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预算会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1 13:21: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总预算会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政总预算会计论文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近年来财政部推行编制部门预算,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对政府收支分类进行了改革,在探索改进预算会计改革方面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加以改进。
(一)会计核算范围过窄,难以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作及结果。
财政总预算会计局限于当期的支出,不能适应多样化的核算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形式从单一的财政无偿拨款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除了无偿拨款外还有政府参股等多种形式,而现有财政总预算会计并没有与时俱进,仅仅停留在政府直接拨款的核算环节。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深入,国库资金将逐步实行资本化运营,发生有价证券的买卖行为,政府的一部分资产将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对此,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无法真实反映政府资产的状况。
(二)收付实现制总预算会计基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总预算会计是对本期已发生的实际收支情况的记录。在收付实现制下,总预算会计对本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现金的支出,或在以后年度应偿还的债务本金或利息,会计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不能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另一个重要弊端则是造成了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在会计期间上的非配比性,不利于评价收支结余的真实情况。收支平衡是财政的重要目标,然而收付实现制下的支出和收入并不能真实地反映预算结余情况,从而影响预算信息的真实性。
财政风险管理视角下总预算会计改革
1当前总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对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但就实际改革效果而言,却仍显得有些不尽人意,总预算会计制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财政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
1.1会计制度的主体缺失,导致核算内容不统一
在当前政府财政风险管理工作中,总预算会计制度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具有统领作用。所以,总预算会计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内容必须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但就目前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的相关内容来看,却并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会计制度的主体缺失,由此导致核算内容不统一。
1.2科目设置单一,导致核算结果缺乏全面性
就目前总预算会计制度中所设置的科目来看,主要包括“借入款”、“借入财政周转金”、“暂存款”和“与上级往来”等少数科目。这些科目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政府负债、支出的资金情况反映出来,但由于科目设置较为单一,从而导致核算结果缺乏全面性。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弊端和改革方向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预算管理制度推陈出新、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落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颁布实施等诸多改革举措,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亟须实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本文主要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影响,研究分析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弊端和改革的目标及方向。
[关键词]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权责发生制;弊端;目标方向
财政部于2015年修订《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修订后的制度对于加强预算管理、规范政府预算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预算管理改革、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等一系列措施,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不足以满足国家治理、政府预算管理、政府资产负债管理等需求,因此为提升政府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具有现代财政制度特色的政府总会计制度体系势在必行。
一、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弊端
(一)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局限性
