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能作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17:19: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自能作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自能作文

自能作文训练模式研究论文

当代教学理论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两看结合,即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起来,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一再倡导“自能作文”,即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

我省(湖南)电教科学实验研究单位之一桃源县漳江小学潜心研究电教媒体与自能作文的关系,终于使小学自能作文电教模式脱颖而出,荣获湖南省电教科学实验成果特等奖,并在“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阶段性成果评比中获得三等奖。

为了进一步使获奖的课题成果转化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能力,湖南省电教馆于去年在桃源县召开了湖南省小学语文自能作文推广应用会。推广了小学自能作文的电教模式:“激趣导向----拓思激情----表达融情”。在提供给教师观摩的九堂自能作文示范课中都体现了这一模式。从这九堂课中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我省小学语文自能作文的现状。

一、声像并举,注重感知的主体性心理学实践表明:多方式地为学生提供感知的多种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真清实感,说套话、空话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小学生虽然置身于现实生活,却往往对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视而不见,打不开思路,无从下手。

自能作文训练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运用电教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清境,较好地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围,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自觉与不自觉之中被深深吸引,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目标捐向上,调动了写作文的情绪。

查看全文

自能作文训练管理论文

电教科学实验研究单位之一桃源县漳江小学潜心研究电教媒体与自能作文的关系,终于使小学自能作文电教模式脱颖而出,荣获湖南省电教科学实验成果特等奖,并在“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阶段性成果评比中获得三等奖。

为了进一步使获奖的课题成果转化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能力,湖南省电教馆于去年在桃源县召开了湖南省小学语文自能作文推广应用会。推广了小学自能作文的电教模式:“激趣导向----拓思激情----表达融情”。在提供给教师观摩的九堂自能作文示范课中都体现了这一模式。从这九堂课中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我省小学语文自能作文的现状。

一、声像并举,注重感知的主体性心理学实践表明:多方式地为学生提供感知的多种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真清实感,说套话、空话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小学生虽然置身于现实生活,却往往对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视而不见,打不开思路,无从下手。

自能作文训练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运用电教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清境,较好地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围,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自觉与不自觉之中被深深吸引,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目标捐向上,调动了写作文的情绪。

如一堂《介绍一种动物》作文训练课,上课伊始,“汪汪汪----,喵----,哞----呱呱呱----”当录音机播放出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小学生立即瞪大了眼睛,努力去辨别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起来。而当电视----展示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小狗、小猫、小羊、小青蛙……学生的耳之所闻转入目之所见,学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至此,《介绍一种动物》的作文训练序幕已经拉开,学生已进入角色,教师只需轻松地驾驭训练的进程,让学生尽情地发言叙述说话。

查看全文

自能作文教学管理论文

深圳市许多学校开展了“自能作文”的教学实验活动,它以“广读——善练——导写”为特色,引入了“一篇带多篇”的新方法,并通过课堂“导读、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作文能力,使学生有了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的训练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我想,要进一步提高自能作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去设法加以改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克服只重视“堂上导读、练笔”的倾向。

尽管“堂上导读、练笔”作为目前自能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如细致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自能作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不能发展丰富的想象能力,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如果缺乏了这些能力,即使他们阅读面再广,词汇再丰富,他们也难以从生活中发现好的写作素材,难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更不能形象、准确地用语言把事物描绘出来。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仅靠“导读”与“练笔”就能培养起来的,还必须靠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观察、看图、看录像,朗诵欣赏好词好句,在课堂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接触大自然、旅行参观、观察各种事物等多种形式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其他必要能力协调发展,才能最终达到作文“自能”的目的!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克服只重视“导读、练笔”的单一性教学倾向。

从目前我市的“自能作文”教学现状看,一些教师局限于“导读、练笔”的单一教法上,不能积极大胆地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法,还错误地认为只有“导读、练笔”这样的形式才称得上是有特色的“自能作文”教学,才能区别于“多媒体作文教学”。

这些观点和做法,其实都是忽视了“自能作文”的多样性,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各种教法都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例如我们在导读、练笔时,一样可以借助幻灯、实物、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发挥多媒体生动直观的作用,让它为“自能作文”服务。这样做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与作文兴趣协调发展。

