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08:13: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资本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资本论

马克思企业资本论

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从18世纪开始,经济学家们就没有停止过把和企业家有关的理论纳入经济理论框架的努力。马克思是较早研究企业家理论的经济学大师,经典著作《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企业家理论,可是,很少有人挖掘和开发这个理论宝库。企业家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家的活动是一种创新性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是企业家的创新思维、创新战略和创新实践。企业家才能已经同资本、劳动力、土地一起成为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之一。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现代企业家的兴起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一个国家能够富裕起来,并且很快实现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涌向市场经济的潮头浪尖。目前正是我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也是民营企业从家族制管理融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尤其是职业企业家阶层正在兴起。加强对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的研究,用于指导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对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究,旨在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一、企业家的概念、内涵,企业家职能与企业家才能

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虽然时间久远,但对企业家概念却有众多的说法。笔者认为,企业家是活跃在市场经济舞台上,具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素质、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职能的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是“工业的司令官”和“我们的工业制度的灵魂”。(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P434、P427、P50,人民出版社,1975(6).)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素质、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职能都是企业家应当具有的必要条件,共同构成企业家概念的完整的内涵。而所有者、经营者则是上述内涵的载体。

我们给出上述企业家概念的理论根据有四:其一,法国经济学家萨伊19世纪初在《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中指出:企业家概念包括企业家职能和企业家精神两项内涵。其二,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1999年提出:“企业家是素质而不是职务”(注:厉以宁.企业家是素质而不是职务[M].企业零杂志,1999(23).)。其三,在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中,十分重视企业家个人的经营才能;我国张维迎教授则认为拥有个人资产和经营能力是成为企业家的必需条件。其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产业经理”是“我们的工业制度的灵魂”(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P434、P427、P50,人民出版社,1975(6).)。

企业家是—个发展着的概念。企业家这个社会角色,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企业家是集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劳动者于一身的社会角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个别资本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家不再参加具体的生产劳动,而是以集所有者和经营者于一身的“资本家”的身分出现;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个别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特别是“经理革命”的爆发,公司制企业的大量涌现,企业家这—社会角色,更多地由专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职业经理阶层来承担。一般把前两种业主型的企业家称为传统型企业家,而把后一种非业主型的企业家称为现代型企业家。必须特别指出,资本家与企业家是有明显区别的,拥有资本但缺乏企业家才能的人,只能叫资本家;既有资本又有企业家才能或虽然没有资本但拥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才能叫企业家。

在实现企业家职能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企业家的眼光、谋略、方法、手段、技巧等即为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主要是经过后天的教育、培养、锻炼造就而成的特有的洞察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由此所组成的综合性资质。而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素质最终都要和企业家才能一起表现出来,有的学者从定性分析角度,把是否从事创新活动和能否获得超额利润作为评判企业家的一种尺度,这有其一定的道理。因为能否从事创新活动关系到企业家才能,能否获得超额利润既关系到企业家才能,也关系到企业家职能,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职能的有机统一,才是—个完整的企业家。

查看全文

马克思对资本论逻辑起点的意义

摘要:黑格尔把哲学的开端绝对抽象化,导致其哲学思想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性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将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生产关系永恒化,而选择了分工、一般价值形式等作为自己体系的逻辑起点,导致其无法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从概念出发,形而上学的看待逻辑起点问题。有鉴于此,马克思在建立自己政治经济学体系时,非常注重逻辑起点的选择。这体现在《资本论》逻辑起点的设置上,马克思进行了一个多次推敲的过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设想以“一般的抽象的规定”为《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起点。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明确提出把商品作为开篇的考察范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他将“商品”作为第一章标题,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计划《资本论》第一章为“导言。商品。货币”,最终在《资本论》中正式将《商品》作为第一章。以商品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有着独特作用:第一,折射出物象背后所遮蔽的社会关系;第二,使对资本的合理分析成为可能;第三,奠定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

关键词:商品;《资本论》;开篇;逻辑起点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奇迹”可谓是最近几十年影响世界最深刻的历史事件之一。但是,我们对其成功背后话语权的掌握却相对匮乏,这已经构成了当前中国必须解决的时代难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对此,我们可从马克思在确定《资本论》逻辑起点中的做法寻找有益启示。

