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13:24: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子宫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09—2020-04间在中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依据剖宫产史分为首次剖宫产组(非瘢痕子宫组)和二次剖宫产组(瘢痕子宫组)。比较2组的分娩相关指标及子宫异常情况。结果共纳入90例产妇,每组45例。2组产妇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瘢痕子宫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少于瘢痕子宫组,子宫异常率低于瘢痕子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瘢痕子宫组比较,瘢痕子宫组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分娩风险较高。应依据产妇的一般情况、分娩史、首次剖宫产的指征和方式、产后恢复情况,以及二次分娩间隔时间等因素,全面综合考虑,合理选取分娩方式。
【关键词】瘢痕子宫;非瘢痕子宫;剖宫产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和既往的高剖宫产率,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率也逐渐增高。虽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有助于减少重复剖宫产及母婴并发症,且再次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为60%~70%,子宫破裂率通常低于1%;但受担心阴道试产失败和相信剖宫产术的安全性等因素影响,瘢痕子宫再妊娠二次剖宫产率仍有明显上升趋势[1-3]。为降低分娩风险,确保母婴安全,我们开展此项小样本前瞻性研究,以初步探讨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为小样本前瞻性研究,均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2018-09—2020-04间在我科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纳入标准:(1)距上次剖宫产≤2a。(2)有阴道试产的禁忌证[3]。(3)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一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史且具有阴道试产的适应证。(2)伴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及精神疾病患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依据剖宫产史分为首次剖宫产组(非瘢痕子宫组)和二次剖宫产组(瘢痕子宫组)。1.2方法。2组产妇均在全麻下实施剖宫产手术,按照剖宫产手术操作规范开展手术,并做好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观察及预防工作。1.3观察指标。(1)2组产妇的基线资料。(2)分娩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恶露持续时间)。(3)子宫异常情况(子宫完全破裂、子宫不完全破裂)。1.4统计学方法将本研究所得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子宫肌瘤剖宫产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肌瘤挖除术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挖除术减少出血量措施及其可行性。方法妊娠合并子宫肌瘤96例在剖宫产时同时行肌瘤挖除术与96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做对照。结果手术时间、产褥病率、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时出血量肌瘤挖除组多于单纯剖宫产组;肌瘤较大,多发性子宫肌瘤与肌瘤较小、单个肌瘤相比出血量增多,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时肌瘤挖除术是切实可行的。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常见的妊娠合并症,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的不断上升,术中遇见妇科肌瘤的几率明显增加,包括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剖宫产时的正确处理是预防产后出血,减少患者痛苦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自2002年6月至2007年3月收入本院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的96例产妇为观察组,年龄(28.3±3.6)岁,其中浆膜下肌瘤31例,肌壁间肌瘤58例,黏膜下肌瘤7例,肌瘤最大约8cm×8cm×6cm,肌瘤直径>5cm者34例,多发性肌瘤40例,单个肌瘤56例,肌瘤以前后壁尾多,其次为子宫角,下段最少,另取同样多单纯剖宫产的产妇做对照,年龄(27.1±4.2)岁。两组孕周均大于37周。两组的年龄、孕周、产次、新生儿体重比较无差异性(P>0.05)。
1.2手术方式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取胎术,观察组待胎儿娩出后,静滴缩宫素20U,宫体注射20U,可吸收线缝合子宫,瘤体周围注射缩宫素20U与非妊娠期子宫肌瘤挖除方式相同。
子宫切除术论文
我们采用经过改良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方法和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36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阴式全宫切除18例,年龄35~56岁,平均43岁;其中子宫肌瘤12例,子宫腺肌瘤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例。常规腹式全子宫切除18例,为对照组,年龄32~52岁,平均45岁;其中子宫肌瘤10例,子宫腺肌瘤5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例。两组患者均有一胎以上生育史,两组子宫均<12周,活动度好,除术前常规妇检外,所有患者均作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对于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分段诊刮排除子宫恶性病变。
