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1 08:53: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综合性学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综合性学习

透视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新课标首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引进到语文课程体系中来,使其成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五大板块之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鲜明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既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素质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为原则,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它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能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人教版初中教材把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7~9年级的相关要求和由浅入深的顺序,设计、编写了综合性学习内容。对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笔者谈一些看法。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坚持姓“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是语文性质的综合性学习,不能仅仅看到了它的综合性忽略了它的根本:语文性。尽管综合性涉及自然、社会等生活内容,但它都是在语文这一大的前提之下,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味追求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把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的不良倾向。有的把语文课上成了音体美的大杂烩,这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做法。综合性学习虽然涉及到多个学科,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那就是始终把握综合活动姓“语”的特质。例如笔者在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一种感动叫永恒》就没有把综合课上成“水果拼盘”。整个活动分为四个子课题,分别是“走近感动人物”、“与感动人物零距离接触”、“永恒的感动”、“寻找身边的感动”。活动的四个系列内容始终都是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的。活动中又运用了读、背、说、写、演、编、查询等多种形式,而它的每一个步骤、每一种形式都根植于语文学科:读是让学生读事迹,读颁奖词,说是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这是一个感悟语言、体验语言并探索语言的过程;背是让学生背诵优美的颁奖词,这不仅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抒发,也是一个拓展、积累的过程;写是让学生写一封信给自己崇敬的人、最令自己感动的人;演是让学生排演最让自己感动的场面;编是根据自己所找的资料编一份小报,这又是一个对语言理解并综合运用的过程;查询是让学生自己查找有关“十大感动人物”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取舍、组合、展示等语文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以往所说的语文课外活动或语文兴趣小组不同,比如同样是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强调活动富有语文学科特点,含有丰富的文化性和人文性。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提升文化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语文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语文文化内涵的挖掘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

查看全文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路径

摘要:综合性学习基于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融合了不同知识,有助于提升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该模式强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建立高效教学课堂。这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该模式下常见的教学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理念

综合性学习是突出学科能力,淡化某些固定知识点的学习模式,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水平等因素,对学生能力进行梳理,建立具有班级特色、小组特色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切实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当前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形式化严重,教师用传统的理念套用综合性教学,只求其表,不求其里,对综合性教学理念的践行停留在了表面,使得理想目标与实际效果差别过大。因此,教师要避免用“形而上学”的观点认识综合性学习,要采用科学的观点,辩证看待,究其根本,采取合适的策略教学。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价值分析

初中学生对于外部的认识正处于形成阶段,知识维度的逻辑整体性尚未完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语言与人文课程,其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而且知识点零散,时间域积累周期长,这些因素使得学生极容易零散化地使用知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中语文原有的工具性。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角度串连知识点,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逐步形成综合、立体的知识认知。综合性学习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综合性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建立横向知识体系,并掌握如何联系不同知识的能力。第二,在综合性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将知识作为应试的储备,而是主动创新性、综合性地应用语文知识。第三,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代表了理解能力的提升,其工具性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如思政课程的概念分析、英语课程的阅读等。

二、当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问题分析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分析论文

一、综合性学习中要正确选择主题

“正确选题”是综合性学习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能力,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空间从中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1.以课文内容为立足点挖掘综合性学习主题。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延续,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许多内容还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提供了广泛的丰富素材。如:一年级在教学《打电话》一文后,以《电话》为主题,了解电话的发展史,在不同的场合怎样使用礼貌语言与别人进行交流,怎样正确使用特殊电话号码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高效经济地使用电话。

2.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学习了《小猴子下山》《狼和小羊》等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练习排练课本剧;学习《捞铁牛》一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设计捞铁牛的方案等。

3.以社会实践为背景。社会生活广阔天地,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鲜活事实中有机进行综合活动。如:节假日,学生可根据已有的旅游经验或从各种媒体所获得的信息,开展以设计一份《最佳旅游路线》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为同学推荐名胜古迹,介绍当地的风俗民情、民间传说,描绘旅游景点,特色饮食,新开发游览项目及合理的日程安排。

