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1 09:01: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综合艺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综合艺术

综合绘画语言艺术研究

【摘要】综合绘画是一种综合应用材料,以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承载多元思维的艺术类型。其最大的艺术魅力在于重新定义人们的审美习惯,并影响人们对艺术的固定思维模式。综合绘画是具有多样性、开放性以及包容性等特征的艺术门类,是集视觉表现、材料语言、艺术观念于一体的产物,综合绘画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种类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文章分析了综合绘画的艺术特征,并对中国当代综合绘画的艺术语言进行研究。

【关键词】综合绘画;艺术语言;材料;媒介

综合绘画,在西方认为是综合材料绘画的意思。在传统的西方概念中,任何绘画基本上都是以材料的种类划分的,如用油画材料作画,顾名思义为油画;用水性材料所作的画,称水彩画。然而,综合绘画打破了画种和材料的界限,是利用综合材料和多元技法进行创作的绘画。因此,一方面在传统意义上,综合绘画是指使用各种物质媒介的绘画;另一方面从理论意义上,综合绘画指一切传统画种所无法归纳的绘画,是一种新的绘画形式语言[1]。众所周知,在西方,伴随着西方现代艺术发展出现了综合绘画,而在中国,综合绘画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改革开放后,中国一些年轻艺术家开始创作当代艺术,致力于当代复合材料艺术,从最初的材料混合到各种先进媒体转换的综合运用,形成一种全新的、融合中西文化精神的绘画概念。综合绘画有多种表现形式,有架上绘画,也有其他三维立体的或者是装置艺术等表现形式。显然,以材质的不同去定义与界限画种已经不重要了,如用水性材料同样可以表现出油性材料的视觉效果,用油性材料也可以表现水性材料的质感。还有一些作品,甚至可以将不同画种的材料混合,从而呈现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已经完全背离了传统的依靠材质去划分画种的界限。在当代中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语言在媒体素材、表现形式和艺术观念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式各样的材料不断地被艺术家研究并且尝试用于艺术创作之中。综合绘画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之中不断地进步完善,其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2]。

一、综合绘画的艺术特征

综合绘画的艺术特征是多样的,它能够承载更加强烈的艺术观念以及更直接的艺术表达。综合绘画艺术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材料的艺术。不同形式的材料组合呈现了不同语言的形式美。首先,综合绘画对于材料和技法的运用没有任何界限,是完全自由开放的。媒介材料只要能够充分表现画面内容,就可以运用到作品中,充分发挥材料的本体语言性,阐述作者的意识与想法[3]。其次,综合绘画是与时俱进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技术也不断更新,从表达的材料媒介上来说,材料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充分体现了当代语言特征。艺术家在艺术作品表达上深入研究当代新型材料的特性,然后灵活运用到作品中,因此其作品的艺术语言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再次,综合绘画具有强烈的自然属性,如树皮、钢丝和废弃报纸等,这些都是艺术家经常使用的材料,成为表现自然、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重要媒介材料。最后,综合绘画是利用多种材料去创造不同形式美感的艺术作品,表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因此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综合绘画以多元的媒介材料作为绘画作品的载体,不但体现了材料语言本身的材质美,而且通过艺术家再次创作形成了新的形式美、构成美,以及作品的精神价值,充分表达了艺术家真实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绘画材料语言的变化以及绘画概念及其形式的创新,综合绘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家可以选择合适的技术材料,在创作综合绘画艺术时完美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将要表达的内容充分展现。综合绘画更注重绘画语言的创意性和自主性,比如具有代表性的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基弗,他的作品主要表达内心的痛苦焦虑,让人想起历史的场景,这与德国沉重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他的作品展示了各种绘画媒介,包括油画、照片、沙子、粘土、石头、模型、版画、稻草等,以及其他有机材料,描绘了废墟般德国的风景。在作品《纽伦堡》中,粗糙的纹理用于表达充满车辙的村子和乡村小道。燃烧的火苗和逐渐消散的烟雾充分表现了被盟军飞机轰炸过后的场景。基弗通过复杂的纹理和真实的材料语言,直接赋予作品主题和艺术概念生动的触感[4]。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主题以及艺术观念,必须要竭力寻找适合自我个性和思想表达的材料,使艺术作品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吸引力不断得到提升和拓展。因此,创作中材料的选择与个人生存的环境、人生经历、个性意识是紧密联系的,合适的材料对于创作有重要的作用。综合绘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从材料出发,艺术家在创作时可以从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是感兴趣的材料入手,充分了解材料的特性,对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帮助。第二,从表现形式出发,运用打散解构的方式重新组织画面,注重作品的形式感、构成感、色彩感,使材料回归自然,创造一个全新的视觉感受。第三,从艺术主题开始,艺术家根据想表达的概念选择材料,组织新的形式呈现,赋予新的意义,并巧妙地融合物质媒介和精神本质。综合绘画作品最佳的效果是媒介材料的语境和艺术家的观念相融合,充分展现材料的特性,表达不同物质属性的具体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总之,综合素材创作的最大特点是将素材的艺术感受与艺术视觉表现相结合[5]。