查看全文

自能作文教学管理论文

深圳市许多学校开展了“自能作文”的教学实验活动,它以“广读——善练——导写”为特色,引入了“一篇带多篇”的新方法,并通过课堂“导读、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作文能力,使学生有了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的训练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我想,要进一步提高自能作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去设法加以改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克服只重视“堂上导读、练笔”的倾向。

尽管“堂上导读、练笔”作为目前自能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如细致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自能作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不能发展丰富的想象能力,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如果缺乏了这些能力,即使他们阅读面再广,词汇再丰富,他们也难以从生活中发现好的写作素材,难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更不能形象、准确地用语言把事物描绘出来。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仅靠“导读”与“练笔”就能培养起来的,还必须靠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观察、看图、看录像,朗诵欣赏好词好句,在课堂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接触大自然、旅行参观、观察各种事物等多种形式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其他必要能力协调发展,才能最终达到作文“自能”的目的!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克服只重视“导读、练笔”的单一性教学倾向。

从目前我市的“自能作文”教学现状看,一些教师局限于“导读、练笔”的单一教法上,不能积极大胆地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法,还错误地认为只有“导读、练笔”这样的形式才称得上是有特色的“自能作文”教学,才能区别于“多媒体作文教学”。

这些观点和做法,其实都是忽视了“自能作文”的多样性,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各种教法都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例如我们在导读、练笔时,一样可以借助幻灯、实物、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发挥多媒体生动直观的作用,让它为“自能作文”服务。这样做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与作文兴趣协调发展。

查看全文

自能作文教学管理论文

深圳市许多学校开展了“自能作文”的教学实验活动,它以“广读——善练——导写”为特色,引入了“一篇带多篇”的新方法,并通过课堂“导读、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作文能力,使学生有了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的训练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我想,要进一步提高自能作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去设法加以改进,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克服只重视“堂上导读、练笔”的倾向。

尽管“堂上导读、练笔”作为目前自能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如细致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自能作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不能发展丰富的想象能力,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如果缺乏了这些能力,即使他们阅读面再广,词汇再丰富,他们也难以从生活中发现好的写作素材,难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更不能形象、准确地用语言把事物描绘出来。所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仅靠“导读”与“练笔”就能培养起来的,还必须靠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观察、看图、看录像,朗诵欣赏好词好句,在课堂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接触大自然、旅行参观、观察各种事物等多种形式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其他必要能力协调发展,才能最终达到作文“自能”的目的!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克服只重视“导读、练笔”的单一性教学倾向。

从目前我市的“自能作文”教学现状看,一些教师局限于“导读、练笔”的单一教法上,不能积极大胆地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法,还错误地认为只有“导读、练笔”这样的形式才称得上是有特色的“自能作文”教学,才能区别于“多媒体作文教学”。

这些观点和做法,其实都是忽视了“自能作文”的多样性,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各种教法都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例如我们在导读、练笔时,一样可以借助幻灯、实物、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发挥多媒体生动直观的作用,让它为“自能作文”服务。这样做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与作文兴趣协调发展。

查看全文

初中语文宏观教育论文

摘要: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教学语文时,我们不能光关注以往的说、学、读、写等内容,还应对学生进行宏观教育,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宏观教育

