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22:36: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猪蓝耳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猪蓝耳病疫情预案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疫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保护我县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特制定应急预案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坚持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方针,根据疫情发展动态和趋势,建立**动物重点疫情防治指挥部。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财政局、公安局、计划局、农业局、卫生局、物价局、工商局、商业局、交通局、宣传部、广播局、林业局、技术监督局、交警大队、畜牧水产局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政府副县长尹为民兼任,办公室设在畜牧水产局,联系电话:。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乡镇动物重点疫情防治指挥部,指挥长由乡镇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按照县动物重点疫情防治指挥部的安排和部署,及时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为确保疫情及早发现,反应迅速,处置及时。指挥部成立畜牧防疫、卫生防疫两支应急小分队。畜牧防疫应急小分队由30人组成,由畜牧水产局局长申国兴任队长,负责疫点、疫区的封锁、消毒及染疫的病死猪及其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卫生防疫应急小分队由卫生局副局长李俊华、防疫站站长张风海任队长,负责疫点、疫区内群众的卫生和健康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应急小分队,由主管负责同志任队长,成员由畜牧兽医站、动物防检分站、乡镇医院等单位的有关人员组成,配合县动物重点疫情防治指挥部应急小分队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挥部办公室和应急小分队的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坚守岗位,电话、电传、手机24小时畅通。
二、做好资金物资准备。为预防和扑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疫情的发生,需应急资金用于储备一定量的必需物资。为保证一旦发生疫情,迅速调集、快速处置,县政府应先期拨付部分资金到畜牧主管部门,用于购置必须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防护用品、消毒药品、密封塑料袋等物资。
猪蓝耳病预防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猪蓝耳病;诊断;预防
论文摘要总结猪蓝耳病的临床诊状,并分别介绍猪蓝耳病发生场(户)的防控措施、疫点周围3km内的养猪场(户)的防疫措施以及猪蓝耳病未发生地区的综合防疫措施。
猪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做好本病的诊断及预防十分必要。
1临床症状
猪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惟一自然宿主,易感猪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患病猪和带毒猪是蓝耳病的主要传染源。猪蓝耳病主要侵袭繁殖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断奶前高死亡率、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症状。
经产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突然厌食、昏睡、并出现喷嚏、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但通常不显高热稽留。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为常见;皮下出现蓝紫色血斑。逐渐蔓延致全身变色,有的母猪出现神经麻痹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早产母猪分娩不顺、少奶或无奶。
有关猪蓝耳病的病菌来源
【摘要】所谓的“蓝耳病”并非是单纯的病毒或病菌性疾病,应该是在猪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受到破坏后引起的病毒与细菌性疾病的混合感染。
【关键词】蓝耳病菌群平衡
在养猪生产上,生产过程中诸多的操作程序、卫生及消毒问题,出现多种细菌及病毒在猪体内量的增加很难避免,当细菌及病毒在猪体内的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引起疾病的暴发。
1猪蓝耳病的概念
猪“蓝耳病”在猪病理学上被称作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PRRS),首要危害是引起繁殖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及弱胎,流产时间一般在妊娠中后期,也就是30孕龄以后,在引起流产的同时常伴着发热现象,发热严重或没有得到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到后期会出耳朵发紫现象,治疗起来难度就会增大。
2猪蓝耳病的发病原理
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诊断与防控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农业部规划的养猪重点地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生猪养殖的核心地区之一。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预防越发引起整个养殖业的重视与关注。猪瘟与猪蓝耳病均是急性、传染性疾病,二者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更为严重的是二者混合感染呈现出逐渐增加态势。从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防控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当地生猪养殖业病害预防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猪瘟;猪蓝耳病;混合感染;诊断;防控
病害是生猪养殖业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一旦出现势必会给养殖户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猪病单一典型病例逐渐减少,混合感染或者是多重感染却随之增加。猪瘟、猪蓝耳病是常见猪病类型且经常发生混合感染,由此导致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及早诊断、积极防控是降低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带来危害的重要手段。故本文从当地实际出发,对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方法、防控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生猪养殖业病害防控工作提供帮助,最大限度保障养殖户的利益不受损害。
