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20:20: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猪附红细胞体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探讨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高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稽留,皮肤发红,故又称“猪红皮病”。常在耳内侧、背侧、颈背部、腹侧等部位毛孔出现暗红色出血点;可视黏膜轻度肿胀,初期潮红,后期皮肤黏膜苍白、黄疸;尿液呈淡黄色、淡红色或呈红褐色,卧地不起;病猪耳朵变蓝色、坏死,排血便和血红蛋白尿,最后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呼吸困难,衰竭死亡。近两年该病在黑龙江地区呈现增多的趋势,给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例临床病例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牡丹江市近郊一个体养猪场有基础母猪40头,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其中断奶后仔猪100头,有30头陆续出现高热、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不振,喜卧,呼吸急促。发病初期畜主误认为是普通感冒,遂使用青霉素、安乃近等药物进行治疗,通过2d的用药,病情不但未见好转,而且逐渐加重,病猪越来越多,并有2头死亡。
2临床症状
病猪体重约25~30kg,测量其中10头仔猪体温,均在40℃以上,呈稽留热,食欲下降或废绝,饮欲增加,精神极度沉郁。耳尖瘀血,呼吸急促,部分病猪皮肤潮红,毛孔有出血点,病程稍长的猪皮肤苍白,个别病猪还伴有可视黏膜黄染现象。粪便干燥,呈球状,表面附有粘液,尿液黄褐色。
3病理剖检变化
探索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对策治疗
摘要:介绍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在豫北地区的濮阳、清丰、滑县、内黄、安阳、林州等县市普遍流行,大部分50日龄左右仔猪先发病,哺乳仔猪致死率几乎100%,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等现象。发病初期流行快,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后期症状轻微。无继发和混合感染,病程7~12d。如有继发和混合感染病程延长,且多数愈后不良。现将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临床症状
断奶仔猪、育肥猪和大猪患病精神沉郁,嗜睡,扎堆,体温41.5℃左右,猪发热后2d,部分猪全身皮肤呈浅紫红色,尤其腹部,5~6d后皮肤呈土黄色,病程再长一些体质差的猪皮肤苍白。病初食欲废绝,治后有少量采食,大部分猪眼结膜发红,严重的上下眼睑粘住使眼无法睁开。部分猪流粘性鼻液,后期干结堵塞鼻孔,使猪张口呼吸,眼睑发绀,个别耳部发绀,少数后肢内侧及腹下部有出血斑,部分猪步态不稳,少数猪发病10d左右出现急性死亡,死亡时口腔出血。继发其他疾病,症状更加复杂。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串病精神差、喜卧、发热41.5℃左右,所有发病猪全身皮肤发红,个别猪中、后期皮肤黄染,食欲废绝,便秘,有的不发热同样出现上述症状,部分猪出现流产、早产,尤其是临产母猪流产率高,不流产的产出死胎,有的即使产活仔,但仔猪弱小,死亡率高,这种现象持续1个月左右才恢复正常。哺乳仔猪患病发热、精神沉郁、嗜睡、扎堆、贫血、腹泻,死亡率极高,严重的几乎全窝死亡。
二、病理变化
小议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控措施
摘要:介绍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在豫北地区的濮阳、清丰、滑县、内黄、安阳、林州等县市普遍流行,大部分50日龄左右仔猪先发病,哺乳仔猪致死率几乎100%,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等现象。发病初期流行快,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后期症状轻微。无继发和混合感染,病程7~12d。如有继发和混合感染病程延长,且多数愈后不良[1,2]。现将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临床症状
