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利用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1 01:45: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资源利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资源利用清洁生产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立法和实践;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带来的借鉴与启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构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体系已成为世界的共识、循环经济思想源于西方、与当时工业垃圾引起的污染事件屡屡发生以及末端控制的环保理念是一致的、两项立法很好地把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初步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势在必行、为保持立法的稳定性,应当尽量利用已有的立法、目前循环经济立法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对消费领域的规范、认识上要走出误区、认为循环经济只是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只是单纯地提高资源利用问题、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只是政府行为、循环经济的实施范围、循环经济的实施范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等,具体请详见。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构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体系已成为世界的共识,日本、德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其立法实践都走在世界前列。
1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立法和实践
循环经济思想源于西方,其后经过四十余年从实践到立法再到实践的发展,已有不少发达国家完成了循环经济法体系的建构。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而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循环经济发展卓有成效的国家。分析日本立法实践的主要过程是先在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进行综合立法和单行立法,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并根据实践发展再将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扩展到其他特别领域。
1970年日本制定了《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该法明确规定了排放工业废物的企业责任。这与当时工业垃圾引起的污染事件屡屡发生以及末端控制的环保理念是一致的。随着环保理念的更新,工业污染控制方式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发展以及对资源综合利用理念的实际运用,1991年出台了《可循环资源利用促进法》。这两部法律分别是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综合性法律,指导着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其他具体法律的制定。
为处理包装与容器废弃物,1995年、1998年日本分别颁布了《包装容器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法》和《家用电器回收法》。这两项立法很好地把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初步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在污染控制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综合立法和具体立法实践之后,随着循环经济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于2000年12月颁布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这是整个日本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在该法制定后,日本对《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可循环资源利用促进法》都予以修订,以便体现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新理念以及与《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相协调。此后又在建筑废物处理、食品回收、政府采购、及报废汽车处理等特别领域分别制定了《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绿色采购法》及《报废汽车再生利用法》。这样,由基本法、综合性法和特别领域的单行法构成的日本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基本完成。真正体现了循环经济闭循环的理念。
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高效利用策略
摘要:通过对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综合开发利用率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出工业和居民生活耗水量在总耗水量中占比日益增大,而且从2019年开始水资源耗用量比区域水资源供给量大,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凸显,务必尽快落实和实施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治理策略。基于此,从推行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优化经济结构和水资源配置、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及水环境质量等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对策建议,从而全面提升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关键词:区域;水资源;开发潜力;综合开发利用