4.从自然景象、社会生活中设计。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一年四季变化的脚步,以春天为例:让学生听听春的歌,看看春的美,读读春的诗,画画春的景,写写春的儿歌、作文等等。只要我们贴近学生生活,抓住闪光点设计综合性学习,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乐趣。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策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非常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纵观当前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情况,停留于表面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是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性学习的效果无从考查,不够重视。二是有些教师虽然懂得语文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但在教学中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供参考,于是干脆来个“包办代替”———所有的活动过程由教师设计好,学生象征性地照着做一做。三是确定了学习主题,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搞,“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针对上述现象,笔者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试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指导策略。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指导策略

(一)适时布置学习任务,确保活动有条不紊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老师有这样的教学经历:当教学进度到了综合性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提前布置学生准备,缺少学习主题或内容;当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却又因为要赶教学进度,只好在学生兴致勃勃之际草草收场。其实,教师在新学期拿到教材后,首先要了解本学期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根据目标与内容备课,拟定活动的方式方法,逐步布置任务。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准备工作在开学之初就要策划好。例如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在开学之初,我就给学生布置了活动的第一项任务:让学生利用本学期节假日外出游玩的机会留心观察,把有特点的汉字拍下来,以便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与大家分享。等到该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式开展时,学生们展示了积累的、丰富的学习素材:有的是博物馆中展览的文献上的汉字,有的是石碑上刻的碑文,还有的是古建筑上挂的匾额……因为学生年龄小,如果一次性布置太多的任务,学生可能会出现手忙脚乱、贪多嚼不烂的现象,因此布置任务必须分梯度逐步进行。这样,开展活动才能有条不紊。

(二)适时指导探究方法,提高活动效率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纵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固然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但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忽略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结果导致语文教学产生了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以及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诸能力的要求,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

一、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比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1、“爸爸小时候的趣事”。请你做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爸爸小时候的故事,了解爸爸儿时的生活经历,然后选择一件有趣的事记下来。有兴趣的话,可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投送给学校广播台或某报刊编辑部。

2、请你做一天小当家,体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写一则日记。

3、“妈妈的唠叨”。模拟一种生活场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想试试吗?

4、“电视机前的评论”。在电视机前,你们一家人会说些什么呢?请以三位同学一组进行小品表演。

查看全文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尝试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材的一种新课型,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还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在分析这些误区的基础上,建议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多元化活动,利用身边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依托活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特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项新课型,顺应改革潮流,与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是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拓展与提升;也是对语文课本的拓展,有利于形成“生活处处有语文”的大语文观。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它正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当然,在新形势下又有新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探讨、解决。

一、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材的一项新课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且综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旨在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也是初中语文课中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够,对该项内容的教学常常深感棘手,有些教师将其当成阅读课,或者把它当做学生搜集写作素材的途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过度依赖教材。这样就使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有限,开展活动的时间不足,无法获取广泛丰富的资源,不能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使学生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针对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教学尝试