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是我们国家的特色,蕴含着这中国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内涵。与其说学习语文是读书、认字,倒不如说语文是民族精神教育。语文的教学是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环节的互动才能形成教学过程,而民族精神的教学就是“教”与“育”。如果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好,可以说是在“教”或者“学”的环节出现了问题;但如果一个学生不懂爱,不懂爱己,不懂爱家人,不懂爱国家,那就是没有什么可搪塞的理由了,一定是教育出现了问题。所以在历史行进中,教育的问题就落到了我们新一代教师的肩头,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更加沉重、艰巨。所以,对于语文的教学问题不应该还是仅是以往的说、学、读、写这些内容,更应该注重灌输民族精神,从宏观上对语文进行教学。在此,我写下我近几年教学上收获到的感悟,希望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是存放在人们神经大脑中的生活资本,人们一生都可以不断享受它的利息。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好的习惯有许多,如多读书、多写作、多思考、广泛吸取知识素材,等等。但是,今天我在这里要提出两点比较生僻但又非常实用的好习惯,那就是自主、认真修改文章和多渠道的学习语文。但凡培养好习惯都宜早不宜晚,但是早也应该有个限度,太早学生各方面能力都不具备,反而会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负担。经历了小学六年的语文基础,初中正是培养这两项能力的最好时机。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10)》一书中,有这样两组插图:第一组分别画着三张图,第一张插图是讲一位教师正在给学生上写作课,黑板上写着“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在告诫学生想要写出好的文章就不要害怕反复修改。第二张画着教室内学生都在认真就该作文,这在告诫学生修改作文时要认真,切不可敷衍了事。第三张图是修改稿,是在给学生修改作文的事例,也对修改作文的方法起到警示作用。第二组插图是分别插入了多张图画,内容丰富多彩,但都是场景类图片,例如一些学生认真聆听科学家或其他学者的讲座,一些学生参观工厂、农场的场景,一些学生参加夏令营、劳动队伍,还有学生正在网上浏览新闻、到图书馆参阅书籍、定期看报等情境。这都在告诉学生要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语文知识,积累生活素材,丰富见识,增长视野,那看待事物的角度便会不一样。习惯的养成靠日侵月润,潜移默化而来的,更是从知到行、持之以恒才能润物细无声的从中受益。以上两条也应该遵循此道理,按照知、情、信、行四方面环节进行。1.知,就是要求教师给学生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理解之后自然变被动为主动。2.情,就是要从情感方面触动学生,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上去接受然后去遵循。3.信,就是要让学生对以上两点习惯形成信念,让学生对此深信不疑,从而付出实践。4.行,就是行动。好的习惯只有长期在一个人身上形成固化才算得上是习惯。

二、新课标下的自能读书

查看全文

语文重点训练管理论文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年级)启蒙训练阶段,重点进行词句训练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第二阶段(3—4年级上学期)过渡训练阶段,由词训练逐步过渡到片断训练。第三阶段(4年级下学期—6年级)篇章综合训练阶段,要求学生达到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四年级上学期的作文训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体系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1)在片断训练中,要继续巩固低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的词句训练,要求学生在写一个片断时,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2)四年级上学期与三年级下学期都要求学生写片断,但训练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年级下学期只是提出“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片断”。(3)四年级上学期的片段训练是中年级连句成段训练向高年级篇章过渡的桥梁,因此,本学期的作文训练要紧扣“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这个读写训练重点,有目的地渗透有关篇的知识,为学生进入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打好基础。

根据第七册的作文训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第七册作文训练的重点。

本册作文训练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重点训练项目在作文训练中的地位。从作文训练的角度,本册在第4组和第7组分别提出了“留心周围的事物”和“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这两个重点项目。“留心周围的事物”侧重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教给学生“看、听、想”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侧重训练写片断的一般步骤,即先确定写作的对象,然后根据确定的写作对象选择写作的内容,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写作的内容。这两个重点训练项目,前者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通过训练让学生懂得经常留心周围的事物,能增加见闻,丰富知识,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积累下来,作文就有写不完的材料。后者是解决“怎样写”的问题,通过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片断的“三要素”——对象、内容、顺序。

我们在落实重点项目时,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辩证关系:

查看全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要领和技巧论文

[摘要]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着重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扩大阅读面,知识积累,写前指导和写后讲评等几个方式进行了探讨,目的是给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作文教学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兴趣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而写作过程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一个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一直是个难点。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注重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事。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好,关键的一条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积极鼓励

查看全文

语文课语言与写作分析论文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但现实语文教学却脱离了这一宗旨,教师在课堂上讲《三个太阳》,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献身精神;讲《孔乙己》,就是为了让学生认清科举制度吃人的本质;讲《松鼠》,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松鼠的习性……如此而已,语文课变成思想品德课和生物、地理常识课了。另外一些教师则千方百计地将语文课上成表演课,连文言文《愚公移山》,也要让学生担任愚公、智叟和愚公妻子的角色,进行移山表演。对于无法表演的课文,也要学生模拟几个造型,如上《出师表》,叫学生模仿诸葛亮的形态。这些表演、造型除了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外,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增长无任何裨益。虽然语文需要同其它课程融合,但仍应有自己本身的特点,把语文课上成了其它学科的课,不能不是语文课的悲哀。