二、马克思确定《资本论》逻辑起点的理论准备

“在体系的学问性叙述中,‘开端’的设定至关重要”[1]。一个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否科学,直接决定了该理论的整体性和逻辑严密性。马克思在自己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的抉择上很慎重,这很大一个原因是他深刻意识到了前人在逻辑起点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影响。为了避免误入歧途,马克思有意吸取他们的教训,在批判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关于逻辑起点的看法。1.对黑格尔逻辑起点的扬弃关于逻辑起点,黑格尔可谓是首位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哲学家。在《逻辑学》一书中,他对逻辑起点做了精辟的概括。他认为,“最初的开端不能是任何间接性的东西,也不能是得到了进一步规定的东西。”[2]189概括而言,在黑格尔看来,开端应是“最初的、最纯粹的、即最抽象的”[2]59东西。黑格尔辩证法中关于逻辑起点。对此,马克思也声明:“我的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3]22在创建自己政治经济学体系中,马克思首先对客体进行分析,从混沌的表现中抽象出最原始、最具有决定性的成分,再逐渐将这个客体完整地、客观地再现出来,体现的是逻辑与历史的相统一。在对《资本论》开端的选择和研究上,马克思没有直接从价值等抽象规定开始分析,而是从社会存在出发,从商品这个具体的经济实体出发,以经济实体为依托,将对价值等抽象概念的分析规定在其中,再现了商品的本质。这样马克思就把黑格尔颠倒了的物质和精神的先后关系彻底纠正了。2.对古典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变革亚当·斯密是首位对于劳动价值论开展了较为全方位、系统化论述的研究者。他尝试利用简便的方式,去建构劳动价值论的体系框架。他对于经济范畴设计的次序为:分工、商品、货币、资本。斯密以分工为逻辑起点建立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斯密以分工为起点,进而引出劳动价值论核心问题,这同时也意味着他否定了交换产生于分工之前的客观历史事实,这是其将资本主义社会看出是亘古不变的先验论所引起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选择逻辑起点时,虽然意识到了抽象方法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抽象方法,却使得经济范畴之间的历史差异都被抹掉了。这种超脱历史的思维也致使了他们理论体系及其逻辑起点缺乏着科学性。3.对庸俗经济学逻辑起点的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也曾探讨到政治经济学理论开端问题,其中尤以阿·瓦格纳为代表。尤以阿·瓦格纳在确定逻辑起点时,首先抽象出一个“价值概念”,对价值进行概念上的定义和规定,并从这个概念中推理出“使用价值”的存在,并声称“价值”就代表“使用价值”,以至于将二者混同。显然尤以阿·瓦格纳对逻辑起点问题的认识是违背科学的。对此马克思批判道,他同其他很多德国研究者们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不是从‘社会物’、‘商品’出发,而是从价值的‘概念’出发,然后把这个概念本身分裂为二”[4]419,在马克思看来,对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研究,必须依托于实体的经济结构,从社会存在出发进行研究和分析,而不能先从概念出发,否则就是空谈概念。商品作为社会历史的产物,显然符合实体经济结构的要求。

查看全文

马克思企业家资本论

【内容提要】本文以企业家的概念、内涵,企业家职能与企业家才能作理论铺垫,对《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进行探索与研究。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既包含传统型企业家理论,也包含现代型企业家理论,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研究独到。目首我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正处于二次创业的重要阶段,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特别是职业企业家阶层的兴起则处于关键时期,用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指导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有事大和深远的意义。

【摘要题】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企业家理论。

【正文】

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从18世纪开始,经济学家们就没有停止过把和企业家有关的理论纳入经济理论框架的努力。马克思是较早研究企业家理论的经济学大师,经典著作《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企业家理论,可是,很少有人挖掘和开发这个理论宝库。企业家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家的活动是一种创新性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是企业家的创新思维、创新战略和创新实践。企业家才能已经同资本、劳动力、土地一起成为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之一。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现代企业家的兴起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一个国家能够富裕起来,并且很快实现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涌向市场经济的潮头浪尖。目前正是我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也是民营企业从家族制管理融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尤其是职业企业家阶层正在兴起。加强对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的研究,用于指导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对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究,旨在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一、企业家的概念、内涵,企业家职能与企业家才能

查看全文

马克思资本论分析论文

【提要】本文以家的概念、内涵,企业家职能与企业家才能作铺垫,对《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进行探索与。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既包含传统型企业家理论,也包含型企业家理论,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研究独到。目首我国民营、民营企业的正处于二次创业的重要阶段,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特别是职业企业家阶层的兴起则处于关键时期,用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指导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有事大和深远的意义。

【摘要题】经济学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企业家理论。

【正文】

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从18世纪开始,经济学家们就没有停止过把和企业家有关的理论纳入经济理论框架的努力。马克思是较早研究企业家理论的经济学大师,经典著作《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企业家理论,可是,很少有人挖掘和开发这个理论宝库。企业家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家的活动是一种创新性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是企业家的创新思维、创新战略和创新实践。企业家才能已经同资本、劳动力、土地一起成为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之一。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现代企业家的兴起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一个国家能够富裕起来,并且很快实现化、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建立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涌向市场经济的潮头浪尖。正是我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也是民营企业从家族制管理融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尤其是职业企业家阶层正在兴起。加强对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的研究,用于指导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对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究,旨在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一、企业家的概念、内涵,企业家职能与企业家才能

