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1 01:13: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资源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土资源信息化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主要是总结**年以来的工作,研究信息化工作所面临的形势,部署**年工作。上午,大家参观了湖州市局建设用地审批的信息化工作情况,交流了经验。下面,我主要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简要回顾
自**年6月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一是完成了《浙江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浙江省金土工程总体方案》及《浙江省金土工程一期实施方案》的编制;二是基本实现了省厅与各市局之间的网络互联,构成了浙江省国土资源信息网的主干网;三是推进“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并在湖州市、长兴县局进行了试点;四是完成了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储量数据库建设,继续推进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五是按省政府的要求,规范了省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内容;六是信息化机构队伍不断加强,11个市局中绝大多数经当地编委批准成立了信息中心,县级单位中海盐、上虞、义乌、龙泉、鄞州等十几个县(市、区)局也都经编委批准成立了信息中心,全省目前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职人员约有80人。
在取得这些进展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职人员数量不多,国土资源信息化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工作上的总体安排、技术上的指导和管理上的具体措施没有完全到位。
二、当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所面临的形势
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思考
摘要:随着全社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供应矛盾也日益突出,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因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水平的必要性,从而大力发展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下面就从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入手,探索若干加强信息化管理的举措,以推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水平不仅对利用国土资源有较大影响,还对部门自身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快速发展的经济与社会离不开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国土资源合理的、有效的利用必须要依赖信息化管理,以弱化区域差异,平衡利用土地资源。所以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是重要课题。
一、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作为重要的世界发展趋势,而国土资源管理也顺势进入到重要的信息化建设推进时期。这就需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党的重要指导方针,不仅要统一领导、统一标准,还要统筹规划、共享信息,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坚持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严格遵循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客观规律,既要开放信息服务,又要保证信息安全,以便从整体上推进信息化管理,带动国土资源管理走上科学化以及现代化的道路。信息化管理能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大大减少重复劳动,在省时省力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电子政务得以快速发展的具体内容和迫切要求,更是发展经济与信息事业的内在推动力,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
二、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举措
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探析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们生存的基本要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能够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应运而生。基于此,文章重点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加强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举措,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对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
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较为成熟了,在日常的办公中经常会用到信息存储,工作效率也因此得到了提高。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了土地,人类将无家可归。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土地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也在日益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整体上来看信息化水平还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已经与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了。这就需要我们对此问题进行足够的重视,采取措施,不断促进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1提高认识,加快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
