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流动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08:06: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资本流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资本流动论文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经常项目出现逆差,截止到2001年,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4.3%,达4300亿美元,同时美国对外债务不断增加。当一国经常项目出现赤字时,必须通过资本项目顺差来弥补,因此1983年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并呈不断上升之势(见表1)。
表1美国未偿还外债(单位:亿美元)
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总计246582757830615330993465636085375713578337237
非居民438447635203594663268413109531052013163
居民202742281525412271532833027672266192526324074
美元与国际资本流动
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资金大量回流美国支撑了美元
二战后,在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日、欧之间曾有三次国际资本的回流。第一次是美国在战争中发战争财,积累了大量的“战争美元”,然后以马歇尔计划和第四点计划的形式流向西欧和日本;第二次是“石油美元”回流,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第三次是日元回流,20世纪80年代的日元回流主要是流向美国。日元回流美国除了在政治上日本对美国的依附关系外,还有经济上的内在机制。
首先回顾一下历史上的核心债权国的交替与货币制度(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的世界货币是英镑,当时英国购买的外国债务都是以英镑结算。美国成为核心的资本输出国以后,资本循环主要是美元。惟独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日本核心债权国时代,其资本输出不是以日本的本币来结算,而是以美元为主进行结算。美元作为世界货币除享受到“铸币税”的好处之外,还可以免受汇率波动带来的汇率的损失,这一点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而作为债权国的日本由于货币制度以美元为主,非但没有获益,反而深受其害。随着日本对美贸易顺差加大,积累了大量美元。美元贬值即会给日本带来巨额损失,因此,日本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元兑日元几乎一路贬值,日本因此损失巨大,被迫追捧美元,维持美元强势,以避免损失,而在这一点上,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制度为日本资金回流美国奠定了基础。
日美之间的利率差促使日本资金大量回流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卡特政府为了抑制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的超级通货膨胀,美国将官方利率提高到12%以上,当时日本虽也提高了官方利率,但不过6%的水平,自此以后,日美之间的利率差虽有波动,但一直保持下来。日美之间有6个百分点的利差,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这将引发大量日本资金回流美国。日本回流美国的资金主要是购买美国国债,以获得利差收益。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历次发行的国债,日本资金都占总发行额的30%-40%,日本购买美国国债总额也迅速上升,1976年为1.97亿美元,到1986年上半年就达到138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外国民间持有的国债,1981-1985年净增加620亿美元,其中资金主要来自于日本经常收支的顺差。可见,日本为支撑美元做出了“贡献”。
泡沫经济带来的虚假繁荣,导致日本资金继续流入美国。1987年后,日本利率进一步下调,降到2.5%的超低水平,一直持续到1989年5月,同时日本央行为控制日元升值,实施市场介入,买入美元抛出日元。低利率和市场干预导致日元货币供给过剩,过剩的资金被吸引到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形成了泡沫经济下的虚假繁荣,刺激了机构投资者大量购买美国国债。1987年以后的三年间日本金融法人持有的股票、债券等的估价总值为205万亿日元,按当时汇率换算,可达15000亿美元,这可以为美国的财政弥补10年的赤字。
资本流动管理国内外经验研究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资本流动管理框架有IMF资本流动管理框架和OECD资本流动管理框架,这两者都具备了广泛性、系统性和规则性的特点。IMF资本流动管理框架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自2010年之后逐步建立的,该框架的代表性政策文件是《资本流动开放与管理:机构观点》。本文对IMF资本流动管理框架的政策要求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在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希望对我国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IMF关于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政策要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于1944年通过,明确了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的成员义务,但未形成指导资本流动自由化与管理的全球框架。由于缺乏统一的资本流动自由化和管理框架,基金组织的成员国资本流动自由化经常受《OECD资本流动通则》《欧盟运行条约》《关贸总协定》以及全球2500多个双多边投资协议及自贸协定的影响。为有效利用资本流动带来的收益,并合理应对资本流入激增或资本大规模流出等情况带来的政策挑战,尤其是着眼全球金融稳定目标,2011年二十国集团在戛纳峰会上了《二十国集团基于国家经验得出的资本流动管理一致性结论》。在此基础上,2012年基金组织推出了《机构观点》,后续又了多个指导性文件,构成了基金组织针对资本流动问题相对清晰且一致的政策框架,同时作为基金组织为各国提供资本流动相关政策建议的基础[1]。各类政策的具体说明:
(一)政策的种类
第一,结构性政策,主要是基于本国的发展需要采取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以及微观政策。第二,宏观经济类政策,包括汇率政策、货币与财政政策、储备政策等,通过调节宏观经济指标达到管理跨境资本流动的目的。第三,宏观审慎类政策,主要指通过控制金融机构相关交易限额(如外汇头寸、存贷款比率、各项宏观审慎系数等)或对某类业务征收准备金等形式影响跨境交易数量。第四,限制类政策,主要是指直接限制某种类型的跨境资本流动或对交易人资格、资金用途等设置限制条件,这些行政手段可以限制资本的可得性,从而对资本流动进行数量限制。可以进一步分为基于价格、数量或行政干预而进行管制的工具[2]。
(二)工具使用顺序方面
资本流动区域经济差距研究
摘要:资本要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从而拉大地区经济差异。改革开放后,资本的自由度逐渐提高,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近年来,内陆地区不断研究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缩小了区域经济差异。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是呈循环关系的,资本流动的增加促进经济发展,以此呈现良性循环;而地区落后的地方,资本流出,导致经济落后,从而使区域经济差距扩大。本文首先剖析了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然后举出实例证明,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资本流动效率。
关键词:资本流动;区域经济;差距影响
一、引言
资本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资金在地区间的分布不平衡,会导致区域经济差异扩大。从中国东部、西部、中部三大地区经济差异就能看出,东部沿海地区便利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而西部地区资源匮乏,因此资本加速像东部流动,导致三大区域经济差异扩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区域经济差距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究资本经济在区域间的流动方式是现阶段的难题。提高资本流动的效率,使资本向各地区均衡流动,能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差异过大的问题。
