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15:14: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资金监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资金监管

旧村复垦资金监管报告

为建立健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运作规范,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县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第一条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

本规定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专项用于我县农村土地(含受地质灾害威胁、灾毁等)旧村复垦项目的资金。

第二条设立专户、封闭运行

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经省国土资源厅先行核定产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上交易平台与购买方确定交易数量和价格后,县人民政府授权县国土资源部门、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设立专户。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接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三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查看全文

涉农资金监管调研报告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组织协调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兴宁区党委、政府认识到加强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工作的监管,保证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工作不出问题,真正用到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建设,顺利发放到农户手中。这不仅能有力地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也是落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重大举措。城区党委、政府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主动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把财政涉农资金的落实情况,作为全城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抓紧抓好。

近两年,兴宁区纪检监察机关因新老干部交替,补充和调整后的纪检监察队伍新人新手比较多,在纪检监察业务方面正在加速知识充电和经验积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要打开工作局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城区纪委非常清楚这一点,为确保纪检监察两项职能作用的发挥,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作用,牵头成立了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参与的督查组,并明确了人员和工作职责:监察局负责违纪责任的追究工作,财政局、审计局派出业务能力强的骨干负责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核工作,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由城区纪委、城区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交流情况,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和完善制度的措施,从而确保了此项工作有序进行。

二、认真抓好制度的执行,扎实推进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工作

为使整个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工作遵章循法,城区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与财政等有关部门多次深入基层开展前期调研工作,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农民及有关部门进行学习、座谈。要求各级认真按照上级的文件,如《广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抓好涉农资金政策宣传、资金申报、民主评议、社会公示、行政主管部门抽查审核、财政主管部门复核、资金拨付、资金发放、档案管理等重要环节的落实,严格按程序办事。一旦违反了这些程序,就是违规、违纪,群众就可以投诉求决,就必须处公断直,取信于民。为加强监督管理提供查处依据,实现了涉农资金管理监督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切实解决涉农资金发放中的突出问题。

三、强化监管,确保做到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工作公开透明

查看全文

资金监管论文:铁路单位的资金监管刍议

本文作者:李爱英工作单位:兰州铁路局收入稽查处

单位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缺少必要的监督和考核制度,使资金管理的工作流于形式。资金管理制度亟待健全我国现阶段很多的铁路单位都没有建立很完善和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致使资金的预算乃至整个管理都很混乱。预算的不合理就很难有一个严密的计量,结果就会造成盈亏不实等现象。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否则部分资金预算等都会只存在于形式。

统一管理,合理安排使用一个企业要想高效运转,统一管理资金是必须的。铁路单位就应坚持统一管理资金,合理安排资金。首先,要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使资金可以协调、规范且高效有序的流动。科学合理的执行预算流程。一旦预算确定,就要让其成为经营活动的依据,不可随便再开支。第二,要建立一个领导负责制的审批制度,审批人员要准确的根据货币资金授权的批准制度和规定的程序,严格的控制和统筹安排资金。第三,要加强对各种现金流动的分析,应该严格的控制现金的流出和流入,以保证正常的偿债能力以及支付能力,使现金的流动管理能够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中。2.加强微观调节,在内部建立管理责任制度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的资金控制制度。只要将单位内部的资金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得到完善,就可以全面的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使预算、投资更加的科学、准确。彻底杜绝由一个人办理所有的货币资金业务的整个过程。为了防止资金使用过度,应加强对现金库存的限额管理,将超过的部分及时的存入银行。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规范管理,使企业经营发展有序的进行。第二,完善和建立“以销定产”的制度。

没有事前进行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查,投资生产决策就会出现失误。完善和建立“以销定产”的制度,可以优化企业内部的流动资金结构。要按照市场的需求,合理的组织和安排生产,使资金的使用科学化、合理化。以最少的资金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营效率。3.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运用效率存货通常是为了保证生产或者销售的经营需要,或者是考虑到一整批的购买货物会有价格上的优惠。存货往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没有销售或者为了备用所以储备起来的物资,既包括成品、半成品等产品,也包括各种燃料、材料等。占有比较大比重的存货往往是在流动资产中,它可以直接影响到财务状况的好坏。过多的存货不仅会占用比较多的资金,同时还会增加各种其他开支,例如,管理人员的工资、维护费以及保险费和仓储费等等。所以,要正确的实施存货的方法,在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的同时,提高总资产和存货的周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因此,对存货的要求要相当的严格,必须按照核定的金额管理,对存货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以防止浪费。

