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心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07:27: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自卑心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儿童自卑心理研究论文
造成孤独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些人妄自菲薄,非常自卑,认为别人会因为自己的某些短处和缺陷而看不起自己,因此筑起“围城”自我封闭,与别人“断交”或尽可能少往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独的心理。因此,可以这么说,自卑犹如孤独的孪生姐妹,有自卑的存在,就摆脱不了孤独的阴霾。一个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如果长时间处于一种孤独与自卑的心理状态,其危害是非常巨大的。本文试就“儿童由于自卑而造成的孤独心理的危害,主要特点和外在表现,帮助儿童战胜自卑、走出孤独的方法”等几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
一、儿童由于自卑而导致的孤独心理的危害。
1、对儿童个性心理品质的影响。
自卑和孤独是一个人的性格缺陷,它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浸于自卑和孤独的心理状态,必将定格为个性心理特征的一部分,最终形成自卑和孤僻的性格,进而对智力发展、情绪、语言交流等方面产生障碍,成为问题儿童。
2、严重影响儿童的人际交往,抑制能力的发展。
自卑儿童由于“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的作祟,对结交朋友或兴趣索然,或不敢结交,甚至视为“洪水猛兽”;而且由于过度怕羞,从来不愿也不敢抛头露面。因此自卑儿童的交际能力十分缺乏,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交往的面十分狭小,对别人的内心世界、人际关系也知之甚少。并由于囿于个人的小圈子,脱离所生活的环境,因此,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抑制。
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疏导论文
摘要:耳聋幼儿除了听觉障碍所造成的听力和语言障碍外,心理年龄相对于生理年龄却是偏小。所以对耳聋幼儿的自卑心理教育我们应该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力量。
关键词:耳聋幼儿;自卑心里;预防消除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说,一个人小时侯接受的影响与教育以及由此形成的习惯,恰似“与生俱来”一般,终身都会起作用。耳聋幼儿除了听觉障碍所造成的听力和语言障碍外,他们的生理年龄与正常幼儿是一样的,而心理年龄相对于生理年龄却是偏小。所以对耳聋幼儿的自卑心理教育我们应该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共同力量。具体方法有:
一、父母创造预防和消除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的条件
美国儿童心理学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当家长的须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耳聋和其它障碍相对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听障所带来的不便和烦恼是隐性的,不易被正常人察觉到。因为正常人之间的交流借助于听觉,用口语来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耳聋幼儿在心理遇到挫折或是打击时不知道如何表达,一般会埋藏在心里,旁人是无法轻易察觉的到的。所以家庭教育对耳聋幼儿自卑心理的预防和消除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一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在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与其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行为习惯以及情绪反映直接相关。让家庭介入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耳聋幼儿父母统一思想,做到积极配合。在确诊初期,为预防耳聋幼儿产生自卑心理,耳聋幼儿的父母和家庭主要成员应接受孩子是耳聋幼儿的现实。家长认真听取医生的诊断和建议,采用最好的最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和教育。如使用助听器,到聋人学校学习口语和手语,到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等。使耳聋幼儿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康复或是学习,接近正常幼儿。如耳聋幼儿已存在自卑行为表现,家长应该以乐观生活态度感染幼儿,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潜移默化改变。家长若拥有刚强的意志,豁达的心胸,百折不挠的精神,那耳聋幼儿的自卑心理自然会慢慢消失,并从新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
自卑心理管理论文
有一位理科复读生当年高考成绩是512分,比上年高考成绩451分提高了61分。他在谈体会时说:“刚开始复读时,那落榜的一幕幕总是挥之不去,不论老师和家长怎么鼓劲,学习成绩也没有预想中的大幅度提高。但我还是挺住了,半年以后好像有点开窍似地一下子明白了,以后的进步便是几何形增长了……”
生活当中,许多复读生都经历过这种心理曲线。那么,复读生应该怎样战胜自卑与尴尬的心理,怎样树立起必胜的信心,重新向高考目标冲刺呢?
首先剖析复读生在高考中的失利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目标过高型
这类同学对自己的综合实力估计过高,致使志愿填报不当,高考成绩与期望值的差距过大,没能被理想的高校录取。
2.基础薄弱型
战胜自卑心理管理论文
有一位理科复读生当年高考成绩是512分,比上年高考成绩451分提高了61分。他在谈体会时说:“刚开始复读时,那落榜的一幕幕总是挥之不去,不论老师和家长怎么鼓劲,学习成绩也没有预想中的大幅度提高。但我还是挺住了,半年以后好像有点开窍似地一下子明白了,以后的进步便是几何形增长了……”
生活当中,许多复读生都经历过这种心理曲线。那么,复读生应该怎样战胜自卑与尴尬的心理,怎样树立起必胜的信心,重新向高考目标冲刺呢?
