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13:27: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子宫肌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剖宫产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肌瘤挖除术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挖除术减少出血量措施及其可行性。方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96例在剖宫产时同时行肌瘤挖除术与96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做对照。结果手术时间、产褥病率、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时出血量肌瘤挖除组多于单纯剖宫产组;肌瘤较大,多发性子宫肌瘤与肌瘤较小、单个肌瘤相比出血量增多,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时肌瘤挖除术是切实可行的。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常见的妊娠合并症,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的不断上升,术中遇见妇科肌瘤的几率明显增加,包括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剖宫产时的正确处理是预防产后出血,减少患者痛苦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自2002年6月至2007年3月收入本院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的96例产妇为观察组,年龄(28.3±3.6)岁,其中浆膜下肌瘤31例,肌壁间肌瘤58例,黏膜下肌瘤7例,肌瘤最大约8cm×8cm×6cm,肌瘤直径>5cm者34例,多发性肌瘤40例,单个肌瘤56例,肌瘤以前后壁尾多,其次为子宫角,下段最少,另取同样多单纯剖宫产的产妇做对照,年龄(27.1±4.2)岁。两组孕周均大于37周。两组的年龄、孕周、产次、新生儿体重比较无差异性(P>0.05)。

1.2手术方式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取胎术,观察组待胎儿娩出后,静滴缩宫素20U,宫体注射20U,可吸收线缝合子宫,瘤体周围注射缩宫素20U与非妊娠期子宫肌瘤挖除方式相同。

查看全文

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研究论文

【关键词】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以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更新,手术医师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提高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较多。本院自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对36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了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6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要求保留子宫,年龄27~45岁,平均35岁。均已婚已育,曾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2例,有生育要求12例,既往有下腹手术史12例,包括剖宫产2例,输卵管结扎术8例,其他2例。子宫大小平均7.5周(4~12周),前壁18例,后壁20例,前后壁均有肌瘤6例;单个肌瘤24例、多个12例,肌瘤大小平均直径4.6cm(0.5~10cm)。选择标准:(1)要求保留子宫者;(2)子宫活动好,无明显盆腔粘连;(3)子宫<14孕周,肌瘤最大直径<10cm;(4)排除宫颈、子宫内膜等生殖道恶性肿瘤。

1.2手术方法

查看全文

影像学变化和子宫肌瘤病理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判断子宫肌瘤病理类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1例,术前均行DCE-MRI检查。结果41例患者共计71个肌瘤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普通未变性肌瘤49个,富于细胞性肌瘤11个,黏液样变性肌瘤5个,透明样变性肌瘤4个,囊性变肌瘤2个。MRI诊断子宫肌瘤类型与病理诊断结果Kappa值为0.828,一致性极佳;DCE-MRI诊断普通未变性肌瘤、富于细胞性肌瘤、黏液样变性肌瘤、透明变性样及囊性变肌瘤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1.84%、81.82%、100.00%、100.00%及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子宫肌瘤病理类型总准确率为91.55%。普通未变性肌瘤和富于细胞性肌瘤达峰时间(TTP)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肌瘤,而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肌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在子宫肌瘤病理类型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判断病理类型的准确性高。

关键词:子宫肌瘤;病理类型;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价值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简称,本病多见于育龄、丧偶及性生活不规律女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偶然盆腔检查确诊[1]。随着肌瘤增长,患者腹部可见包块,膀胱充盈时包块最为明显,患者可伴下腹坠痛,部分患者可因小黏膜下肌瘤而出现出血或月经不调症状,严重者可能影响生育,导致流产[2]。子宫肌瘤具有普通未变性肌瘤、富于细胞性肌瘤、黏液样变性肌瘤等多种病理类型,不同分型对应的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3],但常规的触诊、阴道镜检难以对其病理类型进行区分。为此,本研究选用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影像学检测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1例,年龄31~60岁,中位年龄50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下腹肿块、月经改变、尿频及贫血等;单发肌瘤12例,多发肌瘤29例。纳入标准:①均在本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组织结果证实;②在本院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且资料保存完整;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MRI检查禁忌证者;②合并有子宫恶性肿瘤等患者。1.2方法1.2.1病理检查术后将取出的样本置于福尔马林试剂内固定,切开瘤体,观察其切面情况,行常规石蜡包埋操作,并4μm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后,选用重庆奥特光学显微镜有限公司生产的BDS400倒置生物显微镜进行镜检,并确定其病理类型。1.2.2MRI检查方法选用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仪,嘱患者仰卧,给予患者体线圈检测,T1W1横轴面、矢状面成像参数设置为:矩阵256*128,视野35*35cm;T2W1横轴面、矢状面成像参数设置为:矩阵256*224,视野35*26cm。此外,还需参照患者具体瘤体信息,酌情给予患者预饱和法脂肪抑制序列,并参照患者子宫、病灶体积及层间距的大小选用呼吸补偿及腹带加压等方式降低呼吸运动伪影。1.2.3图像分析观察肌瘤MRI在T1W1、T2W1期的信号特征:①肌瘤信号强度:信号强度低于子宫外层肌提示为低信号,与子宫外肌层相似为等信号,强度与皮下脂肪或与膀胱内尿液相似为高信号。②信号是否均匀:如病灶在T1W1、T2W1是否均以高信号为主,还是以低信号为主,是否存在不均匀分布情况,不均匀表现为高信号还是低信号。③不均匀分布的分布位置如何,边界是否清晰等。研究人员需根据以上方式对肌瘤MRI进行分型。1.3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Kappa值<0.40一致性差,0.40~0.75一致性好,>0.75一致性极佳。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子宫肌瘤妇女妊娠分娩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子宫肌瘤;妊娠;妊娠结局;肌瘤变性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与子宫肌瘤的相互影响以及子宫肌瘤对分娩、产褥期、围产儿的影响。结果子宫肌瘤在妊娠期增大明显,观察组肌瘤直径平均增加4.2cm,并有12例在孕期出现肌瘤变性。对照组2肌瘤直径平均增加1.2cm,无一例出现肌瘤变性。观察组中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恶露干净平均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

