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入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23:58: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准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准入与后续管理的联系

一直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对行政许可准入监管关注较多,中国多年的行政许可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行政许可法》的出台使得许多行政许可机关已经认识到行政许可权范畴不仅包括许可准入监管环节,而且更包括行政许可准入以后的后续监管。尽管《行政许可法》规定了年检、撤销等一些行政许可后续监管制度,但笔者认为,这与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法治化目标相比还相差甚远。“从总体上看,与《行政许可法》实施前相比,重许可、轻监管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后续监管仍是薄弱环节。”[1]我国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法治化进程之所以仍然处于当下这种徘徊不前的状态,笔者认为,这与我国行政许可后续监管理论的混沌有着极大的关联。基于此,本文拟以行政许可权为研究切入点,对行政许可准入监管与后续监管之间所存在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

一、准入监管权与后续监管权之比较

“作为执法权的一种,行政许可权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行政许可适用权和行政许可监管权。”[2]行政许可适用权指的是行政许可准入监管权,而行政许可监督权指的是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权。尽管行政许可准入监管权与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权都属于行政许可权的范畴,但由于这两项权力分属于行政许可的不同阶段。因此,这两项权力必然存在诸多区别。具体而言,这两项权力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区别:

1.权力运行背景不同:“生人”与“熟人”之别在行政许可准入监管环节中,由于在行政许可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之前,行政许可监管机关与行政许可申请人之间并不存在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因此,行政许可准入监管权运行的外在客观背景通常是一种“陌生人”监管背景。而不同于行政许可准入监管权运行的外在客观背景,由于行政许可申请人一旦获得行政许可,在行政许可的有效期限内,行政许可监管机关与行政许可持有人之间就必然建立了一种持续性的长期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法律关系。因此,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权运行的外在客观背景更多地呈现出一种不同于行政许可准入监管的“熟人”监管背景。国内外行政许可后续监管实践已充分说明,在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权力运行过程中,行政许可监管机关与行政许可持有人之间所形成的“熟人”监管背景事实上是一把影响行政许可后续监管质量的双刃剑。一方面,基于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法律关系所形成的“熟人”监管背景,这在客观上会有助于行政许可监管机关与行政许可持有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这样的沟通与交流显然是非常有利于行政许可后续监管决定的作出与执行,有利于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效率的提高;但另一方面,这种“熟人”监管背景如被不当利用,则其极有可能会异化成为导致行政管制俘虏问题的诱因。

2.权力启动模式不同:“依申请”与“依职权”之别“依申请”是行政许可准入监管程序启动的本质要求。“只有申请人提出申请,行政机关才能据此判断其有拟从事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意思,才能适用有关法律法规对其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进行审查。可以说,行政许可申请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拟从事某项活动的愿望与行政机关依法许可其从事该项活动之间的桥梁。”[3]行政许可准入监管机关只有在行政许可相对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以后,方能启动行政许可准入监管程序,其不能积极主动地依职权启动准入审查监管程序。因此,从性质上来分析,行政许可准入监管权属于一种消极被动权,其权力启动模式是一种“依申请”模式,遵循的是不告不理原则。不同于行政许可准入监管权启动模式,一旦行政许可持有人获得了行政许可后,加强行政许可持有人的行政许可后续监管则成为了行政许可机关的法定职责。针对行政许可持有人的后续监管无须来自于行政许可持有人或者不特定的社会公众的监管申请,行政许可机关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行政许可后续监管职责。因此,从性质上来说,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权是行政许可机关的一项依职权的积极能动权。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权的积极主动性特点决定了行政许可后续监管制度的设置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依职权的能动性特征。

3.权力自由裁量空间不同:“弱裁量”与“强裁量”之别由于在行政许可准入监管环节中,行政许可机关只是机械地依法对行政许可申请人所提交的行政许可申请资料被动地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论来判定行政许可申请人是否具备获得行政许可的条件。因此,笔者认为,在行政许可准入监管环节中,行政许可机关准入监管权在性质上应当属于判定权的范畴。准入监管的主要事项是行政许可申请人所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是否具备行政许可条件并依法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因此,基于判定权的性质,在行政许可准入监管相关配套制度健全的情况下,行政许可机关准入监管权的主观自由裁量空间相对较小。不同于行政许可准入监管权的主观自由裁量空间,在行政许可后续监管环节中,一方面行政许可机关对于行政许可持有人是否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条件是否存续等情况进行的审查过程蕴涵了行政许可监管机关诸多法律价值、法律观念的主观判断。另一方面,不同于行政许可准入监管决定,行政许可的后续监管决定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处理性决定,处理性决定主要包括撤销、撤回、注销等;二是惩罚性决定,惩罚性决定包括吊销、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由此可见,与行政许可准入监管权相比,行政许可后续监管权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自由空间。

