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点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0 00:12: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着力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选准着力点 实现新突破
选准着力点实现新突破
党的十7大明确提出,反对和防止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党对反腐败斗争认识上的深化和理论上的发展,是我们在今后反腐败斗争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近年来,江西省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突出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依法行政、严格管理、高效服务,牢固确立公仆意识、廉政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入手,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近年来江西省开展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主要成效、做法和经验
(一)各级党委、政府把抓源头工作摆上了突出位置,理顺了工作机制,源头治理工作形成了整体合力。凡出台的重大源头治理腐败措施,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领导都及时听取汇报,认真研究,周密部署,明确要求,并在具体实施中始终把关定向,及时协调,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一方面认真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政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另一方面加强监督检查,狠抓措施落实。去年,省纪委、省监察厅召开建立健全有形建筑市场、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及优化发展环境等源头治理腐败专题现场会,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傅克诚都是亲自参加,并作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凡已开展的源头治理腐败项目,省委、省政府都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切实担负起组织实施的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各地各单位在抓源头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强化措施,抓源头工作在全省上下形成了良好氛围。
(二)紧紧抓住权、钱、人等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推行“阳光操作”。
一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年以来,省政府先后三次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行政审批事项由1127项减少到315项,减幅达72%。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加强了监管,行政审批行为得到规范。
党员先进性着力点思考
提高党员素质,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强化创业意识、服务意识和清廉意识,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争创一流业绩。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在带领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奋斗的实际行动中。一句话,共产党员必须干事创业。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严峻的时代挑战。这为一切有志者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提供了机遇和舞台。共产党员应勇于站在改革创新的前列,做改革发展的探索者、开拓者,不断在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上寻求突破,不断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应积极争当各行各业的尖兵,立足岗位,创优争先,发挥带头作用和骨干作用。工人党员应带头出色完成生产任务,开展技术创新,支持企业改革;农民党员应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机关党员应增强公仆意识,切实转变作风,认真履行职责;党员领导干部应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水平。
真心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共产党员是群众的一员、社会的一员,同时又担负着服务群众、造福社会的职责。现在,在有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交通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生活条件好了,对群众的感情却淡了;通讯方便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传统却丢了。这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相背离的。广大共产党员应增强群众观念,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善于从群众的立场想问题,自觉做到伤害群众感情的话不说、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不做;立足本职岗位为民服务,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应认真进行排查,能解决的应立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应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难以解决的应给群众讲清道理、做好思想工作;关爱困难群众,及时了解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以及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把困难和问题解决在他们开口之前,把党的温暖送在他们求助之前。
保持清正廉洁。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既要积极干事创业、努力为民谋利,又要始终坚持严格自律、保持清正廉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员干部面对着各式各样的诱惑,保持清正廉洁更加重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始终做到清正廉洁,随时随地给群众作出榜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尊严,勇于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同身边的不良倾向作斗争,坚决反对各种不廉洁行为和腐败现象。
选准着力点 实现新突破
党的十7大明确提出,反对和防止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党对反腐败斗争认识上的深化和理论上的发展,是我们在今后反腐败斗争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近年来,江西省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突出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依法行政、严格管理、高效服务,牢固确立公仆意识、廉政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入手,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近年来江西省开展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主要成效、做法和经验
(一)各级党委、政府把抓源头工作摆上了突出位置,理顺了工作机制,源头治理工作形成了整体合力。凡出台的重大源头治理腐败措施,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领导都及时听取汇报,认真研究,周密部署,明确要求,并在具体实施中始终把关定向,及时协调,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一方面认真调查研究,适时提出政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另一方面加强监督检查,狠抓措施落实。去年,省纪委、省监察厅召开建立健全有形建筑市场、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及优化发展环境等源头治理腐败专题现场会,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傅克诚都是亲自参加,并作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凡已开展的源头治理腐败项目,省委、省政府都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切实担负起组织实施的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各地各单位在抓源头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强化措施,抓源头工作在全省上下形成了良好氛围。