随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全面实行,该制度重新构造了政府会计核算的模式,实现《基本准则》下的“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模式,重新定位我国财政会计核算目标,改进会计核算方式,广泛采用“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完善了会计核算收支核算内容,对部分收支类科目名称和核算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政府会计核算信息既能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同样能够反映资产负债信息,有效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但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状来看,财政总预算核算基础仍遵循“收付实现制”模式,其核算侧重集中于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而对于与收入、支出相关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入、流出政府财政等相关信息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出来,未能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与政府会计准则要求有效衔接,不能满足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总预算会计核算报告编制要求。
财政总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论文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正在推行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改革,都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与新时期的财政管理目标越来越不相适应,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模式,系统、有效地推进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
关键词:财政总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渐进式改革
1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不能客观反映财政实际结余和预算执行的成果,造成会计信息不实
在现行的收付实现制总预算会计制度中,大部分支出是以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的,即按国库实际拨出款项列报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一些较大的支出项目,需要按项目进度分次拨付资金。部分项目跨年度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实际拨款数小于预算支出项目所需金额的情况,按此记录和汇总总预算会计的支出数额就会使预算平衡表出现结余。而实际上由于应付未付的资金是已实施项目必需的资金,并不是真正的预算结余。由此会影响预算信息的真实性,并给以后年度预算项目的安排造成假象。
而这一问题会随着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办法的推广更加突出。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出现采购环节和付款环节相分离。
总预算会计管理的措施诠释
总预算会计工作是财政工作的基础,是国库管理和预算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对于提高财政资金运用效率、提升预算执行水平、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广大总预算会计工作者主动适应形势,积极转变观念,求真务实、锐意进取,进一步强化了总预算会计管理。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
为加强财政总预算会计内部管理,一是对会计岗位设置、拨款印鉴管理、资金拨付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二是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落实做到“依岗定责、依责定人”,设置了会计主管、核算、拨款、稽核等岗位,明确了各岗位职责,保证了相互间既有配合,又有制约和监督。目前,全省以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设置为主,学历专业、专业职称为补充的总预算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之中。三是完善内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内部核查。四是实行印鉴分离保管、使用、交接制度,防止了资金审核、拨付环节的越位和缺位。
二、制定资金拨付、调控等管理机制
制订了《江苏省财政资金拨付管理暂行办法》。资金管理坚持“统与及时”、“常规与特殊”、“安全与效益”兼顾的原则,实行了总预算会计资金统一管理,确保重点支出和预算单位及时用款、各级财政资金调度正常化和及时化。针对一些应急等特殊事项的资金需求,在手续完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相对灵活的处理方式加以解决。在保证单位及时正常用款的同时,力争财政专户资金的保值增值。
三、以信息系统为依托加强总会计核算
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使用分析
[摘要]财政总预算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三个主系统之一,本文主要对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中某些容易混淆的会计科目使用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为大家在学习财政总预算会计账务处理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政;预算会计;会计科目
1财政总预算会计简介
我国的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对,是我国的两大会计系统之一。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三个主系统。其会计主体是各级政府及预算单位,核算对象是政府、行政单位及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和财产变化情况,目的是通过对各级政府及预算单位的资金活动、财务状况进行核算、反映和监督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相关的会计信息。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以及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其中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指各级政府财政核算、反映、监督政府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资金以及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专用基金和代管资金等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其会计核算只反映政府财政资金的收支结存情况,不反映政府财政资金的直接使用活动,因此在会计核算中不包括现金和实物资产等项目的内容。会计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只有少部分指定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任务主要是对政府财政各项预算收人支出、资产负债进行会计核算,加强财政资金的收付调度管理和监督,规范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专户、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等账户的管理,参与预算管理并且协调有关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和指导下级财政的会计工作。