1区域概况
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地处肇庆市的东缘,北江与绥江交汇处的冲积平原上,东经112°47'~112°52',北纬23°15'~23°14'。地势平坦低洼,北高南低,整体呈浅U形,海拔高度3~5m,面积约52km2,南部与东部为北江与绥江的冲积平原,北部东西两侧为低丘山地,林木茂盛,高程多在200m以下,最高峰天光塘海拔546.90m。北部中端一片缓坡地围堤蓄水,形成集雨面积48.82km2的龙王庙水库;中西部北边丘陵起伏,高度在30~50m不等。流经东西两边的北江和绥江汇合于高新区南端。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季阴雨、雨日较多;夏季高温湿热,水气含量大,暴雨集中;秋季常有热雷和台风雨;冬季低温,雨量稀少。降雨充沛,年降雨量均值1806.30mm,年降雨量最大值2468.60mm,最小值1372.80mm,降雨集中分布在3-9月。北江水量丰富,高新区附近北江马房~思贤滘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1620m3/s,丰水期平均流量2520m3/s,枯水期平均流量714m3/s,历年枯水期最小平均流量为235m3/s,北江肇庆段95%保证率最枯月径流量约为1904m3/s。北江沿肇庆高新区河流长度约15.20km,是高新区的主要取水水源,考虑到北江若遇突发事件污染水质,整个高新区供水将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同时以相邻的四会大沙水厂绥江取水口以北或大南山水库为高新区备耗水源。
2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
2.1供水量现状
农村信息资源利用情况思考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是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重要的财富和资产,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已成为各行业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谁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中最先获得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都是如此,所以开发和利用好信息资源将会更加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国计民生所依赖的主要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状况进入到总量基本平衡,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但长期以来,农村信息匮乏,信息在面向农村传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却不尽人意,可以说相当薄弱。当前为适应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亟需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系统,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已是一个非常重要课题。
1农村信息资源利用的现状
1.1农村信息市场尚未形成气候。近年来,虽然信息机构已引入了市场机制,开展了一些信息经营服务,一些科技咨询部门也在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但是总的来说,信息服务业规模小、产值低,手段落后,质量不高,可以说尚未形成气候。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常设市场,使信息传媒体的渠道、范围等受到限制,二是从事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和服务的人员少,素质低,不能满足“三农”的需要。
1.2农村信息资源建设投入较少。农村要改变传统农业结构离不开信息资源,农民要靠科技致富,更需要信息资源。但是我国广大农村除少数地区经济较发达外,绝大多数经济基础不强,对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有所认识也会因经济条件制约而忽视。这就导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信息资源建设投入少,比如乡镇文化站名存实亡,乡镇图书室绝大多数没有,乡镇农技站“挂羊头卖狗肉”。由于投入增长跟不上信息资源以电子为载体的数据库的增长幅度,使得农村信息资源缺乏,造成信息资源严重不足。一是对信息资源和现代化信息网络建设的费用没有专项拨款;二是对信息资源和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购置投入少,农村、农民需要的信息资源难以得到满足。
1.3农村实用信息资源缺乏。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广播电视覆盖率的不断扩大,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日益感受到信息资源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农村群体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农村需要科技,农民需要各种信息,但是由于时空等条件的限制,农民很难找到针对性强的实用科技信息。据有关报道显示,农村用户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广播、电视等媒介,其比例占35%,而通过文献资源获取的信息约占30%左右。农户利用农业信息资源的主要障碍是,科技信息量大的机构远离农村,而县、乡信息机构少,拥有的农业信息资源就更少。虽然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搭建了农村信息平台,但对农村实用信息的研究甚少且没有建立起农村信息传递服务系统,因此为“三农”提供的信息资源极少,农户不易获得实用信息。
1.4农民的信息素质较差。虽然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洗礼,仍然不能过高地估量农民的信息素质,实事求是地讲农村干部和群众的信息素质还处在启蒙阶段,对如何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分析研究判断信息仍然是“盲人”。正确估计农村干部和群众的信息素质才能认真作好开发利用信息的宣传工作。
