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01:27: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猪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廉价猪肉还能吃多久
从太原市集贸市场上了解到的信息显示:目前,新鲜猪肉的价格,已经从一个月前的每斤7.5元左右降到每斤6.5元左右,个别市场降至每斤6元以下,1斤猪肉的价格不到豆角、蒜苔、茄子三种蔬菜平均价的1.5倍。单从价格看,吃猪肉比吃菜还合算。从活猪的出售价格看,最近一周全省每斤活猪的出售价格在4.29到4.34元之间(资料来自猪E网),市场上玉米收购价大约为每斤0.83元左右,据此推算,目前山西的猪粮比价约为1:5.21,低于1:6的盈亏平衡点。全省养猪业,受猪肉价格下跌,饲料价格上涨双重压力的影响,已经无利可图,出现了亏损。
猪肉价格大幅下跌,对于消费者来说,既是喜,也是忧。喜的是可以花较少的钱吃到较多的猪肉,忧的是这样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2007年的猪肉价格飞涨是否还会再次重演。
一、猪肉价格下行的成因
自2009年至今,全省养猪业克服金融危机、H1N1、饲料涨价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取得了很大发展,猪肉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猪肉价格下跌的状况在所难免。究其成因主要有:
一是受2007年高价猪肉的刺激,生猪生产能力越来越强。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户由2008年一季度的508家,发展到2009年一季度的594家,2010年一季度的642家,生猪规模养殖户户均期末存栏由2008年一季度的561头,提高到2009年一季度的720头,2010年一季度的880头;生猪养殖单位由2008年一季度的281个,发展到2009年一季度的528个,2010年一季度的622个。生猪养殖单位平均期末存栏2008年一季度为1406头,2009年1季度为1139头,2010年一季度为1170头。生猪规模养殖户户均拥有固定资产,由2008年年末的129.3万元,提高到2009年年末的138.2万元,生猪养殖单位平均拥有固定资产,由2008年年末的249.0万元,提高到2009年年末的346.3万元。
二是为了稳定菜篮子,政府逐年加大了对生猪养殖的支持力度。2007年猪肉价格飞涨以后,各级政府为了稳定猪肉价格,确保人们的菜篮子,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生猪发展的政策,实施母猪保险补贴,加大对生猪的防疫,生猪生产大县实施优惠和奖励政策,猪肉价格过低时启动冻肉收储等。这些调控措施的实施,在猪肉短缺时,极大地促进了生猪的生产;在猪肉过剩时,坚定了生猪养殖户和生猪养殖单位战胜困难的信心,保证了生猪的平稳发展,稳定了猪肉市场。
商务局猪肉安全计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认真部署安排
强化安全意识,高度重视中秋国庆期间猪肉品安全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由大队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并把责任落实到机关股室,执法工作人员当中,做了部署安排。
二、突出重点,强化监督,认真开展专项检查
(1)突出重点。县城各农贸市场猪肉销售摊位、城乡结合部猪肉品销售摊点,大的乡镇农贸市场猪肉品销售摊位。
(2)强化监督,认真开展专项检查。一是会同工商、公安、农业、质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二是商务行政执法队进行每日巡回检查。
(3)检查内容。各农贸市场屠商是否有卖私肉等行为;城乡结合部猪肉品摊点是否有卖病害肉和走私肉销往县城市场的行为,一旦发现违法违规销售猪肉的人和事,从严处理。
猪肉供应调查报告
元月下旬至2月初,罕见的雨雪冰冻恶劣天气,给*春节期间的猪肉供应保障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居巢区商务局为确保春节期间城区居民食肉的需求,切实履行职责,全力以赴,采取多种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应对雪灾造成的生猪货源紧缺、交通运输困难和肉价上涨等因素,完全保证了市场猪肉供应,稳定了物价,稳定了市场。同时,也为今后应对同类事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建立组织,制定预案,大力宣传,稳定社会
我局围绕战雪灾,保供应,稳定社会的工作目标,及时成立春节期间保障猪肉供应领导小组,负责猪肉供应和猪肉批发临时价格干预工作。在2008年春节来临之际,我局即与食品公司协同分析研究春节期间城区猪肉供应计划,提前联系了河南、山东、阜阳等地的生猪供货商,落实每天运送*生猪400头的计划。印发告全市屠户通知书,张贴定点屠宰场及城区各大菜市场,并通过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向市民承诺保障春节猪肉供应的各项措施,营造春节期间*猪肉供应的良好环境,平息老百姓恐慌心理,构建祥和的春节氛围。
二、实施应急措施,确保生猪货源
