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21:11: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自我教育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班级管理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摘要]中职生在综合素养能力偏低。在对他们的能力培养中,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班级管理只有激发起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长起来。笔者重点探讨中职生在班级管理中学会自我教育的措施,以期培养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生;班级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1制订班级管理目标培养中职生自主精神
制订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的第一步。中职生的自主精神则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每个中职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中职生的人格、个性,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教育,引导中职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订,以此来培养中职生的自主精神。1.1共同确立班级总目标。制订班级管理目标的过程也是中职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确立班级管理目标时,既要使所有的中职生看到前进的方向,又要让他们明确,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人的共同努力。目标要制订得比较合适,不能太高也不要太低,要做到高而且可攀,只要经过努力就会实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到既有挑战又有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1.2引导中职生制订阶段目标。阶段目标可以分为常规目标和应急目标。常规目标涉及学习风气、组织纪律、班风班容等。这些目标都要予以量化,变为可检测的硬性指标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定期进行对照,不断激励自己。应急目标主要应对一些临时性的活动,如运动会前1个月,组织中职生讨论运动会的目标,发扬人人为班级争光的精神,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在制订班级阶段目标的同时,还要引导每位中职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阶段目标,使每个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每一场考试,争取发挥自己最佳状态。
2构建班级管理体系培养中职生管理能力
只有把中职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实现中职生自我管理。因此,班主任必须创设多种岗位,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服务学生、锻炼自己、展现风采、提高能力。2.1共建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也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依据。班主任应把制订班规的主动权交给中职生。这既是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同时也让中职生知道班主任对他们的想法的尊重。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根据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集思广益,制订班规。由于班规是共同制订出来的,中职生在思想上就会认同,每个人都会自觉遵守。一旦有学生违反班规,大家一致谴责,而违反班规的中职生发自内心地感到不安和自责,能自觉地改正。通过中职生参与班规制订,较好地实现了中职生自我管理,使中职生从“要我做什么”变成了“我要做什么”,外在的约束变成了内在的自觉意识。2.2实行班干部竞选制。中职生负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对于道德品质与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要不断向中职生传达这样的理念:若想在班级中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实践是最好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推行干部轮换制,给每个中职生一个舞台,锻炼他们的能力。干部轮换制可以这样来逐步推行。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可以使有管理能力和锻炼意愿的中职生走进班干部的行列,既保证了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又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干。2.3实行值日班长制。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如果仅靠班主任和班干部,很难兼顾班级工作的各个方面。只有激发全体中职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管理才能事半功倍。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应该推行了值日班长制。具体做法:班上每位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按学号顺序轮流,1人1天。值日班长的职责由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决定。职责范围包括纪律、卫生、两操、仪表、课外活动出勤、寝室卫生等方面,认真填写好《班务日志》。值日班长配合班干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实施值日班长制后,每一位中职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这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更为细致有效。而中职生们通过亲身参与班级管理,逐步形成了共识,即“我是班级的一员”、“班级是我们大家的”,认识到个人的言行、自制力对于集体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值日总结对中职生的能力锻炼和自我教育非常有效。总而言之,构建班级自我管理体系,使中职生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同时,也为每个中职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班级中找到满意的位置,担当成功的角色,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论文
一、利用教材,创设情境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取向变化及教育改革的深化,自我教育已逐渐被确立为当代教育的中心或主题。现在语文课本的选文,不管是哪种版本,在反映客观的同时都强烈地体现自我。其中包括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和创造新的自我。
青少年对世界的认识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他们乐于在感性的基础上悟出道理。“情必依于理,理得后情真”,我们应利用这一点,改变那直白的、空洞的说教,利用文本,加强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让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在感受形象产生情感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能力,进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笔者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利用文中鲁达与郑屠一善一恶的鲜明对比,引导学生向善,并能在日后生活中自觉地摒弃不良言行。为了更好地联系实际,教育学生,笔者又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讨论:鲁达的做法令人称快,那么,在今天的法制社会,鲁达的做法可不可取呢?遇到不法的坏人是不是就三拳打死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遇到问题要通过正常法律途径解决,不能冲动,要善于控制自我,更不能触犯法律。这就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目标。
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教师还要加以适当的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例如可以多问几个类似的问题:这种观点正确吗?你认为呢?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辨别是非,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二、课外拓展,潜移默化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应充分利用这丰富的资源。
小议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训练
