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04:54: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竹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竹业调研报告

竹资源是重要的产业和生态资源,竹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竹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区有竹林35万亩,竹加工企业400多家,初步形成了百丈竹制品、瓶窑竹笋和中泰笛竹三大竹业集聚区。20*年全区竹业总产值15亿元,竹业为社会提供了7万个就业机会,同年我区加盟“中国竹子之乡”,成为浙江省竹业经济五强县市之一。规划建设彭公竹制品市场是顺应竹产业发展趋势、占据竹产业发展先机的必由之路。

一、规划建设彭公竹制品市场的三个理由

1、规划与建设彭公竹制品市场,是竹产业快速增长、内外销日趋旺盛和区域产业集群的必然选择。竹产业正从竹子的传统利用阶段、竹制品精深加工阶段,向竹化工、竹商贸、竹装饰材料等方向发展。我省有竹林面积1200万亩,竹业经济180亿元,形成了以**、**、**、**为主的浙北竹区,**、**为主的浙中竹区和**、**、**为主的浙南竹区。浙北是我国竹产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五个“中国竹子之乡”中有四个集聚在浙北地区。浙北竹区有着完备的产业体系,仅用占全省20%的竹子资源,就创造了占全省55%的竹业产值。而我区是浙北竹区的主产区,竹业产值和竹区面积均名列全省前五位。近几年来,我区的竹业蓬勃发展,出口成倍增长,内销十分兴旺,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竹制品加工企业有30余家,其中出口加工企业5家,年出口总额约三千万美元。20*年竹业总值占全区农业总值33.7%,竹业已成为我区都市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彭公竹制品市场是我区最大的竹制品商贸市场,也是全国最大的竹制品集散中心,该市场竹制品年销售量约占我区竹产值的70%,20*年市场交易额达5亿元。因此,规划建设彭公竹制品市场,改善市场硬件设施,提升市场服务档次,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竹制品商贸物流市场,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2、规划与建设彭公竹制品市场,是加快发展我区生态经济、提升竹产业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西部生态经济区是**最具生态活力的地区,其竹林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44.11%、森林面积的59.80%,竹业已是西部生态经济区中最具规模、优势最为明显的产业。该区域集聚了**区70%以上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对我区竹业经济贡献率达90%以上。而彭公竹制品市场在带动我区竹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竹农收入等方面,作用十分明显,规划建设彭公竹制品市场是保持我区生态经济持续增长的生态项目,更是民生项目。据估算,市场建成后至少可为西部四镇7万农业人口贡献30-50%的经济收益,人均收益可达2000-3000元。

3、规划与建设彭公竹制品市场,是发挥我区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传统优势必然要求。彭公竹制品市场位于104国道**与**接壤处,是浙北竹制品外运的必经之处,是一个自发形成的竹制品集散地。经历了20多年兴衰变迁,市场不断成长,“彭公”已经成为浙北竹制品集散中心的代名词。目前,彭公竹制品市场已培育了一批熟悉竹制品生产和经营、销售网络稳定的经营商户,这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锻造出来的竹制品经营团队,是市场赖以成长的基础,也是我们的优势与潜力所在。

二、彭公竹制品市场的现状

查看全文

竹业发展状况报告

最近,我们深入对毛竹重点林区乡镇,对四位种植大户低改竹林、五家毛竹加工企业及乡镇毛竹新植任务的落实,进行了走访了解,现将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毛竹产业现状

**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显示,全市毛竹林6.7万亩,至今,面积略有增加。据主管部门统计,现有毛竹林面积10万亩,集中分布在“五乡三场”,占全市毛竹面积的91.4%。其中:泽覃乡及原绵江林场5万亩;拔英乡及原拔英林场1万亩;日东乡及日东林场2万亩;大柏地乡1万亩;岗面乡1万亩。毛竹林面积仍然只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3.6%,蓄积量约1000万根。通过招商引资等措施,买竹山搞低改万亩以上大户3户;毛竹加工企业13家,其中:大柏地2家、泽覃4家、拔英2家、日东1家、城区4家,包括6家外商企业。毛竹新植(连片30亩以上),从**年至**年,全市仅3694亩,其中,沙洲坝七堡村境内一种植大户就新植毛竹实生苗2000多亩,占新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二、毛竹发展趋势