面对突发雪灾造成生猪价格上涨和运输中断等问题,我们及时制定应急方案,一是对本埠养猪大户存栏生猪进行了摸底,计划应对雪灾外地生猪运送不到位,调运本地生猪应急供应的预案,保障每天市场供应的屠宰量。二是提前联系当日发货数量和运输信息,派员到途中接应运输车辆,帮助采购人员战雪灾保送货,为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销费量,冒着冰天雪地的风险,调运本地存栏生猪弥补屠宰量的不足。对运输途中冻病死的生猪给予全额补偿,对进场当日未宰的存栏生猪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使大雪时期每天进场屠宰生猪基本达到400头左右。三是落实生猪屠宰补贴办法,保证充足的进场生猪货源数量。由于河南、山东等地生猪价格上涨和我区猪肉批发限价,少数供货商将原供我市的生猪转送外地,鉴于供货实际价格和周边地区的行情,我们及时实行进场屠宰生猪每头补助40元,致使外运的供货商重返我区,使我市生猪货源逐日增多。自元月31日至2月4日共屠宰生猪2345头,保障了我市居民春节食肉的需求。
三、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政策,坚决扼制竞相抬价行为
严厉整治销售病死猪肉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严厉打击和依法查处本镇的病死猪肉非法交易为重点内容,生猪饲养场(户)、屠宰场、农贸市场为重点环节,以病死猪肉非法交易比较集中和影响较大的重点地区开展专项行动。加大检查力度,针对猪肉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加强巡查,堵塞漏洞,进一步遏制屠宰病死猪、出售、运输、储存和加工病死猪肉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猪肉市场正常秩序,保证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二、整治任务
(一)加强饲养环节监管,严厉打击病死猪非法交易行为
加强对本镇生猪饲养环节的监督管理,全面开展饲养场(户)生猪强制免疫,建立生猪强制免疫档案;开展“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的检测;加强产地检疫,完善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严格执行生猪耳标制度,建档造册,无产地检疫证明、无耳标的不准出场和调运;生猪出栏前,养殖场(户)提前申报检疫,检疫人员严格按照产地检疫规程实施临栏检疫,认真查验养殖档案、免疫记录、动物标识、个体健康状态,依法出具检疫证明,做到合格动物出证率100%,检出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依法处理率达到100%;督促饲养场建立和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台账;把好生猪调匀关,严格执行准调证明制度,杜绝来自疫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入;依法查处和曝光饲养场与不法商贩相互勾结非法交易病害猪的违法行为案件,从源头上有效控制病死猪流向流通环节。
(二)加强屠宰环节监管,严厉打击屠宰病死猪肉的行为
猪肉供应链内涵与形成模型分析论文
摘要:实施供应链管理是解决目前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强调合作伙伴间竞合的共赢思想。根据有效竞合的概念,论述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有效竞合的内涵,包括前提、核心、本质、标准、状态和目标等,从而构建出了包括动力机制、传导机制、激励一约束机制、冲突一协调机制和实现机制在内的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有效竞合形成机理模型。
关键词:有效竞合;合作伙伴;优质猪肉供应链;形成机理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家,但中国养猪业和猪肉生产在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质量安全状况未有相应的改善,直接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猪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实施供应链管理,组建由适度规模养猪场、大中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超市和中高收入理性消费者构成的优质猪肉供应链是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提升国内消费者生活质量和猪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孙世民,2006)。
供应链管理强调合作伙伴间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共赢思想。美国学者NalebuffBarry和BrandenburgerAdam于1996年在《竞争合作》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竞争合作理论。他们认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竞合是指,合作把饼做大,竞争把饼分掉。国内学者钟胜(2006)进一步指出,合作创造竞争优势,以获取更大市场份额。这意味着,供应链企业的竞合,先是通过合作创造相对于其他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再是利用公平的分配制度合理地分配合作带来的整体利益。离开了合作,供应链管理难以成功;没有竞争,供应链也缺乏续存的活力。
