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技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18:30: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自然科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自然科技常识2
考情动态综述
自然、科技常识涵盖了生物学、地理以及现代新兴科技等领域的知识,是对公务员考试考生综合知识的一个考查。这方面的题量不大,但如果能够在备考时多掌握一点这方面的知识,得分应该不难。一般考题涉及的常识不会太偏,是日常生活中能接触的,复习时不必记忆太复杂的知识。考点精讲与真题拓展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特征,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新陈代谢中有关的能源物质:
1.直接能源物质——三磷酸腺苷(ATP)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自然科技常识1
一、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晌
1.对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查明''''但二者有定的相关性。特别是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周期的相关性非常明显。
(1)在中高纬度,降水量与黑子数两条曲线的谷、峰的高低变化基本吻合,呈正相关性,即黑子数多的年份,降水量也多;反之,黑子数少的年份,降水量也少。
(2)不论在哪一纬度观测,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谷一峰一谷一峰一谷一峰)基本吻合均约为11年。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因为太阳耀斑发射的电磁波扰动了或全部吸收了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磁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因为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自然科技常识3
一、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因此越来越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所关注,与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并列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一)遗传工程
遗传工程的研究发展,为器官移植提供了一个很有前途的新手段——利用动物的器官代替人的器官。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异种器官移植,猪较为合适。首先猪器官的大小与人的相当,生理上也比较接近;其次猪在无病原体条件下比较容易饲养和容易保证无病的供体;此外猪的繁殖率高,每窝可产十几只猪崽,存活率也较高。为了保证植入的器官不被排斥,生物学者正在培养具有人的基因的新型猪,这种猪叫转基因猪。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1983年转基因植物问世,1986年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根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的数据,截止1997年1月31日,美国已批准的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达2584例。近年来,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耐贮性高的番茄、具有高含量必须氨基酸的马铃薯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第一批成果;转基因的瘦肉型猪、高产奶的奶牛和能从奶中提取药物的转基因羊等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未来农业的模式将是:农业工厂化,按人类要求高水平的控制环境因素,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产生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营养丰富的农业产品;安全的转基因动植物投放市场;具有营养保健、医疗功效的猎牛羊、蔬菜水果等转基因食品大批走向餐桌。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用花药培养、染色体工程等育种技术培养出才稻、小麦、油菜、橡胶等一批作物新品种、新品系、新种质。其中较突出的有京花3号、小偃1o7号小麦和中花1o号水稻等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盐碱等特性,已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我国转基因技术在家畜及鱼类育种上也初见成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世界上率先进行转基因鱼的研究''''成功地)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育成的当代转基因鱼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并从子代测得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为转基因鱼的实用化打下基础。
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相关性及热点
与普通高校相比,师范类高校是以师范教育为主的高等院校.与之对应的师范类高校学报是展示相应主办高校各学科最新科研成果,促进校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窗口,也是展示教育人才培养最新教育研究成果和促进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的主要平台.我国科技期刊主办单位主要包括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科协系统等3类[1],师范类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学报中的一类.为了配合师范类高校担负的使命,师范类高校学报也应配合学校的发展,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师范类高校学报主要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为主,也有医学版、教育科学版和工程技术版等.本研究围绕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自然科学卷》[2]中,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有26种;同年,北京大学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3]中,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有16种;2019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公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遴选报告(2019—2020年度)》[4]中,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有5种(核心库1种,扩展库4种).陈留院[5]的调研数据显示,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入选上述3种数据库的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数量和入选率均较低,入选数量仅高于中医药大学学报,入选率仅高于自然科学综合大学学报类;总被引频次均值和影响因子均值均最低,且与同类学报的差距较大;影响因子增速较慢且有降低的趋势.在激烈的办刊环境中,师范类高校学报所面临的处境不容乐观.