摘要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中学德育工作完全有必要有可能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潜心为学生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调节自我的能力得到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学校成功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具备自我教育能力,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只有学会自我教育的人才可成为真正的人。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从教育的客体转化为主体时,就会有“自求自得”、“内省”、“躬行”、“慎独”等内部矛盾运动的出现,从而达到了“自为”的境界,教育者便可以不教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介增多,教育越来越受社会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可能影响学生的一切活动。因此,在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它是个人在道德上努力,是道德行为主体在其品德发展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是一个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以自我要求为开端以自我完善为目的,经过自我体验和自我践行的按一定程序循环往复、复螺旋式前进的过程。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显然离不开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等方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可采用如下的方式:
一、在情感陶冶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情感陶冶法是利用各种情境中的教育因素,特别是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教育情境,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进而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以培养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宋代王安石给陶冶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人之才,未尝不自人主陶冶而成之者。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情感对思想品德认知和思想品德行为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它是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和将思想品德认知转化为思想品德行为不可缺少的非智力因素。情感陶冶法以情感人,以情染情,在对学生进行长期的熏陶中,起到鼓舞、“触媒”、“催化”的作用,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并最终稳固发展成为心理定势,成为深刻而持久的人格特征。
1、为人师表,以情染情。教师的人格形象越崇高,越能吸引学生,越具有感召力。诚如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说:“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决定着儿童对教师的进一步关系的建立的,还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这种人格的力量首先表现为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教师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最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人格力量,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人格的力量还表现为良好的性格和风度。性格是表现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行为的心理特征。教师良好的性格体现在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正直不阿、温文尔雅、风趣幽默等方面,构成人格形象的个性美,最能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成为他们钦佩和效法的表率。“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良好的德才学识和情感人格,对中学生年青的心灵来说,是最直接的最有益的雨露和阳光,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活动,使他们得到精神的净化、个性的陶冶和品质的升华,从而促使学生的行为转变,塑造出美的自我。
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论文
一、利用教材,创设情境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取向变化及教育改革的深化,自我教育已逐渐被确立为当代教育的中心或主题。现在语文课本的选文,不管是哪种版本,在反映客观的同时都强烈地体现自我。其中包括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和创造新的自我。
青少年对世界的认识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他们乐于在感性的基础上悟出道理。“情必依于理,理得后情真”,我们应利用这一点,改变那直白的、空洞的说教,利用文本,加强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让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在感受形象产生情感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能力,进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笔者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利用文中鲁达与郑屠一善一恶的鲜明对比,引导学生向善,并能在日后生活中自觉地摒弃不良言行。为了更好地联系实际,教育学生,笔者又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讨论:鲁达的做法令人称快,那么,在今天的法制社会,鲁达的做法可不可取呢?遇到不法的坏人是不是就三拳打死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遇到问题要通过正常法律途径解决,不能冲动,要善于控制自我,更不能触犯法律。这就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目标。
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教师还要加以适当的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例如可以多问几个类似的问题:这种观点正确吗?你认为呢?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辨别是非,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二、课外拓展,潜移默化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应充分利用这丰富的资源。
谈会计专业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能力
辅导员培养会计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能力,这既是对辅导员本职工作的一种要求,又是实现最好的教育的需要,只有让会计学生自己做主,他们才会真正的思考,有了自主思考,生命才会成长。会计具有专业特殊性,大部分为女学生,培养会计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能力包括自我反省、制定对策、实践体验管理、自我评价管理等组成的动态结构,这样自我教育与管理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我觉得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教学工作,同样适用于教育工作。在辅导员工作中,加强对会计学生的引导、教育、管理、督促,最终还是为了使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愈是深刻地认识人和人类,他就愈在更大程度上成为自身的教育者。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我以为,辅导员工作就是要努力培养会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的一方面是个体自我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任何外在的教育因素都只能是暂时性、轴助性的;而内在的教育因素才是持久性、决定性的。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想办法使外在的教育因素”内化”,这正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1.会计学生自我教育现状
有很多会计学生,在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的生活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就是学习不够主动自觉,不会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越发吃力,进而变为“平日不好学,临时抱佛脚”,“不求高分,及格万岁”。为什么会计学生会这样?原因是孩子缺少内动力。在高中之前的很多阶段,学生的学习都是被老师和家长推着走,甚至有学生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学的,学生内动力不足,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不能自律,完全靠他律的要求被动的学习和生活。成长是需要从内部打破的,这样,辅导员培养会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辅导员工作的让我深深的领悟到:抓住一切契机,引导孩子们进行自我教育,也许比居高临下的说教,河东狮吼般的训斥有效得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启发和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校的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同,并且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要求,自愿的行为,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而引导会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石。