革和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管理人员的“官本位”的倾向。
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不强,工作等、靠、拖的现象比较普遍,工作中不积极、不主动,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滋生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观念,工作中讲条件,没有实惠、利益不靠前,不钻研业务,工作流于形式。这种“官本位”思想不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导致因循守旧,视野狭窄,缺少创新精神。
(二)管理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够谨慎。在2004年、2008年学校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也都进行了新一轮的干部竞聘,但这些行政管理人员因为专业背景的不同、学历资历不同,导致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平较低。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管理的工作量也逐年增加,而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的缺失既跟不上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跟不上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导致了学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根本谈不上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环保组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摘要:环保组织是社会组织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为环保组织发展提供的机遇及环保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环保组织;生态文明建设;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开始出现并不断加剧,“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方式已不适应时展要求,必须寻找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方式。我国政府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观念影响下,依据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道路。
一、生态文明建设为环保组织发展提供的机遇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复杂性、长期性所要求的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环保组织参与其中的契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整体性,它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涵盖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任何一个方面单独实现的生态化发展,都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真正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复杂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权衡各方利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期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必须做出长久的努力。整体性、复杂性、长期性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这就为环保组织的存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其他参与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缺陷凸显了环保组织的重要性。虽然政府、企业及部分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个体公众能力有限等原因,急需可以弥补这些缺陷的主体出现。环保组织不仅具有非政治性、非营利性,还能够凝聚个体公众的力量、提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有效弥补了各种缺陷,作用突出,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力量。
生态主义视角下民族地区公共管理
[摘要]生态主义强调非人类存在物的内在价值平等,突破了传统上以“人与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公共管理模式。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政治环境和管理环境,将民族地区的管理平放到社会生态系统之中,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论指导民族地区公共组织、公共政策、政治过程的生态化,以达到政治生态与社会生态全面和谐发展的最高目标,这是生态主义在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拓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生态化
“政治学”的定义存在一些分歧,但这些分歧并没有影响政治学研究的深度,一定意义上,由于分歧的存在,政治学研究拥有更多维度,更容易吸纳其他学科的观点和方法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的爆发,生态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生态学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视角敏锐的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学者吸纳了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论,生态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
一、生态主义的基本内涵
布赖恩•巴克斯特认为生态主义以非人类存在物的内在价值和道德诉求作为核心主题,以整体主义作为其他生命形式拥有道德地位的形而上学基础,鼓励人们在实践的层面采取行动,将非人类存在物纳入道德关怀的范围,逐一修正现有的政治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模式,管理人类活动的范围,实现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之间的生态正义。他还归纳了生态主义的三个主题:第一,生态圈的极限性;第二,非人类存在的内在价值和道德诉求;第三,相互联系性主题。[1]布赖恩•巴克斯特关于生态主义意识形态的论述是政治生态主义的重要内容。生态主义认为:生命中心平等的直觉是生命圈中的一切都同样拥有生活、繁荣并在更大的自我实现中展现其个体自身和自我实现的权利,这个基本直觉是生态圈中所有机体和存在物,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的部分,都具有内在价值。[2]政治生态主义强调所有存在物的内在价值。传统的政治学和行政学研究中,支配世界的权力主体是人,人是政治的中心,人在掌握政治权力的基础上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自然界中,也是以人的存在和意志为中心的,从这个立场出发,人通过对社会具有目的性的管理从而实现公平和效率,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人们关注的是人在社会管理中的价值以及实现价值所进行的活动;然而,政治生态主义是超越了人类内在价值的、超越效率与公平的、寻求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的理论观点。政治生态主义承认多元价值,突破了以人类内在价值为中心的视野,甚至是否定人类中心说的,从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最高价值出发,将人类世界重新平放到自然界,强调人类是在自然界中进行政治活动,因此,政治生态主义是以追求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的。布赖恩•巴克斯特主张将非人类价值纳入社会价值管理,非人类存在物同样具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并符合和谐的价值取向,可见,和谐始终是政治生态主义的核心,政治生态主义追求的是政治生态和谐的最高目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渴望政治生态主义能够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政治生态主义的观点是革命性的,它否定了人一直以来的自我中心优越感,是对人类中心说的当头棒喝,也是对人、社会、自然界的关系全新梳理的结果,它在理念上重新建构了三者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政治生态主义哲学思想的广泛兴起使它以极快的速度超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逐步拓展到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等方面,重新建构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伦理、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3]刘京希等学者指出:在政治生态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当是追求平衡性、动态性、开放性的过程,正视社会矛盾,和平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应当是社会各阶层都能够享受社会改革开放成果的普惠过程。