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构建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04:09: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组织构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远中海重组的航运服务营销组织构建
【摘要】为提高中远、中海集团重组后的整体市场竞争力,通过对“互联网思维”概念和内涵的界定,总结出可供传统实体行业借鉴的要点:(1)用户需求至上;(2)简化消费过程;(3)注重品牌营销和口碑营销。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中远、中海集团在重组中可开展的航运服务营销组织构建变革有:(1)成立航运营销为主业的二级公司;(2)加强和改进营销人员队伍建设。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大趋势已定,重组整合之际,正是借鉴互联网思维开展航运营销组织构建变革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航运营销;合并重组;物流服务
1互联网思维的主要内涵
互联网思维是对互联网企业发展逻辑的一种概括和提升。从理论性角度来看,互联网思维可分成互联网哲学精神、互联网思想理念、互联网经济技术等3个层次。[1]从实用性角度来看,互联网思维可以概括为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平台思维等。[2]与互联网技术不同的是,互联网思维是脱胎于互联网企业成功发展的过程,是传统实体行业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文认为,对传统实体企业来说,互联网思维所包含的内容中具有可借鉴价值的主要有3个方面。用户需求至上,用户反馈直接在传统企业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微信公众平台、微博企业认证账号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宣传和售前售后服务新平台,使得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更为直接和及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企业在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评价方面的重视程度。以小米公司为例,其产品的出发点在于“为发烧而生”,抓住了目标客户群的最主要需求;同时,采用客服电话、专业论坛、手机端菜单等途径,不断接受用户反馈,从而完善产品。从客户角度来看,可以直接发表对其产品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直接在产品论坛中与产品开发者、设计师进行交流。消费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在互联网技术飞速更新发展的基础上,消费购物行为得以不断简化,这不仅反映在网络购物、在线支付领域,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扫码支付等新的手机端消费行为也给实体行业销售模式带来巨大的改变。在网络购物行为上,订单式管理方式使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变得有据可查、有据可循,保证了消费的体验和产品的质量。以京东为例,凡是在京东平台上购买的商品,均有唯一的订单号可查,每一个环节都会有相应的人员负责;同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购买商品的操作简单、快捷,无须操心商品的包装、运输等问题。企业应不惜成本打造平台,抢占市场,树立品牌和口碑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抢占入口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中之重,占有了行业的入口,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本行业的利润。以互联网搜索引擎为例,我国“百度”搜索在国内搜索引擎市场中占有绝大份额,成为我国最有钱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以餐饮外卖行业为例,近几年,百度外卖、饿了么外卖、美团外卖为代表的互联网外卖提供商进行了一番空前的“烧钱”大战,在此战中脱颖而出的企业成为此行业的领头羊。以专车、出租车用车领域为例,外来品牌Uber和本土品牌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也上演了“挥霍”上亿金钱抢占市场的大戏。
2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中远中海合并航运服务营销变革策略
对于传统实体经济来说,学习互联网企业的成功不是要让所有的企业都成为阿里巴巴或小米公司,或者都采用网络销售模式,而是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充分借鉴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传统实体行业。互联网思维对集装箱营销的借鉴意义在于,其为集装箱营销变革指明了方向。当前,中远中海合并重组在即,正是借鉴和应用互联网思维的重要契机。组织架构变革以中远集团为例,目前中远控股旗下物流板块的境内企业有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等,在这几家公司所属子公司下又有数十家开展具体业务的子公司、区域公司。在此组织架构下,如果同一家商品出口企业,既有大宗散货,又有适合集装箱运输的商品;既有国内商品贸易,又有出口国外很多国家的销售渠道,那么,此出口企业需同时联系负责不同片区、不同物流类型的几家公司。从互联网用户至上的理念来看,企业营销服务应该实现综合化、集中化,营销服务窗口实现唯一化。从具体操作上来看,中远与中海集团合并后,旗下可打造以营销服务为主业的二级公司,集合各个运输领域和片区的营销队伍,以网络电子营销为辅助,建立营销服务均质一体化的窗口型企业。
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构建
青岛市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岛市现已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度假区、自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区8处、省级旅游景点40余处,而且近10年来又成功地推出了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海洋节、青岛之夏艺术节等具有青岛特色和有一定影响的旅游拳头产品。尤其是2008年通过成功举办的奥帆赛、残奥帆赛,为青岛留下了以奥帆中心为代表的奥运遗产。青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外汇收入、国内收入、就业人数、货币流通、产业关联、投资等方面的显著提高。比如2009年底,青岛市旅游业实现总收入489.1亿元,位居全省第一位,并相当于青岛市GDP的10%。[1]同时,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海滨旅游目的地的青岛旅游业将迎来重要战略发展机遇。然而与全国最佳旅游城市大连、杭州、成都相比,青岛市旅游业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1、旅游市场的不规范。青岛市目前共有旅行社13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0家,国内旅行社123家。旅游涉外宾馆73家,其中星级宾馆36家,涉外定点宾馆37家。共拥有2万多张床位。海上旅游经营企业22家。总船只151艘。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28处。全市旅游企业总量超过300家,旅游从业人员近4万人。。