竞争合作理论被提出以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成为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供应链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代表性的研究有:王永平等(2004)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供应链企业竞争合作机制的演进过程;焦志莹等(2005)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经济学模式、组织行为学模式和自组织模式的角度研究了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甘凯等(2006)分析了供应链企业竞合关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竞争合作程度系数的概念;张威等(2007)从生态演化的观点提出了企业竞合关系分析模式。这些研究仅局限于对供应链企业竞合关系的一般分析,对竞争与合作的内在联系涉及较少。事实上,合作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过多的合作必然会减少竞争,活力不足;但过度竞争又会损害合作,优势不强。可见,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需要一个适度水平的竞争与合作,即有效竞合。
安全猪肉生产技术措施与管理对策
安全猪肉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生产环境、饲料、饮水、疾病控制、屠宰、加工、运输销售及监管体系等,只有按照国家法规、政策的规范要求制定高标准的技术管理措施并严格实行,安全猪肉生产才有保障。
1问题猪肉依旧频繁出现
近些年来瘦肉精,假猪肉,病死猪肉等问题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让人想吃而不敢吃,对于猪肉安全无疑是失去了信任。问题猪肉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是瘦肉精猪肉、注水肉,病死猪肉。一些地区私屠滥宰屡禁不止,屠宰病害猪的现象时有发生,销售、使用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不合格生猪产品的情况还不时被媒体曝光。其次,从生产养殖环节来看,抗生素类药物残留、重金属元素超标是危及猪肉安全的第二大问题。出于治疗、预防疾病和加快生猪生长的需要,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已是国内养猪业的惯例。但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现象,存在着抗生素残留超标的隐患。养殖环节使用抗生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饲料中添加的促生长抗生素,另一类是用来治疗猪疾病的抗生素。
2影响猪肉安全的主要因素
2.1饲料因素。饲料是产生问题猪肉的最直接因素。包括饲料在种植(受农药或重金属铅、汞等)、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受有毒有害物质(如霉菌毒素)的污染,或细菌含量超标(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而饲料添加剂如某些矿物微量元素添加剂因生物学效价低,不能被动物充分利用,随粪尿排出而污染水源和土壤,这些物质又会在农产品中富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链。同时,超高剂量也会造成动物的肝、肾等内脏器官矿物微量元素(如高铜、高锌等)蓄积,影响肉质的安全,直接对消费者产生危害。2.2养殖环境。由于养殖户不够重视猪的生存环境,饲养环境较差,空气中CO、尘埃、病原微生物等可影响家畜的健康;同时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有害化学物质和废气、废水、废渣的不规范排放,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污染,家畜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有毒物质就会在体内蓄积。这类猪肉被人们食用后,可引起急性中毒或引发各种严重疾病。2.3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染畜体,使畜产品感官性状不良,营养价值降低,甚至完全失去食用价值。人食用有疫病的猪肉,可能造成感染或受到病原毒素的损害。猪肉中携带的一些人畜共患病的致病微生物,能传播一些人兽共患病,影响人类健康。2.4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其代谢物,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所以,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兽药生产中所伴生的杂质,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不正确用药,如果药的剂量、给药途径及用药动物种类不符合用药要求,就易导致错误用药、重复用药、增加药残量和增加致病菌的耐药性。