查看全文

规范畜禽养殖准入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管理,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果,促进我县畜禽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及《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环办水体〔2016〕99号)、《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管理办法》(闽办〔2014〕98号)、《省动物防疫条件审查选址风险评估办法(试行)》(农牧函〔2020〕40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巩固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果和建立健全长效防治机制的意见》(南政综〔2018〕170号)、《县畜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调整方案(修订)》(松政办〔2020〕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准入要求

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实行准入审批制度,养殖场建设应由养殖业主主动申报,经审查、审批同意后方可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同意不得新建、扩建、改建畜禽规模养殖场。

1.准入范围。新建、扩建、改建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必须在可养区范围之内,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

2.规模要求。猪存栏50头以上;奶牛存栏20头以上;肉牛存栏30头以上;羊存栏250头以上;兔存栏2000只以上;蛋鸡存栏10000只以上;肉鸡存栏25000只以上;蛋鸭存栏5000只以上;肉鸭存栏5000只以上;鹅存栏2000只以上。其他畜禽的饲养规模标准参照执行。

3.初审。新建、扩建、改建的畜禽规模养殖场,需向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部门提交畜禽场建设设计方案(方案应该包括场区布局图、畜禽舍建设图、污染处理过程图等内容)、距离敏感点测绘图、场地所在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村委会意见书。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部门对畜禽养殖场选址等内容进行初步审查,同意后进入有关单位审查程序。

查看全文

学校检查准入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区中小学校的管理,努力为全区师生创造宁静、和谐、自由、宽松的教学秩序和安全有序的读书环境,不断加大我区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力度和深度,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特建立XX区学校检查政府审批准入制度。

一、除中央、省、市统一布置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检查外,区属各部门、各单位不得随意进入学校进行检查。确有必要检查的,必须事先经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教育的领导批准,并事先通知教育主管部门后方可进行。

二、减少常规检查频率。对必须的常规性检查,区属各单位应经政府批准后,组成检查组,每学年或学期进行一次联合检查,减少校长和行政人员的应酬,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教学第一线,为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进入学校检查时只纠错,不罚款。严禁任何部门、单位到学校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确需有关部门介入的,须经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教育的领导同意,对违规违纪所处罚的资金除退给学生的以外,余下的应全额交给政府财政,统筹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和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任何部门、单位不得对学校乱收费,强行收取检查费、卫生费、检测费、服务费、咨询费等各种费用。

四、禁止部门以各种名目向学校拉赞助,杜绝各部门、单位要求学校订阅各类报刊杂志、宣传画册等。

中共XX区委办公室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查看全文

市场规划及准入机制

一、海上加油市场准入机制存在的问题

1.未考虑市场需求因素

在内贸油方面,从厦门港内贸运输船舶的航线分布上看,从事内贸运输的船舶主要是在中国沿海南北航线上经营,沿途加油港口为秦皇岛、大连、青岛、上海、珠海、广州等地。显然,上述港口的船用油价格对厦门港海上内贸加油市场的弹性需求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但上述港口的油价对刚性需求影响不大,从统计中还可以发现,相比珠海港内贸成品油和燃料油价格,厦门港平均每吨分别高出98元和108元。在保税油方面,对厦门港外贸船用油需求有影响的地区主要为国际主要加油港,如香港地区、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等以及国内环渤海湾和华东地区港口的保税船用油价格。厦门港保税燃料油价格能与香港持平,即平均每吨价格下降50美元,则其保税油总需求量将可至少增长50%[1]。

2.未考虑通航安全因素

厦门沿海航路分三大部分,一是靠近厦门沿海的内航路,二是离岸较远的外航路,三是厦门沿海至台湾岛的航路。其中,内航路距陆岸和岛礁较近,有些航段弯曲较大、狭窄且船舶密集,内航路也是加油船主要的航行和作业必经之路,如图4所示,7#锚地是危险品船舶专用锚地,加油船基本停泊在该锚地,距离航道的转弯处和交汇处很近,该处船舶流量大,多条航路交汇,航道转弯角大,因而,作业条件复杂,引发事故的风险高。厦门港7#锚地水域面积为2.94km2,水深范围4.5至10.9m,目前主要供30艘加油船以及25艘船用残油接收船使用。通过简单计算,厦门港7#锚地现有水域面积已无法满足全部危险品船单锚锚泊需要,即使考虑到残油接收船通常在港内其他地点停泊,现有7#\锚地仅供海上加油船单锚锚泊需求,其容量也略显不足[2]。如果采用提高加油船利用率的方式,可以适当降低船舶对专用锚地的需求,是解决厦门港锚地资源紧缺的有效手段,但是利用率过高又将影响到加油服务效率以及航道内安全。因此,综合考虑锚地容量以及适当提高加油船利用率,也应作为加油船数量的重要参考。