(二)紧紧抓住权、钱、人等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推行“阳光操作”。
一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年以来,省政府先后三次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行政审批事项由1127项减少到315项,减幅达72%。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加强了监管,行政审批行为得到规范。
二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2002年,省直18个单位实行了部门预算,省直部门和市、县(市、区)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实行了“银行代收制”。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我省把会计制度改革列为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全省有5个设区市、59个县(市、区)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萍乡市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后,该市减少会计人员395人,每年可节约经费400多万元,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开假发票、做假账、设立账外账等会计信息失真,以及乱发奖金补贴等部门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实现了依法理财,消除了腐败行为滋生的经济基础,起到了釜底抽薪的效果。
反腐败着力点体会
腐败,简言之就是以权谋私,即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从各种腐败现象可以归纳出,腐败行为的产生至少需要四个条件,即公共权力、个人私欲、制约失效、惩罚不力。这四个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公共权力是指作用于公共领域,涉及公共事务的权力。公共权力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公共权力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手段,作为公共的而非私人的工具而存在,具有公益性;另一方面,公共权力的行使掌握在具体的人手中,常常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具有个人性。这种双重属性构成了公共权力的内在矛盾。公益性要求排除个人意志,以公共利益为目标;而个人性又决定了公共权力的实际运行无法与其应对的公共利益目标完全一致,甚至可能相反。正是由于公共权力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有人认为腐败的罪魁祸首就是公共权力本身,并主张削减甚至消灭它。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我国腐败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权力所控制的社会资源太多,正是公共权力存在的场合太多才导致腐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他们认为,要对如些多的掌握公共权力都进行制约监督,所需的费用是相当高的。因此,反腐、防腐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在公共权力控制大量资源的情况下惩治腐败会带来整个社会运作的非效率和不经济。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他们主张尽量减少甚至消灭公共权力存在的场合。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不恰当之处,事物的本质属性可能会带来某种负作用,但作为本质属性它是没有对错好坏之分的。我们不能为了一种可能性,而消灭事物的本质属生,进而消灭事物的本身。在改革开放之前,公共权力比现在更多,腐败现象却鲜有发生。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做的是借助外界的力量,使导致事物产生负作用的可能性尽量减少。权力公有是实现正义和秩序的前提,反腐、防腐最根本的不是减少或消灭公共权力本身,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减少公共权力带来负作用的可能性。
当然,权力公有并不是目的,人自身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才是终极目标。只有权力公有,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需要才有可能被同等地考虑,并得到最大的满足,人才可能人作为目的而非工具。相反,公共权力过少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最严重的莫过于无政府主义了。
可以看出,公共权力是中性的,腐败的产生并非公共权力所致。因此,很多人就把腐败行为的产生归结于个人的私欲问题,并列举到,同样行使公共权力,为什么有些人会腐败,而有些人不会呢?这种说法看上去似乎有点道理。
腐败分子有私欲,这点大家都已经形成共识。那么,不腐败的人有没有私欲呢?当然有,每一个公共权力行使者都是有私欲的,但他们自我满足的方式和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没有滥用权力的人认为自己所处的职位所带来的正当利益已经足够,而且意识到做出腐败行为被查处后将丧失眼前的一切,因此他们没有倾向于滥用权力。这里,我们把每个公共权力行使者都假设为经济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里所指的利益包括物质上的利益和精神上的荣誉。如果假设成立的话,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掌握公共权力却滥用它的原因就很简单了,就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样拥有公共权力,有的人会滥用而有的则不会,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权力制约机制的薄弱,导致这种制约只对一部分人有效,而并非对全部公职人员都有效。
力抓着力点不断提升生态文明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着力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期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着力点;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着力点;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着力点;“两型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中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讨论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通篇贯穿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思想及方法。因此,是我们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一、客观认识中国资源环境形势,进一步明确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分析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时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所谓“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资源不足的约束强化;二是环境污染的约束强化。
(一)资源不足的约束强化。
组织部门着力点交流
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可以说,组织部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成效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组织部门自身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也会对党的其他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组织部门在全党各系统、全国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必须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并努力以组织工作的新成就来加以体现。
组织部门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找准组织工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的着力点”。这个“着力点”不仅应该成为组织工作的“创新点”,而且更应是组织部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闪光亮”。
首先,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建设上。十七大报告指出,“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能够取得实效,关键看领导班子。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核心内容就是提高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特别是要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要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首位。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人品作风等方面应有更高的要求,更好的形象,有更广泛群众基础。
