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改建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9 19:09: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住房改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县长在住房改建专题会讲话
积极行动起来,同志们切实抓好我县农村无房户建房和改造农村贫困农户茅草房住房建设工作意义深远。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扎实开展工作,确保全县改建茅草房住房任务的全面完成,为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作出贡献。
并请各乡镇、县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同志前来参与,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今天这个会议。说明会议十分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地区有关精神,安排安排我县农村贫困户茅草房住房改建工作。主要目的讲清抓好农村贫困户茅草房住房改建工作的意义,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扎实推进全县农村贫困户茅草房住房改建工作。下面,结合实际,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目的使国家日益富强,百姓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解放五十多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开放,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总体达到小康。但是应清醒地看到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些边远贫困的地方,还有不少群众生活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吃的粗茶淡饭,住的茅草房、杈杈房,有的甚至住岩洞、窝棚。据调查统计,全县住茅草房的贫困农户还有11641户,住岩洞、窝棚、杈杈房的无房户还有6084户。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不能不引起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深思。
既是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又是一切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修建农村无房户住房和改造农村贫困农户茅草房住房工作,地委、行署2011年拟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也是县委、县政府开发扶贫,关心群众疾苦,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内容。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布置上来,把关心困难群众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各乡镇党委、政府,县机关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高度重视农村贫困户茅草房住房改建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精心研究,认真安排,狠抓落实。
二、落实任务,明确目标。
农村住房改建实施意见
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09﹞17号),制定本意见。
一、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从2009年开始,力争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新居建设工程并完成4万多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直接拉动住房建设投资30亿元左右。2009年,确定1个试点县、5个试点镇、40个试点村,完成新建农房4万户、危房改造0.5万户;2010年完成危房改造1.5万户、新建农房6万户;2011年完成剩余危房改造任务,新建农房5万户,基本解决农村群众住房安全问题。统筹安排、配套建设村庄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沼气和供气、集中供热及科教文卫等设施,力争5年内全市农村道路由“村村通”逐步向“网络化”、“村内通”延伸,基本实现村庄道路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二)基本原则。
政府统筹的原则。整合并捆绑使用各项惠农资金和政策,统筹安排农村住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建设,把节地、节能、环保、抗震、减灾、安全、适用贯穿于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全过程,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政策引导的原则。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群众适当集中建设住房,使农村住房向镇区、农村社区、中心村、大村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引导和扶持农村住房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及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大宗建材进行实物补助等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农村住房改建总结会领导讲话稿
同志们:
年终岁尾,我们在这里召开这次农住房建设总结大会,是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的,区长也作出了专门指示,要总结好经验,部署好任务,确保完成今年的任务目标。刚才,办镇的主要负责同志都针对自己辖区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同志也对今年的工作作了总体的计划和安排,这些我都同意。下面,我再讲两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定推进农住房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各级党委、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推进措施,来强力推动这项工作。具体到我区来讲,农住房工作也是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推进全区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突破点。近年来,我区“老城提升、新区开发”两篇文章效果已初步显现,逐步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新框架。但是总起来讲,我们依然面临着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难题,这就涉及到房地产的问题。我区作为济南市的老城区,棚户区多,城中村多,又是老工业区,需腾笼换业的企业多,无论是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总体布局的优化,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经济的振兴,说到底都离不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目前来看,我们还缺乏高档住宅小区,商业房地产项目开发规模也还很小,五大城市综合体也在刚刚起步阶段,全区房地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与城市化进程要求相比,与居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相比,还是与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地位相比都有非常大的差距。