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1 04:08: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自主探索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生自主探索管理论文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探索知识的培养得到落实。
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来进行自主探索
实践活动就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学习“统计”后,可以去统计班里同学爱吃哪些水果;学过了乘除数是三位数乘、除法,可以让学生去预算春游中的化费,或调查家里用电、用水情况。学过“多边形的面积”后,可组织学生到操场、田地里去实际丈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圆锥体积计算后,可以让学生测量沙堆,计算其体积、重量;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让学生编制粉刷楼房开支预算等等。能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的内容很多,需要不断挖掘,但在使用时要注意的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还要注意操作活动要适量、适度。
只有科学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才能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也能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养成探索精神,充分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来进行自主探索
教学中培育自主探索能力探求论文
摘要:自主探索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索;数学教学;能力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容易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多数职业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而不只是具有机械的操作技能,因此,处在新时期的学生需要的是更强的数学能力,而不只是拥有单调的数学知识。那么,作为新时期的知识传播者,在数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就必须做到使数学教育从单纯地传承知识朝着在传授知识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方向转变。怎样才能实现这一转变呢?首先必须弄明白“自主探索”与数学能力培养的关系:
一、自主探索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
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而又曲折的过程,一种知识不是学生“懂”了、“会”了,就达标了,而是学生自己真正领悟出知识中蕴含的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的形成只有在学生自己的数学化活动中才能实现。所谓数学化,是指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主探索”,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数学活动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取决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深刻程度。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而是根据自己先前的认知结构去主动和有选择地感知外界信息,建构其独特而又有个性的知识体系。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已经研究过的现成的数学观点中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实践中亲身去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索”(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中历史自主学习教学探索
一、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1.习惯养成的教学意义
未来的社会人人都面临激烈竞争,人才的培养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综合能力的比拼。一个人有没有终身学习能力,关键取决于学生个体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质。面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大方向,面对新课程改革,基础教学一定要做本质的改变。此外,高中阶段是学生从青少年走向成年的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历史教学正是通过历史教学,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汲取历史文化沉淀,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以兴趣促习惯,成为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在教学中要做到:(1)明确学习目的。对于历史这门课,学生要接触、熟知大量的历史时间、人物、事件,信息量大,内容枯燥无味,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学习信心。教师应当从学习历史的目的上去引导,如通过了解历代农民战争的爆发原因,让学生认知“民以食为天”的道理,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等,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2)通过发挥情感作用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教师与学生沟通,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其兴趣爱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情感的力量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上历史。
二、教师强化指导,让学生学会自学
中学英语“自主学习”方式探索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下面我就“自主学习”方式目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思索,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一、“自主学习”与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英语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的比重,必须随着学段的提高而增加。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二、“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途径与策略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的系统讲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成矛盾转化,从而使学生较快地实现学习上的飞跃。所以本人认为“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教师在发挥导引作用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环节:(1)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师如何教,又备学生如何学;既考虑教材、“课标”要求,又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并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2)在课堂中“走出演讲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情境,开动脑筋,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从而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3)在课后不使学生进入大量的“题海”,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要归还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然而,教师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最突出的问题。要优化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活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2.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基础;客体情况指英语特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环境指英语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方面的有效训练。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a.呈现活动;b.练习活动;c.交际活动。每一类英语活动都有很多方式,很多活动是可以交叉进行的。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呈现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景,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2)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一个机会可锻炼,可自我展示。(3)交际活动要从头抓起,从培养交际意识到交际能力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活动、生生活动,使交际活动在模拟的或课堂教学本身真实的环境中展开。(4)按照学习英语的一般过程,可将学习活动分解为理解———操练———表达三部分。教师教学中要抓住教材特点,抓住学生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恰当地选择教法。
三、“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评价
小学音乐教学自主探索浅议论文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原有的旧思路、旧观念、旧方式的教育传统模式下,有个普遍存在的怪现象,就是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课。学生围绕着老师的指挥棒被动学习,兴趣寡然。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广大的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性发展;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探索课,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活”起来。