3.缺乏促进行业技术革新的政策

查看全文

市场准入监管工作意见

2013年,银监会市场准入监管工作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准入监管引领作用,坚守风险底线,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优化结构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市场准入工作目标

(一)严守风险底线

2013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压力加大。市场准入作为风险监管第一道关口,在守住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中应发挥风险管控前移关口作用。

(二)服务实体经济引导

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好支持消费、服务民生等金融服务。

查看全文

食品市场准入工作汇报

月日,省局食品市场准入管理领导小组来我局检查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对我局该项工作给与了高度评价,现将一年以来我局食品市场准入工作总结如下:

食品准入工程,是一项全新的工程,为了开展好此项工作,工商局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关口前移,依法监管”的总体思路,精心组织,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并确定市场作为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试点,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市场食品安全准入管理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在落实市场食品准入工作中,结合市场巡查和市场监管工作,开展宣传工作,向广大经营者从为什么要进行,如何进行,有何好处等方面进行宣传,同时在市场内外采用横幅、吊挂、标贴等方式设置了大量有关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方面的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的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氛围。此外,我局还充分利用媒体广泛进行宣传和相关新闻报道。通过宣传,使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全面了解食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方针、政策,从而使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该项工程,在食品消费时有意识选择参与了食品准入的商家进行消费,促使广大经营者消除抵触情绪,支持该项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市场食品准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完善制度,使食品准入管理有规可依。为了明确监管、市场开办和经营三方责任,该局由工商所与市场开办单位签定了《责任书》,并监督市场开办单位与经营者签订《商品质量准入保证责任书》,督促市场内经营户建立并认真填写台帐、索取票证进行存档备案。根据当地实际,该局制订了七项制度,包括市场食品质量管理责任、市场食品进货查验、市场食品索证索票、市场食品购销挂钩、市场食品质量巡查监管、市场食品质量信息公示和不合格食品退出市场管理等7项制度,并在市场内上墙向消费者公示,同时向经营者下发了“市场食品进销货台帐”、“退市登记册”、“食品准入索证索票目录表”等。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初步形成部门监管、市场自管、经营户自律的管理责任机制。

三是全面落实市场食品质量巡查监管制度。该局将巡查责任落实到人,并将市场食品准入管理情况作为巡要内容,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对市场上的食品及时进行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提出警示,避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是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共同抓好市场食品安全准入管理工作。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工商、卫生、畜牧水产、食品药品、质监、农业等职能部门。该局积极与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以及市场开办者加强沟通,达成共识,共同做好食品准入工作。该局与韶钢集团公司沟通(集团公司厂购买了一台食品检测仪),加强对厂内市场上流动蔬菜摊档的快速检测,并将每天检测的结果向群众公布;与区农业局协商,全区集贸市场的食品(蔬菜、豆制品、水产品等)的检测由区农业局负责,并将每次检测结果报一份工商部门备案。

查看全文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论文

提要: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市场准入问题上涉及外资银行的法律,我国结合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做了修改,并已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始重构既有的市场准入制度。2002年2月1日新的《外资金融机构条例》实施,标志着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开始逐渐走向进一步的规范化、透明化、国际化。新近出台的法律文件中有关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规则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有诸多缺漏,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法制的完善应该遵循国民待遇原则,确保内部体系的协调,以及时克服准入制度中实体规则与程序规则存在的局限。

市场准入问题是世贸组织法律体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金融服务领域,有关外国金融机构准入法制冲突上的协调是金融服务协议的基本内容,这在各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涉及外资银行的法律在外资银行市场准入问题上,结合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做了修改。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在《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中得到体现,而是由国务院通过并的《外资金融机构条例》(简称《条例》)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来规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始重构既有的市场准入制度,2002年2月1日新的《条例》实施,标志着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开始逐渐走向进一步的规范化、透明化、国际化。在《条例》实施后不久,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6月27日颁发了《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取代了过去的《外国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并于2002年7月18日起实施。新近出台的法律文件中有关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规则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有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市场准入法制的完善应该遵循国民待遇原则

在法制创制的价值取向上,应该坚持遵循世贸组织的法律原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原则,避免对于外资银行市场准入上给予歧视,也不应该给予特别的保护。

