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景园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18:09: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自然风景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国的自然风景园探析论文
摘要:自然风景园和二十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建的城市公园共同构成了德国城市园林的骨架。本文通过对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一百年间德国最重要的园林作品、园林理论及园林设计师的介绍,详细地阐述了德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净化、发展、及结束的历史。
关键字:风景园;歌德;希尔施非尔德;斯开尔;莱内;平克勒
由于受英国风景园(LandscapeGarden)的影响,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德国大规模地出现了自然风景园,德国园林史上一个最重要的时期也随之开始了。风景园使德国园林产生了彻底的革命,绝大多数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几何园林都在这场变革中全部或部分地被改为自然风景园了。这以后,尽管几何式与自然式两种完全对立的园林形式仍在不停地争论,园林也在这两种形式之间反反复复地变化,但是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十八世纪中叶至今,自然式一直是德国园林设计的主流。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新建的城市公园尽管与十八、十九世纪的自然风景园已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园林形式上却是相近的,即都是自然式的。可以说自然风景园彻底改变了当时德国园林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手法,也为当代德国城市公园的风格奠定了基础。今天德国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园林,多是这些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一百年中建造的自然风景园,和二十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建的城市公园,它们共同构成了德国城市园林的骨架。由此看来,要了解当今德国的园林设计手法,有必要首先了解十八、十九世纪的这场风景园林运动。
(一)早期的自然风景园
1750年后英国开创的自然风景园思想在欧洲大陆传播,在这种形式下,德国的园林设计师纷纷赴英学习,并且在短时间内把这种新的思想及设计手法带回德国,在德国设计自然风景园或把历史上的几何园林改为自然风景式园林。
自然风景园进入德国的时间大致是1770年左右,和英国的情况一样,风景园并非一下子就出现了,它是一个过程,一个旧的根深蒂固的园林设计思想被打破的过程。与已有的上千年历史的几何式园林相比,风景园在德国是一个全新的园林形式,它不再是一个确定的空间,也不再是建筑的室外延伸,更不被建筑的轴线所控制。
外国自然风景园评析论文
摘要:自然风景园和二十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建的城市公园共同构成了德国城市园林的骨架。本文通过对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一百年间德国最重要的园林作品、园林理论及园林设计师的介绍,详细地阐述了德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净化、发展、及结束的历史。
关键字:风景园;歌德;希尔施非尔德;斯开尔;莱内;平克勒
由于受英国风景园(LandscapeGarden)的影响,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德国大规模地出现了自然风景园,德国园林史上一个最重要的时期也随之开始了。风景园使德国园林产生了彻底的革命,绝大多数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几何园林都在这场变革中全部或部分地被改为自然风景园了。这以后,尽管几何式与自然式两种完全对立的园林形式仍在不停地争论,园林也在这两种形式之间反反复复地变化,但是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十八世纪中叶至今,自然式一直是德国园林设计的主流。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新建的城市公园尽管与十八、十九世纪的自然风景园已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园林形式上却是相近的,即都是自然式的。可以说自然风景园彻底改变了当时德国园林的设计思想与设计手法,也为当代德国城市公园的风格奠定了基础。今天德国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园林,多是这些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一百年中建造的自然风景园,和二十世纪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建的城市公园,它们共同构成了德国城市园林的骨架。由此看来,要了解当今德国的园林设计手法,有必要首先了解十八、十九世纪的这场风景园林运动。
(一)早期的自然风景园
1750年后英国开创的自然风景园思想在欧洲大陆传播,在这种形式下,德国的园林设计师纷纷赴英学习,并且在短时间内把这种新的思想及设计手法带回德国,在德国设计自然风景园或把历史上的几何园林改为自然风景式园林。
自然风景园进入德国的时间大致是1770年左右,和英国的情况一样,风景园并非一下子就出现了,它是一个过程,一个旧的根深蒂固的园林设计思想被打破的过程。与已有的上千年历史的几何式园林相比,风景园在德国是一个全新的园林形式,它不再是一个确定的空间,也不再是建筑的室外延伸,更不被建筑的轴线所控制。
我国古典园林的世界影响分析论文
中国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造诣,堪称艺术而无愧;在世界造园史上,它独树一帜,并对东西、方造园业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致有“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这里,可以东方的日本和西方的欧洲为重点,扼要地介绍一些情况。