如抗生素对于急性感染一般要用药3~5d才能看到效果,无效时再考虑换药,但在实际生产中常看到养猪者认为,使用一次就要见效,否则就是不对症或无效,而又盲目的更换其他药。有的养殖户认为,用药剂量越大越好,随意加大用药剂量,结果适得其反,由于畜禽长期使用抗生素,结果不仅增加了用药成本而且还造成药物残留。2.5二次污染。猪肉在屠宰、加工、包装、贮存、运输等环节受到污染。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要求对生猪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但私屠滥宰现象屡禁不止。某些屠宰场达不到定点屠宰厂的要求,加工技术落后,在加工过程滥用非食品化学物加工,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也经常发生,给畜产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食品流通环节中包装材料不合格,贮存保鲜技术落后,运输环境恶劣,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产生二次污染,造成安全隐患。
3“放心肉”生产技术措施
冷鲜猪肉消费市场调查分析
2018年8月国内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农业农村部先后制定出台了限制活猪长距离调运政策,改“调猪”到“调肉”,鼓励猪肉产品冷链运输、冷鲜上市。原有的猪肉产品热鲜肉供应体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深入了解平湖市民对猪肉供应体系调整后的实际反响,本课题组对平湖市猪肉消费市场进行了一项专项调查分析。
1调查方法
1.1依托平台。本调查依托长沙冉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问卷星(wjx.cn)”线上调查平台进行。1.2调查对象和内容。1.2.1调查对象。对平湖市常驻人员开展不特定群体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9年1月14-16日3d,累计参与调查并完成有效问卷对象147人,其中涵盖城镇居民86人、农村居民56人、新居民5人。(图1)1.2.2调查内容。就2018年8月热鲜猪肉供应体系格局变化以来,针对消费者对冷鲜肉的认知、选购习惯、品牌知晓度、价格服务、安全需求、产品包装、猪肉消费市场关注度等汇编成28题单选或多选题,采取无记名线上作答的方式对受访者的观点进行客观陈诉采集。
2结果分析
2.1消费群体结构分析。通过调查平台后台数据汇总分析,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参与度较高,分别占受访者样本的58.5%和38.1%,在消费群体年龄结构中,集中度最高的在41-50岁之间,占比36.1%,其次是31-40岁的占比33.3%,再次是51-60岁,占比21.8。2.2冷鲜肉认知分析。通过调查平台后台数据汇总分析,对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概念的知晓度较高,达76.9%,不知道占8.2%,其中在“知道”和“不知道”分类概念中城镇居民的知晓率远高于农村居民,分别为63.72%、33.63%和33.33%、58.33%。(图3)2.3消费群体需求分析。通过调查平台后台数据汇总分析,消费者的日常购买习惯中选购热鲜肉有67.3%,选择冷鲜肉的31%;其中在选购热鲜肉时选择现场直接分割的占62.63%,选择已按品相分割好的占26.26%;在选购冷鲜肉群体中选择现场直接分割的占31.91%,选择已按品相分割好的占51.06%。(图4)2.4消费群体选购地点分析。通过调查平台后台数据汇总分析,在日常选购中选择在农贸市场、超市、品牌专卖店购肉的占比较高,分别占41.6%、35.9%、9.5%;此外小区便利店也占6.9%。(表1)2.5消费群体关注度分析。通过调查平台后台数据汇总分析,消费者对日常冷鲜肉产品消费中的关注度依次为新鲜度、口感、品牌、价格,分别占比为86.39%、38.09%、31.29%、29.93%,此外,食品安全分别在视觉因素中占比92.68%,口感指标中占87.5%,新鲜指标中占比88.98%,营养指标中占比93.33%,品牌指标中占比97.83%,价格指标中占比88.64%。
3结论
高质量猪肉生产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澳大利亚生猪产业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肉品质量控制使得澳大利亚猪肉产品享誉世界。本研究基于客户猪肉消费认知分析,系统阐释澳大利亚生猪产业“高质量体现差异化”的生产理念和发展策略,并在明确各环节风险控制点的基础上阐释了澳大利亚高质量猪肉饮食质量体系建设及肉品质量管理举措,以期为未来中澳生猪产业合作做好认知铺垫,亦可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消费认知;供应链;饮食质量体系;澳大利亚;生猪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繁育、猪肉生产与消费大国,2018年全年出栏生猪6.94亿头,猪肉产量5404万t,年人均猪肉消费量约41kg,且随着城镇化加速和肉品销售市场规范水平提高,冷鲜肉和冷冻肉占猪肉整体消费比例已升至近50%。加强猪肉产品的质量管理关乎群众食品安全和健康保障。