书记、区长也都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没有房地产就没有天桥的未来。那么,房地产怎么发展?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无疑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资金投入上,省、市、区各级都开了绿灯,年,我区房地产项目投资达到了50.7亿元,其中,单就在农住房建设项目上,我们争取了市级启动资金6700万元,区财政又拨付了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黄河北两镇启动村农住房建设,并完成了15740户改造建设任务,另外还有泺口、徐李、鹊山龙湖等多个地块签订了开发意向,规模之大、力度之大、决心之大,可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这在全区房地产业的发展史上也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况且,目前国家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促进房地产健康有序发展,全国经济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开发环境继续看好。我区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也确定了深入实施城市化和北跨发展战略,加快老城提升和新区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产业北进、城市北跨的总体思路,这些战略决策都给了我们强烈的信号和信心,那就是要继续毫不动摇地推进农住房建设,加快我区房地产业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把推进农住房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坚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推动农住房建设再上新台阶,开创全区房地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的各项工作
对于年农住房建设的各项任务,今天会上已印发了计划表,同志也作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总的目标是开工7218户,235.81万平方米,这是根据市农住房建设领导小组下达的目标任务和沿黄5办镇提报的年农住房建设计划,经指挥部研究确定的,这个目标都是经过大家深思熟虑确定的,应该是有信心的。
关于农村危房改建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矿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切实做好我市2012年乡村危房改建工作,依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12年乡村危房改建工作的通知》(建文[2012]14号)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乡村危房改建的任务目的
2012年省住建厅下达给我市的危房改建任务为761户。依据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乡村危房近况及申报情况,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置配的改建任务分别为:镇74户、高坝洲镇61户、镇60户、镇78户、镇77户、乡105户、乡110户、镇76户、镇92户、街道办事处28户。
二、乡村危房改建对象和认定顺序
2012年乡村危房改建对象为:寓居在危房中的乡村涣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孤儿、贫穷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穷户。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坚持公开、公道、公平的准则,严格认定补贴对象的审核、审批顺序,执行农户自愿请求、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断、乡镇审核、市级审批。还,坚持健全公示准则,补贴对象基本信息和审查的后果在村务公开栏公示;乡(镇)、街道办事处要与经同意的危房改建农户签署合同或和谈。
农村危房改建方案
为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提高农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居民住房的抗灾减灾能力,根据《市2012年农村危房改建工程实施方案》(政办函[2012]111号文件)和市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农村危房改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
二、建设任务
全区新建农村困难户住房、重建因灾全倒户住房共200户。其中170户为新建农村困难户住房和重建因灾全倒户,具体为街道2户和天顶乡1户;30户为无房、住房为土坯房或危房的五保户(含三无、孤儿),具体镇8户和梅溪湖街道2户。其他未安排任务的街道、乡(镇),应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改建计划,建设资金由本级财政承担。
三、实施要求
私人危房改造管治规定
年以来,我县城区停止审批个人建私房,但城区一些老房、旧房因受灾等原因成为危房而无法保证居住安全,相关房主迫切要求进行改建。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办[]2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一条县城区内的私人危险房屋改造管理本着合理疏导和严格按年度总量控制的原则,以实现既有利于城区改造和开发建设,又能切实排除危险房屋险情,确保人民群众居住安全。
第二条年度总量控制指标每年初由县建设局提出,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第三条县政府成立县城区私人危险住房改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国土局、建设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国土、建设、房管、民政、监察等部门及等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研究、审查和决定城区可允许进行改造的私人危险住房。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建设局),负责开展日常工作和受理危险住房改造申请。
第四条申请危险住房改造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省、市级房屋质量检测鉴定部门鉴定为D级危险住房;
危房改造方式与传统四合院论文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北京旧城内持续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始终都对北京历史名城及传统建筑产生着重大影响,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曾是北京城内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四合院建筑,因长年失修,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世纪的风雨岁月后,大都成为破旧的房屋及院落。加之住户人口激增,使得居住的院落空间狭小而拥挤;又由于结构老化、市政建设落后,造成传统四合院区域生活环境的普遍恶化。这一状况与人们的现代生活水平以及北京首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社会各界要求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呼声日渐高涨。为解决广大居民住户的危房问题,提高首都城市的环境质量,北京旧城内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即拉开了大规模危房改造工程的序幕。