教育部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写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课文课应该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课文教学的核心。课文教学中不仅仅要学习、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表情达意的。课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如此,课堂应该强化语言的训练,通过删减、增补、替换、改动、串动,进行比较、辨析、品味,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是课文教学最常用的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张志公先生指出:“语言是个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张志公先生这句话表明语文课不能光靠讲,应该多练习。吕叔湘先生也说:“如果要追问两者(指讲解和练习)之间的关系,恐怕只能说是讲为练服务,不能说是练为讲服务。”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大多是“练为讲服务”,教师滔滔不绝,练习却极少。而那些表演,则不是语言练习。一切表演都是为了直观化,即用形象去理解语言的抽象。这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语言学习中,作为辅助手段,无可非议;在中学语文课堂,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语文学习在于练习,而练习中最主要的在于作文练习。这样,语文课堂上的“讲”,应该围绕作文教学进行。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而我们的语文教师习惯于课文内容上的分析,所设的问题也是内容理解方面的,如此学生的思维也只能是依循作者或老师设定的思路,很难有自己的见解,更谈不上创新了。即使在课堂上运用电化和多媒体教学,也只是翻新教学花样,学生的创新思维依然得不到发展。这样日积月累,教出来的学生大多不会写文章,甚至连语文老师也写不好文章。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打破从内容上分析的授课方法,改从文章的谋篇布局以及写作方法上入手。

语文课本里每篇文章的材料也许是最能表现中心的,但并不绝对,也许还能选择其它的材料,甚至还能有更好的材料。这如同毛衣一样,有用晴仑的,有用全毛的,也有用晴仑、全毛混纺的。即使是百分之一百的全毛,也有产地和质量的问题。这样,老师授课时可以在学生了解了作者的选材后,把作者的材料全部推翻,让他们广开思路,去思索其它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在使学生了解了竞争对手罗致给马克·吐温的罪名后,把这些罪名全部去掉,让学生想象其它的罪名。如可以想象车祸后逃之夭夭的罪名,在竞争对手办公室安装窃听器的罪名,以及偷税漏税、吸毒贩毒和走私军火等一系列罪名。这样的思索,等于是重写《竞选州长》。倘若每篇课文都能这样训导,既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又有助于作文时思路的开阔,真正做到了叶圣陶所说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的作用。

其次,文章的结构是五花八门的,教师不能一味赞美作者结构的完美,以至使学生认为高不可攀。教师应该让学生有这样的认识:你的毛衣是编织得不错,但我可以织出更好的毛衣。这样,教师在授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叫学生拆散作者的结构,让他们讨论其它的结构法。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以家境的贫困引出对于勒叔叔的盼望,然后在船上不期而遇。文章这样结构,教参和教师都赞美作者“结构之巧妙”。这样的赞美除了让学生觉得这是一篇佳作、是世界名篇以外,一无所得。其实,文章的结构不是绝对的。《我的叔叔于勒》也可以全家在船上欣赏美景开篇,以引出对于勒的盼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最后遇到于勒后则逃之夭夭;可以直接以逃之夭夭开篇,引出对于勒的回忆,再回到逃之夭夭时的场景;也可以直接写于勒的经历,以他个人的遭遇谋篇布局。课堂上能经常这样地让学生学习不同的编织法,不盲目崇拜作者,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形成了。

文章授完后,经常是做课后练习,写一写字词,再背诵背诵,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则忽略了。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作文创新是最基本的前提。作文创新是对课文而言的,只要是有别于课文的,就是一种创新。如此,可以进行仿写、续写和改写等训练。这里的仿写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仿课文结构,内容则是全新的。续写则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对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情节发展等再展开思索。如鲁迅《孔乙己》,并没有写出孔乙己的下场,可以让学生写孔乙己走出酒店以后的情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没写出于勒最后的命运,可以让学生写“于勒叔叔回来了”,或“于勒叔叔的新遭遇”等。即使是那些没有情节的散文,也可以对某个细节、某个侧面进行续写。如《老山界》,可以让学生写红军下山的情况;杨朔的《荔枝蜜》,可以写农民的无私奉献等。改写,是课文题目不变,内容和结构则是全新的。如学了《荔枝蜜》后,也让学生写《荔枝蜜》,内容可以是写母爱的、可以是写科学家奉献的、也可以是写国家、民族的等等。语文课堂如果能这样授课,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得到了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查看全文

