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办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07:20: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自办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
在农村,家庭遇有喜事或丧事举办家庭宴会是千百年沿袭的传统,其中以自办宴席的形式为主,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举办的宴席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管理是
食物中毒防治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目前法律的局限性,该项工作一直未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使得目前农村自办宴席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何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避免发生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已迫在眉睫。
为强化对农村家庭宴席的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针对当前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隐患问题和防治策略谈谈一些体会和建议。
一、农村自办家宴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农村自办家宴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条件简陋,一般都是在空场上临时搭个棚子,条件简陋,卫生设施不全,餐饮具不消毒,且无安全场所保存成品。二是掌勺厨师大多为当地的民间厨师,没有经过健康体检,有无传染病不得而知;三是大多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缺乏食品卫生安全常识和法律意识,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菜肴卫生质量不符合要求。四是用餐群体庞大复杂,其携带病源传播的可能性极大。五是自办宴席属非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为卫生监督盲区,食品卫生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监督。看似普通的农村宴席,存在着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已成为食源性疾病的“罪魁祸首”。
二、农村自办家宴常见的食源性疾病感染形式和种类
农村自办文化活动调研汇报
农民自办文化,是指农民个体或群体依靠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源,而进行的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质利益需要为目的的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农民自办文化是反映当地的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及农民自身的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近年来,区文化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配合“四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扶持和关心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农村三项活动,全区各乡镇农民自办文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全面了解我区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情况,近期,区文化局组成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和农村,采取听汇报、看材料,现场考察等形式,开展农民自办文化调研活动。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乡村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必然越多,相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博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乡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征,是对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这是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乡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今日的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活之中所沿袭、所采用,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如,农民读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电影放映队(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越多、越普及,则越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4、增加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其结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自办宴席监督情况汇报
农村食物平安不断是食物平安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自办“红白”宴席等会餐运动更是农村食物平安监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当人们在不遗余力筹办酒菜时,往往无视了这种群体性会餐行为存在的平安隐患。近年来在农村因举行酒菜而惹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情时有发作,多由生熟食物穿插污染、未煮熟煮透、贮存欠妥等缘由形成。因而,增强农村宴席食物平安监督工作,增强宣传,标准行为,健全准则,落实责任,根绝农村宴席发作食物平安事情就显得尤为主要。
一、近况
在农村,逢上乔迁祝寿、娶亲生子、凶事等红白喜事,都有在自家举行宴席的风俗,普通都有50-300人参与,多者可以到达500人以上;宴席菜多以鸡、鱼、猪肉、蔬菜为主,辅以生果、甜点等构成,原料多在本地农贸市场自行收购或村民自种自食;帮厨的厨师都是宴席举行者请来的,大多为本地烹调“妙手”,无人员安康证实,缺乏相关的食物平安常识;加工厂所都是以自家厨房为主,规划大一点的暂时砌筑灶台,前提有限,卫生设备粗陋,这些都给农村宴席带来平安隐患。
(一)农村厨师。农村厨师即“民间厨师”。这些厨师们经常是挑着萝筐(盛装碗筷等)走店主窜西家,为有红、白喜事的村民办“十大碗”,从中收取工钱,他们中一局部已由“肩挑萝筐”式改为“车装厨具”式,不只为拟办宴席的农家供应碗筷还包罗菜刀、菜板、桌椅板凳、后勤效劳等等。这些农村厨师没有正轨培训进修,缺乏卫生知识,卫生认识淡漠,操作简略粗拙,不注重小我卫生及安康情况。
(二)农户情况。跟着变革开放与经济文明的开展,农村劳动力大局部涌向城镇,留守在家“务农”的村民根本上是些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这些留守人员卫生认识淡漠,大局部忙于农活而无暇顾及卫生,房屋区情况卫生差,阴阳沟得不到实时清算,蚊蝇繁殖、鼠害不时、前提粗陋、不具有举行宴席的情况卫生前提及物质根底(如冰箱、洗消池等)。遇有红白喜事,普通都是在空场地上暂时搭个棚子作厨房、暂时挖个坑作灶窑,随意找个板板(有的甚至是门板)做菜板,在上面作凉菜、卤菜等等。
(三)效劳人员。村民遇有红白喜事时,普通都是亲属伴侣跑效劳,左邻右舍来帮助。参加制造的主厨人员和帮厨人员是在前来帮助的人员中暂时确定,人员混同,活动性大,统一件事能够轮换几小我来做,小我卫生习气差,着装不划一,未经安康反省和卫生常识培训,制造的菜肴质量很难包管,极易形成疾病传染。
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治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农村宴席的食品安全,预防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规,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农村自办宴席系农村家庭、集体自办的婚丧、祝寿、满月、乔迁新居、农忙季节请工等50人以上集体聚餐的宴席。
