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1 18:13: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阻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负摩阻力
一、负摩阻力的成因
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体的沉降!桩土的相对位移(或者相对位移趋势)是形成摩擦力的原因,桩基础中,如果土给桩体提供向上的摩擦力就称为正摩阻力;反之,则为负摩阻力。
地基土沉降过大,桩和土相对位移过大地基土将对桩产生向下的摩擦力拉力,使原来稳定的地基变得不稳定,实际荷载可能超过原来建议的地基承载力。
一般可能由以下原因或组合造成:未固结的新近回填土地基;地面超载;打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土层下沉;非饱和填土因浸水而湿陷;可压缩性土经受持续荷载,引起地基土沉降;地震液化。
二、地基设计为什么要考虑负摩阻力
桩周负摩阻力非但不能为承担上部荷载作出贡献,反而要产生作用于桩侧的下拉力。而造成桩端地基的屈服或破坏、桩身破坏、结构物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此,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础的作用是桩基础设计必不可少的问题之一。
负摩阻力分析论文
一、负摩阻力的成因
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体的沉降!桩土的相对位移(或者相对位移趋势)是形成摩擦力的原因,桩基础中,如果土给桩体提供向上的摩擦力就称为正摩阻力;反之,则为负摩阻力。
地基土沉降过大,桩和土相对位移过大地基土将对桩产生向下的摩擦力拉力,使原来稳定的地基变得不稳定,实际荷载可能超过原来建议的地基承载力。
一般可能由以下原因或组合造成:未固结的新近回填土地基;地面超载;打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土层下沉;非饱和填土因浸水而湿陷;可压缩性土经受持续荷载,引起地基土沉降;地震液化。
二、地基设计为什么要考虑负摩阻力
桩周负摩阻力非但不能为承担上部荷载作出贡献,反而要产生作用于桩侧的下拉力。而造成桩端地基的屈服或破坏、桩身破坏、结构物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此,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础的作用是桩基础设计必不可少的问题之一。
全球化阻力根源论文
[摘要]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被全球化了,并成为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阻力的根源。
[关键词]全球化阻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全球利益,也催生了全球价值理念:平等、尊重、互利。但是,现实的全球化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起和推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全球化,在创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的病灶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扩展到了全球。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过去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生产能力无限扩大的倾向与市场需求增长有限之间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等。那么,在今天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是什么呢?
一是跨国公司内部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与世界市场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经济全球化通过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把市场经济的缺陷和弱点,如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扩展到全世界。出于应对来自世界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和攫取高额利润的需要,跨国公司一方面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了跨国公司内部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产品供给和利润增长;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为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能力,往往排挤竞争对手。这时,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活动突破了民族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它们的活动舞台是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的世界市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与经济全球化相匹配的有效的国际协调机制或全球治理模式,还不能像—国国内那样有效控制跨国公司的生产和全球性金融投机活动。无法遏止跨国经济所带来的种种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后果。其结果必然在全球范围导致生产发展的盲目性,导致整个世界市场在无政府状态下畸形发展。跨国公司具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度的内部组织性,必然与世界市场无政府状态之间产生矛盾,其结果必然造成全球范围生产的盲目性和世界范围有效需求的不足,产生世界性的生产过剩危机。
二是世界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范围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在资本全球化条件下,一方面,为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的竞争驱使着资本家疯狂地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发达国家在绝大多数产品上的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垄断资本加大对全球劳工、中心国家加大对外围国家的剥削力度,使许多国家陷入相对或绝对贫困状态,这种全球贫富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得人类的整体消费能力和市场容量远远赶不上全球规模的生产扩张速度和能力。出现了世界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范围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
