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准则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1 18:31: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租赁准则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析租赁准则问题
2006年2月25日,财务部了《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这批具体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通知》还指出,对于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反馈。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一租赁》的学习,笔者认为该准则中的部分内容仍值得商榷。
一、关于融资租赁的定义
《准则》第五条指出,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笔者认为,定义中所说的“全部”二字的使用有明显的不妥之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第四条之(一)将“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作为销售商品收入的必备条件之一。一般而言,商品销售要比资产租赁在“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上程度更甚,但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也仅使用了“主要”二字,而非“全部”,何况是资产租赁呢?因此,笔者建议将“全部”换成“大部分”或“主要”更为合理。另外,在融资租赁业务实践中,承租方往往只对租赁资产余值做部分担保,出租方则要承担租未担保租赁资产余值减值的风险。因此,使用“大部分”或“主要”字眼更符合实际。
二、关于融资租赁的确认标准
《准则》第六条之(三)指出,“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是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的,也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笔者认为,这里应明确阐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是指该资产全新时的可使用寿命、还是以租赁日为起点的尚可使用寿命。结合旧《准则》的观点,笔者认为这里应是指“以租赁日为起点的尚可使用寿命”。
《准则》第六条之(四)指出,“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租赁,可以认定为融资租赁。由于最低租赁付款额与最低租赁收款额并不一定相等,即使相等、也可能由于租赁双方使用了不同的折现率,导致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也不一定相等。这样,必然会出现要么只有“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要么只有“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情形。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是允许双方都将该租赁确认为融资租赁、还是只允许符合条件的一方将该租赁确认为融资租赁?《准则》并未明确。笔者认为,会计核算是为会计主体服务的。在判定经济业务类型时,应以该经济业务对会计主体所产生的经济实质作为判断依据。因此,租赁双方在判定租赁业务类型时,无须考虑该经济业务会对交易的另一方产生什么结果,不应受对方判定结果的影响。所以,《准则》第六条之(四)应体现以下观点,即“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承租人应将该租赁业务认定为融资租赁;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出租人应将该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
新租赁准则对金融企业承租的影响
一、旧租赁准则下金融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物资产管理松散,租赁支出成本偏高
在原《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准则(以下简称“旧租赁准则”)下,承租人租赁业务会计处理采用的是“双重会计模型”,划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金融企业存在大量包括营业网点、项目组办公室、自助柜员机、办公设备等经营租赁资产。在旧准则下,经营租赁业务并不需要把有关的资产与负债记录到资产负债表内,常仅以附注的形式披露,在报表中未能全面反映租赁业务的权利与义务。在日常管理方面,金融企业对营业网点的经营租赁资产一般未纳入集团统一管理,而以经营使用单位作为管理人进行分散管理,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租赁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在租购决策层面,由于经营租赁业务未上表处理,仅在附注中披露,因此对企业财务报表影响不大,导致决策层对经营租赁决策重视度不够,容易更多的考虑短期效益,未能慎重的从长远出发考虑“资产应购买还是租赁”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资产租赁费用大于购买成本的现象。
(二)表外业务大量存在,企业经营风险被低估
原租赁准则区分租赁业务的标准是观察标的资产中有无发生风险报酬的转移,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经营租赁,其未发生风险报酬的转移;第二类是融资租赁,其发生了风险报酬的转移。企业要把标的资产中需要资本化的租赁费用记在资产负债表内,而将不需要资本化的经营租赁资产记在表外,形成表外融资。在营运过程中依赖租赁方式获得重大资产使用权的金融企业为了优化相关财务比率,根据利己原则,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往往会偏向于将实质为融资租赁的交易,人为设置为符合特定条件的经营租赁交易,以达到不记录在表内、仅按相关规定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未来经营租赁付款承诺金额及期限结构的目的,这使得其在表外隐匿了大规模的隐形资产与负债,起到了表外融资的作用。因此,经营租赁业务已然成为金融企业表外融资的重要形式。根据各主要上市金融企业披露的2018年财务报表附注,经营租赁付款承诺(未折现)金额基本上在100亿元~200亿元之间,通过这些租赁活动,金融企业获得了使用租赁资产及其收益的权利,且在租赁期内可自由处置这些资产,而无需在报告中披露,导致低估了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了企业盈余管理风险。
(三)业务模式选择空间较大,财务数据可比性较低
新租赁准则对航空公司的财务影响研究
摘要:2018年财政部修订发布了新的租赁准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全面开始实施。新租赁准则对承租方的经营租赁业务规定进行了重大修改,将对经营租赁业务比重较高的航空行业产生显著影响。以民营航空公司中的代表性企业吉祥航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租赁准则对该公司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关于吉祥航空公司应对新租赁准则的建议,为相关行业和公司分析新租赁准则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租赁准则;经营租赁;融资租赁;吉祥航空
