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1 03:15: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自主创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自主创新

铸就自主创新的民族之魂

群贤毕至,共襄盛举。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全国科技大会1月9日在这里隆重召开。来自科技界的三千多名代表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同描绘我国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蓝图。这是科技界的盛事,也是全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此次大会,必将作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的第三个里程碑而载入史册。我们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犹如春风化雨,刚刚经历过“”劫难的科技工作者,禁锢已久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由此,我国新时期迎来了第一个科学的春天,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995年,面对科技激烈竞争的国际大环境,党中央及时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定,科技事业又一次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今天,我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将对未来15年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战略性规划。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选择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对科技发展作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建设。这是一次鼓舞斗志、集中智慧、凝聚人心的大会,大会的召开,必将在全社会激发起自主创新的巨大力量,铸就自主创新的民族之魂,推动科技事业在新的世纪实现新的飞跃。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增加财富,也有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求得发展,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由此成为“创新型国家”。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前两种发展模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必须突破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的制约,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就是结论。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一方面要广泛学习和借鉴各国先进技术,但同时,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进步的基点。没有基于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厦便失去了根基,在国际贸易中,一旦咽喉被阻,便只能去练招架之功。我国是有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不可能指望别人来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一个在国家安全方面缺乏足够保障的国家,是无法在国际社会政治中赢得主动的。因此,加强自主创新,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当代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追求自强自立的民族意识的体现。

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必须明确国家目标。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导力量。在未来几十年里,世界科学技术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学、认知科学以及一些交叉前沿学科领域,可能取得的突破,将引发人类社会新的变革,也为发展中国家超越发达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文化、经济和政治互相交融,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技术预见的难度也在加大。如何抓住未来科技发展的新机遇,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站在新世纪的历史新起点上作出的英明决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交大会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在综合分析我国科技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即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自主创新。规划力求把握国际科技发展大势,对我国科技发展进行准确定位,提出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要为更长远的发展奠定科技基础。

查看全文

自主创新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圳社会科学院科学发展观深圳研究基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使全社会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深圳市初步形成了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为主要特征的创新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圳市积极探索培育创新文化的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形成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价值理念、制度安排和公共环境,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

坚持解放思想

形成创新共识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激发创新意识的阶段后,深圳市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

把解放思想作为培育创新文化的重要前提。作为我国改革的试验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市在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许多具有创新内涵的价值理念。这些价值理念是伴随着解放思想的进程而形成的。新世纪新阶段,在培育创新文化的过程中,深圳市委、市政府强调,必须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并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四要四不能”原则,即:要切实树立科学理念,不能为定势所困;要切实树立忧患意识,不能为成绩所累;要切实树立世界眼光,不能为视野所限;要切实强化创业精神,不能为艰难所惧。

查看全文

民营自主创新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一系列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下,全县民营经济一直保持高开高走,快速发展的态势,在16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迅速形成了以木业加工、服装加工、皮革、酿酒、不锈钢生产制造等几大支柱产业,在18平方公里堆沟港化工园区形成了以化工农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等支柱产业,1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形成造船、物流等支柱产业,在5平方公里的农业示范园形成花卉苗木种植、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支柱产业,为发展**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些重点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中充分释放优势,不断成长、壮大,为全县加快推进企业创新奠定了基础。

但据调查,我县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民企自主创新的能力还较弱,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差。部分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安于现状,守业守成的思想,对创新自己的专有技术、产品特色、培育企业的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与企业形象注重不够。部分企业家不能正确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能完全掌握企业发展方向,担心政策发生偏差,不能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以致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和研发机构。虽然企业每年都有不少的资金投入,但用在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方面还远远不够,重投资规模,轻投资结构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是推进自主创新的机制欠活。一些企业创新氛围不浓,不能积极调动企业创新资源,企业的创新有奖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落实。调动不起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以致企业科技投入机制缺乏推动力,政策保障机制缺乏支撑力。

三是服务自主创新的载体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滞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政府要积极引导广大企业,特别是园区企业切实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努力使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尽快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不断增强争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优势。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永立不败之地。

为此,针对以上存在的制约因素,结合本县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问题提几点建议:

查看全文

自主创新意见

为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特作如下决定。

一、实施《规划纲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愈益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动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愈益凸显。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国务院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规划纲要》。这一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中央确定,全面实施《规划纲要》,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实施《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必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必将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必将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完成这项任务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

二、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

查看全文

工业自主创新调研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框架。今年来,中央、省均召开了科技大会,全面部署实施这项工作。为贯彻落实上级会议、文件精神,部署我县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工作,近期,县里专门成立自主创新调研组,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企业自主创新现状

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具备一定自主创新的基础。但创新环境不够宽松,创新主体意识不强,创新性人才缺乏,创新机制还不健全,总体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薄弱。

(一)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基础

近年来,我县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加快了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步伐,科技基础设施有了较快发展,人才对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据统计,**年以来,全县共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分别为4项、25项、23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90件和24件;**年,我县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7.1%。可以说,我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基础。

1.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查看全文

民企自主创新调研报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共**明确指出,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民营经济三分天下后,民营企业凭借对市场更为敏感的反应,科技成果转化的更高效率,鼓励创新、吸纳人才更为灵活的机制,不仅仅成为自主创新的先锋,更成为了自主创新的生力军。同时,也应该看到,民营企业大多集中于传统产业,平均技术水平低,装备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多处于“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抓紧当前的有利机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一、我县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情况

东海县是农业大县,同时又以水晶闻名中外。硅资源深加工和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成为我县两大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县在支柱产业建设和创新取得了一定进展。**期间,我县两大支柱产业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8项,其中省级以上163项,项目总投资31.3亿元,项目实施新增产值82。3亿元,新增利税13。7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年,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16项、省级31项。

今年,我县共有连云港东海硅微粉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实施的“电子级低应力TQFP封装用环氧模塑料用超细硅微粉产品开发”、连云港福东正佑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承担实施的“年产100吨半导体技术用石英玻璃管产品开发”、连云港东渡碳化硅有限公司承担实施的“年产3000吨碳化硅超细微粉产品开发”、东海县高科硅微粉有限公司承担实施的“隐形涂料用硅微粉产品开发”、东海县太平洋石英制品公司承担实施的“汽车灯专用石英玻璃泡壳产品开发”、丰禾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实施的“食用菌生产技术产业化开发”等11个项目获批,被列入省**星火计划。上述项目主要分布在硅资源深加工和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领域,项目新增总投资29527万元,其中自筹11604万元,贷款17923万元,预计项目达产新增产值139316万元、利税22914万元、创汇673万美元。通过项目实施,将进一步加强我县两大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建设的集成度,不断提升我县星火支柱产业的建设水平。

(一)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初显。今年上半年,我县工业经济新上投入过千万元项目126个,其中硅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四大优势产业领域共新上过千万重点项目94个。占全县总数85%以上。太平洋高纯石英砂、300万头生猪屠宰场及深加工等项目的推进,产业规模扩张势头加快。

查看全文

为自主创新鼓实劲

最近,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0部委联合出台了鼓励创业投资的政策措施。有关行政部门还与奇瑞汽车制造公司签订了政府采购的框架协议。这些都是支持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的务实举措。我们期待各地区各部门都能加紧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来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我们党综合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指导方针,反映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明确的政策导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已经到了必须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对此,我们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自主创新的认识,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落实好中央的方针政策。