竹资源利用分析论文
历史学将秦代以前的历史时期称为先秦时期。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我国先秦时期的竹林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探讨,敬请批评指正。
1.先秦时期的竹资源
1.1史前时期的竹林分布
根据考古发现,我国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大面积竹林的存在。长江三峡巫山猿人遗址有河狸、毛猬、竹鼠、兔、前中国熊等116种动物化石。[1]竹鼠是专门栖息在热带、亚热带竹林中一种穴居性小型啮齿动物,主要以竹笋、竹根或竹林下的其它草木植物为食。表明距今200万年左右,长江三峡地区森林茂密,有大量竹林分布。1998年安徽省繁昌县人字洞早更新世早期(距今240万—200万年)遗址发掘出竹鼠、貘、剑齿虎等动物化石900多件,有动物67种。[2]说明在距今距今240万—200万年的安徽长江下游地区为森林草原环境,有较大片竹林的存在。1980—1981年安徽和县龙潭洞发现了距今28万—24万年的“和县猿人”,伴存的动物化石有扬子鳄、大熊猫、中国貘等60余种。[2]大熊猫是以竹为食物和竹林为生活环境的动物,表明该地区当时有竹林资源的存在。距今5万年至2.5万年的“资阳人”头盖骨化石的四川资阳黄鳝溪一带更新世晚期地层中,发现不少竹鼠化石。[3]这表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该地就有竹林资源的分布,与古巴蜀人的远祖朝夕相处。湖北长阳县旧石器时代遗址“长阳人”的文化遗存中,也发现与长阳人伴生的动物中有以嫩竹为食的竹鼠、大熊猫,说明当时这一地区有大片的竹林资源分布。
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有大片竹林的分布。考古发现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有竹鼠的骨骼遗迹[4],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还发现竹的符号和竹编织物的印迹。甘肃天水市渭水支流藉河北岸的师赵村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第五期文化(距今5400年——4700年)出土可鉴定动物遗存1606件,其中就有竹鼠[5]。竹鼠生活在渭水上游,表明当时生长着茂密的竹林,供竹鼠等动物生活。距今5000年的山东历城龙山文化遗址发现有炭化竹节和外表形似竹节的陶器。[6]由此说明,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黄河流域有大面积竹林的分布。河南淅川下王岗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遗址考古发掘也出土有竹鼠、大熊猫等动物遗骨,还有大量竹炭的发现。[6]反映出下王岗地区除了有茂密的森林外,还有大片的竹林存在。陕西汉中地区新石器时代龙岗遗址中有不少野猪、野牛、华丽黑鹿、水牛及大量竹子残骸[7],说明距今7000—6500年间的汉中地区气候十分温暖,与西安半坡遗址的自然物候大致相当,有大片竹林的分布。新石器时代在南方地区也发现有大片竹林资源的分布。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有竹席等竹制品。距今约6000年的湖南常德澧县东溪乡屈家岭文化的城头山古城遗址,发现有用竹作房屋建筑材料。距今5300年至4600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有篮、篓、竹席、簸箕等竹器物200多件。江苏吴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草鞋山遗址发现有竹用做干栏式建筑的材料。广东高要县茅岗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也出土有竹编织物的残片。这些均说明新石器时代我国南方地区有大片竹林资源的分布。
1.2夏代的竹林分布
艺术概论课优质资源利用
201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强国战略决策。而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的艺术,其发展和繁荣必须强化艺术教育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高校艺术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对艺术教育体制进行不断改革和反思,确立完整的多层次、立体性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真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品位,使之成为合格的21世纪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艺术教育对发展人的个性和创新意识、人格的完善和提升与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就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而言,当务之急是进行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而其关键在于以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根本的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就艺术教育中的艺术概论课程而言,建设和加强其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成为其教育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了。众所周知,广义的教学资源是指提供给课程教学的一切基础和条件,它不仅包括人才资源、硬件软件资源、课堂环境与情境等资源;还应该包括教学主客体关系,或师生关系构成的主体间性资源,以及教材、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法资源等。狭义的教学资源则主要针对课程教学内容而言,是指提供给教学内容的知识、方法、材料等要素构成的资源。基于此,作为理论型和专业基础的艺术概论,其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艺术理论知识资源;二是艺术创作审美实践资源;三是艺术历史传统资源。这就不仅需要古今中外的理论体系、知识结构、学理依据及其知识谱系作为其理论资源的支撑,而且还必须依赖其他包括美术、音乐、舞蹈、书法、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课程,也包括艺术史、艺术创作、艺术鉴赏、艺术批评等课程,这就构成了艺术概论课程体系和结构的关联性和课程间性。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语境下,虽然有着资源繁多、信息畅通、检索便利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浮躁浅薄、虚实难辨、资源相对匮乏的状况。故切实做好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利用的工作对于教学改革及其创新人才培养尤为重要。