第三条凡在本镇辖区内举办农村自办宴席的户主和承办农村自办宴席烹饪的厨师及帮厨(工)人员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卫生要求
第四条厨师及帮厨(工)人员承接农村自办宴席烹调加工食品时应严格做到下列要求:
农村自办宴席专项检查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有效防控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我局当前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全面排查,彻底整治,巩固成果”的总体要求,突出以预防为主,真正摸清、摸全、摸透自办宴席食品安全重点区域、环节的潜在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二、检查内容
(一)检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否将农村自办宴席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是否成立领导小组和制定相关机制,是否有工作轨迹。
(二)检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全面建立农村自办宴席的信息收集、报告、备案工作机制。
乡村自办文化社会调查报告
农民自办文化,是指农民个别或群体依托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本,而进行的以知足本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质好处需求为目标的各类文化理论活动。农民自办文化是反映本地的经济根底、文化气氛及农民本身的本质的一个主要显示。近年来,区文化局在区委、区县政府的准确指导下,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点,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共同“四区”建立为出力点,积极搀扶和关怀乡村自办文化活动,鼎力开展乡村三项活动,全区各乡镇农民自办文化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具体调查我区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状况,近期,区文化局构成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调研组,深化各乡镇和乡村,采纳听报告请示、看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开展农民自办文化调研活动。现构成调研申报如下:
1、净化乡村文化市场,树立村庄文化新风。农民自办文化遍及具有文化理论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拟健康、参加者身心知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村庄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加个中的农民群众必定越多,响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迂腐、掉队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然后为构成文化乡风供应健康的养料和优越的导向。进修科学文化常识的多了,参与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钱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乡村精神文化建立。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村庄民风文化,或具有分歧水平的民风特征,是对村庄民风文化的承继。这是因为村庄民风文化在工夫布置、内容和方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均衡,与其生涯相顺应和相交融,轻易培育一起的兴致喜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厚的文化资本,因此,村庄民风文化很轻易被今天的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涯之中所因循、所采用,很轻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而,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成效,将为现代的乡村精神文化建立作出严重奉献。
3、进步农民文化本质,加强农民致富才能。在丰厚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首要目标和首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量,如,农民念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片子放映队(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越多、越普及,则越有助于进步广阔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本质,有助于乡村的经济发展。
4、添加沟通交流,促进乡村社会不变的聚合功用。因为农民自办文化普通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景象,然后也就大大地添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时机,其后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调和,有助于完成乡村社会的不变。有助于乡村调和社会的构建。
高校自办事业后勤改革建议
【摘要】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自办事业后勤如何正确认识自身进而确定下一步的改革发展路径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校自办事业后勤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自办事业后勤;后勤管理
高校后勤经过近20年的改革,直至当下,并存着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自办事业后勤、自办与外包结合的混合后勤、全外包后勤。自办事业后勤模式在当前后勤社会化方向明确但深化改革具体政策不明晰的情况下出现进一步增强的趋势,不少的学校将改革初期管办分离的甲乙方合并成立事业编制的后勤保障部,其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高校自办事业后勤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问题。学校后勤服务保障项目大多需要招标,要求承担单位具备独立法人资质。自办事业后勤无独立法人资质,难以承担校内原可承担的项目,使收入减少、市场缩小。(二)人的问题。1.人员补充问题。后勤人员结构性矛盾突出,急需补充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由于体制、机制等制约,补充困难。2.人员稳定问题。实现社保全员覆盖资金缺口大,导致劳动纠纷不断,外聘核心人员稳定难,制约了人力资源活力的激发。近年来很多学校大幅度提高校内职工收入、发放改革性津贴,而自办事业后勤无资金同步跟进,后勤在编职工与学校同职级人员相比收入差距拉大,影响员工对后勤工作的认可度和归属感,队伍稳定压力大。(三)财务问题。事业后勤立足校内,以社会效益为重,以保障能力、服务质量和挖潜节支为主要考核指标,不从事盈利性业务,收入来源有限,资金紧张,发展受限。(四)资产问题。资产产权属于学校,基础设施的新建、改造、维修应由学校承担。实际运行中,由于缺乏明晰的主体责任方,后勤为保证工作平稳,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而资金难以返还,减少了后勤可用资金。(五)新服务项目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层出不穷,师生对这样的服务使用热情很高,比如移动支付等,但是受制于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开展缓慢。
二、高校自办事业后勤存在问题分析
县级广电做好自办节目探索
广播电视节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和出路。最基层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应如何办好自办节目,怎样对节目进行适度改革呢?本文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把自办节目当产品、产业来经营节目是广播电视台的生命。然而现在还有许多人包括县级台的领导和编辑、记者,对县级台自办节目的认识多半停留在政治属性、社会效益上,而忽视了其经济属性。因此,多数县级台是
1把自办节目当做政治任务、政治责任来