断奶仔猪、育肥猪和大猪患病精神沉郁,嗜睡,扎堆,体温41.5℃左右,猪发热后2d,部分猪全身皮肤呈浅紫红色,尤其腹部,5~6d后皮肤呈土黄色,病程再长一些体质差的猪皮肤苍白。病初食欲废绝,治后有少量采食,大部分猪眼结膜发红,严重的上下眼睑粘住使眼无法睁开。部分猪流粘性鼻液,后期干结堵塞鼻孔,使猪张口呼吸,眼睑发绀,个别耳部发绀,少数后肢内侧及腹下部有出血斑,部分猪步态不稳,少数猪发病10d左右出现急性死亡,死亡时口腔出血。继发其他疾病,症状更加复杂。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串病精神差、喜卧、发热41.5℃左右,所有发病猪全身皮肤发红,个别猪中、后期皮肤黄染,食欲废绝,便秘,有的不发热同样出现上述症状,部分猪出现流产、早产,尤其是临产母猪流产率高,不流产的产出死胎,有的即使产活仔,但仔猪弱小,死亡率高,这种现象持续1个月左右才恢复正常。哺乳仔猪患病发热、精神沉郁、嗜睡、扎堆、贫血、腹泻,死亡率极高,严重的几乎全窝死亡。
2病理变化
有关猪病瘟疫情况调研
鉴于目前猪病形势比较严重,从月份开始零散发病,至今已对部分中小型猪场造成较大损失。对此,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秘书处及时安排部分专家分片调查,并于20日召开座谈会,对当前的发病情况、预防治疗措施进行了交流和座谈研讨。会议由曲万文秘书长主持召开,各一线专家对自己所掌握的情况进行汇报并对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展开热烈讨论。现将本次会议纪要如下:
一、当前疾病的基本概况
1本次疫病的主要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
主要是新上猪场及散养户发病,到江苏等地外购猪的猪场发病最早,也最为严重。
发病情况:突然发病,食欲减退,发病后1-5天猪群感染面扩大,发病率30%-100%,死亡率10%-50%。防疫比较好的猪场,发病较慢,零星发生,病程7-15天,经常规治疗部分在20天左右恢复。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发热,精神沉郁,不食,被毛粗糙,体温升高至40.5-42℃,皮肤发红、发绀,还有的发白;个别有神经症状,有的四肢不能站立,关节肿胀,跛行。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喜卧扎堆,打喷嚏、流鼻涕,眼结膜潮红。有的拉稀粪,有的拉干粪,部分尿液呈黄褐色。不同阶段猪均有发病死亡现象,母猪流产、死胎。死亡母猪脊背出血,耳朵呈深紫色,配种率降低。后备母猪和青年母猪死亡率较高,公猪死精。保育猪死亡率最高,个别场高达90%,且速度快,也有些是一过性发病,死亡率40%左右。另外,还有青年母猪或育肥猪有呕吐症状,吐出黄色粘液,仔猪粪便腥臭,相当部分猪有明显的附红细胞体病症状。30-100斤的猪易发病并造成死亡现象。
农业局动物疫情调查汇报
2012年在市畜牧兽医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畜牧业呈大幅度增长的良好局面,虽然年初部分地区引发牲畜五号病,后来又经历了市场价格的低谷,但我县畜牧兽医战线的同志,站在讲政治、促发展的高度、认真抓好畜牧业的发展工作和动物防疫工作,全县畜牧业稳步发展。今年遵照市局的统一安排,我们开展了一次动物疫情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要汇报如下:
一、本地区畜禽实际存栏量
猪13万头,牛0.8万头,羊6万头,鸡27万羽,鸭19万羽,鹅0.7万羽。
二、去冬今春主要存在的动物疫病种类
据调查,主要存在的疫病有:牲猪O型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疫、圆环病毒病、仔猪急性胃肠炎、猪瘟、猪附红细胞体、鸡新城病、禽霍乱等。
三、主要发病乡镇村、养殖场名、发病数、死亡数。
猪传染病发生管理论文
养猪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猪存栏、出栏总量世界第一,猪肉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6.7%。养猪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的消费需求,为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劳动力就业、粮食转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的养猪业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畜牧业(养猪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影响我国畜牧业(养猪业)发展的因素还较多,对养猪业来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是许多规模化猪场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抓养猪发展的同时,必须抓好猪疫病的防治工作。现就我国目前猪传染病的发生特点、流行态势和防控对策作一简析,以供养猪生产者和疫病防治同行参考。
1目前猪的传染病防制和发病现状及特点
1.1猪传染病防制的总体状态
