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1 07:49: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综合疗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探析舌骨大角综合病症的封闭药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封闭治疗舌骨大角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对29例舌骨大角综合症的患者行舌骨大角药物封闭注射,分别行1次、2次、3次、4次和5次注射,每次间隔3天。结果封闭注射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如自发痛、吞咽痛、触压痛和转头痛消失,个别患者触压痛未消失。结论药物封闭治疗舌骨大角综合症有效。
【关键词】舌骨大角综合症;封闭治疗
舌骨大角综合症为一常见多发病,常发生在中年人,多为单侧,诊断不难,但如果治疗不当,其症状特别是疼痛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近年笔者用药物封闭疗法治疗29例舌骨大角综合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9例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25~30岁3例,31~40岁11例,41~50岁9例,51~60岁6例;职业教师6例,干部4例,小贩10例,营业员5例,其他4例;病程1~6个月5例,7~12个月5例,13~18个月6例,19~24个月8例,25~30个月3例,31个月以上2例;封闭注射次数:1次4例,2次7例,3次10例,4次6例,5次2例;全部病例均以一侧颌下痛并有咽部异物感症状就诊。
腕管综合征中医传统疗法治疗研究
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CTS)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手的衰弱状态。CTS起病多因腕管部水肿、腕部肌腱炎症、激素变化及体力活动等压迫腕部正中神经,患者出现针刺等异常感觉,临床称之为“鼠标手”。其主要症状包括疼痛、感觉迟钝、手部麻木,最终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近几年来,由于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CTS的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目前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可减轻腕管压力,缓解临床症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会持续存在或者复发;因此,CTS造成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并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问题。传统中医疗法以其痛苦小,疗效较显著、医疗费用低的优点,在CTS的治疗中应用广泛[1]。本文将近年来中医在腕管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1腕管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腕管综合征在传统中医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现代医家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CTS归属“痹证”范畴。《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痹病”这一病名,并著有“痹论”篇来对痹病做出系统论述。其主要的病机是气血瘀阻,经脉阻滞,不通则痛;或筋脉关节失于气血濡养,不荣则痛所致。《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明确表明痹证的产生是由人体感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或筋脉关节失于濡养,引起关节疼痛、麻木、重着等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并在临床上具有渐进性及反复发作性的特征。病变初期多以邪实为主,外邪侵袭,或血瘀,或寒凝,局部经络阻滞不通而为痹,不通则痛,故患者初期多表现为腕部疼痛,指端麻木;若患者初期失治或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久病入络,气血消耗不足以濡养肌肉,不荣则痛,邪留正伤可致虚实夹杂,故后期患者多疼痛不明显,局部感觉降低,肌肉萎弱无力以麻木为主[3]。夜间阴气上升,阳气下降,阴血凝滞更甚,则疼痛晨轻暮重,夜间更甚[4]。
2中药治疗
2.1中药内服
靳伟[5]与许奇科[6]等临床观察了补阳还五汤对腕管综合征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情况,促进手指活动,且副作用明显降低。孙大芳[7]等予患者口服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2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患者的Levine评分降低,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较好,症状较仅用美洛昔康分散片、甲钴胺片治疗人群改善明显。靳发万[8]运用复元活血汤对28例腕管综合征术后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有效率为9643%。李妍怡[9]根据自身多年经验,对CTS注重行气活血化瘀、益气补血通络并行,临床上运用血府逐瘀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效果较好。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8例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2.4±1.1)岁;病程2~5个月,平均2.3个月。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患儿大便次数每日均4次以上;黄稀便28例,水样便17例,黏液便10例,脓血便4例,黏液脓血便6例,豆渣样便3例;伴发热28例,腹胀35例,呕吐26例,脱水25例;轻度营养不良20例,中度营养不良1例;电解质紊乱36例。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脓球(+)~(++)22例,红细胞(+)~(++)23例,黏液(+)32例,脂肪球41例;大便培养:致病性大肠杆菌26例,侵袭性大肠杆菌14例,变形杆菌6例,霉菌2例。将68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根据大便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并给予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为主,同时佐以中药敷脐治疗。主方用七味白术散随证加减。方药组成:党参、黄芪、苍术、茯苓各10g,木香、藿香各6g,炙甘草3g,葛根8g,乌梅5g。伴便溏不臭、完谷不化、四肢不温,加干姜、肉桂;腹胀加大腹皮、砂仁;大便伴黏液、肠鸣腹痛,加黄芩、黄连、白芍;大便稀烂夹有奶瓣不消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加焦三仙。本方用量为2岁以上小儿,2岁以下小儿剂量酌减。每天1剂,水煎2次,取汁150~200ml,分次频服。中药敷脐:药用肉桂、吴茱萸、丁香、五倍子,各等份,共碾细末,以成药藿香正气水调和均匀,摊于伤湿止痛膏或胶布上,直径约2cm,厚约0.4cm,对准患儿脐部贴上即可(使用前用酒精棉球将脐周擦净),每日换药1次。两组患儿均治疗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期痴呆研究论文
【关键词】老年期痴呆