毛竹发展逐步为各级党政所重视,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去年,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毛竹产业发展的意见》(瑞发[2006]11号)文件,成立了专门机构,提出了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竹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确定了2015年毛竹面积增至30万亩的发展目标,并在政策扶持、科技指导、优化服务及奖、补激励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做大做强毛竹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这是今后我市毛竹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趋势之二,随各级、各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毛竹种植大户典型示范,广大干部群众,尤其竹农,对发展毛竹产业的认同感在不断增强。大柏地乡领导认为应把毛竹作为山区主导产业来抓,并提出“把竹山当田耕、把竹子当菜种、把竹林当果护”。

查看全文

我乡竹业协会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近几年来,我乡根据发展竹产业的具体要求,大力发展竹业协会,将农民的利益与协会的发展紧紧地捆在一起,实现了产销两旺,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竹业协会得到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

一、竹业协会基本情况

治平畲族乡乡域面积178平方公里,毛竹林面积14.5万亩。现有1个乡竹业协会和12个村竹业协会,乡村协会会员382个,会员占全乡农村人口总户数的12.7%,其中党员96个。通过协会的引导带动农户2000余户大力开发竹业,一年多的竹业协会动作,有力地促进了竹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00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99元,而协会会员的人均纯收入达3400余元,高出本地其他农民400余元。

一、主要做法

1、成立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切实加快我乡经济发展,根据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2005年3月中旬,我乡分别成立乡竹业协会和12个村竹业协会,乡竹业协会由分管林业乡党委副书记任协会会长,乡直各部门负责人和各村主任为成员。各村竹业协会由村支部书记任会长,按“党管、民办、民受益”的原则,健全和完善了领导机制和服务机构,制定了协会章程,明确了会员权利与义务。为广大竹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竹业产化经营。通过建立竹业协会,把广大竹农组织起来,提高了竹业的规模化程度,在不违背竹山承包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畅通了产品流通渠道,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竹业增效、农民增收。如社福村竹业协会,通过深入市场分析和行情调查,把带领竹农致富的方向定位在组织广大竹农大力发展竹胶板半成品,采取“协会会员五户联保、林权证抵押竹农贷款”的方法,帮助竹农解决购买生产竹胶板半成品机器设备的难题。组织10位文化程度较高的会员到外地培训加工技术,学成后回村帮助村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生产的竹胶板半成品由村竹业协会统一收购,销售到三明、永安和沙县等地。社福村在短短的一年内发展会员45户,年产竹胶板半成品1.75万套,实现产值70万元,同时带动全乡10个行政村生产加工竹胶板半成品。2005年全乡竹胶板半成品加工户达320户,年产竹胶板半成品15万套,产值达600余万元。

2、以服务会员为宗旨,全方位为会员服务。一年多来,先后邀请了省林学院竹业专家陈存及教授、市高级工程师周东雄等省市县竹业专家到我乡进行培训授课,现场指导,共举办了8期毛竹丰产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培训1000余人次,发放相关资料1500余份。充分利用电脑竹业,制作畲乡竹业网,将各行政村的产业特点制作成“各村特色产业”版块,积极向外推介治平。乡竹业协会定期为会员刊发“治平竹业简报”让会员可以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产品供求信息,经常跟踪走访会员,及时传递会员的困难和需求,形成了乡、村、协会三级之间真正的良性互动。积极推进了我乡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竹业协会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及时指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变“我能生产什么就向市场推销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经营什么”,改变粗放经营方式,提高科技含量,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如高峰村竹业协会,充分认识到竹山公路对改善竹山生产经营条件、提升竹山附加值的重要性。采取“群众筹集一点、政府补助一点、上级争取一点“的筹资方法,积极带领群众开通竹山公路5条18公里;治平村竹业协会针对市场闽笋干畅销行情,鼓励广大竹农并率先关闭小型造纸厂,大量生产闽笋干,协会组织人员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购销售,2005年治平村生产闽笋干达150吨,实现产值300万元。2005年三节岌组笋干加工大户刘尧林仅这项达4万元。