我国规模化养猪单位增多,生产规模较大,养猪数量多,猪及产品流通渠道多而频繁,有利于猪的疫病发生和传播;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养猪经营主体多元化,规模化猪场和个人扩大生产,外出引种,忽视防疫工作,特别是广大的个体养猪户,普遍存在忽视疫病防制工作的倾向;第三,我国对疫病的防控基础比较薄弱,防疫、检疫、监测手段不够健全和完善,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也缺乏大规模控制疫病的手段和经验;第四,我国养猪的规模和体例很不相同,差异较大,除有规模化的养猪方式外,广大农村仍以散养为主,总的来说养猪业总体条件较差,由于这种规模化和散养并存,规模化猪场除了要防止本场疫病的发生和从外地传染病的传入外,还要防止从周围农村传染病的传入,这为规模化猪场传染病的防制增加了压力和难度。因此,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树立全方位的防疫观念,多方面切实做好防疫工作,以保证养猪业顺利、健康的发展。
1.2猪传染病的种类多,新病不断出现,危害甚大
我国猪传染病防治对策研究论文
养猪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猪存栏、出栏总量世界第一,猪肉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6.7%。养猪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的消费需求,为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劳动力就业、粮食转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的养猪业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畜牧业(养猪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影响我国畜牧业(养猪业)发展的因素还较多,对养猪业来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是许多规模化猪场十分棘手的问题,在抓养猪发展的同时,必须抓好猪疫病的防治工作。现就我国目前猪传染病的发生特点、流行态势和防控对策作一简析,以供养猪生产者和疫病防治同行参考。
1目前猪的传染病防制和发病现状及特点
1.1猪传染病防制的总体状态
我国规模化养猪单位增多,生产规模较大,养猪数量多,猪及产品流通渠道多而频繁,有利于猪的疫病发生和传播;其次,很重要的一点,养猪经营主体多元化,规模化猪场和个人扩大生产,外出引种,忽视防疫工作,特别是广大的个体养猪户,普遍存在忽视疫病防制工作的倾向;第三,我国对疫病的防控基础比较薄弱,防疫、检疫、监测手段不够健全和完善,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也缺乏大规模控制疫病的手段和经验;第四,我国养猪的规模和体例很不相同,差异较大,除有规模化的养猪方式外,广大农村仍以散养为主,总的来说养猪业总体条件较差,由于这种规模化和散养并存,规模化猪场除了要防止本场疫病的发生和从外地传染病的传入外,还要防止从周围农村传染病的传入,这为规模化猪场传染病的防制增加了压力和难度。因此,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和专业人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树立全方位的防疫观念,多方面切实做好防疫工作,以保证养猪业顺利、健康的发展。
1.2猪传染病的种类多,新病不断出现,危害甚大
霉变饲料对生猪养殖业危害和防治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霉变饲料种类及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介绍霉变饲料危害防治的有效性,降低霉变饲料的危害和影响,针对霉变饲料危害防治措施展开分析,阐述一些建议看法,为养殖场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霉变饲料;生猪养殖业;危害;防治
饲喂霉变饲料经常会出现畜禽霉菌中毒疾病,由于饲料大多是由玉米、麦麸、豆粕等农作物加工而成,霉变后的饲料往往细菌滋生非常快,用这些饲料喂养生猪危害很大,主要是因为霉变饲料的霉菌长期生产代谢产物,饲料中的毒素不仅有真菌本身的毒素,同时还包含有饲料及原料在真菌感染之后因为变质及营养成分变化所产生的不利于猪健康的物质。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会消耗饲料中的营养,饲料品质发生变化,表现出蛋白质溶解度降低、淀粉含量下降、酸价及脂肪酸值升高、有害物质如酮、醛等含量增加等,最终危害整个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要提高霉变饲料危害防治方面的重视度,本文就此展开分析讨论。
1霉变饲料种类及对猪养殖业危害