自我教育的另一个方面是集体自我教育。“润物细无声”,最好的教育往往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影响力是大的,但往往也有居高临下的隔膜与局限,无论辅导员如何与会计学生打成一片,其影响也不如会计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那样无处不达、无时不在。因此,集体自我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教育手段。搞好集体自我教育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实行干部轮换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借鉴他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集体发展比较均衡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了按学年轮换干部的方法。我对每个会计学生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我仍然采取了会计学生自报,原干部讨论,辅导员均衡的办法,仔细斟酌,不仅力争让每个学生各展所长,而且注意干部之间的配合与互补,为搞好集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中,我更加切实地感到:只要给会计学生信心,其潜力就会开掘出来;给他机会,他就能发光;给他责任,他就能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
2.辅导员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自我教育”的策略
那么如何引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呢?在具体工作中,我着重注意以下四个方面:2.1引导会计专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会计专业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会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引导会计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认知,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针对集体自我教育问题,我要努力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可以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或者用榜样的教育力量来引导会计学生自我思考,培养会计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自我教育的核心。既要手把手地教方法,又要心贴心地谈思想,从订计划到写总结,从语言的表达到活动的组织,从日常管理到做思想工作,每个细节、每位干部都不能遗漏;善于发现问题,出现问题敢于承担责任;遇到的挫折时候,我给他勇气;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严格批评,热心帮助;取得成绩的时候,我积极鼓励;发生矛盾的时候,我耐心调解。另外,还要充分发挥会计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我特别重视抓新旧交替的工作,让新干部观察并帮助老干部工作;同时把集体的各项制度、干部的工作职责规范化、条文化,保证了制度的“连续性”,使“交接棒”的工作顺利进行。2.2放手让会计专业学生自己制定对策。明确了问题所在,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了。自主德育倡导全面依靠学生,让会计专业学生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通过自我规划,自我实践,将自主意识和能力内化变为自控自导行为,从而达到自我理性成长。让会计学生分组讨论,围绕相关主题设计活动,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会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针对自身实际和学习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苏格拉底说过:“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唤醒孩子们内在的生命能量,让会计学生自订方案,享受创造的过程,一定会比老师规定、会计学生被动去做有效得多。2.3善于激发会计专业学生自己去感悟。传统德育注重道德观念和知识的灌输,重在说教,忽视了学生的亲身实践和自身醒悟,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自我教育鼓励体验、注重实践,我认为学生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要给会计专业学生试错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过程,体验就是最好的培养。在集体工作中,我总是把干部推到前台,让他们去唱主角,即使有时做得不够好,我也不为一时的得失而越俎代疱。例如:在干部组织活动时,出现了个别人不服从指挥、懒散、不严肃等问题,学生想我“亲临现场压阵”,但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先对个别会计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再与干部一起商量了对策,并鼓励他们大胆去组织指择。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只到场看过两三次,也没有指手划脚;而只是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干部参考。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组织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表现大多没有辜负我的期望。2.4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第一个环节,是会计学生对身心活动的自我总体评价,能在自我设计与自我实践中正确把握自我,认识自我,还有提高自我。有利于培养会计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自我评价是一种关于内在的教育,能激发会计学生内在潜能,是会计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内在动力。
3.总结
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教学和管理人员应该多方着手,培养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教学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一、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大学生涯是人生当中的一个承前继后的阶段。承前是因为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他们的知识达到了一定水平,德智体美劳都有了一定发展;继后,是因为几年后,经过大学的生活、学习,他们将走向社会,独立地学习、工作。那些对社会有所贡献、在自己的工作上作出成绩的人往往是那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很强的人。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这不仅仅是辅导员的事,更是直接从事教学的教学人员的事。
1.1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表明:许多大学生缺乏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许多大一新生在入学后不久,感觉大学的自由时间太多,闲得不知道做什么好;有的上课时捧个书本,听完课后,就觉得自己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下课后就再也不用学习了;有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计划,不会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社交活动和上网上,到了下一节上课时才发现自己该做的作业还没完成。这些都是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表现:学习没目标,作息无规律。基于以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有必要加强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论文
一、利用教材,创设情境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取向变化及教育改革的深化,自我教育已逐渐被确立为当代教育的中心或主题。现在语文课本的选文,不管是哪种版本,在反映客观的同时都强烈地体现自我。其中包括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和创造新的自我。
青少年对世界的认识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他们乐于在感性的基础上悟出道理。“情必依于理,理得后情真”,我们应利用这一点,改变那直白的、空洞的说教,利用文本,加强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让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在感受形象产生情感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能力,进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笔者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利用文中鲁达与郑屠一善一恶的鲜明对比,引导学生向善,并能在日后生活中自觉地摒弃不良言行。为了更好地联系实际,教育学生,笔者又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讨论:鲁达的做法令人称快,那么,在今天的法制社会,鲁达的做法可不可取呢?遇到不法的坏人是不是就三拳打死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遇到问题要通过正常法律途径解决,不能冲动,要善于控制自我,更不能触犯法律。这就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目标。
