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04:50: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主要原因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治安主要原因思考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工作成效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进步,直接影响农村经济以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影响农村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人员思想观念发生变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特别是私有制经济成分的扩大,对原有的传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产生极大的冲击,使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私有观念滋长,“拜金主义”盛行,使得一些人道德沦丧,价值观扭曲,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加之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准,一些腐朽、落后、愚昧的东西很容易占据他们的思维空间,导致法律意识淡薄,最终酿成案件。**—**年,鼎城区公安局抓获的农村违法犯罪嫌疑人中,90%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大量的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再加上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导致了日益增多的剩余劳动力与日益减少的耕地的矛盾。由于缺少必要的引导、管理、教育和就业培训,使这些剩余劳动力产生了一批游手好闲人员,在物质与金钱诱惑下,极易导致违法犯罪。
(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滞后。受各种因素制约,农村一些普法教育流于形式,普法工作未能真正在农村人口中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很多人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不知道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的界限。许多农民法律意识相当薄弱,不能在法律约束下去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也不懂得用法律武器去寻求保护,易采取过激行为发泄不满,有的受家族和狭隘个人主义的驱使,盲目随从,参与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
(四)农村基层政权战斗力不强。目前,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农村基层政权对农村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有所下降,一些基层组织不健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地方基层治保组织形同虚设,重点人口失控,帮教措施不落实。同时,大多数农村治保组织只注重对盗窃案件的预防,而忽视黄赌毒及封建迷信的预防和制止,忽视了对违悖伦理道德事情的调节与控制。个别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低下,参加地下“六合彩”赌博和迷信活动,丧失立场,带头阻碍执法机关执行公务,带头闹事,使矛盾日趋尖锐、激化。
当前农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笔者在下派挂职期间对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集体上访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在这里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当前农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
(一)村干部的腐败问题,是导致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当前一些村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村民代表会和村民议事会形同摆设,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村务公开不到位、内容不实、不详。加之村干部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村干部腐败问题日趋严重。一般表现在村干部利用公款吃吃喝喝,用公款购买手机、安装个人电话,借土地承包、工程建设之机搞暗箱操作捞取好处,贪占一些群众少知内情的占地补偿款、承包费等。这些腐败问题不但使村干部在群众面前丧失了威信,而且直接侵犯了群众的经济利益,成为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
(二)换届选举工作存在弊端,引发集体上访。一是有的选举不公正或搞金钱贿选,群众不服;二是个别领导热衷于指手画脚,干预村民自治选举,破坏民选程序,甚至有的地方暗箱操作;三是新一届村委会不处理上一届村委会的有关事务,使得一些遗留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四是在一些农村的选举中,某些家族出于维护自身小团体的利益,经常凭借其族大、人多的优势,把持选举,甚至出现以家族势力拉票、毁票的手段干扰选举;五是由农村宗族势力领头或操纵,以告倒现任村干部,使本宗族的人当上村级组织的领导人为目的,借助宗族势力,采取诬告陷害、欺骗拉拢、威逼相加等手段煽动群众上访。
(三)基层政府对村干部管理不严,工作方式简单。对于群众反映村干部的问题,基层政府组织不是依法办事,秉公处理,而是采取袒护态度,久拖不决,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直到造成矛盾激化后,才予以解决。更有甚者基层干部作风简单粗暴或思想道德不纯,存有欺民虐民现象,对群众反映村干部的问题不是积极的解决,而是采取压制和抓人的办法,结果造成干群关系极为对立。少数基层政府组织对待群众的上访不是积极解决问题,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围追堵截"上,结果堵不胜堵、截不胜截。反而造成越级赴省进京上访的发生。
(四)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引发农民对抗情绪。主要表现在有些基层组织不健全,管理涣散,班子成员不团结;村干部群众意识淡薄、官僚主义严重,村里的重大事项不开会不商量,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村干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只知完成乡镇下达的任务,而不去保护村民利益;村干部不负责任,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对老百姓疾苦不闻不问;村干部抱着个人利益不放,办事故意找茬,态度蛮横。这些影响干群关系的原因引发了农民的对抗情绪。其次乡镇党委、政府对干部的考察单纯以能否完成乡镇下达的任务为标准,缺少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严格有效的统一管理。还有就是有些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存有矛盾,互相抵制扯皮,造成群众自治陷于瘫痪。再者由于利益驱动和干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村干部要寻找乡镇干部作靠山,乡镇干部需要在村级培养依靠力量,导致了目前乡、村两级干部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网和经济利益的一致性,使得一些村干部横行乡里,村委会形同虚设。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不信任,遇到问题后,采取上访的途径寻求解决成为必然。
林业病虫害发生主要原因与措施
摘要:病虫害对林业建设产生较大危害,对其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稳定十分不利,相关管理部门认为有效防止病虫害发生的意义不容忽视。对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针对性提出营造混交林、大范围推广科学营林技术、应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强化林业病虫害监测预报等一系列防治措施,以期对林业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原因;防治措施
林业健康发展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意义重大,但是当前如何有效维持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其中病虫害对林业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呈现出多样性之突出特点,导致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较大。主要围绕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据此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
1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第一,范围大。林区面积大,这也是导致林业病虫害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病虫害发生后会在短时间内蔓延开,造成林业病虫害受灾范围广,发生林业病虫害面积大。第二,种类多。林业病虫害往往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比如杉木炭疽病、板栗疫病等。不同的林业病虫害相应的防治措施存在一定差异,造成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第三,根治性差。并不是每种林业病虫害都能够被彻底根除,部分林业病虫害即使经过科学治理后仍会反复发生,对林区健康、树木生长所产生的危害非同一般,增加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困难程度。
2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过程及原因,提出了审计工作中各环节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防范;控制
1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过程分析
1.1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外部原因。
主要是指独立于审计主体之外的原因,诸如审计主体面临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社会环境是指公众素质、舆论导向等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如果社会公众审计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增强,企业便会积极主动地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严格会计核算,降低审计风险。反之就会产生或增加审计风险。
企业多元化战略成败主要原因
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从目前看,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其实,多元化作为经营战略,其本身无优劣之分。企业运用这种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两者相符,就能成功;否则,必然失败。那么,影响多元化经营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呢?