一、适时“问”,引起审美趣味,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导入尝试:①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蜡烛;②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受到意外和新鲜,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呢?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时都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歌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歌,不受国界的限止,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它!”这位教师将导入设计的非常自然,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使学生视觉、听觉获得美感,情感想象获得审美喜悦,又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景中,然后适时的提问,激起探索兴趣,形成探索动机,最终使学生懂得了音乐无国界的道理,并深深地留在学生的心里。
二、引导“玩”,培养审美趣味,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判趣味是狭窄的。但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歌曲教材共同特点是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等。许多教师针对这一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训练;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教学活动……总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他们通过主动的“玩”,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我在进行《粉刷匠》这一课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玩”的乐趣与意义:《粉刷匠》是一首极富有儿童情绪,而且朗朗上口的儿歌。我在这一课教学中,用“开心”和“生气”两个形象各异的小纸偶为线索进行了对歌曲的感受、体现和创作一系列活动。特别是当进行到歌表演和创作这一环节时,并不是使学生通过肢体做简单的律动,这只是停留在了较为浅薄的层次,而应引导学生在这样浓厚的表演氛围中进行更深的探究,从中得到更深的道理。所以学生学会基本的“粉刷房屋的本领”后,①我扮成“开心”说:“同学们,你们都是勤劳的好学生!下面就让我们分工合作,把房屋彻底地粉刷一遍,让它更漂亮!好吗?”②接着大伙开始分头商量什么干;③这时教师引导:“谁来帮着粉刷窗户?”……“还有地面”……一下子同学们又活跃起来!通过这一次“刷房子”的劳动体验,学生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并懂得了“劳动最光荣”;④最后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三、巧用“cai”,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人民银行信息系统自主可控探索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泄密事件不断发生,我国政府对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并全面启动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的部署工作。由于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建设长期大量使用国外产品,自主可控替代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当务之急是探索建设一套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本文分析了人民银行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信息化自主可控存在的问题,并从改变国民观念、出台扶持政策、构建产业链生态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信息系统;自主可控;人民银行
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产业的自主可控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建设、核心信息技术的突破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对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国内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信息安全一直存在着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三大短板”,关键技术及产品受制于外人,信息系统处在被监控的风险之下,这些安全隐患不仅影响个人工作生活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且威胁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国防安全,信息产业的安全自主可控亟待解决。尽管在国家政策和科技重大专项的带动下,自主可控硬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国产通用计算机系统性能与国外主流产品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计算机的“大脑”CPU。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自主配套的软硬件产品不成体系,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随着国家对信息化安全、国产化替代日渐重视,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基础软件国产化成为了行业发展的趋势。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是安全的核心,借助开源的Linux东风,国产操作系统尽管在公司规模、销售市场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占据着安全可控的主要地位,在国家和政府的推广普及下,应用范围从边缘到核心,不断深入。在5G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产操作系统也具备了和国外大厂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可能;国产数据库也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巨大的市场和用户群体给国产数据库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双十一”“618购物节”等催生数据库发展的特殊场景,也是国产数据库的特有优势。
二、人民银行信息系统发展的现状
生物工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生物工程设备基础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专业必修课,由于该课程信息量大、计算量大、实践性强,且学生缺乏对实物的认识和实践经验,使得该课程存在难教和难学的问题。为了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生物技术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过程及相应设备的配套设计与选型,我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科研经历,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考核模式等进行了改革。结果显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成效显著。
[关键词]生物工程设备;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学效果
生物工程设备基础是西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既涉及生物过程设计,又涉及该过程上、中、下游相应的处理设备。在该课程中,学生结合化工原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艺学等专业知识,学习生物工程设备在整个工艺流程中的配套设计、选型、操作等技术问题,从而提高设计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等专业技能。然而,生物工程设备基础课程具有信息量大、计算量大、实践性强、学习难度大等特点[1],尤其是对于结构复杂或功能多样化的设备,由于学生缺乏对实物的认识和实践经验,课堂讲授时常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因此,我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科研经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形式、考核形式等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重视绪论教学,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大三学生往往处于专业困惑期,尤其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于部分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对象看不见(如基因)、摸不着(先进的仪器、大型的设备等)、关系复杂(如细胞系统代谢)、计算难(如动力学、设备设计)等,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受到了影响。因此,绪论绝非是课程正式开始前可有可无的部分。绪论课容量很大,内容丰富,可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讲解绪论时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可通过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凸显课程的重要性。如人们经常使用的青霉素是怎么发现的,又是如何实现规模化生产的?随着微生物耐药性的增强,相关研究人员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疫苗是如何做到只产生抗体而不具有侵染性的?相应地,这类生物药品的研发思路和生产工艺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突破的?针对目前世人所担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基于生物工程技术,国内外的科研人员采用了哪些思路、使用了什么方法及设备来生产再生性洁净能源或解决由矿产资源开采及炼制所产生的水、土、大气的污染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不再远离现实,任何一种新生物制剂的诞生或传统发酵工艺的改革都与每代“生工人”的付出有关;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目前生产工艺上的不足需要他们每个人去努力解决,借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在讲授前都安排了绪论课,设置了一些与关键内容相关的问题,告诉学生本章需要掌握的重点,明确应重点学习的内容。