二、中国当代综合绘画语言

查看全文

谈艺术欣赏的综合探究

“不通一艺莫谈艺”。从事美学,及艺术理论研究必须有具体深厚的艺术修养,否则在谈论艺术时难免隔靴搔痒。从另一个角度,艺术家是通艺的,但未必非要谈艺;而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则必须谈艺。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既要通艺,更要能谈艺。“谈艺”谈何容易!艺术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艺术欣赏是具有个性化、朦胧性的。但艺术理论、艺术赏析却必须去“谈”这些“不可谈”者,必须概括一定的艺术规律和特性,说明作品的情感意蕴与表现形式,突出所谈内容的明确性,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理解,尽快提高、掌握艺术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一种经过培训而得到的欣赏艺术作品和自然景物的能力,是对一种复杂的视觉或听觉构图以及它们的深奥的意义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同与艺术创作和表演技能,这是一种审美鉴赏的技能和能力,是一种认识性的能力,是一种通过训练而得到的操作性能力,它与不经意的习惯不同,技能是一种通过培训而获得的智能,最终目的却是要帮助学生获得一种默契的知识和无法说清的诀窍,在各门类艺术的欣赏中,作为一种认知性的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同艺术样式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规律,进而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律去欣赏具体的艺术作品。

艺术欣赏:主要是从绘画、雕塑、书法、舞蹈、音乐、戏剧、影视等艺术样式的艺术特性、基本表现手段和名作赏析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系统性、艺术性讲解。艺术的综合主要是从艺术特性、表现手段和名作赏析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不同艺术样式的艺术特性和表现手段。抓住重点、核心,切入关键知识,避免面面俱到的介绍,把具体艺术体裁、历史形态、流派以及象征、变形、夸张等手法放在个部分讲解。

一、在艺术特性上,侧重不同艺术样式在情感意蕴表现、艺术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基本规律,从时间与空间、立体与平面、动态与静态、造型与非造型、具象与抽象、视觉与听觉、实用与审美、单一与综合诸方面进行论述。可分为:1、造型的视觉静态艺术(绘画、雕塑、书法)2、非造型的听觉动态艺术(音乐)3、造型与非造型、静态与动态结合的视觉视听综合艺术(舞蹈、戏剧、影视)。

二、在表现手段上,着重讲解不同艺术样式的形式因

其构成的艺术表现性,说明多种艺术手段及其塑造形象、表现情感的功能特性。既强调不同形式因素的基本形式美的要求,又说明不同形式因素与特定情感意味的审美对应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色彩、线条、形体、旋律、节奏、音色等的形式感。注意有层次性、条理性地讲清楚某种艺术手段的多种表现功能。