查看全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这段话中,我深切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外延大大扩展了,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而融入了各学科共同组成的大知识之中。一方面,语文知识是其它各学科知识的基础,服务于其它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其它学科又能补充和丰富语文知识。传统语文教育忽略了这一重要性,把学生禁锢在语文的围城之内,不让学生的思维向外延伸。新教材恰好相反,倡导打破学科“堡垒”,从其它学科中汲取语文营养,同时又用之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与实践,也促进了学生释疑能力的提高。配合课标,新教材的“触须”也大胆伸进了其它各学科。例如《鲸》、《海豚救人》涉及生物学知识;《火烧云》、《海上日出》涉及气候学知识;《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涉及历史学知识;《琥珀》、《太阳》等课文也都与科学有关。通过以上课文的学习,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习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其它各学科知识的涉及,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这正是新教材所期待的结果。具体来说,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参谋下,它通常以学生完成一个实际任务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独立研究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学生接触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综合地学习和运用知识,锻炼和提高多种能力,特别是实践和创新能力。对语文而言,综合性学习活动表现在以下五点:1.重整合: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2.重过程: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为重要。3.重应用: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去。4.重体验:要求学生亲自参加到学习体验中去,并在学习中不断得到知识和发展。5.重全员参与:要求全体参与,使每个人参加学后得到共同的发展。重视合作,学会宽容、理解、协作。《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那么,如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时,促进学生释疑能力的提高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一、开展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就是指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在观察与交往中体验社会生活。我们常说“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变教科书为学生的世界,变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如学《大瀑布的葬礼》时,学生提出“在我们东莞有什么地方的水资源需要举行葬礼,来提醒人们保护水资源?”对此我提议学生分组进行“保护水资源”社会调查活动:①.访谈当地的居民,建一座工厂掩埋了多少水池,带来了多少污染?②.调查马路积水、河水浑浊的原因,了解地方对水源的管理;③.讨论对水资源保护的对策;④.写建议书宣传。又如学了《草原》和《三峡之秋》后,学生问“如果我们自己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会是怎样的感觉?”我们班就决定在假期以“远足”为主题的活动,开展了“五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即写一份远足计划或向家长、老师打一份申请,问一问去过的人或读一篇写那里景色的短文,购一次物或就一次餐,问一次路或做一次景点小导游,然后写一篇小作文或向其他同学作一次汇报。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交往素养。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平台。互联网是一个偌大的虚拟世界,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例如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课前: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并下载有关黄河的资料;课上:首先通过“我的邻居”的方式交流有关信息,接着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和“黄河变化的原因”为问题组织学生读课文并整合多方信息,接着和学生协商,引导合作,分别以“保卫黄河”、“治理黄河”或“黄河小史”为主题制作网页,然后发送到学校网站,互相交流评点。整节课以语文实践为核心,让学生在虚拟活动中收集资料、讨论合作、制作网页、交流欣赏等,从而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如学习《海底世界》,让学主在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栏目并从中进行剪辑,从网上下载有关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进行整理归纳制成网页,在小组中展示播放,不仅把书中介绍的美妙景色存贮脑海,还能把书中没有写的海底奇妙尽收眼底,烙进记忆深处。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文中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必然会得到多层次的收获。三、与其他学科融合,进行实践体验。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本身也能形成不同的系列,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综合运用。如学完《草原》这一课,就有学生质疑“草原真的那么美吗?值得我们去保护吗?对此,我建议学生们开展“走近‘草原’”的活动:①.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分布、最大……(社会学科)②.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颂赞草原:吹、弹、唱、画、写、诵、舞……(音乐、美术)③.组织讨论:如何爱惜、保护大草原?(社会学科)如学习《养花》前,让所有同学都尝试着养养花,从中体会养花的酸甜苦辣;学习《劳动最有滋味》,不妨让学生当一天家,完成从早上起床、买菜、洗衣、做饭、拖地等家务,从中体会劳动的辛苦与乐趣;学习《瀑布》组织学生实地游览泗溪,领略三吊水的雄伟、壮观、迷人;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件手工,来一场科技制作比赛等等。四、挖掘学科本身的人物,开展角色活动。角色活动就是指利用角色效应,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表演等言语实践活动中,收获对学习的体验和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的智力加工所形成的学习能力。如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教师首先创设任务情境,引导提出把这篇课文演下来,在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共同协商人物角色,如导演、演员、动作设计、评委、顾问等等;接着,学生自由选择角色、选择学习伙伴练习;然后组织组际汇报交流,其主要过程为:演之前,其他同学做顾问,提建议——表演时,学会倾听与揣摩——演之后,交流心得并评赏;最后再自由练习,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想象,组织创造性表演大赛,由学生点评并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等奖项,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形成学力、发展个性。五、抓住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综合运用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等资源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首先组织自学,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发现问题;接着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值得探究的主要问题,如他们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等;然后教师引导分组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以及其他“以少胜多”的案例资料,带领学生穿越时间的隧道,与历史人物对话,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课堂上,在学生交流了有关资料之后,教师组织学习活动,赏读重点段落,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从策划到交流,课堂所用时间为两到三课时,但整个学习过程一般要历时一周左右,而且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自然有利于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会自由拓展。自由拓展就是指以“课文内容”为信息点,以“与信息点相关的所有信息”为学习内容,然后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项目。如学习《新型玻璃》后,引导学生以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为切入点,利用自己“目之所及”的所有信息,自由选择学习项目。结果,有的学生出了一期“玻璃世界”的画报;有的学生为文中的玻璃设计了广告词和推销方案,有的学生给文中的玻璃撰写了产品说明书,也有的学生开发了一种新的玻璃等等。并在组织组际交流时,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学习成果,从而激励学生超越、促进学生创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质疑释疑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文