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创设情境,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教师还要加以适当的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例如可以多问几个类似的问题:这种观点正确吗?你认为呢?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辨别是非,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二、课外拓展,潜移默化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应充分利用这丰富的资源。
小学德育论文:谈《新课程标准》的思品教学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为了形成良好的品德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对发展人的主体意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起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自我教育动机的引发
引导自我教育的动机,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自我教育动机,是培养学生自我参与实践,获得自我认识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民主化观念,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其次要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交往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自我认识,不断增强有信心,从而萌发自我教育的动机。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参与活动:①参与拟定教学目标。比如,让学生自读课文,共同确立教学目标。②参与发问。让学生自行探索,提出问题。③参与设计活动。如:自行设计辨析题,使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矛盾心理;自行设计品德行为模拟表演;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行讨论学习方法、总结经验等等。④参与辩论,从正反两方面展开争辩。⑤参与评价与自我评价活动。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以课外延伸的形式开展某些宣传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等。
二、自我悟理能力的培养
自我悟理能力指学生对品德行为观察、分析,从而正确掌握品德和品德规范要求的能力。它是自我教育的基本能力,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自我悟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一是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自行寻找品德行为,提高识别能力;二是要抓住品德行为的细微处,分析思想品质;三是要引导学生概括品德概念和品德规范要求。培养说理、评价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评介,可深化学生品德认识,提高学生自我悟理能力。常用的说理方法:①正反说理法,即人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②多重说理法,即针对某一品德行为,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说理。③例证说理法,即从事例证明某一道理的说理方法。④追因说理法,即从某一品德现象引导学生寻找原因得出结论的说理方法。⑤条件说理法,既让学生说明要实现某一品德要求必须创造哪些条件。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辨明是非是深化品德认识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①品德概念的辨析。让学生辨析相近的品德概念,弄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②品德行为的辨析。训练学生将品德规范要求与品德行为实践相联系起来,进行品德评价。③问题情境的辨析。即创设情境,揭示学生的心理矛盾,让学生联系思想实际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作出正确的行为抉择。
三、品德情感的自我体验
学校德育中自我教育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学生自我教育是一种充分张扬主体自主性的学校德育形式。本文探讨了新时期下开展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途径,也提出了学校实施自我教育的一些原则和着力点。
关键词:自我教育学校德育教育活动
近年来,自我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已在整个教育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正面引导、灌输外,也离不开自我教育手段的运用。因为从根本上说,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所采取的一切方法都离不开促进和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一、主体意识的提升和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德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来源多元化,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其思维的时空领域不断扩大,学生的思维不断由依附型转向独立型,“上尊下卑”的传统观念受到民主平等观的挑战和冲击,过去那种单向灌输,填鸭式的德育工作方法,由于缺乏民主、平等的精神,方法上简单粗糙,往往收效甚微,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校德育工作如何以人为本,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避免“高、大、空”,努力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关注学生主体成长的实际,关心学生主体成长的需要,已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任何理性教育,形象的感染,都是外部的客体,都只有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才能起到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如果没有主体内心心理过程的发生,任何教育都等于零。”同样,学校的德育过程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认同,化为主体的自身意识才能起作用,才能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激发,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改变学生在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消极,被动地位,看到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能动选择能力的独立个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功能,学校德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自我教育路径
摘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思维成人化的转折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最终都要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这一内化方式来实现,并通过自我教育的效果得到检验。自我教育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形式,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路径,可有效克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启而不发”的弊端,使大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评价和自我改造等方式促进自身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教育;路径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交流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00后”作为当前我国高校的主力军,他们的自主意识更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更愿意表达自我、展现自我。自我教育顺应了“00后”这一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能够发挥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觉行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力度,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路径。
一、关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一)自我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
[1]自我教育正符合这一要求,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就要求高校德育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抓住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作用,达到德育工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