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开发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1 07:24: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综合开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综合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讲话

一、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起始于1989年,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战,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二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中心,始终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这两大目标,积极扩大开发范围,持续增加投入规模,不断丰富建设内容,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三农”工作和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产品供给,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健全投入机制,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二十年来,按照“民办公助、配套投入、引导带动”的工作思路,各级财政积极筹集资金,不断增加投入,完善政策机制,努力构建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形成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农民群众和龙头企业“四位一体”的投入格局。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中央财政对我省的投入增长明显加快。“九五”期间中央财政年均投入仅为1.8亿元,“十五”期间年均投入达到4.3亿元,2008年投入近7亿元。二是财政预算足额安排,确保地方配套资金落到实处。三是引导带动社会投入,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方式,鼓励项目区农民筹资投劳;通过财政补助、投资、贴息等扶持方式,引导企业、银行及农村专合组织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同时,积极探索农发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配套投入、统筹安排的政策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整体效益。

二十年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218.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9.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55.8亿元,农民筹资投劳75.3亿元,企业、银行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投入28.1亿元。农业综合开发已经成为我省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突出开发重点,着力建设农业核心产区。

查看全文

综合开发集体调研会讲话

今天市四套班子领导用一天时间专门就新安江综合开发这样一个项目开展集体调研,好象是我任市委书记以来的第一次,这足以说明市四套班子对新安江综合开发的高度重视,是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一次积极实践。为了组织好这次调研,陈强同志曾于8月下旬专门进行过一次实地考察,玉平同志组织有关部门、**管委会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屯溪区委、区政府及相关乡镇、村及广大村民立足全局、全力支持,我也于9月12日和有关同志及部门沿江进行了现场调研。

今天上午的调研,市四套班子同志一起先后察看并听取了资口亭、三江口、江心洲等三处演出选址的汇报,实地考察了横江坝、湖边坝及其码头、花山坝的选址情况,在尤溪村古码头听取了屯溪区关于拆迁情况的汇报。刚才,市建委、城投、交通、旅委、水利、文化、屯溪区政府分别汇报了新安江综合开发项目的进展情况,上海市政设计院又介绍了项目的可研报告,特别是参加调研的市四套班子领导都发表了许多非常好的意见。可以说,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为新安江综合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家刚才的发言是充满智慧的,表明我们在新安江综合开发工程上意志高度统一;更进一步讲,咱们这次的集体调研也是富有创意的,它创新了我们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形式。能不能这样说,今天的调研标志着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安江综合开发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在“十大工程”中第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项目正式亮相!

咱们每天都面对着新安江,但对新安江有一个再认识、再深化的过程。这使我想起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新安江天天在流淌,我们对它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我的办公室窗口正对着新安江,每天走进办公室就看到充满诗意、澄澈宁静的新安江风光,它不仅十分养眼,更纯洁着你的心灵。看着它,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陶醉。9月12日的实地考察,给我带来的是微观的、局部的体验;10月5日我与玉平同志到市民中心看到的沙盘上的景象,那则是一种宏观的把握。由此我不禁萌发了这样几个意念:新安江是我们的母亲河、生命河。新安江,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成就了徽商的辉煌,也寄托着未来的希望。新安江,是咱们**城市的灵魂,流动着城市的血脉,城市因它而生、因它而美,城市因它而妩媚、因它而灵动,也必然因它而更加靓丽!所以金山书记、三运省长都多次要求我们加快新安江的开发;所以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历任领导都对新安江的开发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工作;所以,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也都对新安江的开发寄予了热切的期盼。正因为如此,今天市四套班子的调研认识才这样一致、才这样深刻!

下面,我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再简要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坚持大手笔谋划。我这次随省党政代表团到苏浙沪考察学习,看到了同样作为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是那么得繁华,每天都吸引着将近10万以上的游人,旅游和由此而带来的综合效益十分可观。玉平同志当时也曾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前去考察学习,秦淮河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咱们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就要增强时代眼光,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运作。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需要。金山书记在“**会议”上明确指出,皖南地区的青山绿水,是我们的靓丽名片,一定要把良好生态维护好,把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掘和创造更多新的旅游精品。这方面尤其要有世界眼光,切忌小打小闹,浪费宝贵资源。这一点我们完全应当向吴仁宝同志学习。华西村2007年开工建设一幢高328米、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5亿元的大楼。建成后,将在世界高楼中排名第15位。原华西村中心村的村民将全部从现有别墅中迁出,搬进这幢“空中华西村”。这就是世界眼光,这就是大手笔。