1、供求矛盾及市场竞争的程度
供求矛盾与市场竞争程度是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制定和实施经营战略的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部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推行多元化战略,把经营范围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并且几乎无一例外地取得了成功。殊不知,当时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成功是因为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当时是短缺经济时代市场空间很大;其次,企业的生产经营以扩大规模,提高产能为核心,市场竞争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绝大多数行业竞争疲软,行业壁垒尚未形成,这些都为新成员或新产品的进入提供了契机。因此,在这特定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的成功也就顺理成章。
对于今天的企业而言,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短缺经济在绝大多数领域基本结束,部分行业生产相对过剩。在此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甚至无利、亏损经营。企业如果无视环境的变化,一味追求多元化,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大风险。近些年,多元化经营所导致企业失败率的大幅度提高,就证明了这个道理。早期的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初,多元化经营的理念甚为流行。但这些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市场化的资本运作缺乏经验。同时,由于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在投资决策方面往往缺乏应有的谨慎和制约,造成许多企业盲目投资扩张,其结果是战线拉得过长,主业模糊,各项业务间的协调不够,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9)说“某种制度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可能运行的非常有效,但在另一阶段则可能变得有问题了”。这对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失败无疑是一种注释。
2、行业或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位置
农业产业化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产业化将逐渐融合于世界农业,和世界各国农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站在世界农业的制高点看我国的农业就会明确,我国的农业如何奋起直追,并明了“追”什么?
新经济下如何经营农业产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拉动经济,扩大再就业。
必须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富有责任心的现代经营者。他们能够依靠党的政策,了解中国农业的现有布局,引进国外农业的先进理念,脚踏实地把经营的产业做大、做强,增加高科技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国加入WTO后,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不在国有、集体、民营、私有等概念上的差别,而在于经营者的思想。思路决定着出路,出路在于创新。在操作中经营者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思想、观念领域进行整合,把政治家、科学家、金融家、企业家等素质结合起来,利用好国家的政策,肩负起振兴民族的巨大责任,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党,把党的政策真正地用好、用足,落到实处。经营者必须懂得,党的政策仅仅是指出了方向,提供了平台,创造了环境,具体的操作还在于自己。比如对待科学家,他是搞科研的人,就要让他一门心思地搞科研,将他的技术成果转化到产业中来,绝对不能将经营中产生的风险转化到他的头上。这样才有利于在企业经营中凝聚人气,在企业经营中人气就是财气。农业产业化虽然在我国还是比较新的概念,但随着WTO的加入,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将逐渐融合于世界农业,和世界各国农业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站在世界农业的制高点看我国的农业,就会明确我国的农业如何奋起直追,以及“追”什么?经营者必须“抢”机遇,而不只是“抓”机遇。“流”在市场经济中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人要“流”,物要“流”,资产要“流”,流得越快说明新的办法越多,资金周转得越快,成本越低。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者必须具有高素质、高品位、懂生产,在实践摸索中真正会操作资产运作、资本运作、货币运作(在社会中很多人一旦懂得了资产、资本、货币运作,就把生产放在了一边,这是很危险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者要真正懂得肩负的责任。企业的经营在理论上以赢利为最大化,但是社会这个大的平台养育了你,没有这个平台你便寸步难行。也就是说,你应帮国家、帮社会挑一部分担子。
新理念在现代农业产业化市场经营中,我们接受了三个新的理念——有形的、无形的、非本体的。“有形的”就是怎么抓农业产品的质量、标准,并且根据每个地区的布局、地理气候进行原始、细化的大分工,产品的标准一定要达到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这就为我们中国农业的产品与世界接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等于说对我们农业产品的细化做了规划,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的可信度,这是将我国的农产品走出去和世界农产品请进来的一个交点。有形最大的问题是必须预测出市场的需求,重点在于落实。“无形的”主要是在“有形的”基础上创立出品牌。品牌不但是企业的财富,也是激活企业产品的灵魂。同样的产品,由于品牌的差异,市场价格大相径庭,这就是品牌的效应所在。创立、维护企业自身产品的品牌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工业产品在世界上已经有部分的知名品牌,可是农业产品却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农产品有较大的差距,缺乏响当当的品牌产品。“非本体”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的字眼,在经营合作过程中,我们通过和文艺界方面人士的交流,借用了这个新词汇——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结合,最后终端产品中有形象包装和Logal,这就是无形与有形结合后加之文化艺术产生的“非本体”。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通过文化的结合,通过“非本体”的结合可以使农业产业中的每一个产品迅速走向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影响四川省出口商贸的主要原因
一、四川省出口业务基础薄弱