引言:2018年财政部修订发布了新的租赁会计准则CAS21。新租赁准则是对国际租赁准则IFRS16的趋同,对旧租赁准则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重大修改。新租赁准则最重要的变化是对于承租方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不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而是采用了单一的使用权模型,实现了“两租合一”。除了简单租赁和低价值租赁之外,承租方必须将租赁业务相关的资产计入“使用权资产”科目,将租赁业务相关的负债计入“租赁负债”科目,使得承租方无法通过经营租赁的方式进行表外融资,从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公司的经营决策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航空行业作为重租赁资产的行业之一,将会显著受到新租赁准则的巨大冲击。在航空行业中,民营航空公司由于受到自有资金的限制,在租赁准则修改之前,更多依赖于经营租赁进行表外融资,其经营租赁业务的比重也显著高于国有航空公司;在新租赁准则执行之后,其受到的冲击也将显著高于国有航空公司。因此,本文选择民营航空公司中的吉祥航空作为代表,分析新租赁准则的执行对吉祥航空的财务影响以及吉祥航空公司的应对策略,为相关行业和公司分析新租赁准则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相关学者围绕租赁准则的修订、新租赁准则执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以及企业的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都支持了对租赁准则的修订。Graham和King(2013),Boyle和Mahoney(2014),孟晓俊、夏菁(2016),李营(2020)等研究认为,新租赁准则的修订抑制了企业通过经营租赁方式进行表外融资的行为,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了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成本,能够更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在新租赁准则对企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方面,Thiongo(2016)按新租赁准则对航空行业的财务数据进行重述。其研究发现,新租赁准则对航空行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冲击,并影响了航空行业的资本结构。Chatfield和Poon(2017)研究发现,新租赁准则对酒店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国内学者也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俸芳等(2018)研究表明,新租赁准则将会恶化零售行业的财务指标,并提高零售行业的融资成本。汪毅(2020)进一步为永辉超市应对新租赁准则的执行提出了一套新的融资方案。黄怡婕(2018)研究认为,新租赁准则对运输行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提高了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聂琳(2019)研究认为,新租赁准则的实施将导致航空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并加大了盈利的波动性。王新红、赵晓茹(2021)测算了新租赁准则对海南航空、春秋航空和华夏航空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航空公司应控制租赁业务规模,加强现金流管控和提高抗风险能力。李诗恬(2021)分析了新租赁准则在中国南航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南方航空应合理控制租赁业务规模,加强企业财务稳定性。寇子怡(2022)分析了新租赁准则对中国国航的影响程度和应对策略。上述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新租赁准则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具体影响。但由于我国新租赁准则的执行时间很短,大部分公司都是从2021年1月1号开始执行新租赁准则的,现有研究大多数只是基于理论分析,或者是根据新租赁准则进行推算的数据分析。因此,我们有必要利用吉祥航空执行新租赁准则后的实际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二、新租赁准则对吉祥航空公司的财务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应用租赁准则的论文
摘要:租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业务内容包括传统融资租赁、转租赁、售后租回交易、委托租赁、厂商融资租赁、结构共享式租赁及联合租赁等,虽然租赁合同会计准则对纳入租赁准则范围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作了较详细的说明,但因会计人员的个体差异,对租赁准则实施的影响、在操作过程中技术性问题认识不够或出现偏差,应正确理解和掌握。
关键字:会计准则租赁上市公司
一、租赁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在融资租赁情况下,租赁准则规定承租人应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两者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新旧租赁租赁准则的最大区别在于用公允价值替代账面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减少了上市公司在执行会计准则时的选择余地。未确认融资费用可以在租赁期内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分摊。原租赁准则规定除了采用实际利率法之外,还可以采用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对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摊销。用实际利率法对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摊销,符合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同时,租赁准则对摊销方法的单一规定,避免了承租人利用不同的摊销方法人为调节利润的行为。而在租赁活动过程中承租人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初始直接费用,如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等,应当记入租赁资产的价值,初始直接费用资本化,能够从承租人角度反映企业租赁资产的真实价值。同时,由于融资租入的资产要在较长的时期内为承租企业所使用,为取得这种资产所耗费的费用理应在融资租赁期限内摊销。