第二,引入新理念开发。一是要有整体的理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就水论水,就城论城,要有效整合资源,注意把市政建设、水利防洪、景观建设、城镇建设、旅游开发与新安江两岸的历史、文化、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利用,整体开发,特别要深度挖掘新安江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文化特色,从名人雕塑、建筑形态,到夜景亮化、场景布置都要有历史的、文化的、现代的、自然的气息,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二是要有开放的理念。要精心策划和包装好项目,加大项目的对外推介力度,吸引全球范围内的大商巨贾前来开发、建设,同时我们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选好开发商,让那些资质好、信誉高、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开发企业参与开发建设。三是要有市场的理念。要善于运用市场化机制和途径,推进新安江综合开发。要把思想认识从陈旧经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敢于突破“惯例”、打破“禁区”。一方面,可以借鉴秦淮河的经验,采取以沿江周边土地出让收益、污水处理费支持、旅游开发和特许经营收益补充等融资渠道,加大项目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应该善于把市场机制引入建设与开发之中,形成在政府规划指导下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运作方式的市场化的格局。

查看全文

农开办综合开发报告

一、工作目标

2012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目标为:一是全力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确保我市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资金规模增长10%以上,达到1.5亿元。二是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11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完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2万亩,打造一批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核心生产区。三是积极组织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的立项申报,围绕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和壮大一批优秀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力建设好40个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补助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四是积极做好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可持续发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通过世行专家评审立项。五是通过推行资金管理重点监督指导、项目管理分片落实责任、全面推广卡扣式T型槽技术等精细化管理机制,不断强化我市农业开发项目工程质量,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水平,确保我市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获得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综合先进单位,争取获得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四个单项先进单位,二个以上县获得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年度十佳县。

二、工作重点

1、科学合理布局,编制好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根据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按照实事求是、科学规划的原则,重点抓好十二五期间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规划、扶持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专项规划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项目前期规划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台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总体规划,明确今后五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方向和扶持重点,同时也为今后更好的向上争资争项做好充分准备。

2、推行精细管理,提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水平。一是提升选项和计划编制质量。通过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统一申报项目材料格式和要求,实行项目专家评审制,进一步使我市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可研编制更加规范和完善,更好的向上申报项目和争取更多资金。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的初步设计管理。推行工程设计统一招标管理,实行初步设计专家评审制,进一步强化项目设计和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三是强化项目实施和管理。通过推行标准化施工模式,鼓励各地实行竞争立项和提前一年实施土方;大力推广新型卡扣式T形槽技术,强化项目建设期间的施工监管力度,继续实行工程进度报告制,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进度、资金和质量管理,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3、完善监管制度,强化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水平。一是推行两报两选制度。按照省里的要求,强化项目产业化项目评审,制定出台市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两报两选管理实施细则,全面推行先建后补。二是强化项目监管。制定产业化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流程,组织有关财务人员成立专项资金组,实行专项资金检查制,对产业化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督查,使产业化项目资金使用更好规范合理。三是强化项目验收。对产业化项目验收推行单项工程决算审计制,完善验收程序,确保财政补助资金真正用于需要扶持的建设内容中去。

查看全文

贯彻农业综合开发调研汇报

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引起了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年月日至日,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会同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组织部分委员,由副主席带队,深入县的部分项目区、示范村、龙头企业、农户,采用实地察看、听取介绍、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这四个县区的5大类、17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对三个县的书面汇报材料和相关资料也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从年开始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多年来,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始终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产业开发为主线,以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为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4.4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2.31亿元,实施土地治理83.1万亩,建成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46个。项目涉及七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县区的80个乡镇,613个村,受益农民达160多万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多元。

在土地治理项目方面:累计衬砌支、斗、分、引渠道2919公里,开挖疏浚渠道359公里,修建排灌站100座,新打和修复配套机井668眼,新建扩建小型蓄水工程24处,采用深翻改土、测土施肥、秸杆还田等方法改良土壤87.15万亩,补贴购置农业机械638台套,新修和拓宽整修机耕路933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经济林、水保林9.33万亩,培训农民43.7万人次,装备乡镇农技服务站67个,实施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科技示范推广53.48万亩。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5.3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3.58万亩,新增除涝面积3.55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4亿公斤,新增油菜籽生产能力1353万公斤。