近些年来,同行发表了不少围绕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力提升相关的研究论文.王建平和翁佩萱[6]以17种师范类高校学报中的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对1998—2002年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他引率进行对比分析了期刊的学术影响;陈汉忠[7]以17种获奖师范类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对载文信息及2000—2003年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进行88了统计分析;张建合[8]以高被引论文为研究视角,提出师范类高校自然科学学报选题策划以提升学报的影响力和影响因子;张建合和王荣珍[9]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对25种师范类自然科学学报高被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和研究;赵茜[10]以本单位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办刊之道为例,分析了普通高等师范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发展定位;李宗红[11]从影响因子和h指数2个引文指标评价了我国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学术影响力;李拓宇[12]以16种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为研究对象,对载文量、内载率、基金资助论文占比与学报的影响力进行了相关分析;杜利民[13]以8种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为研究对象,对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引频、下载数据、篇均引频与篇均下载进行了统计分析;陈留院[5,14]以26种师范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2014—2017年基本信息及被收录情况、载文量、内稿量、机构分布数和核心作者数,分析稿源优化的影响因素.综上所述,目前以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相较于同类非师范高校学报的数量偏少,为了缩小与其他类型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扩散和核心竞争力的差距,仍然需要继续不断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以26种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为研究对象,统计创刊时间、累积载文量、累积总下载频次、累积总被引频次、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和2009—2019年热点关键词等指标,借助统计学数据软件,深入分析主要参数相关性,并首次统计分析不同学报的热点关键词,借此分析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之间的异同点,为师范类高校学报发展寻找突破口,以发挥师范类高校的综合优势.
1数据分析方法
为了方便进行数据比较,本研究以《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自然科学卷》[2]收录的26种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为研究对象,选取多种数据库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对比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数据,结果显示CNKI数据库统计的数据更加全面和广泛,因此,本文统计了CNKI数据库提供的创刊时间、累积量、累积总下载频次、累积总被引频次和2009—2019年排名前20位的热点关键词,其中累积量、累积总下载频次和累积总被引频次的统计起始年以CNKI数据库收录为准,所有参数统计的截止日期为2019年10月16日.统计关键词时,合并同类型关键词,如:北京市与北京合并为北京、安徽省与安徽合并为安徽等;删除指代不明的关键词,如:1、2、图等;排名相同的关键词统一列入排名,即所统计的关键词数目≥20个.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数据来自《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自然科学卷》[2].使用OriginPro2018软件绘制数据曲线图;使用SPSS24软件进行数据离散度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调查结果
2.1整体情况.26种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创刊时间、累积量、累积总下载频次、累积总被引频次、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及排名等数据列于表1.26种学报累积载文量为2246~8045篇,合计114136篇,平均4390篇/种,其中9种学报的总载文量高于平均值;累积总下载频次是277053~1205606次,合计15100801次,平均580800次/种,其中11种学报的总下载频次高于平均值;累积总被引频次是9106~49612次,合计511242次,平均总19663次/种,其中11种学报的总被引频次高于平均值;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是194~1196次,合计9989次,平均384次/种,其中10种学报的核心总被引频次高于平均值.2.2时间分散情况.26种学报的创刊时间是1942—1984年,《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最早,是1942年;《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最晚,是1984年.26种期刊创刊时间及所属主办单位建校时间的散点图如图1所示,两者的时间差为4~71a,时间跨度范围最小和最大的期刊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和建校时间数据的标准差分别是11.60和21.71a;方差值分别是134.66和471.34a,可知与各师范高校建校时间时间分散性相比,见刊时间较集中,主要集中在1951—1960年(17种)和1976—1984年(7种).982.3指标相关性分析.26种学报的累积量、累积总下载频次、累积总被引频次、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曲线如图1所示.通过趋势图可知,4个参数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将4个参数间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累积量与累积总下载频次、累积总被引频次和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正相关(r=0.807、0.807和0.761,P<0.01);累积总下载频次与累积总被引频次和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正相关(r=0.925和0.884,P<0.01);累积总被引频次与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正相关(r=0.940,P<0.01).4个参数之间均相关,且相关性较高,其中累积总被引频次与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相关性最高,如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4个参数均排名第一.与其他3种曲线变化趋势有出入的是《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累积量、《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累积总被引频次、《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累积总下载频次、《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累积总下载频次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累积总被引频次.