此外,租赁准则还规定承租人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租赁资产折旧。同时规定,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折旧年限为租赁资产的可使用年限;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折旧年限为租赁期与租赁资产的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者。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上市公司通过对租赁资产采用不合理的折旧政策与折旧年限来调节利润的现象。如果上市公司作为出租人,其租赁收入的会计处理更为严格,与旧准则将初始直接费用作为当期费用处理相比更为科学。另外,新租赁准则的方法对未实现收益的分配更为合理,避免了出租人利用不同的分配方法人为调节利润的行为。
二、上市公司在执行租赁准则面临的技术性问题
租赁会计准则问题分析
摘要:融资租赁方式是目前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目前,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对租赁会计实务操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与规定,但是在实务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能够使租赁会计准则能够更加有效指导会计人员的实务操作,提高租赁会计的日常工作效率,更加准确地反映真实合理的会计信息,本文对租赁会计准则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租赁会计准则;问题;建议
一、租赁会计准则中尚待完善的方面
1.租赁会计判断标准主观性较大,具有可操作性。目前,租赁业务分类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五项,但是其中只有第3项和第4项可以具体量化,其他的几项则需要根据租赁合同的规定以及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都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难以真实合理地反映租赁业务的实质,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被误导。其中,第4项租赁业务分类判断标准可能会导致同一笔业务出现出租方与承租方分类不一致的情况,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融资租赁业务的第4项判断标准是:承租方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出租方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判断标准的“几乎相当于”是指最低付款额和最低收款额占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以上,含90%。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双方计算现值时,承租方将租赁期内的长期应付款和初始直接费用计入最低租赁付款额,出租方将租赁期内的长期应收款和初始直接费用以及承租方、独立于承租方、出租方的第三方的担保余值计入最低租赁收款额,二者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相比较,很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从而对同一笔租赁业务,租赁双方分类不一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计算现值时所采取的折现率一般为租赁内含利率,否则就要根据合同的利率折现,如果以上两个折现率都没有,则需要根据同期的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折现,不同的处理方式给了双方极大的操作空间。例如,双方协商采用较高的折现率,最低租赁收、付款额可能计算结果都将较小,从而不满足上述第4项租赁业务分类判断标准,使得租赁业务由融资租赁转为经营租赁,这表明租赁准则的判断标准存在人为操纵租赁业务分类,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隐患。2.租赁资产入账价值计量标准问题。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标准,承租方与出租方在选择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计价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采用账面价值计量,更加符合可靠性的要求,但是融资租赁所涉及的标的物主要为大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此类非现金资产的贬值速度实际上大大超过了通过会计方法计提的折旧与减值准备,如果一直采用账面价值计量租赁资产,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所以应该选用公允价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标准。但是,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产权市场仍不活跃,不能作为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可靠参考标准,所以采用公允价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标准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如果过分依赖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则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为操纵会计利润、粉饰财务报表提供操作空间,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3.对出租人与承租人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出租方在处理初始直接费用时,由原准则规定的费用化处理改为现在的资本化处理。这样规定可能是考虑到把初始直接费用资本化处理以达到增加租赁资产价值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其投资收回的一部分。但是这样规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承租人因租赁业务而计算的“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中不包括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而且出租人在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里核算的初始直接费用不可能收回,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其次,初始直接费用的发生时间与融资租赁资产的确认时间往往不一致,初始直接费用的发生时间一般在租赁合同的谈判期间,融资租赁的资产确认时间一般在谈判成功之后,所以,两者的时间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第三,如果谈判成功,租赁合同生效后可以将初始直接费用资本化,但是如果谈判失败租赁合同未生效则需要将初始直接费用作费用化处理。4.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的租金中,包含本金和利息两部分。承租人支付租金时,一方面应减少长期应付款,另一方面应同时将未确认的融资租赁费按一定的方法确认为当期融资费用,在先付租金的情况下,租赁期第一期支付的租金不含利息,只需要减少长期应付款,不必确认当期融资费用。