查看全文

我乡竹业协会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近几年来,我乡根据发展竹产业的具体要求,大力发展竹业协会,将农民的利益与协会的发展紧紧地捆在一起,实现了产销两旺,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竹业协会得到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

一、竹业协会基本情况

治平畲族乡乡域面积178平方公里,毛竹林面积14.5万亩。现有1个乡竹业协会和12个村竹业协会,乡村协会会员382个,会员占全乡农村人口总户数的12.7%,其中党员96个。通过协会的引导带动农户2000余户大力开发竹业,一年多的竹业协会动作,有力地促进了竹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00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99元,而协会会员的人均纯收入达3400余元,高出本地其他农民400余元。

一、主要做法

1、成立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切实加快我乡经济发展,根据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2005年3月中旬,我乡分别成立乡竹业协会和12个村竹业协会,乡竹业协会由分管林业乡党委副书记任协会会长,乡直各部门负责人和各村主任为成员。各村竹业协会由村支部书记任会长,按“党管、民办、民受益”的原则,健全和完善了领导机制和服务机构,制定了协会章程,明确了会员权利与义务。为广大竹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竹业产化经营。通过建立竹业协会,把广大竹农组织起来,提高了竹业的规模化程度,在不违背竹山承包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畅通了产品流通渠道,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竹业增效、农民增收。如社福村竹业协会,通过深入市场分析和行情调查,把带领竹农致富的方向定位在组织广大竹农大力发展竹胶板半成品,采取“协会会员五户联保、林权证抵押竹农贷款”的方法,帮助竹农解决购买生产竹胶板半成品机器设备的难题。组织10位文化程度较高的会员到外地培训加工技术,学成后回村帮助村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生产的竹胶板半成品由村竹业协会统一收购,销售到三明、永安和沙县等地。社福村在短短的一年内发展会员45户,年产竹胶板半成品1.75万套,实现产值70万元,同时带动全乡10个行政村生产加工竹胶板半成品。2005年全乡竹胶板半成品加工户达320户,年产竹胶板半成品15万套,产值达600余万元。

2、以服务会员为宗旨,全方位为会员服务。一年多来,先后邀请了省林学院竹业专家陈存及教授、市高级工程师周东雄等省市县竹业专家到我乡进行培训授课,现场指导,共举办了8期毛竹丰产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培训1000余人次,发放相关资料1500余份。充分利用电脑竹业,制作畲乡竹业网,将各行政村的产业特点制作成“各村特色产业”版块,积极向外推介治平。乡竹业协会定期为会员刊发“治平竹业简报”让会员可以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产品供求信息,经常跟踪走访会员,及时传递会员的困难和需求,形成了乡、村、协会三级之间真正的良性互动。积极推进了我乡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竹业协会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及时指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变“我能生产什么就向市场推销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经营什么”,改变粗放经营方式,提高科技含量,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如高峰村竹业协会,充分认识到竹山公路对改善竹山生产经营条件、提升竹山附加值的重要性。采取“群众筹集一点、政府补助一点、上级争取一点“的筹资方法,积极带领群众开通竹山公路5条18公里;治平村竹业协会针对市场闽笋干畅销行情,鼓励广大竹农并率先关闭小型造纸厂,大量生产闽笋干,协会组织人员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购销售,2005年治平村生产闽笋干达150吨,实现产值300万元。2005年三节岌组笋干加工大户刘尧林仅这项达4万元。

查看全文

竹业参与式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遂昌县三仁畲族乡自2000年开始,围绕竹业发展,进行了参与式林业体系建设。通过投入机制创新,改变政府资金投向,引导和形成经营者对竹林经营的主动投入并成为投入主体。实施推广机制和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通过技术的参与式设计和技术推广新体系建设,构建自下而上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开展竹林高效经营新技术示范与推广,竹业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参与式机制创新技术推广竹产业