2财政总预算会计有关科目的使用分析
该部分主要对核算内容和账务处理中容易发生混淆的部分会计科目的使用进行分析。2.1核算内容。2.1.1与下级往来和与上级往来。与下级往来核算本级政府财政与下级政府财政的往来待结算款项。与下级往来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下级政府财政欠本级政府财政的款项;贷方余额反映本级政府财政欠下级政府财政的款项。与上级往来核算本级政府财政与上级政府财政的往来待结算款项。与上级往来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本级政府财政欠上级政府财政的款项;借方余额反映上级政府财政欠本级政府财政的款项。与下级往来和与上级往来是相对应的,反映的都是上下级财政之间具有往来性质的待结算款项。2.1.2补助收入与补助支出。补助收入核算上级政府财政按照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补助给本级政府财政的款项,包括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等。补助收入属于上下级财政之间的转移性收入。在二级科目设置上根据资金性质不同设置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收入明细科目。补助支出核算本级政府财政按照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补助给下级政府财政的款项,包括对下级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等。补助支出属于上下级政府财政之间的转移性支出。在二级科目设置上根据资金性质不同设置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补助支出明细科目。2.1.3上解收入与上解支出。上解收入核算按照体制规定由下级政府财政上交给本级政府财政的款项。上解收入属于上下级财政之间的转移性收入。在二级科目设置上根据资金性质不同设置一般公共预算上解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上解收入明细科目。上解支出核算本级政府财政按照财政体制规定上交给上级政府财政的款项。上解支出属于上下级政府财政之间的转移性支出。在二级科目设置上根据资金性质不同分别设置一般公共预算上解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上解支出明细科目。2.1.4地区间援助收入与地区间援助支出。地区间援助收入是指不同地区间的援助性转移收入。地区间援助收入核算受援方政府财政收到援助方政府财政转来的可统筹使用的各类援助、捐赠等资金收入。地区间援助支出核算援助方政府财政安排用于受援方政府财政统筹使用的各类援助、捐赠等资金支出。2.1.5调入资金和调出资金调入资金是指同一级政府财政内部不同资金之间的转移性收入。调入资金核算政府财政为平衡某类预算收支、从其他类型预算资金及其他渠道调入的资金。在二级科目设置上根据资金性质不同设置一般公共预算调入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资金明细科目。调出资金核算政府财政为平衡预算收支,从某类资金向其他类型预算调出的资金。在二级科目设置上根据资金性质不同分别设置一般公共预算调出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明细科目。2.2账务处理实例。[例1]A省财政厅签发付款凭证,通知国库将预算资金500万元借给下级部门B市财政局。A省财政厅:借:与下级往来—B市财政局5000000贷:国库存款5000000B市财政局:借:国库存款5000000贷:与上级往来—A省财政厅5000000[例2]年终体制结算中,经计算,B市财政局应上解A省财政厅而未解的预算收入为100万元。A省财政厅:借:与下级往来—B市财政局1000000贷:上解收入—B市财政局1000000B市财政局:借:上解支出1000000贷:与上级往来—A省财政厅1000000[例3]年终体制结算中,经计算,A省财政厅应拨而未拨B市财政局的补助款为60万元。A省财政厅:借:补助支出600000贷:与下级往来—B市财政局600000B市财政局:借:与上级往来—A省财政厅600000贷:补助收入600000[例4]A省财政厅将以前借给B市财政局的500万元借款中400万元收回,其余的100万元转为对B市财政局的补助款。A省财政厅:借:国库存款4000000补助支出1000000贷:与下级往来—B市财政局5000000B市财政局:借:与上级往来—A省财政厅5000000贷:补助收入1000000国库存款4000000[例5]A省财政厅收到B市财政局多缴的上解款200万元,应当退回B市财政局。A省财政厅:借:上解收入2000000贷:与下级往来—B市财政局2000000B市财政局:借:与上级往来—A省财政厅2000000贷:上解支出2000000[例6]A省财政厅给B市财政局的补助款中有50万元为多补的款项,B市财政局应当退回A省财政厅。A省财政厅:借:与下级往来—B市财政局500000贷:补助支出500000B市财政局:借:补助收入500000贷:与上级往来—A省财政厅500000[例7]A省财政厅收到C省财政厅转来的援助资金300万元,存入国库。A省财政厅:借:国库存款3000000贷:地区间援助收入3000000C省财政厅:借:地区间援助支出3000000贷:国库存款3000000[例8]A省财政厅从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中调出200万元,用于平衡一般公共预算收支。A省财政厅:借:调出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资金2000000贷:调入资金—一般公共预算调入资金2000000
总预算会计工作制度改革问题及对策
摘要:财政总预算会计又被称为总预算会计、总会计,是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各种财政性资金活动进行核算、监督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财政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部门财政预算编制的不断变化,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政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索与调整革新,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对策;探究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专业会计,它是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核心,为我国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财务总预算制度改革,由原来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向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两制并存”的格局转变,还通过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编制部门预算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政府财务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在总预算会计工作不断创新改革,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也在实践中显露出一些弊端与不足,如核算覆盖面窄,制度局限性大等,如何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与不足,成为提高政府总预算会计工作水平的关键。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的特点