近30年来,我省对外出口业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方面出口创汇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主要表现在80年代我省出口产品是农副产品等低附加值占主导地位,而90年代至今,我省更注重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如1997~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连年增长,增幅分别为17.7%、13.9%、17.8%、22.2%。另外,我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国有外贸公司、自营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私营企业共同出口的出口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同时外贸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这都促进了我省开放型经济的形成,加快了对外出口业务的发展。
但是,由于我省外贸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而我省出口额已与东部沿海各省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我省出口规模很小,2000年全省外贸出口仅13.96亿美元;2001年,全省外贸出口达到15.83亿美元;2002年完成出口24.8亿美元。2003年,四川进出口总额为56.4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仅为0.72%。另一方面,出口企业流动资金紧缺,亏损严重,经营困难,市场竞争力日趋下降。因此,加快出口经营主体、出口商品、出口市场和贸易方式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
二、影响四川出口业务的主要因素
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大省,近年来经济增长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四川的出口创汇能力有限。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四川外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呢?
(一)地理限制
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二元结构
一、中国的三农问题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之谓也。这一称谓今天已经纳入了官方话语之中,被广泛使用。从近况看,三农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领导人言之凿凿把它视为重中之重,为政之首:媒体则把它作为重大题材连篇累牍地予以报道;在年初的“两会”上,三农问题甚至成了代表们最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关提案的数量在所有的提案中遥遥领先;由此也足见三农问题的严重性。
那么,什么是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形呢?笔者在调查中,曾听农民说“我爷爷流血,我爸爸流汗,到了我自己则是流泪”。这句话换成可被接受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中国农民曾为新中国的建立流血,为国家工业化流汗,现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则因贫穷和不公正的遭遇而流泪。而他们流泪是发生在整个经济快速增长,城市生活日新月异的情况底下,因而就格外痛苦,比流血和流汗的遭遇更惨。这也许就是三农问题形象的概括。
一位农村基层干部则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李昌平,2002),观之大多数农村,大抵没有错。从收入这项核心指标看,过去几年农民收入一直处于十分低迷的状态,农民生产投资和生活消费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不少地方的农村经济已不再像改革初期那样充满活力和生机。200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253元,而且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所属32个市县的2万多个农村家庭的调查(郭建军,2001),低收入组和中低收入组占了54.2%,这部分人是21世纪中国的贫下中农;调查还显示,1%的最高收入农户拥有的全部收入是20%最低收入农户全部收入的1.7倍。
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显著扩大。2002年二者的差距已经超过3:1。如果考虑到农民收入的统计数据有一定的水分,而城市居民还享有农民无法享受到的多种福利,如福利住房、公费医疗、单位发放的实物收入等,那么,差距将会更大。世界银行(1998)在一份报告中认为这部分福利应达到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4左右。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估计进行调整,真实的差距接近6:1。这一差距,按照国际标准衡量是巨大的和少见的。在同一报告中世界银行还指出,“36个国家的数据表明,城乡之间收入比率超过2的极为罕见:在绝大多数国家,农村收入为城市收入的2/3或更多一些。”中国的情况已经远远超出这一比例。
从资源分配的具体情况看,城乡之间的不平等随处可见,且日趋严重。比如,1998年以来,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国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用于农业(不包括林业、水利)的份额很低。1998一2001年,中央安排国债资金5100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为56亿元,占1.1%,仅能满足同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10%左右(农业部,2002)。
反映当前挫伤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建议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农民负担的大幅减免,农村基层工作的压力得以相对减轻,但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却未因此而大幅提高。
一、影响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就桃源县而言,当前工作影响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待遇偏低,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镇、村基层干部普遍待遇比较低,特别是村干部,一般他们的误工年收入高的为1200---1400元,低的600--700元,除去差旅费后所剩无几;有的村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家庭劳动力不足,经济发展不如一般群众,家庭无积累,年老离任后生活比较困难。
二是基层矛盾多,工作任务繁重。
探索品质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意义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自1984年至今,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简要历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必将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专业与学科体系中开始有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基本同步的,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梳理建设历程、分析发展原因和总结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简要历程
1.思想政治教育(1984—1995)
设置本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奇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讨论,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