资金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项管理。资金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离不开资金管理水平的作用。在铁路单位的资金管理上更应树立时间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以及市场观念等现代的理财观念。只有加强资金管理,才能合理的利用资金,保证资金在企业中的正常流转,真正的实现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查看全文

保险资金运用与监管

一、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路径及其启示

从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伴随着中国保险业发展,保险资金运用走过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初始阶段。从1980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是保险资金运用的起步阶段,保险资金总量小,运用渠道单一。当时保险市场主体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业务总量小,1980年到1985年人保的保费收入才25亿元,加之当时的赔付率较低,保险资金运用的压力比较小。另一方面,根据有关规定,保险资金只能作为存款存入银行。

第二,治理整顿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不断拓宽,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加之当时的外部环境,保险资金运用出现了无序、失控和混乱的局面。具体表现为盲目投资房地产以及各类实业项目,大量涉足有价证券、信托和股票市场。在随后的宏观调控中,这些投资中的很大一部分最终形成了不良资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第三,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保险法》颁布,保险资金运用被严格限制在银行存款、购买国债、金融债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形式的投资等几个有限的领域。但由于国务院在这个时期并没有批准过其他形式的投资,所以实际上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仅限于存款、国债、金融债。直到1998年,国家才逐步放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允许保险公司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现券交易,购买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1999年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购买证券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股票二级市场,并不断放宽投资比例。

第四,专业化、市场化发展阶段。十六大以后,保险资金运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渠道不断拓宽,从原来的存款、国债、金融债,拓宽到可投资有担保企业债、公司债,到证券投资基金,再到直接股票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优质企业股权投资、境外投资等。2006年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和范围”。二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涵盖资金运营管理、资产托管管理、产品业务管理、风险管理等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使保险资金运用基本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三是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先后创设了九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占整个行业资产的90%,同时引导中小保险公司合资设立股份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建立保险资金运用和资产管理专业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实行了专业化监管,保监会于2003设立了资金运用监管部,对资金运用实行专业化监管。

查看全文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论文

一、英、美、日、中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立法规定比较

(一)英国

英国保险业历史悠久,保险市场有健全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英国政府对保险的监管比较宽松。英国保险业在一定的管制下,可自行决定其投资项目范围,只要保险人具有规定的偿付能力,并依法将营业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呈交工贸部,同时按期公布。这种以宽监管的态度明显地反映在英国1982年的《保险公司法》中。该法第38款规定:“工贸大臣有权要求保险公司不投资于其类资产或者在规定期限届满前,变卖公司拥有的全部或一定比例的资产”。这些都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并未涉及投资的具体内容,在正常情况下,工贸大巨不会行使这些权利。

(二)美国

美国早期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并不严格,致使保险企业的投资相当紊乱。当时纽约州有不少寿险公司凭借其雄厚的实力从事种种不当行为,如动用巨资影响立法机关对保险企业管理的立法,集中投资于某一公司的普通股进而控制该公司等等。

鉴于上述问题的严重性,1905年纽约州由参议员Armstrong组织设立了Armstrong委员会,开展对保险业的调查。1906年Armstrong委员会提出了著名的《阿姆斯特朗调查报告》,倡议设立保险管理机构,监督保险立法的执行,并提出了保险资金的运用应首先考虑本金的安全,而不是投资收益。纽约州议会根据这一报告通过了Armstrong法案,严格禁止人寿保险公司对普通股票与不动产的投资,而对权益资产的投资未加限制。

查看全文

保险资金监管探究论文

摘要]从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资金运用走过了初始阶段、治理整顿阶段、规范发展阶段、专业化、市场化发展阶段。回顾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路径,为今后保险资金有效运用与发展提供了若干启示,即必须实行制度化;必须实行专业化;必须实行多元化。保险资金运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当前,保险资金投资实体经济的重点是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对优质企业的股权投资。面对新形势,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控风险、促发展、保安全”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