遂昌县三仁畲族乡距县城妙高镇6公里,总面积79km2,辖十四个行政村,总人口0.83万人。全乡林业用地面积0.56万公顷,其中竹林面积0.12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0%。竹林基本集中分布在县道三石公路两侧,立地条件较好的低山丘陵地带,是我县的主要竹产区之一。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乡竹业产值1700万元,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43%,农村人均年纯收入3081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竹产业。竹产业已经成为遂昌县三仁乡广大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竹子真正成为遂昌县三仁乡人民的“聚宝盆”。

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开展竹类经营历史悠久。早在清朝,遂昌县三仁小忠的“龙藏”冬笋即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说明当时三仁的竹笋生产已有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后期,在政府和业务部门的重视、扶持下,遂昌县三仁乡的竹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自2000年开始,围绕竹业发展,在遂昌开展了参与式林业体系建设[1],通过竹林高效经营示范与推广,竹林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据调查,高效经营的竹林年产值达到3.0-4.5万元/公顷,最高产值仅竹笋一项就达6.0万元/公顷,竹林经营效益实现历史性突破,农户参与竹林高效经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遂昌县三仁乡竹产业化发展对推进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遂昌县三仁乡在竹业发展过程中机制创新的实践和效果进行总结。

1问题提出

竹业是浙江省主要林业产业之一,竹产业对我省山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竹业在我省实行的是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制度,属于“超小型”经营组织规模。小规模经营政策,使土地生产经营缺少规模效应,减缓了现代农业对传统农业的替代步伐。从农业生产保障体系上,由于农业制度的不完善,林地承包到户后,林地经营主体不明确,使农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缺乏基本建设投资,使林地病虫害统一防治、农业科技推广等现代化集约经营技术措施难以实施,农业生产的计划性下降。其次,小规模农户经营使每个农户在信息获得、农产品生产、搜寻消费者以及农产品销售等市场化过程中,交易成本提高,降低了农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土地制度来看,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土地制度。农户对土地的使用完全依据农户自己的意愿,农户对自己经营的土地可以采取精耕细作,也可以粗放经营,甚至搁荒,还可以进行短期化掠夺式经营,无论是从土地资源,还是从农户行为,都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木竹业发展工作打算

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必然要求。要加快建立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五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评估程序和标准。大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民营林场等林业合作组织,开展自我服务,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提高林业经营效益。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林业和经济建设项目。鼓励发展各类林业专业协会,引导和规范各类林业中介组织健康发展。

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生态性、战略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瓶颈约束效应日益凸显,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林业产业是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作为林业大县,林业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尤显重要,为适应新形式要求,抢抓发展机遇,立足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我县林业产业,特编制本发展规划。

一、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情况

一森林资源

全县林业用地520.6万亩,县具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其中:有林地面积476.2万亩,占林业用地91.4%疏林地面积3.85万亩,占0.7%灌木林地面积17.3万亩,占3.3%未成林造林地3.68万亩,占0.7%宜林荒山7.54万亩,占1.4%有林地蓄积1397.13万立方米,有林地以杉松为主,残次林、低产林所占比重较大。有林地平均每亩蓄积2.68立方米。

全县森林覆盖率72.8%林木绿化率74.5%

查看全文

培育高效笋竹林基地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

×上坪乡素有“毛竹之乡”之称,毛竹林面积约10万亩,人均拥有竹山面积15亩,竹山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80%左右。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2003年,上坪乡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两个百万亩”基地建设的要求,一手抓林改,一手抓低改,培育高效型笋竹林基地,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本次林改,应改面积为95606亩,现已完成林改发换证面积89930亩,占任务的94.1%。2004年8月被三明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毛竹乡镇”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突出一个重点,抓好一个示范,组建一个协会,培育一个龙头。