现阶段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在不断增多,工作流程也越来越繁琐,这使得土地资源管理的难度系数在增大。另外,有的部门在对于数据信息化的了解上还是存在不足,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没有与时展相一致,这无疑是阻碍了土地资源信息化的发展。面对这样的问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能够认识到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在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高效化上起到的作用,将土地管理信息化工作日常化,还要加强土地资源各项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土地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的特点就是任务重、范围广、时间长,所以我们将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进行良好的设计。首先就是要从整体上规划出一个总的思路,明确目标和计划,然后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每一个模块的工作都要做好,特别是细节之处,强调各模块功能的独特性和专业性,模块的数据应发挥出其实际作用,还要强调各模块数据资源的一体化,使系统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数据共享。信息化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需要做好统筹工作,这样可以减少部门的重复建设,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实行统一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还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现阶段的数据信息化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诸如有的土地利用的数据和城镇的地籍信息还是以纸质的形式存放在档案柜中,数据信息库的资源积累不足,有的土地资源的信息只供单位内部使用,资源共享的要求形同虚设。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数据库建设,还要做好数据资源的整合、提炼及分析以及更新工作,以便保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支撑监测监管、决策服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类数据必须集中汇交,做好数据的更新记录。
2以地籍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带动相关业务的信息化进程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
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论述
我国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时间较短,目前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经验均有很大程度的缺失,规模化的畜禽养殖产业还在逐步的完善之中,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所取得的成效较少,这对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均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力度,确保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以此来有效解决畜禽粪污问题。”2017年出台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案(2017~2020年)》进一步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要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要重点以畜禽粪污减少、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最大限度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从资源利用潜力的角度来说,畜禽粪污其实是被放错位置的农业资源,因为放置在不正确的位置才导致其成为污染物,如果稍加处理和利用即可以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肥料。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有关于农业生产改革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且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实践应用发现,通过对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并应用到农田肥料,不仅可以实现畜禽粪污的最大化处理,还可以大大减少农业生产化肥的使用量,可以解决环境问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总的来说,无论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进一步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十分重要和必要,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技术重点
2.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环节,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应用质量,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清洁生产的本质是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采用有助于畜禽粪污利用的清粪方式。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两点:①大多数的畜禽养殖场在饮用水节约方面的意识不强,往往饮用水会流入到畜禽栏舍与粪便等杂物混合,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污染物质的产生量。针对这一问题,畜禽养殖场要进一步对畜禽饮水方式进行优化设计,既实现畜禽的清洁饮水,也最大限度减少污水的产生量。②清粪方式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质量,目前畜禽养殖场所采用的清粪方式以水冲粪和干清粪为主,水冲粪方式虽然可有效清除栏内粪便,但用水量较大,污水与粪便混合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污染物质的产生量。但目前解决这种方式的条件还不成熟,因而要做好这方面技术的研究工作。干清粪方式耗水量较少,方便后期的运输,但有较高的劳动强度,因而建议将其作为畜禽养殖场的优先清粪方式,并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2.2畜禽粪污的有效储存。无论针对畜禽粪污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均需要做好储存工作,目前畜禽粪污最为常用的储存方式包括简单堆肥和有机肥生产两种。在简单堆肥方面,畜禽养殖场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规范的粪便堆场,确保畜禽粪污可以得到充分的发酵,而后应用到农田施肥中。有机肥生产和沼气生产要求畜禽养殖场根据自身情况建设相应的粪污储存设施,加强管理,避免出现泄漏而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2.3畜禽粪污的高效输送。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多数的畜禽养殖场并没有配备足够消纳粪污的土地,因而往往需要将其运输到其他的消纳土地。为进一步提升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效率与质量,无论是就近消纳还是输送后消纳均需要建设相应的输送设施,尤其是要做好粪污输送过程中防流失、防污染、防泄漏和防扬散工作。如果消纳土地距离养殖场较远且分布较为分散,则可以采取车辆运输的方式;如果消纳土地距离养殖场较近且分布较为集中,土地面积较广,则可以采用管道运输的方式;如果消纳土地距离养殖场较远且土地面积较广,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生态沟渠。