[关键词]保险资金,资金运用,资金运用监管

搞好保险资金运用有利于增强保险业的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协调发展。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拟通过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路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提出保险资金运用的重点,以及加强和改进监管的一些建议。

一、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路径及其启示

从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伴随着中国保险业发展,保险资金运用走过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初始阶段。从1980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是保险资金运用的起步阶段,保险资金总量小,运用渠道单一。当时保险市场主体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业务总量小,1980年到1985年人保的保费收入才25亿元,加之当时的赔付率较低,保险资金运用的压力比较小。另一方面,根据有关规定,保险资金只能作为存款存入银行。

查看全文

纪检局财政性资金监管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监管,**市纪委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重点选取与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程度高的资金监管工作进行深入调研,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对策及建议。

资金监管现状评估

总体上看,通过多年努力,本次调研涉及的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在不同程度上都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相互制约、协同管理的多层次、全方位约束监管机制已逐步形成,资金监管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物质基础和体制保障。

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制度比较健全,基本覆盖了资金的收入取得、支出安排、资金拨付、内部核算、账户管理和操作流程等各个方面,使资金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

基本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内控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了市、区(县)、基层单位三级资金管理人员队伍,形成了联动的监管网络。通过加强对资金管理人员的指导、培训,以及借助网上监管和不定期的实地抽查,形成了比较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机制。

初步建立了适应现有管理需求的管理信息平台。以信息化为抓手,将资金收支的流程和账户管理,纳入统一的信息平台,对资金账户进行实时监管,规范了资金使用的行为,实现了信息化、透明化和规范化,提升了管理水平。

查看全文

众筹融资金融监管论文

一、金融监管主体:地方政府

P2P借贷和众筹融资仍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因此可将监管权限逐步下放到地方政府。伴随着地方金融活动的日益活跃,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的管理也日益频繁,地方政府已逐步开始在地方金融监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央与地方统分结合的金融监管模式已初露端倪。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巨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金融办对地方金融活动更加熟悉和了解,建立由地方政府金融主导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框架已成为目前国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将P2P借贷和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非正规金融规划地方政府金融办统一监管,符合这一趋势和潮流。当然,全国性的监管指导和统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行三会”(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可根据相应法定职责,负责互联网金融指导性规则的制定、风险监测和预警。

二、金融监管方式:原则导向监管

互联网非正规金融目前还远未定型,发展方向和模式仍有待观察。鉴于发展初期的现状,金融监管部门实施监管时,应对出现的一些问题适当保持一定的容忍度和弹性,采取原则导向监管方式,充分吸收以往新金融行业发展初期的监管经验和教训,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在报章金融系统性风险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支持金融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的稳步发展。

三、金融监管制度:走规范化经营路线,建“安全港”制度

作为资金借贷的中介平台,P2P网络借贷以及众筹融资必须做到不违反规定吸收贷款,不得进行资金放贷业务,其所承诺的利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红线,这是P2P网络借贷以及众筹融资合法经营的最低标准。纵观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清楚地发现,在我国,互联网融资平台风险问题不断,与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相互交织,因此在互联网融资监管方面构建“安全港”制度,厘清互联网融资活动合法与非法的边界,将之与非法集资活动区分开来,意义重大,其应包含以下四项核心机制:

查看全文

保险资金监管分析论文

一、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路径及其启示

从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伴随着中国保险业发展,保险资金运用走过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初始阶段。从1980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是保险资金运用的起步阶段,保险资金总量小,运用渠道单一。当时保险市场主体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业务总量小,1980年到1985年人保的保费收入才25亿元,加之当时的赔付率较低,保险资金运用的压力比较小。另一方面,根据有关规定,保险资金只能作为存款存入银行。

第二,治理整顿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不断拓宽,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加之当时的外部环境,保险资金运用出现了无序、失控和混乱的局面。具体表现为盲目投资房地产以及各类实业项目,大量涉足有价证券、信托和股票市场。在随后的宏观调控中,这些投资中的很大一部分最终形成了不良资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第三,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保险法》颁布,保险资金运用被严格限制在银行存款、购买国债、金融债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形式的投资等几个有限的领域。但由于国务院在这个时期并没有批准过其他形式的投资,所以实际上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仅限于存款、国债、金融债。直到1998年,国家才逐步放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允许保险公司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现券交易,购买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1999年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购买证券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股票二级市场,并不断放宽投资比例。