[1]虽然众多的旅游企业为青岛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无序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旅游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业务分散,品质、价格等不尽人意。2、市区旅游企业与下属县市旅游企业实现联动不足。目前来青岛的游客,大部分都是只局限于青岛本市游览,而很少与下属县市,比如平度、胶南、即墨等进行关联。这也必然会导致来青游客逗留时间短暂、消费力不强、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的现状。3、各自为政的营销方式,难以打造青岛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每个旅游城市都应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因为它是树立城市形象和形成城市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源泉。青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部建筑素有“万国博览会”之称,文化名人故居比比皆是,但是青岛旅游业主要集中在沿海一线,整个城市的旅游文化潜能以及功效并没有很好地挖掘。为了更好地树立青岛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以及有效促进青岛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构建旅游企业网络组织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和发展趋势。
一、理论综述
网络组织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社会学,主要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展开,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在区域旅游经济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总览既有的文献,大多数的国外研究主要是围绕网络组织的成因而展开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比如Salanick的资源论、Verona的动态能力论等,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主体加入网络组织的诱因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学派。另外,Pfeffer、Salanick认为每个经济主体都是一个资源束,指出通过网络组织,经济主体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研究等以提升整体的协调能力。[2]Burt认为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每个主体重要资源的一部分,强调借助于网络组织中的关系,经济主体可以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配置和有效利用。在国内,将网络组织理论运用到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研究成果也不少见,比如:刘洪滨指出,青岛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拥有发展海洋旅游企业集群的优势,整合海上旅游、工业旅游、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利用海岸线,滨海大道,岛屿等开设新的旅游景点,以全面促进旅游业的联动发展;[3]张广海以青岛旅游产业为例,从旅游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角度分析了促进旅游城市增长的内在机理。[4]尽管这些理论从行业或者产业层面探讨了促进区域旅游城市经济发展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关联覆盖范围小等原因致使这些组织形式内部的旅游企业间各种敲竹杠或商业欺诈行为时有出现,所以产业竞争无序、组织的不稳定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当前的这些研究大多也只局限于研究经济现象本身,不利于揭示旅游城市内部旅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深入分析旅游企业在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定位等方面的问题。网络组织作为关系嵌入式的组织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基于信任、协作、共赢建立起来的一种集灵活性与约束性于一体的共生网络,在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方面卓有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构建是旅游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旅游城市旅游业结构实现均衡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加强关于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构建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当前青岛市旅游业的市场状况,还可以透过经济现象发现引起青岛旅游业结构不合理的症结所在,这些有效的诊断不仅可以为旅游企业如何地有效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还可以为青岛市旅游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提供策略咨询。所以对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构建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构建思路
青岛市在构建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条件。首先,青岛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观光景区与人文景观众多,由于具有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不同的旅游企业内,而资源的独特性又恰恰形成了旅游企业的吸引力,成为旅游者空间移动的推动力量。正是旅游资源分布的差异性致使拥有不同资源的旅游企业对其他企业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有着互补性的依赖,这为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跨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可能性。其次,从旅游业的综合性以及旅游业与第一、第二产业关联性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涉及领域广泛,不仅包括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游览娱乐业、旅游用品和纪念品销售行业,而且其发展也会带动其他产业如工业、农业等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业内外关联的发展方式必然会推动旅游企业与各行各业的企业结合。