1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虽然近些年我国诸多猪场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养殖管理,但由于猪自身生长习性及其特殊养殖条件所限,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季节。猪瘟病毒以及猪蓝耳病毒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生猪养殖业要想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就需要扩大养殖规模,在生猪接触过程中容易因咳嗽或者是打喷嚏而导致以上2种病毒交叉感染,仅有呼吸道侵入体内后发病。一旦发生混合感染,在短时间内即可大面积的扩散和蔓延,当前混合感染发病率约为60%,死亡率则高达80%[1]。一般情况下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生猪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1℃,如果是母猪则表现出明显的厌食情形,症状持续时间为7~14d。部分生猪表现为耳朵发红并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病情的加重而转为淡蓝色。仔猪的潜伏期多在4~7d,具有起病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并且伴有明显的咳嗽、流鼻涕、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厌食等症状表现,有超过1/3的猪群死于起病72h内。经解剖病死猪进行医学观察和判断发现,一般情况下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侵犯的主要器官为肺部,肺间质增大为其病理改变,切开气管可见内部存在大量的泡沫状液体,全身的淋巴结明显肿大,肾脏形态结构异常,以凹凸不平为主,在肾脏表面广泛分布有出血点。
2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
畜牧局猪蓝耳病防控工作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去年下半年,我省部分市县发生了以高热、皮肤发红和出现呼吸道症状等特征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高热病”),给养猪业造成较大损失。该病由东向西,呈蔓延之势,目前已波及到我区。为了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控工作,促进我区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现就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高致病免疫抑制性疫病,是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该病呈区域性流行,发病急、传播快,对母猪和仔猪危害较大,仔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今年1—5月全国已有22个省194个县区先后发生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其中我省西安、渭南、安康等5地市8个县区发生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我区目前已经发现疑似疫情。当前已进入高温、高湿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发季节,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防控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各镇、乡、办事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以对党、对社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当前的疫情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疫情带来的危害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充分认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及对我区生猪产业发展、促进养殖户增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省、市安排部署,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加大防控工作力度,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保证我区生猪产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二、明确重点,认真落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各项措施
当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要严格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24字方针,从防控疫情暴发流行出发,坚持预防为主,依法防治,群防群控,密切配合,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来抓,强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夯实工作责任,全力以赴消除疫情隐患。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猪蓝耳病诊断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猪蓝耳病;诊断;预防
论文摘要总结猪蓝耳病的临床诊状,并分别介绍猪蓝耳病发生场(户)的防控措施、疫点周围3km内的养猪场(户)的防疫措施以及猪蓝耳病未发生地区的综合防疫措施。
猪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做好本病的诊断及预防十分必要。
1临床症状
猪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惟一自然宿主,易感猪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患病猪和带毒猪是蓝耳病的主要传染源。猪蓝耳病主要侵袭繁殖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断奶前高死亡率、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症状。
经产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突然厌食、昏睡、并出现喷嚏、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但通常不显高热稽留。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为常见;皮下出现蓝紫色血斑。逐渐蔓延致全身变色,有的母猪出现神经麻痹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早产母猪分娩不顺、少奶或无奶。
弓形体病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病治理研究
2010年11月初,江西省某规模化猪场发生一起弓形体病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情况,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控制了病情的蔓延。现将诊治经过介绍如下。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江西省某规模化养猪场,现有生产母猪500头。2010年11月初该猪场商品猪(约50kg)陆续出现高热稽留现象,体温41~42℃,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部分猪先出现拉稀后转为便秘。随后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咳嗽,眼分泌物增多,部分病猪卧地不起,鼻端、耳后、腹下、臀部及四肢内侧出现紫红色斑块,呼吸困难,鼻腔有粘性液体流出。发病后用头孢、氟苯尼考等抗生素拌料,拉稀的猪只肌肉注射黄连素,均未见好转,发病猪不断增多,陆续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60%。
2剖检症状
剖检濒死猪,气管、支气管有大量泡沫样粘性分泌物;肺脏水肿、瘀血,明显的间质增宽,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充血并肿大;心肌瘫软,心冠脂肪消耗殆尽;肝脏肿大,表面有白色虫斑;脾脏肿大且边缘有梗死灶;肾脏呈土黄色有白色坏死灶,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膀胱黏膜有小出血点;胃表面浆膜出血,胃基底黏膜出血、脱落。