二、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差异有何影响
区域经济的差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区域经济的差异在经济发展初期影响不会很大,但是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加速,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投入了经济,使资本更容易向各区域转移,加大了资本像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当区域间资本流动不均衡时,资本的流动无法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发展,因此,资本投入的差异是地区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小议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国家风险
当我们谈到国际资本流动时,一般讨论较多的是经济和管理风险。对这些风险的防范研究也较为深入。但是,对于国家风险的研究却很少,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国际资本流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国家风险主要包括主权风险和政治风险。本文就这两种风险的种类与防范作以下探讨。
一、主权风险及防范
主权风险从广义上来讲,它是指国家的主权问题。从狭义上来讲,仅指企业的所有权问题。
(一)主权风险的神类
l、宏观主权风险。主要是指资本流动引起的对国家主权的危害,这其中包括了直接和间接的方面,直接的就是将资金大量地输入到国内反对派的手中,生产和购买军火,对执政党进行直接的威胁。间接的表现为输入资金的同时附带其他条件,而这些条件中有些明显地对输入国主权构成威胁。如甲国向乙国提供大量的贷款,但条件是必须购买中国的军火,其安装、发射及使用必须经中国允许。
2、微观主权风险。主要是指某些国家向另一些国家的重要领域进行投资,其目的就是为了操纵和控制该国的经济,如跨国公司通过进行各种形式的直接投资,占有拉丁美洲、中东、非洲、东南亚的油田、矿山和种植园,控制着咖啡、可可、香蕉、橡胶、黄麻等农业资源。对企业进行投资时具体表现为尽可能地占有多数股权,以达到对该企业的操纵和控制,这方面在中外合资企业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过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短期投机性资本活跃,资本流动的速度加快,流动周期缩短;二是高技术资本剩余增加,跨国公司资本向外扩张的要求增加;三是资本流入的技术用途(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对新兴产业投资)增加,也就是技术资本投资扩张加快;四是在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并购资本流入份额增加,股权投资规模扩大,但在前期快速增长后会面临短期调整;五是流入发达国家的资本有所减少,更多国际资本正在加快流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和越南等)和地区;六是从区域分布上看,国际资本流入亚洲地区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主要是那些市场容量和潜在需求比较大的经济体;七是在发达国家中,资本流入欧、日的速度正在加快,而流入美国的速度正在降低,美国经济可能会因资本流入减少而放慢增长。这个变化趋势还刚刚开始。
总体上,国际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愈益增大,这主要是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从长期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但在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10年的高速增长后,国际资本流动正在进入一定程度的调整,投资商放出资本进行投资更为谨慎。在世界经济的调整过程中,国际资本流动的总量增长可能会进入一个波动幅度不大的调整。但是,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变化看,未来几年国际资本有可能增加对发展中经济和发展中地区流动,特别是向那些正在采取较大开放政策措施的国家和地区流动。因此从总体上看,今后国际资本流动对发展中经济更为有利。
美国市场的魅力正在下降
在全球经济调整过程中,美国资本市场正在逐渐失去它先前有过的魅力。去年前10个月的全球合并、收购交易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54%,12月份以来,全球并购资本流入进一步减少。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公司并购为2480亿美元,下降45%,为1995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2000年美国并购资本流入创历史纪录,达2170亿美元,这满足了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资金需要。后来,美国并购资本流入减少。去年前三季度,美国并购资本流入减少到100亿美元,目前并购资本流入下降现象更为明显。安然垮台,安达信危机,使不少想并购的公司的头脑开始保持冷静,在美国的并购行为趋于谨慎,最近的并购活动明显减少。
不仅实体投资是这样,而且投机性资本的流动也是这样。根据瑞银华宝的数据,美国股市在今年3月的第一周出现了7周中最大的资产净流出,而欧洲大陆出现了一年中的最大的净流入。到3月8日的两周中,流入到亚洲股市的美资总额达到5.38亿美元。从今年2月6日以来,日股升幅达28%。尽管我们对日股升幅期望并不是很高,但是,国际资本流入美国经济体的份额下降,流向非美经济体的份额提高,出现新的“景气交叉”现象。
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启发诠释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在国际流动的状况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格局。同样,一个国家内部资本在不同区域间的流动状况,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而且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质量,以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国际资本流动往往间接地影响着国内资本的流动,这是本文分析的入手点。本文将立足于国际资本流动,探讨它对于区域经济(四川省经济)带来的双面影响。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区域化四川省
一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过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①短期投机性资本活跃,资本流动的速度加快,流动周期缩短。②高技术资本剩余增加,跨国公司资本向外扩张的要求增加。③资本流入的技术用途(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对新兴产业投资)增加,也就是技术资本投资扩张加快。④在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并购资本流入份额增加,股权投资规模扩大,但在前期快速增长后会面临短期调整。⑤流入发达国家的资本有所减少,更多国际资本正在加快流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和越南等)和地区。
二国际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
资本流动与区域增长理论告诉我们,资本流动是β收敛的重要因素,同样条件下资本流动性强的国家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资本流动性导致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趋于收敛,但国家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导致了各国经济增长的发散。对于中国而言,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是同一道理,由于地理和政策的不同而带来的开放程度的不同,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省份之间经济发展平衡。
国有资本流动安全性对策建议论文