1.2手术方法
1.2.1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操作:病人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导尿、暴露宫颈。在膀胱沟下与后穹窿与宫颈交界处中间粘膜下注射立止血1u加生理盐水混合液20ml。于膀胱宫颈沟下方约3mm处环绕宫颈切开宫颈与阴道交界粘膜,深3~4mm达宫颈粘膜,电刀钝锐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及宫颈直肠间隙,达前后腹膜反折,打开前后腹膜靠宫颈一次性钳夹骶主韧带,切断后缝扎近端的断端,宫颈侧不缝。此时再次触摸子宫,了解子宫大小,活动度,肌瘤位置等,视具体情况再进一步处理。子宫大难牵出者,可用宫颈绀绀夹宫颈两侧,自宫颈始将子宫对半切,如见瘤体影响子宫下降随时将肌瘤挖除,同时结合行子宫分碎术,去核术等,可望有效缩小子宫体积后牵出。子宫不大者,则以食指触摸附件拉出,直视下断两侧卵巢固有韧带。如附件有病变,则断卵巢悬韧带,亦可切下子宫后再处理附近件;各残端线尾保留,但避免牵拉,检查无出血后剪断线尾,将腹膜与阴道粘膜一层连续交锁缝合,阴道塞纱团压迫止血。
1.2.2经腹横切口全子宫切除术:按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步骤操作。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急症子宫切除术的相关因素及手术指征,分析如何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指征为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破裂。相关因素分析与孕产次、分娩方式等有关。结论子宫切除术是产科急症子宫出血,抢救孕产妇生命的有效方法,但加强计划生育宣教,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产前及时诊断等能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的可能,从而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产科出血是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子宫切除术成为治疗产科大出血,抢救孕产妇生命的一项有效措施和手段。过去一般都是在药物治疗、子宫按摩和宫腔纱条填塞等方法无效时实施子宫切除术,随着新型宫缩剂的出现,血管栓塞技术及介入治疗的成熟与应用,产科子宫切除率已明显降低,但近几年来,又有增多的趋势。现对我院6年来因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术的16例做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相关因素、手术指征及如何降低其发生率进行总结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住院分娩的孕产妇6325例,其中产科行急诊子宫切除术16例,发生率为0.25%,占阴道分娩的0.09%(4/4236),占剖宫产的0.57%(12/2089)。16例产妇的年龄为21~33岁,中位年龄26岁。初产妇4例,经产妇8例;平均孕次(3.6±1.3)次,产次(2.4±0.7)次;孕周为33~41周;有人工流产史9例,中孕引产史4例,剖宫产史3例。
子宫及宫旁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畸形较少累及盆腔,女性较男性多见,子宫发生更少见。发病率:尚不清楚,均为散在个案报道。年龄从孕34周胎儿到72岁。形成原因:由增殖的动脉和静脉管壁相连形成瘘,可连通至邻近的器官。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34周胎死宫内(宫内感染)女死婴,病理发现子宫动静脉畸形,可能与胚胎血管停止发育到某阶段有关。后天性主要与创伤(包括手术、分娩、刮宫、感染、肿瘤尤其滋养细胞疾病等)有关,可能与局部的创伤和胎盘部位的复旧不全有关。绒癌后可能由于滋养细胞侵蚀了血管,使动脉和静脉形成沟通。病理所见:病变处由直径不同的直接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组成。常由于内膜增厚和血管壁胶原沉积使得动脉与静脉难于区分。临床表现:主诉多种多样,包括盆腔内跳痛、涨感、下腹痛、髋部及大腿痛、性交困难、直肠痛、阴道流血、气短、血尿等。典型的子宫动静脉畸形大量的阴道出血是主要的症状。可在阴道检查时发现搏动感和有血流声的包块,大的动静脉瘘可能出现心血管系统的改变。诊断:过去绝大多数都在子宫切除术中发现,现在可以借助CT和MRI、超声无创检查,但所示范围常较临床和血管造影范围大,但助于术前确定手术范围。动脉造影有重要诊断意义,可与血管肿瘤鉴别。血管造影可见造影剂积聚在病变部位呈血管团,且不经过毛细血管期,直接进入静脉期,有很多的侧枝循环。诊断性刮宫对于子宫动静脉畸形不但没有治疗作用,相反还会加重出血。治疗方法:大多数的无症状的盆腔动静脉畸形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完成,而且无严重出血的危险,包括静脉应用雌激素使子宫内膜生长覆盖于表面、使用15-甲基前列腺素F2α控制急性出血、肌注和口服麦角新碱待病灶自行吸收。动脉栓塞的近期效果肯定,当血管过于迂曲时,栓塞效果可能不好,由于邻近动脉分支的再通,有再次出血的危险,大多数动静脉畸形都需要再次栓塞,再次刮宫、分娩、手术时有潜在再次出血的危险性。对于反复发作的子宫出血,主要治疗常采用子宫切除;也有采用髂内动脉结扎的方法。建议先行栓塞后,再行手术,且栓塞后越快手术越好。紧挨着病变部位栓塞或结扎,初期的效果很好,但远期的复发较多,且再次栓塞或手术极其困难。动静脉瘘保守治疗后可以妊娠并足月分娩。妊娠合并盆腔动静脉畸形时,阴道分娩时包块可增大,破裂和出血危险性增加,建议剖宫产。DvNews
“公务员之家有”版权所
子宫手术治疗临床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疾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0年3月—2008年3月108例子宫疾病经阴道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除子宫最大1000g,肌瘤直径最大13cm。手术时间最长170min,最短35min,平均(92.3±25.6)min;术中出血50~700ml,平均(120.0±36.3)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最短9h,最长27h,术后病率12.6%,住院时间最短5天,最长9天,平均(7.2±1.6)天。手术成功率99.1%,中转开腹率0.9%。结论阴式子宫手术治疗妇科疾病具有微创和安全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阴道手术