查看全文

企业文化资本论

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的整个组织结构体系之内,融于企业意识理念和管理模式之中,是企业组成的主要因素,也是企业构成的资本之一。企业文化资本主要表现为形象性资本,如公司形象、公司品牌效应、员工着装、员工精神风貌等;规范性资本,如公司管理制度、管理机制、行为规范等;气质性资本,如企业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感、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信誉度等三方面资本形式。其中,表达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气质性资本是企业文化资本的核心。

企业文化资本的形成既是货币形式投资的结果,又是思想意识重塑的结果。如通过各种培训、教育和有关文体活动来建立文化思维秩序和规范、设计企业形象等,以形成组织的主导价值观;通过领导风格、领导的集中关注度等,以形成组织的日常观念。文化资本直接影响组织核心理念、凝聚力和有效战斗力的形成和发育,而且,影响着组织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组织结构正常运行以及组织结构效能的有效发挥。

在传统经济学理中,很少将文化因素作为生产要素考虑到经济发展的模型中,因为,文化因素无论从本质,还是从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过程都存在一定的非理性。但随着社会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却对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给出了新的解释。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及其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就是一个最有力的实证。

从文化资本对企业发展的经济意义角度看,企业卓越的文化价值必然造就诚信合作、有进取精神、有创新意识的员工;而且,在同质化的文化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易成本会减少,企业经营风险会相对降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有期可图。

从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氛围日益显著,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摒弃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正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仅局限于纯粹的经济因素,更深层次的挑战来自于伦理文化领域。经济的文化含量与文化的经济价值有机渗透、交叉融合,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趋势。源于经济与文化的整合而形成的经济文化力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资源。公务员之家:

传统意识理念里,通常只把企业的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视作资本,这种思维方式是很不科学的。要知道,任何技术都源自于创新,企业的创新动力来源于企业群体的创新精神,而企业的创新精神正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至于人才,其真正的价值决定于作用的充分发挥,和人才效应的功能,而人尽其才的哲学思维也正是企业人才观的核心思想,也即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企业的发展与持续于否决定于人才,而人才的集聚于稳定、人才效用的不断开启与挖掘取决于一个适度的企业文化环境。

查看全文

马克思资本论的企业家理论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以企业家的概念、内涵,企业家职能与企业家才能作理论铺垫,对《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进行探索与研究。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既包含传统型企业家理论,也包含现代型企业家理论,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研究独到。目首我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正处于二次创业的重要阶段,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特别是职业企业家阶层的兴起则处于关键时期,用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指导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有事大和深远的意义。

【摘要题】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企业家理论。

【正文】

[中图分类号]A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3)11-0051-04

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从18世纪开始,经济学家们就没有停止过把和企业家有关的理论纳入经济理论框架的努力。马克思是较早研究企业家理论的经济学大师,经典著作《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企业家理论,可是,很少有人挖掘和开发这个理论宝库。企业家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家的活动是一种创新性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是企业家的创新思维、创新战略和创新实践。企业家才能已经同资本、劳动力、土地一起成为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之一。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现代企业家的兴起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一个国家能够富裕起来,并且很快实现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涌向市场经济的潮头浪尖。目前正是我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也是民营企业从家族制管理融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尤其是职业企业家阶层正在兴起。加强对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的研究,用于指导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对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究,旨在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查看全文

马克思资本论蕴含企业家理论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以企业家的概念、内涵,企业家职能与企业家才能作理论铺垫,对《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进行探索与研究。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既包含传统型企业家理论,也包含现代型企业家理论,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研究独到。目首我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正处于二次创业的重要阶段,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特别是职业企业家阶层的兴起则处于关键时期,用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指导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有事大和深远的意义。

【摘要题】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企业家理论。

【正文】

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从18世纪开始,经济学家们就没有停止过把和企业家有关的理论纳入经济理论框架的努力。马克思是较早研究企业家理论的经济学大师,经典著作《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企业家理论,可是,很少有人挖掘和开发这个理论宝库。企业家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家的活动是一种创新性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是企业家的创新思维、创新战略和创新实践。企业家才能已经同资本、劳动力、土地一起成为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之一。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现代企业家的兴起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一个国家能够富裕起来,并且很快实现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涌向市场经济的潮头浪尖。目前正是我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也是民营企业从家族制管理融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尤其是职业企业家阶层正在兴起。加强对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的研究,用于指导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对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究,旨在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一、企业家的概念、内涵,企业家职能与企业家才能