首先剖析复读生在高考中的失利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目标过高型
这类同学对自己的综合实力估计过高,致使志愿填报不当,高考成绩与期望值的差距过大,没能被理想的高校录取。
2.基础薄弱型
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卑心理原因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自卑情结;自卑心理;归因;自信;大学英语教学
论文摘要:自卑心理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性格上的欠缺,表现为对个人的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这种自卑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阻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的绊脚石。本文将阿德勒人格理论中的自卑情结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分析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将负面消极的自卑心理转化成学生自身的潜能与优势,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关于阿德勒人格理论中的自卑情结
关于自卑心理,一些学者和心理学家们都做过很多相关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研究自卑心理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A.阿德勒,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陷,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存在,只是程度不同或者说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自卑感是正常的,并非变态;自卑感可能来自器官卑劣(较差、无法与人竞争)、溺爱(自我中心、自私、无法与他人竞争)、忽视(怒、仇视、怀疑),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则可能导致忌妒和猜忌、忧郁与无力感的自卑情结。反之,则能在自卑的动力驱使下引发克服的动机和愿望,引导其更加奋发向上,在更高、更远的地方寻找生命的补偿。
因此,自卑可说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当处理不当时,它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展成精神疾病;如果能够加以引导疏通,它可以转化为一股强大的激励力量,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弥补自身的缺陷与不足。而如何避免自卑对人的毁灭影响,如何正确看待人们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自卑倾向,如何能将自卑转化成一股强大的激励力量,对教育者而言都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二、大学英语学习中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医学生自卑情绪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医学生群体自卑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开展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高校医学部部分在校生进行调查。结果:该校医学生群体中近期有自卑情绪的为137人,所占比例为23.9%;自卑情绪的影响因素为专业、每日使用手机时间、与宿舍同学的关系以及与同班同学的关系。结论:高校心理教育部门应当重视该校医学生自卑心理的干预工作,可引导大学生全面认知自卑,积极参与团体训练丰富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活动,使他们养成战胜畏缩的行为习惯,进而战胜自卑。
关键词:医学生;自卑;影响因素
大学生自卑心理作为众多心理问题的一种,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1]。而医学生由于面对着较之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更容易引发他们的自卑情绪。本研究旨在研究医学生群体自卑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开展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高校医学部部分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在校生主要为临床医学专业与护理学专业2013至2015级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考虑到调查的可实施性和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从这两个专业的每个年级中均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调查,调查对象为573人。
2结果
大学生从业心理蜕变调研报告
学生从小学一路走到大学,然后大学毕业面临择业。一直以来从一所学校进入到另外一所学校,虽然周围的变了,身边的人变了,但是性质没有变,始终是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大学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变得不仅是身处的环境,身边的人,最重要的是生活的主体内容的性质变化。毕业大学生们要从相对纯净的校园进入到五光十色的社会,从随意性很大的课堂生活进入到不能旷工、不能怠工且在专业性、技术性都有诸多要求的工作岗位上。生活内容性质的转变,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怎样应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心理上的巨大磨练,都有一个漫长的心理蜕变的过程。
一、新鲜感和逃避心理
大学生以往生活的环境是相对比较封闭的校园和家庭,毕业之后进入工作岗位面对的就是在各方面都比较开放的社会生活。一部分大学生对新的生活模式,新的生活环境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对社会生活抱有过高的期望。这部分大学生会在刚开始接触工作的时候精神头十足,可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实际困难,就会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身份的转变不能很好的掌握,看不惯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世俗,无法很好的处理工作中上下级以及同事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对工作产生厌恶的情绪,负面情绪长时间得不到正确的调整,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工作不能得心应手,人际关系上不能突破,一部分大学生会把现在的工作生活与过去作为学生的校园生活进行比较,觉得校园生活简单美好,想要重新回到校园借此逃避现实。这种不能正确的面对现实的心态被称为逃避心理。针对这种心理大学生要做好对自我心态的调节,面对困难找到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一味的用不切实际的想法来逃避现实。
二、自卑和自负
自卑心理和自负心理是两个对立的极端。这两种心理都是不正确的,都会影响毕业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毕业大学生以前所在的学校是一个相对纯净的环境,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以及人情世故。进入到工作以后也就意味着进入了社会生活。工作中首先面临的是工作内容的实际操作,大学生之前在学校所学习掌握的知识在实际的应用中并不是很理想,这给大学生的心理上就造成了一个打击。其次在工作中要面对的还有自己的领导、同级同事、以及下属,在处理这三层人际关系上,没有社会实践仅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导致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自卑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树立信心是战胜自卑心理的关键。毕业大学生刚刚踏入岗位在陌生环境陌生模式下产生的自卑心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真正的自卑。这种自卑心理只要稍加调试很快就能转变成一股力量,成为成功的推动力。不能熟练的工作是因为刚刚入职,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给自己树立信心,在工作上多加练习,尽快的掌握。这种自卑心理也会随着对工作环境的熟悉,工作内容的掌握而消失。不要太早的放弃,给自己一点信心,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善于发掘、利用自身的“资源”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其次自负心理,往往出现在一些在校期间成绩优秀表现比较突出的大学生身上。他们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认为凭借自己的文凭和工作能力做目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了,对公司现有的职位安排进行比较,会认为某人文凭能力都不如自己职位薪水却都高过自己,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工作态度不积极,总想着升职加薪。提高自我认识是改变自负心理的关键。大学生要全面的认识自我,不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还要清楚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分析