2.4畜禽粪污的合理施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解决畜禽粪污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但在实际的施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点,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对畜禽粪污的消解能力有限,一旦超过所能承受的限度,一些多余的氮和磷元素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最终影响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质量。因此,要借助相应的计算方式对单位土地畜禽粪污消解能力进行计算确定,进而有针对性、合理性的进行施肥,在确保畜禽粪污合理利用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3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展望
针对目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国家要进一步根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特点和现状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并加大对地方养殖产业畜禽粪污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和监管,确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可以得到高效开展;②地方政府要立足于本地区的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合理、高效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③养殖户要进一步树立科学养殖、资料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完善基础养殖设施建设,开展大规模养殖和专业化养殖,并应用先进的技术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高校资源信息化共享模式思考
一、高校教育资源的概念
1.教育资源的概念丁兴富教授在其《远程教育学》一书中,认为教育资源、教与学的资源和学习资源这3个术语表述意义非常相近。他认为:“在教育技术的新定义中,资源(Re-sources)包括了材料(Materials)和环境(Environment),即除了各种各样用于教与学的实物设施、设备和材料之外,有利于教与学的社会活动、环境和情境也是教育资源或学习资源的组成部分。”李克东教授也在其《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一书中,将教育资源定义为“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支持学与教的系统和教学材料与环境”。2.高校教育资源的概念高校教育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条件下,存在于高校内外并能服务于高校的教育任务的不同形态资源的总体。这个概念强调了三个内容:一是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资源可能意味着不同的外延和内涵;二是高校和其社会环境的关系,要求同时着眼于高校自身和它所处的环境;三是不同形态的教育资源,只要能服务于高校的教育任务,无论是巨大的社会资源还是微小的工作规范,都可以视为教育资源。
二、高校教育资源的分类
1.以主题域的方式分类按业务视角将高校教育资源以主题域的方式分类整理。2.根据资源属性进行划分根据资源属性进行划分,高校教育资源可分为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1)物力资源高校物力资源是指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土地、建筑物、仪器设备以及文件、资料、图表、数据和网络等物质和信息的总和,分为:信息类资源:是对其他各类资源的描述,在内容和使用范围上具有公开性、广泛性等特征,包括政策、规范、通告等;资料类资源:是教师、学生的智慧结晶,是知识的成果体现,创造者享有知识产权,包括课件、培训资料、图书等;设施类资源:以实体资源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设施类资源的共享以资源调剂、配置为主要手段,包括网络、会议室、体育场馆、实验设备等。(2)财力资源主要指各类财力保障或财力支持,适用范围涵盖支付结算,如教育基金、奖学金、科研经费等。(3)人力资源高校人力资源是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教职工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分为:知识类资源:指人力资源中的专项知识,主要表现为专业人士在其专业领域中的知识、技术等,包括教师授课、学者研究、其他专项知识等;能力类资源:主要指各类组织、管理能力等,通常为跨专业领域的能力,包括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等。3.按照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划分以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目标,按照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可将教育资源划分为非限制性资源和限制性资源。(1)非限制性资源,指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抓取、提炼和呈现的教育资源,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对资源本身进行访问和利用,包括各高校共享的既有网络资源以及共同建设及成果共享的资源,如信息类资源、资料类资源等;(2)限制性资源,包括因客观属性、知识产权或权限限制仅可在各高校管辖范围使用到的资源,包括场地、设施、现场授课、学校网络等。
三、高校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模式及应用实例
教育资源在不断丰富的同时,其建设与增长需求之间的脱节日益明显,重复建设、使用率低、缺乏共享、维护困难等问题普遍存在。优质资源的积累与融合缺乏制度的保障和扶持,优质资源的示范和引领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展示,分布在各高校的教育资源无法实现有效的整合与共享。现代信息技术集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而且可以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人机交互,通过互联网实现远隔千里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双向交互。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每一个人都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来参与知识的创造,之前这主要控制在专家权威和专业机构的手中。基于互联网,人们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分享知识、经验和信息,或者协同创作,即协作共享模式。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育理念逐步发生变化,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不断丰富。