一、艺术概论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辨析与确认
正如徐亮指出:“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有必要注意利用已有的资源,吸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方面已有的条件和思路中的合理内容。这不仅可体现教育保持的连续性和改革的合法性,而且也是改革措施有可操作性,可得以实施和贯彻的关键。”[1]故而开发任何教学资源,必须重视对原有的资源条件的利用、转化和优化。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对新的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来教学资源是依据教学内容的目标、观念和规律来选择及确定的,它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但作为教学资源的论据材料,过去却常被简单套入理论模式,材料资源本身的重要作用往往被轻视或忽视,出现材料与观点、理论不相吻合或难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的现象。随着社会时展,我们应当树立艺术概论应该立足于材料资源优先的基本思路,和一切从艺术实践出发、从材料资源出发的艺术教育改革的理念,进而对艺术概论课程所需的艺术资源和理论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来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基于此,新时期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资源应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其一,在专业主渠道的基础上拓宽多元渠道,确立多元一体的资源优质性。艺术概论有鲜明的核心价值取向性,确立资源的核心价值渠道是必要的,以具有人民性、民主性和进步性的价值取向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古今中外经历史检验的经典理论和作品作为核心的真善美统一价值体系构成了优质资源发掘的主渠道。在主渠道资源的基础上还需要多渠道拓展。从理论资源而言,西方20世纪以后的形形色色现代艺术及批评的多元资源;中国新时期以来形成的多元化、民族化、本土化的理论资源,“全球化”语境中比较文论的资源,当下学术讨论和争论的“热点”所提供的理论资源等,构成理论发展和艺术创新的“百花齐放”的资源开发格局。这就为艺术概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渠道,需要我们通过社会调研将其合理开发,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在历史与现实的条件下,改变资源材料匮缺老化、观念陈旧的教学现状,形成多元一体的资源开发渠道和经典化选择的优质资源构成格局。其二,选择具有一定特色与优势的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资源的优质性和典型性。艺术概论课程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故而资源的优质性和典型性很重要。对资源材料的处理和选择,就必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入里,抓大放小,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教学资源优质性与特色。一方面对教学资源提出更高选择要求,另一方面体现出资源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风格个性等特色。既在优质上体现出特色,又在特色中确立优质价值。因此,资源优质和优势主要体现在质量上而非数量上,当然,数量也提供了质量选择的空间和余地,只有具有一定的广度的数量支撑,才能达到一定深度、厚度的质量要求。从理论实践资源的精选而言,除艺术理论实践外,也应该从民间艺术理论实践、民族艺术理论实践、通俗艺术理论实践、大众艺术理论实践、新媒介艺术理论实践等入手,扩大理论实践资源开发途径,吸取其特色精华,使之转化为艺术概论课程教学资源。其三,注重个案、案例的典型资源的选择与开发,加强案例教学的应用性和创新性。理论课程的实践性品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个案分析和案例教学中。无论是理论个案还是实践个案都可提供实践教学和强化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的资源。过去在教学中并不缺乏例证和材料,但往往是堆砌罗列一连串材料,只有面而不见点。以个案分析和案例讨论方式教学,不仅使理论教学深入浅出、联系实际,而且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例如,艺术概论非常强调艺术起源及其原始艺术发生问题,过去因为缺少实物性材料,大多数观点都是依靠推论和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支撑,既没有太大说服力,又枯躁乏味,学生根本接受不了,而且也听不进去。如果在教学中选择好典型案例加以分析讨论,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明显加强。因此,必须把好精选这一关,使材料真正实现作为个案分析、案例教学的目标。
二、艺术概论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途径
