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救助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19:34: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住房救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住房救助整治意见
一、工作目标
自20*年开始,全面开展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到2010年,基本解决全区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20*年,完成275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和住房供应体系为目标,以界定对象、明确标准、规范程序、科学管理为重点,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三、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统筹建设。要摸清困难群众的住房状况,并从我区农村实际出发,制订实施计划。要与正在实施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下山脱贫”、“灾民倒房恢复重建”、“撤村建居”、“城中村改造”等工作有机结合,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按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实施。
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帮助农村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通知》(浙政发[20*]65号),特指定本实施意见。
一、救助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2、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实行政府资助、社会捐赠与个人负担相结合原则;
4、坚持住房救助水平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意见
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住房保障体系,切实帮助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救助目标
按照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的要求,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多方式实施救助,建立和实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制度,逐步改善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力争到2010年基本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二、救助原则
1、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摸清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状况,并从各乡镇(街道)农村的实际出发,制订实施计划;要与正在实施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下山移民脱贫、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城中村"改造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建设。
2、因地制宜,分类救助。既要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又要充分考虑各方的承受能力,区别不同对象和住房困难类型,实施分类救助,不搞大拆大建。
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组织领导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建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救助的原则,进一步健全我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制度,建立长效、动态的救助机制与监管机制,实现即时发现、即时救助,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组织领导。
建立*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建委、民政局、财政局负责人任副组长,市建设、民政、财政、发改、规划、国土资源、农办、残联、公安、审计等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建委);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建委、民政局与市财政局负责人担任,各成员单位设立联络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实施本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以及考核各区、县(市)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各区、县(市)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牵头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布置工作任务。
二、救助对象
民政局住房救助实施方案
一、方针原则
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要按照“科学规划,规范设计,经济实用,合理布局,规避灾害,确保质量”的原则和“政府领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工作方针,充分尊重农村困难群众意愿,采取自建为主,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建房进度,提高建房质量,坚持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工作和改善群众生活相结合,与“减灾安居工程”相结合,切实增强农村困难群众住房的抗灾减灾能力,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二、救助范围
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必须严格按照赣府厅发[2011]47号文件的规定,只救助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处于自然灾害严重地段,不适合居住的新建、重建住房和救助农村分散五保供养对象维修住房。
三、救助标准
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救助标准原则上定为:农村低保户常补对象建房每户救助15000元,非常补对象建房每户救助10000元;农村五保对象维修住房,根据房屋破损程度实施分档救助,救助标准最高不得超过1500元。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不列入救助之列:
群众住房救助工作通知
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今年是开展此项工作的第四年,为确保今年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年民生工程完成暨年目标任务分解有关情况的通知》(府厅字号)规定,年我县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为重建户80户,维修户为40户。为确保今年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现将年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具体分解见附表。
二、实施方式
根据《县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实施方案》(县府号)和市、县有关规定及规划要求,为圆满完成年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这一民生工程任务,今年,我县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主要采取以下二种方式实施:
1、维修户。采取分散、自行维修的方式进行。
民政局救急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主线,通过开展“救急难”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规范管理,加强能力建设,做好各项制度和救助资源的衔接配合,补短板、托底线,建立“救急难”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即时救助、方便群众的原则;
(二)坚持保基本、托底线的原则;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增强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工作的紧迫感;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合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广大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建立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总体思路、坚持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全面实施城乡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特困群众住房救助制度、大力开展城乡教育救助工作、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建立应急救助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帮扶、捐助制度、建立政府领导、归口管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管理体制、落实社会救助必需的资金、加快建设基层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网络、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管理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各乡、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工作的紧迫感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广大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但是,由于企业破产、职工下岗、天灾人祸等原因,尚有不少特困人口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困难群众面临的问题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基本生活之外,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困难进一步突出,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力度明显不足,城乡差别进一步加大。因此,建立健全覆盖全区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势在必行。各有关部门办要充分认识做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全区城乡社会救助能力和水平。
二、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低保对象救助制度意见
为全面规范完善我县社会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城市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各项事业超常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经县政府研究,现就建立城市低保专项救助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是一项社会的稳定工程、德政工程,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自1997年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应保尽保”的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低保标准不断提高,资金投入逐年增长,困难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的看到,目前城市低保对象的医疗难、子女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形成了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对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要继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切实帮助特殊困难家庭解决就医看病、子女上学、住房等实际困难。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针对弱势群体的专项救助制度已势在必行。因此,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贫困群众基本权益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做好全县社会救助工作,为困难职工提供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健全各项救助制度
(一)医疗救助
1、根据《临邑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救助制度的通知》(临政发[2001]46号)和县卫生局《关于制定城市低保对象医疗优惠政策的通知》(临卫字[2001]15号)的有关规定,城市低保对象持县民政局核发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到指定医院就诊,可继续享受减收诊疗费、护理费、床位费、手术费、常规检验费、透视费20%的优惠。
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工作意见
为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效能,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指导〖JP2〗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工作要求,统筹政策制度,整合资源力量,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服务管理,加快构建“资源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平台支撑、数据共享”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实现合力救助、精准救助、及时救助、公正救助,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主要任务
(一)统筹完善制度体系,提升社会救助支撑力
加快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法律援助、康复救助等专项救助为支撑,以受灾人员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等急难救助为辅助,以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实现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灾人员、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孤儿和困境儿童、唇腭裂和脑瘫儿童、重度精神病患者、困难残疾人、“两癌”贫困妇女、困难职工、需急救的身份不明和无力支付人员、因见义勇为致残人员及其家庭、见义勇为死亡(牺牲)人员家庭、受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影响人员家庭等困难群体全覆盖。按照救助范围、救助水平、救助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加强社会救助制度衔接,依据申请对象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居住条件、财产情况、支出情况等,合理评估救助需求,精准确定救助方式,科学制定救助标准,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加强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救助的有效衔接,鼓励引导商业保险、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有序、高效参与社会救助,拓宽救助渠道。(市委政法委、市委统战部、市扶贫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医〖JP3〗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