在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承租人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计算。按照准则规定,承租人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在采用实际利率法时,根据租赁开始时租赁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基础不同,融资费用分摊率的选择也不同。5.未担保余值减值的处理。由于融资租赁资产的余值可以予以担保,其风险完全由出租方承担,与承租方无关,实现了担保余值的风险转移。但是在租赁会计准则中,当未担保余值发生减值情况时,准则规定的处理办法过于烦琐,不易操作。首先,如上文所述,融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弊端,所以资产余值的公允价值也未必准确,对资产余值的估计与减值准备的计提存在较大的问题,不符合真实性与相关性要求,而且未担保余值通常所占融资资产比重较小,发生减值后烦琐的处理方法不符合重要性原则。其次,在重要性的前提下,应该对资产余值减值简化处理,当发生资产余值减值时,由于融资收入是根据原租赁内含利率所计算,出租方的投资额实际上涵盖了未担保余值,所以不应该在资产余值减值后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
二、租赁会计准则完善建议
第一,应该明确租赁分类的界定标准,使得每一笔租赁业务都能够清晰地分清类型,不出现租赁双方由于分类不一致而导致会计信息没有可比性的情况。第二,应该进一步完善租赁资产入账价值计量基础的流程,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和账面价值计量都存在弊端,需要在二者中寻找平衡点,既符合租赁会计准则的要求,也能适应实际情况。第三,应该提高初始直接费用的核算水平,针对出租方与承租方不同的角度以及初始直接费用发生的时间,可以将出租方的初始直接费用全部费用化,并将未实现的财务收益相当于初始直接费用的部分确认为收益,而承租方的初始直接费用应根据发生时间的不同做不同的会计处理,合同签订成功可以做资本化处理,否则需要费用化。第四,改进未担保余值减值的处理办法,由于准则中关于租赁资产未担保余值的减值处理较为烦琐,可作简化处理,发生减值后,不修改租赁内含利率,在未担保余值金额较小的情况下,不做调整。
新旧租赁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摘要:2018年底财政部颁发了新的租赁准则,对承租人不再区分经营租赁、融资租赁,这一变化对企业影响很大。本文从承租人角度出发,对比新旧准则的主要变化,分析了新准则实施后资产负债的会计核算处理方式,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新租赁准则;新租赁准则
对企业的影响2018年12月13日,财政部了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通知。新租赁准则有效的借鉴国际准则,同时又考虑到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际新租赁准则基本趋同,下面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新旧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原租赁准则规定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对于承租人而言,融资租赁需确认资产的入账价值,以及确认租金的长期应付款,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即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有所增加;而出租人将出租的资产剔除出固定资产,作为应收款项管理。
原租赁准则中,不论承租人、出租人,融资租赁都将引起资产的变动,承租人资产增加,出租人资产减少,但经营租赁只会引起损益的变动。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的区分导致承租人财务报表未全面反映因租赁交易取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为实务中构建特定类型租赁交易提供了机会,降低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新租赁准则中对于租赁的识别不再按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区分,将租赁定义为“在一定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的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对价的合同”,主要通过合同来识别是否是租赁行为,并说明“如果合同中一方让渡了在一定期间内控制一项或多项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以换取对价,则该合同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即合同中一方是否有在一定期间内控制资产使用的权利,并为了拥有控制资产的权利而支付对价;资产使用者是否有权在使用期间内获得经济收益,并有权在使用期间控制资产。新租赁准则在会计处理上引入了“使用权资产”这一新资产类别,规定承租人要确认使用权资产,同时确认租赁负债。
即在资产负债表上,承租人要列示使用权资产,并在负债中包含租赁费用。承租人应当参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计提使用权资产的折旧,同时按照一定的利率计算租赁付款额的利息费用,两项均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处理使承租人的折旧费、财务费用都有所增加,对租入资产产生的实际效益核算更合理。新准则对于租赁期不超过12个月的租赁行为,以及租入资产在全新时价值较低的,建议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将租金计入成本即可。新租赁准则取消了承租人关于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分类,要求承租人对所有租赁(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除外)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并分别确认折旧和利息费用,该变化对于承租人的影响很大。
原租赁准则中经营租赁的好处是可以放大财务杠杆,帮助承租人取得租赁物的使用权及其收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使承租人的财务报表变得不够直观、明确,承租人容易对盈利进行操作。新租赁准则实行后,承租人按核算要求同时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因资产通常大于负债,导致承租人的资产负债率提高,这样承租人显得资产多了,负债更重了。不单是资产负债表发生变化,损益表也有变化,租赁成本还要考虑折旧及利息,且由于存在利息的原因,整个租赁期的租赁费呈前高后低的趋势。另外,由于租赁资产要作为使用权资产入表,总资产增加了,评价经营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也会下降。财务指标的下降会导致承租人融资能力下降、融资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企业利用租赁来提高自己融资能力、降低运营成本的空间被挤压。因而,新租赁准则可能会使承租人使用融资租赁工具的积极性产生变化,更多的承租人将考虑用购买替代租赁。