[4]“它的主要目标不在于实现无铅汽油、天然食品、污染控制、废品回收,而在于重构人类社会,包括政治、经济、伦理、知识等各个层面。”[3]“生态化的生活是在对我们人类自身和我们周围的生命系统所具有的神秘性与复杂性具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来控制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方式。”[5]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为保障各民族利益和实现民族自主管理,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民族地方通过设立自治机关实行自主管理。根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10月,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总计155个,按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划分,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近年来,民族地区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国家制定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金融支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落实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民族地区的发展得益于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但基于我国民族地区仍发展落后的现状,政府在规划、领导、推进和协调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在中国政治体系中,民族地区自治机关既有一般的政府机构性质,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民族地区自治政府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以自治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成为提高民族地区公共管理水平和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进行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公权力的公共管理者则担任重要角色。
二、生态位理论与民族地区公共管理者
市自然生态和农村环保工作情况报告提纲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市自然生态和农村环保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年以来,我市的自然生态和农村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环保厅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以生态市建设为中心,重点抓了目标责任书签订及责任书的落实、生态系列创建、污染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等工作,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全面启动和扎实落实新一轮生态建设责任书。一是按照省环保局《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2012)》制定意见,认真分析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组织有关部门对责任书涉及的指标进行仔细的评估,提出了符合我市实际的责任书建议指标。二是根据省长与市长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分解,把涉及市直有关部门的指标分解落实到单位,并结合省考核办法,提出了具体指标和工作要求,以市政府办公室的文件下发,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位。三是本着“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我们在把省责任书分解到各市直部门的同时,认真组织各县区进行了新一轮《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2012)》的制定工作,在充分调研和酝酿的基本上,确定了责任书的相关指标要求。并在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生态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由市长与县区长签订了责任书。之后,各县区也同有关乡镇(办)和有关部门相继签订了责任书,使省、市责任书分解做到了横到边、竖到底。四是认真组织对责任书的调度考核。省、市责任书任务指标分解后,我们认真组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并下发各县区,有力促进了责任书各项指标的落实,尤其是通过年终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县区责任书进行考核并将结果通报全市的情况看,新一轮生态建设责任书有条不紊地得到落实,为在全省的考核中取得良好以上的好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认真开展生态系列创建工作。一是突出抓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村镇建设工作。首先,根据省环保厅的统一部署,指导列入试点的2个乡镇(区尚集乡、县镇)3个村(县东村、县村和县村)制定了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其次,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制定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认真审查,审查过程中,注重了因地制宜的原则,逐一到现场考察,掌握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提出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分析,确保切实可行。再次,严格按照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的要求狠抓了具体实施。特别是着重抓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今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起到了应有的典型示范作用。二是突出抓了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和严格申报程序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凡是没有乡镇环境规划或者规划没有经过专家论证的,一律不予支持和推荐。同时,我局还将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列入全市乡镇(办)环保考核指标并加大了所占分数的比重,有力地推动了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的开展。截止目前,全市有18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有1个乡镇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还有2个乡镇顺利通过了环保部组织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现场核查;组织上报了22个省级和8个全国环境优美的材料。三是突出抓了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认真按照有关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标准要求,分别对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调研,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调度,督促示范区建设工作的落实。目前,全市7个生态示范区(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建设已基本达到有关验收要求,正在进行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和通过国家和省里的验收。