查看全文

综合材料艺术观念研究

一、对传统艺术的质疑

没有对传统的质疑就没有思考,对传统的反思和批判本质上是创新,最终以某种方式解构传统。这里的传统泛指传统文化,狭义的指向为传统艺术中的美术创作。杜尚的“泉”首先对西方传统艺术提出了挑战,“现成品”的概念因此确立,从此艺术家主观上的选择和意象拼贴成为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追问:“现成品”也能成为艺术品吗?那艺术又是什么?艺术的价值是作品本身,还是艺术家借助作品传达的观念?这种对传统进行质问和颠覆的姿态使观念艺术成为西方当代艺术中最富创造力与活力的艺术形式之一。由于材料观念的拓展,美术家们创作实践和探索的边界一再延伸,绘画的含义也被拓宽了,是否架上绘画也无意义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历史性的向更广和更深的维度延伸。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创作认知,历史的看待每个时代艺术家的创新成果,用动态的眼光仰望或者审视;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审美习惯,对美的形式法则有辩证的看法,有意味的形式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因时空的转换而转化;引导突破传统的视觉惯性,用敏锐的艺术神经感知世界,通过大胆探索,表达独立性的艺术判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转换角色,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引导学生,以沟通的形式及时与学生交流互动,及时帮助启发学生,自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二、对当代艺术的取舍

当代艺术是艺术学习者的生发圈,也是运动着的艺术场,学生和教师就身在其中,因此,我们对近距离观看艺术发展是盲目的。当代艺术的光怪陆离会让我们觉得扑朔迷离,不管你采取何种姿态,最终要拥抱它,这就涉及到你的取舍态度了。从教学的角度,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鉴赏艺术作品,用宽容的心态去关注艺术家,用多元的审美眼光去接纳新的表现方式;另一方面,我们要启迪学生关注自身对世界和社会的体认,不断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不要随波逐流盲从别的艺术家,从而迷失自我。在专项课题教学中,多设置学生与老师展开讨论的情境,教学一定是一种启发,而不是灌输。当代艺术瞬息万变,要引发学生的独创性和判断力就不能一味使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

三、对艺术创作的跨界尝试

和现当代大多数新兴事物一样,综合材料的创作具有跨界性。对学科的跨界,当代艺术创作中,尤其是各种装置艺术的呈现,有对物理化学媒介的创造性运用,有对新型科技的尝试,有对自然物的再开发,有对声光电磁和音乐的运用……艺术学科内部的跨界,理工科和艺术的跨界,自然界和新型科技界的跨界,艺术家们的视野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各种可能都在尝试。对观念的跨界,古代造字术也好,未来科幻预言也罢,都会和艺术创作相嫁接或融合。对材料的跨界,从架上绘画这个概念提出后,非架上绘画的各种媒介都可以被艺术家或单独或混合的展示出来。源源不断的新材料被发掘并创造性的运用到艺术创作中,而对材料本身的发现或创新运用本身就是创作的一个突破点。在新材质的引入中,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对材质的创造性运用,物质世界后面是艺术家对人类历史、社会政治、科技、哲学宗教的思考,是艺术家与世界发起的对话。对材料的探索,从根本上引发了艺术观念、创作语言、艺术观赏的创新。观察的角度不同,创作的可能性不通,特定作品的材料特性会强化特定的语义。对维度的跨界,可拼贴成二维的平面作品,可呈现浮雕或圆雕的三维形态,可以表现一个微小生命的过程或惊人动魄的历史事件的过程记忆来表达思维状态。

查看全文

民族艺术融入综合材料论文

一、民族艺术的内涵

民族艺术是指某一民族为了表达美而进行的行为或创作的事物,其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包括绘画、雕塑、皮影、音乐、陶瓷、舞蹈、服饰等,具有意味性、时代性、民族性。从文化意义上来说,民族艺术能够体现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反映现实生活、民族风格和气派。文中所说的民族艺术是指能够与现代综合材料相结合的有形事物,如绘画、雕塑等。民族艺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批判地继承、改造旧的艺术形式,用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品。

二、现代综合材料的工艺表现

1.当代综合材料的材料属性及工艺

(1)金属材料的运用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种,常见的钢、铁等属于黑色金属,而铜、铝等则属于有色金属。金属材料的质地刚硬、表面光滑,有一定的光泽感和反射力,给人以冰冷的感觉。其具有耐磨、耐高温、韧度强等性能,艺术创作者能够根据金属材料较强的变形能力设计出形状各异的艺术品,或制造不同的肌理影响金属材料的反光效果,形成个性化的视觉效果。现代冶炼技术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提升,焊接、锻造、铸造等金属材料加工技术,也创造性地应用到了艺术品的创作中。同时,在宣扬环保的今天,更加提倡把废旧的金属材料“变废为宝”,创作成有价值的工艺品。以金属为材料还有一大优势:金属材料具有抗氧化、耐腐蚀的特点,制成的艺术品能够保藏较长的时间。