Clinicalvalueoftransvaginalhysterectomyingynopathy
GAOWeiping,ZHANGShuxiang
(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TheSecondHospitalofHuai′an,Huai′an,Jiangsu223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feasibilityandsafetyoftransvaginalhysterectomy(TVH)inthetreatmentofuterinediseases.Methods108casesofTVHadmittedfromJan.2000toMar.2008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biggestinciseduterusweighed1000gandthediameterofthebiggestuterinemyomawas13cm.Thesurgicaldurationrangedfrom35to170min[mean=(92.3±25.6)min];amountofbloodlossduringoperationwas50-700ml[mean=(120.0±36.3)ml].Theearliesttimeofanalexsufflationwas9hafteroperationandthelastwas27h.Thepostoperativemorbiditywas12.6%.Thehospitalstayrangedfrom5dto9d[mean=(7.2±1.6)d].Therateofsuccesswas99.1%,theratiooftransfertopaunchwas0.9%.ConclusionTVHischaracterizedbymicro-traumaandsafetyinthetreatmentofgynecologicaldiseasesandisworthyofgeneralization.
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研究论文
【关键词】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以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更新,手术医师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提高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较多。本院自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对36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了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6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要求保留子宫,年龄27~45岁,平均35岁。均已婚已育,曾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2例,有生育要求12例,既往有下腹手术史12例,包括剖宫产2例,输卵管结扎术8例,其他2例。子宫大小平均7.5周(4~12周),前壁18例,后壁20例,前后壁均有肌瘤6例;单个肌瘤24例、多个12例,肌瘤大小平均直径4.6cm(0.5~10cm)。选择标准:(1)要求保留子宫者;(2)子宫活动好,无明显盆腔粘连;(3)子宫<14孕周,肌瘤最大直径<10cm;(4)排除宫颈、子宫内膜等生殖道恶性肿瘤。
1.2手术方法
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分析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1~7月在我院分娩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1202例,除152例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外,行子宫下段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的病例105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44岁。手术指征:本组病例中就单一指征而言,胎儿宫内窘迫290例(27.62%)、头盆不称159例(15.14%)、社会因素155例(14.76%)、臀位150例(14.29%),其次是脐带异常、ICP、引产失败等。两组病人均按常规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其手术指征、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身高、体重均无明显差异。术后6h开始进流质,第1天开始进半流质,第3天开始进普食,留置导尿管24h后拔除,术后常规使用头孢二代类抗生素及抗厌氧菌类抗生素,术后5天拆线,第6天行彩超了解腹部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1.2方法对1050例不同产程行新式剖宫产的产妇术后观察其体温、宫旁局限性固定压痛、阴道流血情况,术后第6天行彩超检查,子宫切口愈合判断标准按照古自修[4]两种声像图的诊断标准:子宫切口声像图呈平或弧状强回声光带确定为愈合良好;子宫切口呈实质非均质团块,子宫切口呈低或无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团块确定为愈合不良。