语文课语言与写作分析论文

教育部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写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课文课应该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课文教学的核心。课文教学中不仅仅要学习、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表情达意的。课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如此,课堂应该强化语言的训练,通过删减、增补、替换、改动、串动,进行比较、辨析、品味,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是课文教学最常用的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张志公先生指出:“语言是个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张志公先生这句话表明语文课不能光靠讲,应该多练习。吕叔湘先生也说:“如果要追问两者(指讲解和练习)之间的关系,恐怕只能说是讲为练服务,不能说是练为讲服务。”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大多是“练为讲服务”,教师滔滔不绝,练习却极少。而那些表演,则不是语言练习。一切表演都是为了直观化,即用形象去理解语言的抽象。这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语言学习中,作为辅助手段,无可非议;在中学语文课堂,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语文学习在于练习,而练习中最主要的在于作文练习。这样,语文课堂上的“讲”,应该围绕作文教学进行。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而我们的语文教师习惯于课文内容上的分析,所设的问题也是内容理解方面的,如此学生的思维也只能是依循作者或老师设定的思路,很难有自己的见解,更谈不上创新了。即使在课堂上运用电化和多媒体教学,也只是翻新教学花样,学生的创新思维依然得不到发展。这样日积月累,教出来的学生大多不会写文章,甚至连语文老师也写不好文章。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打破从内容上分析的授课方法,改从文章的谋篇布局以及写作方法上入手。

语文课本里每篇文章的材料也许是最能表现中心的,但并不绝对,也许还能选择其它的材料,甚至还能有更好的材料。这如同毛衣一样,有用晴仑的,有用全毛的,也有用晴仑、全毛混纺的。即使是百分之一百的全毛,也有产地和质量的问题。这样,老师授课时可以在学生了解了作者的选材后,把作者的材料全部推翻,让他们广开思路,去思索其它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在使学生了解了竞争对手罗致给马克·吐温的罪名后,把这些罪名全部去掉,让学生想象其它的罪名。如可以想象车祸后逃之夭夭的罪名,在竞争对手办公室安装窃听器的罪名,以及偷税漏税、吸毒贩毒和走私军火等一系列罪名。这样的思索,等于是重写《竞选州长》。倘若每篇课文都能这样训导,既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又有助于作文时思路的开阔,真正做到了叶圣陶所说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的作用。其次,文章的结构是五花八门的,教师不能一味赞美作者结构的完美,以至使学生认为高不可攀。教师应该让学生有这样的认识:你的毛衣是编织得不错,但我可以织出更好的毛衣。这样,教师在授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叫学生拆散作者的结构,让他们讨论其它的结构法。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以家境的贫困引出对于勒叔叔的盼望,然后在船上不期而遇。文章这样结构,教参和教师都赞美作者“结构之巧妙”。这样的赞美除了让学生觉得这是一篇佳作、是世界名篇以外,一无所得。其实,文章的结构不是绝对的。《我的叔叔于勒》也可以全家在船上欣赏美景开篇,以引出对于勒的盼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最后遇到于勒后则逃之夭夭;可以直接以逃之夭夭开篇,引出对于勒的回忆,再回到逃之夭夭时的场景;也可以直接写于勒的经历,以他个人的遭遇谋篇布局。课堂上能经常这样地让学生学习不同的编织法,不盲目崇拜作者,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形成了。

文章授完后,经常是做课后练习,写一写字词,再背诵背诵,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则忽略了。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作文创新是最基本的前提。作文创新是对课文而言的,只要是有别于课文的,就是一种创新。如此,可以进行仿写、续写和改写等训练。这里的仿写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仿课文结构,内容则是全新的。续写则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对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情节发展等再展开思索。如鲁迅《孔乙己》,并没有写出孔乙己的下场,可以让学生写孔乙己走出酒店以后的情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没写出于勒最后的命运,可以让学生写“于勒叔叔回来了”,或“于勒叔叔的新遭遇”等。即使是那些没有情节的散文,也可以对某个细节、某个侧面进行续写。如《老山界》,可以让学生写红军下山的情况;杨朔的《荔枝蜜》,可以写农民的无私奉献等。改写,是课文题目不变,内容和结构则是全新的。如学了《荔枝蜜》后,也让学生写《荔枝蜜》,内容可以是写母爱的、可以是写科学家奉献的、也可以是写国家、民族的等等。语文课堂如果能这样授课,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得到了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语文课要走出内容分析的误区,摆脱纯知识教学的束缚,深入课文内部,抓住语言这个根本,从写作入手,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味”来,语文教学效率才有望得到提高。

[摘要]课文课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不仅仅要学习语文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表情达意的。语文学习在于练习,而练习中最主要的在于作文练习。这样,语文课堂应该围绕语言和作文进行教学。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