1.1黄曲霉菌毒素。玉米、花生等作物及制品如果没有做好相应保存措施,受潮后会有黄曲霉菌出现,猪使用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会出现急性和慢性两种病症。急性病症在1~2月龄仔猪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这一阶段有旺盛食欲及体格的仔猪发病率非常高,仔猪会出现厌食、后躯衰弱、呈头抵墙壁等表现[1],仔猪在中毒后数天死亡,解剖检查存在有中毒性感染及出血等情况;慢性病症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中毒猪离群低头站立,拱背卷腹,部分患病猪鼻、眼等区域发红,逐渐变为蓝色,部分病猪体表存在紫斑,出现间歇性抽搐等表现,解剖检查可见肝硬化及胸腹腔积液等。1.2玉米赤霉烯酮。赤霉烯酮由赤霉菌产生,生长在较湿的玉米、小麦、高粱等籽粒中,有非常强的耐热性,110℃高温下处理时间超过1h才能有效清除。侵害对象以2~3月龄左右的育肥猪为主,这种毒素作用与雌性激素有一定的相似性,患病仔猪存在有雌激素亢进症等表现。患病仔猪临床上存在有食欲降低、去势母猪乳腺增大、子宫肥大、肛门脱出等表现,妊娠母猪会流产及早产,断奶母猪发情异常,公猪睾丸萎缩,乳头肿大。1.3T-2霉素T-2霉素属于多种真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由赤霉菌产生,毒性剧烈,在长期湿冷气候条件下较为多见。猪对T-2霉素非常敏感,降低猪群抗感染能力,患病猪会出现有呕吐、拒食、组织出血、皮肤坏死脱落等表现,反之母猪产仔数量严重降低,因为该毒素有刺激性,还会出现口腔炎等病症。
2霉变饲料危害防治措施
探讨猪发热性疾病的发生及预防
摘要:介绍了猪高热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猪高热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高热性疾病;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高热症状为主的一种难治的猪病,引起高热的病原很多,有病毒性、细菌性、霉形体、寄生虫等。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感染的,而管理不当和营养缺乏引起的普通病则是高热病的诱发原因。
一、临床症状
病猪高热稽留,体温在40~43℃,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发绀,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有的病猪可表现为被毛长而粗乱、关节炎、衰弱、苍白、黄疸、消瘦等,粪便干,呈算盘子状,被毛毛孔铁锈样出血。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有发生,但主要以架子猪、肥猪、重胎母猪的发病率较高。母猪发烧,厌食,皮肤发红(耳朵、阴户、臀部等部位特别明显),有出血点,流产,死胎,子宫炎,返情,不发情(后备母猪特别明显),甚至公猪也会发烧、厌食、皮肤发红、败血症。仔猪和中大猪发高烧,达41℃以上;厌食、呕吐;皮肤发红、眼睑水肿青紫,眼结膜炎;鼻腔有分泌物,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二、解剖病变
剖析猪高热性疾病发生及防控技术
摘要:介绍了猪高热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猪高热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高热性疾病;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高热症状为主的一种难治的猪病,引起高热的病原很多,有病毒性、细菌性、霉形体、寄生虫等[1]。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感染的,而管理不当和营养缺乏引起的普通病则是高热病的诱发原因。
1临床症状
病猪高热稽留,体温在40~43℃,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发绀,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有的病猪可表现为被毛长而粗乱、关节炎、衰弱、苍白、黄疸、消瘦等,粪便干,呈算盘子状,被毛毛孔铁锈样出血。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有发生,但主要以架子猪、肥猪、重胎母猪的发病率较高[2]。母猪发烧,厌食,皮肤发红(耳朵、阴户、臀部等部位特别明显),有出血点,流产,死胎,子宫炎,返情,不发情(后备母猪特别明显),甚至公猪也会发烧、厌食、皮肤发红、败血症。仔猪和中大猪发高烧,达41℃以上;厌食、呕吐;皮肤发红、眼睑水肿青紫,眼结膜炎;鼻腔有分泌物,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2解剖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