最后,从国际旅游业的竞争态势看,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挑战,为了将青岛市打造成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和海滨旅游胜地,客观上要求青岛市旅游企业不仅要建立产业内和区域间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而且也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全球旅游企业网络,通过合作强化竞争意识,实现资源共用、客源共享、市场共推、形象共塑、产品共建,进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立足于青岛市旅游市场现状,结合青岛市的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的构建不能只局限于沿海一带的旅游企业间关系的嵌入,而应该将网络关系规模延伸到周边的县级市,实现全市范围内拥有不同旅游资源的旅游企业间的有效整合,通过网络协调,全面促进青岛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就海洋旅游资源而言,近年来黄金海岸一线得到了有效地开辟,包括琴岛、五四广场、雕塑园、生态风景区、海豹馆、海底世界等,但是外围市域范围内尚有很多“未开发处女地”,由胶南、即墨的灵山岛、田横岛、长门岛、大管岛、竹岔岛等小型岛屿组成的海域带,极具开发价值,适合于开发海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地;黄岛的金沙滩、银沙滩、薛家岛景区;胶南的大、小珠山、琅琊台;平度的天柱山,宗教建筑群、魏碑石刻,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完善。合理地规划与开发青岛市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科学地构建青岛市旅游企业经济网络,将有利于青岛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第二,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的构建不能只限于行业内企业间关系的嵌入,而应该将网络关系规模拓展到与产业内,甚至与产业外企业间合作,有效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绩效,进而优化青岛市旅游业的市场绩效。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传统的化工、橡胶、轻纺、酿酒、食品工业和新兴的电子、家电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青岛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也是得天独厚的。有效地利用产业间的优势,建立产业间的企业经济网络,将有利于促进青岛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第三,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的构建不能只限于本市旅游企业间关系的嵌入,还应该将网络关系规模向周边城市扩展。山东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虽然青岛市“海”的吸引力最大,但在山、水、古文化等方面,东营、泰安、济宁、烟台、威海、日照等各地却各领风骚,由于地域的相近,可以将这些地区的旅游企业有机地形成网络,利用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群”,在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青岛市旅游业的竞争能力。第四,青岛市既有陆域也有海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个方面,而应将不同地域的旅游企业合理地通过网络关系有机地联动起来,探索一套产业布局合理、资源有效利用的旅游企业网络组织运行模式。从资源组合角度分析,青岛的山海城结合之巧妙是众多海滨旅游城市所没有的,青岛湾、汇泉湾、浮山湾等天然海湾、海滩、礁石和市内的古遗迹、宗教建筑、近代特色建筑、军事遗址、名人故居等,加之倚立在海边的崂山及其山麓区的浮山、信号山、观象山、大平山、大小鱼山等分散在城中,组成了青岛旅游资源的密集区。将这些各具特色的海、陆旅游资源有机地构建成企业网络,有利于全面提升青岛市旅游产品的质量和丰富性。总之,通过点、线、面层层深入的网络关系构建,将密切不同层面,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青岛市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和开发,而且也有利于青岛市旅游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升级。
三、轴———幅理论与结构洞在网络组织中的应用
虚拟企业组织构建形式特点探究论文
摘要:当今科技、信息网络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惟有以高弹性运作来适应市场,才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基于此,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虚拟企业,它是由若干成员企业为共同获得某个市场机遇的优势而组成的动态联盟,机遇一旦消失,虚拟企业即告解散。文章分析虚拟企业的产生条件,进一步阐述其内涵、特点及组织形式,提出了虚拟企业组织构建的步骤、运营方式及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虚拟企业;组织;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在新的世界市场环境中,每个企业或公司都应当把对外寻求必要的能力,并对其兼收并蓄当作一项战略方针。在新经济类型中,企业表现在制造、贮存和运输实物资产上的能力日趋弱化。创造共享和运用知识、技术的能力日渐增强,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方式、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走向高级化。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任何公司指望在内部保持所有必要的专门知识、技术、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是不可能的。而虚拟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正以高弹性运作和敏捷性、虚拟化经营来适应市场的多变,使企业间的各种优势集成.催生出1+1>2的综合效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虚拟企业以其对市场的极大应变能力正在被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组织策略而得到广泛应用。
一、虚拟企业产生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是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网络化的步伐大大加速,资本、智力、技术在全球流动与扩散,使企业逐渐处于“无界”经济的环境之中;二是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传统而封闭的大而全的企业显得笨拙僵滞,缺乏竞争活力,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企业惟有以高弹性运作来适应市场,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生产出最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有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三是企业通过互联网以及电信等获取信息技术的提升,多数企业均利用Intemet和局域网获取信息优势,使得企业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业务往来主要通过信息网络完成成为可能;四是市场异变性增强,顾客购物欲望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受到了遏制,企业产品不得不依靠项目创意以满足个性化的要求;五是工人雇用的弹性化,员工一般是弹性雇用,采用兼职等形式,使人们在工作时间的选择上更富于多样性。同时由于笔记本电脑与互联网的发展。使许多人可以在不同时点、场所,甚至在旅途中办公。使“远程工作”成为可能。而且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是目标导向型的。甚至单个雇员都可以是一个模块,一个独立单元,一个公司,以便充分发挥雇员的能动性。另外,企业还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再教育等,促使人力资本增值。