迄今为止,对老年期痴呆尚缺乏肯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目前通常使用的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麦角碱类、吡咯烷类、抗氧化剂、非甾体类抗炎药、他汀类、雌激素替代疗法等,这些都不能改变疾病的进展。本研究探讨运动结合药物对老年期痴呆的影响。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痴呆病例均来自本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6月门诊、住院以及脑健康俱乐部患者。纳入标准:(1)多种认知功能缺陷(认知功能缺陷是相对于先前的功能水平显示出的下降而言):记忆力障碍(顺行性和逆行性记忆障碍),一种或几种其他认知功能缺陷,如失语、失用、失认、运筹和运作能力缺损(计划、组织、程序性和抽象思维)等;(2)认知功能缺陷的程度:认知功能缺陷程度已严重影响和干扰了社会和职业功能和日常生活;(3)认知功能缺陷呈进行性恶化,至少需有6个月的病程;(4)无意识障碍;(5)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检测符合痴呆标准。排除标准:⑴年龄<60岁;⑵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⑶精神病;⑷未按规定服药、运动、不能正确判定疗效者。入选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60~70岁13例,71~80岁16例,80岁以上1例,平均(70.20±5.94)岁;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60~70岁14例,71~80岁15例,80岁以上1例,平均(70.77±5.8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患者82例,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2.44%,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17.08%,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7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管理措施效果较好,感染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
〔关键词〕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感染;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作为一种新型的血液净化疗法,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能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该疗法有着较高的感染风险。为进一步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积极对其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选择配合高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1]。本研究旨在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2例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19~82岁,平均(42.69±7.81)岁。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0~83岁,平均(43.58±7.9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者感染发生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要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管理。(1)构建专业护理小组。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构建专业的护理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及科室主任担任,各小组成员由科室责任护士组成。对护理管理小组加强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培训力度,帮助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均能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2)管理登记。对所有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患者,进行管理登记,并对其感染发生风险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对应的预防、治疗措施[2]。同时记录静脉置管相关内容,包括人次、时间、方法等,并要求每次由2名护理工作人员对记录信息进行核对,严格按照质控标准对上下机进行消毒。(3)强化落实、考核。将管理措施、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护理内容以及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均落实到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身上,并且对其进行每月1次考核,每季度1次评估,根据评估考核方式,对其开展持证上岗[3]。(4)开展讨论。每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对上月的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感染情况进行汇报,并对其感染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控制策略,用以补充护理管理不足之处,形成一个良性循环。(5)消毒灭菌管理。每月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操作室进行消毒灭菌,消毒范围包括墙壁、器械、地面及空气,同时在结束消毒灭菌后,检测操作室病毒、真菌。1.3临床评价。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感染发生情况。(1)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护理满意度。满分设置为100分;评分等级划分:非常满意>80分,一般满意79~60分,不满意<59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感染情况根据患者胃肠道(呕吐、腹泻等)、呼吸道(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以及血液、皮肤感染情况,及口腔温度>37.8℃或直肠温度>38.2℃进行统计。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剖析小针刀治疗的临床应用
摘要:针刀疗法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总结现代骨伤科关于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方面的最新成就。在现代西医外科手术疗法和中医针刺疗法的基础上,针刀疗法将西方逻辑思维运用于东方宏观辩证的哲学思想中,从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它是针刺疗法和手术疗法的有机结合和发展,针刀是将针刺疗法的针和手术疗法的刀融为一体,使世界医学史又增添了新的篇章,在诊断和治疗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高度。针刀疗法解决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疗法方面的问题,包括各种软组织损伤后遗症,骨刺、四肢、陈旧性骨折后遗症,某些运动系统所引起的后遗症;各种软组织损伤后遗症中存在的瘢痕、挛缩和粘连等病理因素,造成了软组织内在动态平衡失调,针刀疗法关于新的病理因素的认识,也正是从“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动态是协调的平衡的”这一基本概念出发的,针刀疗法是闭合性手术疗法,适用于多数常见的需作切开手术的疾病。