2018年澳大利亚生猪产业总产值约为11亿澳元,虽仅占年度农业总产值的1.1%,但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肉品质量控制,澳大利亚猪肉产品享誉世界。澳大利亚猪肉协会(APL)进出口数据显示,当前澳大利亚猪肉出口尚未大量进入中国内地,但有10%的猪肉出口至中国香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改革开放深入以及中澳全面自由贸易协议实施(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澳大利亚与中国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藉此,本文系统分析了澳大利亚生猪产业的生产理念及肉品质量管理举措,为未来合作做好认知铺垫,亦可为中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猪肉产品质量监管提供借鉴。
1澳大利亚生猪产业简况及“消费认知导向”肉品管理理念
1.1生猪产业简况。2018年澳大利亚注册生猪养殖基地有2984家,较2017年增长10%;猪肉产量41万t,较2017年增长5.1%;猪肉供应量增加致使猪肉价格下降,2018年猪肉均价为2.6澳元/kg,而2017年为3.4澳元/kg;猪肉出口5.6万t,较2017年增长18.7%;猪肉进口29.7万t,较2017年增长1.9%。从猪肉人均消费量看,2018年约有22%的澳大利亚家庭每年吃猪肉的次数超过13次,每人每年消费新鲜猪肉11.8kg(人均猪肉消费总量约为26kg,较2010年增长36%)[1],但在年人均肉类消费量超110kg的澳大利亚,猪肉消费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除澳大利亚北领地外,其他州均有生猪养殖规模性分布。1.2生猪产业发展的“消费认知导向”肉品管理理念。为实现“让猪肉对于消费者更具独特价值,并逐渐成为其饮食乐趣重要组成”的目标,APL立足消费者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消费理念,完善生猪生产流程,规范肉品质量管理,供需对接,通过“以高质量体现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使得生猪产业在与牛羊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中逐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研究表明,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一方面关注猪肉产品价格;另一方面则根据外观指标来进行识别和决策,如肉色、皮下脂肪深度等关键特征,但这些特征并不能决定猪肉质量,更不能决定猪肉的味道[2]。同时,不同区域人群对于猪肉味道的判定标准有明显差异,澳大利亚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能满足其对柔软、多汁和风味等要求的肉类,且其在做出购买行为决策时对于味道的追求和重视要高于价格。虽然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借鉴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3]可知,许多消费者在购买肉类产品时常常会被其所购肉品的广告所影响,如动物福利等反映肉类特点的形容词可以更好的暗示消费者并逐步使其对于目标产品产生信任。因此,市场竞争优势获取中“由传统的产品生产价值链关注”到“价值链与消费者认知兼顾”即为题中应有之义。澳大利亚猪肉产品供应商认为,应该依据“消费者认知导向”理念要求实施猪肉的生产管理,使得澳大利亚猪肉不管在国内竞争还是在世界肉品贸易中都能独树一帜,“兼顾高质量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使得澳大利亚猪肉易于和竞争对手区别且逐步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忠诚。
2供应链环节影响澳大利亚猪肉产品质量的因素分析
猪肉副食品市场供应工作通知
各有关单位:
进入*月份以来,*市和全国一样,出现了猪肉及相关副食品价格上涨势头,为做好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工作,避免给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生活造成影响,保障市民正常生活和市场稳定,现通知如下:
一、积极组织货源保障市场供应
发改、商务和统计部门要及时掌握生猪货源信息,适当充实市级储备,增强市场异动干预能力。农业部门要对本地生猪生产状况进行摸底调查,挖掘本地货源潜力,提高市场供应能力,做到不断档、不脱销。适度增加牛羊肉、水产品、鸡鸭等猪肉消费替代品储备量与投放量,保持价格相对稳定,以缓解猪肉供求矛盾。国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要发挥平抑价格的作用,严格控制猪肉价格,不带头涨价,不囤积居奇,确保市场稳定。
二、加强价格监测、监管和调控
物价部门要实地监测各大经销企业及超市和集贸市场价格,密切关注猪肉价格走势,及时进行价格动态分析,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严格市场监管,对哄抬物价、扰乱市场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商务部门要根据*市猪肉价格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水平,择机投放市级储备,必要时,申请动用省级储备,适时平抑肉价;申请省级价调基金支持,加强调控手段。