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便产生了一种超越空间约束,依靠信息技术联系、灵活管理和统一指挥结合的新的组织形式——虚拟企业,它以核心优势为龙头,通过借用外力形成动态的优势互补联盟,强强联合对资源整合产生聚变,催生出敏捷反应的强大综合竞争优势。
审计局党组织构建报告
党的*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各种利益矛盾聚集的焦点,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上传下达、组织实施、树立形象、凝聚人心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在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化解矛盾、长治久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基础性作用。
一、基层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1、基层党组织肩负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章规定,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必须肩负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级组织的决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在基层党组织这层出现肠梗阻,执行不力或执行不到位,势必引起群众的不满,引发不和谐的社会因素。
2、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化解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的重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开始在基层不断交织和日益尖锐起来,如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企业职工下岗、社会保障滞后、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低下、教育负担偏重等问题,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着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能有效地在基层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社会和谐将是一句空话,也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着党的形象。
3、基层党组织是反映群众呼声的第一渠道。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充分了解群众的呼声,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贴得最近,最容易了解到群众的呼声、群众的反映、群众的愿望,是群众向党组织反映呼声的第一渠道。如果基层党组织闭目塞听,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或者不愿意听群众的真话,只满足于听假话、空话,不能把群众的真正意愿反映出来,必然导致党的决策失误,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
4、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需要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用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用和谐社会的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断完美、不断丰富、不断健全、不断提高,不断增强自身活力和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才能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
机关党组织构建和谐思考
构建和谐机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机关建设适应新形势的重要举措,也是机关党组织的中心任务。构建和谐人大机关关键在人大机关党的组织领导,和谐机关建设能力的高低,是机关党组织领导水平和组织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人大机关党组织在推进和谐机关建设中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人心、积极探索、推动发展,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正确认识人大机关党组织在构建和谐人大机关中的地位
人大常委会机关担负着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职责,同时也担负着为人民代表大会服务、为人大常委会服务、为主任会议服务的重任。由于人大机关所处的特定地位和具有的重要职能,决定了人大机关党组织在构建和谐人大机关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人大机关党组织是和谐人大机关建设的示范者。人大机关党组织通过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积极主动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构建和谐人大机关的合力。
第二,人大机关党组织是和谐人大机关建设的组织协调者。和谐需要组织协调,组织协调创造和谐。人大机关中党员所占比例较大,老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多,机关党组织尤其要注重发挥他们在构建和谐人大机关中的中坚作用,不断增强他们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从而为和谐机关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人大机关党组织是和谐人大机关建设的推动者。人大机关党组织通过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党内和谐促进机关和谐。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机关的目标要求,运用各种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做好构建和谐机关的宣传发动、舆论支持、典型引导等推动工作,确保和谐机关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农村党组织构建情况考察报告
月日,我们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对县农村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考核。在听取了县委组织部的汇报后,深入到村、村、社区、北社区、公司、厂、公司和办事处、镇,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群众测评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地验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年,县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服务大局促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落实管党责任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全县经济跨越、构建和谐万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农村基层党建情况