从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而言,资源开发不仅在于选择,而且重在发现,也就是说寻找优质资源开发途径很重要。这如同作家必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在生活中发现和选择素材一样,提出文艺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2];王国维提出作家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不仅能“写之”,而且能“观之”[3]。故而“入乎其内”的“写之”才能对材料资源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出乎其外”的“观之”才能对材料进行精选和创造。艺术概论教学资源是面对古今中外的艺术和理论而优选的结果,故而针对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主要有三个途径。其一,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的优质教学资源。艺术概论课程最大的问题在于理论与实践脱节或者说理论落后于实践,理论解释不了实际问题,故而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往往给人以陈旧和乏力之感。这就要求课程资源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和艺术实际,以新材料、新论据支撑新观点、新知识。正如胡有清认为:“对于有潜在发展意义的科学知识,如边缘性科学知识、综合性科学知识,也应列入讲授内容。同时,有的放矢地介绍学科领域内的重大争论问题和新动向,也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4]新世纪以来,艺术实践与理论发展提供了各种新的艺术思潮和新的艺术理念,诸如行为艺术、实验艺术、新材料艺术、新媒介艺术、数字艺术、3D动漫艺术、生态艺术、环境艺术、景观艺术等,不仅与高科技、新材料、电子媒介紧密结合,而且与艺术理念观念变革结合,更为重要的是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变革结合,提供艺术创新发展的机制动力,也提供艺术概论课程改革的机制动力。从这一角度而言,教学资源的创新更应优先于观点的创新,新的材料就会支撑新的观点,也会支撑教学内容创新改革。其二,立足于知识结构和体系的系统性开拓优质教学资源的渠道。优质性不仅表现在资源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普适性和个别性、特殊性的结合上,而且也表现在基础性、知识性和创新性、变化性的结合上。艺术概论具有艺术理论体系、结构、知识谱系,需要在材料选择利用上整体全面考虑材料的实用性、对应性和实效性。过去在教学资源的选用上往往带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由此必然产生就事论事、各取所需的偏颇,而忽略了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的相关性和系统性。优质教学资源并非为某一范畴、命题、理论的合理性而选取的,而应该是为整个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而设置的,它还会有整合理论的作用,具有建构理论系统性、相关性和体系性的作用。因此,优质教学资源的意义在于资源本身具有系统性,具有整体性的实践材料和理论材料的意义,精选优质教学资源和考虑教学资源合理运用才能保证理论和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充分认识资源运用的辩证性、合理性和逻辑性。其三,立足于艺术发展趋向和学术前沿成果,确立以核心价值体系开拓优质教学资源的渠道。艺术与艺术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但也具有一定的超时代性和超社会性,故而从时代要求和时展趋向及其文艺规律而言,确立起核心价值体系及其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它影响和支配艺术理论发展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优质资源的精选必须有标准、原则和规则,必须依据艺术规律建立价值评价体系及其标准来确立优质资源。当前随着艺术及其艺术教育发展趋势,艺术上升为大学科门类,艺术学成为一级学科,以及美术、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等艺术门类也从二级学科升格为一级学科,艺术学下属的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成为二级学科,面临着艺术升格后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及一系列问题。因此,艺术理论发展创新反映到艺术教育和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科创新性和学术前沿性,以先进理论推动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建立起艺术标准及其艺术评价机制。艺术评价机制表现于艺术观及其艺术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上,往往以标准、原则、规律来体现。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选择其实也是一种评论或评价形式,除依据教学需要而设立的评价标准外,更重要的是根据艺术标准、原则、规律来选择。这说明,核心价值体系具有贯通性和时代性的,更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选择必须确立核心价值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才能保证资源开发的优质有效性。
三、艺术概论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转化和利用
耕地资源利用研究论文
摘要:耕地是人类生存之本,我国耕地资源本不富余,然而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引发了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使得我们对耕地资源的使用是掠夺性开发,耕地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且资源在不断减少,本文试图通过对耕地现状及问题的阐述、分析来探讨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主题词:耕地现状可持续利用途径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人们生存要以食物为基础,而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食物-农产品,又必须从耕地中获取营养。耕地是具有肥力,能生长农作物的土地,它提供着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原料。可以说,耕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的“粮食”。然而,当前各地城镇建设的占用、耕地被污染等,使适合农作物生长,可用于耕种的土地持续减少,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将直接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耕地资源现状及问题
