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德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1 03:25: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自主德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自主德育

学生自主德育分析论文

一、开展自主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德育意识

1.明确德育对象,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完善人格的形成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律到自律的渐进过程。因此,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其层次性问题,把握好阶段性、渐进性和对象的自主性等特点。不同学生因个体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为优秀学生,包括三好生、党员干部等品学兼优的骨干学生;第二层次为一般学生,即品学中等的学生;第三层次为学习或生活有困难、有心理问题、家庭有特殊问题等情况的学生。

我校是一所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校提出德育分层次分年级目标:

一年级上学期以公民素质教育贯穿,目标是做“合格”(行为规范)的发展者。实现从依从型到遵从型自塑的教育转化。高职学生进入一年级,他们要对新的学习生活确定一个全新的观念,同时也要重新确立人生的发展目标。因此,德育以形势政治、法律知识、公德意识及党团基本知识教育为主,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院系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

一年级下学期以学习观念及生活习惯教育贯穿,在“合格”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一时期,学生与学校的磨合已基本完成,也确立了新的人生发展目标。在这一阶段,我们注重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宿舍为阵地,将德育融入宿舍文化,通过各项评比,引入竞争机制,在比较中形成良好的氛围。

查看全文

抓好德育规范推动学生自主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由此可见,高中教育一方面必须加强德育规范管理,另一方面必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所谓“德育规范管理”是指抓好学生道德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严格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所谓“学生自主发展”是指学校通过学生“自我定向、自我规划、自我反思”等方式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进而成为主体性的社会成员。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德育规范管理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学生自主发展则进一步促进了德育规范管理的实施。

一用常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促使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

众所周知,德育的基础是人格教育,需要努力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从细节抓起,强调先在认知,重在体验,才能变他律为自律,从而使之养成促进人格发展的习惯。

德育管理无小事,我们每天都应要求并监督学生一切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明是非,辨美丑,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允许任何违规行为发生,一旦发生则严肃处理;通过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进一步巩固、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和培养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文明素养水平,使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更完善,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通过制定和执行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德育的内容除了日常行为规范以外,还有伦理道德、原则和信仰价值的追求,故德育不能仅局限于行为规范的训练。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在严抓德育规范管理的同时,提高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克己自制的思想意识,变他律为自律,这是中学生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教育效果的体现方式之一。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德育探究论文

一、自主德育的含义

德育是塑造人类论文灵魂的工程,更应从多角度、多方位注重人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学校德育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德育评价仍然是困扰德育工作的一个难题。当前,市场化、功利化思想日益盛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而对大学生的评价,智育讲得多,德育讲得少。德育评价中也是定性评价多,定量评价少,致使德育在高校中被漠视和弱化。笔者认为,德育评价必须与德育过程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在学生自主德育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以在专门情境中学生的认知表现和行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不失为一个有效的举措。

自主德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者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培养自主德育意识,掌握自主德育方法,养成自主德育习惯,提高自主德育能力,逐步形成主体的现代道德素质。

二、开展自主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德育意识

1.明确德育对象,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完善人格的形成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律到自律的渐进过程。因此,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其层次性问题,把握好阶段性、渐进性和对象的自主性等特点。不同学生因个体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为优秀学生,包括三好生、党员干部等品学兼优的骨干学生;第二层次为一般学生,即品学中等的学生;第三层次为学习或生活有困难、有心理问题、家庭有特殊问题等情况的学生。

查看全文

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目标

一、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时代,学校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充分思考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人才。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我校多年的实践,我们提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标体系。

(一)国际视野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经济全球化要求学校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为此,学校要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的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大气大度、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者。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国家意识首先是公民意识。学生到高中阶段,有关国家的相关知识已基本掌握,因而重点高中的公民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体验,学会不同情景下的选择判断,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这需要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其次,国家意识是法制的意识,这就要求公民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它指人发自内心的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信念基础之上的。因而,这种信念只能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查看全文

中职德育课程自主学习研究

[摘要]在应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讨论等方法来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教师要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现德育教育目标,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针对中职德育课程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施对策

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来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从教学活动上入手,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利用好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长远的发展。

一、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可以说,只有实现自我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激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教育。且这一阶段,是学生道德与社会意识等方面逐渐形成的阶段。所以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能动性,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也应明确,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上并不成熟,希望教师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也需要教师适当的进行指导。所以也就出现了学生习惯性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被动地掌握方法,形成机械心理。但是,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社会性心理,通过正确的指导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个人成长之间的认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以及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法律素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教学目标包含了知识以及能力等方面。且德育目标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学习、反思以及调控等。因此,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可以将中职德育课程目标落实到实处。(三)满足时展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下,要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参与,学生在毕业后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学校教育就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运用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会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运用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措施

查看全文

开发内部动机论推动德育自主性

组织学生学习先进榜样人物,培养学生的优良德性,在我国既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成功的优良的传统教育,也是我国当代学校中经常使用、广泛开展的一种有效的德育活动。榜样教育以其直观生动的教育形式,对受教育者的德性行为发展起着“导向作用”,把客观的榜样人物所体现的德性品质转化为少年儿童自己主体的德性习惯,提高德性修养。