(2)软材料的运用所谓软材料就是指质地柔软的材料,包括天然与人造两种,天然的软材料包括羽毛、棉、麻、毛发等,散发出一种天然之美,在艺术作品中能够流露出真实淳朴的感觉。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材料应运而生,其丰富多样性使软材料呈现出新异的效果,也使软材料艺术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软材料的特殊质地能够实现金属材料所不能做到的编织效果,通过编、织、盘、捻、连等方式,其编织方式会产生独特的编织肌理,如精细、平整、粗犷、立体,形成了软材料特有的魅力。另外,软材料在触觉上也不同于金属材料,柔软、天然的触感回归了原始之美。

查看全文

绘画革新综合材料的艺术体现

材料的变革与观念的转变是互为因果的。当思想、观念有了变化的内在需求,必然会自觉地要求技术、工具的改进与发展到与之相适应的层面,从而推动和提升一轮又一轮的发展进步,或者说是“进化”。

无论是人的思想思维,还是事体事物,抑或是社会演进,技术革命对于观念的更新都会起到促进与推动的作用。技术革命之于绘画,我想首先就是材料上的;当然,还有绘画的语言、绘画的技法等等。但是,在所有的技术因素中,材料是最最基础的因素。对于不同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也必然会带来绘画形式语言的丰富和转变,带来绘画图式的改变。就像锡管颜料之于印象主义,拼贴和实物物体组合之于达达主义,丙烯颜料之于光效应、极简主义和照相写实主义,物体组合之于装置、人体之于行为艺术、土地和建筑之于大地艺术以及运用高科技的电脑艺术和激光艺术等等,无一不是如此。这实际是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对话,是材料与观念之间的相互帮衬,是客观的物质与主观的表现之间的协同作战。综合材料艺术所带来的视觉感受的不同,已为许多艺术家所探索和研究。它的力量在于它首先改变了以往传统中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习惯,然后才自下而上地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艺术观念;它赢得了艺术家们的推崇与喜爱,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在艺术审美上的多种需求,为人们带来多样化的选择与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工业社会,现代工业生产虽然重视材料的性能、触感等,但为了实用性的目的不可能去深入地挖掘材料的全部丰富性;然而,艺术实践却能通过材料的物理形态传达出一定的生命意味。

许多综合材料的创造性使用拓展了作品的表现力、想象力和感染力,将各种材质的可能性充分发掘出来。20世纪以来,从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到波普主义的一系列艺术运动,对推动艺术家创作观念改变和综合材料的运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材料是历史的、是现实的、是表现的同时也是象征的。“材料说话”首先是材料自身给我们以视觉感受,这是最直接的诉说;是通过人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痕迹和材料本身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诉说,更是通过材料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的艺术作品来诉说。这种诉说需要用心倾听、用心感悟;而更加用心的人就会想到用材料帮自己说话,他们便成了伟大的艺术家。就像杜尚听到了小便池在抱怨:我有着光洁的表面、纯洁而内在的乳白、流畅的弧线,我也有悠久的历史和人们必不可少的功用,我为什么就不能是艺术品?就像博于斯看见蜂蜡就想起养伤时吃过的蜂蜜和那头挤给他奶的母鹿,还有裹着他发抖的病体的毯子;就像基弗眼前的沥青热的冒烟,这个从地球深处冒出来的物质经过粗略的工业加工却回过头来烤干了田里的向日葵;就像学哲学的塔皮埃斯在湿水泥上的划痕里找到了哲学……从20世纪以来的艺术运动来看,虽然其背后的主导艺术思想不尽相同,但是综合材料的运用和探索伴随着现代艺术创作中的视觉习惯和观念的改变,却被艺术家广为采用。显而易见,材料在艺术作品中的主体性不断得到提高。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中,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也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艺术观念、形式认识的深化,给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这一切标志着现代艺术的艺术语言、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强调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强调了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隐藏在视觉形态中的时代特征。在材料艺术中,无论是传统的平面作品还是带有前卫观念的三维装置作品,都是将材料作为其中一个基本的元素,利用不同的技法来表达观念和思想的。随着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改变和影响,对于现代综合材料的研究已于近些年在国内各大艺术院校设立了研究课程。艺术家不是简单地将多种材料进行堆砌,而是利用材料的某一特性,改变其外部特征并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使其产生新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材料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许多构成主义的逻辑成分,但更加突出的材料因素,它超越一般构成的正是它具有强烈的材料感。另外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个人面对社会的变革和文化冲击引发的思考与综合性材料结合,淡化画种的区别,突出个人理解,挖掘创造性潜能效果明显。