1.1耕地资源不足,且在持续减少。
中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占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耕地资源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它也足以体现了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的占有状况。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耕地数量还在不断减少。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3年7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已由1.3亿公顷减到1.23亿公顷,7年减少了700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00万公顷,比2个海南省的耕地还要多。人均占有耕地仅为0.095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校园网资源利用新探讨
摘要本文从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较为详尽地论述了校园网的管理、应用、挖掘及效益问题。
关键词管理应用校园网教育资源库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软件工程、图形图象综合及后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校校建高速、校校通高速”,已成为我国大、中、小学校的迫切愿望。但如何把这一迫切愿望变为第一需求,并有效地实施教育部提出的“校校通”系统工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战略目标,这是国家教育部和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
1目前我国校园网络环境建设、配置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校园网建设的目的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实现教育部提出的“校校通”工程,各中小学校都在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自己的校园网,但由于对“校校通”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在建校园网时指导思想上有所偏差,致使经费投入的量与实际教育产出之间不平衡。盲目追求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并不利于网络的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论文
一个没有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算不上一个现代化国家;一个没有校园网的大学,称不上一个现代化大学;那么一个游离于校园网之外的大学档案馆,也很难说得上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学档案馆。
人类正进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一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深刻地改变人类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今,一个没有自己的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算不上一个现代化国家;一个没有校园网的大学,就根本谈不上是一个现代化大学。校园网是旨在将一所学校内的各种PC机、工作站和终端,通过高性能网络,连接到各种服务器上,组成分布式的计算环境,使其成为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内一些一流大学的档案馆如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档案馆也陆续在校园网上开通自己的主页。他们充分利用Internet提供的万维网WWW、3W或Web技术,宣传高校档案工作,树立新形象,建立高校档案工作新模式。
一、几所大学档案馆上网内容简介及网址
清华大学档案馆提供上网的信息有“档案馆概况、馆藏情况、档案利用效益、档案自动化管理、对外交往等”。
南京大学档案馆提供上网的信息有档案馆简介,其主要内容有“南京大学档案馆的职能、档案馆机构设置、档案馆学术研究成果、可供网上查询的数据库使用介绍”。档案信息检索的主要内容有“南京大学、院士简介、中青年专家简介、南大学籍、中大学籍、教授简介、校友档案、职称评聘、研究生论文、科研成果”,1979-1997年南京大学文科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获奖情况统计,江苏省高校档案信息通过南大档案馆提供的江苏高校名录链接点可直接访问该校档案部门,网上档案馆主页信息站点等。
复旦大学档案馆提供上网的信息有“多媒体档案编研、学校历届获奖科研成果、研究生论文摘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电网建设与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摘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根据实际的情况和自身特点,所做出的长久规划,这不仅符合理论要求,也符合人们的实际利益。但在各行业实际发展中,依旧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严重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在此其中电网建设方面的负面案例很多。笔者试图结合我国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土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试图分析如何可以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电网建设;土地资源;对策
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个行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开展自己的业务。我国实际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合理使用工作。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到土地资源使用的规划中,将非常有利于提升整体的土地资源使用效率,促进我国的发展。电力行业的相关从业者实际业务的操作中,也必须努力做到协调性的发展,符合相关的实际政策要求。