如何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模式,使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泛在学习成为可能,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根据合作的目的和合作主体的关系,把高校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模式分为:中介式、共建式、联盟式。1.中介式中介式信息化共享模式是指以某一政府权威机构或社会组织为主体建立网络资源交换平台,并以此作为中介机构,负责做好各参与成员的关系协调、资源建设的规划、标准的制定和资源共享方式的确定等工作。参与共享的高校之间相对独立地管理自己的教育资源,各自负责自己的资源标准及质量。中介机构是一种“网络教育超市”,掌握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高校可以通过这个“教育超市”推广自己的资源,有网络教育资源需求的高校和个人则可以通过“教育超市”有偿或无偿获得资源。这种体系有利于共享标准的推进与实施、课件建设和软硬件资源共享,适用于信息类资源以及开放程度较高的部分资料类资源和知识类资源的共享。实例: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经过两年多的筹备,由上海市教委发起建设的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已经投入试运行,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在内的30多所高校已加盟。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公布的首批课程包括复旦大学王剑锋教授的《哲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关增建教授的《科学技术史》、李康化教授的《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彭崇胜教授的《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交大医学院陆斌杰教授的《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上海音乐学院伍维曦教授的《西方音乐史》、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的《上海社会与文化》。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旨在增加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整合上海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建立全市性长期、可持续的跨校课程资源共享合作机制,为各高校学生跨校选课、学分互换、专业辅修提供一个大型在线教学服务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优秀教师、优秀课程等资源,共享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学习机会”。2.共建式共建式信息化共享指高校在教科研任务上进行“共建、共享”式的合作。合作成员利用各自已有的优势和资源,组成一个合作小组,通过网络平台一起策划和决策各个环节,共同进行同一目标资源的设计、开发、建设与传送,成果供所有合作成员或对一定群体开放使用。共建合作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成员高校在资金、教育资源、技术等方面力量薄弱,仅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完成教育资源的开发使用,他们联合起来共建教育资源和交换平台。另一种是成员高校都拥有优秀的教育资源、技术等,他们“强强”联合起来,开发出更优秀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科建设,树立品牌,为其他教育资源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共建合作方式适用于人力资源以及开放程度较低的资料类资源的共享。实例:上海地区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东北片区的10所高校加入了上海东北片区的高校文献传递,19所高校加入了上海地区的馆际互借联盟。43所普通高校、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图书馆加入了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28所高校图书馆加入了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凭《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通用阅览证》在规定时间内,到成员馆的指定阅览室查阅特定的文献资源。此外,还有南汇地区10所民办高校、高职高专自愿组成上海南汇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为他们之间文献、信息等资源共享、促进各图书馆的管理及业务技术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3.联盟式联盟式信息化共享指通过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将各校已有的资源平台有机联系,在可信的网络基础设施上进行共享。共享联盟中各成员高校独立管理各自的用户与资源,以分布的形式组成一个联盟,用户从本校身份认证系统获取一个可以标识身份的令牌,该令牌在联盟中通用并可以被其他高校的身份认证系统识别,从而获取其他高校的资源。这种体系适用于设施类资源、人力资源的共享,也为财力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实例:上海高校无线通。无线网络因其架设部署和实际使用的便捷,已经成为高校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为保证网络安全管理,通常都会使用一些网络安全接入管理机制限制未授权用户访问无线网络。而在校际间交流和访问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他校师生便捷地使用无线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种模式。为此,上海地区于2009年开始基于跨校认证试点实施“上海高校无线通”应用项目,旨在实现跨校无线网络漫游接入。高校无线通在上海教育跨校身份认证系统基础上实现了已加入跨校认证联盟的各校师生使用其本单位帐户就能在他校接入无线网络的功能,目前已有十余个教育单位开放无线网接入资源,已为加入上海教育跨校身份认证系统的19所高校提供了超过300000人次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探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房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分为拆迁废料、装潢垃圾、工程渣土、建筑泥浆、施工垃圾5大类。建筑垃圾来源:(1)拆除旧建筑产生的大量拆迁废料;(2)新建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3)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装潢垃圾。此外,市政工程拆除产生的破碎沥青和混凝土、特大自然灾害(地震)产生的废弃物等,也是建筑垃圾来源。
1建筑垃圾处置利用中的突出问题
1.1源头管理难
按“谁产生、谁负责”的处理原则,拆除单位、施工单位等产生建筑垃圾的机构应支付相应费用处置建筑垃圾。但根据《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计价格[2002]872号),各级财政在项目开工前已向建设单位收取了建筑垃圾处置费用,按文件要求,相关处置义务已转交给地方政府,大多数建设、施工单位不愿再支付费用将建筑垃圾分类并运到正规的资源化利用场地进行处理。由于缺乏源头管理政策体系,其处置收费并未按分类与否进行分级,也就是无论建筑垃圾是否分类收取的处置费用均相同,不利于建筑垃圾源头分类开展。
1.2环保达标难