累积总下载频次是累积总被引频次的22~46倍,平均倍数31倍;累积总被引频次是2017年核心总被引频次的39~76倍,平均倍数53倍;即总09下载次数在31次,才有可能被引用1次;总被引在53次时,才有可能实现核心被引1次.累积总下载频次是累积量的86~208倍,平均倍数133倍;累积总被引频次是累积量的3~6倍,平均倍数4倍;即篇均下载频次为133次/篇,篇均被引频次为4次/篇.2.4热点关键词分析.通过统计CNKI数据库中26种学报、所有师范类和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019年排名前20位的热点关键词,结果列于表2.可知,不同学报的热点关键词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如出现以所属地域和具有地域特征的词为热点关键词的学报分别有23和13个,如安徽、芜湖、北京、扬子鳄、漓江、白头叶猴和喀斯特等;出现与教学相关的词为热点关键词的学报有10个,如教学改革、大学生和课程体系等词;在不同学报中出现10次以上的热点关键词分别是合成、稳定性、不动点和晶体结构,分别出现23、14、11和10次.这从数据上说明了不同学报的学科倾向性,如《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关键词倾向于地理、数学和化学等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倾向于物理、环境和生物等学科.本研究同时对所有CNKI数据库收录的师范类和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进行热点关键词统计,通过与26种学报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师范类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热点关键词都存在于26种学报数据中;而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热点关键词有2个未出现在26种学报数据中,分别是仿真和有限元.师范类与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热点关键词有12个关键词是一致的,即相似率达60%,分别是合成、稳定性、教学改革、对策、大学生、应用、教学、高校、吸附、单片机、影响因素和数据库,其中有6个关键词是反映教育动态的内容.
3讨论与建议
科学研究团队申报通知
各高等学校: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省教育厅对20*年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和省级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现将调整改革后的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
20*年度增设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和高等学校省级专项科研计划项目。调整后的项目类别为:
1、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
2、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中西方传统科技观比较
摘要:中西方传统科学技术观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来看,既有密切联系又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科技是干扰“天人合一”的观念与科技是“认识和征服自然”观念的对立;“非理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对立;非系统化、理论化的独立学科体系与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独立学科体系的区别等三个方面对中西传统科技观的差异作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中西传统科技观;差异;比较
Abstract:TraditionalideasofscienceandtechnologyinChinaandWesterncountriesarecloselyrelateddespitetheobviousdistinctionsconsideringtheperspectivesofontology,epistemologyandmethodology.ThispapermakesacomparisonofthetraditionalSino-Westernideasofscienceandtechnology,discussingparticularlythedisputesastowhetherscienceandtechnologydisturbharmonybetweenmanandnatureortheymeanknowingandconqueringthenature,whethertheyarerationalknowledgeorirrationalknowledge,andwhethertheyarenon-systematic,theorized,andindependentbodyofdisciplineortheyaresystematic,theorized,andindependentbodyofdiscipline.
Keywords:thetraditionalSino-Westernideasofscienceandtechnology;distinction;comparison
科技观即科学技术观,是科学观与技术观的统称,它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理论,对科技的看法和态度常常有很大差异。
人类的一切科学技术活动总会受到科技观的影响。科技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社会作用。这种作用的方向、强度、方式等不仅取决于科技本身的发展状况水平,而且还取决于社会历史的发展现状和条件。由于科技观的差异,所以它引导的效果也就不一样,正确的科技观可以引导人们深入地揭示世界的奥秘,揭示真理和追求真理,进而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相反,错误的科技观则会引导人们走向错误的认识,离真理越来越远,达不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中西方传统科技观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中西方传统科学技术观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来看,既有密切联系又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科技是干扰“天人合一”的观念与科技是“认识和征服自然”观念的对立;“非理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对立;非系统化、理论化的独立学科体系与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独立学科体系的区别等三个方面对中西传统科技观的差异作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中西传统科技观;差异;比较
Abstract:TraditionalideasofscienceandtechnologyinChinaandWesterncountriesarecloselyrelateddespitetheobviousdistinctionsconsideringtheperspectivesofontology,epistemologyandmethodology.ThispapermakesacomparisonofthetraditionalSino-Westernideasofscienceandtechnology,discussingparticularlythedisputesastowhetherscienceandtechnologydisturbharmonybetweenmanandnatureortheymeanknowingandconqueringthenature,whethertheyarerationalknowledgeorirrationalknowledge,andwhethertheyarenon-systematic,theorized,andindependentbodyofdisciplineortheyaresystematic,theorized,andindependentbodyofdiscipline.