这些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6位,制造业总量居世界第4位,有172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还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3大贸易国。但是,我们在发展中有两个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个是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国外技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造成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持续依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一些产业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所以中国制造的许多产品的高额利润往往被外国公司赚走了,国内企业大多只是获取了微薄的加工费。不仅如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果长期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还会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一定要清醒地看到,依赖资源的高投入和国外技术的引进,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难以持续的;仅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我们难以成为贸易强国;依靠较低技术的产业基础,我们也难以成为经济强国。今后,我国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出现不断上升趋势。由于资源短缺,淡水、土地的价格要上涨;环保压力的增加,使得环境成本要提升;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成本也会提高。此外,随着其他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石油和许多矿产资源的价格都要上涨。这些因素将会削弱我国现有的比较优势,并使得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还要看到,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不断加快,尤其是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为经济增长提供新机会和新动力,真正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现在,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在于鼓实劲而不是鼓虚劲。多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习惯于“以产值论英雄”,搞GDP排行榜,将增长速度、招商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等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结果,导致一些地区和企业热衷于“短、平、快”,盲目上项目、扩规模、引外资,大搞重复建设和重复引进,有的甚至不惜以资源和环境的较大代价换取一时的政绩与短期增长。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按照中央提出的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的要求,我们要摒弃“以产值论英雄”的旧观念和老办法,提倡“以创新论英雄”;要用发明专利排行榜、驰名商标排行榜、自主品牌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排行榜等,来彰显先进、鞭策落后,鼓励大家向自主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要速度、要效益;要建立和完善能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办法,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还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形成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如抓紧制定和出台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等各种政策,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和加大研发投入,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对重复引进给予必要的限制;以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抓紧建立激发创新积极性、鼓励创新行为和提高创新回报的激励机制;把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生物等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推动高技术产业加快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这些措施,切实促进各行各业和各类企业由过多依赖资源高投入和技术引进求发展,尽快转变为主要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推动发展。

查看全文

自主创新是民族自强的灵魂

国务院近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全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选择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对科技发展作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进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制定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对于这项事关全局的工作,党中央高度重视,从2003年6月起,国务院开始组织制定未来15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新一届政府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科技界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总理亲自担任规划领导小组组长,陈至立国务委员任副组长,组员由国家二十几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定直接参与人员达2000多人,创造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规划制定纪录。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有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这便是自主创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两个问题必须着力解决。一个是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技术水平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二是我们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然而,由于一段时间以来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和创新,造成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引进技术的持续依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不仅会使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还会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准确把握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国际竞争的态势,深刻反映当今世界和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反映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所以说,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长期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强调坚持自主创新,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从建国初期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到现在把自主创新明确作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积累,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中央提出着力自主创新的方针,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中央提出,“十一五”期间,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则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也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就是从战略上落实自主创新,通过明确战略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相信,通过实施新时期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未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文

国家自主创新分析论文

第一,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去年年初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是集中了大批专家,经过缜密论证制定的,它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16个重大科技专项已陆续启动,鼓励科技研发投入等上百个配套政策也正式推出。落实好纲要,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当前的问题是,企业申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高。如企业研发投入可以在税前超额扣除等优惠政策,真正能享受的企业不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申请的积极性低于中小企业,这就使本该享受的优惠政策而没有享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企业对政策信息不了解、不敏感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仍缺乏以技术进步求发展的动力,需要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入手,建立企业技术进步的机制。

第二,抓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企业是技术研发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主体。在发达国家,研发投入资金和研发人才的70%以上集中在企业,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我国在计划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科研体制,在企业之外建立了一大批靠财政供养的科研机构,使科技与经济长期处于“两张皮”的状态。随着应用型科研机构的企业化改革和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两张皮”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企业作为研发主体的地位逐步增强。去年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科研投入的比重已由过去的30%左右上升到66.3%,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所有大中型企业都应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应低于3%,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在10%以上。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企业,应当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因为这些企业集中了最好最多的科技资源,而且随着近几年盈利的大幅度增长,已经具备了增加研发投入的实力。必须从考核指标等方面建立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企业获得的技术成果,应对其市场价值做出评价,列为企业的绩效。对企业业绩的考核,不仅要注重实现利润和资产保值增值,也要注重其技术储备等长期发展能力。在考核企业资产价值时,不仅要看其有形资产,也要看其无形资产,越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越是要注重考核其无形资产。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阐明了的企业技术进步的规律,我们今天应毫不犹豫地运用于对国有企业的考核和管理。目前国有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国大中型企业的平均水平,症结在于国有企业尚未建立起追求技术进步的机制以及决定这个机制的考核指标体系。只有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的巨大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才能落到实处。