始于1978年的国企改革,历时30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通过兼并、收购、剥离等多种形式的重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1997年-2007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1997年的3家上升到2007年的30家,其中22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07年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出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349家,占69.8%,年实现营业收入14.9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收入的85.2%。但是,在抓大放小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的经历改组洗礼的国有企业不断传出国有资本流失的声音。国有资本流失不仅影响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整体效益的提高。为切实解决此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引入国有资本流动安全性的预警机制
制定国有资本流动安全预警机制可以将国有资本流失防患于未然。预警机制通过自身信息网络,不仅对于企业运营状态进行监测、诊断和预控,还可以有效地配合监事会做好风险的事先预警和过程控制。预警机制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包含宏观经济预警和微观经济预警两个方面,而微观经济的预警就是企业预警。在市场经济竞争角逐下,企业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国有资本流动安全性预警系统的建设应受到充分重视。国有资本流动安全预警能够对企业资本流动活动涉及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推断、预测,根据风险程度事先发出警报信息。按照传统划分方法,国有资本流动风险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即风险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相应的建立一个包含定价风险系统、融资风险系统、支付风险系统、整合风险系统的预警机制。通过数量模型来预测未来状况,度量未来风险强弱程度,并通知决策机构及时采取相对措施,以规避风险,减少国有资本的流失。
二、进行企业重组可行性论证
企业在进行资本流动之前,应该进行重组的可行性论证。论证时要注意的问题有:第一,判断企业需要进行重组的类型,是纵向重组还是横向重组,是存量重组还是增量重组,是收缩式重组还是扩张式重组。为此,需要对企业自身进行诊断,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企业据此进行资产重组类型的选择。
第二,论证扩张性重组资产扩张的最佳规模。论证这一问题需要从行业性质、重组者的综合实力(包括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市场地位等)和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去分析,从行业性质来看,不同性质的行业,社会按国民经济客观比例分配给他们的应该投入的能够实现的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大小不一样,从而该行业的企业的最佳规模的大小不一样,企业应该按照自身的最佳规模来进行重组。从行业发展前景来说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属于夕阳产业,其发展前景有限,企业不宜进行扩张式资产重组,或扩张式的规模不宜太大。如果重组企业所处的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广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进行扩张式资产重组,而且扩张的规模可以大一些。
探究区域经济资本流动特点浅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资本流动;后危机背景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以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以实证方法发现后危机背景下我国资金流动具有顺向流动、规模增加、速度加快、流动障碍减小等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特点产生的影响。
对一个国家区域资金流动特点及影响的研究意义重大,在后危机背景下这个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以往学者对资本在区域间流动的研究着重于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着重于后危机背景下资本在区域间流动特点及其对国家整体经济结构及增长质量影响的研究。
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一)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1.新古典增长理论。以索罗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在边际报酬递减、要素自由流动及技术既定等条件下各国各地区经济增长通过资本劳动比率调整机制将最终趋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在现代区域经济收敛理论中被表述为区域收敛性(convergence)。
资本流动障碍与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
【正文】
中图分类号:F09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44(2000)06-0015-04
利润率平均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利润率的平均化又总是以资本流动作为实现途径的。实质上资本能否流动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利润率的平均化,更关系到能否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最佳配置。因此,在资本流动遇到障碍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和引导资本流动,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平均利润思想、对于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及分析基础
按照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各个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水平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即使剩余价值率相同,彼此的利润率也是不同的。在利润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受利益驱动,低利润率部门的资本必然向高利润率部门转移,从而使得高利润率部门的利润率下降,低利润率部门的利润率上升,利润率在各部门间逐步平均化。随着利润率的平均化,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便从以前围绕价值波动转变为围绕生产价格波动。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或生产价格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不仅解决了古典经济学家所不能解决的关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与劳动价值论之间的矛盾,而且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同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
虽然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切不可简单化。在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利润率平均化的关键就在于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流动。马克思的抽象分析显然是以资本流动不受阻碍的自由竞争作为分析基础的。而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资本流动的自由程度是大不一样的,因而利润平均化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