同时,讲课时告诉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引导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二)重视实例教学,促进学生立体整合所学知识。生物工程设备基础的教学内容囊括了生物反应过程上、中、下游全程的工艺及相应的设备,不仅每步过程间的操作紧密相关、井然有序,而且所有设备的产能都应配套[2]。结合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我们邀请太白酒厂、宝鸡啤酒厂等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一起,从上游的菌种改良、培养基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到中游的基于“三传一反”的发酵罐选型与发酵过程控制,再到下游提纯工艺设计及相应设备的选型,讨论并优化教学内容,设计酒精和啤酒的生产实例教学。该模式可促进学生结合实例深入理解各单元知识,从而掌握酒精等大规模发酵产品的发酵工艺及其配套设备的设计与选型。教学内容由简入难,理论结合实际,并且理论计算融入实际生产。在课堂教学环节,我们深入分析典型的发酵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发酵过程出发,多思考、多计算,优化过程设计,培养学生从工程学、生物学等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三)重视前沿科研动态及成果介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生物工程作为一门渊源古老但年轻的学科,所支撑的生物技术产业众多,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3]。如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课程中介绍了糖酵解酶-丙酮酸激酶,该酶的缺乏可引发红细胞糖酵解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现在有效的治疗方案源于生物工程产品———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深入剖析了我国氨基酸发酵与日本、韩国等氨基酸强国的差距及其成因,分析了我国酒精工业发酵的研发与美国、英国能源部研发重点的异同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同时结合BIO360的生物产业化发展动态,在相应章节适当介绍相关的国际化进展。从教学效果来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及热情。
二、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索自主学习环境方案
1巧妙引领,分阶段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应该起到积极而巧妙的作用。教师应该多读些有关创设有效自主学习环境的文章,从最深处理解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的意义,这样才便于广大教师们更好的实施,从而能渗透到日常的所有工作中去。
1.1课前提倡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起点
有很多数学老师不喜欢孩子进行课前预习,因为他们害怕孩子课前预习了就会把一堂课的知识掌握了,接下来自己就不好教了。其实孩子能课前学习新知识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去学是等待老师把知识灌进他的脑袋里。因此,教师们完全可以鼓励孩子们课前进行预习,如果感兴趣甚至可以自己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实验等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一个人做不来的实验可以喊几个同学,也可以请家长加入。彻底的进行一次、两次,甚至是很多次的研究,这样学生的兴趣来了,有了研究成果了必定是一个良性循环。这些课前的自发的操作研究不就是孩子自主学习的最好体现吗?有这样的自主先前研究作前提害怕我们的孩子没有创新意识吗?
1.2课堂上把探索、操作的机会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有了教师大力推崇的课前自主研究作前提,我们的课堂才会更高效、更精彩。教师们把自己的目光不再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把目光主要放在知识得到的过程上。课堂上广大教师要对课前自主学习得好的,实验操作做得好的孩子给予很高的表扬,这样让他们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也让那些还没有行动起来的孩子感受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尽快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在新知的探究阶段应该把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让孩子们尽情汇报自己或者自己的研究团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大部分孩子可能汇报的还是书本上提供的方式方法,还没有创新。因为创新意识以及真正的创新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是一个不断培养不断渗透的过程,到了一定的时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是一定能够培养起来的!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不拘泥于书本上给定的方法,而是在自己的思考和操作下得到了很有价值的成果。教师应该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所得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以激励他们继续想自己所想,创自己所创,对于其他同学也是先锋模范作用。应该注意到教室里还有极少一些孩子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可是没有得出结论来,有的甚至是研究到一半就研究不下去了,这些孩子的研究过程尤其值得老师们关注,或许教师的一个指引就能让他获得成功的美好。
谈张思明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
正向我们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和高科技的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科学院系统已经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并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教育系统也提出了创新教育及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目标。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为培养具有高系质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培养目标及任务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改革。这就需要从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北大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张思明对“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工取得了可历史意义的成果。本文就张思明“导学探索、知主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进行简要分析。
一、“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效果
张思明在他从事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逐渐摸索并总结出“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
1、A环节��引导创设问题环境
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或设置问题。如: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提出和发现问题;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从上课开始的10分钟,自行设计相关的问题。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材或课本内容提出或设置需要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级,激发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此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自主探索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索;数学教学;能力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容易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多数职业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而不只是具有机械的操作技能,因此,处在新时期的学生需要的是更强的数学能力,而不只是拥有单调的数学知识。那么,作为新时期的知识传播者,在数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就必须做到使数学教育从单纯地传承知识朝着在传授知识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方向转变。怎样才能实现这一转变呢?首先必须弄明白“自主探索”与数学能力培养的关系:
一、自主探索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
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而又曲折的过程,一种知识不是学生“懂”了、“会”了,就达标了,而是学生自己真正领悟出知识中蕴含的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的形成只有在学生自己的数学化活动中才能实现。所谓数学化,是指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主探索”,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数学活动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取决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深刻程度。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而是根据自己先前的认知结构去主动和有选择地感知外界信息,建构其独特而又有个性的知识体系。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已经研究过的现成的数学观点中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实践中亲身去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索”(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