3实验室诊断
党政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通知
各村(居)委会,镇直有关部门:
目前,正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高发季节,我县周边个别县市已出现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今年4月我县部分乡镇也发生了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因此,当前防控形势非常严峻。近日,市、县政府办公室相继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并召开了全市、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紧急会议。为贯彻落实文件和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强化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制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强高风险地区及养猪集中地区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向,严格执行疫情上报制度和疫情核查制度,一旦发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必须迅速组织核查,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疫情,第一时间按程序上报,第一时间作出反映,第一时间切断传染源,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严禁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各村(居)委会、养殖场要明确专人负责疫情监测和上报工作,各地发现疫情并核查准确后,统一上报至镇党政综合办公室(联系电话:)。
二、强化检疫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大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以及市场检疫力度。加强交通要道的执法检查,从严查处经营病死动物的违法行为,切实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严禁病死动物流入市场。
三、强化防疫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村级防疫网络,认真落实村级防疫员和信息员,充分调动基层防疫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奠定基础。
四、强化预防为主和坚持自繁自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可防可控,关键是要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牢固树立“科学防控”意识。当前,各地各部门务必加大宣传力度,不得随意从外地引进生猪,防止疫病传入我镇。
农业局动物疫病防治方案
为全面落实2012年度全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根据省、市2012年度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和免疫任务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订2012年度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农业部和省、市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精神,紧紧围绕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狂犬病等防控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动物防疫24字方针,狠抓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管等工作环节,科学防治,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确保畜产品供应、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成绩。
二、总体目标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实施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规模场常年维持在100%以上,散养户维持在95%以上,狂犬病免疫密度在8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在免疫的同时,建立动物免疫档案,对猪、牛、羊加挂免疫标识,并上传免疫信息,养殖环节耳标佩戴率要求在95%以上,进入流通环节的生猪耳标佩戴率要求达到100%,防疫信息上传率达95%以上。
三、工作要求
县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检监结合”的原则,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重点,兼顾做好布病、狂犬病、炭疽、猪流感等其他主要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疫情预警、预报、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能力。狠抓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督等综合防控措施,确保重大动物疫病有效防控,确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曹妃甸论坛期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工作目标
㈠疫情控制目标。加大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力争无疫情,确保有疫不扩散。
㈡免疫密度目标。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所有家禽实行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疫家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存栏家禽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口蹄疫,对所有生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牛、羊等进行O型-亚洲I型口蹄疫强制免疫,所有奶牛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存栏家畜的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所有生猪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重点加强母猪配种前和仔猪断奶前的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猪瘟、鸡新城疫,对所有猪、鸡分别实施猪瘟、鸡新城疫的全面免疫,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布病、狂犬病等其他主要动物疫病,对漏免、新进、新生和群体免疫合格率达不到要求的家畜及时实施布病补免工作;对所有犬实施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对近3年之内曾发生过炭疽疫情的镇易感牲畜进行免疫,做到应免尽免。
㈢疫病监测目标。按照《2009年*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方案》和《2009年*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要求执行,并按时完成任务。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的抗体监测。加大布病、结核病监测力度,对检出阳性或疑似阳性的,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程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