由于简易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的噪声和扬尘的排放难以符合目前环保标准要求,存在关停取缔风险。由于缺乏细致、完备、可操作的建筑垃圾管理法律法规,运输、收纳过程存在管理无序现象。2018年,中央环保巡视组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固体废物大排查行动和“清废行动”中发现的垃圾堆放中,近一半是建筑垃圾,其中大部分是不规范倾倒形成的。
人力资源档案信息化探讨
无棣县人民医院是一所县级公立医院,于1993年10月成为山东省首批、全市第一家二级甲等医院,2004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5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现开放床位747张,有在职工作人员996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随着医院业务的拓展、规模的扩大、学科的细化经过了一个由粗到细、由点到面、由简到繁,由传统化到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转变历程。现就本院这一转变进行分析研究,评估当前运行模式,研讨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全新途径。
一、我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起点——卡片式管理法
(一)应用时期及内容。80年代末到2000年初期,我院的人力资源档案主要是由职工登记卡组成的职工名册。当时全院职工为260人。职工登记卡的大小就如同人们交际用的名片,受面积的限制,登记内容少得可怜。新员工一入院报到,首先填写职工登记卡,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籍贯、学历、毕业时间、毕业院校、政治面貌、本人身份、原工作单位等,登记完毕将卡片放入所在科室类别。遇有职称、职务等调整需随时进行更新。这就是我院人力资源档案的最早雏形。
(二)用途及用法。每年用此职工名册分析医院科室人员数量,进行年度干部职工登记。在干部职工登记中,工作人员按照上级人事部门的要求,从头到尾每个卡片逐个翻看登记,填写指定内容,用钢笔填写,一式三份,人事部门、主管部门、医院各保存一份。在计划经济时代,这就是医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应用的全部。
(三)缺点和不足之处。
1.职工名册卡缝极易撕裂,造成职工登记卡片经常脱落。2.职工登记卡角容易折损,需随时更新。3.信息统计汇总效率极低。在年度干部职工登记汇总中,每年要用至少2天的时间进行统计汇总。如统计职工学历,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高中及以下各多少人,需从登记表的第一页开始,按不同学历类别,分别数一遍;再如职称级别、年龄结构等都需要手工逐一数准确。如一项出了差错,需从头另数,极其繁杂。有时汇总完了,但登记表已经基本上翻烂了。4.无法满足医院对人力资源科学分析、预测的需求。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摘要:为了探究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笔者以田东县为例,分析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并阐述常见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种类,发现:两种粪污处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有利于畜牧业健康发展。因此在今后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职责,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宣传。
关键字:粪污资源化;养殖场;田东县;重要性
田东县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为了促进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该地区大力推进畜禽生态养殖规模化建设,促进养殖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助推畜牧业绿色循环新路径,从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致力于在2025年,全县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认证率达到90%以上,粪污处理设备配套率达到10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地区统筹工作路径,优化工作方法,加强利用粪污资源化技术,并且取得良好工作成效。
1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根据笔者多年研究经验,发现当前农村中小型畜禽规模养殖场,要想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构建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对粪污处理进行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物处理,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打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从这一层面来讲,加大粪污资源化利用,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同时,田东县将粪污资源利用作为政策性标准,将其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打造农村美、农民富、生态优的现代化乡村,突出农村产业新活力。其次,加大粪污资源化利用,可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畜禽养殖废弃物,如果不合理应用,将直接导致环境污染,使整个动物疫病大面积、大规模暴发,并且多种病害虫害可以人畜共患,直接影响公共社会卫生安全,阻碍畜牧业健康发展,而利用废物处理资源化技术,可以使得粪便中有机物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回收、可持续。
2常见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
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化途径考察
拉丁美洲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传统的文化资源是拉美国家发展旅游业的主要资源构成,随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资源参与到经济活动尤其是旅游产业中,并使文化产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为拉美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为拉美文化的传承、传播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拉丁美洲传统文化资源及旅游产业概况