其次,要把“着力点”放在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上。十七大报告指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重要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对年轻干部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开阔视野,拓宽渠道,把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要引导年轻干部到艰苦复杂环境和多种岗位经受实践锻炼。优化干部和人才的行业、专业、地区分布。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干部的评价、选拔机制,制定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干部的德才标准、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办法。完善和推进党政机关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干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从思想上重视人才,从工作上重用人才,从感情上贴近人才。要理清人才工作思路,确定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建设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要切实把教育培训作为干部、人才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据,建立起教育、培训、使用、考核一体化的机制。不断研究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方式,把理论提高与增长实践知识结合起来,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促进人才在实践中成长、在使用中提高。同时,要探索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激励机制。
第三,要把“着力点”放在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上。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先进性“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就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的头脑,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不断增强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善于发现和发挥“榜样的力量”,以身边的模范激励党员、以身边的典型引导党员、以身边的先进教育党员。要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激发广大党员的内在动力,促使党员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要在实践中锻炼党员。引导党员投身于实践,在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把广大党员在思想上的收获转化为服务群众、促进工作的实际行动。
提升农村中学思政课教学着力点
【摘要】本文阐述了提升农村中学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村中学思政课实效欠佳的原因,探讨提升农村中学思政课实效的着力点:在国家战略层面,需要在国家政策方面予以支持;在学校运作层面,要对教学大纲、教学方式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加强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进行教学监督和检查,追踪、反馈和评估教学效果;在教师主导及学生主体层面,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性教学教育;要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着手提升思政课实效;要加强思政课的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中学;思政课;提升实效;着力点
思政课是融理论性、针对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一门中学生必修课,对农村中学生而言,更是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渠道及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标是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1]
一、提升农村中学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必要性
提升农村中学思政课实效是中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的中学生思政课教学中还存在着明显的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东部沿海地区好于西部地区,城市中学好于农村中学,发达地区中学好于落后地区中学。农村中学思政课在教学中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参与程度较低,教师所传授的政治知识难以转化为被学生认同的价值观念,更难以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导致学生的知、情、意、行严重脱节,多数农村中学思政课程太过形式化,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农村中学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存在认知偏见,认为思想政治课不重要,在精力投入上,不应花太多时间,对知识的理解不会主动深化。农村中学普遍存在学校、教师及学生轻视思政课地位和作用的现象,导致思政课教学实效欠佳。
二、农村中学思政课实效欠佳的原因
构建群众文化着力点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性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是人们以自我意识认识和把握群众文化的主观实践。自我参与在群众文化中显现着以“自我”为主体的自愿、自由、自主的个体意识,也表现为“自我”的积极参与,以及自我意识欲和他人相互作用的集聚意向。群众文化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活动参与的全民性、活动地域的广阔性、活动内容的普及性,集中体现着他的社会性。群众文化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通过人们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和自我发展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那么,群众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应该在哪里呢?
一、应着眼于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群众文化起源于民族民间文艺。劳动者创造了文化,劳动产生了艺术。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是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深深植根于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之中。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候,它的文艺形式从原始歌舞发展到实用艺术,文化艺术活动由自娱扩展到娱人。在奴隶社会,不仅乐舞、工艺美术及各种技艺不断发展,而且随着民间祭祀、庶民歌舞及民间诗歌的兴起,形成了与统治阶级宫廷文化相对立的传统民间文化,即群众文化。由此可见,民族民间文艺是群众文化的源头,是现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早期的民族民间文化,受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其视野较为狭窄,表现形式较为简单,一般把生产对象和劳动过程作为主要的表现题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这种民间文艺逐步扩大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民族民间歌舞、武术、戏曲、曲艺、谣谚、皮影、剪纸、绘画等形式:反映某一民族或区域习惯风俗的礼仪、节日文艺活动、民族体育活动、饮食、民居、服饰、器具、建筑;在一定范围流行的语言文字、传统医药知识、有价值的手稿经卷及碑碣槛联等。民族民间文艺是一个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载体,是大众愿望和审美情趣的体现,是一种文化生活。民族民间文艺有鲜明的个性,即口头性、集体性、流传性、通俗性。