农村公共品的消费阻力分析探索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消费现状;消费阻力;对策
摘要:农村公共品消费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需求正呈现一种加快发展的态势,原有的公共品的国家垄断供给和城市化倾向,加上“税费改革”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畅,直接导致农民在消费公共品时效用的损失。因此,必须围绕农民的真实需求,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
一、农村公共品消费的重要性
农村公共品是指农村地区关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农村公共品消费包括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利用和农村公共服务的享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对农民的消费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刺激农村消费水平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村地区消费需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随着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消费观念更新,过去那种独立的个人消费品消费已远远不能满足个人消费增加的需要,必须依赖非独立的消费品即公共品的消费而实现其扩大的消费需求,这必将对道路、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形成巨大的消费需求。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等设施的建设,加大农民急需的与生产生活直接关联的公共产品的投入,可以使农村财政支出有效引致农民消费支出的增加,从而启动农村市场,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企业文化变异动力和阻力
一、企业文化变异的动力
1.企业文化变异的动力来自于市场竞争
企业的目标是获取利润,企业家经营企业的挫折感一定程度上是由企业的市场赢利性决定的,一旦企业文化的功能被判断缺失,不能支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时,企业就会主动地进行企业文化变异的探求。经营方式的变化是通过适应性的学习、复制等机制不断遗传和变异的,如一个产业中的不同企业所尝试的经营方式肯定是有差异的,而这些差异必然导致赢利性好坏的差异,因此,企业文化时刻接受着市场竞争所不断施加的生存考验,只有适应环境的企业文化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其它的则被淘汰。企业持久的生命力来源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运行主要是由企业文化来支撑的。缺少了不断面临的市场竞争,企业文化也就面临着衰亡的命运,可以说竞争是企业文化变异的第一原动力。
2.企业文化变异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家“自我实现”的心理
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与变化不仅取决于外部力量的冲击,也取决于该系统内部的发展与变化。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自身的素质、文化观念及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文化理念。作为企业文化主要发端者的企业创始人,在其视野、认识、经验和知识与境界的不断变动下,靠着他们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崇高的威望,不断地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完美,使企业文化体系通过在他们手中的不断丰富而得到演化。企业家的创新过程同时也是企业家的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和企业家的价值判断和心理满足联系在一起的。
3.企业文化变异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干中学”
电子政务构建的阻力
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曾经指出,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应该说,在电子政务实施这一环节上,技术层面讲,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体制上。
一、资金上的困难
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对于欠发达和贫困地区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期间,有政府代表提出疑问,电子政务建设不是增加两台电脑,增加两个人手就能解决问题的,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从基础设施,硬件配置、配套软件到网络运转和后期的维护,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来讲,资金从何而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以经济作为后盾的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很不平衡,数字鸿沟呈现进一步加剧的态势。报告显示,华东、华北、华南三地区的网站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近九成,网站数量排在前四位的省市依次是北京、广东、浙江和上海,这四个省市的网站数量占全国网站总数的56.8%,并且域名数量占了全国域名总数的50.6%。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困扰一部分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头等难题。
二、观念上的陈旧