Keywords:thetraditionalSino-Westernideasofscienceandtechnology;distinction;comparison
科技观即科学技术观,是科学观与技术观的统称,它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理论,对科技的看法和态度常常有很大差异。
人类的一切科学技术活动总会受到科技观的影响。科技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社会作用。这种作用的方向、强度、方式等不仅取决于科技本身的发展状况水平,而且还取决于社会历史的发展现状和条件。由于科技观的差异,所以它引导的效果也就不一样,正确的科技观可以引导人们深入地揭示世界的奥秘,揭示真理和追求真理,进而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相反,错误的科技观则会引导人们走向错误的认识,离真理越来越远,达不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县关于优秀自然科学类论文评选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县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根据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精神,县人民政府设立"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第二条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受理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学会)推荐的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不受理个人直接申报。
第三条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第二章评审组织
中西方传统科技观比较论文
摘要:中西方传统科学技术观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来看,既有密切联系又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科技是干扰“天人合一”的观念与科技是“认识和征服自然”观念的对立;“非理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对立;非系统化、理论化的独立学科体系与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独立学科体系的区别等三个方面对中西传统科技观的差异作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中西传统科技观;差异;比较
Abstract:TraditionalideasofscienceandtechnologyinChinaandWesterncountriesarecloselyrelateddespitetheobviousdistinctionsconsideringtheperspectivesofontology,epistemologyandmethodology.ThispapermakesacomparisonofthetraditionalSino-Westernideasofscienceandtechnology,discussingparticularlythedisputesastowhetherscienceandtechnologydisturbharmonybetweenmanandnatureortheymeanknowingandconqueringthenature,whethertheyarerationalknowledgeorirrationalknowledge,andwhethertheyarenon-systematic,theorized,andindependentbodyofdisciplineortheyaresystematic,theorized,andindependentbodyofdiscipline.
Keywords:thetraditionalSino-Westernideasofscienceandtechnology;distinction;comparison
科技观即科学技术观,是科学观与技术观的统称,它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理论,对科技的看法和态度常常有很大差异。
人类的一切科学技术活动总会受到科技观的影响。科技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社会作用。这种作用的方向、强度、方式等不仅取决于科技本身的发展状况水平,而且还取决于社会历史的发展现状和条件。由于科技观的差异,所以它引导的效果也就不一样,正确的科技观可以引导人们深入地揭示世界的奥秘,揭示真理和追求真理,进而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相反,错误的科技观则会引导人们走向错误的认识,离真理越来越远,达不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建筑学类学科研究发展情况分析
【摘要】文章对2010~2019年全国建筑学类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进行了数据收集,重点统计分析了2010~2019年以来四川省建筑学学科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经费额、项目类别、项目负责单位等相关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四川省建筑学类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情况来了解四川省建筑学类学科科研研究基本情况,进而了解四川省建筑学类学科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者在开展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支撑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学类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
建筑学类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是从人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高度,研究区域、城市与乡村、建筑的发展,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建筑学基础理论、规划设计方法和建筑技术的创新[1]。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类,与建筑学类相关的领域包括建筑学(E0801)、城乡规划(E0802)和建筑物理(E0803)3个二级申请代码,均隶属于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E08),全部分布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2]。作为资助建筑学类学科研究工作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我国建筑学类学科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开展情况也能从宏观上反映建筑学类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对2010~2019年四川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建筑学类学科项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了解四川省建筑学类学科研究的发展情况,进而为四川省加强建筑学类学科基础研究和相关管理支撑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年度资助项目
2资助情况统计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