1.政策性和计划性。首先,财政总预算是根据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收入支付等实际情况有计划、有安排进行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意志和财政政策的倾向,在总预算会计工作过程中,无不体现和贯彻着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因而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同时,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各项工作是紧紧围绕着政府的基本财政计划,在计划目标的前提和约束下开展工作的,也体现出很强的计划性。
2.统一性和广泛性。为准确、及时掌握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收支执行情况,便于研究和发现问题,政府总预算会计工作需要在国家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和制度约束下进行,各级地方政府决算的编审工作,也需要在统一的组织和行动下,才能保证总预算会计工作任务的完成。总预算会计工作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环节广,财政预算收支反映了社会生产、分配、消费的各环节复杂的经济关系,既反映了产品生产领域的预算收支情况,又反映了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成果,核算内容广泛而复杂;二,科目多,总预算会计工作的科目体系对象包括了行政单位、财税系统、国库系统等,都是总预算会计核算需要涉及的对象。
财政预算会计制度探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在财政总预算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时展,在财政领域,会计制度已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相符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随着经济不断改革,在我国的财政总预算方面会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不少的困难。为此,通过对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简单解释,对目前出现的问题做简单的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
一、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相关介绍
(一)我国预算会计发展过程
我国预算会计是在建国初期开始发展的,到目前为止共经历过3个时期。1949—1965年,我国预算会计实现了收付实现制和借贷记账法等目标。1965—1999年,有许多要素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说资金来源、资金运用等,但其中的主要方式依然是收付实现制。在1999年之后,我国在财政总预算会计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也就是实行了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二)我国预算会计的相关内涵
乡镇财政预算会计核算现状和改进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以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现状和改进对策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为依据,从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现状、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相关改进对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说明并探讨,进而强化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管理效果,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现状改进对策
最近几年,公共财政体制深入化建设,财政支出领域加以政府采购与工资统发和国库集中收付等环节均出现较大变革,因为客观环境出现巨大变动,促使总预算会计核算以及管理产生新问题,因此科学的应对这些变化,满足总预算会计工作对财政支出机制改革变化的需求,成为总预算会计工作的关键话题。再者乡镇财政是基础化的财政组织,乡镇总预算会计成为象征财政系统化管理的核心力量,如何改进总预算会计核算相关问题,以下是笔者给予的分析和建议。
一、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现状
结合乡镇财政所的工作情况,各个财政所人员数量比较少,且工作者年龄组成偏高,本科以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数量更少。基于《预算法》标准,乡镇往往不安设乡镇级金库,税收收入以及非税收收入就近被缴纳到县级金库中。多个乡镇财政资金通过财政局结合乡镇财政收入实施现象,把资金下拨到对应乡镇财政所。每一个乡镇财政所结合本乡镇提前预算分配,完成资金支付,乡镇总预算会计依据加以会计核算,通过县级财政局进行负责,人事分配通过人民政府进行。但是在乡镇总预算会计核算中依旧表现出问题,具体如下:(一)财政资金支付缺少科学性。部分乡镇选择一次性的把财政资金下拨给对应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中,会引出财政资金结余多户头分散存放的结果,还会引出乡镇财政资金匮乏,调度存在困难。财政资金通过乡镇财政下拨,财政以拨列支,之后通过预算单位具体支付给个体与供应商,两者之间存在时间差,导致具体支出呈现滞后性的特征。所以乡镇财政支出报表列报支出无法切合实际的凸显财政资金支出数量。一些乡镇多次列支拨款信息,造成虚列支出,或者乡镇把之前尚未使用的资金通过多种理由进行支出。首先,乡镇现阶段总预算会计依旧通过收付进行实现,不能科学的展现乡镇政府之前的具体资金支出;其次,乡镇将财政支出规模视作前提,完成财政指标增长;最后,一些乡镇财力情况难度大,仅仅凭借上级补助进行资金收入,所以借助虚列支出延伸财政赤字,和上级沟通获取更多补助资金。