关键词:危房改造四合院保护矛盾
但是,伴随着这场危房改造工程而来的是另一个同样引起社会瞩目的问题——如何在改造工程中做好最具古都传统特色的四合院建筑的保护,也同时提到了我们面前。十几年来,随着危旧房改造工程的发展而在全市不断扩展的保护历史名城、保护四合院的争论,现已逐步演变为全市乃至更大范围所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我市危房改造进程中对四合院等传统建筑的认识及保护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旧城内的四合院平房区,已开始大面积演变为危破房,其危房率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而且,危破房屋正逐步从城市边缘地带向旧城的四合院区域扩展,并开始威胁众多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影响着首都的城市面貌。为加快这一“历史”问题的解决,市政府做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旧房改造的决定。全市自1990年正式开展危房改造工程以来,随着改造工程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其危改建设与四合院保护的关系与矛盾以及社会视点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其状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危房改造的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7年之间,以解决旧城内危破程度严重的房屋为目标的危房改造工程。城区内当年最突出的危房主要集中在内城的原城墙根一带,即东二环路西侧、西二环路东侧、北二环路南侧以及外城的天坛、先农坛坛根附近的天桥金鱼池、法华寺等区域。为解决危改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当年所采取的方式,是原地改造建设,就地平衡资金。这一改造建设方式,确实为最初的危房改造和区域性的市政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但同时产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改造建设单位为了多建住房,纷纷要求突破旧城建设高度控制的规定,不断提高楼房的建设高度。为防止危改建设有可能给北京历史名城保护带来不良影响,市政府在当年的危房改造工作中曾制定了“四个结合”,提出危房改造要与“古都风貌保护相结合”的规定,并在社会讨论的基础上,要求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工程,要保护古都风貌,尤其是保护古都的空间格局,改造建设项目要维护旧城的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等等。为此,当年在旧城内最初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的注意力,多放在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古都风貌的协调上,危改启动的区域,也多在旧城的边缘地带。所以,这一阶段的危房改造工程,是以外城的宣武区、崇文区和内城的东西二环以内的危房区域为重点,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危改建设工程,从而较大面积地拆除了这一区域的危旧房,先后建起了一批居民住宅楼,使旧城内部分区域的居民危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据市危房改造办公室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在1990年至1992年开展的危房改造的三年间,旧城内四城区总计搬迁住户29385户,平均每区每年只搬迁1600余户。由此可见,这一阶段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工程的规模还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危房改造项目与老北京四合院、胡同保护的矛盾还未充分显现。
农村特困危房改造方案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我市危房改造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全省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的意见》和《甘肃省民政厅关于2008年全省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为了切实改善我市农村特困群众的住房条件,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和防灾减灾能力,市委、市政府计划从2008年至2009年,利用2年时间(比全省计划提前三年),对我市177户农村特困群众危房进行改造,其中:一般困难户104户、危房特困户34户、农村低保户16户、分散供养的五保户2户、计生户21户,2008年计划完成60户,2009年计划完成117户。
二、实施范围及改建标准
实施范围:凡具有本市农村户籍的农村居民,现有房屋为土木结构,并年久失修,经济条件差的特困群众家庭,优先安排受灾户、危房程度严重户、重点优抚对象和符合条件的计生户;重点扶持无力建房的无房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
改建标准:按照“统一规划、兼顾方便生活、生产、量力而行、重点扶持”的原则,每户3间房,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分散供养五保户按每人两间,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以砖木结构为主,有条件的可适当提高标准,改造后的农村特困群众住房要达到我市农村一般农户基本住房的中等水平。
第二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村危房改造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通过宣传引导,结合群众自身建房意愿,积极发挥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体作用。各村委会要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予以引导、鼓励、支持和帮助。
(二)坚持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的原则。公开资助政策、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和审批结果,规范操作程序,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客观公正、群众满意。
(三)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户的承受能力和生产生活习惯,尊重当地自然和建筑形式,尽量加强地方建筑材料的使用,体现民族和地方建筑风格,注重保持田园风光与传统风貌。
(四)坚持科学规划、节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相对集中的要求实行统筹规划,分批实施。新建、改建住房要符合镇和村庄规划,尽量安排利用村内空闲用地、闲置宅基地和原宅基地进行建设。
(五)坚持资源整合、项目结合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土地整理、扶贫安居、水利、调整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