一、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是以先进的典型人物为榜样,宣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行为,使人们从他们的事迹中受到启迪和鼓舞的一种教育活动。榜样教育展示正面人物的事迹,使学生形象地感受榜样的高尚品德,从而在思想情感上产生模仿和学习榜样的愿望。榜样教育的心理机制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一种是心理动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需要和动机是促进个体心理达成和行为实现的根本动力和诱因,需要是个体产生行为和活动的积极性源泉,动机促使个体朝向一定目标进行活动,对行为具有指向驱动和维持调节的作用,榜样教育利用受教育者追求美、欣赏美、评价美的心理需要,将外部审美刺激转变为个体的内部道德需要,使他们在审美活动中形成审美意识,道德品质获得发展,同时提高德性修养。另一种是社会学习理论与模仿,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一强化一模仿等一系列活动获得的,受个体的认知、行为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但是,这种理论强调模仿是发自主体内心的,自愿主动的甚至是无意识的而非强制性的动机和行为,并伴随愉悦的情绪体验,教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需要。

在榜样教育的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表面上看似已经得到教育并学习了榜样行为,但是当我们了解他们的真正动机后,会发现他们看到的是榜样行为得到的奖励,学习榜样行为是为了得到奖励,只是简单的行为模仿,内在的德性动机没有得到激发,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活动动机,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追求活动之外的某种目标;内在动机是指活动动机,是出自于活动者本人并且活动本身就能使活动者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力量的源泉。

查看全文

小学德育规范管理与学生自主发展的关系

一、小学德育规范管理对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影响

在小学德育规范教育管理中,学校和教师为了完成管理任务,制定了一系列烦冗复杂的管理制度,例如,《班规》《学习行为管理》《劳动卫生管理》等来约束学生,还有更多没有形成制度的口头警告,如不准学生上课讲话吃东西,不允许学生打断教师上课等,繁杂的规章制度,虽然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步退化,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与我国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发展目标是相悖的。虽然规范管理和自主性培养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矛盾,但是,德育规范教育管理的出发点更多地是为了学生在学校的安全考虑,例如,不准学生在楼道间打闹,以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学校和教师要给学生一些空间,让学生在安全的空间内自由活动,在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校园文化的需求是德育规范教育和学生自主发展的必要因素

1.思想层次的升华运用到德育规范教育

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明确德育规范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校园文化宣传中,要加大对规范教育的宣传力度,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即使在宣传的过程中会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也不要放弃对校园文化的宣传。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慢慢接受学校的道德规范教育。

2.宣传积极思想,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查看全文

探析在德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摘要:德育教学在课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导,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主人。广大教师在制订教育教学方针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进行教学,使之能够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幸福成长

新课程改革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给了广大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和教学上的自由,使广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大纲上的要求来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方针。通过品德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向自主学习方面引导,改掉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主人。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一个学生的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树枝上盛开的一朵鲜艳灿烂的小花,能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至关重要。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代,家长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前途光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句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一个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走歪路和弯路,就可以达到最高境界;反之,坏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一定的障碍。教学大纲也指出,要求教师按照各个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查看全文

自主管理体制在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运用

摘要: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一部分,其在自我价值感方面普遍较为缺失。该文通过分析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阐述自主管理体制在高职院校实施的前期准备,在学生干部选拔、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等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发挥其教育主体性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自主管理体制;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班级管理改制

近年来,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逐渐迈向知识信息时代,教育管理体制也逐渐发生着改变。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占大多数。这些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特殊的群体,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以前的中专升级而来,对学生的管理几乎实行老套的方法,学生感觉进入大学和高中没什么区别,处于被动管理状态,在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问题。

1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自我价值感存在以下几大问题:首先,欠缺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不明确;其次,欠缺集体荣誉感,以自我为中心,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权利,忽视集体的重要性;最后,缺少理想抱负,自主学习能力差,缺少独立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学生因家庭等原因,做事懒散,害怕吃苦,只追求享乐,崇尚自由不受管理约束等问题较为严重。现代高职院校教育的日常教学已经不再是“警察式”或者“保姆式”的模式了,这些模式已经不能够符合德育教育的规律,单纯的“教”和“学”已经逐渐被淘汰。现代高职院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性学习,发挥主体性。而院校教职人员也应该跟随发展脚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创造以学生为主导性的班集体[1]。该文中笔者所要提倡的即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管理体制应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学生能够在班集体管理中自主学习,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做人的道理,改变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日常事务,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最终目的是将班级的主体交付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组建社团、参加活动等,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而班主任主要职责逐渐转向引导、培养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班级日常管理自主性深入到学生内心,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鲜明的个性,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自我创造的能力。

2在高职学生德育教育构建自主管理体制前期准备

查看全文

职业高中德育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职业道德与法律》是职业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教师在德育课上要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参与讲课、演讲、表演、讨论、辩论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学会做事与做人。

关键词:学生道德学习

《职业道德与法律》(以下简称《职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它在职业中学的德育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不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和道德的基本规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社会实践少,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体验。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了过去灌输式的“我讲你听”、老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以及调查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使学生乐学、好学,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一、教师指导、让学生自学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教材,联系实际归纳问题,讨论交流,撰写学习体会,弄清疑难,练习巩固,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程序为:“学生课前预习—师生依据实例设疑—学生质疑再阅读—研究讨论—教师点拨答疑—练结—实践养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