在产业化经营项目方面:一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种植项目20个,建成蚕、茶、果、药、菜生产基地3.87万亩。重点扶持了县、区的蚕桑生产基地;县、县的茶叶生产基地;县、县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药用玫瑰、县西洋参、区丹皮、县红豆杉、县茯苓等中药材种植;区和县蔬菜种植基地等项目。二是建成产业化经营加工项目和流通设施项目19个。主要扶持了县龙蛟、沙河、国礼茶叶加工厂;区过街楼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和莲藕精深加工厂;县张蓦丝绸厂、植物淀粉加工厂、博望镇蔬菜加工和柑桔光电分选线;县万吨大米加工厂和县种子加工厂;县春光油脂厂2万吨高档双低菜籽油生产线等项目。三是建成产业化养殖项目7个。扶持了县堰口特种水产养殖场和县特种水产养殖场、劳武水产养殖场;县白龙镇良种猪繁育、市乳业总场奶牛养殖和县三合乡无公害猪养殖等项目。通过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年新增总产值5.5亿元,新增利税6285万元。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中省的高度肯定,多次受到中省的表彰奖励,省政府先后两次在汉中召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现场会,推广了市的经验;在省上组织的检查验收中,我市有5个县区的开发项目被评定为优良工程,奖励土地治理规模2.5万亩,财政投资750万元;年我市在接受国家三年一次的验收考评中,受到了国家验收考评组的好评,并奖励县土地治理开发规模0.5万亩,财政投资156万元。调查中委员们对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对长年奋战在农业综合开发第一线的干部不辞辛劳的敬业精神表示由衷的钦佩。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查看全文

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安阳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一、“*”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期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发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系统干部职工及项目区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和投资任务,为夯实项目区农业基础,改善生产条件,打造粮食核心产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市“*”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一是资金投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各类资金按计划落实到项目。五年来,中央、省财政对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特别是土地治理项目投资连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土地治理项目中央、省财政投资*年为845万元,*年增加到1741.5万元,年平均增长26.5%,*—*年资金增幅分别为9%、17%、31%、24%。五年来,全市共落实各类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0190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投资921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1662万元,企业及群众自筹9158万元,整合资金160万元,资金全部落实到项目。资金投入总量是“九五”期间的1.6倍,净增7593.5万元。在总投资中,用于土地治理项目10665万元,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9525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的大幅度增加,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全面完成了各类项目建设任务,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奠定了农业生产物质基础。五年共实施土地治理项目33.75万亩,新打和修复配套机电井1639眼;建排灌站9座;开挖整修沟渠217.7公里;硬化渠道191.28公里;地埋管道1108.91公里;修建建筑物382座;架埋农电线路410.69公里;建喷灌1.37万亩;修建小型蓄排水工程306座;改良土壤13.72万亩;整修机耕路803.3公里;建设良种基地2.58万亩;建设良种仓库2180平米;建晒场10238平米;购置农用动力机械52台;营造农田防护林0.98万亩;建苗圃160亩。据测算,项目区共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6.33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0.1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31万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24.13万亩;增加机耕面积0.94万亩;新增农机总动力5563千瓦。三是扶大扶强了一批龙头企业,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五年共实施产业化项目12个,其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参股经营产业化试点项目1个,受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四是完善了农村服务体系,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期间,加大了对科技推广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五年累计科技投入达到348万元,推广示范高、新科技项目57项,培训农民及技术人员93650人次,扶持农技服务站及农产品检测体系29个,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种植优质良种化,病虫害防治和社会化服务功能得到了明显提高。五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项目区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粮食5830.45万公斤、棉花82.26万公斤、油料462.99万公斤;平均每改造一亩中低产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含棉油折算)226公斤。受益人口23.855万人,年均增收总额8008.06万元,人均336元。六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农业开发,改善了项目区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锻炼了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全市广大农村呈现出“思开发、议开发、盼开发、争开发”的可喜局面。

“*”期间的实践充分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措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种手段,也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期间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为继续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二)主要做法

查看全文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点

根据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将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点明确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赶超争先”的目标,继续坚持“项目建设好、资金使用好、队伍打造好”的总体要求,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抓手;着力加强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滩涂垦区配套项目“三大”项目载体建设;规范和创新项目管理,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过程控制,推行模式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建“惠民、务实、诚信、高效、阳光、清廉”的农业开发,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新”作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围绕“三大”项目建设,确保争取各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以上,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6万亩以上;争取省级滩涂垦区配套项目面积确保1万亩、力争1.5万亩;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不少于6个,力争8个;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种养基地3个以上;年度项目申报与建设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三、工作要点