这里说的“观念”有两方面:一是传统行政观念的障碍;二是重“电子”轻“政务”观念。人浮于事,互相推诿,以公权谋私利、玩弄法外之权,官大于民,部门分割,由于受到封建社会官僚观念的影响,这些传统的行政观念长期存在于我国部分政府机关人员头脑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官老爷”始终处在高高在上的位子,办事效率低下,法制观念淡薄,给我国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各项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另外,皮毛关系倒置,重“电子”轻“政务”现象严重。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的采购额中硬件支出高达80%以上,软件和服务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即是明证。由于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知半解,加之受到“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概念的影响,部分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成为“政府形象工程”,导致部分巨资购来的硬件设施成为摆设,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硬件设施相对软件设施更为直观,更加显而易见,相反,软件设施的价值是难以用肉眼来判断的。另一方面,部分人员敷衍了事,本身并不情愿接收新的行政方式,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购置部分硬件,或者就是简单地购置一两套信息化软件。由此导致“电子”大于“政务”的后果。实际上,信息化改造要对政府部门管理方式和整个业务流程进行肌体再造,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这样才能根本上实现电子政务的初衷。
农村公共品的消费阻力诠释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消费现状;消费阻力;对策
摘要:农村公共品消费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需求正呈现一种加快发展的态势,原有的公共品的国家垄断供给和城市化倾向,加上“税费改革”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畅,直接导致农民在消费公共品时效用的损失。因此,必须围绕农民的真实需求,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
一、农村公共品消费的重要性
农村公共品是指农村地区关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农村公共品消费包括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利用和农村公共服务的享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对农民的消费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刺激农村消费水平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村地区消费需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随着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消费观念更新,过去那种独立的个人消费品消费已远远不能满足个人消费增加的需要,必须依赖非独立的消费品即公共品的消费而实现其扩大的消费需求,这必将对道路、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形成巨大的消费需求。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等设施的建设,加大农民急需的与生产生活直接关联的公共产品的投入,可以使农村财政支出有效引致农民消费支出的增加,从而启动农村市场,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截面水泥烟道阻力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等截面水泥烟道模型沿程阻力的实验研究得到烟道内壁绝对粗糙度K值,从而为烟道系统设计提供依据。运用fluent气流模拟,提出了烟道系统沿程阻力估算公式,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对,证明了其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住宅厨房烟道沿程阻力当量糙粒高度气流模拟沿程阻力估算
目前我国大多数低、中、高层住宅的厨房采用了集中排烟系统,最高应用层数已达48层,正在设计的有50层。集中排烟系统的流动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烟道内壁粗糙形成的烟气流动沿程阻力;主烟道与用户支管的烟气汇合产生的合流阻力以及用户止逆阀、烟道排风帽等设备造成的局部阻力。对于高层住宅而言,数十米甚至超过一百米的内壁粗糙的烟道会造成很大的流动阻力,要求排油烟机需具备较大的出口全压。由于烟道系统的设计通常采用估算法,即根据使用条件及设计参数假设一个烟道的截面尺寸,然后过计算校该其尺寸是否能满足要求,因此设计时合理地选用K值(管道内壁当量糙粒高度)成为设计有效烟道截面尺寸的必要条件。目前所使用的烟道一般均为玻纤网增强水泥混凝土管道,内壁的光洁度较好。现有相关资料给出的混凝土管道内壁的绝对粗糙度一般为1~3mm,相差范围较大。以前住宅层数不多时,沿程阻力对排油烟机的影响很小,但目前高层住宅的层数越来越大,实际使用的烟道内气流流速最高可达十几米/秒,因此,烟道内壁K值的取值对烟道设计截面积的影响变得十分重要,有必要通过实验研究获得比较确切的数据。
1等截面烟道沿程阻力系数λ及K值的实验研究
烟气在等截面烟道内流动为克服沿程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用压强损失表达:
(1)
顶管施工阻力管理论文
摘要:顶管施工中管道四周受土体摩擦产生摩擦阻力,阻止管道前进。阻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其中最大的因素是施工误差引起的管道轴线弯曲。管道轴线弯曲严重时可使摩阻力成倍增长。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引出了许多计算摩阻力的经验公式。但本文仅限于讨论理论公式,而且仅限于管轴线严格为直线状态下的摩阻力理论公式,即在排除由于管轴线弯曲所引起的附加摩阻力的前题下讨论管道摩阻力的理论公式,这时管道摩阻力的理论公式可以简化为平面问题,可以以管道的横断面为模型例出计算图式。
关键词:理论公式摩阻力
一、规范公式存在的问题
管道摩阻力的理论公式在许多文章和手册中都曾经出现过,后来集中反映在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范的6.4.8条规定,顶管的顶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计算的总顶力(kN);
γ—管道所处土层的重力密度(kN/m3);
行政体制改革的三重阻力
一、思想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第一重阻力