近年来,随着晚婚、晚育等生育观念的改变,高龄产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成为影响妊娠分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对孕前及孕早期发现子宫肌瘤的54例孕妇进行妊娠期及分娩期、产褥期全程观察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检查、分娩的孕前及早孕期发现子宫肌瘤的孕妇54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配对选取54例同期无子宫肌瘤孕妇作为妊娠对照组(对照组1),随机选取54例同期体检发现子宫肌瘤的非孕妇女作为非妊娠对照组(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年龄25~42岁,≥35岁19例;初产妇43例,经产妇11例。

1.2方法孕前已知有子宫肌瘤及在孕8周前发现子宫肌瘤的孕妇于妊娠6周内行腹部B型超声检查,测量肌瘤的大小,以肌瘤的最大直径作为评估肌瘤大小的指标,于孕中期23周左右及38~40周两次复查B超,记录肌瘤变化。非孕期子宫肌瘤患者予定期检查,复查B超测量肌瘤的大小,截取相当于整个孕期的随访时间作为观察时限评估肌瘤变化情况。

查看全文

子宫肌瘤优质护理管理研究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子宫出血、白带增多、腹部包块、出现贫血等是常见临床症状[1]。患者不仅需要有效治疗,护理工作也不容忽视[2]。本研究探讨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年龄35~66岁,平均(45.76±7.08)岁;体重46~82kg,平均(62.40±8.63)kg;病程0.7~6年,平均(3.85±5.44)年。观察组年龄30~56岁,平均(43.65±7.47)岁;体重49~83kg,平均(65.47±9.21)kg;病程0.5~4年,平均(4.62±2.74)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病情观察、症状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1)建立结构性、规范性、制度严谨以及标准的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和改进各项管理制度。(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完善工作职责、服务规范、考核制度等,要求护理人员对相关护理服务内容熟练掌握。(3)改善工作流程。定期以知识讲座或者是宣传小册等方式对患者普及子宫肌瘤的疾病知识,指导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护理的工作中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的消除负面情绪。1.3观察指标。治愈:子宫恢复到正常大小,阴道B超显示肌瘤全部消失者;进步:子宫没有完全消失,肌瘤减少;无效:子宫大小无变化,肌瘤没有消失。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采用百分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分,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

医学临床妇产科子宫肌瘤手术探析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妇产科子宫肌瘤的医学临床手术。方法本次分析和研究采取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我院的2015年2月到2016年3月这一年之间确诊并收治的45例子宫肌瘤的患者基本情况和基本资料,对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接受手术的过程中以及手术之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院的妇产科子宫肌瘤患者在接受了手术之后没有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并且也没有再复发的现象。结论本次通过对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在对患者进行子宫肌瘤手术的过程中,手术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健康情况、年龄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以此为根据来合理的制定手术治疗方案,从而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子宫肌瘤;医学临床;手术子宫肌瘤

在女性肿瘤疾病当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肿瘤类型,其属于良性的肿瘤。子宫肌瘤又称为纤维肌瘤或者是子宫纤维瘤,该类型的肿瘤只能够在进行超声检查当中才能够被发现。本文就分析了妇产科子宫肌瘤手术的临床效果。