1.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软件处理,资料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未临产与临产后第一产程行剖宫产术者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临产与临产后第二产程行剖宫产者子宫切口愈合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影像学变化和子宫肌瘤病理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判断子宫肌瘤病理类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1例,术前均行DCE-MRI检查。结果41例患者共计71个肌瘤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普通未变性肌瘤49个,富于细胞性肌瘤11个,黏液样变性肌瘤5个,透明样变性肌瘤4个,囊性变肌瘤2个。MRI诊断子宫肌瘤类型与病理诊断结果Kappa值为0.828,一致性极佳;DCE-MRI诊断普通未变性肌瘤、富于细胞性肌瘤、黏液样变性肌瘤、透明变性样及囊性变肌瘤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1.84%、81.82%、100.00%、100.00%及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子宫肌瘤病理类型总准确率为91.55%。普通未变性肌瘤和富于细胞性肌瘤达峰时间(TTP)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肌瘤,而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肌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在子宫肌瘤病理类型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判断病理类型的准确性高。
关键词:子宫肌瘤;病理类型;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价值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简称,本病多见于育龄、丧偶及性生活不规律女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偶然盆腔检查确诊[1]。随着肌瘤增长,患者腹部可见包块,膀胱充盈时包块最为明显,患者可伴下腹坠痛,部分患者可因小黏膜下肌瘤而出现出血或月经不调症状,严重者可能影响生育,导致流产[2]。子宫肌瘤具有普通未变性肌瘤、富于细胞性肌瘤、黏液样变性肌瘤等多种病理类型,不同分型对应的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3],但常规的触诊、阴道镜检难以对其病理类型进行区分。为此,本研究选用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影像学检测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1例,年龄31~60岁,中位年龄50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下腹肿块、月经改变、尿频及贫血等;单发肌瘤12例,多发肌瘤29例。纳入标准:①均在本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组织结果证实;②在本院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且资料保存完整;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MRI检查禁忌证者;②合并有子宫恶性肿瘤等患者。1.2方法1.2.1病理检查术后将取出的样本置于福尔马林试剂内固定,切开瘤体,观察其切面情况,行常规石蜡包埋操作,并4μm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后,选用重庆奥特光学显微镜有限公司生产的BDS400倒置生物显微镜进行镜检,并确定其病理类型。1.2.2MRI检查方法选用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仪,嘱患者仰卧,给予患者体线圈检测,T1W1横轴面、矢状面成像参数设置为:矩阵256*128,视野35*35cm;T2W1横轴面、矢状面成像参数设置为:矩阵256*224,视野35*26cm。此外,还需参照患者具体瘤体信息,酌情给予患者预饱和法脂肪抑制序列,并参照患者子宫、病灶体积及层间距的大小选用呼吸补偿及腹带加压等方式降低呼吸运动伪影。1.2.3图像分析观察肌瘤MRI在T1W1、T2W1期的信号特征:①肌瘤信号强度:信号强度低于子宫外层肌提示为低信号,与子宫外肌层相似为等信号,强度与皮下脂肪或与膀胱内尿液相似为高信号。②信号是否均匀:如病灶在T1W1、T2W1是否均以高信号为主,还是以低信号为主,是否存在不均匀分布情况,不均匀表现为高信号还是低信号。③不均匀分布的分布位置如何,边界是否清晰等。研究人员需根据以上方式对肌瘤MRI进行分型。1.3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Kappa值<0.40一致性差,0.40~0.75一致性好,>0.75一致性极佳。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子宫肌瘤妇女妊娠分娩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子宫肌瘤;妊娠;妊娠结局;肌瘤变性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与子宫肌瘤的相互影响以及子宫肌瘤对分娩、产褥期、围产儿的影响。结果子宫肌瘤在妊娠期增大明显,观察组肌瘤直径平均增加4.2cm,并有12例在孕期出现肌瘤变性。对照组2肌瘤直径平均增加1.2cm,无一例出现肌瘤变性。观察组中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恶露干净平均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
近年来,随着晚婚、晚育等生育观念的改变,高龄产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成为影响妊娠分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对孕前及孕早期发现子宫肌瘤的54例孕妇进行妊娠期及分娩期、产褥期全程观察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检查、分娩的孕前及早孕期发现子宫肌瘤的孕妇54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配对选取54例同期无子宫肌瘤孕妇作为妊娠对照组(对照组1),随机选取54例同期体检发现子宫肌瘤的非孕妇女作为非妊娠对照组(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年龄25~42岁,≥35岁19例;初产妇43例,经产妇11例。
1.2方法孕前已知有子宫肌瘤及在孕8周前发现子宫肌瘤的孕妇于妊娠6周内行腹部B型超声检查,测量肌瘤的大小,以肌瘤的最大直径作为评估肌瘤大小的指标,于孕中期23周左右及38~40周两次复查B超,记录肌瘤变化。非孕期子宫肌瘤患者予定期检查,复查B超测量肌瘤的大小,截取相当于整个孕期的随访时间作为观察时限评估肌瘤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