材料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它本身独特的表现力被发现、重视并开始被广泛的进行研究。因为艺术观念的不断开拓,艺术创作的材料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定的材料适于一定的造型,恰当的材料选择对于作品表现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艺术家一般是通过对材料的偏好和对其性能的熟悉以及要表现的艺术形式和所要表达的艺术观念进行选材。材料也由传统的布、纸、木、石、陶、漆、木板、纤维等拓展到金属、蜡、火药、化学物品、电脑影像以及任意的现成品等等,艺术形式也因此模糊了明显的界线。所以,我们只能从实际出发加以选择、利用、发挥材料与特定造型相适应的质地特性和表现力,因材施艺,展现其艺术价值,为探索在视觉艺术中不断用作新型材料,提供新的出发点。

综合材料的“综合”不是各画种的简单混合和拼凑,而是健全专业知识结构综合教育观念对以画种为专业的分科教学实践的突破和解放,是给绘画一个完整概念的教学改革实验。在多维度多元化的今天,综合材料以它自身的亲和力和表现力,赢得了艺术家们的推崇与喜爱,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在艺术审美上的多种需求,为人们带来多样化的选择与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查看全文

艺术教育中综合艺术教育分析

摘要:综合艺术起源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随着我国“85美术新潮”运动传入国内。综合艺术拓宽了艺术的表现方式,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艺术创作理念,赋予材料以艺术语言,材料则是艺术家艺术观念的载体。发展至今,综合材料在艺术教学中已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综合艺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想象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促进艺术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实践。

关键词:综合艺术;艺术教育;综合材料

一、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最初起源于西方,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材料艺术表达了一个新的绘画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是对当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从而导致艺术家的思想革新的反应。最初把综合材料运用到绘画中的艺术家是西班牙画家现代艺术创始人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Picasso)和法国现代绘画大师乔治•勃拉克(GeorgesBraque),这两位著名的西方现代艺术大师把报纸、沙子等现成的物质媒介材料直接运用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思想的变革,现代主义艺术快速发展,综合材料在艺术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艺术家们也从多方面赋予材料以艺术的特性。在材料方面,首先,综合材料自身所具有时代性,综合材料大多是现成品,来自于生活,这也就形成了材料的时代特征。其次,综合材料自身所具有情感特征,在我们眼中,一个物质的形态和色彩都会引起我们情感的波动,最为常见的冷色调和暖色调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最后,综合材料本体具有表现性,物质媒介材料的质地,媒介的属性和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都具有其本体的表现性。综合艺术的创作离不开物质材料媒介,其材料也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表达艺术观念的载体,所以材料在艺术作品中会被赋予一种艺术的语言,使它在具备本身独有的形式语言和基本属性的同时也能够表达出艺术家想要表达的艺术观念。材料所传达的观念与其本身的语感是密不可分的,作品中无法缺失任何一种元素,只是倾向各有不同,艺术大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学院教学面临转型。[2]在综合艺术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接触各种材料了解材料的特性,对综合艺术有直观的了解,并思考材料在自己艺术创作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将要赋予什么样的艺术语言。世界万物都可能是艺术材料,材料中也隐藏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艺术创作者们把他开发挖掘并表达出来赋予他灵魂升华成艺术品,是人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载体。