1、大力加强“一好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一是多渠道、多形式选配“一好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积极从党政机关中选派热爱和熟悉农村工作、思想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在职、退休及提前离岗的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共选派7名乡镇干部到村任职,选聘2名退休干部到村任职。二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全县所有村党组织班子中都有一名35岁以下委员,且担任了团支部书记,建立了502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库。三是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积极组织村干部参加职高、专科和本科班的学历教育。共有29人报名参加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工程”本科学历进修班。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质量,投资350万元新建占地20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县委党校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今年共举办培训班10次,培训村干部930人。
2、夯实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多渠道筹措资金350多万元,新建3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目前该县有154个村达到“达标”标准,占全县总村数的89%(其中有52个村达到了“示范”标准,占到30%)。同时制定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办法”,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集多项效能于一体的基层阵地,充分发挥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真正成为了“党员之家”、“村民之家”和“村干部之家”。
基层党组织构建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区部分街道、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共有基层党工委11个,党委10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361个,党员7475名。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是好的,呈现出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趋势,特别近两年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新气象,发生了新变化,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四宜”城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去研究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政治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部分单位党政“一把手”角色定位不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经济和业务工作割裂开来,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了业务工作上,忽视了支部书记的责任,对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不热心,存在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致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党建的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二是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和业务工作不够熟悉,对大局缺乏了解,找不到基层党的建设紧贴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三是有的尽管能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
(二)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组织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在农村,由于没有成规模的村办企业,村集体收入普遍较少,而村级债务负担比较重,据统计在28个村(菜场)中,年集体收入少于50万元的8个,入不敷出的村13个,年收入达到200万元的村仅有4个,集体经济薄弱使修路、敬老等公益事业无力去办,村级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同时群众由于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普遍存在“个人顾个人”思想。在社区,基本没有集体收入,而区财政下拔的办公经费一年仅8000元,连最基本的办公所需耗材都难以满足,社区党支部想组织党员开展一些活动,或奖励一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都苦于经费无法保证和落实,许多想法、思路都“落空”了,久而久之,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二是“无地方办事”问题突出,这点在社区表现尤其明显,据统计,目前50个社区中还有2个社区没有办公场所,办公场所面积不足50平米的有23个,50-100平米的11个,阵地建设步伐仍较缓慢,如和济社区党委,现有党员234名,而借用的办公场所中党员活动室面积不足20平米,严重影响了组织活动的开展;三是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农村、社区干部职务补贴和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整体来看,村、社区干部待遇仍然偏低,以年为例,农村主干年平均岗位报酬12231.5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为8123.5元;社区主干平均岗位报酬家园00元,“两委”委员平均岗位报酬9600元,明显低于在岗职工平均岗位报酬水平,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也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构建思考
1前言
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1+2+3”体系为一个服务中心、两个支撑能力、三种工作方法。纵览已有的学者成果,基层党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特点、功能及作用等方面。笔者将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新态势与基层党组织构建结合起来,创新体系建设,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好的服务。