第四,专业化、市场化发展阶段。十六大以后,保险资金运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渠道不断拓宽,从原来的存款、国债、金融债,拓宽到可投资有担保企业债、公司债,到证券投资基金,再到直接股票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优质企业股权投资、境外投资等。2006年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和范围”。二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涵盖资金运营管理、资产托管管理、产品业务管理、风险管理等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使保险资金运用基本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三是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先后创设了九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占整个行业资产的90%,同时引导中小保险公司合资设立股份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建立保险资金运用和资产管理专业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实行了专业化监管,保监会于2003设立了资金运用监管部,对资金运用实行专业化监管。

查看全文

深究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监管形式

我国现行的互助保障制度始于建国初期,经过数十年的运行,现已从初期单一企业的互助互济活动发展到涵括医疗、意外等方面的各种互助保障计划,工会组织的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开展的最为普通和广泛。职工互助保障活动是由社会团体倡导组织,广大职工在自愿的基础上所开展的一种操作成本低廉、形式灵活多样,以互助互济分散风险为目的的合作制保障经济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2.3万个已建工会的基层单位开办了职工互助保障活动,仅省级机构就有876.8万职工参加保险。其中,参加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的480.8万人,参加养老互助保障计划的近169.8万人,参加工伤互助保障计划的227.6万人,涉及金额达数百亿元,累计赔付6.9万人次,支付赔付金6235万元。工会组织互助保障活动的广泛开展,对于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险、灾害有赔偿、失业有救济、残疾有安置、贫困有支援,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生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有效化解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具有重大作用,它起到了“安全网”、“助推器”和“稳定器”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不断进步,原来制定的互助保障相关管理制度在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互助保障的资金管理表现得最为突出。

一、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互助保障资金是指由职工会员交纳的会费、保障计划金(保险费)、管理费用、补偿金(理赔金)以及资金的保值增值等有关资金。目前上述资金在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监管缺位。当前我国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监管,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管理者与监督者两者合一。职工互助保障资金运作部门既当“运动员”即资金营运主体,又当“裁判员”即负责资金运营的行政监督。而职工互助保障的组织者——各级工会,对互助保障资金运营的监管仅限于人事管理和组织监督,缺乏风险监管手段和方式。与此同时,职工互助保障会又是工会组织的一个职能部门,对外行使管理职能,致使工会组织在互助保障资金的管理上既当监管者,同时又成为委托人、投资人和资产管理者,角色模糊不清,政企不分,容易使养老基金缺乏独立和足够的行政监管。与目前我国社保资金的做法相比,互助保障机构的权力太杂,主办者的监督角色很不突出,对资金的安全运行非常不利。

2.多头开户管理。由于不同职工互助保障计划(险种)的开发与推广时间不同,互助保障组织按照分户管理,分险种核算的原则与要求需要建立专户、专账。但目前有的地方甚至由经办机构专门为企业互助保障经办人用个人名义开设银行卡(或存折),以便节省资金在途时间和防患在途风险。此外,随着职工互助保障活动业务的增多,互助保障组织在银行开户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少则十几个,个别地方甚至有几十个,不同性质和用途的资金表面上存在于相关款户,但实际上却又相互混淆,这就难以反映资金的真实面目,造成资金管理上的混乱,给资金的保值增值带来一定困难。

3.核算方法陈旧。现行的《职工互助保障会计制度》、《职工互助保障财务制度》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97年制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设定的制度与目前的实际情况相比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整个互助保障事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暴露出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滞后,进而出现互助保障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会计主体不明确,会计核算体系陈旧等弊端。如对资金的使用规定过于粗线条,资金的筹集和发放无详细又便于操作的规定,保障补偿金的计算发放无定量标准,全国的互助保障组织甚至出现因为各地的会计核算制度的不统一,财务处理方式的不一致,造成资金统计口径不统一,数据来源“数出多门”的困境等等。因此,急需对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以适应当前的需要。另外,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的会计核算手段也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手工记账的方法,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互助保障资金会计使用管理软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