二、艺术教育中的综合艺术教育

以综合材料为媒介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到中国。当时国内的年轻艺术家不满足于传统的绘画价值观,非常渴望从其他的艺术中汲取营养,所以试图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随着当时我国创作环境相对宽松,思想比较自由,所以在这一时期,以森达达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了大量模仿西方行为和装置艺术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一系列的大型展览走进大众的视野,在当时使人们对这种新奇的艺术表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美术界经历了一次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冲击,中国美术也迎来了一个转型期,这一事件被称为“85美术新潮”。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并为广大的艺术界人士所接受,而且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艺术的发展也趋向于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些艺术教育家开始根据当前艺术的发展潮流逐渐在艺术教育中把综合材料艺术与我们的传统绘画相结合。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上,材料作为一种艺术的创造媒介,在20世纪90年代,央美、国美、川美等相关高校都开设了综合材料绘画方向的艺术教育课程。[3]各个高校对综合材料的重视,也促进了综合材料艺术在艺术教育领域中的普及。综合材料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其主要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想象力。学生运用物质媒介材料为载体探讨各种艺术知识结构的相互融合和激发表现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在综合艺术材料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看待东西方艺术,让学生明白,综合材料艺术,不是简单的对传统各个画种的肤浅组合,也不是各个物质媒介材料的简单罗列,他是一种以物质媒介为载体,传达特定的艺术观念的艺术作品,是对传统美术教育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在材料的选择上,每个人都会因其个人喜好和想要表达的艺术理念选择不同的物质媒介材料,这种选择材料的随意性和思想的独创性也就决定了其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具有独立的意义,且随着对物质媒介材料的运用和创作理念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会得到锻炼。综合材料艺术培养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也衍生了学生对艺术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综合艺术相较于传统艺术运用笔墨颜料进行作画,综合艺术则由于表现形式的多样,对于物质媒介材料的可选择性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想法对材料进行分析,在学生通过运用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材料的把握能力,从而使材料能够准确的表达出学生们的艺术想法,这种综合材料的运用把传统的单一的绘画方式转变为拼贴,组合等多种创作方法,从而能够使学生以各种形式去探索自己的艺术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会进行更加深层次的艺术思考,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探索艺术的习惯。从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方面来看,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学生对艺术的观念还处于一种相对模糊的观念,通过以综合艺术为主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不仅仅只是存在于绘画中,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使学生明白,材料只是一种语言,能够表达出艺术观念。在艺术教学中,学生通过收集各种现成品,充分把握物质媒介材料的特性,然后通过自己的思想方式进行加工组合,创造的一个艺术作品,这个艺术作品则就是一件独特的综合艺术。通过这种艺术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的艺术视野拓宽到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对艺术的认识仅仅局限在博物馆、艺术馆等画廊机构中,通过对日常现成品媒介的加工,使学生认识到艺术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处处皆艺术。综合艺术教育对艺术教学理念和方法方面也具有促进意义。教学理念和方法是艺术教学水平提升的基础,教师一定要明确艺术教育的真谛,把握艺术教育的内涵,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3]在进行综合艺术进行教学课程中,教师结合综合艺术的特点对传统的艺术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绘画也有初步的认识,能够使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在课程教学中老师通过综合材料艺术的普及,引导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认识,拓展以后学生艺术创造方法的广度和深度。

查看全文

综合材料的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综合材料的使用在创作中存在的一些质疑

1、材料运用中模仿过渡——模仿尺度现今许多艺术家为了商业利益,依葫芦画瓢,模式化生产。出现许多雷同的材料运用,相近的艺术语言在当代艺术的舞台上,是我们应该警醒的地方。

2、材料运用中重视不够——重视程度目前有一些人对创作材料的不重视,甚至一些知名的艺术家也是如此。在许多的油画创作中有很多新材料的介入,如借用钉子、塑料、电路板等综合材料,但在这些创作之中常因忽视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兼容度,而导致严重的画面问题,最后破坏了整个创作。

3.材料运用中思想不够——思想深度一些人仅靠材质的新颖、新潮吸引大众的眼球,只追求材料带来的视觉冲击,不去把握作品的思想深度,结果造成作品过于浅薄。材料是表达艺术语言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我们对材料关注的前提是把握艺术规律,表达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二、考量综合材料运用中“度”的把握

1、模仿尺度的多少

查看全文

关于综合艺术教育师资培养模式革新

艺术课程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展示了艺术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前景。艺术课程打破了传统艺术分科的界限,首次在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美术)、形体艺术(舞蹈)、语言艺术(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之间建立起一种模块式、开放、兼容、整合的教学形式。它的最终目标是在学校基础教育阶段,培养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具有全面艺术素养的未来社会公民。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中小学艺术课堂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不仅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开始以生态的方式突显自己的特色个性,又在交叉和融合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造等不同领域间开始相互渗透,激变创生了新的艺术内涵。