2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新变化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基层党组织的内涵、特点与功能出现新的变化。具体阐述如下:2.1内涵的丰富化。通常来说,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处在各项工作的第一线,建设成效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更是制约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许广华、温卓,2014)。同时,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重大举措(曹忠琪,2009)。此外,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服务师生,净化心灵与塑造健康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因此,新时代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既能发挥政治核心的凝聚力、战斗堡垒的支撑力,又能具备教育教学改革的保障力及师生品德素养的监督力。2.2特点的现代化。一是信息化。信息化主要表现为“互联网+”的党建工作构建。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多渠道、多层次的采用网络化、远程电视化及APP应用软件,随时随地的传达党建精神、党课学习心得等。此外,正确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实时掌控师生舆情,做到“精准定位,精准服务,精准落实”的目标。二是精英化。服务型党组织成员是师生群体中的精英,不仅是技能、学历等方面的强人,更是思想道德的表率,对基层群体的工作、生活都能发挥榜样作用,唯有这样,服务型党组织的威信才能真正落入人心。三是国际化。随着高职院校新进教师的国际化与留学生的逐年增加,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国际化与服务对象的国际化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特点。因此,探讨与研究国外文化、理解习俗差异,增强心理辅导与行为干预成为服务型党组织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2.3功能的延伸化。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定位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四项基本功能,即服务功能、管理功能、监督功能、教育功能(白皓,李淑云,2016)。进一步来说,笔者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具有新的延伸功能:一是学习功能。党组织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具有不断学习与不断进步的功能。正如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一样,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是企业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也需要明确学习目标、任务与规划,保持学习的激情,具有学习的动力,如此才会收获学习的果实。二是创新功能。创新是当前经济结构升级转型与产业更新换代的主要动因,因此创新也是服务型党组织构建的重要基础。当然,创新不是否定前人成果,而是符合当前党的建设思想下的先进工作方法、手段与途径的升华,是兼容并蓄的过程,也是扬弃的结果。三是合作功能。统一战线是我党发展壮大,获得诸多光辉事迹的重要基石,是联络其他优秀政党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应继续保持与发扬优秀传统,主要挖掘民盟、九三学社等党派教师及学生群体,将中国共产党的有效影响落到实处,有力保障其他政党的长效支撑力度。
3产教融合改革下党组织的目标与任务
3.1目标。新时期高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是促进高校改革,为党组织提供优秀人才的根本保证。同时,加强党建工作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扩大党的队伍建设,从而可以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王亚丹,2015)。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体系的构建目标还包括:监督教科研风气、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及深化师生“亚健康”服务程度等。3.2任务。围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1+2+3”体系构建目标,结合产教融合改革进程,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任务可以表述为:一是培育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不仅是“1+2+3”的核心要素,也是党组织增强凝聚力与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不仅将服务理念放在工作过程中,更应成立“服务中心”与“服务小组”,设置师生服务岗位,构建一岗双职,从而将教科研工作与思想培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可追溯、可提升、可示范”的服务体系;二是提升支撑能力。支撑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前者主要指学习带来领导、组织与监督的自信,后者则是学习的目的与学习积累的成果。从事物发展的本质来说,“优胜劣汰”既是自然界万物进化的内在规律,也是组织、团队保持长久旺盛生命力的内在命题,因此,构建基层党组织不断学习的制度、塑造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的氛围是今后高职院校党组织在新常态下的又一重要任务;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优秀的工作方法,此外,实事求是是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但随着当前国家政治生态出现的不良影响与不利环境,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问题也相应发生变化,诸如短期功利性、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等,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法的创新,遵循紧扣热点、深入访谈及勇于突破等思路,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效率与质量。3.3小结。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是将校内教育教学与企业岗位实践相结合,实现产业链演变与教学内容更新的无缝对接,更好的培育优秀应用人才。因此,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应突出服务中心,提升支撑能力及创新工作方法,紧紧围绕“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形式,为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提供推动力、约束力与保障力。
节约型组织构建交流材料