民族民间文艺与群众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群众文化吸收了民族、民间文化的精髓,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华。今天,许多群众文化活动的优势,都来自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浓郁的地方风味。为群众文化提供了健康的思想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实践证明。群众文化利用当地的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最易为群众所接受,最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亲自参与,才艺得到展示,心理得到满足,情绪得到释放,情趣得到提高,这是专业团体无法替代的,这也是民族民间文艺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民族民间文艺鲜活直观,朴实无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没有任何文件,没有任何命令,端午节吃粽子祭屈原;中秋节吃月饼盼团圆:相声、京剧为很多人耳熟能详,还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从中得到最充分的佐证。可以说民族民间文化像一个磁场,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望,传承着民间文化艺术的精髓,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教育,也是群众文化活动最突出的表现形式。
虽然群众文化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民间文学许多内容和形式,但二者并不能等同,群众文化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传播手段都比民族民间文艺宽泛得多。正因为如此,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就应该利用群众文化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形式,着眼于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不是完全照抄照搬。
选准工作着力点强化“四个能力”
朝阳区委老干部局根据新时期老干部工作发展特点,不断探索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方法,根据全局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现状、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不断实践选取创新老干部工作的着力点,提高了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四个能力”,提高了全区老干部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以学习两个《讲话》为契机,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001年下半年以来,局里布置了学习同志“七一”讲话和曾庆红同志关于老干部工作讲话的学习安排,要求每个人在自学、集中学、辅导学的基础上,分别写出学习“七一”讲话和曾庆红同志讲话的心得体会。按照要求全局同志认真学习,积极准备,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全局工作,共写出了44篇学习心得,对全局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和希望。局长杨秀燕结合学习体会和全区老干部工作率先在全局作了发言。局务会对全局同志写的心得体会作了评估,进一步提高机关同志的理论素质,对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如何做好新形势、新情况下的老干部工作有了清醒的认识,有效地促进老干部工作,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工作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以调研工作为突破口,强化创新能力。
从老干部调研工作入手。去年年初,局领导给各科室和个人定篇数、定题目、定时间。在半年多的写作时间里,各科根据全局调研报告安排计划下基层调研,采取找老同志了解情况、下发专项情况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摸底。安排时间召开全局调研报告分析会,相互交流,局领导根据每人写作的情况,作出初步评估,指出不足。根据各科调研报告修改后的文章,又适时召开全局工作人员会,总结、分析、讲评。
由于选准了创新工作的着力点,一篇调研报告牵动了每个人的神经,激发了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全局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人人在动手、科科有任务的工作势头,从而促进了老干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达到了由调研报告抓起,创新工作提高能力的目的。
找准企业党建工作的着力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企业党建工作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力争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效?笔者结合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热电总厂的党建实践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党建工作要着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把握前进方向,形成工作合力。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因此,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实践我党的“三个代表”,体现我党的“三个代表”,各级党组织就一定要着力培养一支政治理论素质高、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干部队伍建设有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领导干部的个体建设,二是领导班子的整体建设。在这方面,上海石化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如建立干部中心组学习制度,推行中心发言制和课题研讨制,促进了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战略思维能力的提高;建立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制度,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得到了较好发挥;建立干部任前公示、任期试用、公开招聘制度,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体现了干部任用上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干部任用机制。最近两年,作为上海石化下属自备电厂的热电总厂,推出了干部绩效考核新举措,狠抓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有力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党建工作要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植企业中坚力量。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充分发挥好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的率先垂范来带动职工群众,培植好企业的中坚力量。为此,企业党组织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发展党员与培植企业中坚力量相结合。在坚持“一线、一流、青年”的基础上,要在班组长、技术业务骨干中选好苗子,重点培养。从1996年至今,热电总厂共发展党员115名,其中班组长以上人员占75%左右,目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力军。二是教育党员与提高综合技能相结合。因为没有为企业服务的良好本领,就无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是发挥作用与形成示范机制相结合。最近两年,上海石化正积极开展以“党小组带班组,党员带群众,向先进水平挑战”为主题的“两带一挑战”活动,就是一种探索党的带建机制和党员示范机制的好形式。
三、党建工作要着力引导职工转变观念,认清形势,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要靠决策层正确决策,靠经营者精细管理,同时,更要靠职工的齐心协力。因此,引导职工认清企业改革发展的形势,明确企业经营任务和目标,树立信心,增强凝聚力是企业党组织要着力抓好的又一重要工作。一是要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逐步做好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热电总厂一贯提倡厂长谈形势讲任务,书记讲经济、谈管理,实施管理职能交叉换位就是一个较好的尝试。二是发挥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为职工办实事。在这一方面,热电总厂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如设立党群工作联系簿,加强了与职工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大病保障制度,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坚持每年为职工办实事,方便了职工生活等。三是要正确处理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严格的科学管理之间关系。热电总厂建立的职工违章违纪积分制、全员考核就是严格管理的一种举措,既是对职工行为规范的一种约束,同时也促使职工观念尽快适应新的形势。
综上所述,企业党建工作要体现出、实践好我党的“三个代表”,就要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特点将党建工作融合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中,找准着力点,探索新思路,力求高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