关键词:小针刀临床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2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200例,对照组1000例,治疗组单用针刀疗法接受1200例患者中男680例,女520例,年龄均在30~60岁之间。治疗1~2次即可。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150例,颈椎病300例,斜方肌损伤120例,肱三头肌肌腱损伤50例,桡管综合征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20例,臀中肌损伤40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60例,坐骨结节滑囊炎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0例,跟骨骨刺40例,肱骨外上髁炎20例,股骨大转子滑中炎20例。
对照组:运用针刺疗法,接受1000例患者中,男660例,女340例,年龄均在30~60岁之间。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90例,颈椎病280例,斜方肌损伤70例,肱三头肌肌腱损伤40例,桡管综合征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臀中肌损伤40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30例,坐骨结节滑囊炎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5例,跟骨骨刺45例,肱骨外上髁炎20例,股骨大转子滑中炎20例。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1.2治疗方法
民族医学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1.民族医学的传承机遇和挑战
民族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和疾病斗争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促进着本民族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民族医学是民族地区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文化瑰宝,部分医学经验缺少文字记录,为口口相传。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民族医学传承和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科技产品的创新使用、交通便利优势、民族对民族医学认可度上升都为民族医学发展壮大提供了机遇。2018年7月27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8]15号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提高少数民族医药防病治病能力、药事服务能力、加强少数民族医药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医药院校教育。政策的可极大推动民族医学发展。在高科技发展中,传统优势。未来教育中,人才是教育核心,民族医药事业是否能蓬勃发展,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教学改革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切实提升大学生能力是教育者面临的挑战。
2.课堂教育的重点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医学是一门兼具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学科,医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而这些品质的培养是医学课题教育的重点和难度,因此探索寻求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培养意识思维和增强应用能力这两方面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迎来了机遇和挑战[1]。2.1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人脑运用已有的思维形式,组合新的思维形式的思维活动。从形式上看,创新思维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更是人脑将已经输入的信息组合成新信息的形式优化思维培养。大学生具有独立思维能力,有创新、突破、开拓、灵活的思维特点,因此做好民族教学传承创新相结合是可行的。民族医学目前招生规模不大,课堂人数较少,因此非常适合开展思维训练模式,且大学生思维活跃、心理健康、独立性较强,创新人格基础良好[2],思维能力锻炼预期收效较明显。比如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模式成为了风靡全球的医学教育模式[3],对思维的发散有很大帮助。PBL教育在教学实施的过程,大多将学生分为10人左右的小团队,每个团队配备1位教师,20~30个小团队同时进行授课,对普通院校来说,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能照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条件,做好顶层设计,可以借鉴好的教学模式的精髓,进行教学改革的实施,达到高校教育改革、开阔大学生思维的目的。2.2应用能力培养。民族医学中的技法,传承下来的多为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技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例如瑶族技法:针法(竹筒梅花针疗法、火针、烧针、刺血疗法、油针疗法、杉剌疗法);灸法(火攻疗法、神火灸、药灸);手法疗法(梳乳疗法、滚蛋疗法、刮痧疗法、摄痧疗法、挑痧疗法),非药物外治疗法(佩药疗法、握药疗法、脐药疗法、鼻药疗法)。这些疗法操作性很强,影响因素较多,如针刺的力道、角度、手法,药灸、火攻疗法对烧灸的火候有要求,熟练掌握技术要求比较高。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播放相关操作的视频内容,达到直观了解目的;增加实训课,让每个学生都有操作的机会,掌握常用技法的操作,达到临床上能直接操作的标准。
目前,民族医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教育是民族医学人才发展的基石。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科技成果日益更新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增多,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好现代科技技术,不仅获得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从思维意识去培养,激发挖掘思维的深度,才能促进民族医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语言诱导内容组合探讨论文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论文比例之高与大学生去心理咨询中心的人数之低两者极不成比例,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有待改进。针对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设计一套心理训练方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非常必要。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游戏;音乐;语言诱导
一、探讨“游戏、音乐、语言诱导”综合疗法的必要性
1.大学生心理问题使人震惊