由于深受几千年封建思想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高度集权体制的影响,再加上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公民社会不成熟,民主法制建设滞后,这就使得当代中国文化中仍残存着传统保守文化思想,而这些传统保守文化思想往往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精神发生冲突,如传统保守人治思想赋予公共行政浓厚的主观色彩,强调根据人尤其领导人的经验、关系、情感、兴趣爱好来开展公共行政,而这恰恰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所倡导的依法行政精神发生冲突;传统保守集权思想主张将行政权力由社会、市场集中于政府,由下级集中于上级,由地方集中于中央,反对政府、社会、市场间均享权力,而这恰恰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所倡导的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市场、还权于公民、还权于下级的精神发生冲突;传统保守的“全能政府”思想认为政府是万能的,能承担一切公共服务职能,因而反对政府、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公民共担公共服务职能,而这恰恰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所倡导的公共服务市场社会化精神发生冲突;传统保守的精英管理思想认为,公共行政管理需要非凡的才干和素质,而这只有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智力发达、道德高尚、能力突出的精英才具备,因而公共行政管理应由这些精英来承担,普通民众应排除在公共行政管理之外,而这恰恰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所倡导的普通民众广泛参与精神发生冲突。而正是上述这些冲突的存在,使得传统保守文化思想制约阻碍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正如王劲松说,由于中国历史上长期经受着儒家文化思想的制约和集权政治的束缚,没有经历市场经济的全面洗礼、民主法制的充分锻炼以及逻辑发达、形式完备的科技文化的良好浸润,因而社会文化基础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和保守文化思想,而这些传统保守文化思想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使得各项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存在不可低估的制约阻力[1]。
二、既得利益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第二重阻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势必涉及利益在不同利益主体间进行重调与分配,而这种重调与分配,由于受利益稀缺性以及不同利益主体能力、实力差异性的影响,无法保证利益被公平公正分配给所有不同利益主体,更不能保证所有利益主体只增加利益而不减少利益,也就是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中的利益重调与分配必然会损害既得利益者利益,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政府部门利益阻力。政府部门从成立起就形成自身利益,并且这种利益伴随其终身,但有时部分政府部门利益并不总是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有时会冲击损害部分政府部门利益。例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既会使部分政府部门的部分职权下放给下级或转移给社会与市场,从而导致这些政府部门在政府与社会中的权威地位削弱或丧失,又会使部分政府部门在职能重调与整合中增加部分新职能,从而导致这些政府部门的责任与工作量增加,但无论是权威地位的削弱丧失还是责任工作量的增加,对这些政府部门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利益的损害,所以这些政府部门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在某些情况下自然就会有形无形地阻碍和反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如李汉民在2012年的一次学术会上指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对既是改革主体又是改革对象的政府部门来说,犹如自己砍自己的头、割自己的手、抽自己的筋、拔自己的皮、革自己的命,痛苦难忍在所难免,利益受损不可回避,因而只要可能,势必会遭受这些政府部门的阻挠与反对;吴敬琏先生也指出,政府部门利益和既得利益的干扰,是深化行政改革最主要障碍[2]。二是部分政府成员利益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还会面临部分政府成员阻力,如同巨平所说,行政改革阻力往往来自政府公务员自身[3]。这是因为:一方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仅要求部分政府成员放弃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工作心理与方法,放弃他们长期以来拥有的工作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求部分政府成员将其掌握的公共权力置于更加法制化、民主化、透明化的轨道来运行,这就给他们带来两种结果:一是他们在改革前所拥有的那些工作方法、知识、技能将丧失优势,二是他们所拥有的职权不仅将受更多、更严的监督与制约,而且还有部分要被取消或转移,这就使他们利用职权寻租腐败越来越难;另一方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往往会导致部分政府成员经费编制削减与岗位裁撤,而经费编制削减与岗位裁撤意味着部分政府成员可能要被下岗分流到对其不利的其它单位中去或被要求提前退休,意味着他们部分工资福利待遇、社会地位要丧失。所以上述所存在的两个方面,如果仅从部分政府成员的利益来考虑都是不对的,因而有时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阻挠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三是部分特权资本利益阻力。特权资本在此是指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企业及其经营者、资本家,如石油石化企业、电信电力企业、银行金融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投资人。这些特权资本在当前旧体制还没完全消除、新体制还没完全建立的过渡体制中获取了政府赋予的特许经营权和特殊照顾,形成了自身的特权利益,但这种特权利益往往会受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冲击,因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会限制部分特权资本使用部分特许经营权,会减少和削弱部分特权资本享受政府政策上的部分特殊照顾,如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前政府通过严格审批可以把部分民间资本、外国资本挡在只有部分国有企业才能经营的领域外,这样这些领域中的国有企业依靠政府赋予的特许经营权和政府政策上的特殊照顾就能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后政府部分审批权要被取消或被归还给社会市场,这样部分民间资本、外国资本就可进入原本只有国有企业才能经营的这个领域,所以这就势必会冲击到该领域中的国有企业获取高额垄断利益。因此,这些特权资本出于保护自身特权利益考虑,有时就会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持消极态度,阻挠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进行。
三、制度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第三重阻力
(一)旧制度惯性及制定者预设障碍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