1妇产科子宫肌瘤概述

子宫肌瘤这类妇产科疾病长发生于年龄在35~50这个年龄段之间。在女性的生殖系统当中,子宫肌瘤是其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根据相关的资料和调查统计,35岁以上的妇女发生子宫肌瘤的概率为20%,在临床报告上面的发生率是4%~11%之间,并且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通常因为没有症状以及肌瘤较小等原因而不能够被及时的发现。1.1病理。子宫肌瘤大小不等,多少不一。可为单个球形实性肿块或多个散在性分布。小者仅为数毫米直径,最常见如鸡卵或鹅卵大小,一般不超过儿头大小。1.2临床表现。妇女在患有子宫肌瘤的时候部分的患者会出现月经过多以及继发性的贫血,但是大部分的子宫肌瘤并未出现明显的症状。目前出现以下症状的可能会患有子宫肌瘤:(1)月经增多。在黏膜下或者是肌壁之间出现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多为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或者是不规则的阴道流血,出现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患有子宫肌瘤的时候,子宫的内膜面积突然增大,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的现象。从而妨碍到子宫的正常收缩,导致内膜充血;(2)下腹有包块。在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当浆膜下或者是壁间肌瘤增大,甚至已经超过了盆腔的时候,下腹部就会出现包块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及时的就诊;(3)压迫症状。若肌瘤位于在宫体下部和宫颈的肌瘤处,那么就会对盆腔组织和神经造成一定的压迫,从而引发腰腹酸痛和下腹坠痛的现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肌瘤向前或是向后生长的话,那么膀胱和尿道与直肠会受到一定的压迫,出现排泄困难的现象。疼痛。其实在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当中,疼痛的现象是较为少见的。通常在患有子宫肌瘤的时候,盆腔神经可能会因为受到肌瘤的压迫而出现疼痛的现象,还有就是带蒂的粘膜下肌瘤在宫腔内引起宫缩的时候也会出现疼痛的情况,还有就是会出现痛经的现象。在妊娠期间肌瘤红色变性和感染以及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出现蒂扭转的现象的时候,也会出现疼痛感较强的腹痛;(4)肌瘤对分娩和妊娠的影响。若是出现子宫角的壁间出肌瘤压迫输卵管质部和黏膜下肌瘤的情况,子宫内膜就会受到感染,这种情况会引起肌瘤并发子宫内膜增生,从而导致不孕,若是浆膜下肌瘤就不会出现不孕的现象。

2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

子宫肌瘤病人手术护理论文

【关键词】子宫肌瘤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我科4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前后的护理措施及相应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48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病症完全消除,无并发症发生,治愈率100%。结论:子宫切除术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及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切口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是护理的重点。

[关键词]子宫肌瘤;围术期;护理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目前发病因素尚不确切,一般认为与性激素紊乱有关。它的主要症状是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期间隔时间缩短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易造成贫血等并发症。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根据肌瘤生长在子宫上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现就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查看全文

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护理探析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服务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服务)与研究组(41例,予以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两组护理效果展开比对。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5.56%,明显比参照着75.56%高(P<0.05);两组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等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将人性化服务运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可在大大提升护理满意率的基础上,同时缩减患儿的住院时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建议推荐。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子宫肌瘤;手术室护理

子宫肌瘤作为临床较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首选手术疗法,疗效显著[1]。有资料显示,在手术治疗期间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可使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在实际手术护理中,因手术室护理工作较多,且较复杂,任何一个护理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手术效果[2]。因此,此次选81例子宫肌瘤患者作研究对象,于手术护理期间配合人性化服务,仙剑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7.6±0.6)岁;研究组41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8.0±0.8)岁。观察两组患者以上临床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查看全文

子宫肌瘤行介入栓塞术后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子宫肌瘤患者62例,年龄28~50岁,平均39岁,已婚未生育1例,61例已婚有生育史,本组病例均有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盆腔及下腹坠胀疼痛。

1.2栓塞材料

本组使用栓塞材料有3种:①PVA微粒;②明胶海绵;③碘比醇或碘海醇。

1.3术前对肌瘤的大小、部位进行详细的评估。

1.4方法严格无菌条件下,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麻下经一侧股动脉穿刺后,行Seldinger插管,置入5F动脉鞘后,沿“J”形头导丝插入4-5F蛇形导管,在透视下行选择性插管,将导管选择性进入一侧子宫动脉后,以每秒2~3ml的速度注入碘比醇10ml。确定所选择的血管为子宫肌瘤供血动脉,避开与子宫肌瘤无关的动脉分支后,经导管缓慢注入PVA微粒,造影证实子宫肌瘤血管染色消逝,再行另一侧子宫动脉造影,方法同前。如肌瘤血管还有少量部分染色,可用明胶海绵颗粒补充栓塞,直到染色完全消逝,拔出导管及动脉鞘,压迫止血10min。

查看全文

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研究论文

【关键词】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以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更新,手术医师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提高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较多。本院自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对36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了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6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要求保留子宫,年龄27~45岁,平均35岁。均已婚已育,曾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2例,有生育要求12例,既往有下腹手术史12例,包括剖宫产2例,输卵管结扎术8例,其他2例。子宫大小平均7.5周(4~12周),前壁18例,后壁20例,前后壁均有肌瘤6例;单个肌瘤24例、多个12例,肌瘤大小平均直径4.6cm(0.5~10cm)。选择标准:(1)要求保留子宫者;(2)子宫活动好,无明显盆腔粘连;(3)子宫<14孕周,肌瘤最大直径<10cm;(4)排除宫颈、子宫内膜等生殖道恶性肿瘤。

1.2手术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