猪肉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汇报
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
全国、省、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倪建胜、县长白飙亲自听取汇报,并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熊德超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武士明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商业协会,由商业协会具体联络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分别承担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专项整治的实施工作。各成员单位也及时成立了组织,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们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县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专项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整治时间和具体要求,明确乡镇和县直相关单位的职能和责任,明确纪律要求和奖惩措施,为专项整治活动有序开展提供了操作依据。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也因地制宜,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据统计,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县直有关单位共出动执法人员1246人次,检查集贸市场369个次、定点屠宰企业34家、抽检定点屠宰企业肉品73次,查办各类行政案件58起,发出《整改通知书》38份,取缔私宰窝点1个,缴获私宰肉、注水肉、病害肉346公斤。10月30日,县政府召开第八次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全县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整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全县34家定点屠宰场重新进行了设置规划,并从财政解决专项经费3万元。由于领导重视,行动快捷,措施得力,有效地推动了我县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切实提高全县上下对猪肉质量专项整治工作的认识,县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都及时制定了宣传工作方案,除利用会议、标语、口号、墙报、宣传栏积极宣传整治的意义外,还充分利用多种有效的载体进行广泛宣传。10月25日,县委常委、副长县武士明代表县政府在县电视台发表了专题电视讲话,要求全县人民积极参与猪肉质量安全整治活动。县政府网站也及时刊载有关专项整治活动的动态和信息。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推出《每周质量报告》专题节目,运用图文并茂、直观易懂的宣传方式,向全县人民讲解和传授劣质猪肉识别常识。县工商局充分发挥“12315”举报电话和申诉网络的作用,认真及时处理消费者的申诉和举报,还印制《致全县肉食品经营者的一封信》5000份,由一线执法人员深入到肉食品经营户家中或店中,进行发放、宣传和讲解。县卫生部门对全县所有的酒店、饭店、食堂发放宣传资料,宣传不准使用私屠滥宰和病死猪肉的要求。县商业协会除在定点屠宰场和农贸市场悬挂76条横幅外,还翻印了国务院《特别规定》1.2万份,及时发放到乡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县畜牧部门以有线电视和“968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为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广泛宣传,为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为确保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县政府和8个职能部门签订了责任书。畜牧、商业协会、工商、卫生等部门分别与养殖场、定点屠宰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学校、工地食堂等签订猪肉质量安全承诺书,各屠宰场也分别与屠宰经营户签订了肉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的目标任务和各单位的具体责任。10月12日,县政府在县工商局三楼会议室,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升温、再加压。由于量化了整治目标任务,层层建立了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调动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