一、电力行业电网建设用地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行业电网建设用地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电力行业现阶段在电网建设过程中的用地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电力行业电网建设用地的工程点非常多、涉及面非常广、整体的分散度很高。为了确保实际电力供应的电能质量,相关变电站、线路分布都非常的分散,尽最大的可能来传输以及分配电力,这就是该局面具体出现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差异确实非常显著,而实际电力资源传输是肯定会跨省市展开的,这就要求具体负责途径省市配合,但由于具体发展差异等因素,很难高效率协同的开展,进而造成很多问题。其次我国电力行业电网建设用地的走廊限制比较多。再次实际业务中不同电压等级的可供选择的走廊站址优选程度存在差异。由于不同的电力工程所具体承担的功能和输送距离远近不同,这就使得不同的电压等级电网在地址和实际走线中存在着不同的可优化方案,需要根据实际的特点进行选择。电网工程建设用地还需要综合优化,才可以满足需求。因其整体的系统,是属于网络形状的,这就使得其具体实际选址必须要结合整个布置好网络进行优化处理,不可以有任何以偏概全的实际情况出现。(二)我国相关企业在电力工程建设用地节约方面所采用的技术。国家电网作为我国电力资源主要的供应单位,一直以来在实际的工作中都特别重视对于土地的节约利用,在各项业务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视对所涉及土地研究的各项工作,进而努力的满足各类变电站小型、紧凑化发展需求,逐步地推广了许多利于土地资源保护的技术,比如同塔多回技术和紧凑型线路大截面导线技术。具体来看我国从业企业在电力工程建设用地方面的节约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项。首先是大力推广应用通用设计、通用识别设计、通用造价规划和实际标准化流程的推广。进而试图结合整体研究模式,来提高用地水平,使其的占地面积缩小很多。其次是结合大容量变电器和多台紧凑设备的使用,来具体降低设备的实际占地面积。再次是推广紧凑的线路设计以及大截面导线设计,来努力的节约实际输电业务所具体占用的空间。这都是我国相关企业主要的节约土地技术体现。(三)电网用地存在的问题。虽然很多的新型技术被用到了土地节约中来,但在实际业务展开中还是存在大量问题。受限部分的地方政府,对电网和利用地业务开展的支持力度非常不足,这就导致很多技术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国家电网每年都会派专人来推广各项技术,但很多的地方企业充耳不闻,或者假装的接受实际还是按着原先的做法在做,这就使得电网用地问题依旧是存在的。其次很多地区的电网建设和土地资源利用矛盾得不到整体规划的解决,这就导致在实际业务中,即使想保护其土地,但由于没有规划而无法很好的落实。另外我国所遵循的电网工程建设用地标准非常不完善,很多业务的实际参照对象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相关部委颁发要求,已经较为过时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四)协调电网建设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对策。1.树立正确观念首先,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要努力的树立正确观念,只有这样才会较好的开展业务。这里所指的树立观念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首先相关的工作者必须有节约土地意识,其次具体的对象也必须要有合理的观念,积极配合具体工作的推进,政府及管理者的意识观念也需革新。2.编制新的标准其次,相关的管理者以及从业者必须要结合业务开展实际情况,具体按照政府颁布各项政策法规实际规范与要求,来制定实际的标准。在标准中必须包含通用设计和个性化设计两个部分,通用设计就是大部分线路都可以遵循的内容,而个性化设计则需要结合土地使用情况和实际的业务需求进行变化。整体标准的制定过程必须公开公正公平,需要结合业务工作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3.尽快展开电网建设用地预测工作电网企业应当总结其实际业务开展情况,和各阶段所制定的实际规划,结合商讨措施来具体开展土地使用情况的预测工作,这对于各项规定和工作标准的制定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也可以提升各个地区之间的协同联系度进而促进多省市自治区联动业务开展的效率。
二、结语
地质矿产资源利用分析报告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维护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为实现文明*、富裕*、和谐*、生态*工程添砖加瓦,我们按照鄞政办[20*]78号文件精神,对20*年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进行绩效考核,分析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有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分局组织领导,于20*年开始实施,为使该项目顺利开展,分局专门建立“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绩效考评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局财务室、矿产资源管理科3名同志组成。
二、评估对象和数据资料来源设定。
1、评估对象为20*年度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的指标设定、实施过程与结果。项目有采矿权出让、废弃矿山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使用权出让资金收缴及管理等四部份组成,共设12个明细指标。
2、数据资料来源设定,为保证项目支出绩效评估的真实性和计算的科学性,我们在市国土资源分局矿管处、*区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查阅近年历史资料、走访矿产开采竟买者、地质灾害防治点,实地进行勘测评估,收集资料,为客观公正设立评估指标值提供第一手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