生态恢复基本改革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两江四路”沿岸沿边生态恢复治理的意见》(保政发〔〕130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县“两江四路”区域(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国道、公路)沿岸沿边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尽快实现重点地区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和生态治理恢复,结合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国道、公路沿岸沿边生态恢复治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历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和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防护林工程、公益林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7.85%,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人口、资源、发展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的隐患依然存在,特别是怒江流域地区,部分群众长期延续下来的开荒种地、陡坡耕作的生产方式以及工程建设中随意设置砂石场等情况的存在,不仅生产率低下,而且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给当地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地影响。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国道、公路沿线沿岸沿边是我县生态恢复治理最重要、最紧迫、最艰巨的地区之一。进一步加强全县生态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是改善怒江流域地区乃至全县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拓展广大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是提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强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此,全县上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尽快使我县生态环境质量有一个较大提升。
二、进一步加强生态恢复治理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着力打造特色林畜生态县、促进科学发展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历史性机遇,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重点围绕怒江流域以及高速公路、320国道、公路沿岸沿边生态恢复治理工作与保护这一中心任务,加大退耕还林和生态恢复治理的力度,大力保护和扩大林草植被,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和产业支撑,促进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不断改善,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态文明乡村创建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建设“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园为目标,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村庄,倡树文明新风,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建设,全力建设生态美丽宜居新。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和人文风貌;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村庄布局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依靠农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三、任务目标
生态环境保护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乡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扩大公共服务为重点,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积极开展以植物造林,河道治理等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及农村综合卫生治理为主的环境治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本乡经济建设和居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将今年我乡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生态环境保护小组,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乡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下设各行政村的村支书为成员。负责制定乡生态环境保护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综合协调整治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审定重大项目实施方案,检查督促整治活动的进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镇党政办公室,具体负责乡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整治的日常工作。
(二)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素质
妇女在经济区的作用调查报告
建设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建设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借助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推进建设生态经济区,市推进实施了“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已成为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又一重大举措和全新路径。如何以生态经济区和“山江湖”综合开发建设为契机,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为实现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贡献。特提出如下思考:
一、妇女在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作用的认识
妇女是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占全市200多万人口的妇女将成为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的主力军,是生态经济建设的宣传者、保护者和参与者。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动员、组织、凝聚妇女群众的主要力量,同时又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载体优势,配合党委政府推进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是妇联组织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长期政治任务和重要工作;要抓住低碳经济生态保护的本质,以循环经济为手段,着眼传播生态文明、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共建生态家园,构建低碳城市,激励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生态经济区建设并在“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中建功立业。
二、妇女在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思考
1、弘扬绿色文明新风,倡导广大妇女树立绿色生态理念
保护“一湖清水”,离不开广大妇女的支持和参与,全市广大妇女要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做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一要拓宽宣传渠道。各级妇联组织要围绕“共护绿水青山,共建美好家园”的主题,利用宣传栏、传单、报纸、标语、广播、网站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在广大妇女家庭中倡导“绿色生态”理念,消费模式。二要创新宣传形式。要把生态理念宣传与全市打造“百万母亲素养工程”相结合,与弘扬城市精神相结合,通过举办第二届“妇女论坛”、低碳节能知识讲座、城市精神优秀作品展示研讨会,编辑出版《市城市精神优秀作品选》,开展“低碳家庭、时尚生活”读书征文活动、知识竞赛和城市精神征歌征稿活动,以诗歌、歌曲、散文、故事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绿色生态宣传,使绿色理念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三要壮大宣传队伍。要发展壮大“家庭文明行”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巾帼志愿者社区行”活动,通过组织家庭文明志愿者队伍深入乡镇、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巾帼环保行动、巾帼低碳行动、巾帼绿化行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呵护一湖清水,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