发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各自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它们之间的联合,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学科研经费60%以上来自于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每年达500多亿元。原部属256个应用型科研机构改制之后,有的进入企业内部,有的成为独立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增强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创新意识。要大力推动三者之间的联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第三,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实行开放式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资源的市场化、国际化也呈不断发展之势,特别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由于市场和管理等原因,经营困难,其技术人才和技术成果必然在国际上流动。一些以技术专利为主要产品的研发企业,必须通过出售其技术才能维持企业生存发展。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有研发能力而缺乏研究课题和资金支持,谁能提出课题并提供资金即可为谁服务。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技术需求市场,而外汇储备的积累和人才培养,已使我们具有较强的购买能力和技术合作的实力。因此,要开动脑筋,灵活地采用各种办法,广泛利用国际市场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这比起关起门来自己研发,是一条省时省力省钱的捷径。总结各地企业的成功经验,至少有以下途径可以利用:一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凡是能买到的技术,尽可能用这种办法;二是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实现重大装备和产品的国产化;三是依托重点工程,通过国际招标、技贸结合,提升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广“三峡模式”;四是通过国际并购获取国外技术资源,如“联想模式”;五是通过国际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六是通过委托国外开发拥有知识产权,如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神华模式”;七是自主研发设计,由国外制造或进口关键零部件,即“华为模式”;八是扩大加工贸易高技术产品进口零部件在国内研制配套的比例,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我国科技创新资源相对不足,必须逐步增加科技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科技资源管理分散,部门和单位相互封闭,使有限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且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如地面卫星接收站,由于不能面向社会开展服务,造成重复购置,利用率很低。国家出资建设的重点试验室,利用也不充分。一些科研信息、资料、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面向社会开放做的很不够,科研力量、科研经费使用比较分散,对重大课题的组织攻关不力,存在着低水平的重复劳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缓慢。对此,必须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解决。要健全和扩大技术市场和服务市场,把政府有关部门、科技中介组织的功能和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也应分离出来,按照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独立经营,既为母公司服务,也为社会和市场提供服务。尽快使科技研发成为服务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通过规划、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益。

第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是对智力劳动成果价值的肯定,是激励科研开发、激发人的创造智慧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正是凭借科技上的优势,运用知识产权遏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并获取超额利润。作为发展中国家,破解技术封锁的唯一途径,就是下决心增加研发投入,创造自己的知识产权,培养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要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善于利用和学习专利技术来创造自己的专利。要打破对国际专利的迷信,只要舍得投入,就能产生自己的专利,并以自己的专利打破外国公司在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去年,我国申请国际专利3910件,比上年增长57%,国际专利申请量由全球第37位上升到第8位。其中华为公司一家即申请了575件,占全国的15%,在全球企业中居第13位,在发展中国家企业中居首位。为什么一个公司竞能占全国这么大比例?关键在于重视以创新求发展,去年公司研发投入达60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0%,企业6万职工中有3万人从事科研,平均年龄只有27岁。如果我们的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央级大企业都能像华为这样,我国就有可能迅速成为专利生产大国,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

查看全文

税收自主创新思考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税收政策要着眼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本文根据当前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不足问题,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构想,对完善我国科技税收制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

党的**以来,总书记提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这是指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自主创新标志着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转型,其基本体制架构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就需要财税政策、资本市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推动。税收作为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杠杆,合理、科学、系统的优惠政策能够有效引导、激励科技企业的创新热情,因而,运用税收政策,实施税收创新就是推动自主创新的现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应建立了税种分布较为合理,政策优惠对象覆盖面较宽的科技税收政策体系,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税收环境。但是,与实现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与国际上一些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相比,我国现行的科技税收优惠措施力度还不够,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我国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我国现行增值税类型是生产型增值税(东北地区除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更新设备中所含增值税不能抵扣,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特别不利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适时更新改造,妨碍企业技术进步,不利于企业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影响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由于出口的高新技术商品中固定资产所含税款没有抵扣,出现退税不彻底,必然会提高价格水平,降低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此外,与其他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中无形资产和开发过程中的智力投入往往占高新技术产品成本的绝大部分,但这些投入并不能抵扣,这也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增值税负担偏重,增加了科技投入的负担,容易挫伤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积极性。

(二)科技税收优惠存在一定的缺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