一、对日本的影响
中国造园大约已有三干多年的历史,并形成一个独特的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外国早有交流。在东方,除了与中国接壤的大陆国家,如朝鲜、越南等早受其影响而外,隔海相邻的日本,也早就借鉴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与技术的成就。
日本学术界的意见认为:日本在飞鸟时代(593—709年)以前很少园林资料,就考古发掘获得的古镜上所刻画的住宅形象来看,只在房屋附近种植一些树木。而自飞鸟、奈良时代(593—793年)起,以中国文化为主流的大陆文化传入日本之后,其造园艺术才发生了一个飞跃的进步。近年来日本出土这一时期的流杯渠残石,表明了始自晋人追求林泉归隐的“曲水流觞”这一园林内容,当时已经传到日本。
或曰,在7世纪末8世纪初(飞鸟末期),中国的道家思想以及“神仙”的说法传入日本,实际上,应远早于这个时期。这一思想明显地对其园林创作产生影响,约当9世纪初叶。在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年)的园林作品中,即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反映。当时的御苑及贵族府邸中的所谓“池泉庭园”,便是像中国唐代的池中有山的“山池院”形式。例如日本在1086年所建造的鸟羽离宫,就是这种“神仙岛”景象的创作。这一风格盛行于桃山、江户时代(1574-1867年)。1598年所修造的被誉为桃山时代的代表作——醍醐寺三宝院庭园,即是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的做法。而至江户时代,无论是诸侯御苑、寺院园林,还是一般私家庭园中,都广泛地采用蓬岛神山的主题。不过后期岛的设置已不限于三个,而是只取其涵义,在构图上一个或多个不拘了。蓬岛神山的进一步发展,遂形成日本化的龟岛、鹤岛的形式。这一思潮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在历史上,中国造园思想的另一潮流——“佛教趣味”的造园,也是在7、8世纪之交传到日本的;而佛教思想对于其园林创作影响之深远,似乎更甚于在中国。日本的所谓“须弥山”、“九山八海石”的手法,便是这一影响的迹象。日本造园中佛教思想影响的具体化,约当平安中期(10世纪至11世纪中)。毛樾寺庭园可算是在此影响下产生的所谓“净土园林”(按日本学者的说法)的典型作品。
古典园林影响管理论文
中国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造诣,堪称艺术而无愧;在世界造园史上,它独树一帜,并对东西、方造园业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致有“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这里,可以东方的日本和西方的欧洲为重点,扼要地介绍一些情况。
1.对日本的影响
中国造园大约已有三干多年的历史,并形成一个独特的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外国早有交流。在东方,除了与中国接壤的大陆国家,如朝鲜、越南等早受其影响而外,隔海相邻的日本,也早就借鉴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与技术的成就。
日本学术界的意见认为:日本在飞鸟时代(593—709年)以前很少园林资料,就考古发掘获得的古镜上所刻画的住宅形象来看,只在房屋附近种植一些树木。而自飞鸟、奈良时代(593—793年)起,以中国文化为主流的大陆文化传入日本之后,其造园艺术才发生了一个飞跃的进步。近年来日本出土这一时期的流杯渠残石,表明了始自晋人追求林泉归隐的“曲水流觞”这一园林内容,当时已经传到日本。
或曰,在7世纪末8世纪初(飞鸟末期),中国的道家思想以及“神仙”的说法传入日本,实际上,应远早于这个时期。这一思想明显地对其园林创作产生影响,约当9世纪初叶。在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年)的园林作品中,即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反映。当时的御苑及贵族府邸中的所谓“池泉庭园”,便是像中国唐代的池中有山的“山池院”形式。例如日本在1086年所建造的鸟羽离宫,就是这种“神仙岛”景象的创作。这一风格盛行于桃山、江户时代(1574-1867年)。1598年所修造的被誉为桃山时代的代表作——醍醐寺三宝院庭园,即是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的做法。而至江户时代,无论是诸侯御苑、寺院园林,还是一般私家庭园中,都广泛地采用蓬岛神山的主题。不过后期岛的设置已不限于三个,而是只取其涵义,在构图上一个或多个不拘了。蓬岛神山的进一步发展,遂形成日本化的龟岛、鹤岛的形式。这一思潮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在历史上,中国造园思想的另一潮流——“佛教趣味”的造园,也是在7、8世纪之交传到日本的;而佛教思想对于其园林创作影响之深远,似乎更甚于在中国。日本的所谓“须弥山”、“九山八海石”的手法,便是这一影响的迹象。日本造园中佛教思想影响的具体化,约当平安中期(10世纪至11世纪中)。毛樾寺庭园可算是在此影响下产生的所谓“净土园林”(按日本学者的说法)的典型作品。随着中国文化的东渡,造园技艺也被直接、全面地介绍到日本。当时在日本的造园中,除上述蓬岛神山及“净土世界”(日本造园中对“净土”的理解,是指清净的美妙的极乐世界)的创作思潮而外,更有进一步集仿中国古制的作品出现。譬如,在平安时代模仿唐长安而规划建造的平安京城及宫苑中,就有取意周文王灵囿而创作的禁苑——“神泉苑”。
自然遗产风景管理论文
摘要:人类在征服大自然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原始自然风景的价值;美国黄石公园的建立,标志着这一认识进入了新阶段。原始风景的价值在于自然历史考古、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源、全球自然变化、自然审美、艺术创作灵感源泉等方面;现在中国“旅游开发”以赚钱为目的,常常使风景区面目全非。原始风景区域的景观游览规划,应该将保护作为规划认识的基本观念尺度、进行规划的手段方法以及规划目标。
关键词:原始风景科学和文化价值保护和游览规划旅游开发
自然地理环境受人类社会作用或干扰程度不同,分为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即那些没有受人类影响或间接轻微干扰的,原有A的自然面貌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的自然景观,如极地、深山、荒漠、沼泽、热带雨林。次生自然环境,即指受人类长期作用和影响之后,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但仍保持一定的自然面貌,如牧场、农田、乡村。人造环境,即完全人工建设的环境,例如大城市。