根据一次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有20.23%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新华网报道,2006年9月中国科大刚刚完成的全校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表明: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援助的新生约占总人数的8.3%,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27%,两项合计有三成多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个结果与以往四年的调查结果也基本吻合。更为令人不安的是,全国其他高校的调查结果也与此有惊人的相似。心理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心理问题在学生中随学历升高呈倒金字塔排列状态,到了研究生阶段出现“井喷”现象。
2.大学生心理问题亟待解决
肩至手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论文
【摘要】肩-手综合征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现代医学对此疗法有限,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则疗效独特。该文就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中医药治疗进展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称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2%~74.1%[1]。根据临床表现,RSD可分3期:Ⅰ期表现为手部肿胀,色泽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Ⅱ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减轻,肿胀和色泽改变部分减轻或完全消失,开始出现肌肉萎缩;Ⅲ期表现为手和肩部呈营养不良性改变,肌肉萎缩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挛缩[2]。RSD如不及时治疗,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手指挛缩,X线上有广泛的骨腐蚀,手功能丧失[3]。中医药在治疗SHS方面疗效独特,但是单用一种疗法起效慢,收效低,一般治疗本病是以一种疗法为主,其他疗法与之相结合。现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SHS的进展综述如下:
1中药治疗
1.1中药外用
蔡超群[4]报道将烫疗药(由川断、宽筋藤、独活等组成,用纱布包装成小袋,每包150g)对患者进行患侧穴位烫疗,取患肢肩贞、肩髃、曲池、内关、外关、合谷及阿是穴等,每穴治疗时间30min,有效率为92.5%。余恒旺等[5]治疗SHS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舒筋活络散(药物组成为生川乌、生草乌、胆南星、生半夏、麻黄、红花各10g,桑枝、川芎、伸筋草、透骨草各20g,宽筋草、松节各30g。制成散剂),50g/次,用风湿跌打酒调匀装入布袋中,煮沸,热敷患处,2次/d。对照组采用冷水交替法。两组都配合运动疗法,共进行4周,治疗组总疗效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疗效70.83%(P<0.05)。吴海科等[6]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将舒筋洗药颗粒(由透骨草、威灵仙、苏木、钩藤、田基黄各15g组成)水溶后浸洗患肢。对照组用冷水交替法。两组都配合运动疗法,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史利军[7]报道采用整体熏蒸疗法治疗SHS。治疗组将中药熏蒸药袋(药物以桂枝汤加味,含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乳香、没药、川芎、甘草为主方。气虚加党参、黄芪、鸡血藤、三棱、莪术;局部畏寒加防风、羌活、当归;局部肿胀加细辛、地龙、延胡索;手指拘挛加木瓜、葛根、延胡索、制何首乌)置于熏蒸治疗仪内治疗患者。先熏蒸督脉30min,后熏蒸患肢30min,1次/d。同时将上述药物研粉,加入氮酮、甘油制成膏剂贴敷于肩髃、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穴,1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针刺选穴与药物贴敷穴位相同,1次/d。两组均于治疗2疗程(14d为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总疗效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P<0.05)。
小儿脑瘫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整理目前国内临床应用对小儿脑瘫的主要治疗方法,对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临床应用,进行探讨。认为治疗脑瘫使用单一疗法,疗效有限,应使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且要尽早治疗,而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该病前景广阔,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灸疗法;药浴
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西医学认为本病的直接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中医学认为小儿脑瘫为先天不足、肝肾亏损,脑髓不充,以及后天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乏源,最终出现“五迟”“五软”“五硬”。本病多四肢不利,常伴智力低下、癫痫、语言、视听和其他障碍。由于脑神经细胞再生困难,因而本病具有致残性,一旦发病,不易恢复,往往给患者造成终身痛苦,随着研究的深入,治疗的方法日益增多,也越来越规范。中医包括针灸、按摩、中药、中医穴位注射等。西医有康复训练、心理疗法及药物、手术等。
1西医疗法
1.1药物目前药物治疗一类为促进脑组织发育和脑代谢类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脑蛋白水解物等。此类药物的作用多体现在促进原有神经细胞的发育及增强脑组织的代偿能力,疗效有限。另一类为对症治疗,肉毒杆菌毒素、巴氯芬可有效改善肌张力,但维持时间有限,长期反复应用有一定副反应,还有较大研究空间。如曲凤媛等[1]应用A型肉毒毒素神经阻滞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小儿脑瘫,患儿肌张力明显降低,内收肌松弛,交叉腿、马蹄足畸形消失,足跟可以放平行走。
1.2手术本法为通过调整神经通路,从而缓解症状,有一定创伤性。年龄大、有继发障碍、有适应证的患儿可考虑。1991年徐林等[2]首先报道国内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患儿。近些年手术治疗的方法日益完善,新的方法也不断涌现。如袁海斌等[3]治疗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对患儿行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后配合高压氧及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可以有效改善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症状,尤以改善流涎症状最佳,手足徐动、语言障碍也有一定改善。王文英等[4]应用激活传导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并与SPR法进行比较,认为激活传导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瘫创伤小,疗效显著,副反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