综合艺术课程改革一开始就遭遇师资问题,尽管国家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对现有单科教师进行了分层次逐级培训,但实施进展不理想。很长一段时期,作为基础艺术教育师资培养的高师院校,对综合型师资培养的行动极为缓慢。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2003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推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随着艺术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能适应改革要求的大批优秀艺术学科师资,这也不断引发我们思考艺术学科的师资培养问题。”“从目前来看,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成为中国艺术教育腾飞的一个瓶颈。”[1]

整合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艺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契合点。对教师而言,整合能力形成的前提是综合理念的形成,对学生来说是内化在学习过程的自觉反思。重要的是,艺术不同门类学科教师能在“基于辩证式生态观的综合艺术课程理念”之下,把最优发展并依赖于组成艺术各要素的部分和共通之点,相互交融、关联并论,从而构成一种共生共荣的生态式艺术链,让单科在整体中充盈发展,整体在部分中创生发展。“事实上,我认为课程经过统整,学科知识的合法性会更突显。认为课程统整与学科知识相矛盾与冲突的想法,乃是不正确的。”[2]

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就是在分化与整合的运动中得以发展。在综合艺术师资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

一、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

对于一门新开发的综合艺术课程,我们必须思考这些问题:当学生学会多门艺术学科知识后,他们自己就能进行融会贯通了吗?教师在教授单科知识的同时,是否培养了学生们艺术通识、通感的能力?单科教师是如何理解综合艺术能力的?

查看全文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综合改革对策

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目前,公共艺术教育虽然已经在各大高校中开展并实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时,高校必须明确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专业的教学机构,优化课程开发,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等,从而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对策建议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德行等各方面的培养。

一、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有利于思想道德及精神文化的提高

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满足并且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艺术教育能够陶冶情操,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它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学校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课程,对学生进行艺术和文化素养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美、认识美,了解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科学文化常识,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三观”的正确培养[1]。艺术教育通过音体美等艺术形象和艺术创作,在艺术和精神之间得到碰撞,实现情感的传递和交流,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思想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

查看全文

当代综合材料艺术民族文化元素研究

[摘要]中国当代综合材料艺术正逐渐摆脱西方艺术理论影响,在艺术展现方面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基于此,本文将对综合材料艺术的起源和审美方向以及中国当代综合材料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重点研究中国当代综合材料艺术中的民族文化元素;进而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关键词]当代综合材料艺术;民族文化;文化属性

越来越多的当代综合材料艺术家将民族文化元素注入自身艺术作品中,创作出了更具中国特点的综合材料艺术。因此,我们需对中国当代综合材料艺术中的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研究。

一、综合材料艺术的起源和审美方向

综合材料艺术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立体艺术运动。勃拉克和毕加索在他们的抽象创作中,将木屑、金属、废料和铜丝进行在组合,开辟了综合材料艺术的先河,将综合材料融入传统的绘画艺术中。继立体派出现之后,达达主义对于材料的运用更为直接;杜尚的作品《泉》被誉为西方当代首件装置艺术作品。达达主义的盛行引发了反美学思潮,继而在20世纪40年代产生了非定型派。他们将不同材料进行有机结合并置入画面,改变原有的成品具象的艺术形式。非定型派主导者安东尼极为善于运用纤维、土壤、沙子、石粉和纤维等材料,采用各种综合技法融合丰富的色彩,形成奇特的艺术效果。20世纪中叶,波普艺术继承并创新了这种艺术思想,将抽象表现主义同实物相融合,对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再创作。20世纪后期德国艺术家基佛在其艺术创作中大量运用煤灰、土壤、虫胶和稻草等材料,其作品运用多种后现代艺术手法,将主观精神和客观物质充分融合,展现了浓重的民族情怀。综合材料艺术表面是艺术创作手法与综合材料的结合,实际是综合材料的在创作。当代综合材料艺术家将材料的自然美感、人造美感以及美感再创作作为自身艺术的艺术语言,传递出自身的情感和感悟。

二、中国当代综合材料艺术的发展历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