(二)会计核算出现混乱。一些乡镇地区的总预算会计账目中,存有暂存与暂付款项目,这些项目资金数量比较多,时间跨度比较长。首先是乡镇对收入实情进行隐瞒,乡镇把上级补助资金进行暂存款处理,其次是一些乡镇把应列报支出资金款项和尚未进行预算安排的款项和暂付进行关联,通过隐蔽超支实现结余操作;最后是些许乡镇项目已经完工然而尚未办理结算手续,针对重要的项目,没有及时给施工机构索要发票处理相关账务,引出资金挂账结果。(三)乡镇总预算会计分工不够确切结合会计管理的基础规定,各个部门要创设岗位责任机制,依据岗位分配理念,足额的进行工作者配备,确定岗位内部人员职责分工明确。一些乡镇没有形成岗位责任机制,也没有系统化的把支付凭证、支付业务专用印章和会计核算交给同一个工作者负责。少量乡镇总预算会计没有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所以乡镇管理者在印章更换之后总会存在原印章依旧使用的情况,没有及时上交印章并销毁。一些乡镇支付印章财务专用章与法人章通过相同的人员进行保管,没有执行专人负责与分人分印管理。
二、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相关改进对策
当前财政管理下的会计改革
一、财政风险管理与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财政风险指未来政府面临的筹资压力,即政府的负债,包括政府的借款和支出。根据世界银行的口径,政府负债有四种特征:一是直接负债,指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的财政负债,它具有必然性,并不依赖任何具体事件的发生;二是或有负债,即国家财政所面临的一些随机可能发生的债务;三是显性负债,是由国家法律或者政府签订的合同明确规定必须由政府来偿还的债务;四是隐性负债,即那些并不由法律或政府合同加以规定,但由于政府压力或公众期望,政府必须担当的道义责任或预期责任[1]。
政府债务可以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征,因此可分为直接显性负债、直接隐性负债、或有显性负债、或有隐性负债四种类型。
据财政部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底,中国的国债余额为5.33万亿元[2];2009年政府将在赤字率3%之内发行5581亿元国债[3]。根据欧盟标准,国家负债安全标准是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应超过3%,政府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应超过60%。2008年中国综合负债率为79.57%[3],虽较2005年84%的水平有所下降,但仍然高出国际安全线。在近年城市化和建设热度增加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负债规模也随之逐步增加,如果再加上不需要立即全部支付的养老保险等许多隐性负债,以较低水平估计,2010年前财政年平均负债余额为7万亿规模。这些庞大的债务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巨大的财政风险。
政府进行财政风险管理,也就是需要对所承担的各种财务上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采取正确决策实施有效管理以使风险造成的损失达到最低,而财务风险识别、评价的基础依赖于政府会计提供的及时、客观反映政府财务,主要是政府负债方面的会计信息。只有提供正确、及时的政府负债的会计信息,提醒政府及各方面关注财政风险,才能使各种风险在政府决策中予以估计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失。随着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进行,初步形成了以1998年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2001年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为主体,政府债务相关会计制度、财政专户资金会计制度、财政管理改革和相关会计制度、专项资金会计制度等其他制度为补充的体系。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它应该成为财政风险管理的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和管理工具。因此,从财政风险管理的视角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进行探讨和研究是很有意义,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对财政风险管理的影响(一)总预算会计制度主体地位的缺失造成核算内容不统一在反映政府债务会计信息方面,总预算会计制度起主导作用,应统领其他相关债务会计制度,这也意味着总预算会计报表应反映财政预算会计体系中已经予以核算的债务内容和其他有利于控制债务风险管理的相关会计内容。但目前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统领地位并未能有效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转贷会计制度》相对独立于总预算会计制度。虽然《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转贷会计制度》对财政机关的转贷部门从“贷款协议生效”到项目执行过程中逐年“提款报账”时的实有债权、债务,直至贷款归还时债权、债务的消失进行了政府外债的全程核算,但财政总预算会计只对应由财政预算承担的部分,通过转贷部门增拨“偿债基金”方式间接列入了“预算支出”,在贷款归还时通过两级财政结算资金反映负债的偿还数[4]。政府外债作为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财政风险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债务资金运行情况并没有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具体反映,这样不利于政府对外债风险的整体掌握和控制。
二是《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独立于总预算会计体系之外。社会保险基金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它的资金运行状况关系到政府的未来财政负担。在我国社会保险资金来源并不充裕、社会保险支出负担十分沉重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会计信息的掌握对于政府财政风险管理尤为重要。但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只是简单的反映了当年财政对基金的拨款支出,没有体现社会保险基金的整体运行情况。在这种分离的会计核算制度下,核算内容不统一造成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运行信息没有纳入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不利于政府对社会保险资金整体状况的了解,也不利于社会保障的监管和财政风险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