2012年月,随着新的政府采购中心正式运行,县政府采购工作成功实现了“管采分离”,新的采购中心紧紧围绕“提高效益、节约成本”的目标,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优化服务,精心打造“阳光采购”。截止今年底,共依法组织政府采购1323项,涉及金额3563万余元,节约财政资金370多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0%。他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自身建设,筑牢阳光采购的基础
政府采购中心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强化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促进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政府采购队伍。采购中心从其他单位择优抽调5名专业人员,有工商管理专家,有从财政局抽调的财会人员,还有工业、汽车和电气行家。在管理上狠下工夫,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先后到中方县、市采购中心等兄弟单位学习考察。全面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为实现阳光采购提供了可靠的队伍保障。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采购中心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采购中心十不准”、“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中心服务承诺”、“县政府采购中心内部保密制度”、“县政府采购中心防范商业贿赂内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推动政府采购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强化廉政建设。为预防商业贿赂,发挥政府采购源头治腐的功能,中心建立了以“教育为主,制度约束,监督促进”三位一体的廉政建设模式和岗位责任制,将“依法采购、规范操作、廉洁高效”的工作准则贯穿到采购工作的各个环节,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工作的满意率不断提高,实现了有效投诉为零的目标。四是抓好硬件建设。成立之初,采购中心一无经费二无办公室。筹建小组积极想办法,将机关食堂存放杂物约30平方米的保管室作为办公用房,简单进行装修后,改造成2间简洁实用的办公室。为适时掌握市场动态情况,及时招投标信息,提高办公效率,中心添置了4台电脑,实现一人一机,确保了办公自动化。
二、依法运行,规范阳光采购程序
坚持依法采购、阳光采购,是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做好采购工作的基础。一是规范信息,确保信息公开。为了扩大信息的覆盖面,有效地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参与投标,使采购工作更加体现公平、公正、有效,采购中心根据不同的采购方式以及项目特点,结合本地实际,规范了信息程序和渠道,严把采购信息制作审核关,确保采购信息的质量和覆盖面。先后在电视台、电台和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政府采购法》、县政府集中采购流程图、办事指南等内容的大力宣传,依法将招标及采购项目在政府采购网和新闻媒体上。增强社会各界对政府采购的了解,提高了社会公信度。二是规范招标文件,确保内容客观公平。中心规定,所有招投标活动,在发售标书前,都必须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先初审供应商的投标资格证明文件,只有初审合格的供应商,才能购买标书,既保证了项目的按时进行,又能有效遏制借证投标行为的发生。三是规范评标定标,确保结果公正。项目评定都由专家评委进行,在评标前1小时,由工作人员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出至少3位以上专家组成评委,现场评定合议,评定出结果,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和失误,我们实行定标复核程序,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专业性、合法性。避免过来政府采购中出现的在公开招标、竞标中私下暗地拍板,造成费用高、档次低的局面,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了“阳光作业、高效运转”。四是规范“两库”管理,确保高效采购。“两库”即供应商库和信息数据库。严把供应商市场准入关、做到坚持原则,不放宽标准,确保供应商自由进入政府采购市场。为了适应信息化、电子化的政府采购新模式,提高采购效率与效益,中心建立了政府采购信息数据库,包括产品信息、供应商实力、市场行情等资料。通过完善两库管理,为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高效完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五是创新采购方式,助推阳光采购。采购中心一班人大胆创新工作方式,结合定点采购规定,率先在我市成功推行公务接待定点制度,在公平、公开、公正招投标的基础上,确定12家宾馆和25家酒店为接待定点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县城宾馆标准套间挂牌价为588元,合同价为380元,节约208元,标准间挂牌价为228元,合同价为150元,节约78元;在餐饮方面,实行照菜单价格的百分比优惠率定价。如吉首炒鸭店20%的优惠价,沅武是18%的优惠价,三龙大酒店是10%的优惠价。通过推行政府采购,降低了成本,推动了政府集中采购的阳光运行。今年,县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采购宣传画册,医疗办经多方了解提出49500元申报价。采购中心接到申请后,采购信息,经公开招标以30800元的价格签下合同,节约资金18700元。通过不断努力,确保了采购质量,优化了服务环境,实现了效益,降低了采购成本,赢得了采购单位的信任。
三、加强服务,树立阳光采购形象
团组织构建调研报告
社区团组织工作历来是共青团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共青团工作特别是社区基层团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新走向、构筑新格局,保持团工作的发展势头,是我们必须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近期我们通过走访形式,对当前我社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社区团组织建设现状
我社区是一个规模较小的社区,拥有团支部1个,辖区内有28周岁以下的青年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5%,其中大部分青年为在校学生和企事业在职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约占社区总人口的0.5%左右。
二、我社区团组织建设特点
社区的未成年人建设是市未成年人建设的试点,团组织通过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在社区开展的如教育、扶贫、帮困、卫生清扫、环境绿化美化、治安巡逻、医疗保健服务、科普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能切实帮助居民解决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遇到的难点,最终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1、通过市民学校开展了法制教育进社区、禁毒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关注青少年成长,切实解决青少年成长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积极帮助青少年健康的成长、成才。同时联系楼门组长及时了解青少年现状,及时发现和纠正青少年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