对租赁准则的认识-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准则一租赁》(以下简称“准则”)已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它规范了承租人和出租人传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使企业更加稳健地反映资产和收益状况,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就该准则谈一些认识。
一、准则对融资租赁进行了严格的界定
准则规定:“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准则还规定了认定融资租赁的条件:“满足以下一项或数项标准的租赁,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①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②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③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但是,如果租赁资产在开始租赁前已使用年限超过该资产全新时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则该准则不适用。④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就出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但是,如果租赁资产在开始租赁前已使用年限超过该资产全新时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则该准则不适用。”从以上规定不难看出,准则特别强调了租赁资产的已使从年限不得超过该资产全新时可使用年粮的大部分。这样规定符合所有权的风险与收益相对位的原则,若该项资产的巨使用年限已超过了该资产全新时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此时与该项资产有关的大部分收益已由出租人获取,其与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已由出租人承担;因此该资产的所有权仍应归出租人,而不能转移给承租人。此时这项租赁只能认定为经营租赁,承租人不能将其列为自己的资产,也就无法达到虚列资产的目的。这样便有效地防止了一些企业滥用融资租赁进行报表粉饰。为了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此规定处理,笔者建议应要求企业披露确认融资租赁的确认标准。若确认标准为准则所列的③或④,则企业还应披露租入资产的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以及租赁期。
二、准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它是我国会计工作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该准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租赁准则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2006年2月25日,财务部了《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这批具体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通知》还指出,对于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反馈。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一租赁》的学习,笔者认为该准则中的部分内容仍值得商榷。
一、关于融资租赁的定义
《准则》第五条指出,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笔者认为,定义中所说的“全部”二字的使用有明显的不妥之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第四条之(一)将“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作为销售商品收入的必备条件之一。一般而言,商品销售要比资产租赁在“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上程度更甚,但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也仅使用了“主要”二字,而非“全部”,何况是资产租赁呢?因此,笔者建议将“全部”换成“大部分”或“主要”更为合理。另外,在融资租赁业务实践中,承租方往往只对租赁资产余值做部分担保,出租方则要承担租未担保租赁资产余值减值的风险。因此,使用“大部分”或“主要”字眼更符合实际。
二、关于融资租赁的确认标准
《准则》第六条之(三)指出,“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但是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的,也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笔者认为,这里应明确阐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是指该资产全新时的可使用寿命、还是以租赁日为起点的尚可使用寿命。结合旧《准则》的观点,笔者认为这里应是指“以租赁日为起点的尚可使用寿命”。
《准则》第六条之(四)指出,“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租赁,可以认定为融资租赁。由于最低租赁付款额与最低租赁收款额并不一定相等,即使相等、也可能由于租赁双方使用了不同的折现率,导致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也不一定相等。这样,必然会出现要么只有“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要么只有“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情形。一旦出现这种情形,是允许双方都将该租赁确认为融资租赁、还是只允许符合条件的一方将该租赁确认为融资租赁?《准则》并未明确。笔者认为,会计核算是为会计主体服务的。在判定经济业务类型时,应以该经济业务对会计主体所产生的经济实质作为判断依据。因此,租赁双方在判定租赁业务类型时,无须考虑该经济业务会对交易的另一方产生什么结果,不应受对方判定结果的影响。所以,《准则》第六条之(四)应体现以下观点,即“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承租人应将该租赁业务认定为融资租赁;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出租人应将该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
新租赁会计准则的应用及建议
[摘要]继2016年1月国际报告新租赁准则(IFRS16)发布后,我国财政部也于2018年12月发布了新租赁准则,新租赁准则在租赁定义和识别、承租人会计处理方面做了较大修改。本文比较了现有准则、IFRS16、USGAAP及我国新租赁准则的异同,分析实施新租赁准则可能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承租人的会计处理模型及新准则应用中的难点。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租赁;新租赁会计准则
2018年12月7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新租赁准则。新准则取消了承租人关于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划分,要求对所有租赁采用相同方法进行处理。即单独确认使用权资产,同时资产负债表另一侧确认租赁负债。而对出租人而言,新租赁准则主要对信息披露做出更详细和严格的要求,具体到会计处理方法上则变化不大。