具体而言,应该协调中资与外资准入的具体规则。在完善现有《商业银行法》中有关市场准入制度的规则上,首先应该考虑对准入的程序性规则进行详细规定,尤其是在审查与批准的具体程序规则上应该补充,诸如审查与批准的时间、许可的拒绝、许可的公告、许可机构的记录、许可的撤销等都亟待完善;其次,对于一些新型的准入问题等。只有完善了这些制度,才能协调好合理区别对待中资和外资进入中国银行市场的具体待遇问题。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应该确保内部体系的协调

查看全文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分析论文

一、界定被监管对象

巴塞尔核心原则要求,有效银行监管必须明确界定被监管对象,包括明确规定已经获得执照并接受银行监管的各类机构可以从事的业务范围,并严格控制“银行”一词的使用。对我国外资银行的准入而言,对被监管对象的界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可以在我国设立外资银行的投资主体的法律资格,其二,外资银行可以采取的法律形式及其开展业务的范围。

二、准入监管的市场化导向

监管的市场化导向就是监管的制度设计和监管措施以尊重和自觉运用市场规律和市场力量为价值取向。比如,同样是出于考察外国申请者的经营品德和缓冲本地银行业过度竞争压力的监管目的,香港用逐步提升申请者在本地设立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格的办法(由注册存款公司后至限制持牌银行再至持牌银行),内地采取“一刀切”地让申请者设立办事处或者代表处等待一定期限的办法。前者注重从申请者在本地市场竞争中的经营表现来考察其品德,后者消极地关注申请者排队等待的时间。我们虽不能因此就推断哪一种办法更趋国际化,但哪一个更具备市场化导向和更有绩效显而易见。

三、许可标准与持续监管标准一致

鉴于在一些国家,对银行的许可发照和持续监督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有效银行监管不仅应当建立明确而客观的许可标准,而且还应保证许可标准与持续监管标准相一致。这样,当一家既存机构不再符合标准时,就可据此吊销其执照。

查看全文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论文

要: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市场准入问题上涉及外资银行的法律,我国结合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做了修改,并已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始重构既有的市场准入制度。2002年2月1日新的《外资金融机构条例》实施,标志着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开始逐渐走向进一步的规范化、透明化、国际化。新近出台的法律文件中有关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规则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有诸多缺漏,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法制的完善应该遵循国民待遇原则,确保内部体系的协调,以及时克服准入制度中实体规则与程序规则存在的局限。

市场准入问题是世贸组织法律体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金融服务领域,有关外国金融机构准入法制冲突上的协调是金融服务协议的基本内容,这在各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涉及外资银行的法律在外资银行市场准入问题上,结合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做了修改。我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在《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中得到体现,而是由国务院通过并的《外资金融机构条例》(简称《条例》)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来规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始重构既有的市场准入制度,2002年2月1日新的《条例》实施,标志着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开始逐渐走向进一步的规范化、透明化、国际化。在《条例》实施后不久,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6月27日颁发了《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取代了过去的《外国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并于2002年7月18日起实施。新近出台的法律文件中有关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规则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有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市场准入法制的完善应该遵循国民待遇原则

在法制创制的价值取向上,应该坚持遵循世贸组织的法律原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原则,避免对于外资银行市场准入上给予歧视,也不应该给予特别的保护。

具体而言,应该协调中资与外资准入的具体规则。在完善现有《商业银行法》中有关市场准入制度的规则上,首先应该考虑对准入的程序性规则进行详细规定,尤其是在审查与批准的具体程序规则上应该补充,诸如审查与批准的时间、许可的拒绝、许可的公告、许可机构的记录、许可的撤销等都亟待完善;其次,对于一些新型的准入问题等。只有完善了这些制度,才能协调好合理区别对待中资和外资进入中国银行市场的具体待遇问题。

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制度应该确保内部体系的协调

查看全文

县食品市场准入工作意见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食安办关于进一步推动成都市食品市场准入工作意见的通知》(成办发〔2009〕29号)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食品流通的监督管理,全面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食品消费安全,促进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推动食品市场准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试验区建设,按照抓民生工程、系统工程的思路,以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标,通过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加强市场自律和政府监管,确保入市销售的食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二、目标任务

按照“统筹规划,整体部署,分步实施”和食品安全、就业、稳定三兼顾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食品市场准入的品种和范围,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建立健全我县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009年6月1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对27类食品实施市场准入。其中:在全县商场(超市)、农贸(集贸)市场和医院、学校及单位食堂,对调味品(鸡精、调味料)、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果冻、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22类食品实施市场准入;在我县大中型餐饮单位对上述食品和肉及肉制品、豆制品、奶制品、蛋及蛋制品、粮油制品和调味品(豆瓣、酱油、醋、味精)6类食品实施市场准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