拉美国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印第安文化。墨西哥、危地马拉、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国家至今仍然受到印第安文化的较大影响。(2)欧洲殖民文化。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主的前宗主国文化对拉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几乎涉及拉美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3)19世纪和20世纪的移民文化。意大利、德国及东欧的移民主要影响了阿根廷、乌拉圭、巴西(东南和东北地区)、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家的文化。(4)中国、韩国、日本的移民文化。主要影响地是巴西、古巴、危地马拉、墨西哥、巴拿马和秘鲁。(5)非洲奴隶输入的文化。主要体现在舞蹈和宗教方面,受影响国家主要包括多米尼加、巴西、巴拿马、秘鲁、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古巴等。拉美国家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指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拉美人民在适应自然环境和改造社会环境过程中形成的人文资源,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城市遗迹、名人故居、古代建筑、宗教文化古迹、古代墓穴、古代军事工程等历史遗迹,以及民俗、手工艺、艺术(音乐、舞蹈、绘画)、文学、教育和体育活动等文化资源。拉美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其传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至2011年6月的第35届世界遗产年会之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96项,自然遗产36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3项①,分别占全世界总数的13.2%、19.7%、10.7%,分布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26个国家。遗产数量最多的是墨西哥,其中文化遗产27项,自然遗产4项。其次是巴西,共有18项,其中11项是文化遗产。排名第三位的是秘鲁,共有11处世界遗产,除了7处文化遗产、2处自然遗产外,还有2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②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2011年国际游客比上年增长4.4%,达到9.8亿人次,旅游业产值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5%③。旅游业也是拉美国家的主要产业之一。2009年,拉美地区旅游业产值占GDP的6.6%,旅游就业(包含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是6.4%,相当于每15.7人就有1人在旅游行业就业,加勒比地区这一比重高达12.6%。拉美地区旅游投资额达450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8.3%;旅游产品及服务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9%,加勒比地区的这一比重高达41%。①有些拉美国家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墨西哥旅游业多年以来一直是墨西哥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和石油业之后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秘鲁旅游业的外汇收入已经仅次于铜、石油、银和咖啡等产业的收入,居第5位;危地马拉的旅游外汇收入超过香蕉和咖啡等产业的收入,跃居第1位;古巴的旅游外汇收入仅次于蔗糖业,旅游业成为古巴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阿根廷的旅游收入已成为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巴哈马、圣基茨和尼维斯等国的经济都严重依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巴西,近年来年均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仅旅游业一项年收入就达20多亿美元,占GDP的50%以上,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约5万人。近年来,拉美旅游业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加勒比地区经济缓慢恢复,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2010年,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旅游市场开始复苏,1~8月中美洲的国际游客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7%,南美洲增加了7.4%,墨西哥增加了6.8%,加勒比地区增加了3.4%②。全年到访航空过夜游客2310万人次,比2009年的2210万人次增长4.7%;酒店入住率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客房收入增长5%,游轮收入增长6%。在旅游业的强劲拉动下,2010年加勒比地区经济实现了0.5%的增长③。在巴西,旅游业的拉动作用尤其明显。2010年,巴西国际旅游收入增长了51%,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11年,巴西国际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32%。拉美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从国际环境来看,与世界发达国家2010年的经济复苏有很大的关系;从地区内部来讲,则是拉美国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的结果,尤其是对拉美独特历史所造就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的结果。即便是在以自然风光作为主要吸引力的加勒比旅游度假区,旅游业也不是完全依赖自然旅游资源,以西班牙文化、印第安人文化、非洲文化为主的多种文化的融汇也是加勒比国家旅游业生存发展的资源基础,确切地说,是自然资源和文化的融合统一造就了加勒比地区独特的观光和度假魅力。拉美国家开发和利用本地区特色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道路值得同样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发展中国家借鉴。
二、互动与交融: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整合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旅游需求日益丰富多样,单一景观的游览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要求,这一发展趋势需要旅游目的地提供复合型旅游产品,而非单一产品。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也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通过在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之间的有机整合,产生复合型的旅游产品,才能吸引游客长期停留,增加过夜率,实现旅游价值增值,最大化地发挥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拉美文化的多元性造就了这个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多样性特点:悠久的拉美文明史给这个地区留下了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留下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又赋予了该地区优美绮丽的自然景观;瀑布、雪山、冰川、原始森林、明媚的阳光和洁净的海滩都是极具魅力的自然旅游资源。拉美国家在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注重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的互动与交融,在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方面不乏成功的案例。