1新租赁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1)新租赁准则明确了租赁的定义,规范了识别模型,对租赁合同的拆分与合并、合同对价的分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特殊事项(售后租回、转租赁等)做出了具体指引。(2)采用单一会计处理模型,不论是经营租赁还是融资租赁,承租人均需要确认资产和负债,即所有租赁均需“上表”。(3)完善承租人后续计量,对选择权重估和租赁变更等事项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规范了售后租回交易与收入准则的区别和衔接。(4)披露的要求更为严格。企业不仅需要披露租赁涉及的影响财务报表的定量信息,还需要披露与租赁安排相关的定性信息,例如租赁合同对主体施加的限制、对租赁资产的风险管理战略及租赁期间需要满足的条件等,以方便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新租赁准则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修订形成的,保持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但并不是照搬。新旧租赁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的简要对比如表1所示。
2新租赁准则实施的影响及挑战
国际租赁会计准则发展动态及借鉴
摘要:近些年,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使得融资租赁行业开始逐渐兴起。财政部对于融资租赁行业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规范融资租赁行业更加稳定发展,本文从融资租赁准则内容出发,积极探究相关会计处理内容,希望有助于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实现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会计准则;融资租赁;新会计准则
2018年12月7日财政部对原有的《会计准则》中租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次研究过程中简称为新租赁准则。并且针对境内企业和境外企业规定了其执行的时间,新租赁会计准则的施行,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更严格。并且新租赁准则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流程都于国际会计内容更加趋同,在范围上也得到了拓展。新租赁准则更加符合会计要素、计量、报告体系要求。
一、租赁准则的修订历程及主要内容
(一)租赁准则修订历程。相对于国外租赁行业而言,我国的租赁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兴起,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租赁行业近几年发展速度惊人,因此,如何更好地对该行业进行核算和管控成为当下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租赁行业的规范和发展,从2001年起针对租赁行业我国财政部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随着这一准则的颁布和施行,租赁行业的相关日常会计事项工作得以规范,从内容和细节来看,《会计准则》的很多条款与IASC制定的IAS17有着惊人的相似。并且在具体的准则中对租赁的相关定义、分类、形式、售后租回交易的内容、衔接方法和附则都做了详细的说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逐年发生着变化,2005年之后,世界上超过27个国家对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有效地进行了施行,《国际会计准则》的施行标志着各个国家会计国际化进程加快,相对国际而言,我国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国家会计准则进行了趋同,但是在这里不得不强调的是趋同不到表照搬照抄,是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需求,在趋同的过程中,我国以实际经济发展为基本依托,以《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为基本参照,颁布施行了我国适合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简称CAS21。从我国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内容来看在原有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修改和调整时候内容更加的适合我国的国情。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改革过程中又一次质的飞跃。2019年开始,国际会计准则针对租赁相关的内容了新的准则要求,并且强调了该租赁16号报告施行的时间为2019年1月1日,该准则的施行是专门针对租赁行业会计核算和施行的,并且针对租赁涉及的判定事项、拆分事项进行了规定和详细的说明,通过租赁16号报告的对于租赁行业更好的处理同行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这也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租赁的相关内容更加科学、规范,也标志着我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二)新旧准则差异。2006版准则规定中对租赁的确认条件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其中重点强调了相关联风险和报酬内容的转移;相反,则确认为经营租赁。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租入的资产可视为自有资产,承租人需要对该项租赁得到的相关资金按着会计处理中的实际利率方法进行一定的租金摊销,并且按着《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对租金费用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租金费用直接进入企业中的损益项目,基本上不再资产负债表内体现。2018年我国财政部颁布实行了新版CAS21,本着与国家会计趋同的态度,致力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体系,因此在IFRS16的颁布后,我国紧跟步伐了新版CAS21,要求2019年1月1日生效,生效时间与IFRS16相同,保持了实质趋同。在我国施行《会计租赁准则》的过程中,对租赁的相关定义进行明确,定义中指出,在出租人进行资产使用权让渡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合同内容先进行本质内容的判定是否符合租赁的特征,与此同时,租赁合同拆分的内容也需要按着租赁部分的相关内容进行判定和核算。在《会计租赁准则》中,最大的变化是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者对于资产使用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和统一,资产负债表中要对租赁的资产项目和租赁的负债项目进行列报和说明。
二、会计准则中融资租赁业务处理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