一、突出一个重点,抓好林权制度改革

根据上坪乡发展实际,镇党委、政府统一认识,抓好林改就是抓住农村工作的中心,牵住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抓好林改就能使乡村干部有所作为,真正做到“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抓好林改在林区就能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抓早、抓紧、抓好”林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组织开展了进一步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一是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全乡上下积极行动起来,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每人挂包一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配有3-5名干部。同时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形成齐抓林改的工作格局,这是搞好林改的前提。二是广泛宣传,群众参与。广大村民是林改工作的主体,林改工作涉及每户竹农,看山场、签合同,都必须发动竹农共同参与,这是搞好林改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进村入户,开会座谈,印发材料、张贴宣传单等,充分发动竹农参与林改工作,做到林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依法办事,规范操作。我们始终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林改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这是搞好林改工作的保障措施。四是落实到户,增效增收。这是林改的目的所在。我们把林改工作当作贯彻去年中央9号文件和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具体实践,顺从民意,发证到户。林改工作,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

1.确保了林区稳定,人心安定。由于我乡1997年没有进行毛竹山第二轮延包工作,2004年正好是第一轮承包到期,村民思想有所波动,“打乱按人均分山”的想法在一些村民中有一定的影响,乡里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稳定工作的压力。去年10月份,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林改工作,对上坪乡来讲这好比是一场及时雨,我们抓住这次机会,一步到位,“大稳定、小调整,延包30年”发证到户,群众吃了定心丸,这样确保了林区稳定,人心安定。按群众的话讲就是“山定主,竹定根,人定心”。

2.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群众的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由过去的被动、粗放的经营管理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式高效经营管理。体现在“二个提高”:①竹农护笋养竹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过去护笋养竹政府下通告,干部巡山分兵把守,效果还很不理想,现在群众自觉留“大、好、壮”的笋种,插上标签、象选女婿一样。②竹农科学育竹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老小病竹下山,竹山实行动态管理,示范园区的竹山Ⅰ度、Ⅱ度、Ⅲ度竹的比例基本上达到1:1:1。“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的经营理念为越来越多的竹农所接受。二是政府职能发生转变:从过去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转变为指导、引导、帮助、服务。三是干群关系发生转变:过去群众看到干部能躲就躲,群众把乡镇干部看作是“要钱、要粮、要命”的三要干部,现在是找干部、盼干部、要干部来帮助解决问题。

3.实现了“三个增加”:一是增加了投入。做到了三个舍得:舍得将钱掏出来,购买笋竹专用肥,搞高效经营;舍得将钱投入开设竹山便道;舍得将钱掏出来搞山地水利、竹山引水喷灌。二是增加了收入。村集体通过收取林地使用费全乡可增收40万元左右,村均收入4万元,示范园区2000多亩竹山平均亩收入1200元左右,最高亩收入3000元。三是增加了就业。男女老幼齐上山,冬闲变农忙,大部份农户在生产季节都要雇工,同时全乡有20多个竹胶板半成品加工点可增加就业200多人。明新竹业有限公司增加就业近200人。

查看全文

培育高效笋竹林基地 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

上坪乡素有“毛竹之乡”之称,毛竹林面积约10万亩,人均拥有竹山面积15亩,竹山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80%左右。2003年,上坪乡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两个百万亩”基地建设的要求,一手抓林改,一手抓低改,培育高效型笋竹林基地,促进竹业增效竹农增收。本次林改,应改面积为95606亩,现已完成林改发换证面积89930亩,占任务的94.1%。2004年8月被三明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毛竹乡镇”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突出一个重点,抓好一个示范,组建一个协会,培育一个龙头。

一、突出一个重点,抓好林权制度改革

根据上坪乡发展实际,镇党委、政府统一认识,抓好林改就是抓住农村工作的中心,牵住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抓好林改就能使乡村干部有所作为,真正做到“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抓好林改在林区就能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抓早、抓紧、抓好”林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组织开展了进一步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一是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全乡上下积极行动起来,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每人挂包一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配有3-5名干部。同时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形成齐抓林改的工作格局,这是搞好林改的前提。二是广泛宣传,群众参与。广大村民是林改工作的主体,林改工作涉及每户竹农,看山场、签合同,都必须发动竹农共同参与,这是搞好林改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进村入户,开会座谈,印发材料、张贴宣传单等,充分发动竹农参与林改工作,做到林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依法办事,规范操作。我们始终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林改方案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这是搞好林改工作的保障措施。四是落实到户,增效增收。这是林改的目的所在。我们把林改工作当作贯彻去年中央9号文件和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具体实践,顺从民意,发证到户。林改工作,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