查看全文

农业综合开发小结两则

农业综合开发小结

县是沿淮农业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我县自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以来,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加大综合治理开发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农产品产量得到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得到不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真正成了“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一、主要成效

自年至年年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资金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万元,省财政投入万元,县财政配套万元,银行专项贷款万元,农民自筹万元。先后在个乡镇的个行政村实施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明显改善。全县累计改造中低产田面积.万亩,平整土地.万亩,开挖沟渠公里,兴建电灌站座,桥、涵、闸等各类建筑物座,砂石路公里,植树万株,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万亩,增加农田林网庇护面积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万亩。

二是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通过项目带动,组织了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农技专家走向田间地头,在项目区培训农民.万人次,示范推广了多项深受农民欢迎的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使优质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多种形式的间套种和立体农业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和旱作农业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据测算,项目区的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比开发前增加.万吨,新增农业产值.万元。

查看全文

农业综合开发考察汇报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促进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各县区开发办主任及市开发办业务科室负责人一行20人,于2012年12月16日至17日,先后对我省的、两市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和项目管护、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等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先后与市、区、县、市、县开发办领导以及项目乡镇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参观了市区、县、市县土地治理项目区建设和管护现场。受到市、区、县、市、县开发办领导的热情接待。本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对提高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两市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

(一)基本情况

1、区农业开发与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

市区朱台镇位于市区西北部,辖57个行政村,面积74.5平方公里,人口5.1万。朱台项目区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地处平原,为井灌区,开发面积2.9万亩,共涉及16个行政村,人口1.68万人。项目总投资5127万元,其中开发资金2507万元,整合资金2620万元,共拓修并硬化农田道路80公里,高标准硬化主干道路17公里,林网植树11万株;建设粮食生产基地6000亩,发展优质果品、绿色蔬菜等经济作物1.5万亩,新建桥涵1024座,新打机井35眼,修复配套机井115眼,安装水锤消除器355套,新建井房355个,铺设PVC地下防渗管道154公里,埋设地下电缆10公里,购置大型农机具18台套,购置化验仪器11台套,建立专业协会3个,科技培训1.6万人次。

朱台镇作为全国20个“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之一,镇党委政府在搞好土地治理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镇村实际,以新能源推广、环境建设和乡风文明为突破口,坚持典型带动,突出重点,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查看全文

农业综合开发述职述廉报告

一、工作情况

(一)抓好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建、续建工程

对于2011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建、续建工程,我始终坚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质量管理,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质量合格是尽社会的义务,质量卓越是对社会的贡献。质量监督检查措施丝毫不能放松,要确保质量合格;二是抓进度督办,对于项目中的各种困难以及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一切按照项目建设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施工进度,尽快发挥项目效益;三是规范项目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施工是项目建设的基本,整个项目管理实行工程监理制、工程合同制和项目专管员负责制,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二)抓好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竣工县级验收工作

2011年建设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今年着重抓的是验收工作过程。为进一步规范各类项目验收工作,切实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推动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健康发展,使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施工质量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项目质量,我在验收工作中,按照验收标准,严格要求,反复检查,尽职尽责,不放过任何的细节。在高要求的验收准则上,确保了验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抓好201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资争项工作

查看全文

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结

2015年,XX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农业开发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了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县农综办协调县直有关部门和项目施工单位,齐心协力,努力工作,以深入开展苏区振兴、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工作为切入点,以完成2014年度项目为工作重心,认真抓好项目招投标和项目实施工作,同时,积极推进2015年度项目计划实施,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争资争项、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各项中心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突出项目开发重点,扎实抓好2014年度项目的招投标和组织实施及迎验工作。以实施2014年项目为重点,积极抓好2014年度项目的开工实施任务。一是项目开工情况。2014年度子项目总共32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30个,产业化项目2个。现已基本完成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项目实施已完成。2015年度土地治理正在财政预审中,即将进入招投标阶段。二是资金完成情况。截至目前,年度项目累计完成资金使用640万元(财政资金350万元),占计划总资金1410万元的45.4%,其中财政资金投资到位350万元,占计划财政资金的33.33%。

(二)切实开展2015年度计划项目的前期准备

1、坚持项目计划的科学编报。通过充分调研,初步明确落实开发主体,结合全县秀丽乡村建设工作,调整开发思路和重点,于年初认真编制了201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存量、产业化经营财政贴息项目计划,并已通过上级农发部门审查。

2、积极开展相关前期准备。坚持“早计划、早准备”原则,进一步落实开发主体,签定开发协议,积极开展2015年度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抓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