这三种环境都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本篇则是论述原生自然环境的意义。
1原始风景定义和特征
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按其规律演变形成的,其中没有遭到人类改造利用的景观。人类今天拥有的科学技术可以染指世界任何地区,所以能够存留下来的原始风景就显得极为难得。
园林现代景观设计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作用;传承发展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与创新等多个层面意义和作用,使中国园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综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有增无减。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而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
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同样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园林风格也可以互相借鉴,但是,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而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外来园林风格带来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粹中得到解决:
一、景观设计的过于平面化
现代景观设计论文
一、景观设计的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二、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古典园林设计
一、景观设计的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二、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特色分析论文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造园艺术就已经开始传入日本。至今,日本庭院建筑,点景与园名,还常借用古典汉语;我国园林艺术不仅在亚洲影响日本等国家,并且还传播到欧洲。从十七世纪末期开始,欧洲对中国园林的活泼而自然的处理手法颇感兴趣;到十八世纪,英国仿东方风景园林达到全盛时期;不久法国又受到影响,出现了中国式景园。
中国的园林设计能如此影响世界,并从十七世纪直至今日,有增无减。这大概是因为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其建筑物仍作园林之主,石木次之;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故能远播海外,为世界各国人士所好。
继承“中国园林”并不是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在古代只是供少数人观赏,为封建帝王、贵族官僚和士大夫们服务的。它所表现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与今天新的时代有着很大的距离,它的一些创作思想和手法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并有其适应的范围。时代不同了,就不应该不分条件,到处套用传统园林的做法。比如叠假山,这是传统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段,是表现山水这一主旨所必须的。它在私家园林面积有限而又封闭的空间中是自然山峦的典型化,虽然实际的尺度和体量都不大,却仍然能体现其高峻与幽深的境界,宛若自然。
可是,现在有一些城市,不分场合,堆叠假山成风,不论公园还是空旷的广场都堆,结果是假山的体量很大,仍显不出山峦的气势,像一堆乱石头,花了钱,费了人力,效果并不好。当然,也有处理的好的,那是对传统的假山技术进行改造,以现代化材料代替湖石和黄石等价格昂贵的天然石料,强调整体效果,恰当地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广州流花湖旁的山石景色,尚称自然,是对传统假山的继承与创新。另外,古典造园强调景色入画,往往曲桥无槛、径必羊肠,廊必九回。这些也不能到处搬用。南京金陵饭店的外庭院,以黄石叠成池岸、假山,采用平顶的游廊,与现代化的建筑取得协调,是谓借鉴的好。
在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的园林风格曾风靡一时,首先体现在房地产业中,开发商为了起到好的效果,他们往往启用国外的设计机构,结果设计出来的效果许多是纯粹的西方园林风格,到处是罗马柱和欧式雕塑,在植物的配植上讲究群植,花团锦绣,豪华气派,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艺术难觅其踪。在其出现的初期,人们感叹其气派和豪华,同时,对其手法也倍感新奇,认同其开敞奔放的风格,使这种风格和款式在九十年代末达到了高峰。同样,其他的园林绿化也受到很深的影响,如道路绿化,街头小品,大型广场等都有了很强的西方园林色彩,传统园林风格受到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不可避免地印上了时代的烙印。
诚然,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但是,这种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由于景观建设的年限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强占着城市的一席之地。
剖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与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同时,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下面,结合古代园林建筑实际情况,就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和类型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