墨西哥玛雅文化与坎昆海滨的综合开发是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互动融合产业化的典范。尤卡坦半岛是玛雅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位于半岛北部的奇琴伊察是后古典时期玛雅最强大的城邦,9~10世纪进入繁荣时期,控制着当时的海上贸易和食盐生产,一度成为中部美洲地区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半岛北部的另一处玛雅文化古城遗址乌斯马尔代表了玛雅人艺术和建筑的顶峰,被称为玛雅古国三大文化中心之一。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①在开发利用尤卡坦半岛的传统文化资源问题上,尽管这里的文化资源价值非常高,但墨西哥政府并没有把半岛上的玛雅文化遗址作为一种孤立的旅游资源来对待,而是把古老的文明遗迹与优美的海滨自然风光结合起来综合利用。这一旅游产业发展思路直接导致了新兴城市坎昆的诞生。坎昆原是一座只有300多人的僻静渔村,1972年墨西哥政府在这里投资3.5亿美元建设自由贸易区,重点发展旅游业。1975年开始接待游客,如今坎昆已发展成为每年可以接待200万人次的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游客中有1/3以上会到奇琴伊察和乌斯马尔的玛雅文化遗址考察游览。20世纪80年代坎昆会议中心建成以来,坎昆更是发展成为集观光、度假、会议、展览、服务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城市。通过坎昆这一平台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宗教文化交流,璀璨的玛雅文化尤其是玛雅人先进的科学技术、精确的数据计算和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玛雅文化资源与海滨资源、城市资源互动发展的成功经验说明,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要重视与相关资源的互动和融合,这可以使传统文化资源最大化地转变成旅游产业资源,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三、引领与推动:旅游产业的政府主导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
摘要:甘州区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发展高效养殖产业,着力推进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大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力度,构建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保持养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本文对养殖过程中存在重发展轻环保,粪污处理设施不健全,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养殖业;畜禽粪污;对策
1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
1.1养殖业现状。张掖市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水土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张掖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甘州区畜禽产业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攻、农户主动的发展格局。在生产中注重良种繁育、良法饲养、疫病防治和科技培训四大体系建设。建立起了融资、补贴、保险、奖励等扶持政策和风险防御体系。在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畜牧业提质增效方面,从全局意识、生态意识和创新意识入手,着力推进一个转型(从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转型),重点建设一个基地(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1006-799X(2020)01-0014-03集中,形成优势产业区。促进转变传统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从农户散养型向规模养殖型的跨越。201畔,全区畜禽词养量达1437.6万头(只),其中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43.88万头、117.36万只、55.86万头、1220.5万只。1.2畜禽粪污产生量及利用。经测算全年畜禽粪污产生总量352.92万t,粪污回收利用量为301.32万t,利用率为85.38%。1.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经调查,甘州区115个肉牛养殖场普遍采用干清粪方式,固体粪污和液体粪污不分离,清运后的粪污缺乏固定的堆积场所及有效的覆盖措施,粪污堆积发酵时间长短不一,最终经土地消纳利用。8个奶牛养殖场全部采用干清粪方式,有3个场采用固液分离方式,液体经处理后循环利用;另5个场固液不分离,粪污堆积发酵后经土地消纳利用。249个肉羊养殖场全部采用定期清理固体粪便的干清粪方式,尿液自然蒸发,粪污在圈舍内践踏发酵后经土地消纳利用。125个养猪场大部分采用水冲粪或水泡粪的方式,将粪污收集到化粪池或沉淀池中定期抽取还田利用;少部分采用干清粪方式,堆积后还田利用。54个养鸡场全部采用干清粪方式,粪污在堆积后出售或还田利用。
2存在的问题
2.1粪污处理设施不健全、环保压力大。由于甘州区畜禽饲养量大、面广,粪污治理方面仍以直接还田利用或自然堆积发酵还田的模式为主,粪污大部分被土地消纳。全区范围内的养殖场(户)均无污水处理设施,固体粪便的利用方式长期停留在自然堆积发酵还田利用模式上。2.2粪污堆积场所不配套。大部分养殖场、户在养殖场建设时没有配套建设防渗漏、雨污分离设施的堆粪场,普遍采取露天堆放的方式,在堆积中缺乏有效覆盖措施,造成粪污渗漏、雨水冲刷等污染现象非常普遍,同时由于覆盖措施不到位造成气味散发、恶臭难闻,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及人居环境。2.3粪污堆积发酵时间不确定。大部分养殖场、户将粪污运至堆粪场后,不采取有效的覆盖,缺乏防止雨水冲刷的措施,堆积发酵时间长短不一,没有依据獎污堆积发酵效果确定堆积发酵时间,而是根据农时的需求,随意性很大,造成粪污堆积发酵时间不足、发酵不充分,没有达到充分腐熟灭菌的目的。2.4保护环境预防污染的意识不强。养殖场、户及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只注重养殖圈舍的修建,不重视对粪污处理设施的配套;甚至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堆放场所不预留,造成粪污乱堆乱放,严重污染周围环境。2.5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力量薄弱。畜牧业生产管理中粪污处理虽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但历年来在畜牧科技推广工作中,不重视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科技推广和培训,明显造成专业技术人员在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治理方面存在技术力量薄弱,导致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科技推广和指导力度缺乏。2.6粪污资源化利用资金投入不足,监管不力。长期以来,甘州区养殖场(户)在养殖场修建时不注重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的资金投人;业务主管部门因各种原因对配套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的监管要求不明确,加剧了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