1.确保了林区稳定,人心安定。由于我乡1997年没有进行毛竹山第二轮延包工作,2004年正好是第一轮承包到期,村民思想有所波动,“打乱按人均分山”的想法在一些村民中有一定的影响,乡里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稳定工作的压力。去年10月份,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林改工作,对上坪乡来讲这好比是一场及时雨,我们抓住这次机会,一步到位,“大稳定、小调整,延包30年”发证到户,群众吃了定心丸,这样确保了林区稳定,人心安定。按群众的话讲就是“山定主,竹定根,人定心”。

2.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群众的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由过去的被动、粗放的经营管理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式高效经营管理。体现在“二个提高”:①竹农护笋养竹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过去护笋养竹政府下通告,干部巡山分兵把守,效果还很不理想,现在群众自觉留“大、好、壮”的笋种,插上标签、象选女婿一样。②竹农科学育竹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老小病竹下山,竹山实行动态管理,示范园区的竹山Ⅰ度、Ⅱ度、Ⅲ度竹的比例基本上达到1:1:1。“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的经营理念为越来越多的竹农所接受。二是政府职能发生转变:从过去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转变为指导、引导、帮助、服务。三是干群关系发生转变:过去群众看到干部能躲就躲,群众把乡镇干部看作是“要钱、要粮、要命”的三要干部,现在是找干部、盼干部、要干部来帮助解决问题。

3.实现了“三个增加”:一是增加了投入。做到了三个舍得:舍得将钱掏出来,购买笋竹专用肥,搞高效经营;舍得将钱投入开设竹山便道;舍得将钱掏出来搞山地水利、竹山引水喷灌。二是增加了收入。村集体通过收取林地使用费全乡可增收40万元左右,村均收入4万元,示范园区2000多亩竹山平均亩收入1200元左右,最高亩收入3000元。三是增加了就业。男女老幼齐上山,冬闲变农忙,大部份农户在生产季节都要雇工,同时全乡有20多个竹胶板半成品加工点可增加就业200多人。明新竹业有限公司增加就业近200人。

查看全文

村镇竹业生产工作意见

各行政村: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的竹林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竹林资源培育与措施

1、目标任务:

全镇留养新竹187万株以上,大年竹林亩均留养新竹胸径在8寸以上的60株,花年竹留养新竹胸径在8寸以上的40株,小年竹林全部留养新竹不得采挖竹笋。

2、技术与措施:

查看全文

林业局毛竹业发展工作意见

为了更好地培育毛竹资源,搞好竹产业的开发利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齐头并进。特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毛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大力推进毛竹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随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毛竹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亲睐,广泛用于建材、家俱、医药、造纸、电脑键盘、医疗保健、绿色食品、高分子材料以及旅游观光等,为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批新开发的竹产品,如重竹地板、高档竹家俱、竹模压平托盘、侧压板、竹键盘等竹产品已经走上市场,并形成了规模生产和出口创汇。近年来,由于全市加大了竹产品的研发,仅今年投入竹产品开发的资金达到了8.92亿元,明年将突破10亿元以上;全市工业园区就竹产业一项可增加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以上。综上所述,大力推进我市竹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森林、实现绿色崛起、维护生态安全、推动强县富民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大力推进毛竹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引导林农和企业走绿色崛起、低碳环保之路,下大力气培育丰产林基地,千方百计提高单产、增加毛竹蓄积量,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环境,不断创新产品科技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走出一条以竹代木、以竹代塑、强县富民的新路子,从而打造为全省最大的竹产业加工基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