综合性学习教学研究论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肯定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这种原则,这两年语文教材的不断改进完善,在语文课本中“综合性学习”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事实上,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综合性学习”这一块视之可有可无,置若罔闻,使之形同虚设。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学规律,阻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习兴趣。我大胆尝试上了一堂公开课“综合性学习——山水与文化”,课后我感受颇深,我认为,践行语文课堂新标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是“综合性学习”的关键。下面是我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化大为小,以点带面

我想不少教师放弃“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内容涵盖面广、大,在一定程度上受时间、空间、学校基础设施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有的教师还认为它不仅耽误时间,不好操控,而且不会对学生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因此干脆放弃。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可以自己化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以点带面,深入浅出,减少难度。

拿《山水与文化》为例,祖国山山水水多得数不胜数,我们对它们的熟悉程度也会明显不同,直接学习山水与文化的关系肯定既散乱又难以把握,实际上把握山水与文化的精髓不需面面俱到,只要课堂时间容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山、水就可。我和同学们根据大家的了解程度,一起挑选了四处具有代表性的山水:泰山、西湖、黄河、本地山水(汉江和隆中山)。这四处既有广为人知的景点又有带有本地特色的山水,既有粗犷豪放、雄伟壮阔的一面又有温柔细腻、婉约柔美的特点,基本上包括了众多山水的特点并且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和它们相关的知识很多,不仅利于搜集,而且教师和学生比较容易透过山水的表面的认识来逐步挖掘他们与文化间的关系。

二、为学生提供条件,鼓励其主动参与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以及网络条件,动员全班同学参与,让他们自行组合,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因此我针对我们选好的四个小专题,把全班分为四组,让他们各自推荐了一个小组长,负责安排任务,组织搜集调查,最后再把该组的资料收集起来,由我来把它们设计到多媒体上。为此,我专门组织了几次电脑课,让各组到网络上寻找需要的信息,并适时抛出问题:山水都是自然物,为什么人们看中他们,并赋予它们以精神甚至于形成了一种文化?你们所找的山水与文化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除此之外,我还把我的一些与之有关的书籍、画册、光盘等提供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回家和亲朋好友进行交流,或者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多方面多角度地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查看全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以及“写作”同等列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2017年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问世后,“综合性学习”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本文在综合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当前统编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统编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统编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及对策

“综合性学习”自提出以来,便一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综合性学习”带来的理论效果,也受到国内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并主张积极推行,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这在2017年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推行以来,表现的尤为突出。

一.当前“综合性学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基础教育过程中,教育教学综合化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吕达曾指出:“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风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1]。由于“综合性学习”板块应用时间以及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完全投入使用时间较短,在实际教学中与理论教学效果还存在一定差距,以下将简要分析统编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理念的制约

查看全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论文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并非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平列的学习领域,而是语文课程中与单项性学习相并列的一种学习形态。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多元,方式多样。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正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正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全面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恰当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性学习逐渐受到了中小学师生的重视。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扎实而有效,取得了不少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指导经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颇和实施上的误区。本文将讨论语文教育中如何给综合性学习恰当地定性定位及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性和定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分四个学段具体提出了15条目标要求。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新课标并没有作定性表述,只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有研究者概括:“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出发点,强调语文课程内部的整合,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

新课标颁行以来,一些研究者基于各自的理解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了定义性描述。有的将它界定为“学习方式”,有的将它界定为“学习活动”,有的将它定义为一种“学习领域”或“课程”。我们以为,与其将它视为“学习方式”“学习活动”“学习领域”乃至“课程”,不如把它看成语文课程中的一种“学习形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