查看全文

裴小革:国外学者如何看待《资本论》

摘要:目前,我国学术界很多人认为,马克思写于19世纪后期的《资本论》已经完全过时,应该用西方主流经济学完全取代《资本论》,作为一种唯一正确的现代经济学占领我国的经济学术领域,并成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唯一依据。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们还引用一些经过选择的国外学者的评论,以证明他们的观点是世界公认的。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对国外学者对《资本论》的看法作了客观概述,论证了《资本论》研究在当代、在中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外学者;《资本论》;批判性;科学性

如何看待马克思及其《资本论》和如何看待及其思想一样,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如何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如何选择我国未来的社会制度和道路的重大问题。苏东巨变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曾一度陷入低潮,原先一些号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也纷纷加入了指责《资本论》的行列,加上国外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对《资本论》的有意贬低,一时间给人一种国外学者全都认为《资本论》不是学术著作、已经过时,只有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范式才能解释现代经济问题的片面印象。本文试图对国外学者对《资本论》的看法作些客观概述,为人们全面了解国外学者的看法提供一些参考。

一、一部揭示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著作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角度和方法很不相同的著作。西方主流经济学撇开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在财产、社会地位、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在一种人人平等、公平竞争的假设下,用一种把工人与物质生产要素相等同的办法,推论出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是一种充满和谐公正的经济体制的结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同,《资本论》是一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著作。由于《资本论》所论述的问题触犯了主要凭借财产所有权获得收入的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层的既得利益,在它诞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国外的一些非主流经济学家给了它较高评价,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它主要是采取用沉默来抵制、用批判来否定的态度。

但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特别是20世纪20至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以后,一些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开始对《资本论》采取“研究”的态度,一些试图发展主流理论的经济学家甚至还对《资本论》做出了某种肯定。例如,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等就肯定了《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方面的学术成就。

查看全文

资本项目自由引进短期资本论文

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接二连三地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相当严峻的挑战。综观影响较大的三次金融危机(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拉美债务危机和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尽管它们爆发的具体原因千差万别,贸易收支的长期失衡和投机资本的无序流动却是基本的共同点。深入探讨贸易收支和短期资本流动在金融危机形成中的作用机理,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防范金融危机的再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脆弱的贸易收支平衡是发展中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经济基础

在虚拟经济运行日益独立于实体经济的今天,金融危机的发生固然有金融市场运行自身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实体经济的失衡。从贸易收支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只有保持贸易收支的平衡,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经济资源才能确保继续参与到全球资源的重新配置进程中去;如果能长期保持贸易收支顺差,则意味着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加强了对本国经济资源的利用,其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币值稳定目标的实现将更有保障。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问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收支极不稳定,贸易平衡通常很难实现,全球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做到持续的贸易收支顺差;相反,贸易收支逆差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现象。持续的贸易收支逆差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资源大量闲置,导致国内经济全面失衡,并进一步引发金融危机。从这个方面看,脆弱的贸易收支平衡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发展中国家贸易收支的不稳定性来自于其所拥有的竞争优势的相对性。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其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必须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全球资源的重新配置,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所获取的只能是一种相对竞争优势。这种相对竞争优势与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绝对竞争优势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相对竞争优势本身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与绝对竞争优势相比,相对竞争优势具有极强的可替代性。依靠这种竞争优势所取得的成本优势、质量优势和效益优势等随时随地会被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对手夺走,因而在拥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非常激烈。

第二,相对竞争优势所带来的比较利益有越来越少的趋势。比较利益的存在是以生产要素的不流动为前提条件的。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升,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大大增强,比较利益的空间明显地受到压缩。在缺乏足够效益支撑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收支更有可能出现恶化的局面。

查看全文

《资本论》的“基因”缺陷与八个逻辑问题

【正文】

中图分类号:A8;B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432(2000)04-0011-07

任何伟大的思想家,任何伟大的理论体系,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这在任何科学领域中都是极其自然的现象。后人如果克服了前人的局限性,科学就能获得进步。

马克思是最伟大的思想家,《资本论》是一部宏伟的历史巨著;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本论》也存有严重的局限性。解脱《资本论》的局限性是后人对这位伟人的最好纪念。

《资本论》的主要局限性是什么?有人认为,《资本论》的主要局限性是只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没有机会研究帝国主义现象和社会主义实践。按照这样的认识,后人对其只能是“添砖加瓦”或“修枝剪叶”。事实上,《资本论》的主要局限性是其基础逻辑结构尚未健全。要复活和发展《资本论》的逻辑,必须从健全它的基础逻辑开始。

我国的改革发展到了今天,需要理论经济学的强有力支持。解脱《资本论》局限性的历史重任,已经落到中国理论工作者的双肩之上。本文作为这种努力和尝试,期望得到学术同仁的严格评判和指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