一、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概述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学习督促,许多留守儿童形成不良学习心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比较普遍。根据对相关调查资料的查询,可以看出,相比较于普通儿童,留守儿童往往存在着自卑心理。具体地来说,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身边,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在孤独无助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可靠的支撑,长此已久,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严重地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心理成长比较孤僻。儿童都对自己的父母有着很强的依靠感,父母对儿童的关爱将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成长过程。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这就会让留守儿童难以通过倾诉的方式完成对自己心理状态的宣泄。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留守儿童的逐步成长,留守儿童就会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严重地影响到留守儿童交流能力的正常发展。
3.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身边,这就很容易让留守儿童形成“没有人关心我”的想法,导致留守儿童往往会形成严重的逆反心理。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留守儿童严重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会逐步发生变化。对于日常发生的事情有着十分高的敏感性,形成严重的逆反心理。
二、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对策探析
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心理学对“情感”进行了定义:情感是感情动物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属性;情感是人脑机能的一种表现;情感是由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是事件引发的不同好恶而引起的内心变化。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巨大的影响。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自我英语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需要不断地从外部言语当中获取信息,同时对这些相关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积极的情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英语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对信息的加工,较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类似于个性开朗、自信心满满、学习动机强烈这样的积极情感因素能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英语学习活动,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英语学习效果。此外,心理学实验证实积极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思维的散发与记忆力的提高。相关调查统计显示,平时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生英语领悟能力更强,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乐观的情感对思维优化颇有裨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活思维、强化思维发展。相比之下,消极的情感会给学生带来情感屏障,阻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吸收,不利于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2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以高职院校为例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高职高专就读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学习成绩差,英语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语法概念不清甚至完全没有语法基本概念;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也没有兴趣,往往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在进入高职高专后基本放弃了对英语的继续学习。这些都阻碍了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也使得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难以高效展开。自卑心理这一消极情感因素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并不是短暂性的,而是长期性的恶性循环。学生的自卑心理将引发其对英语学习的排斥心理,继而是厌恶心理,最后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不仅是英语学习,这种自卑心理甚至会迁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塑造。
(2)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畏难情绪普遍
中职英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一、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习知识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在认真听讲的过程中,了解知识、了解生活常识、了解国家时事等。很多时候还会和老师针对某个时事话题相互讨论和交流,过去所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那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老师的言行举止和人生观、世界观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成长。如果授课的老师能够充分地利用课程的45分钟,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的知识、与人相处的常识等诸多信息,进行课堂的学习和交流有效的完成,那岂不是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纵观中职学校设置的教学科目,英语教学所占课程比例较大,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因此渗透心理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心理常见问题表现较多,但是通过资料收集和整理及对照学生的实际状况等,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包括:消极心理、自卑心理、恐惧心理、金钱至上等。下面简单地分析这些心理出现的背景以及如何较好地处理。
1.消极心理。为什么会出现消极心理呢?通常认为消极心理是一种被动抑制的心理反应,当人遭受到挫折与失败,或是不如意等遭遇,心理天平容易失衡是导致消极心理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中职学生一般在15~18岁之间,其心理尚不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部分英语学习较好的同学而言,他们受到的鼓励和表扬等相对多些,积极的因素会更好地提升其自信心,往往容易使其英语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造成学习消极心理,甚至是自暴自弃。
2.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属于消极的心理意识之一,当学生将自己同其他人进行比较时,容易感觉自己比较另类,很难融入,这个时候往往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他们认为毕业前景不太乐观,结果会产生厌学情绪。而在英语学习上,那些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当他们成绩不及格,受到同学排斥的时候,自卑心理就较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