完成,很少有人把它当做产品、产业来经营,更没有去讲求它的受众市场、经营规律、节目成本、综合效应。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县级台节目质量不高,收视率收听率低。因此,办好县级台的自办节目,首先要解放思想,在观念上进行彻底更新,树立一种正确的节目理念。要把自办节目当做一种产品、一项产业来策划、组织、经营,这样才可能使之适应市场,被受众认可,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高经济效益。
2找准自办节目定位
第一,自办节目要做到导向性和贴近性的统一。县级台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宣传阵地,自办新闻节目成为节目的重中之重,是主体,是龙头。要守好阵地、突出主题,把党的政策及时宣传到群众中去,节目贴近群众是关键。电视新闻要把镜头对准基层和群众,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首先,要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努力发掘和群众息息相关的新闻点,把时政新闻做得让观众爱看。其次,要从百姓的眼光去发现、发掘新闻点,用百姓的身边事影响和教育观众。县级台的根基在基层。群众中有很多先进的典型和事迹,同时,也有少数人所作所为与公共道德、法律相悖,这些鲜活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和总结,就应成为县级台新闻节目的生动素材。节目做出来后,会让观众觉得可亲、可信,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和教育。
第二,立足基层实际,凸显区域特色。县级台无论从资金、技术,还是人才、设施、办台经验等方面都难以与省、市大台相比。然而,县级台也有其独到之处和优势条件,那就是对本地受众的接近和对本乡本土的熟知,这点正是中央、省、市台所不能抢占的优势。县级台就要从栏目设置、节目形式、内容安排等方面打“特色牌”,唱出“拿手戏”。莒县广播电视台2006年新开办的《莒州纵横》栏目就打出了一个漂亮的“特色牌”。栏目记者走遍莒县的大街小巷,了解身边的鲜闻趣事,关心百姓的酸甜苦辣,只要是莒县观众身边的、想看的、关心的、感动的,都被纳入栏目的报道范围。《莒州纵横》栏目的推出,让莒县的百姓了解身边发生的一切,也真正体现了地方电视台所具有的地域优势。
论自办教会独立自主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开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一、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每一个民族之所以作为民族而存在,一个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的一切形式和表现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成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文化的发展推动民族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促进民族的繁荣,文化的落后制约民族的进步。民族文化的兴盛,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推动民族走向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衰落,则会削弱民族发展的动力。因此,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这个民族的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缔造、捍卫了伟大的祖国,共同创造、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水乳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中华文化形成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鲜明特征。秦汉雄风、盛唐气象,作为各民族共同铸就的文化辉煌,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推动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历久而弥新。少数民族文化对于中原文化有很强的向心性,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也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统一始终是主流。国家统一成为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是世界文化多样性赖以存在的基础。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瑰宝。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特色,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少数民族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交流是国家和民族交往的重要形式,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我国种桑养蚕技术和四大发明主要经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到西方,葡萄、黄瓜等农作物和琵琶、杂技等艺术主要通过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张骞的驼队与郑和的云帆,不仅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也将域外优秀文化引入中国,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民文化活动调查工作汇报
农民自办文化,是指农民个体或群体依靠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源,而进行的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质利益需要为目的的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农民自办文化是反映当地的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及农民自身的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近年来,区文化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配合“四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扶持和关心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农村三项活动,全区各乡镇农民自办文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全面了解我区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情况,近期,区文化局组成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和农村,采取听汇报、看材料,现场考察等形式,开展农民自办文化调研活动。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乡村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必然越多,相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博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乡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征,是对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这是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乡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今日的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活之中所沿袭、所采用,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如,农民读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电影放映队(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越多、越普及,则越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4、增加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其结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